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10-01 00:29:27

经典动画片

经典动画片篇1

[论文摘要]“搞笑”是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他们不再像老一代的人那样说“可笑”、“好笑”,而是一概用“搞笑”这一词,“搞笑”是宽容里的轻松,是善意下的幽默,在当今所有动画片的制作中,“搞笑”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潮流,就像是调味品,越是优秀的动画片越是少不了它轻灵又洒脱的身影。

经典动画片由于其在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及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因此,在影片的风格上,制作商们除了最初的对雄壮与优美、凝重与典雅等等的追求之外,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速,人们生活压力的日趋沉重。一来为了使动画片看起来更加轻松活泼,幽默诙谐,二来也可能基于一种更大的野心一即在吸引儿童的同时,试图也能像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一样——潜移默化地也达到占领成人这一庞大的利润市场的目的。制作商们于是不约而同地便把不断搞笑也看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一种风格。笔者将广受成年人和孩子们喜欢的或者是新版、或者属于迪士尼大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雪公主》、《宝莲灯》、《花木兰》等一些动画片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大致做了一下统计。发现越是经典的动画片。其搞笑的场景出现得便越是频繁,与此同时,其搞笑的手法也相应地越是不拘一格。下面笔者就将这些手法作以简要描述:

一、借助台词来搞笑

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时尚语言、当红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调侃来达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青春偶像剧”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佐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为古用,其中说得最多、也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马文才。马文才一副当今高干子弟(而不是旧日纨绔子弟)的样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一副时尚做派,满嘴现代词汇——这可是那些曾经的纨绔子弟所望尘莫及的。“时髦”是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处理成了一个闪亮眩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他的自我介绍是边说边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言语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张扬。处处都充满了“养老津贴”、“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帐单我pay”、“蜡笔小新”之类的词语。与梁山伯祝英台第一次见面,他调侃了“见义勇为。这个词被私塾里的老学究训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这位大活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台,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或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在冒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退货”、“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爹地”、之类的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点无疑为动画片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其次,是《花木兰》中与木兰形影不离的小壁虎木须和已经修炼成佛了的孙悟空,它们的语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宫爆鸡丁”、“三点式”、“小白脸”、“事儿妈”、“臭流氓”、“面巾纸”、“小宝贝”、“不把他打个满脸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的也是防不胜防,惹得观众动辄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与行为来搞笑

动画片为了惹人发笑。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过目不忘吧,于是他们不惜对主人公的动作和行为做过份的夸张和渲染,笑是笑过了,但与此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无意的颠覆和破坏。比如,在动画片中,祝英台和花木兰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富传统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戏谑了个面目全非。动画片中她们,其现代做派和西方化行为在使人喷饭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台大胆而开放,路遇梁山伯前,与丫鬟坐在树下对远处过往的男人逐一品头论足,活像个“不良少女”:学堂里,老师在上面提问,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同桌梁山伯以至痴情得居然走了神:课间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对呆鹅一样的师兄一次次地挑逗,问人家有没有女朋友、说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时间凝固、雨最好永远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机假戏真做给梁山伯深情献吻……花木兰的许多做法和举动与祝英台一比,笔者以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字闺中时的木兰满院子喊着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让小狗代她负责养鸡的可笑做法、与媒婆恶作剧时木兰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女子罕见的调皮和捣蛋、军中暗恋、战胜匈奴后与皇帝拥抱、久别重逢与父亲的拥抱,甚至连木兰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国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羡慕她孙女从战场上带回来了战利品——一个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过之后,观众的心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怪异感觉,那就是: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三、借助内涵丰富的细节来搞笑

文艺作品中的细节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无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艺术精灵”。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细节堪称经典:白雪公主与小鹿、小松鼠、小鸟、小浣熊、小乌龟、小兔子等大扫除结束,她提议到楼上看看去,于是这一群小动物一呼百应。立即你争我抢地往楼梯上跑。小松鼠、小鸟、小兔子它们都抢先一步,跑在了白雪公主的前面:个头相对大一些的几只小鹿,比较有绅士风度。它们一副保镖的架势。紧紧地护卫在白雪公主的左右;小浣熊和小乌龟也在奋力奔跑,可是它们还是落在了后面。小乌龟爬得最慢,因为它刚上到第一个台阶时就滚了下去,等它缓过神来,再一次上楼时,大部分同伙已经从它的身边刷刷刷挤过去了。小浣熊见小乌龟身体笨重,又不断地摔跤,回头用目光鼓励了乌龟一下,然后自顾自追赶大队伍去了。小乌龟毫不气馁。再一次上楼梯时,它试着一边往上爬,一边用嘴巴死死地咬住楼梯的沿沿,果然,尝试还成功了。小乌龟顾不上高兴,继续哼哧、哼哧地埋头往上爬着。白雪公主她们早已进入了七个小矮人的卧室,看到有七张小床非常可爱,她建议先在这些小床上休息一会,小动物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分钟。它们便东一个西一个,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楼梯上的小乌龟终于上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它回过头朝下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颇感得意的时候。七个小矮人回家的歌声突然惊醒了卧室里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一跃而起,仓皇冲出卧室,冲往楼下,还未反应过来的小乌龟依依不舍地刚看了一眼卧室的门便被踩踏、携襄着“帮当”、“帮当”地一溜烟滚下了楼梯。上去用了何等的功夫。可往下滚却是一眨眼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哈哈大笑。同时,对这个小东西的爱怜、敬意也油然而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细节也意趣盎然。学堂里排了一出《河伯娶亲》的小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这个戏里分别扮演了未婚女子和未婚男子的角色。被献给河伯的女子——因为一色的是男扮女装,故无不扭扭捏捏、丑态百出——在一个挨一个地上台。可每一个上得台来还未来得及全面亮相,台下的起哄声便一阵响似一阵:嫌太胖了、太瘦了、太丑了,要求“退货、退货”、“换一个、换一个”。这些“女子”又羞又气地往水中跳去:“太伤自尊了,我不活了!”(完全是小品中宋丹丹的口吻,观众一笑)这时。河水居然翻滚着又把她们撂回了岸上,台下一阵呼哨声,笑闹声:“看。连河伯都不愿意要!”(一笑)正当扮演巫婆的演员不知所措、而台下的尖叫声、恐吓声也此起彼伏的时候。祝英台扮演的女子被后台的学友一把给推了出来,只见她飞一样从天而降,婀娜苗条的体态,优美娴雅的姿势,俨然一个俏丽的仙女——刹那间一头秀发如瀑,徐徐荡开,活像一个现代广告中的洗发水代言人,(一笑)但见她长裙飘飘,体态娇弱、神情娇嗔——然而惯性所致。她一个大马爬就绊倒在了舞台中央,全场一片静默,所有的人都同时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过了好一会,台下才开始有人在纷纷修理自己的下巴或帮着学友往上推下巴——由于嘴巴张得太大、时间又太长,所以一部分人的下巴都回不去了!(一笑)其他的人也突然醒了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地在打问:“戏里真有这么一折吗?”这个出场的方式太独特了!”“这个祝英台他怎么比女人还女人啊?”当然,祝英台扮演的这个女子震撼了台下,也看傻了身后的梁山伯。只见梁山伯一眼不眨地盯着一副女相的祝英台,恍若梦境。缓过气来的祝英台从地上款款地爬起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了梁山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是接着剧情在演夫妻话别。观众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祝英台一个大胆的亲吻动作又搅动了一场轩然大波。哄笑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帮帮帮”、“帮帮帮”台下一时大乱,到处都是一片恶作剧的亲吻声……

四、借助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上的错位来搞笑

财大气粗的马太尉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宏论曾让不少成人发出“嗤”的一笑。这是在他目睹了祝英台宁可以死赴坟前践约也不愿嫁给豪门做马家“贵妇”的情景之后而发的一段感慨,他劝他的儿子说:“难道你还看不出英台对山伯的爱吗?那种勇气、决心、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像这样的爱是再也找不到了!”谁相信历史上这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还会后悔得这么快并说出这么感人的话来呢?毕竟。他不是我们这个开明时代善于反省的高级干部啊!所以,观众体会得更多的可能是,如此纯粹的爱情观居然从这么一个刽子手的嘴里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出荒诞剧嘛!同样,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之所以被我们中国的古人推崇、今人爱戴。是因为我们从这个女子的身上不但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孝心”,而且还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忠心”,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对她的“代父从军”却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替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以后照镜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就这样。花木兰成了一个个性解放、一心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西方女权主义者。显然,她已经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成了美国文化的产物了。《宝莲灯》里的孙悟空,也一反《西游记》里那个猴性十足、好抱打不平、爱惹是生非的形象,表面看,他的确心如止水。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俨然就是一副跳出轮回而修成正果的架势。实际上,当屡屡看到他那有点装模作样的面孔、腔调以及做派时,观众们都会忍不住会心地一笑。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来搞笑。

《宝莲灯》里沉香终于劈山成功,见母心切的他在师傅“斗战胜佛”孙悟空的帮助下踩着彩虹往前奔去。不甘示弱的小石猴情急之下,它的尾巴突然就变成了一架直升飞机,也跟着他往前飞去。《花木兰》里的蛐蛐在木须的授意下身体似乎是打字机。它两只小脚丫蹦蹦蹦、蹦蹦蹦几下就打出了一纸战斗檄文。木兰赤身裸体正在河里洗澡,战友们也成群结队的过来了,在一旁望风的木须一急,就说了句:“她连个三点式都没有穿!”把檄文送到丞相手里后,木须还特别强调说:“这可是特快专递呀!”为了掩护木兰,木须咬了一口缠住木兰不放的男战友的光屁股,之后只见它手拿一把牙刷,拼命地刷着牙。满嘴白哗哗的牙膏沫子“呸、呸”地抱怨着。保护木兰凯旋归来的木须重新得到了花家列祖列宗的启用,这时,架子鼓的声音居然响彻了云霄。

经典动画片篇2

2、《葫芦兄弟》主题曲:《小小葫芦娃》;

3、《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4、《熊出没》主题曲:《我还有点小糊涂》;

5、《黑猫警长》主题曲:《啊哈!黑猫警长》;

6、《美猴王》主题曲:《美猴王》;

7、《舒克和贝塔》主题曲:《舒克和贝塔》;

8、《海尔兄弟》主题曲:《雷欧之歌》;

9、《西游记》主题曲:《猴哥》;

10、《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曲:《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经典动画片篇3

关键词:读物;动画;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88-01

读物,即供阅读的材料,书籍、报纸、杂志等的统称。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读物动画,顾名思义,是把含有文字类或者图画类的书籍转化成动画片的形式,可以简单地意会成经典读物的动画再现。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书,渐渐成为了一种“架上艺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和融合,经典读物的动画再现成为势不可挡的一种趋势。将经典读物以简短、优美、充满想象的设计,制作成童趣、可爱、诙谐的动画片已成为时下一大热门。

动画片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上,曾有过辉煌的记载。早在六十年代, 《三个和尚》、《大闹天宫》等优秀的动画片不仅为国人所知,但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国产动画片的生产越来越疲软。不仅仅是引进国外动画片数目之多,更应该发人深省的是,为了占领我国的动画市场,国外的动画业开始将眼球锁定在我们这块充满民族文化浓厚的领域,不断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主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产动画不断吸收国外动画的特点,传统动画逐渐被现代动画取代。国产动画放眼国际,引进并吸收国外各种资源,却忽略了我国传统动画的各种特色,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动画在现代化和传统性的矛盾中挣扎,动画陷入了发展的尴尬境地。美国的《辛普森一家》则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它不光针对本国文化具有丰富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整个内容都是该国国民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它运用自身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对当今社会与文化进行重新定位与再度审视。

经典读物和动画艺术从表面上看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文化载体,但是艺术创作中的相似相通之处使得它们相互间也会参照融合发展,一个以静态存在,一个以动态存在的艺术形式,但二者之间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元素。

首先要说的是经典读物的共性和动画片的特殊性的统一。经典读物大多源自民间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文化折射上具有一定的共性。由于动画片的视觉特质,使得并非所有的读物都可以被改编成动画片,动画片的一些特性使它不能如书本语言的表达那样自由,需要将它们重新演绎和编排后再加以改编。

其次是读者与观众的统一。读物是利用文字这种创作形式,动画则是利用多媒体的传达,通过视觉、听觉进而感触与观众达到共鸣,二者追求的目的是一样的。经典读物给动画片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题材,而动画则实现了书本和读者两方面的良好互动。

再者是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合理的运用经典读物中的本国文化元素,根据经典读物改编动画片时,要先对读物的主题思想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要有一整套改编、转换的方法。动画片剧本在对原著的改编上,可以忠实原著再现主题,保持情节不变只做形式上的转变,让形式为内容服务;也可以只保留原著的某些元素进行改编,使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更适于动画片创作。吸收和借鉴动画的艺术语言,深入研究读物的艺术观念与文化精神再进行动画片创作,提取了读物中的有效资源为其创作带来新鲜的养分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个性思想与美学风格的统一。艺术间同样有个性与共性的共存,而艺术创作者作为个体存在物,对读物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因为不同的创作者有着自身的理想和情感,这都是追求个性的体现。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所处环境、社会文化对他产生的影响,这些都会直接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动画创作者透过作品表现和释放出来的情感,正是其内心深处真实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信息的表达,充分体现着创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和个性。

那么从读物转化为动画有什么优势呢?首先就是通俗易懂,节约时间。将经典读物以简短、优美、充满想象的设计,制作成童趣、可爱、诙谐的动画片,不仅能最大范围避免文字阻碍,更能使他们的小头脑思维活跃。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同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读物的众多不足。广泛的读者群对经典读物改编成的动画片来说是极具潜力的消费群体之一,特别是成人读者看到儿时阅读过的绘本作品被搬上荧屏后,那种亲切的感受会拉近其与动画片作品的距离。

将经典读物的内容作为动画片的选题资源加以再度开发和利用,顺应了读物的文化开放性和多样性发展要求,既丰富了经典读物出版的文化样态,又让中国的动画世界更为灵动多姿。

参考文献:

[1]杨怡.基于体验的儿童多媒体读物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2.

经典动画片篇4

本文主要阐述二维动画短片《画中奇缘》从前期设定到后期制作中,古典名画中的色彩在现代动画中的运用研究,分析如何运用综合手段呈现古典色彩的效果,使其在价值观念、审美理念等各方面符合当今发展趋势的状况下,在内容上以动画的形式使世界经典名画得到重新的诠释。本文从该片的色彩设定出发,对该片的色彩的呈现方式及制作方法进行阐述,对经典动画片、著名油画以及现代插画的色彩进行研究,结合本片的创作过程,说明如何以动画形式及手段呈现现代插画以及古典油画的色彩规律,总结二维动画短片中色彩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二维动画、色彩设计、油画、插画

1.色彩设计的背景及在动画中的地位

1.1色彩设计的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的应用如影随形,无论是的电影电视,还是平面媒体,给人第一印象的往往是色彩的设置,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开启人们对动画影片的好奇心,带给观众惊艳的视觉享受。同时,色彩的表现力能够创造情调与意境,提高主题思想与审美境界,增加故事的含义和深度。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促进了油画、雕塑、版画等领域空前的发展,源源不断的绘画大师在此诞生,他们严谨的研究结构、透视,用色彩表现结构、空间、光影、以及透视。绘画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以莫奈为代表的印像派画家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为主的基调,采用鲜明的色彩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在色彩的创造与表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给我们研究色彩艺术带了新的启迪。

1.2动画中色彩设计的地位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色彩的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场景中运用的不同色彩搭配,对整个影片情感起到了影响与烘托的作用。该片结合色彩构成的知识,突破动画中色彩单一化的局限,融合多种手段与文化背景,力图从油画中吸取精华使色彩规律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带给观众更多的视觉享受。

2.二维动画短片《画中奇缘》的色彩设计及运用

2.1色彩设定前期分析

一部动画片是由人物形象和多个场景组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色彩不仅具有丰富视觉效果,色彩的情感特征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直接影响观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

我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是传统与动画结合的典范。其中,孙悟空的角色形象以红色、黄色为主、塑造一个正义勇敢、充满智慧、不畏强权的角色形象;而其中的“东海龙王”角色形象运用灰蓝色等低纯度色,塑造一个伪善的角色。这些角色的色彩设定都是提炼中国传统元素结合该片色彩的感情形成象征和寓意内容。

2.2二维动画中色彩的设计过程

2.2.1色彩的搭配方法

在设计中,常用的配色方法有两种:一是选取色相环上180度的对比色加强色彩对比,拉开距离感;二是选取色相环上90度以内的邻近色,给人以统一和谐的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间色、复色、同类色、类似色、补色等。

2.2.2通过剧情分析进行色彩设定

色彩设计对动画的整体风格的定位有一定的影响,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不同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时代文化与精神内涵。影片的风格与色彩互相作用,影片风格决定影片色彩,同样影片色彩也表达不同风格,例如传统动画《大闹天宫》中多采用大红、金黄、湖蓝等富有民族文化的色彩,使影片风格更加凸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此更加凸显色彩设计的初衷,更好的表达了该片所要传达出的内容。

2.3《画中奇缘》中色彩的设计过程

本片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小男孩,去参观美术馆,当他走到达利的《永恒的记忆》画前,被深深的吸引,进而穿越到各个历史名画之中,经历了由一个孩子到一个老人的一生。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名画,该片的主体框架具有浓厚的古典艺术文化;整个故事充满神奇的幻想,整个故事轻松、活泼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头脑风暴;故事设定的过程中,结合当今时尚的特点来呈现。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色彩设定之中,充分考虑以上的三点因素,搜集了大量的历史名画、现代插画、以及时尚流行元素。以下我将对三者分别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

2.3.1历史名画色彩规律在短片色彩设计中的体现

梵高的油画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喜爱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黑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他的色彩大胆、随心所欲,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通过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黑白来实现装饰的效果。

受到梵高对色彩运用的影响,开始设定动物的颜色,要符合最初设定的方向的同时使6个动物(企鹅、小鹿、小象、鸵鸟、大象、大鹿)颜色统一且光亮明快,设定过程中,尝试了多种配色方式,最终决定适当的提高纯度与明度,调整每个颜色在画面的面积,使色彩明亮、色调统一。

2.3.2现代插画色彩规律在短片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在插画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的今天,插画也延伸出许多种类――注重造型结构的CG插画、注重色彩清新的少女插画、个人独立插画等等。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香港插画家门小雷的作品带给人强烈的视觉体验,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时代感,色调统一明确却,她在对轮廓线的处理中摒弃了以往单纯的黑色,而是根据主体色彩分别确定其轮廓线的选色。这种新鲜的理念对动画来说非常新颖,且会更加有力的传达短片的内容。因此,我对该组动画的轮廓线颜色进行了分别的修改,最终确定了动物的色彩设定。

2.3.3时尚流行元素在短片色彩设计中的体现

当全球电脑艺术家与视觉设计师追求新技术、高科技,极力表现艺术新纪元的时候,却有部分创作者选择以简单而纯粹的手法,重现生命历史中美好的时光。近年来设计领域的复古潮兴起,许多设计中带有浓郁的旧时代风格元素,让人不禁感叹流行趋势的一个轮回。本片的故事情节与场景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故事内容轻松而又深刻,使复古风格在本片中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场景色彩的设定简单纯碎,大量使用暖色调。画面分为两层,底层材质为牛皮纸、石纹等材质图片,顶层为场景图画层,运用正片叠底,使场景气氛得到更准确的传达,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色彩在动画中的应用总结

二维动画短片《画中奇缘》根据分镜的设置归纳出需要色彩设定的人物形象及场景,运用大师的色彩,清晰传达出剧情的情感,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准确的视觉感受,从而增添的了影片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特色。

经典动画片篇5

白雪公主·1937年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恐怕是全球最为人们熟知的动画形象了,这部影片是迪士尼首部、也是最经典的动画长片,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

小鹿斑比·1942年

迪士尼早期代表作,片中斑比母子分离一幕是影史上最著名的悲剧时刻之一,这部影片的催泪气氛同迪士尼后来的合家欢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牧羊姑娘·1980年

《国王与小鸟》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牧羊女和扫烟囱工人》,是法国动画的经典作品,罕见地融政治寓言与极富风格感的影像于一炉。不畏强权的牧羊姑娘和扫烟囱工人的爱情,也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

辛巴·1994年

《狮子王》是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经典动画的顶峰之作,也曾作为当年的进口分账大片进入中国内地,小狮子王辛巴在中国拥有大批粉丝。

巴斯光年和牛仔伍迪·1995年

《玩具总动员》是影史上首部全电脑制作动画,在主题、技术、处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革命性意义,开启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三维动画电影的传奇。

花木兰 ·1998年

迪士尼首次改编中国历史故事。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影片中花木兰与诙谐木须龙的组合令人印象深刻。

史莱克· 2001年

《怪物史莱克》系列的第二部至今仍保持动画电影在北美的卖座纪录。

美丽城三重奏 ·2003年

以四位老太太为主角的《美丽城三重奏》是近年法国动画巅峰之作,全片张扬的风格洋溢着法式想象力。虽然与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失之交臂,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它是动画史上的又一高峰。

尼莫·2003年

《海底总动员》的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这部动画片超越了以往CG动画“以技术挂帅”的阶段,回归到以内容题材的升华和剧情的内在意义为核心的动画制作模式。充满想象力的电脑CG与传统的人性理念相结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

瓦力·2008年

《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与伊娃的爱情感动了2008年的夏天,呆头呆脑但富于爱心的瓦力成为动画史上最被人铭记的角色之一,该片也以其近乎默片的风格独树一帜。

阿宝·2008年

《功夫熊猫》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素材最成功的一次改造,众多东方元素令影片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熊猫阿宝也一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动画形象之一。

卡尔先生·2009年

《飞屋环游记》是罕见的以一位老人为主角的动画电影,这或许是最偏离皮克斯既定套路的作品,但也是其作品序列中最具人文精神的。影片在延续皮克斯一贯细腻风格的同时,第一次加入其新东家迪士尼擅长的大团圆的温馨结尾。

丁丁· 2011年

比利时人埃尔热创作的系列漫画《丁丁历险记》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广受欢迎,斯皮尔伯格以“表演捕捉+CG动画”的方式将其搬上银幕后的电影作品保持了原漫画的独特形象,为观众奉献上了一部出色的老派动作冒险电影,回归到80年代那种情节激动人心,故事妙趣横生的冒险旅程。

【中国】

孙悟空·1964年

时至今日,说到中国动画电影最有代表性的形象,还是不能不提近半个世纪前的《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这部影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历时四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

沉香·1999年

《宝莲灯》是国产动画电影在学习好莱坞方面最接近市场成功的一次实践,这部动画片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与好评,是陷入低谷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新的起点。

喜羊羊与灰太郎·2010年

内地首个通过电影实现品牌提升的国产动画形象,这一对永远的冤家角色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也风靡一时。

【日本】

龙猫·1988年

龙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最有观众缘的动画形象,《龙猫》一片也难得地冲破了文化藩篱,受到了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

铁雄·1988年

大友克洋监督并导演的《阿基拉》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影片展现了对人类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这群未来都市里的铁血少年极大地影响了科幻动画电影的创作风潮。

草薙素子·1995年

《攻壳机动队》是日式硬科幻动画的又一代表作,押井守凭此片成为成人动画电影的全球偶像。该片是日本第一部由外国公司(英国Manga娱乐)全资投拍的动画片,在日本本土和海外都获得了空前成功。

清太和节子·1998年

《萤火虫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主将高勋的代表作,片中那对饱受战乱摧残而离世的兄妹打动了全球亿万观众,具有鲜明的反战气质。

千寻·2001年

经典动画片篇6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影视动画 审美趣味 变迁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动画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连动的系列漫画图像”。将二维的漫画加以改编就可以制作成二维的动画,从美国迪斯尼等公司最先把“连环画”制作成“动画片”开始。动画发展至今,出现了flash动画、3d动画、全息动画等。影视动画是由许多静止的画面串联起来连续播放的过程(以每秒16帧或以上去播放,使人的眼睛对连续的动作产生错觉),俗称“动画片”。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在中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国内只剩下一个“孙悟空”。在孩子们心目中极具分量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kitty、皮卡丘、机器猫等形象,仅所列这5位,每年就能从中国卡通市场上“掠走”6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动画产品的繁荣,影视动画内容、形式的多样化,都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中小学生动画审美取向出现“崇洋媚外”的倾向,而动画片伴随着孩子们成长。wwW.133229.COm与他们“形影不离”,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导致中小学生审美趣味、审美价值取向的迁移。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

一、从传统走向奇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当代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偏离传统,追求华而不实、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的事物。20世纪初,人们崇尚雅致朴素,洋娃娃式的形象美,六、七十年代人们追求“崇高、优美、典雅、高贵、静穆”的美,而如今“80后”、“90后”的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审美猎奇。“爽、酷、飙、新奇”这些词经常挂在嘴边,他们常用这些标准对事物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断。影视动画之所以被广大中小学生所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影视动画区别于漫画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灵动性,它把原本静止呆板的二维漫画、三维漫画变换成连贯运动的“四维空间”画面,符合中小学生“酷”、“新奇”的审美要求。随着人们胎教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准妈妈会不定期的收看动画片对胎儿进行教育,因此,可以说很多中小学生打从娘胎起就已经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了“动画片”。他们热衷于动画里的故事充满神奇和传奇色彩,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有些有着平凡的出身,却承担着不平凡的使命,从其发型,服饰,配饰,行为举止,语言等都彰显张扬的个性。现今影视动画作品丰富多彩,充斥着中小学生的眼球,他们对其趋之若鹜,全盘接收,缺乏辨别好坏和提炼精华的能力。中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里,刚从传统的文化氛围里解脱出来,急于模仿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如cosplay:角色扮演)(图1)。小学生只买《迪迦奥特曼》的玩具、背包、书籍,中学生攀比mickey、snoopy、beffy boop的背包、衣物、皮带、电子产品等(米奇、史努比是知名的品牌,均取自动画形象),甚至成年人也崇尚和追求这些动画产品,无形中养成一种风气。他们认为拥有这些产品就是一种“时髦”。有些影视动画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个性”、“奇装异服”是一种美。“血腥、残暴”也是一种美。由于影视动画作品种类繁多,中小学生各自喜欢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是诸如《蜡笔小新》(图2)、《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的口头禅和玩味的形象,大部分的学生都耳熟能详,而对于本国的动画和其隐含的历史典故、文化精髓知之甚少,他们喜爱和选择的服饰、配饰、文具用品,自身形象、个性的表达都受到外来动画人物的影响,为什么?

二、原因分析

中国动画界这些年来经典之作越来越少,动画产业滞后,亟待发展。近几年。日本、欧美动漫风靡全球。充斥着中国的市场。日本加大动漫输出战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是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出道以来,其制作的影视动画引领了整个世界的动漫潮流。如果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短片特别奖1962年的《大闹天空》是天马行空之作,那么之后给中国影视动画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日本、欧美动画可谓妙趣横生、玄幻空灵。宫崎骏的影视动画作品画面精美空灵,情景氛围渲染浓厚,宫崎骏对动画人物的描写情感真实,对事物的描绘笔赋客观,其经典之作层出不穷。而从1926年万氏兄弟绘制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到如今获得1999年中国第19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2000年,中国年度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2001年,中国第9届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2001年,阿根廷首届马德普拉塔儿童及少年影片电影节特别奖的《宝莲灯》,其内容始终脱离不了“斩妖除魔——申张正义——解救人质——完美团员”的套路模式。继《宝莲灯》之后,中国动画经典之作“凤毛麟角”。国产动画匮乏。充斥中小学生眼球的几乎都是外来动画,日本、欧美动画几乎垄断他们的视野。中小学生其目所及尽是外来精美有趣的动画片,导致了他们审美趣味的“崇洋媚外”。

虽然于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建议,并且首批资金已发放成功。2008年2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限制播出境外动画片。这些举措给了国产动画以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中国的影视动画业依然没有明显的进步。最主要的原因一些人士认为是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缺乏动漫创作精英人才,现今人群喜好“洋文化”,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笔者认为:

原因之一:国产动画受众群定位的偏颇

影视动画制作新的趋势不再只是偏向于少年儿童,观看动画片已经不是儿童的专利。影视动画作品逐渐面向大众人群。真正经典的影视动画作品,并非如泡沫剧般只是“昙花一现”,应该是“经久不衰”、“老少皆宜”并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作用的。正如宫崎骏所说的“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票房收入。而是年轻的影迷们会不会在20年或30年后还会把这些作品再拿给他们的孩子看。”睿智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创作作品时就已经把它的观众有预测的界定为几代人,并且这种“远 见”正在实现,据调查,《千与千寻》、《风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也深受成年人喜爱,据笔者了解。现在3-5岁的儿童也对这些影片甚为着迷,真正实现了“老少皆宜”。而在2006年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依然局限的把目光主要集中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原因之二:忽视课堂审美指导

中国缺乏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有关动漫知识和缺乏充分利用经典影视动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的高度重视,缺乏从“娃娃抓起”的强烈意识。如今很多中小学校使用的美术教材都有动漫的内容。然而有些教师的对此内容是无意识的教学。只因为教学的偶然“慵懒”而播放动画片给学生自行观赏,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也就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审美鉴赏提示,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难形成自己的系统思想,难以实现正确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动画创作的精英人才亦并非一日成才,中国动画公司和企业的创作者大多来自高校尚待“锻炼磨刀”的毕业生,或是为谋得一份良好职业而半路出道学习动画制作的人,不可否认这其中不无真正热爱动画的人,但是大多数制作者都缺少动画的文化底蕴。因此有意识的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对动画的兴趣。提高其审美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反思与建议

中小学生正是青春、活泼、好动、激情的年纪,正是审美价值观、审美趣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也许一百次的教育孩子们要如何如何的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都没有他们看一部具有榜样作用的动画片来得更奏效。动画走进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学校构建合理的影视动画课程,播放经典健康的影视动画特别是播放中国经典的动画片给学生欣赏和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经典故事和民族精神,这也是顺应了2006年《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指导思想“促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

经典动画片篇7

1922年,沃尔特・迪士尼创建自己的制片厂――欢笑动画公司,仅仅一年之后,这家只制作了两部7分钟短片的公司就倒闭了。

此后,沃尔特来到好莱坞,开始制作一部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短片。刚开始的几部无声动画反响有限,当有声电影出现时,沃尔特抓住时机,决定为米奇动画配音。

1982年11月28日,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利汽船》在纽约公映,促使沃尔特・迪士尼帝国的形成,之后出现的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匹诺曹、小飞象等卡通形象深入人心。

1955年,沃尔特预知扩大产业多样性的必要,创建了一座“梦工厂”――迪士尼乐园。位于美国洛杉矶的首座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放。

1961年,沃尔特征服了电视行业,“迪士尼奇妙世界”系列节目播出。

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因患癌症及过度劳累离世。他的继承人将他的成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0年到2000年前后,是迪士尼崛起的一个时期,迪士尼公司增加了唱片、专卖店、影视城等许多新业务,迪士尼电影制造厂相继推出《小美人鱼》《狮子王》《阿拉丁》等风靡一时的作品,《第六感》和《珍珠港》等真人电影开创了成年观众的全新领域。

此后,迪士尼与皮克斯公司携手,创造出《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界》《怪兽公司》等许多顶级动画电影,大获好评。《疯狂动物城》是迪士尼在2016年推出的一部3D动画片,国内上映38天累计票房突破15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三高的进口片。 迪士尼十大经典动画片

1937

《白雪公主》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经典指数:

沃尔特・迪士尼制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1940

《幻想曲》Fantasia

经典指数:

这部影片将动画片与高雅艺术古典音乐相结合,次年赢得两项奥斯卡特别荣誉奖。

《匹诺曹》Pinocchio

经典指数:

迪士尼第二部动画长片,在“美国10部经典动画电影”中排名第二。

1950

《灰姑娘》Cinderella

经典指数:

30年内先后6次在美国公映,所得用来建造迪士尼乐园。

1989

《小美人鱼》

The Little Mermaid

经典指数:

这部影片开启了迪士尼长达10年的“文艺复兴”时期。

1991

《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

经典指数:

迪士尼影业首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动画片。

1994

《狮子王》

The Lion King

经典指数:

完全手绘形式制作的《狮子王》代表着迪士尼影业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

1995

《风中奇缘》Pocahontas

经典指数:

该片的首映会在纽约中央公园举办,观众近十万人,场面壮观。

1998

《花木兰》Mulan

经典指数:

首部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迪士尼动画。

2008

《闪电狗》Bolt

经典指数:

口碑、票房双赢的3D作品,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迪士尼乐园,全球漫步

2015年,迪士尼乐园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作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和人气的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迄今在全球共开设了6个度假区。

1955

最有资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开业

从开业那天起,迪士尼就为当地带来了滚滚财源。六十年来,迪士尼与美国文化密不可分,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1971

最有实力-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开业

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占地面积达124平方公里,是迪士尼乐园中最大的,同时也是迪士尼总部所在地。正如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在西部产生轰动一样,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一经推出就引得东海岸的人们趋之若鹜。

1983

最不差钱-东京迪士尼乐园开业

东京迪士尼乐园有“亚洲第一游乐园”之称,2001年,日本在毗邻迪士尼乐园的东京湾建成了拥有7个港口的迪士尼海洋乐园。据估算,东京迪士尼乐园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上万亿日元,是全球迪士尼乐园中经营状况最理想的一家。

1992

最赔本-巴黎迪士尼乐园开业

作为欧洲大陆唯一的一座迪士尼乐园,巴黎迪士尼筹建之初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开业后的十几年间,该迪士尼乐园一直处在入不敷出的尴尬状态。

2005

最具潜力-香港迪士尼乐园成为中国第一座迪士尼主题公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坐落于大屿山,是规模最小的迪士尼乐园,但自开园以来游客一直络绎不绝。

2016

最便宜-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放

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2016年6月16日正式开门迎客,届时将举办开园盛典。上海迪士尼主打“亲民牌”,票价是全球迪士尼乐园中最低的。 波兰的文学之城

2016年,波兰继续盘踞在全球热门旅行目的地的前十位中,游客数量持续攀升。

克拉科夫(Cracow)是波兰第三大城市,建于公元700年前后,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320-1609年曾经是波兰的首都。

1978年,克拉科夫的旧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克拉科夫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

2013年,克拉科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文学之都”。2016年11月10日,第33届世界青年日将在这里举办,届时教皇也将到访。 小城的大文学家们

克拉科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了无数波兰作家的灵感,也吸引了多位文坛巨匠在此定居。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

(Czes?aw Mi?osz,1911-2004)

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波兰女诗人、翻译家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呼吸并享受文学

文学在克拉科夫无处不在,当地有多种途径可享受文学之美。

每年举办两个国际文学节――5月的米洛什节和10月的康拉德节,很多世界知名作家、文学巨匠会出席。波兰最大规模的书展每年也在这里举行。

拥有大量举行文学、文化活动的场馆,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咖啡馆和中世纪教堂,城中会定期举办诗歌沙龙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地铁站的通道内有一排排二手书摊可供淘宝。 特色看点

古城中央广场

建于1257年,曾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为正方形,总面积4万平方米,周边环绕钟楼、方塔、教堂和修道院等古老建筑。东侧的圣玛丽教堂,规模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从建造到装修花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雅盖隆大学

1364年建校,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奥斯维辛集中营

经典动画片篇8

然而,虽说此前的预告片颇为惊艳,绮丽和精致的美工营造出未来世界的光怪陆离,女主角草雉素子由亚洲人变成斯嘉丽・约翰森“欧洲脸”的这个BUG也因“寡姐”强大的明星魅力被稳稳Hold住,枪战场面通过各种慢动作和技术镜头打造得很是炫酷,但看完全片,就会发现,整部影片并没有带来比预告片更多的良好观感,除了经典动画和“寡姐”主演的“打底”,该片颇有鸡肋之感。

好莱坞商业改编毁经典虽然屡见不鲜,但此番改编失败并非因为过度商业化,而是因为平庸无聊的商业化所致。影片一方面在商业层面看点不足、动作场面不够刺激;另一方面在内涵上也未能呈现出经典动画的“深邃”,处在既不能让原作粉丝买账、又无法充分讨好普通观众的尴尬境地。此外,整部影片的“架空世界”基本设定充满了好莱坞俗套所导致的各种漏洞,最终只能归入好莱坞意图沾光“经典”的套路化商业片之列。

在剧情上,真人版《攻壳机动队》降低了经典动画的叙事复杂性。出于更广泛受众接受的考虑,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呼唤同类觉醒,揭露人类秘密机构的邪恶计划”的故事主题,降格为“逃家少女被邪恶公司洗掉记忆改装成超能义体人”,在故事魅力上明显逊色很多。原版动画里,任意控制机器人和义体人的“傀儡师”,可以故意“自投罗网”以实现更具野心的计划――这样的角色和剧情设计充满看点,而真人大电影将其弱化并实体化,神秘感和强大感都大打折扣。影片一开始着力渲染“傀儡师”的无所不能,但当其真身出现后,能力值反倒直线下降,让观众倍感泄气。绕女主角草雉素子所展开的“破案线”和“身世线”这两条故事线索也都相当平庸,加之剧情始终处于沉闷压抑的氛围,即便始终有打戏穿插,影片也难使观众集中精力。

真人版《攻壳机动队》的故事格局比原版动画小,只集中于对安九课和汉卡公司这两大势力的叙述,而原版“架空世界”的丰满和真实感,也并不是靠搞些华丽美工和奇装异服就能填补的。影片中“梦想控制个人意志为我所用最终失败”式的反派早已成为好莱坞套路,《金刚狼3:殊死一战》里就有,《攻壳机动队》再度出现,难免让人质疑导演和编剧构建剧情和塑造角色方面的诚意。

上一篇:英语动画片范文 下一篇:国产动画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