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句子摘抄范文

时间:2023-02-23 12:42:12

经典句子摘抄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1篇

阅读真的可以提高情商。

坐椅子上,看了有关修养的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好久不看这类书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外阅读变成了杂志,那些想要接受的不想接受的,自己都强迫自己接受。

看后,真的还是如初的那种感觉,豁然开朗,里面不会有唯美的句子,但是每个句子都是人生大道理,每个句子都值得摘抄,因此又是满满的一本摘抄。或许以后我会没有时间去看这些大篇幅的文字,但是我摘抄下来的都是经典,都是可以打动人心的句子,我希望在以后繁忙的日子里,自己可以不要忘记翻开一本摘抄有关修养的摘抄本,把那些熟悉的味道重温一遍,让自己又一次焕然一新。

我想,一直不看书的人,或者从来就不给自己的心灵来一场洗礼的人,总会活的迷茫,就像自己有的时候会发牢骚一样,其实发牢骚的时候,真的是自己太久没有看有意义的书了,太久没有看有关修养的书了。然而,每次发牢骚后,没有不后悔的。但是也不后悔自己发了牢骚,正是这些,见证着书籍带来的成效,正是这些,让自己一步步地成长。

女人,你要学会爱自己。或许你不足够完美,但是永远不要说丧气的话,而且一定要永远保持自信,因为你的成功往往建立在自己的自信上,你的自信多高,你的成就就可以有多高。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搜集;作文素材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眼球经济的时代,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信息途径日益扩大。那么,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该如何搜集作文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每天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小见大,身边熟悉、理解、体验的生活处处都是作文素材。

二、报纸杂志

作文素材的来源相当广泛,只是平时有的学生课文读得不熟,课外书也不看,能供写作的材料不多,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文章当然就是一件难事了。现在大多教室都设有报纸杂志架,摆放着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此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若能做个有心人,搜集里面有价值的文章、事

件,特别是对议论文的论据的积累尤为有用,久之必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较大进步。

三、教材及辅导资料

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许多辅导资料的页脚处也会辑录大量的名言警句,虽藏在角落,却字字珠玑,令人感受良多。刘勰说过:“入妙文章本平常,等闲言语变瑰奇。”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同时,能善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就不会为材料的贫乏而苦

恼了。

四、电影经典台词

很多时候,能使我们记起一些电影的方式,往往是由某一句经典的台词而想起的,搞笑的、浪漫的、激情的,各种各样耳熟能详的台词,被人争相效仿,广为流传。盘点中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你会发现台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才使得电影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仿造电影的叙事技巧或者里面的优秀语句进行创作,必然不会缺乏作文素材。

五、学校宣传窗和展板

校园的橱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弘扬了校园文化,宣传了校园生活。学校展板一般收录的是本校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代文化以及优秀古文,观看橱窗和展板内容时可随时记录下精彩的句子,为议论文所用。

六、他人的摘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摘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韵味,可借阅同学的摘抄本,互通有无,发现亮点。

世上不是缺少作文素材,只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搜集积累,写作文一定会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3篇

一、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首先得养成阅读、摘抄的良好习惯

大凡能选入课本的范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文中有许多优美的、特殊的、耐人寻味的句子,易于学生记忆并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妙处后再进行摘抄、仿写。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就有许多对称的句式,便于学生摘抄积累: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学以致用,摘抄只是积累素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每次让学生摘抄后,我会让学生进行灵活的仿写。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恋》一文,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写景的文字很美,不仅色泽艳丽,而且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走出苦闷、重燃生活的信心后对母亲深切的怀恋。我让学生摘抄后反复诵读,并进行了仿写,有两位同学写得特别好:

又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信步来到田野欣赏那无边的春色。青青的小草顺着小路一直铺向天边;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菜花在晚霞的照耀下绽放出珍藏了一冬的笑容,好不开心热闹。

又是橙黄橘绿时,我随外祖母来到果园采摘果实。火红的柿,酡红的枣,黄橙橙的梨,碧青的橘,正满含笑意,在秋风中探头探脑,等着主人来采摘呢。

瞧这两位同学,仿写得有模有样,情趣盎然,这样摘抄多了,仿写多了,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写作水平自然也会逐步提高。

摘抄不一定非得摘抄书本上的东西,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俗语、格言,同学们创作得好的句子、平凡人比较经典的语句,同样是同学们学习的典范,可以“拿来”充实我们的素材库。比如丘吉尔的那句“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相信,我是一只萤火虫”很耐人寻味,同学们仿写的时候,有如下句子:

每个人都是植物,但我相信,我是一株白杨树。

每个人都是动物,但我相信,我是一只毛毛虫。

每个人都是植物,但我相信,我是一株向日葵。

瞧这些仿写的句子,多么有气魄,多么有思想,多么耐人寻味啊,一点不比原来的句子差!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警句收入同学们的素材库呢?本人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也有幸被同学们摘用:“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二、做好专题积累

记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有一篇《谈笑》的文章,一度编入初中语文教材。那篇文章中分门别类收入了一百多种不同的“笑”,可以说是一篇关于“笑”的专题集锦。同学们可不可以仿照这种方式,进行小专题的收集、整理,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的小专题可以以竞赛的方式分组进行,学生可以温习学过的知识,也可以上网查资料,既操作简单,又让学生受益无穷,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熏陶,我曾经在学生中开展过许多专题积累的活动。同学们在收集诗句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含义,标明作者与出处,不能一味贪多求胜。下面是部分专题名称:

轻重缓急四季风――古诗词中对风的描写

千姿百态的雪――古诗文中咏雪名句

愁深似海恨无穷――离愁别恨名句积累

细数古诗文中的名酒――古诗词中游名山

繁花似锦任你猜――猜猜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是哪一种花

……

这种分门别类的积累方法,闲时备急时用,若是做好目录索引,方便今后查找,实在是事半功倍。

三、勤写观察日记,培养良好习惯

生活犹如天上的云彩,总是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当我们带着一双慧眼,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记录下来,这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好习惯。

刚入初中的孩子,虽然年龄幼小,观察力不强,但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很强,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倘教师适时加以正确引导,必将收获颇丰。同学们每天接触的无非是老师、同学、家长,可不可以将他们作为我们观察和写作的对象、积累最鲜活的素材呢?本学期我班只有27名学生,但这27名学生外貌、性格、品行各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嘛。我在开学初就下达了任务:本学期每名学生至少要完成十篇写人记事的观察日记,每篇只能记一个人,要求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方面进行描写,突出所写同学的特征。再比如我们每天到操场跑步,有谁认真观察过操场周围的植物呢?我曾经布置过一道作文题:《操场上的植物》,学生们开始无话可写,等我把他们带到操场采集标本,集中起来一一归纳,发现小小的操场上居然生长着几十种不同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大都很常见,但很多我们都叫不上名字,更不了解其特征与习性。有很多学生甚至连兰花草与葱都分不清,不禁令我哑然失笑。

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写好观察日记,积累第一手素材,我从菜市场买来一株葱,从操场上采来兰花草,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初看二者颇有相似之处,但通过看、嗅、摸发现二者相去甚远:小葱的叶片一般笔直向上生长,叶片中空、薄而柔软,有辛辣的气味;兰花草的叶片呈扁平的带状,硬而厚实,气味较淡雅,叶子向四周散开,花朵六瓣……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养成了勤于观察、探究的好习惯,可谓一箭多雕啊!按照此法,我又布置学生观察合欢树与含羞草,枇杷树与玉兰,把操场上的植物一一道来。不用说,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的观察日记都是一大本。

四、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撷取源头活水

生活处处有语文。走出狭小的课堂,来到广阔的社会,你会发现,普通的人、普通的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对象。街头小景,广告用语,菜市场的讨价还价,盲人过街,美女遛狗,赶车的大叔,收废品的小贩,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我们生活浪花之一朵。只要我们调动感官,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用心去想,并随时记录,聊以备用,只怕我们的笔不够写,本子不够用,作文素材何愁不丰?人物形象何愁不腴?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经典文学

中国的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就要求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教育对学生能力低的考核就是以试卷的形式,而作文部分在语文试卷中占据第二大比例。其实,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而且个人素养在各方面的体现都值得称赞。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学生写作太具依赖性,参考性强,缺乏自我情感;老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加上没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只限于原地踏步等问题。因此,为提高写作能力提出如下策略:

一、注重一步一个脚印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初中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想法,不再处于小学那样被动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其误入歧途,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正确指引学生的发展,对于语文的教学要循环渐进地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老师至少每周布置一篇无主题性日记,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叙写,不至于生搬硬套一些理论来填充。还有要注意家长方面多鼓励孩子进行阅读思考后再进行写作,对于学生方面来讲,不能为应付老师的作业而作业,抱着随便的心态乱作一通,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依赖习惯,以后碰到作文会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而解决此类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对写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只有脑子里有想法,才会写出你想表达的优美语句。

二、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学会注重策略用来构思全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同指路灯一般指引学生前进,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初中语文写作,不单单是在作文中简单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小事就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的,这样的作文水平是不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对于初中生而言,运用优美的词句、完整的结构构思、真挚的情感来架构起整篇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称为佳作。而要想写出这样的佳作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运用有针对性的完整策略,老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身写作能力达标,还要教学过程中讲究作文的写作策略。如果语文教师持着陈旧的思想观念,一套老套的作文策略,必然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好比,你半个月没关注政治新闻,半个月后,世界局势早已变化。从我国GDP数据的上升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世界在不断进步,中国亦跟随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我们的人民教师肩上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巨大责任,更加应该时时鞭策自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今,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教育的主力军如果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进步,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三、摘抄经典文学中的优美语句,扩大词汇量

初中作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运用的语句太过生活化,结构构思太过单一,无法成为一篇佳作。为成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发挥经典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所谓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然有不同于其他作品之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对学生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而最现实的意义就是阅读经典文学的优美语句可以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因为经典文学中包含太多的优美语句和一些发人深省的道理。正如老话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见解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而且初中阶段,初中生很容易受诱惑去阅读一些不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书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接触经典文学,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选择一本经典文学进行阅读,摘抄其中对自己而言优美的句子进行记录,在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最好能应用到布置的作文要求里,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为应付作业而随便乱摘抄,进行最大利用化。另一种方法就是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但不能太长,否则会失去阅读的耐心,从而放弃对经典文学的涉及,这样是极不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写作能力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就如同花与土壤的关系,一株鲜花的美丽绽放是需要肥沃的土壤加以灌溉的。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必然语文素养不会太低。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主要从学生、老师以及家长这三方面因素来讨论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2―01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涵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让孩子读点国学经典”的观念渐入人心,有很多的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社团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又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助推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则

1.鼓钚栽则和差异性原则。小学国学教育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热爱经典诵读。差异性原则是要求国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个体之间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如《三字经》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逐渐形成差距。因此,教师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熟读就给予表扬。

2.模糊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经典内容不作精细地讲解,只要求学生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就行。主要是把握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善加教育,引导学生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将优秀的经典语句植入学生的心灵,用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提升其气质,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范读引导。范读是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古文的诵读不同于现代文的朗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范读,学生很难掌握诵读节奏。例如,很多学生这样诵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这句中的“非常”与我们日常说的“非常”意义不同,所以正确的读法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表示声音拉长,语气加重,先扬后抑,将文言文的韵味表达出来,句子的意思也就显得比较清楚。

2.花样诵读。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各种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如,课前诵、领诵、齐诵、小组诵、男女对诵、接龙诵等。动静结合,寓教于乐,把握诵读的节奏,读出韵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蕴,自然会收到心领神会的效果。

3.故事激趣。例如,在《诗经・兔D》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内容改编成“武夫与公侯”的故事,这样学生马上就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并且在听了故事之后会主动诵读这篇文章。为此,教师在故事中应将人物和动作描述生动,让学生像是身临其境,这样就能记住文章的内容,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摘录运用。国学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这些经典的句子在做文章时经常引用,能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经典著作时要将这类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温习,并鼓励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能灵活运用。

5.诵行结合。小学国学教育必须做到诵读经典和躬行实践的紧密结合。比如,《弟子规》强调人生修养必须做到慈爱孝悌、勤奋守信、亲近仁义、努力学习。这些内容,在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项项地落实,逐步内化成为优秀的精神品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国学经典诵读取得的成效

1.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对于小学生来说,诵读国学最为显著的效果就是能认识大量的字词。《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是由几千个字词组成的著作,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生字和生词。如果学生能够坚持两年的诵读时间,学生的识字量就可远远超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00~1800个字词的数量。识字量的增加必定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2.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使学生交流的艺术感增强,说话的语速和清晰度明显提高。例如,《笠翁对韵》句子骈偶相对,声调平仄交替,学生喜欢诵读,如果将《笠翁对韵》的诵读与舞蹈相伴,或者在知了狂叫的夏天,坐在大树下的摇椅上,一边乘凉一边诵读,那该是多么优雅的情境。

3.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持之以恒的诵读和笔记,能够使小学生体会到古文独特的韵味,有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在课外的国学著作阅读中,四大名著、《史记》《汉书》、唐诗宋词等,都能成为学生喜欢阅读的经典,学生在阅读中为学习古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得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而轻松。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6篇

我不想去研究它来源于何处,该怎样供奉,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得不承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是永恒美丽着的;“智者无言,行者无疆”是大智慧的。国学也罢,经典也罢,故纸堆也罢,它们已经沉淀在我们的骨血之中,左右我们的思想,甚至生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细细品味它,欣赏它。

国学经典让被电脑滋养过的一代潮人们接受是有点困难,怎样让现在的孩子们接受国学,我想过很多方法,也试过强行的让他们记和背,但效果都不好,自己也觉得如此“迫害”他们,有悖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我不耻的。而且自己是最不愿看到孩子们在各种考试的威胁下战战兢兢的去学习,如果看到他们那样去求知,还不如让他们快乐自由些的好。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在此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课堂实录,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国学可以滋养精神,怎样让学生学好国学滋养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让他们有受刑之感,我想再经典也难推广。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国学积累最重要,我在教学古诗文中积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课外积累,比如,我讲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会让学生去课后积累马致远的其他作品;如果讲了《孟子》一定会让他们去积累孟子的文章及查阅他的思想。学生习惯我这种方式后,他们在我讲到一位作家或者思想家后,就自然而然的去积累与他有关的作品,去了解这位作家。我很感慨的是我介绍了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后,学生们对他们的作品思想极其感兴趣,这段时间他们的课外积累主要围绕这两位,有位学生在积累本中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读苏轼是在读豪放的人生,读陶渊明是在读自我陶醉的人生,苏轼一如精灵在天地之间自我驰骋,潇洒明快;陶渊明却似,不羁的笑傲着江湖……”我从他们的积累中感受到他们收获了很多,他们在积累中与古圣贤们对话,真的是凭借经典长精神。当然,对基础差的学生我只要求积累在摘抄本上就是,基础好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不但摘抄在积累本上而且背下来。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班的学生古诗文底子都很好。而且在古文领悟和背诵上学生感到越来越轻松。

其次,古诗文的背诵是中学生的一大难点,我和许多老师一样感到头疼。设计好的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潜能。在古文背诵上,我的早读时间的利用可能与别人不同。早读如果让学生齐刷刷的反复读课文,我觉得学生是又累又机械,那样只是满足老师的听觉器官,听起来舒服。我会让他们做很多游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是句子接龙。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从座位号第一排一号开始,一人背一句接下去,只要有标点符号就算一句。学生们自由的放开喉咙大声朗读,没有学生不愿意读,因为句子接龙如果接不上就会扣掉小组的分,自己也难受。学生把背诵当成游戏后,他们期盼早读,好多学生提前去背诵就是准备早读大显身手。他们能接下去后,说明他们基本背熟了课文,这时候就到了我的第二个环节,我就会升级接龙游戏了,明确以句号为准接龙。他们一句话背多了,背少了,都会扣分。他们就要去留意标点、断句之类的了,鼓励学生更加细化的背诵课文。这步完成后,进入第三步,学生还应该理解课文,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再次升级游戏,就是理解性的句子接龙,我先提问题比如:“文中写宋濂求学过程中偶尔老师生气、斥责,这时描写宋濂表现的句子是什么?” 我请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后,由回答过的学生设计问题再请下一个学生回答,这样依次接下去。这一游戏中他们不但要求能背诵而且还要能充分理解课文。学生特别喜欢这些游戏,记得有一届学生到了理解性接龙后觉得不过瘾了,他们说自己要求提高难度,我问怎么个提高法,他们说既然有倒背如流这个词,那我们就要求倒着背来接龙。我欣赏他们的勇气,最高兴的还是他们对背诵的喜欢,在这样日积月累中,孩子们的古诗文的背诵欣赏能力越来越高。课内背完了就背课外,唐诗宋词元曲,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滋养着精神。考试好像变得已经是次要的事情了。

我就是这样训练学生的古诗文,精心去设计一个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了背诵,积极踊跃地背诵,从而走进国学走进经典。我觉得学生学习要讲方法,老师教书更要讲究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去设计每一堂早读,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建一个和谐的语文空间,那么我们也自然会从中得到乐趣。千万不要苦行僧似的教古诗文,如果那样,我觉得宁肯不要教,因为国学经典会被这种方式玷污,让孩子们以为所谓的国学经典只不过是一副副苦药,硬逼着他们下咽,尽管它们利于病却不能被学生接受。

国学近似艺术,带给人的应该是美的享受和快乐,可是现在的孩子学它就近似于有的父母逼孩子学钢琴,已经不再是美的享受,换来的往往是心灵的累累伤痕,甚至有钢琴学到十级的孩子发誓永远不摸琴。何苦哉!学习是快乐的事也是终身的事,我们应该让他们一路快乐前行,而不是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和审美欲。无论智力的高下,我们都应该带领学生去领略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学会终身享受语文的智慧和乐趣。只是在这一路走来,可能聪明的学生领悟多些,愚笨的孩子领悟少些,但文字都应该带给他们快乐,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并无高下之分。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国学,让学生和老师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演奏出的和谐音符。这种和谐音符的演奏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们还要有一颗探索的心,多去设计一些精致的有效又有趣的课堂,让学生领悟“国学”真实的魅力。这就是我对国学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日记积累;经典课文积累;课外读物积累;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从日记中让学生积累素材

每个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个是摘抄日记。一个是个人日记。摘抄日记是用于积累的。老师可以布置摘抄日记,积累好词佳句哲理故事。每天都让学生完成一篇摘抄日记,可以从课本中找好词好句,也可以从课外作文书抑或经典名著中摘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言或是令自己感动的小故事。时间长了还可以搞专题积累,如搜集写雷雨天气的词、句;搜集含有风、花、雪、月、春等字眼的古诗句;搜集描写人物外貌的、心理的、语言的、人物动作的优美语句;搜集含有哲理性的美文、小品等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学期就会是厚厚的一本,在今后的写作中,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光摘抄还不行,还要进行练习。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坚持每天一篇日记,这又是我的一个方法。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关注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并把所见所闻写下来,把自己在摘抄日记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哪怕是不太恰当,也要运用,用久了,就会恰当的。从而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思想也在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日积月累,日记素材改善了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从经典课文中积累素材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有的甚至可以熟读成诵。学生对教材课文深入透彻的理解,对重要词句的鉴赏与情感揣摩,加深学生对课文或文中经典语句的背诵,让其自觉收集整理归类这些语句,把它们作为作文的活水源头,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如:《安塞腰鼓》中描写击打腰鼓场面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文章运用“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五个意象来比喻腰鼓,写出了其特点,这成为写场面的素材,学习用多个意象来表现事物的方法。黄土高原的汉子击鼓的豪迈与自信也可运用于“激情豪迈”或“自信”或“幸福”等话题作文中。再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写水的神圣美好时写到“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写出了水养育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们的子子孙孙,水是生命的源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和历史一起前进,见证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的足迹,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水。这样的水怎能不神圣呢?这样的水印第安人怎能不怀有深情呢?这样的语句可以运用到以环保为主题文章中去,运用到以“水”为话题的作文中去,肯定会增色不少的。

三、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素材

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每学年的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同时,阅读也是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阅读是向别人学习写作方法的不二法门。在作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标内容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名著,扩大知识面,重视间接的生活积累。如:多读报纸,不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可以使自己与时俱进,了解新闻的写作方法,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精炼,言简意赅,也可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如我让学生读报纸上介绍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的文章,学生们读完后都说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精神,令我们每一人都感动万分;教师可让学生多阅读名人故事、童话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考高分作文、平常学生经典习作、报刊经典文章、名人传记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等等,如“沆瀣一气”“程门立雪”“袒腹东床”“牛郎织女”等故事,也可以读《读者》《意林》等刊物。“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作为“尊师”的典型事例。“牛郎织女”可运用于“原则与自由”话题的作文。鲍叔牙与管仲的“高山流水”被传为“友情”佳话等等。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从日常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事情,每一件事都珍藏在自己的心中,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段感悟,一份矛盾等都可以是我们的素材。甚至当我们看电视新闻时,我们也要运用智慧,发现其存在的价值,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如: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林秀贞,她的事迹学生们就是通过电视上得到的: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她还在自家创办的企业中安置了20名农民职工,其中8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捐献打井等公益事业捐款2.2万元,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这样的事迹可以运用到以“感动”“感恩”等的话题作文中去,这是不错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大爱无疆、大爱如常的伟大精神力量。再如:在一篇学生作文《我的父亲》中,这样写道:“父亲高高的个子,由于劳累,腰弯了,有点佝偻的样子,脸酱紫色,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条条很深,手是开裂的,而且有很厚的老茧……”从文中静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父亲的观察很细,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父亲的艰辛。这犹如电影画面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多进行思考,这样,在写作文时我们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吧提升;培养

1、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为了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就必须关注初中生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获取写作知识,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由于初中生自身思维能力较弱,想让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者讲解一个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培养初中生写作能力是要采取直观教学,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对照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首先让学生说出图上有什么,再让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将零碎的东西根据顺序连起来,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整个写作内容的完整和有条理。所以关注初中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要在生活化情景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整个写作的源泉,在培养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时,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并将学生观察到的想到和经历的事情,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想要做好这一点工作就是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生活,把握写作时机,开展生活化的写作情境,在生活化情景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没有必要每天跟着学生和给予学生指导。学生的作文题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只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质,挖掘童趣,学生没有必要在进行作文的编造和拼凑呢。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平时问问学生爱吃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让他们谈谈对于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想法,这种状况下初中生作文的题材就会取之不竭。

3、关注初中生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肯定不会有写作。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有可能(还不一定)转化成写作。首先,一定还是要有广泛的阅读,阅读的脚步一定不能停下来。

首先是做到广泛阅读。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语文书里有一些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将它们细读、精读。对于这些作品,我们需要大声地诵读,把文章读得非常熟练甚至到背诵下来。说到诵读和背诵这两个古人学习写作的经典手段,几乎被我们抛弃了。看看中学的语文教学,除了要考试的古诗和古文以外,其他的都不要背诵了,美其名曰“减轻孩子的负担”。其实大声诵读文章,能让我们对文章里面的字词和句子非常的敏感,不停地诵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内化的过程。那些急切想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重新拿起“大声朗读”和“背诵”这两个武器,跟孩子一起成长。

其次是要让初中生模仿经典作品。可以先从摘抄好的句子和段落开始,摘抄不仅仅是摘抄,而是摘抄下来背诵,背诵完了模仿写作,将摘抄的东西真正内化。等到训练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去模仿段的写作、模仿篇的写作。这个模仿的过程,就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最后,就是让初中生去学习写作技巧。有了前面的铺垫,写作技巧就是一个利器,能够帮助孩子如虎添翼,写出好的作文来。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多少会有提高,但上升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大家可以去思考。

4、立足现状,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大都感到写作困难,甚至厌烦上写作课,这种状况下想要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困难,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解决当前初中生对语文写作的认识,就需要提升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厌恶写作,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初中生本身不知道如何写,更不知道写什么。而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关注的是字词的讲解,在语文课文阅读上没有提起重视,只是将学生内容框定在整个语文课本上,没有让学生参与课本之外的书籍和知识。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现阶段初中生都喜欢什么、关注什么,让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环境。还有就是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设立班级图书角,师生共同搜集一些贴进学生生活的材料,供班内使用阅览。并利用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或者书籍分享给大家,这种做法对于激发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和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培养初中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下,才能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5、结束语

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整个语文课程开展的重要部分,更是初中生进行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较高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初中得到益处,当然同时,写作也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如果没有良好的观察和对世界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思考和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是难以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能力培养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淑洁.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的三点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12):77-77.

[2]钱崇桂.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9):167-167.DOI:10.3969/j.issn.1673- 9132.2015.29.162.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9篇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有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不易读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二、丰富学生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要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 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阅读才能有情感,才能进入文章描写的情景之中。

三、增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享受丰收的感觉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是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而在平时看书、看报时,常常能读到一些好词好句或精彩的片断。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可能读过就算了――过目即忘。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彩的片断和精炼的句子。每次开展好词好句的比赛来促进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以拓宽视野,加强积累。实践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厚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从学生的习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练笔还是作文,不在是翻来覆去的陈词滥调。因此,我坚信广泛的阅读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阅读文本,一般指读者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的共鸣。通俗的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学生还可以分享阅读的喜悦,在阅读的历程中,可以感觉孩子成长与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懂得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在他们遇到人生挫折时,能随时拿得起,放得下,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就了一批批学生坚韧顽强的性格,砺炼了他们对人生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

经典句子摘抄范文第10篇

毋庸置疑,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如何让经典诗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彰显它的魅力呢?以下是笔者在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时常用的几个做法。

一、引导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表达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几年来我们利用每天早读时间、课前三分钟和课外等时间段引导学生以"跟我读"、"我来读"、"相互读" 方式诵读,日积月累,学生们的阅读量(经典语段的原文再加上注释)少则几百字,多则一至两千字。在诵读中他们不断地碰到不认识字词,孩子们借助字典、老师、同学、家长等自主识字,识字量比没有课题实验的班级多了很多,此外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把诵读过的内容摘抄下来。几年来,学生们所做的读书笔记少则两本,多则五到六本。为他们平时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经典句子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学生在的经典诵读后在表达上的进步。随着经典诵读深入开展,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时咬着笔杆、托着腮帮,或搔头挠耳的窘态少了,那些酷似干巴巴的几条筋、反来复去"瘪三"似的文章,也慢慢换成了自然引用到经典的句子。三年级学生苏怡在自己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猴认错》里是这样结尾:猪大叔拍拍小猴的肩膀说:"俗话说:'过能改,归于无。'小猴,你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棒呀!"看到老师在带头做某项工作时,就有学生送上一句:"老师,您这是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吗?"近几年来六年级学生在毕业会考中,学生的作文得分上均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作文在27分以上(满分30分)的学生占90%。

二、拓展教材,让经典诗文熏陶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性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为了让孩子们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养德行,学做人。我们在用好教材同时,注意利用教材进行拓展,让经典诗文时刻陪伴着学生的成长。如在每一册教材前面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我们会插入有关好习惯的名人名言:良好的习惯永远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等名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又如三年级上册教材《掌声》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授完课,我们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通过这些经典的句子让孩子们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在家里,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学校,同学中有困难应给予帮助。再如四年级下册语文《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教育学生做人要恪守信用。授完课,我们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和《论语》里面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最为宝贵的品质。

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经典句子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们来说,它们真的是"进我耳,入我心",并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班里如果谁忘了带笔,就有学生借给他,如果忘了带书,同桌就会把书放在中间两人一起看一本。三(3)班的谢积轩不小心摔断了手,班里的同学知道后,有的捐钱给他买营养品补身子,有的则帮他每天抄写当天的作业题,减轻他的作业难度。是经典诗文在引领孩子们,努力做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三、因势利导,让经典诗文成为学生自我反省的导航

叶圣陶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根据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们实验班的老师用《弟子规》和《论语》这两本书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如班级中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我们就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明白了的道理,慢慢地班级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少了,甚至消失了。六(2)班的梁谋一向是个手脚不怎么干净的学生,学生们都不喜欢她,自从读了《弟子规》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后,她的偷窃行为慢慢少了,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没有学生再到老师这来告她的状了。

又如有时同学之之间有争吵,甚至动手打人。我们就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这些经典句子诵读中,他们那涨红了的脸渐渐地平静下来。是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行文、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有爱心了。五(2)班的刘运东同学读了《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感受颇深,他用这句话来约束自己,尽可能不与那些误解他的同学发生冲突,改正了他那动不动就挥小拳头的不良行为,努力做小君子。

上一篇:好的文章摘抄范文 下一篇:好作文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