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子结构范文

时间:2023-11-28 21:19:26

英语句子结构

英语句子结构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句子结构分析 重要性 解题能力

了解英语句子的成分,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是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必备基础。但平常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句子结构教学,而更多地要求学生硬记单词、固定搭配和句式,致使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等基本的句子成分;对于非谓语动词以及复合句,更是一头雾水;在作文中不能书写出正确的句子,也就见怪不怪了。要想走出这一误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句子结构教学。

一、学会正确分析基本句子结构

看下面这个有趣的句子:

I saw a saw saw a saw.

分析与理解:I是主语,第一个saw是see的过去式,作谓语;第二个saw是名词,asaw的意思是“一把锯子”,在句中作宾语;第三个saw是动词,意为“锯”,此处是省略了to的不定式,作宾补;第四个saw同第二个saw一样是名词,作第三个saw的宾语。句意:我曾看到一把锯子锯另一把锯子。一旦能够正确分析句子,英语学习就会乐趣无限。

一个句子一般由主语和谓语组成,还会包括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和插入语这些次要成分。下面简单来介绍一下基本句型结构和主要句子成分。

1.He seems happy.

“主+系+表”结构。英语中常见的系动词有(1)表状态的be;(2)表“看(听/闻/摸)起来”的look,sound等;(3)表示变化的go,turn等;(4)表示保持的keep,remain等。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的主要是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以及少数副词。

2.He swims every summer.

“主+谓”结构。用于这种结构中的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

3.I got a pen yesterday.

“主+谓+宾”结构。英语中的及物动词(vt)和介词后通常要接宾语,不及物动词(vi)不可直接带宾语;充当宾语的常有名词、代词(宾格)、不定式、动名词和宾语从句

4.We call him Sam

“主+谓+复合宾语(宾语+宾补)”结构。宾补用于补充说明宾语的情况,故宾语和宾补有逻辑上的主谓,动宾或主表关系。充当宾补的主要是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以及少数副词。

5.He gave me a book and I bought him a gift.

“主+谓+双宾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表示人的间接宾语通常放在表示物的直接宾语的前面,若要调换位置,需要加介词,一般为to或for,上句可改为:He gave a book to me and I bought a gift for him.

由上可知,谓语是英语句子的核心和灵魂,在分析句子时,一定要先定位谓语,然后再把其他成分一一归位。这样,不管是做选择题,还是阅读写作,都能够得心应手。

二、识别特殊的句子结构,巧妙解题

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对付简单的题目是绰绰有余的,但高考中会有一些陷阱题,若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选出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所以识别一些句子的特殊变化形式是非常必要的。要懂得灵活分析,切不可死记硬背。下面就一些特殊句子结构举几个例子。

1.疑问句中宾语被移位

Which do you enjoy_____yoursparetime,playing cards at home or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A.spending B.to spend C.having spent D.to have spent

解析:选B。该句意为:“你喜欢选择哪一种方式来消磨你的业余时间,是在家玩牌还是在公园散步?”通过翻译我们知道这句话并非考查“enjoy spending your sparetime”而是考查“enjoy which to spend your sparetime”,所选的to spend作句子的目的状语。

2.句子顺序因定语从句移位

Mrs Brown was very disappointed to see the washingmachinehehad______went wrong again.

A.it repaired B.to be repaired C.repairedD.repairing

解析:选C。“布朗夫人看到她找人修的洗衣机又坏了,感到十分失望。”这道题考生容易选A,认为是“have sth. done”结构,其实这个结构中的宾语sth已经被提前作定语从句的先行词‘the washingmachine”,因此答案只需保留过去分词repaired就行了。

3.固定结构因特殊句式而移位

Asweallknow,everyminute,____fulluseof____ourlessons,willdogoodtousstudents.

A.whichmakes;studyingB.whenmade;tostudy

C.thatismade;studyD.thatismade;studying

解析:选B。从宏观上看,可以把题干简化为:Asweallknow,everyminutewilldogoodtousstudents.后面有一个由when引导的省略的状语从句。若将其补全,则应为:when(everyminuteis)madefulluseoftostudyourlessons.由于主从句的主语指代相同,把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同时省略了,而to study our lessons则充当目的状语。而学生错选A的几率较高,误把everyminute当做主语,studying our lessons当做宾语,理解成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这样翻译出的句子是不通顺的。只能说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去学习或每一分钟被充分利用去学习,但不能说每一分钟充分利用学习。

总之,英语句子结构的教学需付出长期的努力,要循序渐进,不断进行阶段巩固,但应坚信只要坚持,就肯定有回报。句子分析能力需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单选、阅读和写作加以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句子主谓的技能训练,这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英语句子结构篇2

在英语的学习中,如果无法很好的掌握基本句型,就谈不上对英语的熟练掌握,我们必须要重视对英语基本句型的研究。很多学生在做英语习题时,习惯性的按照汉语习惯来理解英语,而不是从英语的基本句型和造句来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句法的掌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要克服英语运用中的汉语习惯,真正的理解英语基本句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英语教学中的五种基本句型

1、主系表结构(SVP)

这是基本的句型之一,主系表结构是指“主语+连系动词+表语”的结构组成。其中主语是指He、She等,系动词是指is、an、are等,表语则主要是指由形容词、名词或者是形容词作用的短语和词等组成。比如说:She looks like a actress.

2、主谓结构(SV)

英语中的“主语+谓语”组成一个最基本的英语句型,这个句子结构中没有宾语,而在使用这种句子结构时,谓语动词必须是不及物动词。比如说:The plane stopped.这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简单句[1]。

3、主谓宾结构(SVO)

主谓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宾语是表示动作的接受者或者是承受者,即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比如说My mother looks after my brother at home.

4、主谓双宾结构(SVOiOd)

主谓双宾结构是指在主语和谓语动词之后可以连接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分别指人和指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识到的“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比如说:He teaches us history.

5、主谓宾宾补结构(SVOC)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语”,这种结构的模式就是主谓宾宾补结构,这种结构看起来和主谓宾宾结构很像,区别是一个宾语后面还是宾语,另一个是宾语后面加的宾语补足语。这里的宾语补足语描述的是宾语怎么样或者是宾语在做什么,是与宾语密切相关的。比如说:I find history very difficult.

二、逐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通过基本句型,掌握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异同之处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经常将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相混淆,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我们对英语句型的掌握的。通过对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掌握,我们可以分辨出英语句型结构和汉语句型结构的差别,这样就可以避免将正规的英语中的“I want to study history.”和“She is very beautiful.”写成汉语式的“I want study history.”和“She very beautiful.”。

2、通过五种基本句型,明确各种句型的特点

这五种基本的句子形式,是英语学习中最先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几种基本句型的分析,了解各种句型的特点,为以后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几种基本句型的掌握,我们能够对英语的基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就方便学生更好的做更难的英语写作和英语阅读理解,攻克更多英语学习中的阻碍[2]。

3、指导学生对各种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我们在掌握基本的五种英语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句子进行分析,更好的解剖句子结构。比如说:Please give me some water.我们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它属于“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主谓宾宾结构;“This matter made me happy.”这个基本的句型就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的类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教师就可以单独指出一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教师挑选出来的句子肯定是成分非常复杂的,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这样,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句子结构,这样学生在读懂主要句子主旨大意的情况下,更能全面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进行文章的理解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析整篇文章,这样,学生就能迅速的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3]。

4、让学生运用基本的句型知识进行各种练习

在掌握主要的五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来巩固知识并且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比如说通过英译汉和造句的方式,先从最简单的练习做起,然后由简到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综合练习,直到学生能够规范的写出句子和翻译出精准的句子为止[4]。

三、结束语

英语句子结构篇3

关键词:汉语;英语;词法;句法;语法结构

一、思维是影响语法结构的方式

语言一定要遵循本身一种规则,如果一种语言失去了它本身的这种规则,那么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将每个人只能使用这一种语言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则无法完成最简单的沟通方式。思维离不开语言,而思维活动总是在语言基础上,要么是在母语基础上,要么就是在外语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支配语言,而没有语言,则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刘宓庆,41)

思维方式对于民族语言的产生和变化都有着深远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的语法结构发展,同时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也体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化,“语法比语言的任何其他部分都更隐蔽地存在于说话者的思维方式之中”

二、汉英语法在结构上的相同点

1、语法结构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词的构成及变化的规则,即研究的对象是如何构词的问题,从词法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都可通过复合法和附加法构词。

(1)在我们所熟悉的汉语中,语素作为最低层级上的语法单位,其中还包括有词、词组、句子,在这其中语素也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们是构词的材料。汉语的构词便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或者语素组构成。

复合法,例如,由“大、学”两个语素可以复合成“大学”这一复合词;车+票车票;狼+狗狼狗。

2、从词法角度来看,英汉中的词的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词类分别不大,主要的构句的句法成分都是由主谓宾定状补几大成分构成。

3、为了人们理解和使用的方便性,人们常常省略句子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省略主语和谓语的现象在英汉中都很常见。

三、汉英语法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1、汉语是复杂的,每个字都有着不一样的发音,并且不同的发音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例如,长zhang/chang就是有着不同的含义的两个发音。在汉语言中,词的不同顺序也会造成不一样的表达意思。例如,“词汇丰富”表示的是主谓关系的语法意义,而“丰富词汇”表示的动宾关系的语法意义。

2、英汉语言在词类下语法结构的差异:

(1)汉语中常常省去连词、介词和动词也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英语中必须明确交代清楚才能表示清楚含义。

①省略连词:长江黄河the Yangtze and(or)the Yellow River

“长江”和“黄河”之间在汉语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决定,而在英语中就用连词and/or表明意义,如果没有连词,只是对照汉语翻译出来就不合乎英语的语法规则了。

②省略介词:我将要去吃饭。I will eat.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很少去说,“我将要去吃饭”,省略了介词“在”,而在英语中介词却是不可缺少的。

(2)省略动词:英语中动词有时候可以不加,但是汉语中的动词必须加。

例如:My sister is a teacher , his bother a policeman.

喜欢唱歌和喜欢跳舞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只用了一个动词 like,在喜欢跳舞省略了一个like。

(3)省略宾语:汉语中 一个动词之后往往会带有一个宾语,而在英语之中如果宾语相同,则会在第二句中省略。例如,I like the red coat than the blue (coat).

(4)英语和汉语中介词的使用是不同的,但表示的是一个意思。例如,“在…的帮助下”汉语用介词“在”,而英语表达是with the help of…用介词with 。

3、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下的结构差异

(1)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一样的语法结构,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相应的语法结构,在汉语中,短语、句子和词的结构在语法上结构基本一致。而在英语中,句子和短语在语法上的结构就是不一样的,英语短语里的限定动词是不允许出现的,而句子的谓语部分都必须有一个限定动词。

(2)就句子的结构而言,汉语的句子结构总体上没有英语复杂。

其中英语的句子是由简单句和非简单句两个部分组成,从简单句而言,可以看出我们阅读时造成的障碍来源是定语、同位语、插入语和状语。

这个英语的长句子,去掉所修饰的部分,the DSDP’s drill ship was able to maintain a steady position on the ocean’s surface and drill in very deep water是句子的主要结构.其中maintain和drill两个动词,中间有and连接表示并列。

此外,在句法上英语通常使用多长句,很少使用短句,而汉语通常都是短句,而不使用短句,这样才能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人们更亲近地交流由此可见,英语在句法结构上还是比较复杂的。

4、特殊句式

英语中为了避免主语较长、头重脚轻的现象以及避免给人造成句子理解上的困难,采用了形式主语,即用it作为形式上的主语。

5、从词法的角度上来看,英语通过添加词缀,即改变词形的方式可以改变词性,而在汉语中一个词的词性是固定的,不能通过词形的改变去变换词性。

6、没有时态和人称是中英语最大的区别。在英语中,如果讲过去的事,就要将动词原形换成动词的过去式,如果讲将来要发生的事,就要将未来发生的事,就要用将来时。在英语中想表示第三人称时,只要在在动词后加个“s”就行了,词不用有变化。

四、总结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异同点,比如,汉语包含于汉藏语系,英语包含于印欧语系,不同语系的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是有多相似点的。所以,英语中长句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要关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成分就可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其他的部分都是起修饰作用的短语和分句,无论是加上还是去掉都不会对句意的理解产生太大的影响。

1.分类上词语的相似性

英汉中的词的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词类分别不大,主要的构句的句法成分都是由主谓宾定状补几大成分构成。在虚词的使用上,英汉中虚词都是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依靠于实词而存在,并且不能单独成句,不能作语法成分。

2.结构中词语的相似性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对于词的构成方法都有相似之处,都可以通过附加法和合成法来组成新词语。

3、句的分类上的相似性。

英汉中的句子长短不用,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但大体结构都是相同的,主要表达的结构却是相同的。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等应用于英汉中,“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双宾、主系表”,这五种基本句型应用于英语句子结构中。

参考文献:

英语句子结构篇4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式结构;对比分析

中西方人们受到不同文化影响,形成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英汉语言的巨大差异。其中,句式结构的对比研究是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英汉句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一、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句式结构最显著的差异之一[1]。形合是指句子结构主要借助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语法关系和逻辑意义,而意合是指用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一)从句子完整性的角度看英汉形合与意合

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有主语、谓语,即使没有合适的主语,也常要用it作形式主语来保持句子完整。而汉语注重意合,只要意思清楚明了,语义连贯,有时可省去句子的主语或其它句子成分。比如英语中“It’s time for dinner.”在汉语中就可直接表述为“该吃饭了”。

(二)从连接词角度看英汉形合与意合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在连接词的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英语中,主句与主句之间,以及主句与分句之间,通常需要使用连接词来达到语义连贯的目的,但汉语中这类连接词使用相对较少。如:

If I have time, I will go. 我(如果)有空就去。

(三)从句子结构角度看英汉形合与意合

英语句子往往开门见山,先把句子的主谓这个主干竖立起来,再把从句或短语挂在主干上作为枝干,最后完整句子就形成一棵大树,是典型的树式结构。如:

The effort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explain optical phenomena led to the definit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 luminiferous medium hav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 assumed in the hypotheses. 这个句子看似复杂,但仍属于最基本的主谓宾结构,主干为“The efforts led to the conclusion”。这种树式结构是依靠多次使用关系词that实现的,体现了英语的形合。

汉语句子大都简洁明快,即使有长句,一般也是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逐步递进,就像一根竹子,节节相接,属于竹式结构。例如:

邢夫人携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放下了车。此句没有主干,只是按照动作先后顺序依次叙述,是典型的竹式结构。

二、主语突显与主题突显

主语突显结构是指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结构,二者协调一致,缺一不可。在英语中,即使没有合适的主语,也会用it作形式主语。显然,英语属于主语突显的语言[2]。例如:

(1) To see is to believe.

(2) Whether he is invited or not has not been decided.

汉语中很多句子不能简单地用主谓结构来分析,比如“这种蛋糕他感觉很好吃”, “这种蛋糕”是主题,“他感觉很好吃”是对“这种蛋糕”这一主题的评论。其实,汉语中绝大多数句子都可用这种“主题―评论”结构来解释,所以汉语是一种主题突显的语言。

三、静态与动态

根据句中谓语成分的类型,可将句子分为静态表达和动态表达。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且受到时、体、态、数和式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若要表达更多动作意义,只能借助非谓语动词、名词等,这就降低了动词使用的频率。这种通过使用非动词形式来表达动作的方式,使英语整体上呈现静态。比如: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a transistor in saturation is given in Example 2.此句使用describe的名词形式description,削弱了动作性,使句子失去了动态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动词没有时、体、态、数以及人称的变化,且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也可以重复,不需考虑是否符合语法,灵活方便,所以汉语中动宾结构被大量使用,使汉语呈现动态。比如: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3]。此句中“到”、“进入”、“整”、“带”、“拿”、“至”、“投”,这些动词按逻辑顺序灵活堆叠,基本全部使用了动宾结构,使语言呈现出高度动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是形合语言,主语显著,叙述成静态,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主题显著,叙述呈动态。掌握这些差异,对英语学习者意义重大。首先,可有效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其次,学习者可以逐渐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增强双语转换能力,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不同翻译策略,从而有效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雯.“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3).

[2]黄保超.英汉语句的表达态势与翻译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2010(3).

英语句子结构篇5

一、从词性、句子成分入手,扫清语法入门障碍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过学生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名词?什么叫副词?什么叫主语?什么叫宾语? 诸如此类的问题貌似简单幼稚,却反应了我们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人认为,小学语法不用教,初中会学。初中老师说学生到了高中,老师会全面地教,而高中老师则认为这些语法问题在初中就应该学过和掌握了。而实际的情况呢,这些词性和句子成分问题很少有人系统地教给学生,学生在语法课上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不少学生奉语法为“天书”,长期以往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为此,无论是初中入学还是高中入学,有必要首先教会学生最基础的语法入门知识:词性与句子成分,以牛津高一英语教学为例,而不是直接开始大量的定语从句知识的讲解与训练。实际上,如果学生对基本词性和句子成分都没有搞清楚,讲解由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的成分(主、宾、表和状语)来倒推选择什么样的关系词,又怎么可能理解呢?

笔者首先将中学常见的词性和句子成分编成口诀,先让学生记忆并达到脱口而出。

词性:名动形副数,代冠连感介(共10个,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冠词、连词、感叹词和介词,前6个词性为实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成分;后4个词性为虚词,不能单独在句子中充当成分);

句子成分:主谓宾表补,定状同插(共9个,即:主语、谓语、宾语、表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和插入语,前面5个成分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在句子中这些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否则是病句,而且这5个成分的排列是依据英语5种常见简单句的成分提炼出来的;后4个成分属于句子中的附属成分,它们可以省略,不影响句子的完整和准确性)。

其次,针对词性和句子成分编出语法基本概念表格,并列出一定的例子加以说明,同时出一些辅助理解的练习。比如,选择一些句子并将部分词、短语下划线,让学生标出它们词性和成分;列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改错等等。

二、三大句式训练,提高句子理解能力

英语的语法规则可以简单地说成造句子的法则,而英语的句式结构又比较固定,不像汉语那样句子结构灵活性大,因而,掌握好常见的英语句式对于理解句子尤其长句相当重要。

英语中常见的三大句式如下:

(一)简单句

1、主语+谓语 John came.

2、主语+谓语+宾语 John likes oranges.

3、主语+系动词+表语 John is happy.

4、主语+谓语+间宾+直宾John gave Mary books.

5、主语+谓语+宾语+宾补John makes Mary angry.

注:简单句的记忆口诀:主谓、主谓宾、主系表、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宾补

英语的语言句式表达主要依靠这五种基本的简单句结构,再复杂的句子也不过是在句子主干中加入了许多的附属成分(定语、状语、同位语和插入语),这五种基本的简单句也可以看作是英语句法的核心,而英语句子结构与汉语的句子结构灵活性不同,英语句子成分及顺序相对比较固定,这要求学生将简单句的记忆口诀经常挂在嘴上,并达到脱口而出的训练程度,同时辅助一定的例句和相关的练习题目加以理解。将这五种简单句的结构熟烂于心,对以后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记忆简单句口诀时,须将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表补,定状同插)结合起来记忆。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表补”是依据五种简单句的成分总结出来的,反之也可以依据主干成分“主谓宾表补”构成五种简单句。“定状同插”是句子的附属成分,它们可以省略。因而在学习的实践中,在理解、分析复杂句子结构时,要善于将句子中的附属成分省略,将主干成分呈现出来,这样句子非常就容易理解了。

(二)主从复合句

1、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2、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

3、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

注:名词性从句记忆口诀:主、宾、表、同

这里三种词性的从句的功能就相当于三种词性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功能,这样便不难理解了。当然,在学习主从复合句之前,要首先学习了解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功能、句子成分以及五种简单句式基本知识,之后再学习复合句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旨在。

(三)并列句

1、表同等关系并列句:and;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both…and…

2、表转折关系并列句:but; whereas; yet; however; still

3、表选择关系并列句:or; otherwise; either…or…

4、表因果关系并列句:so; for; therefore

注:并列句的记忆可以借助于四个词:and, but, or, so从而记住四种类型的并列句。

英语中的三大句式可以6个字的口诀加以概括:简单、复合、并列。

将三大句式搞清楚了,这对今后的英语学习起很大的作用,尤其到学习非谓语动词、名词词性从句时等语法知识,对对句子的成分、句式结构要经常分析,从而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句式并选用何种结构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句式,比如: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等等特殊句式,在学习别加以说明就可以了。

三、构建语法体系,给学生以语法“森林”

英语句子结构篇6

关键词: 英汉句子结构 比较 汉译对策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能够独立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句子结构有所区别。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其发展过程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体现在句子结构方面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纪俊超教授编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中的“Functions and Roles of Management”一文为

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并讨论相关英译汉策略。

二、形合与意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贾玉新曾在他的《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把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很简练地概括如下:“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紧完备,并以动同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由此可见,汉语结构多采用“意合法”,英语句子结构多用“形合法”。“意合法”指的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句或短语等,是按顺序排列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联系,但很少用关联词。英语则相反,在构句时借助词形变化虚词(例如冠词、介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从句以及独立结构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逻辑性强,外形完整。

翻译对策:在英译汉时,许多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转换;连接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结构在不少情况下都可以译为短语或分句(短句)。例如:

(1)In the early part of last century,a French industrialist by the name of Henri Fayol wrote that all managers perform five management functions:They plan,organize,command,coordinate,and control.

(2)In the mid-1950s,two professors at UCLA used the functions of 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and controlling as the framework for a textbook on management that for twenty years was the most widely sold text on the subject.

(1)上世纪初,一位名为亨利・法约尔的法国实业家写道,所有的管理者都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种管理职能。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教授把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和控制这五种职能作为管理学教材的主要内容,该教材是20年来管理学方面销量最高的教材。

例(1)中,“a French industrialist”和“wrote”分别是主句的主语和谓语,其后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句子中有“in”和“by”等介词。翻译时,译者对这些介词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或转换为短语),使得译文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例(2)中,“two professors”是句子的主语,“used”是谓语。原句比较长,如果严格按照英文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翻译,译文将变得生硬难懂,并带有浓重的翻译腔,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对原文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并把句子中that引导的从句翻译成独立的一个句子。

三、主语/谓语型与话题/述题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语言类型学家李和汤普森把语言分为四种类型(许余龙,1992:241),认为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二者的差异可以概括为:(1)话题没有范围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只有施事、受事、主体和形式(即形式主语)四种;(2)汉语中主语在许多情况下不出现(隐性话题),如无主句、独词句等,而英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3)话题总是在句首,而英语的主语不一定在句首;(4)话题一般都会有停顿,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则紧密相连;(5)话题和说明之间没有形式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必须在数和质方面保持一致;根据英汉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英汉语转换时,要想方设法把英语的主谓结构翻译成汉语的话题―说明结构,有时还要省略主语,译为无主句。许多情况下,翻译主语时需要灵活变通,力求译文自然通畅,符合目标语习惯。请看下面例句:

(1)The final function managers perform is controlling.

(2)Since organizations exist to achieve some purpose,someone must define that purpose and the means for its achievement.

(3)If you don’t have any particular destination in mind,any road will get you there eventually.

分别试译如下:

(1)管理者执行的最后一项职能是控制职能。

(2)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因此,总得有人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3)没有特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无主句)

根据以上分析,这几个句子采取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主体―叙述句型翻译。从译文中可看出,译者在翻译例(3)时,对主语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了主语,译成了汉语的无主句,句意更加自然流畅。

四、固定与灵活――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英语句子的谓语职能由动词(包括实义动词和连系动词)担任,而汉语的谓语几乎可以由包括词、短语乃至句子的所有语言单位担任。此外,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英语句子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原本应由动词表达的语法意义和概念多由各种非谓语形式如名词、介词及从句等表达。因此,英译汉时谓语的特点呈开放性,回旋余地较大。在翻译英语复合句时,要在转换结构的同时把原句的关系词或词组等非谓语形式转化为动词。例如:

(1)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is a tribute to its clarity and simplicity.

功能性研究因为简单明了,不断地受到欢迎。

(2)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例(1)中的谓语动词是“is”,“popularity”是名词,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处理,把名词“popularity”译成了动词“欢迎”,并把例(2)中的非谓语动词“around”译成了动词“围绕”,使译文看起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被动与主动――英汉句子语态的差异及翻译对策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在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远远低于英语,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译成汉语时,很多情况下都译成主动句,有时汉语的主动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

因此,在译成汉语时,英语许多被动式都可译为主动式,有时为求句子通顺还必须译成主动式。请看以下例句:

(1)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2)Actual performance must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set goals.

实际成效应与原定目标相比较。

(3)Fayol’s original functions were not derived from a careful survey of thousands of managers.

法约尔最初的职能论并非来自对千千万万经理的仔细调查。

以上三个英语句子都是被动句,如果严格按照英语结构进行翻译,例(1)将得到译文“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被编写”。虽然别人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听起来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生硬。因此,为了使译文通顺自然,译者把以上被动句式译成了主动句。

此外,对于这些句型,如“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well known that...”,“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required that...”等,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因此在进行汉译时,必须对这些被动句型进行灵活处理。汉译时,有的可以在句子前面加上泛指的主语,如“我们”、“人们”、“有人”等,有的可以译成汉语的独立结构,如“据说”、“据悉”、“据报道”等。而对于“It is required that...”该句型,可译为汉语的主动式“应该”。

六、结论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不同语言沟通的桥梁,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不同,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所谓的“翻译腔”,我们应从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出规律和翻译技巧,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M].中国: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

[2]李丛竹,于润梅.从英汉结构差异看英语复合句的汉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VOL21,(4).

[3]马秉义.英汉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VOL22,(2).

[4]齐惠荣.对英汉互译中缩句译法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VOL26,(5).

[5]孙彦彬.从英汉句法的层次比较英汉差异及相关翻译策略[J].希望月报高校之窗,2007.5.

[6]汤琴.英汉句子结构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VOL6,(1).

英语句子结构篇7

摘 要:本文采用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通过举例阐释及图解方法,从双及物结构(VNN)中动词种类和双及物结构自身特征两个方面探讨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异同。英汉双及物结构有很多共性,其转换结构有很多差异。英汉双及物语法意义的差别是语义转移的方向。英汉双及物结构都受VNN结构的制约,并且N1和N2能否互换位置受动词类别、英汉语言表达习惯(语用)制约。

关键词 :英汉 双及物 结构 转换句

一、引言

双及物结构(双宾结构)表现为“S+V+N1+N2”,即为一个句子中后面跟着两个宾语,分别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例如:

(1)a.I give him a book.

b.I give a book to him.

(2)a.我送他一本书。

b.我送一本书给他。

(3)a.She calls me a busy girl.

b.She calls a busy girl me..

(4)a.我吃他一块蛋糕。

b.我吃一块蛋糕他。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例(1)和例(2)中动词为三价动词,后面接两个名词且名词位置互换也能够行得通;但是在例(3)和例(4)中,动词本身为二价动词,后面不能够接双宾语,且后面的宾语和它的补语位置不可逆。所以像(1)和(2)这样的句子才为双及物结构,而(3)和(4)这样的句子不是双及物结构,而是宾补;当然也有二价动词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但是具体还要看整个句子结构和内在语义内容,本文不作详细解释。

双及物结构在学界一直倍受关注,对其内在结构和对比其与他语言的差异的研究此起彼伏。但至今对双及物的研究还未穷尽,英汉双及物在结构上和分类上存在普遍性,也存在特殊性,鲜少有人能够根据其动词分类并运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分析英汉双及物结构。本文试图根据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的动词分类,举出恰当例子并画出其树形图对英汉双及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探讨英汉双及物结构差异和其N1和N2转换之后的句子结构的差异,并尝试究其原因。

二、双及物结构研究

Goldberg认为英语双及物的构式义“CAUSE-RECEIVE”,即“致使—拥有”,也就是说施事者(S)主动把受事(N2)转移给接受者(N1),让N1领有N2。张伯江(1999)提出给予意义是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基本语义,即“有意的转移性给予”。前人所做的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从进入动词分类进行的研究,常见的有“给予”类(刘丹青,2001;徐峰,2002;何丹,2009)、“夺取”类(宋文辉,2006;徐志林,2010)以及“愿景”类(任龙波,2007)3类;也有综述性的研究和从构式语法角度研究英汉双及物结构的(任龙波,2007;刘金燕,2010)。根据任龙波(2007:64-65),英语里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的动词可以分为以下3类:1.具体转移义动词,指物质空间的正反方向给予类动词(give,hand,pay等);2.隐喻转移义动词,指没有显性的给予义,主要是表示人际交流互动过程的动词(tell,teach,wish,forgive等)(徐盛桓,2001);3.附加转移义动词,指本身没有转移义,主要是表示“制造(出)”的某些动词(make,knit,bake,write等)。而汉语里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的动词也在任龙波的文章中分类明确:1.具体转移义动词(给、借、租、让、奖、送/赠、汇等);2.隐喻转移义动词(报告、答复、奉承、审问、考、叫等);3.附加转移义动词(扔、抛、丢、甩等)。汉语前两类构式的配价与动词一致;第三类动词为二价,但是能够进入有三个论元的VNN构式(以上词例据Quirk et al,1985)。

第二,有关双及物结构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双及物句式的语序方面(何晓伟,2008;王琳琳、蒋平,2011)。何晓伟(2008:21)指出语类信息决定句子的合并顺序;王琳琳等(2011:147)指出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语序规律受名词成分重量制约。

第三,对于双及物语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持双及物动词为单义(monosemous)观点的学者主要认为这两个句式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并认为与格结构是基础生成的,而双宾语结构是从与格结构转换而来的(Larson,1988;Aoun & Li,1989)。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双及物动词是多义的(polysemous),所构成的两个句式各自表达不同的语义。但是两个句式是否存在转换关系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这点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究。

三、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及其转换句树形图分析

根据任龙波(2007:64-65)对能够进入英语双及物结构的三类动词以及能够进入汉语双及物结构的三类动词,我们各取一组意义相近的动词结合具体句子作进一步探析,由于英语及汉语能够进入双及物结构的第一类词“具体转移义动词”分正负方向,所以在一类里面共取两组反方向的动词,通过对比探讨英汉双及物结构差异和其N1和N2转换之后的句子结构的差异,并尝试究其原因,共取四组词结合实例制成下表:

表中四组例子表明,双及物结构在其N1和N2变换位置后的句子中显现出了极大的方向性(传递性)。有些句子成分在转换之后英汉句子中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如“take”组),有的转换之后英汉句子位置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如“give”组);有的一开始英汉句子方向性表达程度就不一样(如“write”组)。这个部分将会先对比英汉双及物结构,然后再对比英汉双及物“N1”和“N2”转换位置的句子结构,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树形图来看各组例句(为了方便对比分析英汉双及物结构,下图在位置上对句子进行了调整):

根据上图可见,英汉双及物结构在句式结构上基本相似。就移位来讲,英汉双及物动词移位语迹一样,都是由“V”位置到“ν”位置。英语双及物处图中“ν”处分别带有轻动词“to,to,from,to”,这在汉语双及物中对应的成分应该为介词“给、给、从、给”;另外,在最后一组英汉例句当中,“write”对应的汉语为“写给”,这点有些不能对应。因为在英语“write”的中文释义中只有“写”这个动作,并没有“给”这个表示方向的语义成分;所以这造成了英汉双及物的差异。这点差异可以归结为英汉语音表达机制不一样,在英语双及物例句中,“write”在汉语双及物例句中由于语音表达差异需要变为“写给”,只有这样才能后接对象“我”构成双及物结构。

具体到每个句子来讲,“give”与“给”这组句子的中英文结构基本一致,动词“give”从最低部向第二级移位。英语表述中人称和时态的标志为“-es”,而汉语中没有担任人称的标志。所以在移位至第二级时,英文动词被赋予第三人称单数特征,而汉语动词为原形。图中单箭头指示为移位指向。而双箭头指示则表示“NI”和“N2”位置互换的成立性,在这里“N1”和“N2”互换在结构上和语义及语用上都行得通,所以这里为双箭头表示其转换后不影响句子使用。

“write”句及其对应汉语句与第一组例句相似,英汉语结构基本一致,但是在动词显现人称时态程度上并不一致;这点也印证了“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论断。从这组树形图中还可以看出,在前面三组汉语例句中的方向性介词“给”和“从……这”,在汉语双及物结构中本是不出现的,但是在这里方向性介词“给”从一开始就是出现的;这个也和任龙波(2007)对能够进入汉语双及物结构的动词分类有关。他在文中指出如“写”这样的“附加转移意义动词”,在构成双及物结构时后面必须加“给”。所以在这组图中表示方向性的介词“给”就是和“我”字为一个整体,共同与“一封信”交换位置。

“take”与其对应汉语句子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谓语动词时态表现程度不一样,同样也是因为英语表达中时态会很鲜明。而在汉语表达中,承担表现时态的任务通常落在时间状语上,所以在这里英文例句中“take”上移被赋予过去时而中文中保持不变。第二,动词释义上,英语中的“take”本义为“拿、取、花费”,所以在转换句中,英语到汉语也就有了两个释义,分别为“它从我这拿走十块钱”和“它从我这花费十块钱”。第二种说法在汉语中不常用。所以这里出现了第三点不同:根据英汉语序排列特征,英语状语通常在句首或者句末而汉语状语一般紧靠谓语动词也不常出现在句末,所以在转换句中,英语例句中N1和N2能够互换,但是在汉语例句中“N1”和“N2”不能够互换,N2“十块钱”只能放在句末;如果转换成“它花费(拿走)十块钱从我这。”会引起语用方面的质疑,因为这样的用法难以为人们接受。所以画出的汉语树形图中,“N1”和“N2”的位置固定,无“可以互换”标记。

在“tell”与“告诉”这组句子中,英汉句子结构基本一致,但是在转换之后就有些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英语双及物结构中动词上移到第二级时被赋予第三人称单数特征,然后汉语例句中动词上移形态不变,但是同前面两组例子一样,形态未发生变化而语义内容发生了变化。在英语双及物结构中“N1”和“N2”转换之后可以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在汉语中,“她告诉一个秘密给我”在语义传递上没有错误,不过却很少有人使用,所以汉语“告诉”动词引导的双及物结构“N1”和“N2”的语序最好不要互换。

综合来讲,在上面四组句子的结构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英汉双及物结构有三个共同点和两个不同点。相同点是,英汉双及物结构基本一致、谓词移位语迹相同、语义内容一致。

不同点是:1.谓词对主语的人称和动作的时态表现程度不一致,英语表现明显,汉语中鲜有显现标志,但是在语义内容上共同发生了改变,故可称英语人称时态变化为显性,汉语则多为隐性。2.“N1”和“N2”互换可接受度不一致,英语双及物中“N1、N2”基本都可以互换,而汉语中并非如此。但是对于汉语中什么时候“N1、N2”可以互换,什么时候不可以,本文由于时间和笔者能力限制并未给出具体答案。

能否构成英汉双及物结构,除了受VNN结构本身制约以外,还受动词和英汉语音表达机制制约。所以,在英汉双及物结构当中会有个别词语在语义成分对应上不能达到完全一致。对比还可以发现英汉双及物结构“N1”和“N2”交换位置后句子结构能否一致,受到英汉语用制约。

四、结语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双及物结构都是受VNN结构的制约,语义内容基本一致。但是英汉双及物结构中谓词表现形式没有达到完全,且N1、N2互换可接受度不一致。另外,能否构成英汉双及物结构还受动词类别、英汉语言表达习惯(语用)制约。生成语法下树形图解析作为适用的结构分析手段在近年来的重要发展,必将为跨语言句法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野。本文在生成理论的基础上对英汉双及物结构及其双宾位置转换句只是做了较为粗浅的探讨,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异同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双及物结构上有很多共性,也发现其转换结构上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来讲英汉双及物构式语法意义的差别是语义转移的方向以及双宾能否互换位置。除此之外,通过分析英汉双及物结构中的差异和共同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他语言并提高人们学习其他语言的水平。

参考文献:

[1]Adele E.Goldberg.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Aoun,J.&Y-H.A.Li.Scope and constituency[J].Linguistic

Inquiry,1989,(20):141-172.

[3]Larson,R.On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335-391.

[4]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5]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5):175-184.

[6]何丹.给予类动词的双及物构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9,(3):142-144.

[7]何晓伟.合并顺序与英汉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J].外国语,2008,

(3):13-22.

[8]刘丹青.汉语给予类双及物句式的类型学考察[J].中国语文,

2001,(9):387-398.

[9]刘金艳.英汉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

论研究),2010,(4):61-62.

[10]任龙波.英汉双及物构式比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

(6):63-66.

[11]宋文辉.现代汉语两类双及物动结式的配位方式[J].世界汉语

教学,2006,(10):42-54+147.

[12]徐峰.“给予”动 词 的语 义 和 语 用 研 究[J].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78-87,127.

[13]徐盛桓.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3):81-88.

[14]王琳琳,蒋平.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语序规律制约因素[J].南

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1,(7):143-148.

[15]徐志林.近90年来汉语双宾句式研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

报,2010,(2):82-87.

英语句子结构篇8

关键词:英语长句; 心理认知维度; 句法分析原则

前言:

乔姆斯基(Chomsky)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掀起了句法研究的浪潮,也使得句法的研究从语言学领域过渡到心理学领域。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理论只是对语言作出了形式化的描述,而未对实施语言的过程即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作出描述(桂诗春, 344),但乔姆斯基的理论指导了60年代的心理语言学对句法的研究。复杂性派生理论(Derivational Theory of Complexity简称DTC)的倡导者米勒(Miller)基于 “生成转换语法”提出了一个弱式假设:听者或读者首先处理句子的表层结构,然后用转换原则把表层结构映现在深层结构上, 且越是复杂(即转换次数越多)的句子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解起来也就越困难。(桂诗春, 346) 但DTC很快就失去了活力,因为它无法验证句子理解牵涉的三个方面的活动:首先是处理表层结构;其次是通过转换产生底层的句子表征;第三是从语义对底层表征进行解释,以产生句子的意思。到了60年代末,在认识到DTC的不足后,毕佛、兰科纳和科克等人提出的感知策略(Perceptual Strategies)认为:人们在句法处理时不一定采取转换规则,而是根据表层结构所提供的提示采取一些探索性策略( Heuristic Strategies)来处理深层结构,即: 1) 通过寻找“NP―V―(NP)”序列,将句子划分为句块( sentoid); 2) 将每个“N P ―V―(NP)”序列解释为: “行动者(actor)-行动(action)-行动对象”( object); 3) 将第一个从句解释成主句; 4) 运用常识对句子做出最可能的解释。(Aitchison, 2000:209) 毕佛的非转换策略并不完整,也没有说明策略之间如果出现矛盾该如何解决等问题。显然,在理解句子时,人们运用到的策略远不止以上4条。于是“感知策略”的提出促使人们积极寻找其他的句子理解策略,金博尔于1973年提出的7项句法分析原则(自上而下原则/Top-Down;右联原则(/Right Association;新节点原则/ New Nodes;两句原则/Two Sentences;封闭原则/ Closure;固定结构原则/ Fixed Structure;处理原则/ Processing)主要说明语言理解系统怎样处理句子表层结构,是一套比较完整相互联系的策略。后来,福雷策(Frazier)和福多(Fodor)采取了与金博尔的策略相同的框架,提出了灌肠机理论(The Sausage Machine),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句法分析策略是“起码连接策略”(Minimal Attachment Strategy)和“后封闭原则”(Late Closure Strategy)。后来山贝茨和麦克惠尼(Mac 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是一个比较新的句子处理模型,是对感知策略的发展和延伸,有助于解释人们在句子理解时如何正确判断句法结构,进而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以上是心理语言学家在研究句子结构、句子分解、句子加工以及句子理解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知道,句子是语言交际中的基本单位,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尤其是英语长句的理解和认知。而英语长句常常是羁绊英语语篇理解的最大障碍,所以,研究和了解英语长句的认知过程对英语习得者的阅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者们主要是从翻译的角度对英语长句进行研究,而从心理学角度涉及的目前尚少。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对句子习得和理解的分析理论,主要运用金博尔的7项句法分析原则来探讨语言习得者对英语长句的心理认知过程和维度,从而帮助他们减少语篇理解中长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

1. 英语长句的句式特点

当然,要充分认知英语长句,作为一个英语习得者,首先要了解英语长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汉语句子“无形态标记”的特点,英语句子是“形态标记”很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严谨,语句意义大多通过各句子成分的形态手段的组合而表现出来。虽然英语句子的基本语序是NP+VP,但对于一个英语长句而言情况就复杂多了。其句式不仅结构和逻辑层次多,而且修饰成分也很多,尤其是多定语(如单个词、短语、非谓语、从句等)和多状语(如时间、地点、条件、原因、让步等),且大多数的这些复杂成分是由很多内嵌句如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不同种类的状语从句和内嵌短语组成,这自然增加了语言习得者认知的困难。但无论多么复杂的英语句子,它都是以主语和谓语动词为轴心,运用各种形式标记词如连接词或其他语言形态手段,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嵌扣在这两个主干前后,呈现出由中心词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这些形式手段使句子各成分形成一个意义与形式一致的整体。显然,只要把握了英语句子的句式特点和信息呈现规律,无论多么复杂的长句,都是容易认知的

2. 英语长句的认知维度

英语长句的理解过程涉及到心理认知的许多层面,如结构优先还是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换过程、词汇优先、句子结构的分解、句子的记忆等。本文主要从句子的最高节点原则、句子结构的分解和整合以及词汇优先方面探讨英语长句的认知维度。

2.1最高节点认知策略

根据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们考虑到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总是竭力节省认知能量,尽量采用简化复杂问题的策略,这就使得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总是通过忽视一部分的信息以减少认知的负担。这一认知策略与Frazier的“起码连接策略”和金博尔的“两句原则”在有些方面是一致的。“起码连接策略”认为:人们在理解句子时总是习惯把它假定为一个简单结构,因为人们倾向于把新的项目连接到使用最少节点的短语标记中去;(Aitchison,2000: 210) 而“两句原则”则认为语法分析器只能一次分析两个S节点的分句(桂诗春, 369)。所以,对于英语长句,如果我们能把假定为一个简单结构,只分析一个主要的S节点,忽略其他不是很重要的信息节点,那么自然降低了句子理解的难度,如下面的长句选自福克纳的小说中的一句肖像描写:Her eyes,/ lost in the fatty ridges of her face, / looked like two small pieces of coal / pressed into a lump of dough / as they moved from one face to another / while the visitors stated their errand. 学习者之所以理解这个长句感到困难是因为中间的内嵌结构lost in the fatty ridges of her face 把名词短语her eyes和外部S节点的动词短语looked like +名词短语two small pieces of coal分离开了,且最高节点的右边还有很多延伸的新节点,而人们的认知习惯总是倾向于寻找最低的、非终点的节点。当然,节点越多,大脑所需储存的信息量就越大,理解也就越困难。换言之,要降低长句的理解难度,忽视一些较低的节点,尽快找出长句的最高节点即句子的主干部分如上句中的Her eyes looked like two small pieces of coal,有助于减少了认知和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认知的效度。

2.2句子结构的拆分和整合策略

许多学者如米勒、艾萨德、约翰逊、福多、毕佛等通过实验发现:短语或结构成分是理解句子的结构单位; 分句是语言处理的主要分界点;划分结构有利于理解。(张淑静、崔艳菊,2002) 且根据金博尔的自上而下原则,语法分析器总是按从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即从最高S节点开始,然后使用短语结构规则来预测和扩充(桂诗春,358)。而英语是一种“中心词在前(head-first)”(桂诗春,365)和“形态标记”很强的语言,这就使得“句子结构的拆分和整合”成为认知英语长句的重要策略。句子拆分是把部分句子提出来;句子整合是把拆分的句子连接起来。无论结构多复杂的英语句子,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成分组成的,其基本成分就是主谓宾,其他成分都是附加的。因此,在分析英语长句结构时,首先要找出全句的主干结构即句子的第一个NP+SP 节点;然后找出句中的从句即其他S节点并分析各新节点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运用结构关系分析各层意思及各层意思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全句的整体意思。所以,其认知过程为:找出最高S节点(主谓宾)――分析其他S节点之间以及与最高S节点的关系――整和全句的意思。其实,这一过程正是句子认知的心理过程:即从句子的表层结构产生句子语义关系的深层结构。我们用以上策略来分析下面这个长句的认知过程:And yet, it is to my mother――and all our mothers/ who were not famous――/ that I went in search of the secret / of what has fed that muzzled and often mutilated, but vibrant, creative spirit / that the black woman has inherited, and / that pops out in wild and unlikely places to this day. 对于上节提到的长句,我们只需要把握了句子的主干结构即最高S节点而忽略其他附加信息也不会妨碍理解。而这个长句非常复杂,如果不弄清其S节点之间的表层逻辑关系,对于句子的深层理解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从上面的/ 标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长句可以被拆分为5个S节点,且最高S节点并非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一个强调句即第一个S节点之中,并被中间的附加节点即修饰my mother and all our mothers的定语从句who were not famous隔开,且在最高节点之后还有两个次节点也就是修饰spirit的两个定语从句that the black woman has inherited和that pops out in wild and unlikely places to this day,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个句子的主干部分就是I went in search of the secret of what has fed that muzzled and often mutilated, but vibrant, creative spirit to my mother――and all our mothers(我一直在寻找赋予我母亲和其他母亲的那种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精神,但这种精神以前却经常被压抑和遭到破坏)。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理解后,我们再将其他拆分的部分理解还原,重新整合生成全句的意义即深层结构。通过这种拆分和整合句子结构的策略,B选项是下面这个阅读理解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了。

The goal of the narrator’s research was to.

A. praise all the working black mothersB. find reasons for the black woman’s creativeness

C. show bow black women’s talent has been stifled D. recall her own mother’s good qualities

所以,只要弄清英语句子的结构,把握住其脉络和基本框架,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各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层和整合理解,长句的内容就容易清晰、明朗。

2.3 词汇优先策略

上面两种策略都是优考虑句子结构来理解长句,但对于有些长句,词汇的语言结构本身就包括了它们所参与的句法知识的安排,所以,在不需过多分析句法结构而只考虑词汇结构和意义的情况下就能理解句子的深层意义,尤其是学习者只需要知道句子的大意而不需要了解其准确含义或细节时,采取词汇优先则为上策。这一策略即能节省认知能量,又提高了认知效率。运用此策略,英语学习者只需根据材料的内容和上下文,找出关键词,捕捉关键信息,就能理解长句的主要意思,如:Another related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weightlessness experienced in cosmic flights may not have unexpected and undesirable effects upon the astronauts insofar as it creates a state equivalent to the absence of muscular tone. 在这一长句中,学习者只需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如weightlessness, effects upon the astronauts和a state equivalent to absence of muscular tone 就能把握住全句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结语:

总之,只要把握了英语长句的句式特点和信息内在呈现规律,运用有效的心理认知策略,就能很快破解英语长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意义, 扫清英语语篇阅读中长句所造成的障碍, 提高阅读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Aitchison, J.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0-153

[3] 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s[M]. The Hague: Mouton, 1957

[4] Cleason, J.B. Psycholinguistic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

[5]Fodor, J. A. T. G. Bever & M. F. Garret,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and Generative Grammar [M], New York, MaGraw Hill, 1974

[6] 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 李红霞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英语长句的汉译策略[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6.4

[8] 李志雪 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J]

省略/linguisticsworld/show.phpitemid-54/page-1.htm

[9]林玉山. 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79- 113.

上一篇:城乡二元结构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体系结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