社会保险范文

时间:2023-09-21 11:42:45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篇1

乙方:_________(下岗职工)

经双方协商一致,就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期间和终结时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二、养老、失业、大病医疗保险的缴纳:

企业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协保”人员办理缴纳养老、失业、大病医疗三项社会保险手续。

1.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_________,乙方承担_________,甲方承担_________;

2.大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_________,乙方承担_________,甲方承担_________;

3.失业保险费缴纳_________,乙方承担_________,甲方承担_________。

三、医疗费用的承担:乙方在协议期间患大病所发生的费用,除按本市大病医疗保险规定应由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外,其余费用甲方承担_________%,乙方承担_________%。

四、协议期间,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承担乙方的档案保存;

2.当乙方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甲方应帮助协保人员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

3.乙方应按协议向甲方缴纳社会保险应承担的费用;

4.甲方除本协议确定的给予乙方待遇外,不再向乙方承担其他义务。

五、本协议履行期间,乙方由于被判刑、劳改、劳教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六、本协议履行期间,甲方发生兼并、合并、分立、被收购的,本协议由接收单位继续履行。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_________。

八、甲方不按本协议约定履行义务的,乙方可向企业所在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乙方不按本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九、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双方签订的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协议即行解除,甲、乙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停止执行。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社会保险篇2

关键词:社会保险;创业;人才配置;个体职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6-0073-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6.008

一、 引言

创业不仅给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还是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1]。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创造就业、结构转型等巨大挑战[2]。2015年3月11号,总理明确指出了政府今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并且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表明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大众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之高、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看出,创新、创业已成为国

(中)图题图1 1995-2013年中国创业规模与创业率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家战略层面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常态,创业的人数却没有显著的增加。据《全球创业调查观察》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人的创业精神有所消退;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创业人数在过去20年里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创业率本研究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镇个体就业人数来度量创业人数,以城镇个体就业人数与全体就业人数比值度量创业率。却在2008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见图1)。同时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超过700万大学生毕业,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但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人数却只有0.3%,而美国是18%。在面临大学生就业难、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转型等问题的今天,创业对保持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进入公务员体系或者国有垄断企业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首选,公务员体系和国有垄断企业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优秀年轻人,使他们远离创造性岗位。而鲍莫乐(Baumol)指出英国由于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专利保护制度,创新和企业家能够获得高收益和回报,社会精英都被吸引到工商业领域[3]。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低创业率与个体职业选择偏好以及这种“人才误配置”陷阱有关系。同时世界各国面临即将步入老龄化、高失业率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巨变的危机中,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居民各方面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中国的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对创业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像西方国家一样促进了创业,还是成为阻碍创业的原因之一?

创业涉及经济个体的职业选择,同时创业比选择受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对于规避风险的员工决定进行一项高风险的创业活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通常的经济学理论,居民提高参加社会保险的额度有助于提升个人“安全感”,减少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忧患,从而放松预算约束,促进创业。事实上,大部分基于西方国家的实证研究都发现社会保险参与率与创业率呈正相关关系。例如梅特(Mette)和斯特凡(Stefan)、贝利(Bailey)、方睿智(Velamuri)发现保险对于未来的创业者来说其概率因果关系是正向的,同时发现参保的企业家所在的企业生存时间更长,但不太可能雇佣更多员工或赚取暴利或亏损[4-6]。

前期文献认为社会保险对于创业的实现机理主要来自两方面:①当面临职业选择时,对于一般居民而言,参与社保能减少失业、生病、养老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压力,为了谋求生存、提供家庭生活保障,当自雇的效用高于工资雇佣或失业的效用时,他们将会转入自雇[7]。②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增强了全民“安全感”,一部分个体为获得商业成功的满足感,体验商业给个人带来的巨大财富与成就感进而提高了个体自雇的创新意愿[8]。现有研究社会保险的文献大多集中在研究社会保险缴费率领域。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献关注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与激励等问题[9-10]。关于社会保险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现有文献多集中在社会保险影响家庭消费方面[11-12],尚未涉及对居民创业的研究。与此同时,研究创业的文献少有关注社会保险这一因素。例如,吴晓瑜等研究中国高房价对于创业的影响,利用2005年人口抽样数据发现高房价对于创业产生了负向的替代效应[1],综上所述,考虑到创业活动是一个经济能否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源泉,而各种社会保险的参保率高低会通过多种途径平滑风险从而对居民的创业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社会保险对于创业的影响,无论从政策还是学术的角度出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将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评估社会保障参与情况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与既有相关文献相比,本文可能在如下三个方面作出贡献:首先,本文通过对创业的关注,指出了中国的社会保险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促进创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已有研究表明,与政府管制、税收等政策相比,通过提高社保参与提升居民创业行为可能会对经济增长有更大作用[13],本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其次,过去学者们主要关注制约创业的影响因素[7-8,14],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另一个角度――社会保障如何对创业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强调社会保险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而扩展了以往的研究。最后,本文发现社会保险对不同类型创业来说有所区别,表现在社保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效应比较有限,而对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促进效应十分明显,可以为社保制度完善、政策改进提供一定决策参考。

二、 数据说明与实证

本文使用2006 年、2008 年、2010 年和 2011 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评估社会保险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CGSS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抽样调查项目,调查对象是根据随机抽取的方法,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家庭户 CGSS 2006 调查抽取了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151 个家庭户。CGSS 2008 调查抽取了 28 各省的6000 个家庭户,CGSS 2010 调查抽取了 31 个省的 11823 个家庭户,CGSS 2011 调查抽取了 25 个省的 7036个家庭户。,然后在每个被选中的家庭户中按照一定规则随机选取1 人作为被访者。同时,本文将观测样本范围界定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女性年龄介于 16-55 岁之间,男性年龄介于 16-60 岁之间),删除了不属于劳动年龄范围内的样本。

在创业变量的衡量上,本文利用该调查城市卷数据中C_1a部分的问题,关于询问被访者目前工作(或最后那份工作)的状况城市卷中C_1a中的工作状况包括:①受雇于他人(有固定雇主的受雇者);②零工、散工(无固定雇主的受雇者);③在自己家的企业中工作/帮忙,不领工资;④在自己家的企业中工作/帮忙,领取工资;⑤自己一个人工作,没有雇佣其他人;⑥买卖或企业工作,没有雇佣其他人;⑦自己是老板,雇有 1到 7名雇员;⑧自己是老板,雇有 8名以上的雇员。我们将⑦、⑧两种情况定义为创业者。,从中筛选出“自己是老板,雇有 1到 7名雇员”、“自己是老板,雇有 8名以上的雇员”这两个变量,将上述两种情况定义为创业者。主要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利用2011年CGSS调查数据,图2描绘了各省创业人口比例与参保率此处参保指数的计算是将问卷中关于参加公费医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变量取1,加总再除以受访者人数。并且指的是全部参加上述6类险种的参保指数。其原因主要是根据CGSS数据城市卷中C27部分的问题,该问题覆盖了上述6类险种是否参保的情况,为了与问卷中设置的选项一致以及全面考察各种险种参保率对于创业率的影响,本文作了上述指标选取。的散点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是负相关,图3是关于各城市创业人口比例与参保指数的散点图由于2011年CGSS数据中部分省份缺失对省会城市的调查,因此对于该部分省会城市的创业情况,以样本数据中该省份的其他城市替代,如江西以九江代替,河南以平顶山与洛阳代替,吉林以辽源代替等。,发现两者同样呈负相关。这或许可以说明社会保险参与会受到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二者是由某些因素同时决定的结果,对于社会保险水平是否真的抑制还是促进了创业还需计量检验做出判断。

研究同时发现部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可能与直辖市的政策环境有一定关系。例如,黄亚盛、迁仪的研究发现,上海市的企业家精神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和地级城市,主要原因可能是,上海市由政府主导和强力推行的产业政策抑制了私人部门的创业机会[15]。其实,本文发现,不单单是上海,像天津、北京等直辖市的企业家精神也是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地级市的若以省级行政单位来观测,CGSS 2006 调查显示,天津(3.86%)、北京(6.01%)和上海(8.13%)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创业率最低。。

对于前期文献中社会保险对创业的实现机制,为进一步验证我国参保情况可能影响创业的渠道,在模型(1)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各种险种对于不同规模创业的影响理论上,社会保险影响创业的机制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谋求生存等需求,在个体职业选择上选择自雇的这样一部分创业者,本文将这部分创业者称为生存型创业者。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自我实现、获得商业成功满足感等需求而进行创业,将这部分创业者称为自我实现型创业者。分别以2006年CGSS城市卷数据中“自己是老板,雇有 1到 7名雇员”、“自己是老板,雇有 8名以上的雇员”两个虚拟变量来。,以期考察社会保险参与情况对生存型创业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三、 计量分析

1.基本结果估计

首先采用Probit模型对回归方程(1)进行了拟合,表2中报告了各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其中,连续变量报告的是其在均值处的边际效应。模型1只纳入了社保变量,此时社保变量的边际效应系数是在0.025 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当逐步控制住其他变量对创业率的影响后,社会保险对创业的影响弹性为正且进一步提升,容易看出,社会保险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个体创业失败的风险从而与创业呈正相关。模型1到模型3的Probit估计结果显示,社会保险参与率对创业有正的显著影响。

然而,简单接受表2 中的估计结果显得有些草率。因为在估计方程中,社会保险是一个较明显的内生变量[6]。一方面,回归方程中被遗漏的因素可能使得社会保险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另一方面,社会保险与创业之间还可能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因为,社会保险参与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若社会保险变量是回归方程中的内生性变量,这将会使Probit估计结果有偏且非一致。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社会保险高度相关同时独立于创业的外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

本文将各地区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人数占当地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作为当地居民是否参加相应保险的工具变量,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重新估计了社会保险对创业的决定方程(1)。从表2模型4-6的IV Probit估计结果由于篇幅限制,此处省略了一阶段回归估计结果。来看,社会保险变量的边际效应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这说明参与社会保险显著地促进了个人的创业概率,这意味着通过提高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险金水平的确可能是一项有效促进中国创业的政策。同时,回归结果说明,在平均意义上,参与社会保险将会促使个人的创业概率提高2.1-2.5个百分点,这远低于法国亨伯特(Hombert)等[16]和丹麦梅特和斯特凡[4]等研究的西方国家的水准。可能的原因解释有两个:一是中国的社保制度要落后于西方国家,而在高福利、高保障的欧美国家可能会具有更好的促进创业的作用[17];二是与中国目前青年群体普遍的就业倾向有关,公务员体系或者国有垄断部门等这样一些正式、体面的工作是很多大学生的首选,吸引了大量优秀年轻人,使其远离了工商业等创造性岗位,“人才误配置”现象较为严重[18]。

另外,表2中的其他控制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失业率的边际效应系数显著为正,这同我们的预期一致,高的失业率可能导致失业个体从事创业活动(“难民”效应);户口和婚姻、教育程度的边际效应系数并不显著,说明至少在样本区间内,它们可能并没有对创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收入的边际效应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收入水平越高、家庭财产越多的居民从事创业的概率越大,这种“财富效应”对创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网络的边际效应系数也显著为正,这是由于强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提升创业意愿[14],从而间接地对创业有促进作用。这二者对中国创业率的提升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工作年限对于创业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说明创业者先前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创业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之前的工作经验对于创业资源整合有重要的影响,呼应了买忆媛、徐承志的观点[19]。同时配偶工作状态对于创业的影响也始终为正,这主要是由于一方创业失败后,配偶处于在职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家庭的经济压力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创业类型分布分析

若按照个体的创业目的来分类,创业活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寻求商业机会的创业活动;第二类是为实现就业的创业活动[20]。同时,个人的创业目的可能主要与其在劳动力市场上享有的就业机会有关。其中,对于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享有足够就业机会的个人来说,他们从事高风险的创业活动,主要目的可能是寻求商业机会;但对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少就业机会并难以找到满意工作的个人来说,他们进行创业活动的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实现就业。

CGSS调查中并未包括个人创业目的的信息,但却包括了创业活动所雇用的雇员规模的相关信息。本文根据创业活动所雇用的雇员规模数,把创业活动分为了两类:第一类,是雇员人数等于或少于 7 人的创业活动;第二类,是雇员人数等于或大于 8 人的创业活动。与之前以创业目的的分类相对照,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认为,对于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少就业机会和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被迫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的个人而言,他们可能主要从事的是上述第一类创业活动,即“生存型”创业。因为,一般来说,那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少就业机会的个人,也相应地缺少资源和信息从事上述第二类有着更大规模的创业活动。

同时为考察社会保险参与情况对“生存型”创业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将创业拆分为“生存型”创业(Entrepreneur_small)和“自我实现型”创业(Entrepreneur_nosmall)两个指标,并使用IV Probit方法对方程(3)和(4)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见表3中模型1和模型5),就整个参保情况来看,在控制住其他可能影响个人创业概率的变量之后,参与社会保险对于“生存型”创业的影响在 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社会保险对“生存型”创业有促进效应,在平均意义上,参与社会保险将促使个人从事“生存型”创业的概率提高1.1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社会保险也显著地提高了个人从事“自我实现型”创业活动的概率,平均而言,参与社会保险促使个人从事“自我实现型”创业活动的概率上升11个百分点左右。社会保险对“自我实现型”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生存型”创业活动,这个结果与迪普(Depew)的发现[21]类似。对此的一个合理解释是,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平滑风险,提高个人的创业概率,但与“自我实现型”创业相比,“生存型”创业活动的规模更小,创业风险也相应更低,这便使得社会保险对相对低风险的“生存型”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对相对高风险的“自我实现型”创业活动。

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险种对于“生存型”创业(模型2-4)和“自我实现型”创业(模型6-7)两者的影响情况(见表3),发现失业保险对于“生存型”创业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对“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目前失业保险对于“生存型”创业的影响存在“抑制”效应,对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则存在“促进”效应。主要原因可能是,失业保险对创业活动可能同时具有“等待效应”和“风险平滑效应”。其中,“等待效应”是指失业保险降低了个人的失业成本,进而可能促使个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继续等待合适的空缺工作岗位,而不是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雇佣。“风险平滑效应”是指失业保险平滑了个人创业失败后的风险,进而对个人的创业活动产生促进作用。而“生存型”创业和“自我实现型”创业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个人从事“生存型”创业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创业以实现自我雇佣,但“自我实现型”创业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寻求市场机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不难理解,对于“生存型”创业来说,“等待效应”可能超过“风险平滑效应”,进而使得参与失业保险反而降低了个人从事“生存型”创业的概率。但对“自我实现型”创业来说,“风险平滑效应”则大于“等待效应”,结果使得参与失业保险提高了个人从事“自我实现型”创业的概率。对于养老保险来说,其对个人从事“生存型”创业和“自我实现型”创业的概率都具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养老保险对于两种类型创业的影响均有促进作用,因为养老保险对创业的影响可能主要以“风险平滑效应”为主。同时,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在过去养老“双轨制”下,养老保险增强了全社会的安全感,这显著提高了个人的创业概率。在养老金“并轨”后,可以推断养老保险对于创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还会大幅提升,这是由于在过去养老双轨制下,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不用缴费也能享有较高的养老金,他们一旦失去编制就意味着“从零开始”甚至“老无所依”,编制所捆绑的巨大潜在利益导致优秀人才对于职业流动存在顾虑,但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风险已不存在,这部分人群可能释放更大的创业空间。

另外,医疗保险对于“生存型”创业和“自我实现型”创业都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健康恶化是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遭受的风险冲击,并不会随着个人创业的成败而发生波动,因此,参与医疗保险并不会显著影响个人的创业概率。

3.异质性检验

前面的回归分析只是捕捉到了个人创业概率对提高不同险种参保率的平均效应。但是在理论上,

社会保险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因为,个人从参与不同社保险种中获得的收益,

可能随着个人所在单位性质和社会网络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于此,我们将样本进一步细分为了“体制内单位”和“体制外单位”,以及“低社会网络组”和“高社会网络组”等子样本进行回归,以此检验不同险种参保率扩大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单位划分为体制内单位,将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界定为体制外单位。“低社会网络组”和“高社会网络组”的划分则是以社会网络变量赋值的中位数为依据,该变量的赋值低于中位数(3.1354)的个人,本文将其归为“低社会网络组”,高于中位数的个人则归为“高社会网络组”。“低教育组”和“高教育组”的划分是以个人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年数为依据,若个人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年数少于和等于9年,便将其归为“低教育组”;若高于9年,则归为“高教育组”。

表4中报告了各分组样本的 IV Probit 估计结果。第 1-2 列是以单位性质分组样本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提高不同险种参保率对“体制外”组创业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显著地提高了“体制内”组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参保率每扩大1%,“体制内”组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2.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较为轻松稳定,一部分个体由于自我实现、不安于现状等需求驱动,同时社会保险平滑了由于创业失败后的风险,因此其创业概率显著提升。

第 3-4 列是以社会网络分组样本的回归结果。结果也正如预期的那样,参保率提高对“低社会网络组”创业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高社会网络组”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社保参与率每扩大 1%,“高社会网络组”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0.052个百分点左右。因为,社会网络具有重要的信息收集和资源获取功能,有助于潜在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获取创业所需的资源和与创业相关的隐性知识[22]。因此不难理解,那些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个人,也相应的能够获得更多有助于创业的相关收益。

第5-6 列是以受教育年数分组样本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不同险种参保率提高对“低教育组”创业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显著地提高了“高教育组”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社保参与率每扩大 1%,“高教育组”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0.03-0.042 个百分点左右。主要原因是,教育提高了个人的知识吸收能力,而有更高知识吸收能力的个人,能获取更多的有助于创业的相关收益,包括创业技能、识别创业机会以及捕捉创业机会的能力[23-24]。

四、结论

理论上,社会保险影响创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是社会保险平滑了个体创业失败后的风险[25],本文使用 4 期 CGSS 调查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保险对中国创业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提高不同险种参保率的确显著地提高了个人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社保参与率每扩大1%,个人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 2.1-2.5 个百分点。说明社会保险参与率的上升的确对创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社会保险参与对“生存型”创业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差异表现在社会保险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效应比较有限,而对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促进效应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参保率的提高并没有显著促进劳动力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公平,说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鼓励了为追求更大的商业机会、自我实现等目的的创业行为,同时目前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对于“生存型”创业的影响存在“抑制”效应,对于“自我实现型”创业的影响则存在“促进”效应;但养老保险对于两种类型创业的影响均有促进作用,且发现不同的险种对创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失业保险对创业的影响同时存在“抑制”效应与“促进”效应。而养老保险在过去“双轨制”下,对于居民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激发了居民的创业积极性,可以推断在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风险已不存在,养老保险对于创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还会大幅提升,这部分人群可能释放更大的创业空间。另外,提高参保率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受过更多教育和拥有更多社会网络以及体制内的个人,从提高参保率中获得了更多有助于创业的收益。而过去学者们主要关注制约创业的影响因素[7-8,14],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另一个角度――社会保险如何对创业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强调社会保险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而扩展了以往的研究。

根据上述结论,社会保险对不同类型创业来说有所区别,为鼓励居民从事大规模的创业活动,促进“自我实现型”创业行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并提高参保率水平。与此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稳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升社保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效应。另外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不同险种对人们的未来职业选择偏好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的瞄准重点是在养老金并轨后,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如此则可以释放更大的创业空间。

本文研究说明,社会保险参与率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创业活动,因此,中国经济能够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因为,在微观个体层面,创业活动不仅提高了创业者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26],而且,也是低收入群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27];在宏观层面,创业活动增加了就业,促进了“创造性破坏”的创新型经济增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创新型增长,而且,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吴晓瑜,王敏,李力行.中国的高房价是否阻碍了创业?[J].经济研究,2014(9):121-134.

[2]李力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现状、挑战和应对[J].浙江社会科学,2010(12):56-68.

[3]BAUMOL W J. 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unproductive,and destructiv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893-921.

[4]METTE E,STEFAN H. Insurance,entrepreneurial startup,and performance[R].Tinberge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No. 14-040/V,2014.

[5]BAILEY J.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supply of entrepreneurs: new evidence from the affordable care act’s dependent coverage mandate[R].NBER Working Paper,No.2230099,2013.

[6]VELAMURI M.Taxes,health insurance and women’s selfemployment[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2,30(2):162C177.

[7]解垩.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J].经济研究,2012(2):34-45.

[8]高日光,孙健敏,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22-29.

[9]郭菲,张展新. 农民工新政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来自中国四大城市的证据[J].人口研究,2013(3):45-54.

[10]封进.中国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与激励[J].经济研究,2013(7):89-102.

[11]卢海阳.社会保险对进城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4(4):77-90.

[12]王宇鹏.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1):75-87.

[13]EVANS D,JOVANOVIC B. Estimat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choice under liquidity constrain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 808―827.

[14]谢雅萍,黄美娇.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基于小微企业创业者的实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4(3):90-99.

[15]HUANG Yasheng,QIAN Yi. Is entrepreneurship missing in Shanghai? [R].MIT Sloan Research Paper,No. 4707-4708,2008.

[16]HOMBERT J,SCHOAR A,SRAER D.Can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pur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R].NBER Working Paper,No. 20717, 2014.

[17]HEIM B T,LURIE I Z, The impact of insurance subsidies on selfemployment: do state nongroup health insurance regulations matter? [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3,31(1):94-109.

[18]李世刚,尹恒.寻租导致的人才误配置的社会成本有多大?[J].经济研究,2014(7):99-108.

[19]买忆媛,徐承志.工作经验对社会企业创业资源整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2(9):12-22.

[20]ARDAGNA S, LUSARDI A.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 of regula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y size[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1,8(2):594-605.

[21]DEPEW B. The effect of state dependent mandate laws on the labor supply decisions of young adults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15,39:123C134.

[22]STUART T E,SORENSIN O. Social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hip[J].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2005 (2):233-252.

[23]GLAESER E L,KERR W R. Local industrial conditions and entrepreneurship: how much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an we explain? [J].Journal of Economic & Management,2009,18(3):623-663.

[24]ACS Z J,AUDRETSCH D B,BRAUNERHJELM P.The knowledge spillover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1(4):757-774.

[25]HOLTZ-EAKIN D, PENROD J R, ROSEN H S.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supply of entrepreneurs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6,62: 209-235.

[26]BLANCHFLOWER D G,OSWALD A J. What makes an entrepreneur?[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8,16(1):26-60.

社会保险篇3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遵循统一管理、积极稳妥和资产安全的原则,按照“冻结、清理、审计、移交”四个环节分步实施,编制、人员和资产随同工作职能划转,平稳过渡,确保不因移交损害参保人员的利益和影响企业社会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国资、审计、监察、人事、编制等部门和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成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资委、监察局、审计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员以及各区政府指派的人员组成,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三、基本方式

(一)统一统筹范围。社会保险市区统筹的险种范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统筹的地域范围:市区范围内按《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应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所有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等各类参保对象。

(二)统一制度政策。市区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规定、统一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统一的待遇享受标准、统一的支付发放渠道、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的业务管理流程、统一的税务部门征缴。

(三)统一人员机构。将三个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编制、人员和资产(均以*年12月31日为准),随同工作职能一同划归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行垂直管理。在原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东部城区、海州两个社会保障分中心,作为市劳动保障局的派出机构,在市劳动保障局领导和相关处室业务指导下,具体经办各项社会保险业务。

(四)统一基金管理。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由市统一管理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基金的预决算制度。各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原有结存基金,全部纳入市财政专户统一核算管理、统一调度使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经办机构负责编制社会保险基金用款计划并向市财政部门申报,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基金的预决算报告。

(五)统一审批行为。社会保险待遇的审批权限和审批行为,统一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经办机构负责,各区劳动人事局不再办理相关业务。

(六)市区社会保险统筹后,各区政府要继续承担辖区内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将来基金一旦出险,由市、区财政共同负担,具体分担办法另行制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3月6日至3月8日)

召开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落实目标责任及责任人,研究制订统筹工作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召开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成立综合、人事、财务基金、业务、督查五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各工作组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移交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主动对接,超前做好应急工作预案。

(二)核准确认阶段(3月9日至3月25日)

以*年12月31日为时点,将新浦、海州、连云3个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编制、人员和资产冻结。移交单位完成资产、账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清理,列出完整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和资产清单以及业务档案明细,记清个人账户,做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债权债务清楚。市审计部门对3个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资产和五项基金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市、区财政部门根据审计报告出具资产划入划出批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对拟接收人员逐个进行资格审查。

(三)签署移交协议阶段(3月26日至29日)

原经办机构编制、资产(包括五项基金)和各类档案移交清册,移交清册要有原管理机构负责人、经办人、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签名并加盖公章。各工作组按照资产清册逐项办理接收手续,对所有移交的会计资料和业务资料及人员档案逐项核对,对帐帐、帐证、帐实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单位负责调整后办理移交手续。接收工作组负责人、接收单位在所移交的清册上签字、盖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各区政府签署移交协议,并上报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审查。

(四)办理移交阶段(3月30日至31日)

根据审核确认的移交协议办理资产(包括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和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业务、人事等划转和接收手续。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施市区统筹,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保险抵御风险能力、扩大筹资渠道、保障和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保证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措施,确保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措施到位。要按照“五统一”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做好移交和接收的衔接工作,对移交的资料、档案进行严格审查,切实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确保平稳过渡。

社会保险篇4

和××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年月日在县保险委员会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各位领导:

现在,由我代表县社会保险委员会作××年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及××年社会保险工作思路的报告,并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全县社会保险工基本情况

×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好“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一年来,我县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的部署安排,突出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以点带面,全面作好了各项工作。

一、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成绩。

⒈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年共为名净增参保人员人参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养老金实收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个月。

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全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万元,实际拨付万元,养老金发放率。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实际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年底,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人。比上年净增人。

⒊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人,完成市年计划的。深入省直单位和企业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新增人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全年共收取工伤保险基金万元,;全年共支付工伤保险基金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⒋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完成市计划,企业参保率达。到月止,全县参保人数达人。全年应征缴失业金万元,实缴万元,完成计划的。比上年度净增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应清欠万元,实际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基金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

⒌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净增人,完成市年计划的,实现全县参保人数达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人,离退休人。全年医疗基金收入万元,其中基本医疗收入万元,统筹基金收入万元,个人帐户收入万元,武警中队、消防队收入万元,特殊病种万元,其它医疗收入万元,行政事业离休人员医疗收入万元,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医疗收入万元,伤残人员、老红军医疗特殊照顾人员收入万元,补充医疗收入万元,公务员补助收入万元;全年基本医疗基金支出万元,其中基本医疗支出万元,个人帐户支出万元,武警中队、消防队支出万元,特殊病种支出万元;全年其它医疗支出万元,其中离休人员医疗支出万元,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医疗支出万元,伤残人员、老红军医疗、特殊照顾支出万元,补充医疗支出万元,公务员补助支出万元;基本医疗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其它医疗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全年享受医疗待遇人,资金发放率达;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基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征缴到位。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起付标准由往年元降低到元,住院费用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往年元当年月份集中个月报销门诊费提高到元,住院报销比例每段增加个百分点。特殊病种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承受能力,由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八种。建立并实行了公务员补助办法和大额医疗补助办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一致认可。

⒍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年收入基金万元,支出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并按县委的统一部署,从月份开始,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工作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乡镇基金收缴工作基本完成。

⒎稽核工作有序开展。一年来,共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人次,供养人员供养费人次;完成家定点医院、家定点卫生医院和家定点药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并经常性地开展稽核工作。在稽核过程中发现一医、二医、中医及宏泰、康福堂等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存在不向程度的开大方、跨科室用药等行为,及时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通报情况,就如何加强协议履行作了进一步强调,并对他们从到月份万元的超范围药费予以拒付。除此之外,还按省规定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进行稽核,稽核率,确保了养老金的正确使用。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进行年度核审,核查率,没有发现骗取、冒领失业金现象。

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⒈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扩面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保扩面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推力是现阶段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扩面的一大特点。一年来,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咨询服务、深入企业,以讲道理、举实例、算细帐等办法,加强政策宣传,实现与用人单位进行勾通,做到扩面工作全面铺开。进一步拓展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视野,启迪了企业主的责任感和良知,为全县扩面氛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烘托作用。

⒉加强行政执法,拓展扩面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强大的执法压力是推进参保的关键措施,也是开展今年扩面任务的重要手段。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对《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操作步骤,明确登记、申报缴费、稽核、强制执行等各个环节的法律依据,明确了扩面对象,同时也使不少企业重新认识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提高了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通过社保扩面执法检查,提升了劳动保障法制权威,开拓了依法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良好局面。

⒊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扩面质量。一对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单位和个人规范服务流程,简化登记申报手续实行一次登记,登记申报一个窗口已着手创建缴费一个基数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试行执法、宣传、登记、申报四个环节合并,减少往返,提高效率,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的企业还实行预约服务、个性化服务。三是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和劳务所,全年两次率员前往永中移民点、温州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玉环县等地点进行现场办理保险费报销手续,并深入各有关乡镇、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四是在推进扩面的同时,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管理,切实堵住医保基金漏洞,加强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规范程度,提高服务质量。

⒋坚持主动迎战,赢得扩面先机。面对今年社保扩面这一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县保险服务中心紧张动员,自加压力,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召开医疗保险座谈会,听取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释答复和进行医保相关政策宣传。说尽千言万语,走过千街万巷,吃尽千辛万苦,通过查找资源、宣传动员、电话通知、监察执法、现场办理,多途径推进扩面,使我县的社保扩面工作再上一台阶。,

⒌改进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单位党风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并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学习教育活动、讲求实际效果,务求群众满意;二是以干部轮岗为契机,推进干部人事组织改革。根据工作需要,月中旬,我中心启动了科级干部轮岗工作,首批对中心五个科室正副职进行了轮岗。三是强化服务意思,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年来,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有些业主和部分员工参保意识较为淡薄,老板不愿意为员工参保,员工也不想参保;二是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突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三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四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建立“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需进一步创造条件;五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年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推动全县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⒈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做实个人账户”的要求,全面加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制订出台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具体的操作性意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贯彻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参保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情况等问题的督查,清理取消不规范的做法,规范和统一养老保险政策。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⒉完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工作,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要研究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研究提出非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⒊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障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继续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路子,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

二、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

⒈养老保险,要通过制定保面措施,完善扩面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扩面和保面并举,强化基金征缴,加大财政投入。要规范基金征缴工作,积极探索征缴工作新机制,实现基金增收。全县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净增人,基金收入达万元。

⒉医疗保险,要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使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人。

⒊失业保险,要积极扩大覆盖面,以个中心城镇私营企业及其职工为重点,强化对用人单位缴费申报的审核,统一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征缴。实现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人,基金征缴额达

万元。

⒋工伤保险,要围绕《工伤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着力把高风险行业、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努力扩大覆盖面。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人以上;生育保险,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其他县市的工作作法,并逐步推行生育保险,实现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新模式,确保“五险”合一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实施。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和服务。

⒈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摸清底数,指导各社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随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及病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成立了党支部,并开展了各项党的活动。使他们老有所管、老有所乐。确保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都能够纳入社会化管理。

⒉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医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进一步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逐步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稽核制度,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

⒊完善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使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使用和失业职工的管理趋于规范化。贯彻落实《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⒋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社会稽核为主的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手段,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着眼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⒌提高执政素质和本领,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效率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引导本单位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力打造了学习型、服务性、效率型机关,为我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要切实抓好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在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建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建优质窗动,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把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社会保险篇5

一、社会保险基金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1.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建立在代际转移基础上的“现收现付制”,而个人账户则是“基金制”。“现收现付制”是按照一个较短的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缴费率,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因此,本预算期内的社会保险费收入仅满足预算期内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一般保留有小额的流动储备金,即所谓“以支定收,略有结余”。这种制度是下一代人供款养活上一代人的制度,属于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基金制”是指在任何时间点上累积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这种制度的本质是“同代自养”。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隐性债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不到反映,只有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息时才能体现支出,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2.不能进行正确的成本效益核算,不利于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

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集中起来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强制性、基本保障性、特定对象性、统筹互济性、储存性和增值性的特点。

社会保险基金是先征集保险费形成基金,再分配使用。社会保险费是在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逐年逐月从其创造的价值中强制扣除一部分,经过长期储存积累,在其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收入减少或中断时,从其积累的资金中为其提供补偿。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角度看,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本金及其应计利息是“负债”,是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委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资金,最终是要返还给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利用时间差和数量差,努力使基金增值,以达到社会保险的保障目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运行成本,除机构本身的行政管理经费由财政拨付可不予考虑外,其真正的成本就是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的社会保险基金利息。

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当收益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也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中关于“第301号科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说明是这样规定的:有条件的地区,年末,按养老基金个人账户储存额,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个人账户利息时,借记“统筹养老基金结余”科目,贷记“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结余”科目。这一规定是立足于当年基金利息收入总额大于个人账户应计利息额,也就是统筹基金必须盈余。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甚至养老保险基金赤字造成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困难,需要由中央财政补贴或借款的情况下,收付实现制这一核算办法掩盖了保险基金运行的真实结果。因此,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公正客观地核算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成本和反映运行结果。

3.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不利于提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绩效考核

目前政策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能用于购买债券和存放银行,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效益的来源只有银行存款及国债利息。然而2000年以后,国家已经不再发行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种国债,其他种类的国债利率还略低于银行同期利率,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国债投资基本上已无利可图。因而,社会保险基金效益的高低取决于银行存款办理的及时性,也就是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

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成本分析和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政策、提高基金运行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在收付实现制上进行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成本耗费和绩效水平,不能适应开展绩效管理的需要。并且,社会保险基金同时存在“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业务,若两者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核算,一方面由于现收现付制业务不核算成本,不利于节约费用和绩效的评价与考核;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同时进行,使得利息成本不能合理分摊、准确核算。这不仅不利于基金管理,也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使用。可见,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社保基金进行成本核算的要求,对社会保险基金中采用“基金制”管理业务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4.不符合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不利于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传统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开支是否遵守授权和法律法规要求,是受托责任的首要问题。使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记录收支,可以作为核查政府履行责任情况的明确依据。但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绩效最大化、信息透明度、为社会公众维护国有资产等,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责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不能提供符合新公共管理要求的相关财务信息,不能显示财务状况及财务绩效的全貌。

有关研究表明,对于新公共管理体制,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具有以下几项优势:第一,权责发生制会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如实评价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促进了有效管理;第二,权责发生制为量化计划和活动的效率水平提供了一种机制,以促使政府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力;第三,权责发生制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种文化的转变,使得管理者更重视政府机构的改革、效率等财务绩效管理问题;第四,权责发生制更适应新公共管理环境下拓展了的公众受托责任要求,增强了财务透明度;第五,全面、持续地推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可以提供增强财政长期支持能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优化政府的中长期决策。

在OECD国家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背景下,目前我国正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实际,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层探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也应顺应政府会计改革的浪潮,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二、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在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同时,应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制管理的需要,对个人账户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性质决定,而应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或业务内容相适应,采用不同的核算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既可解决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局限,满足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同时又能促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提高工作绩效。

1.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弊病。

如社会保险基金协议存款的核算,就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即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协议存款进行日常核算。

核算方法为:(1)转存协议存款时,借记:财政专户存款-协议存款,贷记:财政专户存款-活期存款;(2)按照协议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财政专户存款-协议存款,贷记:待结转利息;(3)按照承诺利率给个人账户计算利息时,借记:待结转利息,贷记:利息收入-个人账户利息;(4)年终将利息收入-个人账户利息结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5)协议存款到期转回时,借记:财政专户存款-活期存款,贷记:财政专户存款-协议存款。待结转利息的贷方余额,表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盈余,利息可用于按一定比例提取计息准备金和给个人账户增记利息;借方余额则表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亏损。这种核算方式不仅能反映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成本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真实内容,而且又能克服单一使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的弊病。

2.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有助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成本正确计量,真实反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又能有效地将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绩效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经办机构的责任联系起来,促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从“保征收、保发放”向“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迈进,为深化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3.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现在和未来隐性债务的信息,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也能正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持续能力,为政府规避基金风险、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制定长期的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4.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可以降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难度,有助于将政府会计对象由现金流扩展为受托责任,更好地反映政府活动和履行这一受托责任的连续性;同时能把社会保险基金运动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提供全面、连续、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符合政府部门实行绩效管理的现实需要。

社会保险篇6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建立起来,但十年动乱又使这一制度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自80年代中期,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面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其中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为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与的经济补偿,使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非盈利性。它的强制性体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因自己的意愿而违背;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险的基金是由社会、单位和个人三方筹集,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互助互济的办法,统一使用、支付,使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保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不是以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其好坏,而是以其所提供的社会效益的多寡为标准的。

企业补充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主要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补充要老保险。对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美国早在1978年《国内税收法》的第401条K项规定就涉及到此项业务。即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退休金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资金存入此账户。与此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其收益归401K账户,风险也由员工自己承担。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国家对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金存款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此后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这两个文件较为详细的规范了企业年金的筹资、运行、管理、发放等各方面的行为,成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则。

对于商业保险,它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盈利性。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商业保险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运营都是以求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所不同的是其成本的最大部分是用来支付投保人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经济赔偿。

在了解了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这三类保险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城镇人员,农村人员;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不具备劳动能力人员或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说它的保险范围是涵盖了一切社会成员。企业补充保险,很明显它主要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养老和医疗方面的保险,它的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员工。而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凡符合承保条件、具有保险费负担能力的人员,都可以参加。但在这里我们也要提一下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承保条件是保险公司针对不同保险责任的投保人的年龄是有不同规定的。它不同于社会保险的全体成员,是有限定的,例如对于商业医疗保险它的投保人一般是6至65岁的身体健康人员,而对于比较易患病的6岁前的新生儿、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予承保的。又例如同样是商业的医疗保险它的赔付前提是投保人应为健康体,对于次健康体视条款责任予以部分免责或加收保险费或拒绝承保而且对于投保前的已患疾病是不予赔付的。所以说商业保险的承保条件较社会保险要更严苛。

社会保险篇7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保险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多,其中社会保险需要和商业保险进行融合。

1.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行融合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社会保险是在商业保险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出现的,它是在欧洲社会上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特殊的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影响和作用下才产生的。其中社会保险的举办者是国家政府部门,并且由社会集中筹资基金。社会保险的主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中的劳动工作者提供能够进行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这种保障只能够满足劳动工作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这种保障的特征就是低水平、广覆盖,并且这种保障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但是相比来说,商业保险就拥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商业保险可以为顾客提供多个层次的保险需求,与此同时商业保险拥有一套专业的保险运作体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拥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它们的部分优缺点可以互补。当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时候,保险就可以吸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各自的优点,避免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各自的缺点,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提供一个稳定的保障,这也使得保险保障可以达到高覆盖的人群并且保险保障可以达到平民化,同时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之后的保险将会是系统的、全面的、正规的保险保障。虽然我们国内的保险行业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在国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现象,并且这种趋势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发展形式。

社会保障制度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医疗保障制度,之所以说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于医疗保障制度对国民健康情况、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以后的发展状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也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现在经济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人们也要求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够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中大部分人民中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我国现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标准,因为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比较低,在一些比较重大的疾病上不能够满足人民的保障需求,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重病的患者在生病住院之后由于医药费不足而不能够正常的看病、就医,从而不能够正常的进行生活、工作或者学习。我们可以从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来进行陈述,比如:人民重病之后的高额治疗费用、部分营养费用以及高级护理费用;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是低保额,有比例的赔付,对于工薪阶层,失业人员和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群众来说,超额的费用社会保险是不能给予相应的保障。社会保险中暴露的问题可以在商业保险中完全得到补偿,商业保险开发的业务包括大额的医疗保险,这项保险业务在人们发生规定事项的时候得到的保障远远超过社会保险支付的金额数量,能够很好的解决人们的看病、就医问题。这个类型的保障制度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也同时具有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双重属性,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我国以后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如果我国的保险业从此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行融合,那么这种发展模式能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等各种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

2.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优点和缺点

2.1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优点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行融合之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快速便捷的保险支付方式的条件下进行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这样的操作模式不仅仅能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重病看病就医的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也能够有利于商业保险公司的管理和操作。

保险公司组织通过与相关的医疗服务机构和组织签订盈亏分组的协议或者合同,这样双方就可以按照协议或者合同约定的赔偿和支付比例享受经营过程之后的经营成果,从而使得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和节约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与此同时也确保了保险行业的健康、安全的继续发展。

2.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融合的缺点

由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自身的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的约束,使得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行融合之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1 保险的相关法律条文不完整或者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保险行业还没有颁布相关的专门的法律条文以及法律制度,同时商业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企业组织、参与保险的居民以及政府部门这三者的法律关系还不是特别明确和清楚,法律关系不能够明确或者弄清楚可能会导致这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够合理、准确的确定,并且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企业组织在参与保险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政策风险,政策风险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保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险公司在组织参加重大疾病的补充医疗保险的过程中还是缺少相应的经验和工作动力。保险公司的经营业务中涉及到社会保障业务的事项比较少,这就导致了保费收入的管理问题,成为保险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再加上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公益性以及低保费的收入,这样就可能使得保险公司缺少相应的工作动力。

2.2.2 商业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企业组织、参与保险的居民以及政府部门这三者认识不能够统一,这样就会不利于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对于保险知识的宣传或者讲解不够广泛,可能会使得部分政府部门、城镇的居民以及相关的卫生部门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保险公司存在和参加的具体意义或者效果,他们只认识到保险公司参与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经营利润,这种片面或者错误的想法就会导致人民不愿意让保险公司参与到他们的医疗保险中去。还有就是工作部门比较多、工作手续比较复杂,加上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经济业务事项交叉,内部消耗比较严重,这些都可能使得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

参考文献:

[1] 季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协调发展问题浅析[J].当代经理人.2006(6).

[2] 刘静,赵晶.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0(5).

[3] 唐金成,陈嘉州.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动协调发展[J].西南金融,2007(7).

社会保险篇8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协同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发展现状和趋势

截至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7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1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6亿人,参加新农合6.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4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8亿人。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方面有待加强,基金平衡安全矛盾突出。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到“十三五”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5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亿人。

二、社会保险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的特点社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具有以下特征:1、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是当劳动者遭遇到劳动风险,失去劳动报酬之后,仍能获得基本生活的保障,这是实施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2、国家强制性。社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并按照法律规定的费率履行缴费义务。在待遇水平等内容上,一般不允许投保人和被投保人自由选择,体现出强行法的一般特征。3、互助互济性。社会保险是依据社会共担风险的原则,保险费用一般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一调剂、互助互济办法,支付保险金和提供服务,实行收入的再分配,以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4、主体特定性。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除个体经营者外,社会保险的投保人特定为用工方,承保人特定为专门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被保险人特定为职工(或投保的劳动者),受益人特定为职工或其法定亲属。5、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险由于劳动者的工龄长短、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缴纳费用的多少等因素的不同,社会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公平原则。6、国家补偿性。社会保险的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将一部分物质财富再返回给劳动者,其实质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贡献的一种补偿;特别是在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况下,劳动者所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直接反映了社会保险的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社会保险对于符合条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在给予各种保险金支付的同时,按照实际需要,提供医疗护理、伤残康复、职业培训及各种社会服务。(二)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1、险种较为单一。国家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这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仅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基金支出预期增加。我国已不可避免的踏入了“老龄化”社会,未来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开支将会大大增加。老龄化社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福利制度、更多的福利机构,在“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下,无疑给整个社会增加了沉重负担。3、基金回报率较低。面对巨额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需求,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亟待解决。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相对应的CPI指数升多降少,资金缩水巨大。4、社会保险服务能力超负荷。在当前参保人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由于社保经办人员数目和经费没有跟上,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人均负荷已经进入极限状态,社会保险服务质量受到制约。5、农村社保保障力度不足。虽然近几年我国已开展农村社会保险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但局限于制度建设刚起步,地方执行情况等因素,其保障能力十分有限,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缺口显露无遗。

三、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体系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商业保险的优点1、保险对象、范围灵活。商业保险不只有人身保险,还有财产保险。单从人身保险来讲,其对年龄、身份的限制较少,覆盖面更广。商业保险可以由投保人根据支付能力和自身需求选择保险险种及保险额度,没有社会保险对缴费基数设置的封顶和保底的限制。在兑现投保人权益时,待遇支付的门槛低、限制少。2、便捷优质的保险服务。商业保险公司在提供客户服务方面,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服务网络更发达,保险销售、售后服务人员遍布大街小巷,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3、营销方式更加丰富。不同于社会保险业务必须到指定的经办机构办理,商业保险除了到营业网点,还可以通过银行代销、网络、手机app等渠道去了解、购买,避免了排队等待的麻烦。4、产品针对性强、多样化。既有没有投资功能、纯消费型的短期险种和一些纯保障的长期储蓄型险种,例如人寿险、健康险、养老险、教育险、意外险,还有分红、万能、投资连接保险等投资型险种。随着商业保险产品的发展,很多公司的产品可自选、可组合、可定制,从投保人的需求入手,可填补社会保险局限以外的空白。(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体系协同发展的意义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体系协同发展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在社会保险兑现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增加社会福利,更好的发挥市场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共赢的局面。社会保障部门节约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商业保险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有资源利用率、拓展了业务资源,增强了盈利能力。投保人在保险服务市场竞争的态势下,获得优质服务。

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体系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鼓励参加商业保险,给予商业保险公司更多支持。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人们购买商业保险。在产品、渠道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跨界发展上,提供给商业保险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保险业创新发展。(二)规范保险业健康发展,只有让人们普遍信任保险,才能使保险消费普遍化。应通过立法明确保险维权规则,加大打击误导消费的力度,实现保险消费环境良性化发展。同时加强对商业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人员的信用监督,建立相关平台,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披露、惩治力度。(三)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社会保险业务,例如参保、待遇支付,或者合作开办养老和福利机构等。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的方式,选定商业保险公司。在公平公开竞争的环境下,商业保险公司势必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投保人的服务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四)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商业保险公司在资金运作方面有着更加丰富的管理经验,由社会保障部门综合考虑商业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情况、信用评价情况等因素选择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投资限制、绩效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管。商业保险公司若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提高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了投保人的福利保障,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总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体系协同发展,可以丰富社会保障体系层次。相对于社会保险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需求,多样化的商业保险品种,可与社会保险体系很好的互相补充,并与之相互影响,有助于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

[2]贾俊玲,《劳动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3]杨柳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模式问题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4(14)

上一篇:社会主义发展史范文 下一篇:社会抚养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