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听力范文

时间:2023-03-21 16:23:24

汉语听力

汉语听力范文第1篇

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惯了,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可每天由一对学生准备一个日常对话,课前3分钟在班上表演,形式在问候、打招呼、请求、命令、许可、自我介绍、问路等等。同时,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汉语作交际的真实演习。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汉语的用场,学了会用。如我让学生表演这样一个游戏,我创设了两个情景:一位学生吃力地搬桌子进课室,十分辛苦,一矮个子学生试图打开电视机,却够不着开关。根据这真实语境,全班同学很快就脱口而出地说“艾力吃力地搬桌子”“古丽打开电视机”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说汉语语的感觉,活用了所学句型和交际用语,学生说得多了,自让就会给听创造良好的效果收。

二、在阅读课中渗透听的练习。

通过听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练习中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形式有多,如在学完《小兔拔萝卜》这篇课文后,以电视采访的形式,让一位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其他学生扮演小兔,把所学的课文内容以口头形式重温一次,提高了学生运用汉语语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用复述课文、改编对话等形式口头表达课文内容,从而给听创造条件。

另外,在阅读课中加入紧扣课文内容的讨论题,对于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时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学习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者不仅仅是辨音、辨意也是对连贯语句进行同步、准确解的过程,如果连贯的语句中出现不熟悉的音、不懂意思的词语,学生就难以辨别语意。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听力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丰富的词汇量是锻炼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关键。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光是反复的让学生听“听力磁带”,让学生做听力训练练习,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才能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匮乏,无论做多少听力训练都无济于事。当然,对学生来说,要听懂听力材料里的每一个词是有困难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听音过程中养成抓重点,不求枝节的好习惯,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发音标准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汉语拼音是入门阶段汉语教学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提高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听力的内容,而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出于升学的压力,普遍比较重视写,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机械的认读,很多学生发音不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很多卷舌音的发音都是错误的,造成了汉语学习的“先天不足”。为了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汉语教师首先应该从汉语拼音入手,纠正学生的发音,只有自己的发音准确了,学生才能听懂,听准确。听懂了,挺准确了,才能说得标准,说的流利。因此在汉语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还是起决定因素的。

五、加强训练,提高听力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除了纠正学生的发音、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加强阅读以外还要加强训练听力能力。锻炼学生的听力时,可以根据选定的材料来进行听,听力训练的初期应该侧重于课本重要句型的听写训练。听写的时候可以讲听力材料先听一遍或是几遍,看看学生能听懂多少,再听写。听写短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实在是听不明白词义时,可以让学生对照原文,以增强辨音、辨意的能力。学生通过参照原文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很多知识。对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事的一个环节,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校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听之前让他们读一读听力材料,然后在放听力录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吸收。有些听力材料,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把听力内容写成一篇短文,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听得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听得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汉语听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听力 教学方法 文化差异

2016年初,在北京语言大学参加了对外汉语的语音、口语、词汇、语法、听说、集体备课和试讲等系列强化培训后,我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室的讲台。真是无知者无畏,原本以为作为汉语为母语的教师,教外国人讲中文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但是经过培训才发现,我这个门外汉,连门框都没摸着。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起始于1950年。当年,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待了新中国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70年代末,吕必松先生等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来研究”,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致认可和拥护。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全面开花,从国外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到国内雨后春笋般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进入了黄金时代。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同时是对外汉语的生手,我承担了上海政法学院对外汉语的中级听力教学课程。战战兢兢、跌跌撞撞的一个学期下来,倒是有了不少感触和体会。

一、学生特点和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学好一门第二语言,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动机,这一点在任何二语习得中都是相通的。上海政法学院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及一些非洲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官方语言是俄语,大部分非洲学生用于沟通的语言是法语。俄语和法语跟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系,这就造成这些学生在看到没有拼音的汉字时往往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读音和意义。

此外,这些学生年龄、职业的差异也非常大。他们中间有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有的则是三十多岁的公司职员,甚至有大学教师。汉语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能够用简单的汉语交流,有的则只能借助手势加英语。

关于动机,我在一开学就问过学生,可以说回答是五花八门:做对华贸易,当翻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继续深造等。动机不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为针对不同动机,教学要求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好在他们都是自愿来中国学习,不像中国学生学英语,是高考必考项目,所以再不喜欢也得被迫学。

二、教学方法

虽然是中级听力,但学生的听力基础还是非常薄弱的。有少数学生只能听懂很简单的单词,句子稍微长一点就完全不知所措。因此,在开始听课文之前,生词讲解尤为重要。可是教过语言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具体概念还好解释,但碰到一些抽象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十分吃力。这个时候,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总结下来,我在解释生词时采取了下列方法:

1.举例

某些虚词对学生而言似乎特别难,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并没有类似的词,尤其是把、被、给、了、着、过等词,常常让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但听力课又不是语法课,在听力课上长篇大论地讲解语法又不合适。于是,我通过大量例句让学生领会这些词的用法和含义,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生词讲解中碰到了“性价比”一词。“价格”这一概念好理解,但“性能”却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总算让学生弄明白了。可是,接下来把三个字放到一起,学生又迷糊了。我看到有个学生桌上放着一个苹果手机,灵机一动,拿出了自己的小米手机。我告诉学生,苹果手机价格是人民币六千多,可是小米手机才一千多。价格相差很大,但性能较为接近。因此,苹果手机“性价比”不高,小米手机“性价比”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性价比的含义和用法。到了下一次课,有个非洲学生兴高采烈地用生硬而不连贯的汉语,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他去买衣服,跟服装店老板讲价。双发僵持不下时他突然想到我课上讲到的“性价比”一词,把服装店老板说得一愣一愣的,最后成功砍价买到了衣服。听着他眉飞色舞的描述,我心里感到由衷高兴。虽然性价比一词用在服装上有点不合适,但这个学生利用课堂里学到的词汇,学以致用,还是真正达到了语言交际目的。

2.实物

有些具体名词解释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国别和文化差异,学生真正理解却很难。这个时候如果有实物展示是最好的方法。有一篇听力课文讲到了中国的酒桌文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中国人在吃饭时可以谈生意、增进理解、改善相互关系的做法非常神奇。课文里有个句子,大意是酒桌上有白酒、红酒、黄酒、啤酒,学生对于“黄酒”一词无法理解。他们问,啤酒也是黄色的,为什么啤酒不是黄酒。于是,在下一堂课上,我用透明玻璃瓶装了少量黄酒,不但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黄酒,还让每人尝了一小口。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舔了舔,表示不喜欢,有的却一口喝掉后又眼巴巴地看着我手里剩下的。我相信,他们对于中国的黄酒从此有了深刻领悟。

3.互联网

对于词汇量很少又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外国学生而言,互联网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刻刻找到需要的图片,让学生对于一些陌生概念立刻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在一篇讲旅游的课文里,提到了九寨沟。我在电脑上让学生看九寨沟的美景,学生立刻问我九寨沟在哪里。我即刻搜索中国地图,指给他们看四川的位置。学生又问,去四川火车票或机票怎么买,于是我又打开携程网,教他们怎么在网上买火车票和机票。虽然这些问题不属于备课内容,但我很乐意花上额外的几分钟时间解答。

互联网不仅是教师手头最重要的教学工具,而且是学生在课外可以借助的学习工具。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海外学生,将课堂情景教学和课外实际生活相结合,是他们学习汉语最有效而重要的手段。

汉语听力范文第3篇

1发音标准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汉语拼音是入门阶段汉语教学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提高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听力的内容,而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出于升学的压力,普遍比较重视写,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机械的认读,很多学生发音不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很多卷舌音的发音都是错误的,造成了汉语学习的“先天不足”。为了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汉语教师首先应该从汉语拼音入手,纠正学生的发音,只有自己的发音准确了,学生才能听懂,听准确。听懂了,挺准确了,才能说得标准,说的流利。因此在汉语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还是起决定因素的。

2丰富词汇量

词汇量时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学习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者不仅仅是辨音、辨意也是对连贯语句进行同步、准确解的过程,如果连贯的语句中出现不熟悉的音、不懂意思的词语,学生就难以辨别语意。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听力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丰富的词汇量是锻炼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关键。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光是反复的让学生听“听力磁带”,让学生做听力训练练习,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才能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匮乏,无论做多少听力训练都无济于事。当然,对学生来说,要听懂听力材料里的每一个词是有困难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听音过程中养成抓重点,不求枝节的好习惯,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3加强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阅读是提高听力的关键环节。首先,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致谢都对听力有直接的帮助,其次,大量的阅读可以自然而然的提高理解语音的速度,通过阅读可以熟悉和了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消除由于文化障碍而造成的听力中的各种困难和误解。

4加强训练,提高听力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除了纠正学生的发音、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加强阅读以外还要加强训练提高听力能力。锻炼学生的听力时,可以根据选定的材料来进行听,听力训练的初期应该侧重于课本重要句型的听写训练。听写的时候可以讲听力材料先听一遍或是几遍,看看学生能听懂多少,再听写。听写短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实在是听不明白词义时,可以让学生对照原文,以增强辨音、辨意的能力。学生通过参照原文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很多知识。对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回事的一个环节,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校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听之前让他们读一读听力材料,然后在放听力录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吸收。有些听力材料,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把听力内容写成一篇短文,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听得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听得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

我们通常都习惯于把母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只是在讲解词语及课文时用汉语。我们把母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目的是怕学生听不懂,但这种怕刚好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了障碍,使学生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习到的汉语词汇没有用武之地。学生只是为了学习汉语而学习汉语,没有机会在在实践中运用,就更没有机会锻炼听力水平了。如果汉语教师避开母语,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就能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学生听得多了,词汇量自然也就会多了,听力能力自然也会得到锻炼。

汉语听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听力课;问题;教学法

1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现状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容易活跃;

(2)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启发、引导学生听、解的方法,找不到分析讲解的切入点,上课没话可说,容易造成放录音带、对答案了事的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

2听力课难上的原因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易活跃。

(2)有的老师找不到启发、引导学生听课理解的方法。

(3)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缓慢无形的,往往不容易察觉,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

3怎样改变现状,上好听力课

汉语具有复杂而多变的语气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掌握它才能使留学生发出地地道道的汉语。对外汉语听力课中的“听”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汉语语气规律,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摆脱母语的干扰,形成汉语习惯,最终学习好汉语。

3.1教师

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是信息收集者、决策制定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所以教师要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听前阶段:导入与输入为主,教师先要介绍要播放材料的背景知识,材料的主题句、对播放主题关键字是稍做提醒、放适量的实图讲解。2)听中阶段:整体意义识别、细节特征分析、选词填空、疑难探索、重组改编、概括总结。3)听后阶段:复述活动、配对讨论、小组辩论、复现巩固、畅谈感受。

教师的语言:1)尽可能避免无意义的输入。在初级水平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的是对目的语尽可能多的接触与熟悉,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句子和段落,特别是一定语境下的听力技巧的练习。2)讲课的语速要正常,不应该故意放慢。尽管是初级水平,可是留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面临的语速,一般都比教材中的快。听力课堂上的语速,相对于平行班的教师,要略快一些,尽量缩小课堂这个小语言环境和外界大语言环境的差异。刚开始,有些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但是,一个多星期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能适应。

3.2运用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辩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2)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3)抓细节的能力;4)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5)联想和猜测能力;6)预测能力;7)检索监听能力;8)记忆存储能力――边听边记;9)概括总结能力;10)快速反应能力。

在这些听力微能力里面,不同级别水平的学习者要运用不同的能力,如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掌握辨音辩调能力、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终极阶段的学习者则需要掌握对义群的理解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信息的能力、预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检索监听能力等,所以,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要联系不同的能力,以达到循序渐进,达到理想效果。

3.3听力课教学法

1)视听法:教材的听力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听得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枯燥。如果在每堂课加入一些视听材料,这样就听得很“形象”。这些视听材料可以是和教材听力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拓展视听。2)听说法:先是模仿,包括生词和句子,没人至少两次,有错误后立刻改正;大量的重复;翻译所说的句子为母语;教师与学生改变角色对话。3)在听前布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注意力定向,集中;多使用先提问后点名的方法,少使用先点名后提问的方法。

3.4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发展,听力课也由过去的播放录音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予以学习系统,不仅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示范、二人对讲、分组对话、视频音频的结合等等。

3.5外部环境的刺激

利用广播、电视、聊天等多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尽可能唤起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语音、语感、语调、语素的感知,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3.6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与外语习得关系密切。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一般来说,自信和动机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佳的表现,对外汉语的学习也是一样。那么在听力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减轻学生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4结语

听力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单纯想依靠某一种教学法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目前,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对以后要从事外汉语的教师,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汲取各种合适的理论,寻求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优势,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促进听力课课堂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 李小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商务出版社.

[3] 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商务印书馆.

汉语听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听力 发展 内容 方法 难题

前言

听力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输入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交际和语言能力。中级听力教学在整个听力教学的阶段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承接了学生对汉语灵活运用的枢纽工作,决定着学生能否开展更地道的汉语交际,顺利地进入高级汉语的学习阶段。

一、听力教学的发展和中级听力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起步阶段,课堂设置并没有单独的言语技能的专项训练,而是采取以讲练为主的综合型授课方式。其中,“讲”主要是语言理论知识的介绍,“练”是听、说、读、写的练习。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主流的教学课堂设置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听说课,甚至汉字课的课型。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分工”的细化,不仅改善了在以往以讲练为主综合型课堂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在课堂上训练机会少的缺点,也对单独技能有着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能在最短时间,提高个人的单项技能水平。

达到中级听力水平的学生一般已掌握2000―2500个常用词,并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中级阶段的听力教材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初级阶段的日常对话,增多了议论性、哲理性的小短文及新闻报道和科普短文。

二、中级听力教学的方法

在很多人的眼中,听力课的教学是最容易完成的,基本概括为三步骤:放录音,对答案,讲解答案。正是对听力教学有如此的认识,才使得听力课堂一直显得格外的无聊和乏味,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开小差,埋头做自己事情的大有人在。听,作为一种对语言信息被动输入的方式,其实更应该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吸收,达到教学目的。

(一)用“畅所欲言”的话题形式导入听力课文的主题

以往的听力教学课本都忽略了听力与口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课本内容全部为听力习题,学生只需要戴上耳机,一直听录音,回答问题即可。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让学生学不到任何听力技巧,只是一味的灌输语言常识,水平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勉强适应,水平较差的学生就完全无所适从,一无所获了。实际上,听力教学因多与口语教学相融合,听说结合,既能很快吸收所学的词句,又能流畅的表达出所学到的内容。听力课堂上,用讨论和话题的模式,引出听力内容的主题,能引起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兴趣,也能互听互说,快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

(二)根据听力内容难度的坡度,进行有层次的教学

每个课堂上,由于学生水平的高低,无论教学内容倾斜哪一方,总有一大部分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听力课更是如此。所以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非常重要。例如,对听录音,找出每组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的练习题,就可以分配给听力水平较弱的学生,加强他们对关键词组的印象,尽量理解词组在句子中的意思,慢慢积累,逐步提高。对于听力水平中等的学生,则要他们多练习听力习题中,关于简单的回答问题,和根据听力内容填空和选择答案等常规练习,要他们在掌握宏观内容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细节。而对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主要回答听力练习中拓展部分的内容,进行思维和内容的拔高。用如此方法将听力内容分散给课堂上的每个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听力课的参与度。

(三)“竞赛练习”,学生们可互相纠错

中级阶段的听力练习题的内容较多,每当放完录音,学生完成练习后,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进行对答案和讲评。在此期间,很多学生很难全程专注,由于传统对答案讲解的过程很无聊,有些学生没有注意老师的讲解,甚至连正确答案也没记清楚,如果课后,不查找答案课本,就一直将错误答案留在课本之上了。如果采取分组竞赛的方法,相同的练习题让不同个组的成员将答案写在黑板之上,其他学生指出与其不同的答案,既能让学生全程参与讲解的过程,也能让老师了解大部分学生错误的地方,方能进行着重讲解。

(四)“引进”复述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适当“引进”课外知识

中级阶段的听力内容多是课文形式,学生在听完听力后,完成重点部分的练习,了解具体小题的对错,并未能完全领会课文的细枝末节。采用复述的方法,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并注重几个最重要的句子和词组,可以让学生了解词类文章关键点和主旨常出现的位置,并能通过完全掌握文章内容,而了解掌握听力的技巧。例如,《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第二版)中第22课《德国丈夫中国妻》,课文内容是记者对德国丈夫和中国妻子的采访,就记者的几个问题,简要复述德国丈夫和中国妻子的回答,便能回答所有设计的题目的答案,并能掌握,内容相互对应的听力技巧。

另外,中级听力的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的内容,还需要引进课外的许多内容,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添课堂趣味。如《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第二版)中第20课《吃饭和减肥》,课文主题是减肥,与此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的听力材料或音频材料,例如很多减肥者自己的观点和特别瘦的人他们的观点,不仅能充实课文内容,也能增加学生们对此类知识的掌握。

三、中级听力教学的难题

(一)学习生词与听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和用时比例

中级听力课堂中使用的课本中生词的数量是不少的,很多生词是综合课没出现过,或出现过但有新意义的词语,关于究竟在听力课堂上,是先讲解生词后听课文,还是先听课文再讲生词一直是争论不休。英国专家亚历山大教授认为,在教学中不应该在教对话和课文之前把生词挑出来讲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话不能提前预知他人语言的词语。而我国学者李晓琪对此则看法相反,“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听力教学中,听课文之前学习生词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会出现学生什么也听不懂的情况,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这个问题也不仅出现在中级听力教学中,而是贯穿与听力教学阶段的始终。

另外,在中级听力课堂上对生词的讲解时间的比重也很难把握,有的课文内容较为深奥,例如《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第二版)中第19课《健身三人谈》和第21课《失败产品博物馆》中,生词的数量在16―18个,讲解生词就得花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因此如何把握学习生词的时间和听力训练的时间很难衡量。

(二)面对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和不同题型,如何把握听力材料的语速

语速问题一直是听力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把握听力材料的播放遍数和间隔时常都很难把握,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听力水平均不相同。尤其是对不同题型的语速问题更难把握。中级听力课本中练习题型类型很多,如听听录音,找出每组句子相同的地方;听课文,简单回答问题;边录音边画勾或者边选择;听课文录音,按顺序写出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还有选词填空等等。面对种类繁多的听力题型,如何把握课堂播放的语速和重播的遍数显得比较困难。如果对课文有反复练习的部分,那么一篇课文可能会播放3到4次,也就没什么听力难度,但对单一训练的练习则只听1遍,就要选择答案,有时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三)中级听力材料和综合课本内容的联系

中级听力课本的一个特点是与综合课本有些类似的内容设置,如口语部分、生词讲解和语法训练,还有拓展练习,每个课时的内容不算少。如果在如此类型的设置上,内容与综合课本结合不紧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综合课,即:学生听力训练的时间很少,老师讲解的时间过长。尤其是听力课文内容偏深奥,需要理解的词汇和词组数量很多,在练习前需要话一半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讲解,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的时间变得很短,达不到提高的效果。所以听力材料与综合课本的内容虽然不能完全同步,但需有相互兼容的部分,否则听力课的训练要么只能单调乏味处理习题,要么就本末倒置达不到听力课堂的教学目标了。

中级听力课堂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课前需不需要预习新课内容等,笔者只是就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讲述和讨论。未来在解决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教学的问题时,还可以多与其他语种教学,如英语教学中的很多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出更多适用于留学生学习汉语,提高听力水平的技巧与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1997.

[2]徐子亮,吴仁甫.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赵金铭.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6.

[4]周健. 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商务印书馆,2009.

[5]魏滢.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 语文学刊,2010.

汉语听力范文第6篇

一、背诵是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认为,需要什么,只要“百度”就能获得。因此,一提起“背”,很多人都深恶痛绝,认为死记硬背是一种最闷有意义、最没有效果的学习方法,认为那只是机械的重复,对开拓思维没有一点作用。但笔者觉得,在各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背,特别是学习汉语,“背”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第二语言最重要的是积累丰富的词汇及语汇,使学生形成语感。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及语汇两的积累,还有预感的形都必须通过多读书,多背书。为什么有些人能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这都与他本人的大量阅读和背诵有关。有很多作家,他们的文化底蕴之高是令人惊叹的,但他们在没有成为作家之前,无一例外的都阅读和背诵了大量的书籍。学习第二语言更是如此,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都需要靠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才能给阅读理解及“听”“说”能力的锻炼奠定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听明白,听准确,听清楚了才能说得流利,有了听和说的语言基础才能逐步形成语感,并为写打开通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在汉语学习中就会如鱼得水。比如,分析词语的搭配,有些事一看就知道该这样搭配而不是那样搭配,但要是叫你说出原因,却是无法说清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学习者对这些词已经有了语感,这种语感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知觉中积淀着思考”,在此之前已经获得的一种经验。所以一看就知道这词该怎样搭配。所以说,语感对学习汉语,做练习题,进行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语感的获得来自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可见,“背诵”在汉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汉语素养的提高,因此说在汉语教学中,背诵是学习汉语,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对听力练习有兴趣,克服恐惧的心理。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一个人听力理解能力的好坏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时刻处于维吾尔语的语言环境中。小学生不适应汉语语的语言环境,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要听清、听懂稍纵即逝的语言材料,明确语言的含义,与此同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回答问题。一旦出现不会回答的题目,学生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变得手忙脚乱,结果往往连最简单的词句都听不懂。因此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避免使其产生厌恶甚至抵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听懂一段文章,必须具备听的动机、自信心和自然放松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教学,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来学习而不是进行机械的操练;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活动,设计合理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汉语教材每单元都是有情节的故事图片,我就请学生们分组进行模仿、配音的听说游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潜移默化地练习了听力。有了兴趣,学生听的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

当然,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重视常规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汉语语言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坚持用汉语授课,从而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掌握地道流利的汉语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置身于汉语的海洋,逐步掌握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进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输入量越大,语言的输出才会相应提高。当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缺乏自然汉语环境的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课堂教育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坚持用汉语授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同时勤朗读也是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听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自身正确、娴熟的发音。汉语音的正确、语调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朗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确优美的语言材料,多听录音,努力创造听的环境,多模仿,多复读,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其次,在朗读的基础上,多背诵。最后,能够流利应答日常用语,精彩对话脱口而出,说得出才能听得懂,听力水平才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课文朗读的练习,常常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重音、弱读等标志,要求学生根据标志,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中的朗读。当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后,可以让他们自编对话,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人物身份,表演对话,最终达到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要求。

汉语听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 微技能 训练技巧

一、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取得。其中,听力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曾经有人对留学生做过研究,80%的学生都认为听力课是所有课程中最难的,但他们的听力课出勤率却最低。从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听力可以自学。由此可见目前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外汉语听力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听力教学基本上采取边听边做练习边讲解的方式,即在学生听力过程中,教师即时对听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随后继续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讲解。这种上课方式非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让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如此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能力呢?

2.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

(1)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降低。事实反复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中,兴趣却是最重要的,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上课积极性。由于课堂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提高,他们反而对其产生厌倦感,所以听力课到课率才会最低。

(2)学生的听力水平停留在书本阶段。听力教材上的所有句子都是由编者造出来的,与现实生活中的句子产生一定差距。有些学生由于HSK考试等原因只重视课本上的听力练习而忽视了课外练习,结果就是无法和中国人正常交流,即听不懂中国人的话,他们讲的话中国人也听不懂。

二、听力微技能和提高方法

要解决目前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提高听力微技能着手。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听力微技能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听和泛听

谭美云在《听力微技能:精听与泛听》一文中提出,精听侧重于听的“质”,泛听则侧重于听的“量”。精听使用的材料在“精”不在多,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整理和调节。而泛听则相反,在“多”不在精,需要大量包含了各种信息的材料。

精听提高方法包括:(1)语音、词练习:学生发音是否标准和词汇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语音和词汇在听力练习中很重要,专项语音训练和词汇量扩大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2)句型或对话练习:听力材料中句型和对话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如HSK考试,因此教师可以对这些规律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熟悉听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等。(3)听写速记练习:在听力过程中,一些篇幅较长的材料很难让人记住所有的细节,因此速记培训很重要。学生要学会在听的同时记下时间、地点等细节,由于汉字笔画较多,还可利用符号、图案等代替汉字。

泛听的训练方法包括:(1)培养学生猜测、预测能力:生词在听力训练中必定会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词都需要查字典,而是要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预测能力则要求听者根据短时记忆对已出现内容进行整理和选择,以此来预测即将出现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如让学生听完一段话后进行复述。(2)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和中心句的能力:听力中的关键词指的是数字、人物、时间、地点等,学生应该在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录。至于中心句,有调查显示,大约72%的文章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因此有必要将这些技巧告诉学生。(3)习题型练习:任何一道习题的设计都有编者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因此多做习题对提高学生水平很有帮助。

2.分技能和综合技能

王凤兰在《汉语听力教学初探》一文中提道,英国语言学家J.Munby曾说:“各种交际需要的外部表现还必须理解为具体语言技能、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的表现。因为这些语言微技能对于交际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重点不在于“多听”,而在于“怎样听”,也就是说要训练学生掌握听力中的各种微技能(enabling skills)。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有可能从总体上提高听力能力。听力技能包括单词、句子和语篇水平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分技能包括:(1)正确辨别语调的能力:不同的语调能够反映不同的感情和态度,包括讽刺、反语等。如果能正确辨认讲话人的语调,则对材料的理解颇有帮助。(2)预测所听材料内容的能力:预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听者对整个语篇的把握的能力。即听一段材料时,可以根据关键词句预测整体内容。听任何一段材料时都要积极动脑,尽可能地进行猜测,反复练习。(3)利用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在听不清或者听不懂的情况下,就要主动利用上下文进行猜测。因为听力与阅读不同,没有办法即时查字典。(4)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在听力训练中,了解材料主要内容和主题非常重要,因为了解文章大意会帮助我们理解全文和完成相关练习。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听各段中心句抓大意。(5)不同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听力材料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对话等。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分别练习。平时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自身听力水平。

综合能力则指概括、分析、综合和记忆能力:听力的好坏是对学生汉语语言水平、知识面、逻辑推理能力、预测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等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完成各项微技能的练习后,还必须锻炼综合能力。

3.八种微技能

杨惠元在《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中概括出八种微技能: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联想猜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后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

要提高这八种微技能,就要做好以下工作:(1)瞻前顾后,捕捉一切可供使用的信息:在做听力练习时,首先要根据听力材料,缩小听力范围,确定内容的大致方向,消除听之前的紧张感。(2)大胆预测,提前感知听力的大致内容:学生可以在自己已有的学习基础上,适当发挥想象,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这些预测不是胡乱猜测,而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断,包括听前预测和听中预测。听前预测是根据听力练习的问题,大致确定材料的类型、人物、地点、时间等细节。听前预测还可以暗示学生已经对听力内容有所掌握,并准备好答题,这样就可以无形中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听中预测则是在听力活动中进行的预测。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抓取关键词、关键句,不拘泥于个别不理解的字或词;抓语义和段落义,不拘泥于材料本身的表面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判断语气进行预测。(3)七嘴八舌,在听力中动用各种感官:在听力训练中,长时间地反复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对所听内容进行复述来检验听得是否顺利。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4)自制表格,化听力为填空:根据听力练习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在听力课上对听力材料作一些简化处理,如制作表格或使用特殊符号进行记录等。文中还以《汉语听力教程》为例,针对一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制作表格。这些表格可以由教师课前做好再放到课堂上使用,也可以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整理,当然并不一定要学生严格做成以上表格,形式可以简化,特别是如果在考试中,就更不必画出这种表格了。此外,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符号。如:“我借给小王的那盘录像带,他又借给小李了。”可用符号写成“我―小王―小李”。

三、我们的看法

综上所述,各位前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微技能。我们认为对外汉语听力的微技能应包括:(1)灵活补充词汇的能力。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考验词汇量大小的一种方法,词汇量大的更容易听懂听力材料。而要有丰富的词汇量就要求学生会背单词、巧背单词。死记硬背不是扩充词汇的最佳方法,只有会巧背,有一定的联想能力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猜测和预测能力。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而听力的性质也决定了我们没有办法及时查阅词典,因此,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和根据已有线索进行预测是很好的解决方法。(3)识别语调的能力。语调是听力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同一个句子的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平时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4)听懂言外之意的能力。汉语传承几千年,含有大量的言外之意。与英语比较而言,中文更隐晦,而且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比英美人更拐弯抹角,并且有大量的习语、成语等,这些都需要注意。

要锻炼这四种微技能,需要注意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学语言的同时注意学习文化;积极锻炼口语,特别是要多和中国人进行对话,多听各种类型的材料。总之,听力并不仅仅是听力本身,它涵盖了词汇、语音、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内容。听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美云.听力微技能:精听与泛听,外语研究.文教资料,2006,(13).

[2]王凤兰.汉语听力教学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汉语听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听力课 复述 回答

“听”是一种被动式的吸收,“说、读、写”是主动的导出。“听”同时也是“说”——一方听的过程同时是另一方说的过程。相对于“说、读、写”,“听”是将信息内化并解码,转化成感性知识加以理解,承接来自“说、读、写”等给予的感官刺激,是一种内化和输入(input)的过程。反之,“说、读、写”是将内化的信息码转化为可描述并可客观感知的“实物”,是一种外放和输出(output)的过程。“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在交际中,要做出“说”的反应,首先要“听”懂。根据美国保尔·兰金(Paul Rank in)教授的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在相等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比读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转化为感性知识的速度也比读快得多。听,是语言的基础;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在语言学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听力课在语言习得技能教学课程设置中,无疑是重点加难点。能否听得懂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和生活对话,能否理解媒体传播的与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信息,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目的语。从石佩文、李继禹第一篇专门论述听力教学的文章《听力训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的发表,到杨惠元标志性著作《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的出版,可以明显看出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对外汉语听力课,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操作方式上都存有偏误。或许很多教师都接触过或者被一些对对外汉语教学不熟悉的人评论:“只要会说汉语,谁都可以教”“听力课不就是‘听录音—完成练习—解释文本,对答案’嘛”等等。

听力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输入来源单一,输入方法死板单调,让学生觉得听力课就是“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再核对”。一方面学生听得非常疲劳而乏味,渐渐地失去了对听力课的热情;另一方面,听不懂的地方还是听不懂,核对了答案,由于存在难度便放弃再听,也会使学生逐渐地失去对听力课的兴趣。教师方面,教学过程中,自己是尽心尽力了,但是课堂还是气氛沉闷,难以改变学生压抑的情感,学生反应冷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自己教学的过程也备感吃力。李红印(2000年)曾指出:“很多教师认为,听力课上要让学生反复听、大量听,理由是‘熟能生巧’。……一方面听是被动的,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另一方面,外国……不需要迎接‘托福’、‘GRE’一类的考试……各种强化训练对他们并不起作用,有时还会遇到‘反抗’,如学生上课打瞌睡,拒绝接受信息,或者干脆逃课,不来了。”

那么,听力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呢?在听力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运用那些策略才能有效呢?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寻找一些可以克服多重困难的方法,以解决学生在初级听力课中的困惑,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解决办法

“听”这一活动的本质决定了听力不是机械地、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听者积极主动地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过程,是听者通过智力活动,将外部信息内化成言语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要求信息接受者正确感知和辨别声音符号,调动原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语感等因素,采用一系列的认知策略处理、分析、重构信息,从而理解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李华,2001)。听力课堂作为听力教学最主要的输入场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内容,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听力课堂效果体现的形式,也是学生提高汉语听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李红印(2000)在《汉语听力教学新论》中提出:“课堂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学者认为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我们对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内容以及活动参与者的互动,包括互动的方式即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课堂教学论及的内容和范畴。听力课堂教学的直接成效体现在听力课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听力能力。下面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上好听力课的有效方法。

(一)课前

杨惠元(1993)在《听力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关于备课与上课》中指出:“教师备课一是备学生,二是备教材”。我们认为,备课环节无论是在听力课教学还是综合课、口语课及其他类型的课程中都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教师备课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自身知识融汇于教材,以教材作为具体载体体现出来,再传达到学生身上的一个准备的过程。备课环节的“备学生”和“备教材”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收放自如地掌控课堂,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备学生”:对留学生的出身背景、文化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和需求、母语和媒介语、文化程度、学习汉语的期限和汉语水平、对中华文化理解的程度等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其更感兴趣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备学生“备”得越透彻,越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学生的需求点,教学目的也就越明确,对于“备教材”的教案设计环节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

“备教材”:首先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编写者数年经验和总结的结晶,搁置教材的优劣评判,选择合适的教材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的意图,并充分利用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和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的课前预习对于听力课程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推进作用。听力课时间有限、任务重,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次重复听。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和教师的课前备课同样非常关键。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听力课前适当地安排合理的家庭作业,学生提前自行预习听力的内容,对于比较复杂的听力材料有一个基本的、大致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文化差异的提前理解,将会使课堂输入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少。学生自行提前预习,也在另一层面上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在听课过程中更加自主地吸收和关注自己不懂的地方,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有助于全面提高听力水平。

(二)课中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交互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意图式教学、图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我们认为,在听力课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教学法有意无意地被用到,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作为教学法使用的指导,可以有意识地侧重于使用某一种教学法,以便在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听力课“听”的特性,从字面上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听”或“被听”为主要输入和输出方式。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单调听力课带来的沉闷和无聊是听力课教学者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从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这不是在上听力课或者是在上课,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被学习”,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要花一番功夫。比如,在听力课教学中,笔者比较倾向的教学安排,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围绕课前备课所备好的主题,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听然后反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复述、回答、展开自我总结和陈述。

“复述”即让学生听某几句话或者是某一小段话,然后复述。内容为前一课或者是当课要学习的内容,句子设计必须围绕课堂教学任务或者是拓展的内容,以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提升的目的。

“回答”主要是陈述几句话或者是一段话之后,就相关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里遇到几个问题,一是如果学生水平不高,或者主要是零基础的学生该如何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反应。二是如果教师设计的语段、语料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如何对教师事前没有进行任何提示的问题进行回答。对于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或者是语料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并应尽量做到不冷场。所以,教师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的预热中,设计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趣味性、导向性。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和处境出发,多阅读、多积累,设计出的问题或语料才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经验表明,一堂听力课的预热如果能足够激起学生的兴奋点,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的进展都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展开自我总结和陈述”,主要是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或者已经具备了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将预热部分的内容进行自我展开,并且可以让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向陈述的学生提问,让学生自我回答、自我总结。哈佛大学把“输入是基础,输出是目的”作为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当代语言教学理念也认为,“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基于此,在听力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输出和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在听力课教学的“课中”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复述、回答、展开自我总结和陈述”几种方式,能更好地贯彻“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理念。

课文学习环节要求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要有所拓展。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如何充满趣味性是极具挑战性的一环。笔者认为,听力课重在训练“听”的技能。既然是“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讲解本身就是在“听”中完成的,无形中也是在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因而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本、课文的听力内容。由于听力课有听力课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使得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听力课文内容应该让学生尽可能理解并听懂、听明白。是否能完全抓住每一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明白课文内容传达的主要信息。课文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回答也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设计问题的教材编写者有其倾向性,不一定要全部回答问题。因此,课文内容的信息应该是学生需要积极汲取的东西。教师在信息内容的导向性上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听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的讲解本身就是一种“听”的训练。课堂的趣味性如何激发出来,也必须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比如游戏的设计就必须由教师安排,由学生积极参与来实现。

听力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出现疲劳的状态,必须是短时的、分散的和辅助的。这就意味着不能整段地、长时间地进行听力训练。所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参与对于打破整段的、长时间的训练具有决定性的恢复作用,即恢复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教师“讲解”的内容以及学生参与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并活跃气氛。互动理论认为,意义协商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学生母语背景和个性差异很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这种互动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与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息息相关,是一种真实的交际行为,是课文话题的一种延伸,使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趣味化。

(三)课后

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模式一贯被认为,听力课就是上课才听得到,下课之后就没有什么听力可言了。而且由于听力本身需要学生在设备具备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听力正规训练。所以,听力课往往认为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布置课后作业或者是进行课后的巩固练习。我们认为,听力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安排对听力的整体训练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听力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水平进行量身裁制。如只为了兴趣而学习的,可以让学生去听一些有趣的笑话广播等;为取得学位而学习的,当然要针对专业需求进行作业布置;还有为了过HSK考级的,就多布置和HSK相关的听力作业。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体上会有大多数人的主体需求倾向,要求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就要把握好这一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一直是所有课型教学中最难上的一门课程。初级汉语听力课的设置和教学也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需要一直探索并积极输入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的领域。随着汉语传播的蓬勃发展,教师队伍和学生规模的壮大,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的输入,技能训练理论对教学实际产生了影响,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然而,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听力课难上的局面,如何上好听力课,使听力课教学更有成效,将是学界一直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贤文,高荣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2).

[2]李红印.汉语听力教学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文科

学·社会科学),2000,(5).

[3]李华.“参与式”听力教学模式[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1年,(5).

[4]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新模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2).

[5]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

(1).

[6]杨惠元.听力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关于备课与上课[J].语言教

学与研究,1993,(2).

[7]魏滢.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

(5).

[8]张秀红.对外汉语初级汉语听力课课文教学策略探索[J].贵州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9]赵鹍,范其学.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教文汇(语

文教学版),2007,(9).

[10]张琳.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初探[J].群文天地(理论园地),2009,

(4).

汉语听力范文第9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和读音习惯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意群、停顿、连读、弱读、同音化和自然节奏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听音时可以结合拼写,并配合朗读,建立音、形关系。一旦学生出了语音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以此达到用听带动,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为提高听力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听写技能

听写实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中学汉语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大规模听、说的考查形式可操作性较差,听写就成了常用的一种训练形式。我们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注重学生的笔头听写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单词听写、句子听写及短文听写等。训练听写能力前,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听第一遍时要能理解所听内容,听第二遍则能写、能说。这样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听力能力。

3 积累大量的词汇

词汇积累是听懂汉语的关键,它包括生子和词语的积累,听力训练首先要把好这一关。在学生已掌握了汉字的拼音及基本笔画,并逐步学习生字或词组以后,我们应该狠抓学生生字及词语的贮量,只有贮存了大量的生字及词汇,我们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更深、更广的学习。

积累词汇,我们强调音、形、义一并贮存到位。每节课都要坚持听写,及时复习当日新学的生字,词语及短语。听写一定要按规定的步骤操作:第一遍,先听,朴拙其意义及单词结构;第二遍,完整的写出所听到的生或词组;第三遍;作彻底的检查,并理解词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听写生字、短语、还要经常听写句型、对话、短文。训练步骤仍然要遵循:第一遍,只听不写,尽量听懂所听内容;第二遍,应边听边写,尽量写下所听到的内容;第三遍,应边听边检查,尽量做到查缺补漏。通过这样的听写来强化记忆,从而达到逐步提高汉语基础听力的目的。

4 听力训练的方法及措施

听力训练的方法应形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多变。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生字到词组,然后再到句子、文章段落和全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我们应该逐步给学生制定听力训练目标,逐渐加大听力训练难度,使学生听力能力得到逐步发展和提高。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固定的听写训练,练习时,我们赢注重练习的方式和方法。1、我们可以边听边说,让学生跟着说出所听到的内容。2、采用边听边写的方式,让学生边听边把所听内容全部卸下来。3、可让学生完整听完之后后,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4、还可以让学生完整听完所训练内容,然后判断一些句子的正误。诸多听力训练方法我们都可以采用和尝试。我们还可以充分使用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放映仪、听音设备等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5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侯从事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下面提供几种方法:

5.1课堂上教师可以拟定某一个话题如“我的爱好”“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班”等人人都有话说的问题进行讨论,题目可以是事先通知让大家做好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临场发挥的。

5.2班级内举行交流会,辩论赛等方式,鉴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可以拟定如“课后该不该布置很多作业”等既简单学生有感兴趣的话题。

5.3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把课文表演出来,分小组进行比赛,在增加兴趣的同时对课文的理解有加深了。

5.4设汉语角,可以在图书馆一角或班级一角立设,放些简单易懂的汉语书或一些影音资料,并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老师和学生或是嘘声自己之间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也可以请一些汉语老师,汉族同学,汉族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来讲授。

5.5多听汉语歌,多看汉文电影。鉴于和田地区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老师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汉文歌来教,也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汉文动画片,因为动画片适合中学生的年龄段,而且语速也相对较慢,适合跟读学习,不会有泰安的压力。

汉语听力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汉语听力教学;输入假说;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当繁荣。但是听力教学依然是难点,80%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口语、听力等课程中听力最难,但同时,听力课的出勤率却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的听力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留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因素的分析,并运用克拉伸的“输入假说”对汉语听力教学进行一些改进,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影响留学生汉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1、信心不足。由于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其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性,导致留学生一开始就对汉语学习产生恐惧感,因此,留学生在初次学习汉语尤其是听力时,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随着听力理解内容的增多,加之学生心里紧张,听不懂的想象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失去汉语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学生既没兴趣又没信心,汉语水平很难再有提高。

2、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发音差异。汉语和西方语言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成为影响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的因素之一。有的留学生三声和四声分辨能力差,并且口语中始终带有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常常误听。

3、词汇量掌握不足。汉字多为形声字,且多音字、同音字等非常多,这给留学生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听力学习。常常有学生反应能看懂却听不懂,就是这个原因。这就需要学生要掌握丰富的词汇。

4、文化差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学生由于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常理解有误,听不准确。比如《汉语听力教程》第二册第二课中的泛听练习:《中国简介》,要求学生写出听力中的数字,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很难写出全部数字。

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之一,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 Krashen)根据自己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这一假说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说”组成: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说。克拉申认为成年人是通过两种不同而又独立的方式学会第二语言的,一种是潜意识习得;另一种是有意识学习。前者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注重的是内容和效果;后者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法规则,这种有意识的学习只能增加语言知识。

2、监控假说。该假说与“习得――学习假说”密切相关,习得与学习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语言的作用。监控是指说话者对自己所说的语言进行检查和控制,也就是利用有意识的学习得到的语言规则或知识对所说的语言进行正误检查和修改。

3、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都按照一种可预测的顺序习得语法结构。即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早,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晚,他们都有几乎相同的习得语法规则的顺序。

4、输入假说。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第二,既有趣,又有关联。第三,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第四,非语法程序的安排。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要求输入必须含有i+1才有利于语言获得。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稍稍高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的语言材料,学习者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5、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注意到,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学习者吸收,因为情感因素起着过滤输入的作用。

根据克拉申的假说,我们在汉语听力教学中一方面应区分学习与习得,并指导学生运用监控假说,对所学语言进行修正,同时按照自然顺序假说进行常规教学和拓展练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给学生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重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多鼓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减少焦虑,让他们的情感过滤始终保持在最低限度,而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易于吸收。

三、 提高初级汉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1、明确教学训练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听力教学的训练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类:交流类、信息获取类、欣赏类。

交流类的训练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听清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即可。信息获取类的题目主要涉及一些新闻报道、综述、天气预报、节目预告、科普节目等,主要来电视、电影或广播,特点是节目稿非常正规,使用非常书面的语言。欣赏类。这类题目很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对白,还有一些采访以及对话内容比较多的新闻报道。

根据训练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听说环境,准备适合的听力材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其次,学生的听力练习要做到有恒、有序、有量。不怕听错、不怕说错、不断苦练。特别是成年人,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听辨能力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听错、说错,不敢张口练习。然而,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

2、正确使用策略,提高听力能力。

(1)抓关键词,把握重点信息。听力材料各种信息的价值并非相同,抓住关键词,有重点的聆听,学生可以在听之前根据题目答案,猜测关键词;在听力进行时,记录关键词和重点信息。这样,在答题时便可轻而易举。

(2)根据克拉申的监控假说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这种自我监控一方面要贯穿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全过程,通过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听者要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聆听行为。

(3)在听力过程中,如果遇到听不清楚的情况,可以根据语义场原理或者上下文的含义或语法关系确定一个词的发音。对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听者,从前文或者选项猜测听不清楚的词语。

3、根据i+1原理和情感过滤假说,全面提高学生听的能力。i+1原理即要给学生大于其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因此,我们就要扩大学生听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在课堂听力训练时,精听和范听结合,保证听力范围的扩大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不可忽视课外的听力训练。

另外,我们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降低情感过滤的限度,激发学习兴趣,变要听为乐听,达到会听。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汉语氛围。另一方面,对比较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改;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补充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力材料,如歌曲、新闻、电影、动画等供留学生学习训练。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探索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焦虑就会减少,提高自信心。

综上,尽管目前汉语听力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汉语听力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刘颂浩先生(2001)指出的“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听力教学研究取得的进步与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们应更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汉语语音范文 下一篇:汉语能力测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