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蹈范文

时间:2023-03-21 06:35:04

现代舞蹈

现代舞蹈范文第1篇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

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这是女性主义思想带给舞蹈的影响,它从本质上改变了舞蹈的观点,用女性主义思维和视点看世界,使得创作者们有意识地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开拓了思维的另一个空间。

现代舞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舞蹈 编创 类型 选题

一、现代舞蹈选题的类型与特点

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原始材料,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

(一)传统中的现代

现代舞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外来的现代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都应属于中国现代舞的范畴。传统中也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从传统中吸取精华,从传统中找到民族性文化的根基。

(二)文学中的现代

“时代是孕育幸福和苦难的温床。因此,人与时代,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人性深层次的剖析和展示,是《雷和雨》哲理价值所在。”这段话是袁禾教授看完现代舞剧《雷和而》后谈到的。这又是现代舞蹈在文学剧本改编题材上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历史中的现代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认为,艺术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的社全生产时间的历史相联系,人的一切感觉,包括对艺术美感的能力及其审美心理、习惯、情趣,都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四)现实中的现代

现实中的一切都与我们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衣食住行也在改变着。

二、现代舞蹈编创发展的状况

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凭空出现,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延续性,都会深深地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现代舞蹈应该是摆脱传统程式的禁钢,经过提炼和深化的有意味的人体动作的组合,表现在对传统程式的反叛过程中还需极力回归舞蹈的本体,以人的肢体运动及动作韵律表达人类情感和意志。近年来现代舞编导们正以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打破旧框框,上下求索的舞蹈概念和表现形式,而且有的成功之作,令人刮目相看(赞同与反对并存)。但有少数急于追求虚无飘渺的人生或宇宙的重大题材,让人误为现代舞创作只是灵机一动,不必要去深入生活。事实上,由于现代舞没有现成的形式可依据,最需要强烈的生活感触,以至于像骨鲠在喉,不得不吐;如孕在身,不得不分娩。

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当今现代舞蹈的选题,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文化,从历史事件到现实生活,几乎面面俱到,无所不有。但这些还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不能达到更多的审美情趣。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以偏概全,有一些舞蹈编创者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意识,并创造出令人震撼、积极向上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都将会披记录在中国现代舞发展史中,给后人以借鉴与发展的基石。

三、现代舞蹈编创的主要原则

对于选题的基本原则应该肯定其科学性与规范性。但往往这种因素会第一时间影响学生时期作品的选材,或多或少地束缚感性思维,使其变为理性分析。影响舞蹈选题思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具有社会的积极意义及时代感

当下有不少反映社会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但都缺乏了“现实”的时代特征,而人们所指的“现实”,其本质就是“时代精神”。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代潮流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意识观念、审美标准等都随着让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高,也由此对社会形成了相当的影响。然而,这恰恰是我们舞蹈中所缺少的。我们的舞蹈还有一部分是脱离时代、而沉醉于风花雪月中的。试想如果一个舞蹈既不能给人带来形式的美感,又不能给人以或情感或哲理上的启迪,它的存在又有何价值可言。

(二)具有创新意识

舞蹈是通过创造来实现自我的。现代舞蹈讲究的是一个“新”,以期达到独创和标新立异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创意”是现代舞蹈编创的灵魂,离开了这个“新”,现代舞蹈是很难独立存在的。在经过现代舞家们的不断冥想、不断头践,新的创作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审美标准、新的编舞技法应运而生。

(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在创作时,不得不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具有几千年文化历史基础的观众。首先他们的审美构架的基础就不同。心态是文义化结构的基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审美心态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审美心态,是指我们民族在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上长期形成的深层心理构架。中华民族在审美意识上,向来是自然为主、人为从,注意人对自然的占有同时也追求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这种观照式的审美心态,将人的本质视为主体、意识的回响,并将外在形式是否与主体意识相和谐一致作为衡量美的尺度和标准。

四、如何编创优秀的现代舞蹈作品

马克思说过:‘“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是随社会现象的反映而产生的’。舞蹈创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思维活动,对于如何开始创作、思维运转来说,“选材”是一切基本前提。对他们而言,一旦进入“选材”的思考,便是进入了创作。所以如何启发学生更好地开拓创作思路将是我们共同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需要学生多多观察社会动态及现象,从身边的事开始。人们常说:“舞蹈家要用舞蹈的眼睛观察生活。”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其对事物的独特知觉方式,对知觉对象做出舞蹈的审美判断和形式反应,所以就要求同学们多看多听。

其次,就是必须加强舞蹈创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含义一方面是指作者的思维能力、创造想像能力、知觉类型、审美判听力、专业技能等心理方面的条件,即“心理材料”。另一方面是指舞蹈编导者所掌握的素材,表现方法,所擅长的表现形式等物质方面的材料,即“物质材料”。心理媒材与物质媒材在舞蹈编导的创作活动中,是相互强化,相得益彰的。

最后,我们要从社会开放性的角度来谈。我们所要谈论的开放性,实质上是对欧洲现代舞蹈文化的封闭和外放,这才比较准确。对西方的封闭不仅仅是舞蹈创作演出的交流借鉴堵塞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舞蹈意识、舞蹈思维的封闭。这造成了我们的舞蹈观念陷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和僵化状态之中,不少舞蹈观念有待更新。

五、结语

现代舞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现代舞蹈 民族 国际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01-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现代舞蹈发展奠定了基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七十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我国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猎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舞蹈艺术者由于各种原因让我们中国舞蹈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结果,我们现在所谈的更多的是经典,而非我们当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这为舞蹈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发展上一件开天辟地的事件,会议讨论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文化发展问题,也为中国舞蹈未来之发展奠定了基调。

二、中国现代舞蹈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原因

(一)中国现代舞蹈首要的和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民族精神,在舞蹈国际化的过程中文化本位缺失

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对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服务政治需要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舞蹈失去了群众性,失去了艺术感染力,舞蹈和劳动人民脱节;另一方面,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的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舞蹈国际化,这样外来的舞蹈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缺乏文化底蕴做支撑,缺乏应有的历史厚重感。

(二)中国现代舞蹈重视形体技能却忽略艺术欣赏性

我国近些年来出版了不少关于现代舞蹈的教科书和科普读物,但是大多书籍文字性的论述多,实际舞蹈描摹的内容少,缺乏创造性,也缺乏借鉴性,不能从直观上给人以启迪。在舞蹈转型过程中,既没有充分吸收中国民族舞蹈的优秀成分,加以改造和发挥,同时又没有吸收到国际现代舞的欢快、节奏,从而使得我们的学习是重型不重神,编排的舞蹈样式缺乏观赏性,更不能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我们的现代舞蹈发展造成巨大困难,没有形成一个浓厚的创作氛围,让老一辈舞蹈艺术家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三)中国现代舞蹈演变过程中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相脱节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更多从形体和阵容来表现,但是这恰恰忽略了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舞蹈的发展不单纯是舞蹈自身的发展问题,它的发展需要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而我们的现代舞蹈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脱节,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舞蹈演员和舞蹈创作者,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模拟的东西比较多,缺乏艺术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没能真正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诉求;另一方面,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没有及时准确地通过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体工程学等角度来对欣赏者进行审美塑造,所以导致了脱节现象。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定位中国现代舞蹈发展方向,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典范

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曾经一度的中国戏曲同芭蕾舞的结合就是中国现代舞蹈的一个缩影。但是,在过去的60年间,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中国现代舞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核心的定位并没有明确。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诠释的非常科学,必须使中国舞蹈具有中国气派,反映中国民族精神,反映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中国现代舞蹈创新表现形式,复归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营养,反过来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提供更高层次和水平的舞蹈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二)中国现代舞蹈必须大胆吸收国外一切先进舞蹈理念,突破保守作风,与时俱进

我们的现代舞蹈发展不能学“裹脚婆姨”,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停滞不前就是后退,后退没有出路,这是无数次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只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外来舞蹈样式,只有充分尊重外来优秀舞蹈的优势之处,只有正确评价外来优秀舞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才能够让我们科学展位,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舞蹈样式的同时,必须搞懂弄清外国舞蹈的发展背景,艺术创作形式的内涵,不能够盲目地全部照抄照搬,只有坚持批判地借鉴吸收,才能够避免邯郸学步的后果出现。进入21世纪,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我们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现代舞蹈也承载着历史使命,承担着将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以舞蹈形式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作品,了解外国欣赏者的客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现代舞蹈的国际化目标。

(三)注重品牌意识的培养,打造精品工程,走出“短期行为”的怪圈

全面推进中国现代舞蹈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在当前时代,经济发展迅猛,带来了一系类的不配套或者说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协调的问题,现代舞蹈的发展滞后性更加严重。中国现代舞蹈艺术在近三十年几乎没有新突破,经典作品基本也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没能够实现永续发展。这既有客观条件和时展条件的制约,又有舞蹈艺术家们自身修养未能及时提升的主观原因,笔者认为主观原因更大一些,没有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目标。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现代舞蹈的出路在于注重品牌效应,应当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多剖析和总结我们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经验,多借鉴和吸收国外经典作品的可观之处。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中国现代舞蹈破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奋起直至实现中国现代舞蹈的图腾之愿。

【参考文献】

[1]朱艳雁.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2]朱鹏屏,王蓉.改进和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初探[J].体育学院学报,2001.9.

现代舞蹈范文第4篇

《彼・岸》―― 一舞动贵阳

从《彼・岸》到贵阳,有多远?

2010年,作为加拿大舞蹈节的重头戏,《彼・岸》在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进行全球首演;

2011年3月,《彼・岸》在北美巡演10场,获得广泛赞誉;

2011年12月6日,北京国家大剧院迎来《彼・岸》在华首演;

12月9日,第二站――贵阳城。

《彼・岸》是由曾随总书记出访南美的北京现代舞团,和加拿大Wen Wei 舞团联袂上演的现代舞剧――这两支舞团被认为分别代表中、加现代舞最高水平,并在国际现代舞界享有盛誉,《彼・岸》旨在“以身体展现哲思”,用优雅的舞蹈语言展现人类感情关系的多样性,彰显现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奥秘和超越自身无限发展的精神及其世界观。“彼岸”之意,是希望大家能够排除地域、民族、语言等诸多障碍,去发现内心最纯粹的岛屿。

上千贵州观众安安静静地看,仔仔细细地听,兴高采烈地鼓掌。他们之中许多人,是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现代舞剧,甚至有些人更是第一次听到“现代舞”这个词。

有观众提问:“在贵州这样一个原生态文化丰富的地方表演现代舞,想得到怎样的反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

“把自己静化成一汪湖水,让舞者在这汪湖水之上划过,你所感知的将比你看到的更重要。现代舞是船,会渡你到彼岸。”主创及编舞之一高艳津子这样回答。

有观众感慨,“原来舞蹈,真的可以让人生美到极致。”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湄这样表达她的感悟,“上半场《变革》表达的是一个社会性的主题,比较国际化;下半场《东游》,则比较感性温情,这种温情是一种女性化的东西,同时包含有东方意蕴。水在东西方的解读不一样,但水是流动的,流动就是联系,就是沟通。因此,《变革》中那些芸芸众生之间肢体的接触、冲击、相互纠缠,隐藏了一种暴力性;《东游》的水,则用一种理性的宽容与关怀,把这种暴力性消解了。非常打动人,特别是大提琴的声音――这种柔性的、温柔的力量仿佛能够解决上半场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性中的激烈和强硬――这种智慧就是女性的智慧,它通过舞蹈语言,把人笼罩在一种无边蔓延的柔情里……”

高雅文化应有广阔市场前景

“可以看到,贵阳整个城市对文化的尊重,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国际化的气质。”宋昭是一名帅气的大提琴手,长发卷曲,这些元素烘托出他忧郁深思的气质。宋昭自称与高艳津子是“神交”,此次是第一次到贵州,他深感无论是主办者对艺术的态度,还是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再到贵阳观众的高素质,都是一流的。

贵州观众专业的提问与评价,昭示着像现代舞这样的高雅文化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正如周湄建议,对城市大众来说,现代舞看似比较小众,但是深究起来,现代舞不仅仅是能够在舞台上让人们观赏的高雅艺术,更能带给每一个人灵魂释放空间,是可以普及的。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高艳津子则用更诗意的语言这样阐释现代舞之于城市空间与个体表达上的意义:众生皆有舞性,至于能否成为舞者,在于启发。一个人一旦打开这种舞性,开放的将是一种创造力。他会尊重身体里每一个细节;他的所有细胞都可能长着一颗心,都在活着。因此,我们可以用现代舞的理念方式,让人们释放自己;同时在贵州多开展现代舞教育、交流和培训活动,以此构建一个包容的、多元化的城市生活结构。

艺术发展需要人才支撑

河出伏流,一泻。民族的,如何世界的?

贵州知名艺术研究者张建建谈到2002年他与法国一位艺术家交流,他建议对方引入贵州花灯,法国艺术家委婉拒绝:“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东西。”

因此,培养、发掘艺术人才,引领文化精神创造,推动贵州本土艺术发展,成为贵州许多学者的共识。作为贵州走出去的人才,高艳津子引领的北京现代舞团从1999年,就开始推动一些公益性和普及性的艺术项目,对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普及起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高艳津子如斯感慨,“时展到今天,可是我们的观众是不是国际化观众?国际化的观众代表什么?应当是什么都看过,什么都知道。人的一生实在时光有限,活在这个时代就应该看到这个时代的所有智慧。”

“贵州的灵魂是极其现代的”

倘若你听过高艳津子,你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倘若你看过高艳津子的现代舞,你一定不会忘记这个人。

齐腰长发,身材瘦削,柔而不弱,美而又媚,情动处则形之于舞;一呼一吸,一舞一转间,时而柔蜜似水,时而激烈奔放……

如觅水影,如写阳春。懂与不懂,一念之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柔情满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泪流满面……这是一种自由,它关乎人的生命、灵魂,关乎个体在面对生命、社会关系时如何表达。

“这就是现代舞。”高艳津子说。

12月10日,在“当代贵州高雅文化行现代舞小型座谈会”上,高艳津子与诸多贵州本土学者、舞蹈家及记者交流了她对推动贵州现代舞事业的感想,“很多人认为现代舞来自西方,是西方舞种,这个观念并不完整。现代舞追求舞蹈的自由和解放,而不是特定的动作和风格。当这种精神自由被唤起的时候,它就属于全世界。”

她曾应邀出访过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重要艺术节,并于2006年在罗马欧陆艺术节演出时,被意大利最权威的舞蹈杂志《Danza&Danza》评为欧洲全年演出大奖。其作品广受国际关注,被评价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且变化多端,舞台呈现总是超越想象。”她说,“我的作品来自我成长的地方,这些地方和我的生命相关,所以我很自信。也因此,当我表达的时候,西方观众会被这种有力量的生命体会所感动。”

“就像折耳根一样,是从贵州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她成长的地方,正是贵州。她说,所谓现代与传统,无非一个情感走向。一种情感走向是回首传统,它的美在于我千年等候,世代只守你这个人;另一种状态是往前走,即便看不见未来,仍有胆气和希望往前走。

她说,当重新打量贵州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符号时,我发现贵州的灵魂是极其现代的――这种现代性体现在它的整体生命观、以及哲学体系上,比如岜沙人“我本是树”的个体生命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生命哲学体系,比如苗族同胞的千年迁徙……这点跟云南不同,云南很多艺术表现来自风情的民族文化,往往固定一地等待过客。而贵州的民族性,则是移动的,是需要去创造的。它们一直是在行走,行走的就是现代的。

“现代不代表什么,现代只代表自由,比如现代舞。以后我一定会做一台关于贵州的现代舞,用交响乐来配乐。”高艳津子说。

传播高雅文化助推文化繁荣

助推贵州省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贵州高雅文化行”公益文化活动应运而生。

“当代贵州高雅文化行”是一项系列公益文化行动,旨在向公众传播中外文化精品,扩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通过举办文艺精品演出、文化名家讲座、经典诗歌朗诵、文化交流研讨等形式,向贵州政、商、文化界人士推介一批格调高雅、艺术精湛、有思想深度的中外文化精品,在与外来优秀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贵州文化;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除在贵阳举办重点活动外,还将走进我省市州,让高雅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现代舞蹈范文第5篇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现代舞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后现代舞蹈;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67-3

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都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神圣文化,一是世俗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是将三个民族文化整合在一起(希腊文化、古希伯来文化、古罗马文化),经过17世纪开始时的文艺复兴,对中世纪文化的冲击,使西方文化分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文艺复兴前称为前现代,西方的前现代文化主要是经过基督教整合建立的大一统文化。“上帝”是基督教奉为“最高价值”的信仰,“人的思想精神依附于上帝,成了神的附庸,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导性观念,代表着宇宙的种种原理、规范、法则和目标,以神的启示为其思想文化的原则和标准,人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是大一统的文化。”

西方现代文化是由大一统走向多元化,由神圣文化走向”市俗化”的过程。作为历史分期,西方后现代文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作为思想模式,它以微观叙事取代宏观叙事,强调差异性以反抗总体性,作为文化思潮,它则采取一种“怎么都行”的文化立场,立图消解现代性的各种观念、理论的束缚。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文化的超越,实际上是一种对现代性文化的极端化,是对现代批判的基础上将现代性彻底推向极端。“尼采”这位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先行者,被称为是后现代性的开端。当他发出“上帝死了”的声音,意志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哲学思潮纷纷出笼,“文化领域里的人本、个性、自由、创新等现代主义思想油然而生”,各种文化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如美国的弗里德利克・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其显著特征是文化的商业化、视觉化、大众化,“后现代主义宣布:我们不需要天才,也不想成为天才,我们不承认乌托邦性质,我们追求的是大众化,而不是高雅。”随着消费意识对人们生存观念和文化生活的无处不达的渗透,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直接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变化。

首先,在后现代艺术里,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构出来的实在。因此,开始以戏仿、反讽、拼贴等为基本手段,消解一切深度模式的文化追求。如在后现代艺术中,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完全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的划分,不再有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风趣且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在带来文化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同时,它也促成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其次,西方技术革命给人类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美国批判社会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把后现代时期看成是西方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从后工业理论入手,直观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现象。技术革命的成就推动了工业发展,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在适应帝国建设需要的目的也影响到人的社会心理、社会价值观念,因此,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意识,都让人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无所不包,从对工业、机械、商业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文化和工业生产及商品已经紧紧结合在一起。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歌剧等,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逐渐消失,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

再次,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以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用到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如果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在发挥影响支配作用,后现代文化艺术将会走在所有思想运动、社会运动萌发的前端,扮演着最初的、革命的、颠覆的、启蒙性的前卫角色。

现代舞蹈范文第7篇

本文试图沿着现代舞蹈的发展脉络,考察其中舞蹈imge的变化,以期为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现代舞蹈形象的传统基础

起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的芭蕾,初期只强调高贵、典雅的一面,局限于格式化的动作或几何化的形态。其自娱性、政治性远远大于宗教色彩,是宫中艺术、政治、宴饮的活动方式,主旨是对君主和国家的歌功颂德。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芭蕾舞技巧和表演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职业芭蕾演员,原本的传统观念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到了18世纪,欧洲和北美兴起了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受其影响,芭蕾迅速发展。演出空间从狭隘的王室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表现形式由过去贵族消遣的风格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浪漫芭蕾不仅在形式上冲破僵化的程序化的束缚,解除因循守旧、过于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在主题上也开始表现人对未知的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宣扬个人自由、尽情地抒发和展示个体情感和想象。通过幻想的梦境,描绘一幅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美丽的、虚无的世界,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歌颂情感、崇尚自然,将人的精神、情感、肉身,以及天地万物都纳入舞蹈的素材当中。

如浪漫芭蕾的经典剧目《仙女》、《吉赛尔》、《胡桃夹子》等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演员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芭蕾艺术在技巧方面的发展。浪漫主义芭蕾的性格符合“超自然的主题”,扭转了当时社会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树立了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的观念。为了拓展舞蹈语言、将超自然的主题形象化,利用身临其境的舞台布景营造出整体艺术氛围,并以渐趋精湛的舞蹈技巧和细腻的表演技法,创造出了轻盈飘逸的芭蕾艺术形象。

二、依萨多拉·邓肯的舞蹈和现代舞蹈imge的拓展

(一)现代舞蹈imge的自由主义变革

19世纪末,芭蕾在欧洲和美国日趋衰弱。依萨多拉·邓肯用与古典芭蕾截然不同的新的舞蹈宣告了西洋现代舞历史的开端。邓肯认为,舞蹈艺术源于自然人体动作,来自大自然的波浪运动,要在大自然中寻求持久的、和谐的、表达内在精神的最美的形体动作。对于她来说自由是是至关重要的。

邓肯的舞蹈充满了新鲜的创意。她的表演张弛有序、刚柔并济,时而幸福安详,时而悲壮凄凉,充分演绎出了沉浮俯仰、潮起潮落,令人无限神往。

邓肯认为要想真正把舞蹈从既定的框条中解脱出来,必须借助和调动能够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找出舞蹈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形式。她把音乐转化成可视性的舞蹈曲,再配以人体运动产生的动率,创造出了更加鲜活、更加丰满,更为扣动人心的舞蹈形象。

邓肯认为肉体与精神上的自由和谐源自“至诚、感性、肉体”三者的融合,追求“可以通过人体动作,神圣地表现人类精神”的舞蹈,提出“美即自然”的舞蹈美学思想。为了解脱束缚,感受到从足底传过来的“大地的感觉”,她赤脚跳舞,这也成为现代舞有别于以往舞蹈的重要因素。

邓肯用抒情性的自由概念和崇尚自由的原创性动作,证明了个体的表现力和技巧对现代舞的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印证了舞蹈已渐脱离古典舞蹈的僵化格式,追求“净化的纯粹性”,追求创意。这种革命性变化,说明现代舞并非即兴舞蹈,而是一种充分开发人体所具有的自然美、以人为主的崭新的舞蹈形式。这种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各流派的舞蹈理论,一方面把舞蹈技巧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现代舞蹈主题的扩展

20世纪初,由邓肯引领的现代舞排除了舞蹈的故事情节,主张舞蹈是灵魂与肉体的高度统一。当时,古典芭蕾保守、盲目、僵化的风格尚未完全消逝。因此,初期的现代舞蹈家们并没有完全摆脱格式化的观念。他们无奈地发现时代和社会现实加诸的束缚,认识到艺术不能超越历史背景和社会的伦理规范,艺术创作也必须立足于现实。依萨多拉·邓肯的大胆创新,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与意念,也引领整个社会重新认识舞蹈艺术。现代舞作为一种充分彰显个人探索和个体人生追求的新的舞蹈形式,成为舞蹈艺术新的类型,并开始发展壮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折射的人类社会无政府主义的混沌状态、战争的残酷性,令舞蹈家们从虚幻的梦境中清醒过来,力求诉说时代的悲剧,摆脱传统的惰性,打破因循守旧的偏见和格式,寻求变革。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当中,现代舞蹈的新的篇章拉开了序幕。现代舞艺术家们在追求新形式的同时,努力寻找自身的文化根源。诸如 “现代舞蹈思想的基础是什么?”、“人是谁,是什么?”、 “舞蹈是什么?”等由来已久的关于哲学和美学的命题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经过一番探索与论证,艺术家们明确了人之快乐与痛苦的本质,欲表现蕴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现代生活的不稳定性。艺术家们注意到切合这种现状的“平衡状态中的运动力学的紧张概念”,创造出了不平衡、不对称的舞蹈动作,并把象征手法和戏剧要素注入到节奏当中,创作出了另类的表现形式。其中,寓意极度含蓄的抽象的体态和动作,则呈现出抒情和诙谐双重风格。

初期现代舞的目标,一是开发利于身体训练的技巧,使人体动作变得更美;二是以优美的人体舞蹈,向观众传达舞蹈家的主观意愿。

舞蹈家们为了诉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求,深入研究“内在寓意”,而忽略舞蹈中人体外部形态的设计。动作的设计避开“外在形态”的分析,注重“内在的悸动”所引发的肌肉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力量。

(三)后现代舞的出现

20世纪50~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文艺创作中引起了巨大波澜。

后现代主义绝非现代主义在时间上的延伸,而是否定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文化气候。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社会衍生出“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社会”、“信息社会”、“电子社会”、“高新技[本文转自]术社会”等诸多新的“社会”概念。后现代主义思潮反映人类在极端膨胀的物欲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中彷徨,处于意识观念分裂状态。艺术创作与表演呈现出张扬个性、包容多元价值观等主题倾向。

后现代系列的舞蹈家们擅长利用音乐、录像、摄影、电影等综合艺术手段。传统艺术体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如“闹剧”、“活动”、“反艺术”等新的形式、以及另类舞蹈结构和演技法应运而生。排斥主观主义,批判抽象的表现主义,拒绝遵守某种特定的形式或体裁,拓宽了艺术创作的视野、题材、意境、体裁和方法,用幽默、反讽、戏仿、拼贴、解构等多元化手法激活了想象力和独创性。在否定传统、破坏稳定中,将意识流手法运用于舞蹈创作 当中。强调独创性,不拘规范和教条,也无需追求原创性,复制与挪用成为自然现象。广泛吸纳反复、变更、分散、短路、延续、倒置、发展等技法,提倡由直觉产生的即兴舞蹈。

现代主义舞蹈由编舞者赋予作品以最终的主题。而后现代的艺术家不需要对作品有阐释的权责,要求观者主动介入,与艺术家形成互动,给观众留下了多维的解释空间。任何题材都是可以通过舞蹈去加以表现的,舞蹈家们再也不满足于单纯模仿自然或再现现实的人生,力求用舞蹈把人生置于社会的、政治的、美的世界来揭示它原来的面目。

三、结束语

现代舞蹈的历史尚未终结,舞蹈imge的开发也是无止境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排除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形式,在特定的时代,出现逆向发展的现象,不排除艺术对现实的否定。

关于艺术的多元化的分析也不排斥矛盾,只有开拓思路,广纳诸家之说,才能促进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肯论舞蹈[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2]现代舞欣赏法[中],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年

[3]现代舞[中],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4]舞蹈的历史[韩],汉城,三新角,1992年

现代舞蹈范文第8篇

一、舞蹈语言动机是现代舞创作中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

1 舞蹈语言动机的发生与发展。舞蹈语言是通过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组成的完整舞句,是以独立的舞蹈形象传达出所要表现的情意或美感的舞蹈动作组合,探求现代舞的舞蹈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但它在现代舞的创作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由于现代舞的特质是比较个性、自由的发展,因此在现代舞创作中,舞蹈编导多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来进行舞蹈创作的,而舞蹈创作的基点,则是肢体动作的“组合”,并非随意的组合,而是依据舞蹈编导思想中想要表现的“事物”、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来展开的,本着舞蹈要有“意喻性”的思想,舞蹈编导势必要想办法,让肢体动作本身具有“内容”传达给观众,所以作品创作,首先是要找到作品的一个语言动机,利用语言动机发展成为作品的语言,舞蹈语言作为舞蹈艺术中的言语,它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编导利用语言动机进行纵深性的发展和派生,最终达到将整个舞蹈作品的意义“表述”清楚。作品语言动机的发生,不是无依据、无目的发生的,而是依据作品的主题内容而发生发展的。

2 舞蹈语言动机是作品主题内容的浓缩。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是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是编导在作品创作以前主观上十分渴望传达的某种“信息”,因此语言动机的发生,是依据舞蹈作品主题内容而发生的。它的发展并且将贯串于整体作品的发展过程中。舞蹈语言动机是围绕着作品的主题内容而发生发展的,换句话说:“语言动机也是作品主题内容精华的浓缩形式。”

舞蹈语言动机是依据作品的主题内容而发生发展的,也是作品主题内容的浓缩形式。相反,如果说语言动机与作品主题内容没有关系,语言动机将无法发展,其最终结果就像文章中的“文不对题”一样。整部舞蹈作品的内容将含糊不清。依上所述,在现代舞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主题内容是作品所要传达的东西,而语言动机才是舞蹈编导在创作中最先实现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语言动机称为: “现代舞创作中的起始点。”现代舞创作的起始点在这,那落脚点在哪呢?

3 语言动机在不同时代风格现代舞作品中的个性表现。语言动机的个性表现,是作品时代风格所赋予的结果。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现代舞作品,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语言动机的个性化表现,相反,语言动机的改变,就意味着舞蹈作品也因此而改变了,在不同时代风格的现代舞作品里,其作品语言动机的不同,导致发展成为作品整体的舞蹈语言性不同。这是因为动机在不同时代风格的现代舞作品里,具有鲜明的特征性,这种特征性也许是时代赋予舞蹈编导的;也许是那个时代所强调的“风格”所导致的;也许是舞蹈编导主观思想所制约的;也许是人们思想追求转变导致的,等等。

在创作中的舞蹈编导,也常会注意这一点,有经验的舞蹈编导会在语言动机上大下功夫,他们首先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运用时尚的风格;加上巧妙的创意点;赋予鲜明的主题内容;把切合主题的语言动机,活灵活现地挖掘出来,再将其恰当地发展,就会产生作品形象的主题动作,这部作品整体格局就会显得很生动。因而语言动机的个性表现,是现代舞在创作中的落脚点。

二、舞蹈语言动机是现代舞作品创作发展的重要环节

舞蹈语言动机是现代舞作品创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语言动机与现代舞作品创作中,重要的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分别是:作品的动作发展、作品的主题内容发展、作品的情感发展、作品的形式发展,这四个创作中重要因素:

1 舞蹈语言动机与舞蹈动作发展。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元素,是舞蹈作品中的最小单位,它的产生奠定了舞蹈作品的成立。而舞蹈语言是舞蹈艺术的语言,它借助“特定的动作”来传达舞蹈作品的内涵,所以它既包含了舞蹈动作,又对舞蹈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舞蹈动作的发展跟舞蹈语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舞蹈语言包含了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反映了舞蹈语言,这两个因素其本质上就是不可分割的。

2 舞蹈语言动机与舞蹈主题内容发展。舞蹈主题内容是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是舞蹈作品的大意之所在,舞蹈主题内容主要是根据舞蹈编导的思想来把控的,舞蹈作品的内容,最终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舞蹈艺术语言,才能成为具体存在的舞蹈作品。在现代舞创作中,作品的主题内容发展与语言动机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在一般的现代舞创作过程中,首要的就是确定作品的主题内容,然后依据主题内容寻找语言动机,将其发展。由此可见,作品的主题内容是语言动机产生发展的依据,而语言动机最终反映了主题内容的发展。

3 舞蹈语言动机与舞蹈情感发展。现代舞中的情感与其它舞种相比略有不同,可以说现代舞的情感较为复杂,如民间舞的情感大致有喜、怒、哀、乐四种。近些年,民间舞中也有其它的情感出现,但与现代舞相比,现代舞中的情感,不仅包括这四个基本的情感,而且还包含了: “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情感”,而且它不提倡像民间舞一样,善于把情感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可能是因为现代舞所能表现的情感太过复杂,而人的面部表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至。现代舞强调把情感因素融入舞蹈肢体动作中,用肢体动作表现内心的情感。在现代舞创作中,随着音乐、随着情感发泄而舞动,有时可以产生既创新,又切合音乐主题的动作,这种方法在现代舞创作技法中称为: “即兴”,这种方法也是舞蹈动作来源的一种好方法,而情感发展与语言动机之间也是有极深的联系的,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语言动机的产生,反过来说,语言动机也深深反映了舞蹈中的情感因素,二者既相互转换,又相互依托。

4 舞蹈语言动机与舞蹈形式发展。舞蹈形式是舞蹈语言的存在方式,对舞蹈的审美感知,就是对舞蹈形式这一客观存在的感知。在创作中舞蹈语言与舞蹈形式也是有相当密切关联的,在舞蹈创作中,舞蹈语言动机时常会刺激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也会根据语言动机选择其舞蹈作品的外在形式,确定舞蹈作品的结构形式,恰当的舞蹈形式的确立,会帮助语言动机更好地发展,把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表现得更清楚,给舞蹈语言带来一个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现代舞作品创作中,舞蹈语言动机与创作中的这四个重要因素,一一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笔者把舞蹈语言动机的位置,放在现代舞作品创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中。

三、舞蹈语言动机是现代舞创作的理性支撑点

1 从理性认知看待舞蹈语言动机。在现代舞创作中,语言动机除了对现代舞创作起到了发展作用外,还能在创作过程中为编导起到一种理性认知的作用,现代舞的表现、创作形式侧重点是主观思维,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多以自己的主观思维来进行舞蹈创作,作品的主题内容、情感等,许多方面都是由编导主观来操控的,换句话说,因为现代舞的这种特性,舞蹈编导容易造成主观感性“自我式”的创作,由于作品整体过于主观感性的表达,会导致大部分观众看不懂的情况出现,或造成事物的认知差异,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舞蹈编导在现代舞创作过程中,可以相对依据语言动机的发展来进行创作,因为语言动机在作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它具备作品的一定理性角度,语言动机会引导舞蹈编导的诸多感性因素,转变成为理性因素,这样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就不会跑得太远,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也会提高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不是单一的那种“自我发泄的艺术载体”,这也是依据语言动机在现代舞中的一种创作方法。

2 从实践的视角看待现代舞作品的内涵。在现代舞作品中,语言动机运用不合理,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舞蹈主题与内容不一致;二是所要传达的“信息”与舞蹈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差异太大;三是舞蹈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转换不清楚、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常会导致作品的后果是,会被观看的人称为疯癫、怪异、莫名奇妙等加以指责与批评。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是对语言动机不合理的运用外,还可以是由舞蹈编导主观创作思维混乱所造成的,舞蹈编导过于主观意识的进行舞蹈创作,或者舞蹈编导自身的艺术修养太差,对事物的认知略有偏差,就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而想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编导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而且不要一味的依照主观感性对事物的认知角度来进行创作,做到时常走到对舞蹈作品的实践当中去,从实践当中,客观地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实践是鉴定一部作品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探求现代舞的内涵。

现代舞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舞 书法

从近年来书法艺术创新的优秀成果来看,中国书法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进行相结合的方式演出,在国内外深受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可以说,书法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动的书法。许多书法家都是在舞蹈的流动形态中寻找到了书写的灵感,从而使他们的墨迹沾上了舞蹈艺术的灵气;同样,多少舞蹈家也在书法艺术中获得了深深的感悟,让他们的舞动充满了书法艺术的灵光。

舞蹈与书法同属于视觉艺术,也同属于表演艺术。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是利用舞台空间来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而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如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体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

因此,舞蹈与书法之间存在着艺术上的共同之处具有可以结合的客观可能性。就目前来看,国内在书法与现代舞结合创作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作品出现,并且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以说书法与舞蹈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现代舞蹈艺术的重要方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绎得最为精彩。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及其团队以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出了如此辉煌、如此完美、如此动人心弦的史诗般的画卷,真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提到书法与现代舞蹈艺术就不得不提台湾的《云门舞集》。林怀民老师把书法与现代舞的结合运用到了极致。云门舞团除了每天需要传统的肢体训练之外,每周还要上书法课。用毛笔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冥想方式。通过书法衡量自己的能量,如何运用,如何吸气,这些也正是舞台上需要做的。舞者以这种方式运动和书写,从这种书法和动作训练中创造一种新的语言。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从这一独特的形式入手来挖掘它赋予现代舞的可能性,这本身就具有了在艺术思维上的独特意义。书法是平面的,但经由时间划过的线条,一旦产生,就是空间的存在,它里面所可能包含的意象,的确能寄托无限的不可名状的东西。而现代舞是人体动作的独特表现形式,用肢体以表现一定的思想情感。而书法线条在空间的运动轨迹,与现代舞相比虽然在造型的抽象性与具象性、节奏的明显性与隐含性以及情感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等均有所区分,但在远近、虚实、轻重、疾徐、以及直曲、行驻、断连、缓疾、粗细、方圆、疏密、厚薄、浓淡等方面,都几乎可以用现代舞的理念来欣赏。

因此,舞蹈与书法虽然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彼此联系密切以至于有人说,书法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动的书法。通过两者的意象关联,互相印证、启发、参悟,以提升对两种艺术的认识深度,并切实赋予创作实践,其意义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欧建平,《现代舞欣赏发》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欧建平,《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

现代舞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舞蹈;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个性化

前言:

舞蹈教育原本就是文化教育活动,可以说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在舞蹈教育辅助作用下,受训者能够大幅度提升个人审美思想并丰富自身道德情操,保证将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在赋予观众丰富的视觉感官效应前提下,改造个体心灵。事实证明,这类结果对于当前设计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构建,有着决定性意义。舞蹈教学作为基础性专业教学的分支,存在教育学的共性特征,就是说主张长期维持一类互动状态基础上,确保师生之间交流的协调性。尤其经过全新教学改革方针推广执行之后,涉及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等理念,已然在不同舞蹈教学课程之中愈加自然地渗透。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性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质上就是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适应地位,就是说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完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任务。归根结底,人本教育理念彰显出人的全面化发展理论特性,能够令学生在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面的前提下,促进个体身心和心智上的高层次熏陶结果,使得他们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激发更为深远的自主学习兴致,最终完成自我全面化发展使命。

2在现代舞蹈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遵循的准则

2.1凸显舞蹈教学的个性和人性化特征

舞蹈本身作为一类独特的专业和艺术项目,主张借助不同形式进行表演主体内心情感表达。所以说,舞蹈是表演主体自身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全面协调的行为流程。在某类层面上力求表演主体保留更高水准的身体素质和天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以往一视同仁统一式教学模式必须尽快予以摒弃,相应地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身体、性格差异现象,进行因材施教和扬长避短,使得不同个体优势得以有机发挥,顺势激发他们在舞蹈艺术领域上的无限潜力。

2.2确保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过往舞蹈教学始终沿用教师鸭架式灌输和机械化训练模式,最终不单单令学生主观能动性遭受全面性压抑,使得他们厌学情绪不断加重,最终降低教学实效。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主张全面维持教师-学生语言、肢体动作-情感之间的良性互动效果,就是说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输专项舞蹈知识和技能动态的前提下,持续关注学生个体的内心变化细节。在此期间,教师务必要彻底摒弃以往单调的集体化教学原则,而是要结合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内心意愿、心智结构等,设计实施个性化鲜明的课程形式,令学生在维持自身个性和心境愉悦的状态前提下,学会更多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改善教学实效并顺利贯彻素质化教育改革指标。

3现代舞蹈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3.1全面调查掌握学生个性差异,保证个体舞蹈潜能的合理挖掘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差异不容忽视。一般状况下,作为舞蹈专业学生,都会预先接受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身心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此类状况,舞蹈训练主体可以考虑借助前期教学途径探查学生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状况、专业技能特长和性格特征等,之后再结合个体特征制定实施较为贴合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方案。部分舞蹈类型,包括芭蕾舞技能等,都需要学生在教学初始阶段之中打好基础,使得他们身体柔软度和延展度变得更为理想,这样才能确保个体在高难度技能训练之中游刃有余,进而全面性激发自身潜能。

3.2创设师生之间愈加科学、合理的实践交流环境

想要令受训成员舞蹈技能得到全方位改善,就必须预先布置拓展较大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无形中令现代舞蹈教学方式变得更为繁琐和枯燥。面对此类状况,教师需要设置多元化的训练课程,同时在实训期间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心得,确保该类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旦说学生参与训练过程中无法完成教师设定的动作和技能改造指标,教师切勿盲目地将责任归咎到学生身上或是一味地予以指责,而是要尽量贴心地和他们探究交流,保证将问题根源尽快挖掘出来,克服学生个体身体限制和心理恐惧,辅助他们掌握完成动作的具体过程、关键点和技巧。常吃以往,师生之间便会形成一类相互信任和和谐愉悦的氛围,确保各项训练难题的顺利应对结果。

3.3搭建起个性化鲜明的教学引导体系

想要加快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进程,第一要务就是督促舞蹈教师尽快摒弃团队集体授课形式,同时针对学生身体和个性差异,制定实施个性化鲜明的课程和技能训练方案,旨在顺利贯彻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等指标。在此期间,教师更有必要在平时训练之中开展动态化观察校验和问卷调查等活动,确保针对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对舞蹈类型和兴趣和舞蹈认知程度等信息,加以可靠性收集整合;之后将各类条件较为接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科学合理化匹配专项指导和训练方案,如此便能较为理想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优势予以有机发挥,最终换取更为理想的教学训练成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至现代舞蹈教学训练活动之中,可以说是新时代我国舞蹈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期间,不管是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模式等,都会助推我国舞蹈理论和实际应用教学工作步入一类全新台阶。所以说,值得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琳喆.以人为本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J].大舞台,2011,28(07):94-105.

[2]史晓婉.“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2,33(07):114-136.

[3]黄凰.论“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理念[J].音乐时空,2013,12(04):77-89.

上一篇:舞蹈游戏范文 下一篇:培训机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