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多媒体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9:29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1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影视

前言:

影视行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影视也的快速发展,对于影片的后期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视后期制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为影视后期制作带来便利,减少人工成本,节省财力,提高影片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片的场景,人物形象进行加工,进行特效渲染,制造出科技玄幻的场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影视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范围

1.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多媒体编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编辑技术的组成体,其可以提高作品的画面感,提升作品的质量,带给观众更加炫酷的效果。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对影视作品,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对影片进行剪辑,对环境、画面进行特殊处理,添加各种特效的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加快影视后期制作的速度,为影视后期制作带来便利,减少人工成本,节省财力,提高影片效果。视频图像后期制作,为小成本电影提供机会,促进独立电影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视频图像的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影视行业做出巨大贡献[1]。

1.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动态影像的加工

动态影像加工对电影行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计算机技术未被应用之前,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落后,操作手法受限,影视作品仅靠简单的剪辑与拼接进行后续处理。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动态影像加工,可以为影视作品添加特效,进行人物动态处理,添加柔和的光影,设计气势磅礴的场景。动态影像加工多用于玄幻、科幻类影片,此类影片需要展现出玄幻科技的场景,是现实环境中没有的,而动态影像处理技术,正好可以构建影片所需的环境,整体提高了影响效果。优质的动态影像处理,能够造就一部出色的电影,影片中美轮美奂的场景,人物的特技,都是动态影像处理完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态影像加工,为电影业带来便捷,为影片添加更真实的玄幻效果[2]。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影视后期制作面对的问题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落后

电影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国家给与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在影视后期制作上取的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外技术相比,我国扔处于落后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后期制作技术水平落后,影片的制作效果、场景描绘,很大程度上不逼真,效果生硬。影片的处理手段劣质,明显存在处理痕迹,与美国的影片相比,3D效果、场景设置、人物特技,都存在较大差别。国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片处理上十分自然,与实际场景融为一体,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影感受。对于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吸取国外的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从而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水平[3]。

2.2制作速度慢抄袭率高

基于我国的计算机多媒体水平落后,影片的后期制作,多采用国外的技术进行处理。虽然采用国外的技术,但仍与原创技术有所差别,经常模仿国外技术,导致国内对计算机技术缺乏自主研发意识,使得我国在计算机领域技术薄弱。在发达国家,具有专门的团队与充足的资金,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研发。其后期影视制作具有较大的规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中,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存在不足,导致制作速度较慢,制作规模较小。制作速度慢抄袭率高,是我国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特点。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范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下影视后期制作面对问题的论述,表明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影视行业的重要性。现今我国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比较落后,我国应该大力开展计算机技术自主研发,提高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陈凤启.浅论当今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172.

[2]李沫言.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07):72.

[3]谭美玉.特效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电视,2015,(05):74-75.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2

关键词 数字摄像技术;电视媒体;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61-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项应用也在普及,其中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摄像技术的巨大进步尤为显著,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标志。数字摄像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无论对电视媒体的自身发展还是制片人的制作过程以及电视节目的流通方式乃至整个媒介来讲,都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和机遇。如果传统的电视媒体要想在这场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那么数字化改革必然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数字科技摄像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普及,数字摄像技术结合传统的电视媒体发展技术早已成为现如今电视媒体行业的创新技术和模式。数字摄像技术对电视媒体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比如摄像技术方式和传输系统的方面与传统的电视节目摄像技术有很大的进步,两者之间相融合发展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数字摄像技术多样性发展。

1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指的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互交的一种技术。在技术的发展基础上融合了艺术元素的数字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了更大的超越,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并延伸图像潜在的美学价值。

数字摄像技术也就是媒体技术,这项新兴技术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考量的是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和运用程度,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及相应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质,审美观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熟悉软硬件的应用和开发平台的使用,更要对于媒体艺术本身的内含有深刻的认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浪潮中,数字摄影技术必须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才能突破自身的传统弊端,如果要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突破现有的瓶颈――渠道和网络。不仅要在互联网状态下坚持科技创新,还要不断融入电信服务商和电视媒体综合方面的因子。

2 数字摄像技术对电视媒体发展的作用

1)数字摄像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媒体行业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数字摄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媒体影像制作中的缺失和不足,以前传统的电视影片经不起长时间放映的问题,在新时代科技数字摄影技g的作用下,即使在不同的设备上多次放映对影片也没有任何的画面音质影响。新科技下的数字摄像技术可以保持制作的影片画质更加清晰还可以防止影片的老化。使制作的影片影响一如从前,不得不说是一项技术革新。

2)数字摄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摄影师解决影片的拍摄和制作问题,也正是数字摄像技术的引用给当今电影产业注入了创新的因素,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数字摄像技术的参与人员也产生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了一代具有新思维的艺术创作人员和电影产业中的新兴职业,在未来数字摄像技术师,影片软件设计师、后期制作剪辑工作人、电脑美术设计师等都会成为新时代数字科技领域的新成员。

3)数字摄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我国传媒行业、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摄像技术下的电视媒体是电视制作艺术发展最重要的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下的电视影片有了防盗版技术的应用就会使一些电视影片或电影的版权得到有效保护;数字电影打破了传统对于影片时间上的局限性,数字技术下的电视媒体可以在发现问题时随时进行更改;各项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都会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影片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数字技术促进电视媒体管理体制的改革

数字摄像技术对电视媒体原先生产方式的改变体现在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上。由于数字技术在近年来被引用的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数字电视产业的正常进行,我们相关电视媒体必须要整理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建立一套有利于发挥电视媒体原有优势、建立媒介竞争力的新模式,来实现电视媒体发展的各环节责权利的明晰,必须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运行平台上进行,才能促进电视媒体行业的有序发展。

1)数字技术为电视媒体产业最大的作用就是释放了频道资源,对于传统的广电业管制而言,频道是管制的基础,执行管理是依据频道资源没有限性进行的,因此在管制产生变导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构建。

2)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包括企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数字科技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发展和运作模式,推陈出新和打破传统的电视媒体制作模式是新时代下数字摄像技术的最根本的作用。原来的电视从业者也将要继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加时代因素,电视台为了发展电视媒体,增强自身在数字媒体时展的竞争力还需培养更多的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优秀年轻人才来完善自身的人员结构组成。

4 结论

数字摄像技术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是很大的,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数字摄像技术确实是新时代、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对电视媒体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积极作用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数字摄影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进步,数字摄像技术从本质上改变了电视媒体的运行模式,影响了整个媒体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电台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可以说在未来,电视媒体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是发展的重大机遇,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好数字摄像技术,积极去适应科技社会对电视媒体带来的变革,从而促进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怡.3G时代网络新媒体视觉影像传播及表现形式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1.

[2]陈娟.影像传播的文化学研究[J].当代传播,2006(3):14-16.

[3]王长潇.分众影像传播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当代传播,2009(4):36-38.

[4]张瑞琪.如何在数字时代占领影像传播制高点[J].中国记者,2011(8):1.

[5]尚婧.网络视频:当代影像传播格局的撼动者[J].今传媒,2009(1):68-69.

[6]石宏伟,范欣欣.影像传播的认识论思考[J].学习月刊,2007(4):19-20.

[7]盛希贵.视觉教养理论与影像传播实践[J].国际新闻界,2003(6):66-70.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影像 叙述特性 未来

一、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

从形式上看,新媒体艺术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历史时间的概念,新媒体艺术影像在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新媒体艺术形式。笔者主要以新媒体的计算机、影像、数字技术、网络等新科技成果作为新媒体艺术定义的创造性手段。新媒体艺术影像要向着现代化的技术方向推进,当然,这并不能仅将一种技术简单地认为是美学,像数字影像这类的媒体可谓是先行媒体技术,先行技术并不是起到决定的作用,而是给出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新媒体艺术是以动荡的内容向社会现实主义开放,虽然是在现代主义生死存亡的时期下崛起的,但是,新媒体艺术却没有走上现代化主义的形式色彩,修正了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教条,将喜剧性、叙事性以及隐喻性等古典的技巧充分发挥出来。新媒体艺术是以媒介间性、数据库化生存、赛博空间性等特征构建一个客观世界的延伸空间。

二、新媒体影像叙述艺术的现状

1.平移、复制的成分较多

新媒体艺术影像多以网站平台为主,而在当今大多数的视频网站的节目分类中,主要以电影、电视剧、综艺、文艺、视频等,其中只有视频这一档节目数据原创的性质,而其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平移或复制过来的,新媒体影像艺术过于传统,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上的表现更为明显,许多视频运营商都将传统的编排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过多视频网站的雷同性也极为严重,缺乏新媒体艺术影像的表现。

2.戏仿性过于严重

所谓戏仿就是指源于文学理论的叙述,也称为滑稽模仿。在当今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发展中,有很多制作的艺术类视频都是通过模仿其他作品以及题材的方式而形成,尤其是在媒体影片的表现风格上更是相仿。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媒体艺术描写的内容与主题极不相称,特别是将娱乐、游戏等结合到一起的模拟节目中,由于体现出的观点过于陈旧,这类媒体影像被当下人们作为一种讽刺性影视,对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3.视频表现形式枯燥感

在当今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创作的过程中,视频创作中过多的是无用的东西,而且一个影片较长,里面重复的片段和语句也有很多,让阅读者觉得媒体视频只是看一时的新鲜,长时间看下去大多内容都是雷同的,仅是稍微转变形式而已,使得媒体视频显得枯燥无味,无法真正提高点击率。尤其是受媒体视频语言的限制,很多都局限在传统电视、电影的语言上,缺乏语言的创新性。

三、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未来

1.平移、复制的改进

传统的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方式主要以平移或直接复制为主,无法真正体现出新媒体艺术叙述的特性。当然,也有很多视频运营商在媒体内容的编排上,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充分实现新媒体的欣赏习惯以及传播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当今手机普遍都使用智能手机,很多人群都会用手机看一些相关的视频,针对手机电视制定了专门的栏目,例如通过对传统内容的重新转码、编排等方式,将视频制作成大概30秒左右的短片,留住媒体中的一些兴奋点,将大部分的元素都剪切掉以供手机播放。其次在新闻方面的视频上,也有着一定的改进,专门为手机制定节目形态为1分钟左右的简短新闻播放口,更方便人们利用手机关注新闻。另外,还有一些视频商将传统的电视剧题材制作成几分钟的短片,而且,再加上情节以及背景等画外音的介绍,能让人们通过短时间的观看就能了解故事的大概等。

2.媒体艺术创新观念的形成

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从艺术创作思维观念上来看,还是要采用一些传统的媒体用来借鉴,而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要将语言的思维工具以及文字的主控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借鉴但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才能创作出独特观念的媒体艺术影像。当然,在媒体艺术影像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与阅读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既然有媒体视频艺术创作,就应该有视频艺术的阅读者,这都是新媒体艺术影像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科技产品也有着更大的突破,而新媒体艺术影像的创作不能单靠先进的科技产品,还要将媒体视频节目靠向民间艺术,这样才能将主体的创作愿望显溢出来。另外,在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创作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媒体视频对人们的世界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抓住这个突破口进行不断创作,将新媒体艺术影像的手法利用真实的图景表现出来,并慢慢地建构和演化出一种新媒体艺术的形式。

3.视频微短片的制作

随着新媒体艺术叙述的不断发展,再根据当今人们所关注媒体传播的方式,以及媒体传播的形式和特点的发展来看,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逐渐走向视频微短片的制作道路上,通过将较长的视频压缩成视频短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脱离传统媒体视频的束缚,尤其是在语言上的表现更为新奇,而且,要保证很多创作的媒体视频短剧靠向人们的生活实例。例如,中国版的《嘻哈四重奏》《苏菲日记》等,以及近期刚刚更新完的《丝男士》等,虽然每个视频仅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从点击率上来看已经突破百万次的点击率。这些由个人乃是团体制作的短剧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和风格的创新,融入了当今年轻人比较喜爱的时尚元素,迅速地吸引了当代时尚的人们;针对这类短剧在网络上开展观众与标榜的互动,以新的互动形式提高人们的参与性,对人们发表个人意见有着一定的意义,可以广泛地吸引着很多人群;在时间段上,每个短视频大概只有几分钟,长的也仅有十几分钟,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它却能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讲述、恶搞等方式来对短视频的点缀更能突出故事的真实性、趣味性等。这都是新媒体影像叙述发展的主要表现。不难看出,很多短剧都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通过短剧却能将小故事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可能处处都在演示出人们的生活。人们在生活中观看电视,同样也在生活中不断地演绎电视。尤其是当今的科技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的虚拟化、信息化、基因工程化等多项技术的融合,真的无法预料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以什么样的复杂关系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样这也为一些作家勾勒起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的探索方向。

四、小结

新媒体艺术影像具有很好的未来,但是,这需要人们在不断地探索中及时地发现新媒体艺术影像发展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促进新媒体艺术影像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雪.浅谈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黄石.历史的当下――浅谈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演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9).

[3]蒋晓华.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4

关键词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年,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逐渐在新闻传播开始应用,这有利于新闻媒体提升综合实力,扩大媒体传播能力,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时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电视媒体技术更好地在新闻传播中广泛应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力以及影响力。此外,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个媒体都在积极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克服自身的不足,提升实力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1 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以及局限性

近一段时间,电视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直接冲击先前传统的媒体群,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它是综合了文字、图像、声音等,画面形象生动,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也组合成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跟大众互动性大大提高了。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结合了网络传播技术,把网络传播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了,电视媒体技术互动性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大大提高了,让更多的大众参与中来,传统的媒体是讲诉如何成功,而电视媒体结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大众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一起评论,发表个人观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积极性,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一旦有了大众的参与,那么电视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前,电视媒体技术进行传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量逐渐扩大,这比一般的媒体大得很多,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具有一个信息平台,信息量很大。电视媒体技术被人称为在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话之后又一次信息革命。然而,电视媒体技术拥有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无法避免的。优势和局限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相互制约的。就我国现阶段来说,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电视媒体技术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缺乏有效的内容控制,当前电视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辩。对于受众而言,拥有真假难辩的信息与完全没有信息是一样的。而传统的媒体技术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新闻内容在之前要受到层层把关,这些传统的媒体责任意识很强,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保证,不良新闻就相对来说会比较少。

2 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电视媒体技术更趋向融合,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时,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很大的。电视媒体的传播呈现出螺旋式发展,形成了实时性传播、跟踪性传播、同步性传播、多元性传播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影响力,很容易使大众接受这种传播意识。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因此,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就是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刚刚告别铅与火的传媒时代又匆匆迈入了一个告别印刷、告别发行的广播电视传媒时代。说实话,这就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影响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因素很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处理功能逐渐增强,当前计算机技术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其次,另外一个因素是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不容易扰,也就是说提高了电视媒体抗干扰能力,保证信息和信号通畅,方便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为信息的以及传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最后,影响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是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接口技术的不断改进,让很多电脑用户可以访问更多的网络电视。

3 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应用

新浪网总裁曹国伟曾经说过:“现在,你不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或者说不能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你的媒体,将会在媒体行业慢慢消失。”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采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不可抗拒的。由于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把最新电视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有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不断丰富媒体传播形式。电视媒体新闻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采取与众不同的传播形式,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当电视媒体进行播放新闻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全程流式传输方式,及时快速地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时可以保证画面的清晰以及连贯。而当电视媒体进行重要事件播放时,要采用流程式传输方式,这有利于用户可以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在观看中随时快进以及后退,实现新闻视频的及时播放,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看得东西再播放一遍,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时期电视媒体应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当前是采用网络以及手机短信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信息并进行传播信息。就是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很难对信息进行审核,无法保证信息的客观以及公正,也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和真实有效。通过新的电视媒体技术,进行新闻传播时,会碰到大量的虚假信息以及垃圾信息,因此当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时,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注意以及审核。加强培养合理的法制法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赢得大众的信赖。面临竞争激烈的电视媒体环境,面临大众多元化地信息方式,在这个文化竞争日趋加强的时代,我们媒体人必须时时注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4结论

新生的电视媒体技术直面庞大的传统媒体群,已发出强大的冲击波。有着很强的注意力,吸引力也比较大,电视媒体技术有着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样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加快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应用,这样媒体能够真正努力去应对挑战,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2]尼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年,12月.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艺术设计 艺术媒体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以电子科技舆生物系统相关的生物学混合的创作,科技成为艺术表演的媒介。新媒体艺术敏感尖锐的感知介面,以装置影像、声音、光、网络空间呈现人在科技文明的潮流中不断流动的位置。它将书法、绘画、音乐、动画、文学等艺术融合。所谓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1、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连接性

超越时空限制、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的电信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使用者随时份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找寻远方的信息档案,渗透到各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现在的艺术家在虚空中、网络中密切地合作联系。

互动性

无论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或环境式结构,使用者或关于经由作品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定义。艺术家不再是创作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关系能够参与其中。

2、聚焦几种新媒体

(1)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尽管新技术的狂热崇拜者及追随者们,坚信手机电视是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手机电视受到受众心理、内容和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手机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认为“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2)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3)博客,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样化。2005年8月,上海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3、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变革

艺术和技术作为设计的两个重要属性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技术。当今的社会,人类对各种技术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每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可能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产生改变和影响。作为创造和完美人类生活的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时代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同时,很多新技术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多创造全新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3.1 新媒体艺术对广告的影响

以广告为例,广告图形语言的演变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媒介技术的发展又同科技的变革同根而生,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文字的出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印刷广告迅速成为那个时代广告的主流。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体的出现和其他各种新媒体的涌现,广告的繁荣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广告中的视觉语言的运用也日益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技术又带来了一场新的传媒革命,这场传媒革命也给广告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为图形语言也提供新的视觉传达方式。

3.2 新媒体艺术对艺术媒体的影响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期之后,现在又迎来了一个依靠全新技术的信息经济时期。数字化时代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包括数字化印刷出版媒体、数字声音媒体、数字影像媒体、网络数字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传播媒介形式,这种变革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带来极大的促进,使之成为了科学与艺术、媒体与设计、各媒体形式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的创新教育,打破了传统学科专业的划分。数码媒体设计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引发的一个崭新的交叉课题,它同时兼备工科和文科两种学科性质,跨越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一级学科。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码媒体设计”的诸多称谓及学科内容的设定来看,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人机界面、多媒体、网络、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方面,它基本涵盖了21世纪数字化设计的科学范畴。

4、新媒体艺术的展望

在我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媒到多媒以及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的探索。1996年在杭州美院举办了名为《现实与影像》的国内第一个录像艺术展,1997年北京出现了纯粹的个人录像艺术展。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90年代末,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编辑设备的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更多的艺术家开始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和网络作品。在各种大型艺术展览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媒体艺术的身影。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连结并融入其中,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新媒体艺术也是将本土化与全球化进行融合的渠道。21世纪,影像与媒体必然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和理解方式。没有媒体艺术家的存在,中国的艺术就无法真正进入世界,无法为世界艺术带来新鲜血液。

结语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影响

科技技术的发展给国家、个人都带了很大的利益和方便。比如:社会生产方式、拍摄设备的要求都需要依赖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在以前传统的影视制作中,更多的是采用磁带来运作,这对拍摄的效果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而现在,多媒体技术的更全面发展,在剪辑的时候,更多高性能全面的软件给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是工作效率和质量普遍提升,这对传统的影视制作技术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水平。

一、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信息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信息进行储存、编辑、收集和展现,让零散的信息能够逻辑的归列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互交性的一项科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近些年来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非常神速,成为了现今计算机技术中极其热门的技术之一,它利用计数机的传输方式和信息记录与那些先进的计算机、电视广播技术相互融合,对综合的媒体信息进行单一的处理和分类,形成一个可以操控、组织、储存的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光盘、硬盘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动画,数字信息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更加容易丰富现在的影视节目,也改变了现在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多媒体技术给影视制作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影视制作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社会信息高速实现,多个国家的信息通讯得已完全保障,广播和通讯各种公司纷纷联合开展业务,很多公司通过有利的先进手段,如、有线电视网、卫星设备对各个领域进行业务拓展,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所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借用原本的邮电产业信息链、电话、传真、来拓展自己的业务。许许多多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让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社会中站住脚。所有这些都给广播、电视网、影视技术带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将渗入到影视制作过程的每个角落,时影视产品更加的生动形象、富有生动的画面效果,提高人们的视觉享受。

(一)对制作影视节目的影响

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影视节目的制作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变。很多的电视台都利用自己开发的系统制作动画,大大的提高了片子的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方法层出不穷,运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制作出人物面部的表情变化,改变各种场景的色测变化,天气变化,融入更过的想象元素,提高作品的可观赏性。人们都是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作品,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利益,这样以来,多媒体的快速变相发展就对影视制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

(二)对影视制作的剪辑、编辑的影响

以前影视方面的工作人员都是依靠磁带剪辑来制作影片的,那是一种传统的制作方法,首先是将录像机或者摄像机上的素材内容编录到一般磁带上,然后对磁带里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等处理,然后利用磁带和碟机来播放画面,当让这种方法的制作时间非常的长,效率也非常的低,容易出现很多的错误,以至于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和声音的质量,相比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以前那些传统的影视制作技术当然非常的不可取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影视制作技术产业并没有大幅度的兴起,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搞影视产业。在那个时候的影视制作技术中,影视的编辑和剪辑慢慢的占据了主导性,慢慢的非线性编辑替代了线性编辑。

传统的线性编辑是通过相机或者摄像机的机械运作磁头将信号刻录在磁带上,然后在磁带上有爱哦依次需找自己需要的那个片段和画面,这种编辑方式在多次寻找编辑后,刻录在磁带上的画面和声音质量就会逐渐下降。而非线性编辑的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是把输入的视频、声音信号进行转化之后,采用多媒体数字压缩技术将画面声音同时储存到硬盘里。非线性编辑没有利用磁带的刻录,而是利用硬盘里的介质来进行储存,从而到达记录原本的画面与声音的效果,这就是常常说的非线性编辑。所以在上世八十年代开始,在影视制作技术上,非线性编辑就已经替代了线性编辑技术,这是影视制作技术上一个质的飞跃。

而在当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节目的制作、编辑和处理方式不同,有的是运用的联机方式,他是在同一代计算机上,对拍到的素材进行粗糙的处理,一直到最后影片生成结束的工作。就是说对硬盘上的素材进行直接的编辑和修改。一些用户拥有计算机的终端,就可以利用联机的方式来进行电视广播和三维动画的制作。这种方法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不然,你前面所做的工作就全部白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脱机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脱机的方式下编辑的素材都要进行备份,最后用高级设备播放制作的素材,就成了所需要的电视、影视节目。脱机编辑只是一味的要求的速度上的改变,并不是影片的质量,影片质量是由原本的拍摄的素材的画面声音质量所决定的。

(三)多媒体技术对影视节目传输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现在影视节目的出版、发行、传输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在大众化接触的密切影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电视节目和电影大片的制作设备都被数字化设备所垄断,在很多的影视制作过程中,都是进行的数字化处理。信息数字化设备的增多,使得以前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完全不被采用,饱受打击。现在电视节目储存采用的都是高科技硬盘储存方式,可以存的东西更多,更全面,质量更好。最后一个是电视、影视节目的传输方式。现在我电视广播节目,电影的传输过程,一般都是通过卫星传递信号,卫星通信是由通讯卫星、地球接收站和地表上行站组合而成的。通信卫星通过在空中的旋转接受各地传输过来的各种电磁波,然后做一个放大的处理,之后返还给地面的接受站,地面的接收站再通过各个与地面相连接的接口,传输到各个地方。卫星通信的速度非常快,使人们可以很快接受更多的优质的影视节目。

多媒体技术今后在影视制作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一个是表现在硬件设施的部分。现在计算机已经被人们所广泛利用,影视制作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部分的改善,但是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趋势,因为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图片,视频段落,音频段落是需要不断的整合修改,这对影视工作人员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制作的后期,工作人员还需要速度更快,软件更为齐全的计算机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所以在硬件方面,还有待于更高层次的提升。在影视制作中,软件的应用也是非常的广泛,更多的影视制作是依赖于软件的运用。所以,软件的开发性和协作性要有更为突破性的发展,在网络信息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针对软件集成化的发展,以实现更为显著的效果,这样也能给观众更为精彩的影视作品。

三、结语

随着现在经济条件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也在不但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传统的影视制作工艺,也改变更多以前在影视制作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大大的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效益,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过程,提高了电视和广播节目的视觉效果。我们也应该看到了多媒体技术给影视制作所带来了彻底性的变更,给影视制作人员的发挥想象的空间的大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他们开阔自己的思维,在一个没有约束没有限制的环境下创造出更为惊世骇俗的作品。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宏观的态度来的面对多媒体的发展状况,冷静而淡然的面对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要避免出现那些消极且不好的影响,积极踊跃的推广好的哪一方面,促进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制作产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4(01).

[2] 刘风华,刘宝炜.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数学课中的应用[J].大家,2012(08).

[3] 庹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2(01).

[4] 化伟.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2(03).

[5] 张绘.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探析[J].价值工程,2013(09).

[6] 郭淑珍.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12(06).

[7] 余美夫.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学园,2014(03)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7

【关键词】影视艺术;数字媒体;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91-01

一、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冲突

(一)二者的本质区别。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影视艺术在审美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虽然都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传统影视艺术是以真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的,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还原与复制,并通过摄影机与演员的表演将故事再次展现出来,即“物质与现实的复原”,其重点在于叙事。然而全新数字媒体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字进行组合从而营造出一种视觉虚拟场景效果,把观众带入虚拟世界。这种新奇的影视技术将人们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思维上、视觉画面上为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影视艺术的享受,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然而,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影视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画面、布景设计、角色以及其他元素因为全新数字媒体的出现需要重新找寻自己的位置,怎样将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进行互补,达到有机融合,需要影视媒体人不断地探索。

(二)过分利用全新数字技术,忽视影视艺术作品内涵。全新数字媒体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众多影视作品过分依赖于数字媒体,甚至对数字媒体技术盲目推崇。真人演员被虚拟数字人物所代替,虚拟数字人物虽然在演员造型、自然景观、演绎高难度动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虚拟数字人物毕竟是通过数字技术设计出来的,在表情动作上总是给人们一种规范化的感觉,因而不能充分展现原著中人物的个性。虽然数字媒体展现出的恢宏、奇特景观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是影视作品最本质的人文精神内涵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

(三)传统影视艺术面临失落的危险。在如今的影视制作行业内,人们纷纷以能够使用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为荣,大多数影视制作人都认为只要在影视作品中使用数字技术,作品的档次就会被提高,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影视行业中出现了滥用数字技术的现象。过分地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会造成影视作品停留于表象,使作品失去内涵,导致观众对于艺术内涵的审美由深入走向肤浅。如果一直这样根据市场所呈现的错误趋势发展下去,传统影视艺术的魅力将会不复存在。

二、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

(一)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的本质与美学意义。影视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真实性”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美学原则。影视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追溯呈现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亿年前现实社会的存在状态,也能将人们带入超未来、超现实的场景之中,观众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够看到与自身、现实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丰富了观众的精神生活。全新数字媒体的出现将原来固有的“物质现实复制就是电影”的旧观念打破,让不再可能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重新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为真实、生动再现非现实的场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将影视作品中的想象与生活有机结合,呈现出自然、真实的现实生活感受。相反,全新数字技术也可以将真实的场景虚化,把人们带入虚幻的世界,把现实的世界完全颠覆,让无限的遐想与非凡的梦想不变为现实,将影视作品表现的空间推向了极致。数字媒体技术与通俗意义上的真实世界有机结合,呈现出全新意义上的超真实境界,让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分毫不差,甚至比真实世界更加真实可靠。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影视艺术的优点相互融合,利用数字呈现的真实感以及演员纯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将影视作品演绎得更加真实、富有美感。

(二)全新数字媒体融入于传统影视艺术人文精神内涵之中。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人物精神内涵与观众是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否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感动。传统影视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中表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感染力。全新数字新媒体在展现作品人文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虚拟数字人物是依靠数字程序技术产生的,不能充分展现出人物个性,人物所需要表现的真实情感不能充分展现,从而使得影视作品最核心的艺术精神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将影视技术与艺术表现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艺术与内涵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田文.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J].大众文艺,2010,(05):100-104.

[2]梁东妮.爱伦・坡文学影视艺术与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J].影像技术,2012,(03):13-15.

影视与多媒体技术篇8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影像;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艺术处于人和技术之间,便使得人的自我复归成为可能。艺术置身于消灭时间性的现代社会之中,但同时又在向消灭时间性进行着挑战。—今道友信:《关于美》 将新媒体艺术放入文化的背景中思考,有两点原因。首先,新媒体艺术要引用文化中的各种符号构成艺术品。整个文化是新媒体艺术以及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和母体,没有能够脱离文化背景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在所处的文化中,新媒体艺术与影像文化、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其次,将艺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考察可以加强其丰满性和立体感。就像艺术文化学提出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来透视艺术审美活动的历史嬗变的学科目标一样,本章以文化研究的思维作为出发点,参考艺术文化学的学科范畴,探求新媒体艺术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环境,并关注新媒体艺术带给这一文化背景的贡献。

一、影像文化及特点

威美尔·狄森那亚克说:“由于电影、电视和录像的急剧增长,一种新的大众文化正以自己独特的原动力,出现于世界的许多地区,这种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想象和生活方式很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①这就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媒介文化或称影像文化。

视觉文化时代是我们对所处时代最流行的说法,关于视觉文化时代的阐述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和利奥塔(Jean-Francois Leotard)都不乏论述,我认为视觉文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以影像为传播的载体,也就是普遍认为的图像媒介,但是影像概念比图像有更广阔的内涵,在各种静止影像和活动影像的包围和轰炸中,我们处于影像文化时代。视觉文化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特别是影像因素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技术化的视觉领域和影像符号的增值都使视觉因素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整个影像文化是对影像媒介的一种重新发现和再认识。

1.视觉经验的技术化

视觉经验技术化的浪潮起源于19世纪,正如安妮·弗莱伯格所说:“19世纪,各种各样的器械拓展了‘视觉的领域’,并将视觉经验变成商品。” ②而在1938年的《世界图像的时代》一文中,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就指出:“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③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即借助于技术,世界被视觉化了。

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Guy Debora)称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奇观化的时代或图像时代,在《奇观社会》中,他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④这个表征就是图像,波德里亚也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仿象”的社会,仿象即通过模拟而产生的影像或符号。无论是奇观社会还是“模拟”和“仿象”的社会,其中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都是指我们今天的视觉经验大都是一种技术化的视觉经验,世界通过视觉机器被编码成图像,而我们通过这些技术图像来获得有关世界的视觉经验,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新的技术更加速了视觉经验的技术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影像的产生、储存、展示、传播提供了更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传统社会中人们直接用眼睛观看的一切,我们今天更多的通过图片、电影、电视、录像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这些媒介都是技术的产物,因此我们的视觉经验技术化了。

2.影像符号的增值

对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视觉狂热”和“影像增值”,让-路易·柯莫里有精彩的解释:“19世纪下半叶是一场视觉的狂热。当然,这是社会的图像增殖的结果:大量带有插图的报纸广泛传播,印刷品和漫画等掀起狂潮。不过,这也是视觉范围和表现范围的地理延伸的结果:借助于旅游、探险、殖民活动,整个世界变成可见的,同时也变成可控的。”⑤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的: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当今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没有符号的处理、创造、交流,就没有文化的生存和变化,在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变革,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已成为个人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而这其中,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部分,也正如安妮·弗莱伯格所说:

新的视觉文化——摄影术、广告和橱窗——重塑着人们的记忆与经验。不管是“视觉的狂热”还是“景象的堆积”,日常生活已经被“社会的影像增殖”改变了。⑥

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后现代景观理论和利奥塔(Jean-Francois Leotard)的后现代描述中都敏锐的发现了影像符号在当代条件下的无穷增长和扩张⑦。波德里亚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扩展或爆炸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技术在符号生产中的作用的增加进入后现代社会,在后现代条件下,各种影像是现实社会所不存在的人为的模拟仿制品,影像符号可以依照模型无穷复制,“它与任何现实无关,无论是什么现实;它不过是自己纯粹的仿象”⑧,波德里亚则在当代影像文化的泛滥中发现了“危险”。在利奥塔那里,形象是一种唤起欲望,激发差异和宽容,服务于“局部决定论”和个体修辞学策略的途径,利奥塔从形象文化中看到了解放欲望、消解理性、促进多元化的可能性⑨,而无论影像符号的增值是促进多元化还是带来危险,都不可否认社会已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传播阶段。

在影像符号的增值中,影像作为当代的视觉符号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影、电视、数字图像、网络图像轰炸着当代人类的视听感官,书籍等文字符号也在由不可见转为可见的图形和图像,当代影像文化不仅意味着用各种与视觉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视觉表达方式去观察、记录和传播各种视觉形象,还意味着把本身缺乏视觉特性的非视觉的对象影像化。图像化、影像化、视觉化构成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关键词和核心术语。⑩

二、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环境

新媒体艺术的环境主要指置身于其中的文化氛围,包括被新媒体艺术引入自身和予以关注的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当代艺术家遭遇的是一个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电脑、多媒体、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手段构成的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技术性的虚拟世界构成了当代的大众文化。周宪就曾指出文化的演变是符号(形象或影像)与实在(现实)关系的变化,当新媒体艺术家用现代影像作为媒介符号反应与现实的关系时,文化也在这种反应中充分显示自身的存在和特点。

流行文化又称通俗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将流行文化引入艺术以来,包围我们的流行图片、文本、符号、音乐、物品就以强有力的冲击一直为艺术所关注,发展到大众传播媒介和商业性生产、消费为文化工业主导的21世纪,流行文化仍依然被艺术家关注,也仍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艺术家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反思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批驳、调侃、解构,还是欣赏、肯定、创造的态度,都是艺术家在向现实发问,对流行文化在当代社会作用的意识与正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早已列出了各种需要的等级,而艺术恰恰是在流行文化的社会背景中,先锋而敏锐的人们对人类欲求和现实供给之间的矛盾与协调等方面的展示和思考,正如《通俗文化与艺术》一书所言:“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一直在为舒适、轻松、丰盈的生活和人性的尊严而努力奋斗着。”新媒体艺术在流行文化中,关注的依然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与现实状况的矛盾与摩擦中发展演变出的调和。

媒介文化,恰如美国哲学家凯尔纳所说:

一种媒介文化已经出现,在这种文化中,形象、声音和景观有助于生产出日常生活的构架,它支配着闲暇时间,塑造着种种政治观点和社会行为,提供了人们构造自己身份的种种素材。……媒介文化是一种形象的文化,它往往利用视觉和听觉。诸多媒介——广播、电影、电视、音乐,以及杂志、报纸和卡通画等印刷媒介——要么突出视觉,要么突出听觉,或是将两者混合起来,以广泛地作用于各种情绪、情感和观念。

媒介文化又被称为影像文化,周宪在《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一文中就将媒介文化和影像文化归为一种文化类型,媒介文化中的传播重心就是影像。媒介文化或称影像文化不仅指大众传播媒介制造和传播的各种影像,还有一层更深的意识是指影像带来的观看文化,陈丹青就曾指出:“影像文化,不是指我们所说的传统摄影、电影、广告设计,而是指一整套观看文化,一整套的新手段与新器材。哲学家思想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高度重视影像艺术背后的文化问题,今天欧美前沿艺术家多数玩影像。”在视觉经验技术化和影像符号增值的媒介文化中,新媒体艺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器材,成为塑造新的观看文化的一分子,就如本雅明早就指出的“由于复制技术的训练,人们对许多大作品感受和理解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也有相似的观点,新媒体艺术在取消了久久回味的体验,转向即刻的艺术感受中已经走的更远,把制造当下的现场感受、超越距离制约的远程参与作为艺术接受中最鲜明的特点而不懈地进行追求,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网络的在线交流、人机界面装置的在场交流、远程通信艺术的临场交流都在新的观看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历来被视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理论基点,阿多诺是这样描述文化工业的后果:

文化工业的整体效果是种反启蒙的效果,就像霍克海默和我注意到的那样,其间本应是进步的技术统治的启蒙,变成了一场大骗局,成为束缚意识的桎梏。它阻碍了自主的、独立的个性发展,这些个性本应是很明智地为自己做出判断和决断的。

阿多诺用文化工业来指代大众文化,他的批判态度直指在文化工业中人的客体、对象和附件的地位,他认为人在大众文化中,人的自由和解放被剥夺,大众在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的替代下,丧失了任何出格的、不同的、反对的思想方式,文化工业是用虚假的需要和解决办法替代真实的需要,由此,俘获了大众的心灵和意识。可见,阿多批判文化工业的自足点就是它替代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真实的需要和自由的思想。

如果说文化工业阻碍了人的自主性和主体身份,新媒体艺术就是在大众文化中发挥人对技术的自主性,变客体为主体;如果说文化工业让人缺乏判断和决断的能力,新媒体艺术就是让人在大众文化中主动判断和寻求技术被人利用和技术更人性化的可能性;如果说文化工业替代了人的真实的需要和只有的思想,新媒体艺术正是在技术社会和传播主导中,对人的自由的精神和思想的探求和追逐,艺术家利用技术表达思想和对社会的反思,参与社会判断,可以说,新媒体艺术文化恰恰是对技术渗透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一个主动的参与和反思。从新媒体艺术诞生之初就是以反叛控制的态度而出现的,当电视等公共媒体系统和影像传播技术取代了艺术曾经的传播功能,剥夺了艺术家的参与社会的发言权时,艺术反作用于媒体,建立新媒体艺术。今天的新媒体艺术更是积极参与技术和商业领域,探讨更宜人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扬人在技术和文化中的主体性参与的作用,尤其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人的需求和思考。

新媒体艺术,这个与现代科学技术奇妙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在人类与自我、心灵与技术社会的交往和对话中,让人感受到关爱与抚慰,等到新媒体艺术能够在大众文化和社会中更多地展示生活和承担历史时,人们就会发现,新媒体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它对精神与自由的无止境的追问之中。

三、新媒体艺术对文化的贡献

陈池瑜在《现代艺术学导论》中论及艺术的功能,他概括为三个方面:艺术以文化的形式参与自然、社会、意识,主要以传统艺术为对象,说明了自然环境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艺术文化活动是社会的一部分,经典小说和歌曲、电影、电视艺术都成为人们思考、记忆和谈论的对象,对人的意识加以作用。但是,对于新媒体艺术而言,这样的概括不足以突出新媒体艺术应用影像媒介和技术手段的特征,发生在流行文化、媒介文化中的新媒体艺术,我们认为它主要发挥了艺术家反思社会和对现状做出反应的艺术功能,同时在艺术与科技之间的调和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艺术家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精英人物,他们总是不满现状,力图破除成规,探新求异的那一种叛逆精神,也非常合乎文化自身更新发展的需要。艺术是展现世界的又一个方法,艺术履行对社会反思和提供独立见解的职责。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就将艺术家称为“人类的触须”,艺术家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独立的思考,把握世界的发展并以艺术的形式予以展示,他们对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技术的可能性和影响具有独到的见解,因此,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艺术也同样予以重视并做出独特的判断,一方面利用这种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对它保持批判的态度,对它进行反思和置疑,探讨它带来的文化和审美转变的可能性。新媒体艺术家不仅企图紧扣社会现实的脉动,而且更希望能介入社会的脉动,这就是新媒体艺术对当代文化的贡献。

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时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科学和艺术融合的研究是重要的文化行为,新媒体艺术家在艺术与科学结合上的实践和研究有助于从艺术的角度,更人性的看待和探讨科技的进步,可以说科学技术和艺术融合是当今科技和艺术发展的新方向,而新媒体艺术家作为应用和关注最新技术的艺术人员正以各种方式促进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发挥着艺术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文化而言,在视觉技术化和影像符号增值的环境中,新媒体艺术家的活动正是以技术的途径,制造新的影像,介入艺术和科学的关系的文化主题,与科学家、技术人员、商业研发部门的合作,都使艺术家,确切地说是新媒体艺术家,更好地介入当代文化的主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做出贡献。

四、结语

新媒体艺术是影像文化中最符合文化特征的艺术形态,它是影像文化中视觉经验技术化和影像符号增殖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对新媒体置身于其中的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而言,新媒体艺术使用影像符号来展现现实,发挥艺术家反思社会的职能,同时在大众文化中发挥人对技术的自主性,对技术与人的关系做出思考,探讨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的可能性,尤其是对科技、人、艺术三者的融合做出贡献。

众多的哲学家或批判或欢迎影像文化,对新媒体艺术而言,影像文化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同时,新媒体艺术也在作品中体现着影像文化的特征,反思并展示它的缺陷,这就是新媒体艺术作为文化实践重要的意义所在。

①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347-348页。

②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7页。

③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④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⑤让-路易·柯莫里《视觉机器》,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7页。

⑥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⑦同②,第187页。

⑧同①,第192页。

⑨同①,第187页。

⑩尼古拉·米尔左夫《什么是视觉文化?》,《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周宪《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文史哲》,2004年第5期,第7页。

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Douglas kellner,Media Culture,London:Routledge,1995,p.1。

转引自周宪《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第17页。

周宪《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第16页。

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9页。

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台湾摄影工作室,1998年版,第46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路特勒基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陆扬、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0-51页。

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18页。

上一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下一篇:土壤微生物研究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