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范文

时间:2023-10-08 17:32:48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篇1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汉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教学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最终为达到某一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也是汉语言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汉语言教学语言也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汉语言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的重任,要求汉语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因此,汉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决定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依据学科和教授对象不同:既要严谨规范有科学性、学科性和教育性,又要不乏幽默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顺利地接受知识,还有利于汉语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并建立威信。

2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具有的风格类型

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风格由一般语言、文学语言和态势语言三个要素决定,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创性。每个汉语言教师因个体在性格、知识和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类型一般有哪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制约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主客观因素来看,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大体分为:质朴型、情感型、典雅型、通俗易懂型、机智幽默型等;按照姚鼐的分法,有优美型、阳刚壮美型和刚柔并济型;笼统地说,还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除了这些分类法,依照汉语言教师自身性格不同来分类,大体又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风格。一般性格活泼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教学语言的风格是外向型,其特点是:声音洪亮、语速偏快、感情充沛、幽默风趣;性格偏于内向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是内向型风格,其特征是:音调适中、语速较慢、庄重典雅、朴实无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一般来说,外向型教学风格,由于教师音调较高、语速较快、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较为丰富,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较高。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汉语言教师输送信息速度较快,信息量过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大脑来不及反应,造成知识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严重导致接受信息的障碍。教育的学生容易草率思考问题,不能细致周全掌握知识要点。内向型语言风格,教师往往音调较低、语速较慢、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单一或缺乏,但能细致周密教授每个知识点,学生容易接受消化全部知识,不容易出现积压和疏漏。教育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周密,考虑问题周全。不利影响是学生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因教师讲解较慢,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学生会有瞌睡发困之感。可见,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每种教学语言风格各有利弊。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语言风格,应根据学科不同、教授对象不同,进行灵活调整。高效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轻松顺利接受知识。

3实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和途径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语言。一般具有规范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几个特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艺术化效果,应掌握如下方法和途径。

3.1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

(1)注意课堂语言的声调语速和韵律节奏。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所采用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也会不同。适中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作用于学生,能引起学生共鸣。

(2)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充分发挥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在教学语言艺术化的课堂中,教师衣着整洁,面部表情和手势丰富,针对不同学科和内容,充满感情地运用丰富适当的词汇和语调进行讲解,一定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有助于学生轻松接受课堂知识。

(3)运用修辞方法,让课堂教学语言生动起来。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引发学生联想和思考,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善于引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用古诗文和名言警句,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大胆穿插幽默段子、笑话和小故事的娱乐手法,使得课堂真正充满艺术魅力。但要注意分寸,不可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途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要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就需要汉语言教师像演员一样在平时多练基本功。

(1)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教师深入钻研,吃透教材,自会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

(2)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教师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教师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广博。还要多增加自己的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高雅情绪传染给学生。

(3)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课堂教学中就不会有高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感情,也就不会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能轻松运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有浓厚的教学兴趣和对学生的爱。

总之,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高效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高效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上文从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和特点着手,探讨了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一般具有的风格类型,最后提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和途径。

汉语言文学篇2

一、前人关于文言文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文言文尚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习得的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的理解难度之大显而易见。截至目前,关于此类的论文并不是很多,其中有三篇相关的论文观点新颖。分别是李泉(2006)《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他提出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至今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贾少宁、张瑞华(2009)《也谈对外汉语文化中的教学导入》中提出留学生应明白一些典故、成语独特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影,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李博闻(2012)《对外汉语教学文言文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索》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文言文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对外汉语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价值。

二、《孟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孟子》中“性善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人之初、性本善”这对于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甚至一些信奉基督教的留学生(例如美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留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接受“原罪论”的教育,即人性本恶。而孟子的性善论则认为性善是每个人所具备的心理活动,是普遍的、与生俱来的。这种思想是千古以来中国人所一直接受的思想。这就是反应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性善论”的教学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步,如有必要,也可适时向学生介绍《荀子》“性恶论”的思想,但要向学生解释“性善论”是影响中国多年的正统思想。

(二)《孟子》中“义”的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是《孟子》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有极大的作用。首先,文章中以鱼和熊掌起兴,从这一点这可以告诉留学生中国人讲究含蓄,就是在一开始通过讲述一些其他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是向很多西方国家那样直抒胸臆。其次,也可以向学生讲解舍生取义这个成语。最后,可结合《孔子》向留学生传播中国“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思想。

(三)《孟子》中的成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参看《发展汉语 高级综合1》(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岑玉珍主编),每篇文章中都涉及大量成语。可见成语教学在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仅《孟子》一书中,就包含大量在当今社会中仍广泛使用的成语,例如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一曝十寒、心悦诚服、出尔反尔、一介不取、当务之急等,这些成语虽然从字面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又是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因此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很有必要学习之。如果仅仅学习这个成语而不去理解其历史背景则很难理解和掌握,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孟子》中的这些篇目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成语,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可见《孟子》对于留学生成语教学也有很大的意义。

(四)《孟子》中的排比句与对外汉语教学。大量句式整齐且富有哲理的辩论语句是《孟子》的一大特色,这些句子对于留学生的音韵和汉语语流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例如《孟子 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一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让留学生感受汉语之美的同时让音韵和语流得以训练,使口语水平得以提高。因此,让留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甚至唐诗宋词对他们的语音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孟子》为例,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故事性教学为主。《孟子》作为先秦散文,其语用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因此让留学生大量学习其内容甚至词类用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讲解宾语前置、通假字、古今字等古汉语语法时,要重点讲解与现代汉语语法仍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点。因此在教材选取时,应选择其中一些较容易理解的文章在高级班进行原文学习,例如《奕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对于难度略大的文章,建议采取翻译成白话进行故事教学的方式,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孟子》的思想文化,又减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毕竟文言文的教学还是以渗透文化为主,学习用法为辅,过多地输入文言文会让留学生认为其难度太大而失去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二)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灌输的方式,多对学生提问,引领着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在学习到其中的一些成语时,可以让学生将这些成语按照文章排练成小话剧,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该成语的印象。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让课堂活起来。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中学阶段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兴趣是激发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的动力,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只有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加的良好。对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措施来说,这样的方式是比较多样的,我们有着很多的选择,比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书是需要一定的准备的,学生能够自主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特点,这对于他们兴趣的激发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之后,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应的活动可以有,展开辩论赛,设置一个合乎于这个年龄阶段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不同的观点,进行观点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体味汉语言文化的博大;展开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韵味中体会汉语言文学的悠长。通过各种积极活动的展开,初中学生乐意参与其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过程来说将会有着极大的帮助,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最终有益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二、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策

在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守旧,教学方法单调以及教师的专业的素质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中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学模式守旧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规程中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上课的方式单点,往往只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自己一个人在教师上讲,初中学生在下面听,缺乏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的节奏完由教师来掌控,这样的情况产生的问题就是随着课堂的继续,学生往往会产生比较厌烦的心态,他们对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的乐趣也逐渐丧失,自主的学习意识不能够得到激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效率低下,难以使自己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观这样的现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初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才能够得到提升,学生愿意学,愿意主动学,学习的效果就有了保证。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初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是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保证课堂的良好的氛围,这样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是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的单一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果的一个关键,能否采取好积极的措施来改变这样的问题就决定着能否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讲解多是每句进行讲解,这样的话不免显得冗长耗费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状况。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我们在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适的措施来改观这样的现状,汉语的博大精深更加适合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进行讲课,学生讲我们进行相应补充,甚至于采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来生动的教学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进入到了现代化的教学过程。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在课堂上起到积极的效果,因为多媒体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课本上文字性的描述以一种直观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出来,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示往往可以让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他们能够将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观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对于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作为中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教好学生,传承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跟随着新的教学思想,不断改变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好汉语言文学,为我们的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好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孜孜不断地努力。

汉语言文学篇4

专业必修课开设情况:对外汉语专业开设15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11门,两个专业相同的必修课有7门,都由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任课。相同课程之外,对外汉语的专业必修课还有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外语等8门课。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还有文学理论、语文教学论、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再看专业必修实践课:对外汉语开设7门,实际施行的有4门,汉语言文学开设8门,实际施行的有8门。根据《目录和介绍》的要求,对外汉语专业最注重语言、教学法及在此基础上中外文学和文化的修养和外语的学习。因此,下面再从语言学及教学法、文学与文化、外语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来观察相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校对外汉语课程是否符合要求。首先看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及教学法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教学专题、汉语词汇教学专题、汉语语法教学专题、言语交际学、学术论文写作9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汉语修辞、汉语教育改革研究2门。中外文学和文化类开设的专业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与礼仪、古代文学作品欣赏、汉语写作8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现当代文学作品欣赏、当代西方小说研究、欧美文学专题、东方文学专题、海外华文文学专题、民俗学、岭南文化、东南亚文化与习俗9门。外语类必修和选修课程,有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6门课,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英语3门。再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及教学法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论、学术论文写作、形式逻辑、语文教育实习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训诂学、教学案例研究、语文现代文研究、朗读学、修辞学13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词汇学、音韵学、社会语言学3门。中外文学和文化类,开设的专业课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台港文学、儿童文学、鲁迅研究、新诗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庄子散文研究、文学理论、西方现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19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诗经研究、楚辞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东方文学、宗教文化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7门。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对外汉语课程结构不合理

李铁范指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汉语语言学是主体和核心,教育类和文化类是重要的“两翼”[1]。综合《目录和介绍》的要求及李铁范的观点,对外汉语专业合理的课程结构应为:语言学及教学法为主体课程,文学与文化和外语类是两翼(一体两翼)。表一显示,我校对外汉语的15门必修课中有7门与汉语言文学相同,比例近1/2,其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主体课的课时也少于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为两翼课程,课时远远低于汉语言文学。表3更清晰的显示出对外汉语的“一体两翼”比例失调:汉语语言学及教学法课程门数比24.3%、课时比20.2%,都低于汉语言文学同类课程的30.2%和25.1%,未能体现出语言和教学法类课程在对外汉语专业中的主体地位。而文学文化类课程门数比21.6%、课时比21.8%,远远低于汉语言文学同类课程44.2%和47.8%,使作为两翼的文学文化类课程比例过于单薄。再从对外汉语自身看,课程门数上,“一体”比例为24.3%,“两翼”为21.6%、16.2%;从课时比上看,“一体”比例为20.2%,“两翼”为21.8%、31.8%。“一体”远不丰满,“两翼”课时超过“一体”。再看我校方案中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而实际未实施的课程中,语言学及教学法有2门,而文学和文化类有9门,外语类有3门。如果加上这些课程,两翼的课程必然太臃肿,超过“一体”。而两翼中外语类开课门数远低于文学文化类,两翼之间的比例也失衡。因此,我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未能体现“一体两翼”的框架。

(二)专业实践课程单薄

在培养方案中,对外汉语的专业实践课规定7门,而实际实施的只有4门,为书法、教师口语、专业技能和毕业论文,而专业技能实际上开展的只是对学生普通话的训练,而重要的教学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与对外汉语密切相关的实践课实际上没有开展。学校和学院没有创建相关实践场所、场地,没有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践和毕业实习。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年级全年没有开设课程,在没有统一组织和安排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行联系到实践资源。目前我校对外汉语专业仅有的实践是越南班学伴,从对外汉语专业中选出部分学生担任越南留学生学友。但是这种部分性参与毕竟不能顾及全部学生,没有普遍意义。表2可见,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实践全部实施,学院专门组织学生到各个单位毕业实习,教学专业技能上则有完备的微格教学等设施和教师配备。

(三)课程设置未体现渐进性和丰富性

对外汉语是汉语和外语的双结合,课程安排应按年级体现出循序渐进性,突出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年级应以开设基础课程为主,如语音、语法、文学史、文化史、普通话口语、写作、英语口语、听力等课程。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在二三年级的课程中加入具有深度和对比性、跨越性的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国外汉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教育、英汉口译、商务英语等课程,并注意将基础知识和社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辅以种类丰富的实习训练,如授课实操、授课观摩等,而我校的对外汉语基础和实践课的结合未能凸显。学校每年也招录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可以开设日语、越语、韩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丰富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而目前对外汉语专业二外只开设了日语,且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少,且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海外华文专题、民俗学、东南亚文化与习俗等文化类课程更是形同虚设。整体上看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出循序渐进和丰富性。

(四)师资缺乏

学校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中文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授课模式和方法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区别,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教材与汉语言专业也几乎一样,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较大的依附性。而外语类课程的教师则全部来自外语系,外语系的老师只强调外语教授,没有站在对外教学视角,缺乏对外教学视野,如不能教给学生使用外语授课技能,用外语来解释一些中外文学文化现象,表述对外汉语专业词汇和术语,使学生很难达到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的水平,对专业的发展产生限制,造成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比不上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处境,自然产生身份的困惑和对未来出路的迷惘。

三、对外汉语专业身份定位和方向发展的途径

(一)突出本专业特点,辨清自身身份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历史、师资、课程等方面都比较成熟,而对外汉语专业只开设三年,各方面都不成熟,师资、教材、课程同汉语言专业多有雷同,有的课程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学等课程,有的课程则是汉语加外语的简单叠加,造成了对外汉语学生的身份模糊感。要辨清自身的专业身份,必须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比例应凸显“一体两翼”结构,授课内容应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对外汉语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受众对象是外国人,如在同样讲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时,应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易出现的语法问题讲授,如外国人多数对虚词的使用易于出现错误,授课就应该多举实例,总结规律,对外国学生在语法、语言学习方面的错误进行归类研究,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语法障碍,以便日后教学能有的放矢,使教学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本专业的独特性和专业实力,明晰专业身份。

(二)培养实践型和社会型人才

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并未实施,没有固定的见习、实习基地,学生得不到实践技能的锻炼。应该加大力度建立一批实习基地,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与外企、公司的联系。扩展学生与留学生接触,给留学生授课的机会,尽量并选派学生到海外实习、交流。结合我校教学方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的目标,应在社会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构建学生汉语、外语、文化、文学、教育等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的整体性,整合优势资源,让学生既能走向社会实地教学和开展交流,又能承担研究工作,有创新意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对外汉语还应突出国际化和对外性视域,增强外向性联系,向着“教学语言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来形成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竞争力。[2]”这样培养出来的对外汉语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实践性、社会性、创新型人才。

(三)引进优秀师资

我校对外汉语师资的引进迫在眉睫,师资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特色。应该引进和聘请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以及有实际跨文化交流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者,开发国内国际资源,增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并聘请优秀外教授课。招收更多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授留学生的授课实践中,与留学生多交流。另外,还应结合我校人文和地理历史特征,发掘地方高校特色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如砚文化,潮汕文化,旅游文化,龙母文化,聘请这方面的教师、学者担任对外汉语学生的课外文化指导教师。还应适应世界上汉学热的潮流,开设一些国学、国际汉语学等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聘请知名的客座教授来讲座,组织本校的教授博士讲坛,以优秀的师资从语言、文化、教学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培养。

(四)努力建设双语教学团队

对外汉语的专业特点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双语教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在录取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时,英语分数要求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英语优势比较明显,具备双语教学的语言基础。英语已成为世界普遍通用交际语,从国家汉办的网站可了解,在全世界322所孔子学院中,欧洲、美洲、大洋洲开设了220所,占总数的2/3,均为英语语言国家[3]。我校英语教师资源丰富,具有开设英汉双语教学的条件。但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停留在能与外国人进行简单日常对话和口语沟通层面,运用对外汉语专业术语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根本没有。当然,这需要引进优秀的师资才能实现,在优秀师资基础上,大力打造双语教学团队,以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推动授课、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质的改变。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还可以拉动科研意识,在课题建设方面将学生纳入课题小组,使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总之,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各方面情况与我校的培养方案目标还相距甚远,不能达到对外汉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水平,必须在改革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师资、增强实践、培养应用型、社会型人才、构建双语教学团队等多方面来辨清自身身份,凸显自身专业特色,建构本专业发展方向的有效路径。

汉语言文学篇5

(一)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促进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传播与普及。网络语言若离开信息技术,将难以得到普及,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领着重要位置,很多人平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用到了网络语言。他们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有的则是利用网络语言的言简意赅表达自身惊奇、崇拜的感情等。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句网络语言就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通过大众媒体等途径得到了传播,最终为人们所熟知。

(二)特征

网络语言特征众多,将汉语与英文相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特定的意思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一句话“I服了you”,通常情况下用来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一些话或者行为显得很笨拙,却运用这种英汉结合又充满反语意味的形式说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谐音的情况。通过谐音表达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你爸妈造(知道)吗”“粉丝(fans)”等。使用谐音式的网络语言可以给人一种诙谐的感觉,又能较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类事件的播报是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得到传播,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网络语言能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表达说话人的特定含义和心灵感受,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喜欢将网络语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有很多网络语言逐渐被运用到语言文学中,这主要体现在语文的作文题目中。有很多老师在出题的时候都会用到网络语言,借此来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而且也可以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深意,在无形之中教育年轻一代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网络语言的利弊,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也应该将此与汉语言文学区别对待,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具有暗讽、自嘲等诸多内涵,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通过网络语言一针见血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它的负面影响在于,现在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没有区分清楚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的差别,在汉语言文学中穿插使用网络语言,这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水平下降,无法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且现在的年轻一代往往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热情,对汉语言文学的热爱程度变低,这既不利于年轻一代语言素质的提高,又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一)取其精华

网络语言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大众媒体得到发展与普及。在网络语言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它对人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语气上面显得更加生动诙谐。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就要懂得分辨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切忌一味地模仿任何性质的网络语言,丢弃汉语言文学的精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人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正确分析网络语言的好处和弊端,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同时也不能放弃对现代语言文学的诵读。

(二)杜绝使用落后的网络语言

有很多网络语言具备不良信息。比如“TMD”,在网络语言之中,它的原本意思消失了,而变成一种具有不良信息的词语,应当杜绝使用这种网络语言。使用这种具有不良信息的网络语言,不仅不利于人们文明用语,而且还会引导人们养成坏习惯。对于这些落后的网络语言,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它们的利与弊,正确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当身边有人错误使用网络语言时,一定要提醒他们,让他们明白错误使用网络语言的危害,并督促他们进行改正。我们可以适当使用健康的网络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在这个过程之中,不能忘却现代语言文学,也不能将网络语言和现代语言文学混为一谈。通过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可以避免网络语言的弊端,既促进网络语言的发展,又不影响现代语言文学的正常进步。

汉语言文学篇6

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案的集中体现,它是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按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过程中,务必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结合目前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顺应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培养更多的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一、重点搞好教育理念的培训工作,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得到统一

教育理念是广大教师在深刻领会教育工作实质的前提下产生的有关教育的基本观点以及信念。汉语言文学有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核心;努力提倡协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对于这种指导性的纲领广大教师必须系统而全面地进行学习,在准确掌握大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理念指导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而并非在肤浅的学习过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随意制定教学方法,从而无法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素质教育也就难以顺利实施。汉语言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工作更加应当遵循教学改革的理念,在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顺应汉语言文学发展趋势的对策。

目前有不少教师为了适应课改的趋势,发明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创新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观念无可厚非,然而其可行性还有待检验。问题在于教师不能为了应付课改而随波逐流进行创新,仅仅凭着应试教育的实践经验,所制定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教育理念产生较大的误解,造成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二、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说法众多,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主要涵盖了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文化等诸多元素的教学,是以言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活动,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符号性以及人文性是其辅助的特征。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情形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工具性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努力培养学生以语言作为工具,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是其关键所在,而并非应试教育中通过考试、升学,唯分数论成败,所以,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下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成绩,主要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教师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分数是根本,对学校而言升学率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通过教学改革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质应当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等,由之前有形的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有着极为深刻内涵的内在无形的形式,按照这种本质上转变来制定科学可行教学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导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样化探究式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非常明显。

三、确定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法的研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

许多教师理论研究的能力很强,熟悉各种教学策略,各种理论如数家珍,发表了不少论文、成果,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活动相互脱离,片面地对教改理念进行解读,制定的理论方案不切实际,不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肯定无法获得明显的教学成效。汉语言文学教学绝不能空口白话,教学方法必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在教学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传统根基非常深厚,能够汲取的教学经验也是非常丰富,前人优秀的教学理念应当加以汲取,然而要想在新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情况,教师不断进行分析与总结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全面分析与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实际,从而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策略的实际价值。

汉语言文学篇7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谱系,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 普遍,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这些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同于以往

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多得将听、说、读、写作为终极目标,在汉语言文学新课程标准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增加了新的内涵, 而且凸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 它不仅体现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 更回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基本素质的需要。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发生彻底转变, 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首先要发生重大转变和完善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中展示的艺术境界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种特质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本身美的魅力,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进而逐渐形成审美感受、审美意向与审美品位。所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美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注意其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3、汉语言文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有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 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 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 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 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变换思想练习,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新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 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在习题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结语:

汉语言文学篇8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冲击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点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05:131.

[2]郭文平.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J].中国报业,2016,20:54-55.

[3]王娜.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6,29:206+208.

上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情景模拟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