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8 04:17:25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1

国内外开放课程概述

国外世界史开放课程主要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高校为主,国内主要以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主,其时间跨度几乎涵盖整个人类文明史。这些开放课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史;一类是专题史。

初入世界史专业学习者往往对史前文明和古代文明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兴趣。然而,这段历史恰是理解世界史与人类社会的源头。理查德•W•布列特(RichardW.Bulliet)的《史前至1500年的世界史》(HistoryoftheWorldto1500CE)主要从叙事性的课本型、理论概念型和可研究的历史三方面讲述世界史。刘健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以王朝、时代为断限系统地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状况。唐纳德•卡根(DonaldKagan)的《古希腊历史简介》(IntroductiontoAncientGreekHistory)主要介绍希腊文明从青铜时代到古典末期的发展。王以欣的《希腊神话》展现了古希腊人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与张力。杨巨平的《希腊化时代》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化传播及其影响。此外,黛安娜(DianaE.E.Kleiner)的《罗马建筑》(IntroductiontoRomanArchitecture)对罗马帝国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陈志强的《拜占庭历史与文化》以王朝、时代为主线介绍拜占庭长达千年的历史脉络及其独特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影响深远,其经典文献———《圣经》是理解该宗教及其体系的重要方面。克里斯汀•海耶斯(ChristineHayes)的《旧约全书导论》(In-troductiontotheOldTestament)探讨了《旧约》作为宗教生活的表达和古代以色列的思想。戴尔•马丁(DaleB.Martin)的《新约及其历史背景》(Yalecourse:IntroductiontoNewTestamentHistoryandLiterature)分析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基督教运动。赵林对《早期基督教史》的系统讲授颇受好评。罗伯特•卡吉尔(RobertR.Cargill)的《圣城耶路撒冷史:从古代迦南到现代以色列》(Jerusalem:TheHolyCity:AHistoryofJerusalemfromAncientCanaantoModernIsrael)讲述耶路撒冷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犹太人、犹太教的发展变化。

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调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道格拉斯(DouglasW.Rae)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Success,CrisisandReform)利用生物生存法则诠释资本主义,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和案例分析,探讨资本主义的成败与改革。林恩•亨特(LynnA.Hunt)的《1715年至今的西方文明》(SocialSciences-WesternCivilization,1715-presentHisto-ry)以文化和民主、人权起源为视角,探讨近代西方的历史。侯建新的《欧洲文明与世界史体系》探讨欧洲文明与世界史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凯斯-赖特森(KeithE.Wrightson)的《英国近代史: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下的政治、宗教和社会》(EarlyModernEngland:Politics,Religion,andSocietyundertheTu-dorsandStuarts)从社会结构沿革、普通家庭、性别角色、城市化等新视角概括了15世纪晚期到18世纪早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约翰•梅里曼(JohnMerriman)的《1871年后的法国》(FranceSince1871)以法国的社会、经济、政治、革命影响、工业化等为主题阐释革命后的社会发展。弗里曼(JoanneB.Freeman)在《美国独立战争》(TheAmericanRevolution)中探讨英籍者、殖民定居者、革命家等在战争中的意识转变。大卫•布莱特(DavidW.Blight)的《美国内战与重建,1845-1877》(TheCivilWarandReconstructionEra,1845-1877)探讨1840至1877年战争的起源、过程及其后果。

徐蓝主持的《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主要就维也纳会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进行探讨。胡德坤的《世界现代史导论》就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特点及20世纪和平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究。

李巨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全面探讨二战的历史起源及相关的研究。徐之明的《大国兴亡》系统地梳理了俄罗斯成为大国及其衰落的历史进程。张建华的《20世纪俄国史》以苏俄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系统地展现俄国一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沈志华和李丹慧的《中苏关系史(1945-1969)》在中苏解密档案基础上重新梳理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根源,纠正了以往诸多错误的认识。

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多年智慧的结晶。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西方哲学、思想史的教研之中。秦晖是国内学术界公认的思想最活跃的学者之一,其视频讲座《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受到了高度评价。彭刚的《西方文化名著导读》系统地梳理了从柏拉图、奥古斯丁到康德、马克斯•韦伯等西方贤哲的思想。朱孝远的《西方文化史》内容涵盖了西方历史上各重要时段的代表性文化。他在《欧洲文艺复兴》中系统地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意义。孟广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研究》系统地讲述了文艺复兴期间的人文主义思潮、“经学传统”和政治思想观念的演进等。张建华的《俄国历史文化之谜》以俄罗斯民族、国家的起源及历代重要帝王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令人困惑的俄罗斯文化谜案。

另有一些专题讲座值得关注。例如,顾章义的《非洲史》从史前时代一直讲到当代新非洲。杨生茂的《怎样学习美国史》、李剑鸣的《“大”与“小”的关系及其它———漫谈史学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在学习美国史和世界史论文写作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历史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是以真实历史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现历史为本质,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以史实为核心,因此它以记录不可复现的时间流程而显示出特殊的价值。西方媒体极为关注古代文明纪录片的制作。《古文明系列经典全记录》(AncientWorldSeries)系列包括《尼罗河》(Nile)、《宏伟金字塔的建造》(BuildingTheGreatPyramid)、《古代启示录》(AncientApoca-lypse)、《罗马斗兽场:死亡竞技场》(Colosseum)、《金字塔》(Pyramid)、《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AncientRomeTheRiseandFallofanEmpire)等,试图借助于电脑技术描绘古代文明的巅峰状态及其毁灭。《古代人》(WhatTheAncientsDidForUs)重点考察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及美索不达米亚四大文明及其杰出贡献。《非洲失落的帝国》(LostKingdomsofAfrica)意在探寻努比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和西非等失落的古代帝国。《神秘的玛雅》(MysteryoftheMaya)、《玛雅王国之秘》(CodeoftheMayaKings)、《谁毁灭了玛雅》(HistoryChannelWhoKilledtheMaya)带我们走进神秘的玛雅文明。

《神话的诞生》(Mythos-TheShapingofOurMythicTradition)叙述了人类任何形式的精神信仰都是神话的观点。《希腊巴台农神庙》(TheMysteryOfTheParthenon)揭示了雅典卫城规模最大的神庙的历史变迁。《特洛伊之谜》(TheTruthofTroy)试图破解这座魅力之城的兴衰。《罗塞塔石碑的秘密》(InSearchofHistorySecretsoftheRosettaStone)则在埃及学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揭示罗塞达石碑的秘密。《木乃伊世界》(TheMysteriousWorldofMummies)探索木乃伊的制作技术和仪式,并解码木乃伊所隐藏的医学与历史的秘密。《人面狮身像揭密》(SphinxUnmasked)揭示人面狮身像的涵义、建造和变化的过程。《帝王谷之旅》(JourneyThroughTheValleyOfTheKings)通过高科技摄影技术,重现帝王谷法老王陵墓全貌。

《宗教系列全记录》(ReligionWholeSeriesTrea-sureVersion)收集了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七部宗教题材记录片:《圣杯传说》(TheLegendOfTheHolyGrail)、《神迹透视》(TheMiraclesofJesus)、《圣经解码》(BibleMysteries)、《上帝之子耶稣基督》(SonofGod)、《门徒保罗》(SaintPaul)、《诺亚方舟》(NoahandtheGreatFlood)和《成佛之路》(TheLifeofBud-dha)。《耶稣:真实的故事》(JesusTheRealStory)试图从新的角度解读耶稣的一生。《从耶稣到基督》(FromJesustoChrist-TheFirstChristians)重点放在耶稣死后,其追随者的信仰及牺牲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打破了西欧中世纪是“黑暗世纪”的传统观点。《中世纪生活》(MedievalLives)从农民、僧侣、游吟诗人、骑士、魔法师、国王等八方面介绍中世纪的生活。而《中世纪思潮》(InsidetheMedievalMind)试图从知识、性心理、信仰和权力等方面阐述各种思潮。《新月与十字架:》(TheCrusades-Crescent&TheCross)和《》(Crusades)追溯了八次的起因、过程及其影响。《文艺复兴》(RenaissanceRevolution)借助于高科技,试图揭示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画作中的秘密。《黑死病的折磨》(InSearchofHistoryScourgeoftheBlackDeath)、《黑死病之谜》(TheMysteryoftheBlackDeath)、《黑死病》(TheBlackDeath)揭示了欧洲的那场骇人的疾病及其欧洲社会状况。

征服、革命与战争是世界近现史的主题。《征服者》讲述15~17世纪西班牙探险家为了追逐黄金梦,并摧毁了美洲文明。《拿破仑:远征埃及》(Napoleon''''sObsession)分析了这场军事行动的过程、影响及意义。《英国内战》(EnglishCivilWars)对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内战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进行了梳理。

《美国革命》(TheAmericanRevolution)试图对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进行全新的阐释。《法国大革命》(TheFrenchRevolution)再现了西方历史进程中这场最剧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BattlesoftheCivilWar1861-1865)和《美国内战史》(TheCivilWar)试图展现这场战争的全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Channel4TheFirstWorldWar)用大量的一手资料探讨战争爆发的根源,过程、结局及影响。《西班牙内战》(TheSpanishCivilWar)就西班牙内战的起源、过程及结果进行阐释。《二战历史全记录》(HistoryofWorldWarII)收录了《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TheNazisAndTheFinalSolution)、《纳粹警世录》(TheNazisAWarningFromHistory)、《二十世纪大战》(WarOftheCentu-ry)、《战争之路》(TheRoadToWar)、《大西洋之战》(BattleOftheAtlantic)、《敦克尔克大撤退》(Dunkirk)、《诺曼底大登陆》(D-Day)、《从诺曼底到柏林》(D-DayToBerlin)、《广岛核爆》(Hiroshima)、《战栗东方》(HorrorintheEast)等,努力还原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Apoca-lypse:TheSecondWorldWar)以新颖的方式述说二战的故事,带给观众战争中身历其境的感受。《战争中的世界》(TheWorldatWar)的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描述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各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宏大场面。《冷战风云录》(Perspectives:ColdWar)以时间为序,以重大事件为轴,再现冷战期间美苏的对峙。

《朝鲜战争实录》(Koreanwar)、《朝鲜半岛战争风云录》(TheKoreanWarinColour)通过随军摄影师的镜头,展现1951~1953年的朝鲜战争。《新中国战争风云录之抗美援朝战争》(BattlesofChina-KoreanWar)以中国军方的珍贵影视资料和最新解密档案为基础,记叙中国志愿军从参战到重创“联合国军”的全过程。该片还揭示了敏感的志愿军战俘等问题。

《越战全纪录》(WeWereHeroes)、《越战启示录》(BattlegroundVietnam:WarintheJungle)在大量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这场长达16年的惨烈战争。《中东战争50年》(The50YearsWar-Israel&TheArabs)围绕着中东战争爆发的地区和国际背景、进程及影响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世界历史的进程离不开重要人物的参与,英雄题材大放异彩。《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TheBaby-lonMysteryNebuchadnezzar)、《跟随亚历山大大帝》(InTheFootstepsOfAlexanderTheGreat)、《汉尼拔》(Hannibal)、《汉尼拔的征程》(OnHannibalsTrail)、《揭秘亚瑟王》(TheMakingofKingArthur)、《帝国-圣战士:狮心王理查与萨拉丁》(Empires-HolyWar-riors:RichardtheLionheart&Saladin)等介绍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伟大人物的事迹。《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托马斯.杰弗逊》(ThomasJefferson)、《拿破仑全传》(Napoleon-TheMyth,TheBattles,TheLegend)、《卡捷琳娜女王》(CatherinetheGreat)、《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等展现了世界近代的历史图景。《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Mus-solini)、《约瑟夫•斯大林》(JosephStalin)、《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圣雄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等演绎了20世纪的政治风云。

中国在世界历史纪录片的制作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关于世界史的大型纪录片主要有两部:《世界历史》和《大国崛起》。前者是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以丰富的视听资料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后者目的是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崛起的历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该片注重表现“活着”的历史,善于通过现实表现历史,并大量使用电脑特技还原各国历史的重要瞬间。

历史题材的电影

影视作品具有“视听兼备、声形并茂”的特点,可把一些已被遗忘的历史片段通过影像、声音重现于观众眼前,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返现场”,有力地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同时,影视教学信息量大,还能节省教学时间。正因如此,鲁迅在电影刚传到中国时曾给予了高度评价:“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历史题材电影多以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核心展开,继而又对其中的暴力、内心活动加以渲染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阿育王》以其经历的各种重大政治事件及战争为横切面,展现他丰富的情感世界。

《斯巴达300勇士》以独特的画面意境展现希腊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亚历山大大帝》讲述亚历山大早年冒险、荣耀,而孤独终老的一生。《凯撒大帝》讲述凯撒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罗马大帝》演绎了奥古斯都的辉煌历程。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故事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以1999年版最为著名。《斯巴达克斯》、《角斗士》描述了角斗士的生活及其抗争,其角斗的血腥场面极具冲击力。《宾虚》反映罗马帝国对异族的侵略和残暴统治。《亚瑟王》讲述5世纪英国亚瑟建立的“圆桌骑士”与下层民众联手摆脱罗马人的统治,建立大不列颠王国。《匈奴大帝阿提拉》讲述阿提拉率领匈奴族军队横扫欧亚大陆,挑战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

《天国王朝》讲述贝里昂从加入十字军到厌倦十字军,最后守卫耶路撒冷的故事。《亨利五世》讲述亨利五世长于谋略,出兵法国赢得胜利。《圣女贞德》讲述1420年年仅19岁的贞德带领法国人英勇抗击法军,最后遭陷害而死。《勇敢的心》讲述14世纪末苏格兰人与英格兰人之间的战争。《黄金时代》主要描述伊丽莎白带领英国打败西班牙、奠定欧洲霸主地位的辉煌历史。《王者之舞》讲述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下的17世纪之法兰西。

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以1805-1820年间俄国为背景,展现当时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电影出现过日本版(1947年)、美国版(1956年)、苏联版(1968年)、英国版(1972年)及国际版(2007年)。《滑铁卢之战》再现拿破仑与反法同盟军在滑铁卢的最后一战。影响深远的《乱世佳人》展现南北战争前后美国社会的重大变迁。《与狼共舞》描述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美国士兵与印第安苏族的故事,多元化地展现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最后的武士》展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传统观念与现代世界的激流之间的激烈对抗。

二十世纪是战争频发的世纪,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多以战争及相关事件为题材。《二百三高地》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争夺203高地的战争场面。《西线无战事》的主题是战争意味着饥饿、血腥和死亡。《卡廷惨案》将曾经的历史谜案大白于天下。《莫斯科保卫战》全方位地展现二战欧洲战场的首次胜利。《虎!虎!虎!》以写实手法呈现日军攻击珍珠港的始末。斯大林格勒战役多次被拍成电影,其中苏联1949年版重点突出斯大林形象和苏军大本营战略决策,1989年版则极具史料和欣赏价值。《中途岛之战》再现1942年6月美日之间的航母群对决。《最长的一天》分别从盟军和德军的角度描述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过程。《沙漠之狐》讲述隆美尔自北非战役失败至被逼自杀的历史。《帝国的毁灭》把镜头对准希特勒的最后12天。《纽伦堡大审判》以审理二战战犯为题材,集中讨论国际社会对战犯的态度及处理问题。

冷战以紧张对峙,甚至热战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历史题材影视集中的领域。《太极旗飘扬》讲述了一段朝鲜战争中的兄弟情以及对这场战争的反思。

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融入了对人性、战争和现代文明的哲学思考。《第九突击队》描述一队苏联新兵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存亡悲歌。《惊暴十三天》围绕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突发性事件展开。《越战创伤》揭露越南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K-19:寡妇制造者》讲的是苏联核动力导弹潜艇K-19初次执行任务时出现核泄漏的故事。《双面特工》把冷战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双面间谍的史实搬上银幕。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2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加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解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刻、更亲切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快地进入一种想象的领域,强化或延长移情的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却能产生共通的情感共鸣,这也是文字与影像发生作用的一个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对语言的认知是一种思维、记忆、感知、识别、归类的心理过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基于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的形成,因此图式理论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维基百科,图式是思想或行为的有组织的模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或前认知概念,它表达世界的某个方面,或组织和感知新知识的系统。这个概念指出,图式实质是一种认知结构,是我们理解机制进行信息处理时所依赖的认知单元,这种结构能大大加强我们对语言理解的速度与深度,使复杂的语篇呈现出条理和逻辑。何庆华提倡的英语阅读教学原则就强调图式理论的作用,她认为教学原则应为:(1)向学生明确此次阅读的教学目标;(2)建立段落图式;(3)明确作品阅读的内容;(4)开展阅读活动,包括阅读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生对策略使用效果的反馈;(5)构建建构主义观的阅读教学课堂。针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可适当修改为:(1)明确教学目标,并作好相关预习,准备背景知识的PPT;(2)了解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对主题有一定了解,对篇章结构有一定把握;(3)阅读前,学生以PPT形式向同学展示所准备的背景材料;(4)开展阅读;(5)构建建构主义观的英美文学教学课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老师可以博客、BBS、QQ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利用校园网提供一些共享资源。

济慈《夜莺颂》的文字解读与影像阐释

英美文学课堂作为二语习得的场所,是文本阅读的一部分,习得环境是一种课堂环境,自然情况下的语言习得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有鲜明差异,学习内容包含不同的语言风格,认知方式,而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这种文学性极强的风格适合于课堂教育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同时,诗歌又是情感密度最大的一种文学形式,负载着最大密度的审美,但精炼的语言,纷繁的意象,浓缩的文化象征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在我校使用的教材《英国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笔者按不同文学体裁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了统计(表1)。从表1看出,教材较为强调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这也是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课程相比有其独特内容之处,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和新奇感延长了对审美的感知,不同于散文类作品。笔者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夜莺颂》为例,阐释诗歌所蕴含的美既体现在对文字的阅读过程中,又在制作精美的课件及坎皮恩导演的电影中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讲解相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段落图式强化学生对这首诗歌的认知。

诗人济慈短暂的一生是追求美和把握美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个抒情高手,而且还是创造艺术美的天才。这首诗创作于1819年,当时他生活困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情绪较为悲观低落,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对痛苦人生的复杂心理。当时他寄寓于友人家中,一天清晨坐在树下,看到一只正在筑巢并发出婉转低呜的夜莺,在灵感的驱使之下,不到3小时诗人就完成了这首英国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诗人试图在想象中忘却现实的烦忧,随着夜莺的美妙歌声进入一个欢乐和理想的世界。然而,随着歌声逐渐隐去,诗人又从美好的幻境回到了痛苦的现实,但思维还萦绕在刚才的幻觉中,他还在困惑于刚才的心理变化:这究竟是幻觉,还是醒着的梦?声音消逝———我究竟是梦,是醒?诗歌在两个问号中结束,但它给读者留下的遐想空间中却充盈着对理想的美的追求。在预习《夜莺颂》时,对诗人济慈生活的时代背景,主流思潮,个人经历,他的哲学思想及写作风格都应有一定了解,同时对一些他擅用的修辞手段也需要提前掌握,如通感(Synaesthesia),典故(Allusion),隐喻(Metaphor)。济慈擅长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写作,读者要体会到他诗歌的妙处自然也应知晓通感这种手法的精微,如“Tenderisthenight”(夜色温柔)、“Softdark”(柔软的黑暗)等,可对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通感的使用。典故中,大量引用《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营造出神秘神圣的宗教氛围,也渲染出古典文学的意境。他对形象、意境和音韵的锤炼对后世的唯美主义都有着较大影响,这是语言图式方面的准备。济慈本身贫穷坎坷的经历,多病的人生,短暂生命中对美的热切追求,以及“Beautyistruth,truthbeauty”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主题方面的内容图式,诗里的夜莺象征着欢乐和幸福,代表一种永恒的原则和崇高的境界。诗人认为诗歌应是美的体现,而美是真实的,诗人应以最完美的艺术手法来描绘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因此,他精致的诗句中渗透着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类崇高思想的敬仰。这首诗歌从想象到现实,又从现实到想象,从历史到当前,迂回循环的结构形成了诗歌的段落图式。学生理解到这三个图式后,便能较好地把握这首诗了。可参考济慈的传记片《明亮的心》,这部传记片视角锐利,从它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一生,其中有男主角朗读《夜莺颂》及其它作品的片段,从诗人吟诵的作品中可直观欣赏到诗歌的格律节奏美。如同诗人的作品,这也是一部需要用所有的感官去感觉,也充分带动和满足视听触嗅味觉的电影。影片每一个细节提供的丰富感觉相互牵扯和碰撞,璀璨情诗让全片的浪漫华丽色彩热烈燃烧,男主角细腻温婉的情感唯美又不流于伤感、不陷于欲望,是一部新派文艺剧情片的典范,本片入选了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提名第 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蓝与紫激烈冲撞的画面自有其独到之处。在观看画面时,学生不但从线条、光线、色彩、构图、画面、音乐、音响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从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多媒体画面艺术是融合了感性与理性、思想与创意、情感和美感等的综合艺术体,其功效是使多媒体教学能产生完美的认知活动,整体提升教学境界。其具体体现在认知与教化、传播与沟通、情感的宣泄和净化等现象或过程中,促进知、情、意的交融,真、善、美的统一。同时,对三个图式的认知也有益于对作家审美精神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

当然,这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够,对多媒体使用不当,在课堂上可能就会成为一名电脑操作员和课件播音员,课堂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创意。同时,多媒体课件常会流于形式而不重内容,或是内容编排主次不分等。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也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英语课堂中,它的核心观念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不论教学方式、工具怎样改变,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运用知识为目的,所以不论课堂教学怎样改革,始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二是提高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做出的课件乏味无趣,不会运用多媒体设计课堂活动,整个课堂都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如果教师无法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不但不能使多媒体技术造福学生,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可以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一些活动、开放性话题、头脑风暴、练习题等等,鼓励学生讨论发言,而非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可让学生做一个限时PPT,学生制作的PPT也体现出不同个性,他们针对不同的文学主题、文学人物所选用的色彩、图案也是他们审美意识的一个体现,体现出他们的思想、创意、情趣和美感。这样,由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来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就增加了互动性,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文字/影像的双重审美与互证认知。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文影视;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引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媒介,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内的学习环境。其中的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它向学生提供了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以减少或免除对主题意义建构的困难。建构主义注重情景的作用。知识的呈现及运用必须有与之相符的情景和环境,这样才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有效性。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他们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知识以某种意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显然,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或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以多媒体为依托的英文影视欣赏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传授知识,并且可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英文影视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教媒体,能够把声音和影像合一,语言信息与具体特定的情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多维的信息传递。影视教学充分利用了影视材料构建真实、生动、有效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尊重学生的情感、自我发现、创造力以及个性需求,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语言学习方面较之传统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英文影视教学中也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影片的选择

电影的片源丰富,题材多样,语言深浅不一,教师应当对影片进行有针对的筛选。在选择影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影片的历史背景与主题、标准的发音与语速以及剧情片长等。作为教学用片迪斯尼公司或是梦工厂的动画片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比较适合。此类影片发音标准、语言清晰易懂。主题鲜明,保持着动画片一贯的健康、清新、向上的风格。音乐优美动听,体现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同时剧情相对简单,便于课堂讲解。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有所侧重地选择影片。比如幽默搞笑的剧情,国外校园生活的点滴,异域的风土人情,天马行空的奇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影片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与学生相应的角色转变

基于建构主义相关理论,在英文影视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也不再严格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是要担当起许多重要的角色,包括设计学习内容,创立教学情境,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以及评价其教学成果,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完成建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其有学习的欲望;其次,要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将新旧知识体系充分结合,帮助学生习得新的知识;第三,教师应积极引导、组织协作学习,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可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学生是信息加工与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学生主动查找影片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就影片的一个侧面发表一定观点。可见,教师与学生的相应角色转变,是建构主义课堂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教学设计

选择一部适合的教学用片,这是英文影视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课堂设计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个环节强调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让他们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创作和学习。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自然不同,以下就以迪斯尼经典动画片《风中奇缘》为例加以说明。

《风中奇缘》是迪斯尼第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长篇剧情动画片。其女主角是一位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她的传奇一生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北美大陆的弗吉尼亚沿海地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频繁接触,影片主要叙述宝嘉康蒂结识了英国的探险家庄迈斯,并且化解了一场异族间的战争。结局一改快乐团圆的传统,宝嘉康蒂选择了留在家乡统领族人,庄迈斯则受伤返回英国,留下了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缺憾。

(一)教学目的

影片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英国殖民者刚刚踏上美洲这片崭新而神奇的大陆,便打破了土著的印第安人原始与安宁的生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历史上真实的宝嘉康蒂成为第一位嫁给白人的土著美国人。鉴于这样一段真实历史的存在,观看影片《风中奇缘》的教学目的之一就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其中包括真实的宝嘉康蒂的相关资料和了解早期的美洲殖民地情况。其二,文化层面的学习也是这部影片作为教学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影片中许多画面甚至音乐都渗透着印第安文化元素,其中主题曲《风之彩》通过优美的语言,更是揭示了印第安文化的核心。除此之外,影片也通过主要角色体现了诸如冒险、开拓之类的美国精神。两种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可以成为教学中值得学生关注的亮点。其三,潜移默化的语言学习是英文影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观看影片过程中,除了感受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还要留意词义、词的搭配、句法功能和感彩,从而灵活掌握现实交际中英语的表达方式。

(二)课前准备

鉴于上述的教学目的,观看影片前的一段时间,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任务,给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围绕影片某一方面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除了上述提到的历史背景,还可以围绕主题音乐,制片过程等方面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被赋予一定权利决定自己的搜索方向,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是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非传统课堂中被动接受的角色,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在资料搜索的同时,他们也扩展了阅读范围,开阔了视野。影片播放之前,各小组将信息进行整合后,先在小组之内进行讨论,这样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分配给了学生个体。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减少了一部分同学面向全体师生产生的课堂焦虑,一定层面上鼓励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而后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但实现了自身的主动参与,而且在分享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加深了对影片的兴趣与了解。

(三)影片播放

影片的播放是教学中较关键的一环,字幕的选择、影片的分段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动画电影相对语言明晰,故事简单,所以推荐播放时只给学生英文字幕作参考。分段的目的是为了播放时穿插讲解并给学生机会抒发感想,适当时可安排学习活动。根据人物出场顺序和故事的发展,《风中奇缘》可分为五个片段。第一段描述宝嘉康蒂最初无忧无虑的生活。第二段讲述她与父亲既亲密又存在思想上的分歧。第三段叙述宝嘉康蒂和男主人公庄迈斯的相遇和相知。第四部分为影片高潮,描述了英国殖民者和印第安土著人之间的冲突,宝嘉康蒂的未婚夫和庄迈斯的决斗使两个种族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最后是故事的结尾,在宝嘉康蒂和庄迈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化解了异族间的矛盾。

(四)课堂互动

在观看中,配合影片的分段,教师应对重点内容、精彩之处进行讲解或点评,并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影片的理解。如在第一段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国早期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这一历史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在殖民者的身上体现着怎样的美国精神。还可以安排相应的听说训练,由教师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描述一下发生在宝嘉康蒂和好朋友那卡玛之间的有趣故事。由于故事简单有趣,又有了单词的支撑,学生对故事很容易产生清晰的概念,描述起来也较容易。在第二段放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下影片中印第安文化元素的体现。学生们会很容易地注意到由贝壳穿成的项链以及人和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在第三段放映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分享片中的优美音乐以及动人的歌词,借助影片的画面、情节让学生通过歌词感受英语语言之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和活动安排,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完成了对影片的理解。表面上看教师没有“教”什么,实际上整个过程是在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精心构建的一种框架下进行的。同时,当学生对对象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兴趣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学”的状态。

(五)课后延展

课堂的学习永远是有限的,课后训练的延伸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欣赏完电影后,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如写影评可以弥补学生课堂上缺失的英语“写”的能力的训练。再如组织学生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演唱主题曲、片段配音和表演短剧等小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进而共同提高英语水平。可见,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更好地构建了英语学习整体的氛围。

四、结 语

英文影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通过影片生动丰富的影像真实而立体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外语环境下体验、感知语言的机会与氛围。外语的强行介入使学生摆脱了对母语的过分依赖,增强了大脑对语言的直观感觉,锻炼了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英文影视教学除了具有巨大的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外,也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和媒介,充分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英语思维的理想“情境”中,完成了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J].学科教育,1998(04).

[2] 张蓉.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电影文学,2008(21).

[3] 刘然. 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 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05).

[5] 陈菲娜.浅谈原声电影与英语课堂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03).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4

接到工作后被安排刷洗最脏的大浴室,接待大家靠近就会被其身上的恶臭熏倒,路过饭菜都会马上变质的腐烂神,千寻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使他能在汤屋没有忘掉自己。贪婪终究会害了自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人类都是贪婪的。千寻的父母因为好奇误入另一个神奇世界,未经主人允许吃下美食变成猪。在汤屋不工作会被变成动物,但只要坚持再辛苦也要等到工作的机会,这样魔女就没办法对你下手。无脸男因为肚子饿变出很多金子,换取食物,不停地吃东西,变成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的恶魔。《风之谷》讲述了娜乌西卡保护自己的国家风之谷的故事,传播了维护和平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娜乌西卡总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对待敌人还是生物,她都珍惜他们的生命。在娜乌西卡父王被库夏娜的手下杀害,全国人民被囚禁,自己被抓去当俘虏时,库夏娜的飞船被阿斯贝鲁毁掉,娜乌西卡在逃生的一刹那还是决定救下库夏娜。也因为娜乌西卡的善良最终使怒目相视的人们站在了同一战线。犹巴说最好不要把手伸过去,这只松狐虽然很胆小但很凶。娜乌西卡被咬破手指头也只说别害怕,松狐安静下来接受了娜乌西卡。最后,娜乌西卡用自己生命的诚意换来了王虫敞开心扉。故事也在展示那些不会说话的生物只是在维护自己的生存,不会轻易伤害其他生物。刚开始王虫袭击犹巴,是犹巴向王虫开了枪。松狐龇牙咧嘴对着娜乌西卡是由于它刚才差点被王虫吃掉。虫子追杀阿斯贝鲁也是培吉特市和多鲁美奇亚交战后飞船落到森林惊扰虫子们,后来阿斯贝鲁又对虫子开枪引起了虫子们的反击。最后王虫出现暴走也是因为阿斯贝鲁抓走一只幼年王虫,掉在飞船下引诱王虫去袭击风之谷。《东京教父》讲述了三个流浪汉帮着弃婴找寻父母的故事。三个流浪汉在自己没有住处、三餐无着落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踏上了寻找清子父母的路。故事展现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救赎自己,帮清子找回父母的过程,也是在找寻他们三个自己最难割舍的亲人。《忠犬八公的故事》讲述了大学教授与秋田犬之间的故事。帕克无意间收留了一只走丢了的狗并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小八,小八每天都到车站接送教授,教授去世后小八一直守候在车站希望教授能够出现。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小八守候的车站还留有它的塑像。这个故事无论是1987年日本拍的《忠犬八公物语》还是后来美国翻拍的《忠犬八公的故事》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教授对小八的呵护,以及小八对教授的忠信,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千与千寻》、《风之谷》、《东京教父》、《忠犬八公物语》在中国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有很好的口碑。四部片子表达的思想超越了文化与国度,把影片上升到了人文关怀,大学生在观赏影片的同时,引起思考,在对影片传达的思想给予认可的同时,也在升华自己的道德思想,这对大学生良好道德思想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外国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翻拍作品的文化误读

《花木兰》最早为北朝民歌,讲述了匈奴侵犯国家,木兰代父亲从军的孝心以及爱国之情。花木兰的故事被代代传诵,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1998年美国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翻拍成动画电影。该部电影延续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神奇的想象、搞笑的情节、动人的爱情、惊险的对抗。同时极大地发挥了电影情节紧凑的优势,这些元素的进入使影片在中国赢得好评。在人物塑造方面,延续了美国小人物的励志路线。花木兰、守护神木须还有可以带来幸运的蟋蟀都不是出场就是英雄。木兰到了出嫁年龄却因性格像男孩子找不到婆家,跑去替父亲出征但又武艺不精。木须在花家的守护神中的责任主要是叫醒其他守护神,因为被瞧不起,跑去要帮木兰建功立业,但瘦小得像只小蜥蜴,没有任何神技,出的净是些馊主意。可以带来幸运的蟋蟀也是骗来的称号。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团体号称要光耀门楣。片中体现了木兰孝顺、坚韧、机智、勇敢的品质,毅然决然剪掉头发替年老力衰,腿脚不便的父亲入伍。进入部队因为是女子力量小被嫌弃,不停尝试终于能戴着铁环爬到柱顶。面对匈奴人多、兵强的状况不是采用蛮力拼杀,而是利用有利的地理形势,引起雪崩。她无论是面对匈奴的大部队还是独自面对匈奴的首领都没有怯懦,它诠释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虽然该片导演在拍摄该片前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里面夹带了很多错误的思想,体现了西方极强的利己主义思想。木兰从刚出场去相亲就在唱为家争光。木须也是为了能让自己扬眉吐气才跟随木兰上战场。中间战士们操练结束去打仗的途中唱的歌也是在说打仗为了以后能娶上美娇娘,因为现在的女孩子喜欢打胜仗归来的英雄。中国民歌故事《花木兰》体现的是花木兰的爱国思想,花木兰的父亲愿意再赴战场是由于国家被外来侵略者践踏,木兰隐瞒身份替父从军也是由于想要守护自己的国家。两者概念的偷换使整个故事以及传达的思想完全不一样。这对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这种从军为了能使家族增光添彩的思想与故事最后木兰辞官不受,归隐田园的结尾也是矛盾的。不能很好展现花木兰这个女性的伟大形象。

(二)西方与中方思想的差距

《生活大爆炸》描写四个高智商低情商的科学家与一个女服务员之间的故事。《生活大爆炸》在中国上映到第六部被停播。剧中表现了西方对性的一种开放态度。男科学家将penny捧为女王,女科学家也是羡慕penny这种空有美貌,但不愿意读书,整天做着明星梦的女孩子。《生活大爆炸》本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分歧,题材不再是正面展现坚守科学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剧中的科学家生活无趣,被女孩子嫌弃找不到女朋友,每个人都是怪胎。谢尔顿有强迫症、交际障碍,库萨帕里患有严重的“与异往障碍症”,霍华德用猥琐的方式泡妞。他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主要是猜字谜、参加动漫展、打游戏,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着手。西方国家宣扬。剧中3个男科学家最热衷的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而是如何“把妹”。这种颠覆性的题材满足了商业化的需求,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本身传达的思想与展现的角度,都不是很好的范例。《花木兰》与《生活大爆炸》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花木兰》取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在翻拍过程中出现非常明显的文化偏差。《生活大爆炸》真实反映了美国的生活与文化,暴露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这些偏差与不同对大学生良好道德思想的养成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在山东考察时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励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教育要不断加强。国外影视作品不乏优秀作品,可以引起他们思考与感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但也有很多作品夹杂着性、暴力、畸形思想等不健康内容。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引进国外影视作品时加大监管力度,让有营养的作品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思想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社会中很多不利因素也不可能根除,只有大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些有害因素浸染。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5

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措施

天津师范大学星空校园影社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型社团,笔者将以该社团为例研究如何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并找出针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学生社团是指由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的在学校登记注册,以实现成员的共同志愿为目的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协会、学会、联合会及学社等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符合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和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规范管理、加强指导,是学生社团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而专业化社团更是社团工作趋向更加正规更加健康的表现。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是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型大学生组织,具有鲜明的与专业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

当今高校大学生都是90后群体,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运用好专业型社团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在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逐渐了解到“90后”艺术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90后”群体在自我认定、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均表现出其独特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更以其专业的特殊性和自身学科的影响力呈现出明显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浓重而抗挫折能力弱及思想行为独立而缺乏与人交往能力等。

星空校园影社成立于2009年9月,隶属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社团指导老师为音乐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分团委书记。它是天津师范大学为数不多的定位于戏剧、影视艺术的专业型社团,是由学院影视类专业学生特别是“90后”学生自主筹办,并得到校社联、学院社团部大力支持的影视文化专业社团。星空校园影社拥有自己的宣传口号“璀璨星空,没你不行”和精心设计的社团标志。其以“专业、交流、实践、共享”为理念,直接服务于学院乃至全校相关艺术专业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社团成员提供了课堂以外的艺术学习、实践、交流机会。在影社的工作理念中,专业是第一位的,因为社团中的学生是基于对影视的爱好集结到一起进而开展各种研讨和交流活动的,专业性是保持社团活力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发展,为成员提供更为优越的实践、交流机会,影社创办之初就与隶属于星美传媒的天津星美国际影城等业内多家专业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星空校园影社以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精神、贴心的服务为校园中所有热爱戏剧影视艺术的同学搭建了专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在不断超越自我、开拓创新,并以为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专业学习与艺术实践机会而努力。影社下设秘书处、活动策划部、活动执行部和摄制组四个主要部门,各部门分工细致、团结协作、责任到人,保证了影社举办的每次活动都能顺利圆满的举行。据不完全统计,影社成立三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多达五十余次,学生通过专业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人文素质。影社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五星级社团、新秀社团以及学院明星社团,有极强的活力与校园影响力。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立足于星空校园影社开展的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专业型社团的优势,紧扣大学生“三观”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从经典历史影片中汲取营养,在观影方面注意选择人文素养相关的片目,定期组织观影活动,如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人间童话》《和祖先一起唱歌》等影片,开阔学生眼界视野,提高其欣赏水平;二是专业教师与学生结对子,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共同完成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机构的剧本创作、拍摄等实际工作,如天津电视台的《边演边看》《今日开庭》等节目脚本、剧本的创作等;三是加强学生人文情感熏陶与教育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并推进教学改革。结合专业优势,举办系列讲座与交流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热情;积极搭建学生与电影制片、导演、演员等人的交流平台,拉近师生与剧组主创的距离,提供面对面切磋的机会。如影社曾成功举办了《hello!树先生》导演交流会,青年导演卫铁和戏剧影视文学系的专业老师作为特邀主持来到现场。这部由韩杰执导、王宝强主演的电影曾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斩获了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等大奖。影片观看结束后,韩杰、卫铁两位导演愉快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活动。同学们与导演就对电影的评价、今后的拍片设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导演还为同学们对做人、做电影提出了建议。此外,星空校园影社还成功举办了电影《蓝色的七星湖》众主创交流活动。《蓝色的七星湖》导演齐为民、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该剧编剧杨爱君老师、主演艾力江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这部儿童电影的创作过程和这部电影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同学们向导演提问关于本片的艺术总监、台湾著名摄像师陈坤厚对整部影片的影响以及在编剧的过程中创作故事的启示等专业性问题。影社想学生之所想,邀请的剧组和导演都是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年轻群体,这样就为二者间的交流减少了障碍,丰富了交流内容;四是师生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如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与学校保卫处联合拍摄制作《校园安全宣传片》,与党委宣传部联合拍摄制作《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宣传片》《雷锋精神优秀践行者事迹》等;五是开展专题活动。

如DV短片大赛、天津首届青年电影节活动、天津电台观众服务月活动等,通过大型活动拓展学生专业技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进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当前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强调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此外,200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纽带,同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学生社团是增强专业教学的直接力量学生社团分类众多,如体育娱乐类、学术类、文艺类等,要想使社团活动保持长久的活力,就要不断培育精品社团,打造品牌活动。社团专业化是社团工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各类社团需要有效的分类指导,而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有利于保持社团活动的效果和水准。专业型社团将专业教学和社团建设结合起来,使社团服务于实践教学,又使实践教学反过来促进社团的发展,在教学实践改革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都得到提升,既是教学实践的特色,又成为学生管理方面的特色。专业型社团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是提升实践技能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平台。人文素质的培养除了包含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外,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6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是构建高中语文知识具体形式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艺术。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是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的一个客观的展示,而有的是一些借助历史人物的小说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影视作品。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有影视作品《红楼梦》、《新红楼梦》,但是林黛玉在贾府大多是关于林黛玉内部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这两部影视作品等没有恰当地展示,观看影视作品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一课的讲解中没有必要运用影视艺术。而《鸿门宴》大多是对于事件的描述,这需要较为丰富的背景知识,而《鸿门宴》这部影视作品形象直观地进行了演义,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这一部影视作品可以充分的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2.找准影视艺术和教材的结合点影视艺术是丰富的,一集影视作品的播放需要45分钟时间,这就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影视作品,找准教材和影视作品的结合点,明确引入影视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学生奠定知识背景,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促进知识的延伸,恰当的剪切影视艺术。例如,《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引入影视作品“荆轲刺秦王”,在影视作品中,对六国的关系,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对荆轲刺秦王的情境的回顾,教师将视频进行裁剪,只留下在大殿上荆轲刺秦王的片段视频作为教学艺术。再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理解本篇的难点是对写作背景的陌生,教师通过截取《》影视作品中,描述这一段历史的背景,给学生播放,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走进当时的情境,学习内容。

3.增加影视艺术运用中的过程指导影视艺术是服务于教学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教师选择影视艺术是包含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但是,这一点作为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的知晓,学生在影视作品的观看过程可能只是看热闹,因此,教师要增加在影视观看过程的指导。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视频,由于演讲视频是英语版的,因此在之前,教师配有了中文字幕。在观看之前,教师设置导学问题,你最喜欢演讲中的哪句话,为什么?马丁·路德·金是如何表达的?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马丁·路德·金的语言、表情和文字结合起来,并把你喜欢的语言在教材中标出来;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学生纷纷就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表述,演讲中清晰的思维,有层次的表达,演讲的语言,演讲稿的哪些地方非常地震撼,在学生相互交流和模仿朗读中,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总体的认识,对演讲的语言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的教学就显得轻松容易。

二、清醒认识影视艺术的负面效应

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直观的图像、音频、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但是另一方面也局限了人物塑造和人物个性,限制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联想和解读。因此,教师在引入影视艺术时要充分考虑影视艺术的负面效应,通过选择影视作品的引入时间,或者语言性的补充来减少影视作品的负面效应。例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教师通过阅读文本,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祥林嫂,而影视艺术会以第一印象占有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理解的祥林嫂形象和性格,同时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祥林嫂。在学生建立个性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播放“祝福”的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考虑到我国高中生的正确错误意识非常的绝对,学生可能在观察到影视作品的形象后全面否定自己的认识,在观看结束后,教师通过语言指导学生认识到,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是多样性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视频中的祥林嫂只是一种解读。综上所述,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在选取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并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观看,实现影视艺术真正为教学服务。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7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现阶段,有很多中职院校中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较差,他们普遍人们英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并不会对学习英语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这就很难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集中住一起。但是,通过将英文影视资源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之后,能够起到活跃英语课堂氛围的作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好奇欲望,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学生在观看这些英语影视资源的同时,也会记住一些陌生的单词语句,加深学生的英语记忆力。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一般都需要构建起逼真的学习场景,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英文影视资源体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导演和编剧将这些生活元素重新加工处理之后,让一些复杂的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也为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喜欢英文影视资源,并去观看很多的英语电影,主要是因为我们常常会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打动,近而转换成了一种对外国文化的喜欢。尽管在语言并不相通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对这些英文影视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当将这些英文影视资源灵活恰当的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中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国外文化,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引入英文影视资源的原则

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恰当地选择和引入影视资源,切不可只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忽视其客观的效果。另外,所引入的影视资源应围绕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学生词汇、句型的积累、英语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扩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适度性。影视资源的引入只是对教学的有益的补充不能把它当做“万能”的教学手段,注意引入影视资源的时间分配和内容的取舍,不能喧宾夺主,失去木来的积极作用,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依赖影视资源,产生不愿意动脑思考、动口练习的负面影响。师生互动性。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引入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时,应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通过前期的背景介绍、主要情节阅读、主要人物的展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方法

优化英文影视的选择标准。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以及心理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英文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英语老师应选择对白比较日常化、情节比较简单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在理解电影情节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选取的内容也不能太过简单。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梯度式的方法提升英语难度,从而引发学生的挑战心和好奇心,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学习效率。向学生介绍英文影视的背景知识。英文影视是对外国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以及国家精神的具体表现。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影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电影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影视的背景知识,使他们对这部影片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重现电影情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老师可以对英文影视的经典片段进行重现,让学生模仿电影情节或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配音,使同学积极地参与进来。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英文影视作品后,对电影情节进行解读和评价,让他们站在编剧及导演的角度,对电影进行再处理加工。

四、结语

综上诉述,可以得知,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而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中职院校也开始将大量真实、鲜活的英文影视资源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将学生作为中心,以此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其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又可以加强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从而加快实现我国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的。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电影评论;影视教育

电影评论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开启了电影评论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近日,在百度搜索栏里,以“影评”“电影评论”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分别得到约六千九百八十万和七千八百七十万个搜索结果。在这些搜索结果中,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性评论文章,也包含媒体人、电影爱好者的评说言论。由此可见,相对于《中国电影报》《大众电影》《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传统纸媒,后窗看电影、网易博客、新浪微博、豆瓣电影、Mtime时光网、猫眼电影、格瓦拉@电影、今日影评、360电影评论、“非一流评论:左岸影视,右畔文学”、后窗、虹膜、迷影网、毒舌等互联网站、自媒体、公众号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评论的新平台,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正在院线上映或从前看过的电影发表观赏、反思、探讨、评价的言论和文章,短、平、快的电影评论应运而生,打分、一句话影评最为普遍,弹幕也一时风靡,昔日鲜有机会在大众平台发出自己声音的普通观众俨然成为中国电影评论的主角。人员更加广泛,队伍更加壮大,文章更加海量,数字环境下的电影评论在中国文艺评论园地里形成了一道特殊而靓丽的文化景观。

然而,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自由表达的数字化时代,电影评论繁荣景象背后的隐忧和短板其实也值得注意。一是影评文本上与日俱增的多为碎片化、感想化乃至戏谑化、浅显化的文字,或为吐槽言论,或为赞美话语,甚至是一些夹杂着一堆图片、表情包而与电影无关的文字垃圾,缺乏电影理论的有力支持和系统、理性的深入分析,质量参差不齐,品格高低不等;二是评论人员上虽是全民影评,但频繁现身的多是一批凭着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进行影评写作的电影发烧友,虽有一定理论基础,但多非电影科班出身;三是收受红包、恶意评分、影评失真、水军泛滥之类的恶劣现象,更在不断让电影评论界蒙受羞辱。

面对数字化时代纷繁复杂、众语喧哗的电影评论,无论是严肃的影评人,还是热心的爱好者,尤其是政府有关部门,都应对新时代影视教育保持一种重视和敬畏的态度,才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电影评论风气,建构风清气正的电影文化氛围。

首先,日益普及的影视教育可以为电影评论培养人力资源。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建立了电影学校开展影视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2000年以来,中国影视教育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更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的后起之秀。随着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联合印发,今后中国各类学校将基本普及影视教育。因此,大凡进入学校受过教育的人员,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抑或基础教育,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国影视教育的熏陶和洗礼,影视教育则会从不同层面为中国电影评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资源。事实上,当下中国电影评论队伍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早就在受惠于中国影视教育所作的重要贡献。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人都可以是电影评论家,但接受過影视教育的人从事电影评论毕竟会棋高一着!

就湖南而言,近二十年来的影视教育迅速发展。2000年6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主要为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公司、动画公司等传媒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设有“戏剧影视表演”的“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的视觉艺术学院和“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曾被誉为“广电湘军”的摇篮。而真正在电影评论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则是这样几所拥有完备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高等学校。2001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现设有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本科专业。2002年3月,湖南大学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创办广播影视艺术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表演等本科专业;2010年1月,该院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合并组建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08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率先在湖南省内获得影视戏剧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获准设置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4月,教育部批准湖南师范大学在文学院开办湖南省第一个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类)本科专业,后有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相继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怀化学院、长沙学院等设置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同时,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女子大学以及省内一些高职高专相继开设了与影视艺术相关的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漫专业等。所有这一切,无疑为湖南电影评论队伍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系统常态的影视教育可以为电影评论储备知识资源。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绘画、舞蹈等表现形式于一体,对这一视听化的文化审美对象展开评论,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累积。当下,影视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开始成为中小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门类,甚至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这样的专业教育链。各类学校纷纷开设《影视鉴赏与评论》《影视文化概论》之类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的影视知识普及;而告别文学门类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之一的“戏剧与影视学”“戏剧影视文学”这样的专业教育,自2011年以来也有了近十年的历史。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影视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影视教育常会涉及影视鉴赏、影视创作、影视语言、中外电影研读与分析、影视史论、影视编剧、影视导演、影视明星、影视美学、影视理论思潮、影视文化分析、影视批评、影视传播学等内容,多以普及影视知识为前提,更以启思增智和专业培养为宗旨,不仅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要求,更为各色人等从事电影评论供给了系统而丰厚的知识资源。

最后,科学规范的影视教育可以为电影评论提供方法资源。在数字化语境中,中国电影评论的方式、方法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纸质媒介影评与综合性门户网站专栏、论坛、博客、公众号等网络影评交相辉映,专业电影评论人员与业余影评齐头并进,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真实性、便捷性和实时性的影评空间激活了无数人开口、动笔评说电影的欲望,这就更加需要广大影评人员重视和掌握恰当的电影评论方法,以确保数字化时代我国电影评论的正确发展方向,而影视教育恰好在这一方面为电影评论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一是强调思想的正当引导。关于文艺工作有过多次重要论述,其中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批评,因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而2016年11月7日、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明确指出,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倡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因此,作为文艺批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评论,在评论影片时首先需要讲政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各类学校在影视教育过程中,无不将“立德树人”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无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影视评论人才培养体系中。早在1996年,原國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就指出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而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尤为强调包括影视教育在内的各类专业课程需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彰显出影视教育向来重视价值观的引导,能够保证接受过影视教育的影评人执笔评说电影之际,首先能够坚守真、善、美的审美立场,不受经济利益裹胁,树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论态度,弘扬崇高精神、高尚情操,正确认识影片的思想价值,引导观众透过影片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担起电影评论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二是重视对象的得当择取。搞好电影评论,能否得当选择自己的评论对象非常重要。各类学校层面的影视教育,是相当重视影视资源的挑选的,通常都会结合影视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紧扣影视发展历史和现状,针对学生需要,或定期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或择取适合学生的影片,如反映革命历史的影片、切合真实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颇受市场关注的中外类型作品、具有探索精神和文艺气质的小众之作,选即将上映或甫上映或过往的影片来加以品评,来反复“拉片”。由于学校影视课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影片观摩效果,走出校园从事影评的人们面对灿若群星的电影,自然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择片标准和要求:时效性、代表性和经典性,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所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三是讲究方法的恰当运用。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文化感染力,电影评论则是根据一定的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影视作品思想内容和视听语言的研究活动。而学校的影视教育都会或浅或深地引导学生掌握电影评论的一般方法,如发挥自身评论的优长,重视蒙太奇、德国表现主义、长镜头美学、场面调度说、作者论、符号学、结构语言学、女性主义等电影理论的指导,讲究电影评论的角度,重视专业术语的运用,执意场景、光线、造型、服装等视觉元素和配音、配乐等听觉元素之类的声画语言的把握,拓展影片研究的视野,讲究评论文体的规范,加强电影评论的练习与实践,提升电影评论的文化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总而言之,影视教育让影评人提前拥有了从事电影评论的基础,或从一部电影整体入手,或从影片一个方面着眼,可关注作者创作手法,可聚焦电影作品本身,可畅谈影片功效影响,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可以达到电影评论的目的。

上一篇:图式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