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剧的关系

时间:2022-02-26 10:42:28

浅析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剧的关系

[摘 要] “影视同期书”作为影视与图书的结晶,成为畅销书的代名词。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来影视同期书的热销;同样,优秀的图书,也能造就一部成功影视剧的诞生。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浅析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剧的关系,为图书扩大市场寻求一种可能。

[关键词] 影视;图书;影视同期书;关系

“影视同期书”一词,是影视与图书的结晶。其形式介于剧本与小说中间,无论它自身是否标榜“小说”或是“文学故事”。纯文学的小说,作家可以围绕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心理刻画及事件描述等,细致入微地表现作家对当代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影视同期书,则更多体现为电影业内人士所称的电影文学剧本,其主要表现手段为人物对话。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剧本。传统意义上的剧本,是供导演、演员及摄制组工作人员工作之用,必须用视听语言创作,即所有内容需要很容易地在摄影机镜头前呈现。影视同期书,由于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摄影机,而是活生生的读者,因此虽然改编形式不同,但更多是赋予其小说形式,以适应广大读者的书面阅读习惯。今天,影视同期书,已经成为畅销书的代名词,是指将原本畅销或经典的图书改编成影视作品,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如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电影《让子弹飞》《阿甘正传》《廊桥遗梦》等;亦指将某部热播剧改编成为图书,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如《半路夫妻》《2012(系列)》等。一部市场收益与社会效应俱佳的影视作品,会带来影视同期书的热印和畅销;而一部极具改编价值与市场前途的图书,也能造就一部成功影视剧的诞生。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方面浅析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剧的关系。

电影传播专家马克·波斯特曾在《第二媒介时代》中指出,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出现过四个相对独立却又互为渗透的媒介时代:口传媒介时代、印刷媒介时代、播放媒介时代以及数字媒介时代。从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口传、印刷媒介时代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而播放、数字媒介时代正在全面占领阵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单纯凭借传统印刷媒介实现图书作品热销的时期已经一去不返,影视作为播放媒介时代的宠儿,不仅为图书的生存发展拓展了空间,使读者实现了从纸媒到电媒、从文字到视觉的进步,而且也促使读者从个人阅读时代进入群体消费时代。影视剧带动影视同期书的热销阅读,体现出盛大文学在图书阅读领域对多媒体循环推进模式的探索。

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如影随形,实现双赢,是近些年来图书营销的新型营销模式,引起了出版界与文艺界的高度重视。市场上,不少图书推出后反响平平,在书架上“波澜不惊”很长一段时间。一旦由其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在大银幕或荧屏上热映时,这些图书便会呈现出热烈火爆的销售场面。2000年《亮剑》作者都梁在将这部长篇小说推向市场时,引起了不小的市场反应,同时他也面临不小的社会压力。当时的舆论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拍手叫好者认为这是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长篇力作,慷慨激昂,充满激情;严厉批评者则质问:“这哪里是八路军的团长?简直是土匪!”尽管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但在书店的销售状况与反响却没有形成正比,直到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由李幼斌主演的影视同名剧《亮剑》在各大卫视轮番播映后,这部长篇小说才跟着真正火了起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到十万册。影视剧带火了这部小说。越来越多的观众在看过电视剧后,走进书店,购买原版小说。细细品读小说与影视剧之中的共同点与区别。2011年,都梁再次“亮剑”,推出了新版《亮剑》及其同名影视书,再次掀起了收视与热卖狂潮。《亮剑》影视同期书与电视剧播映的巧妙配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很难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选择阅读,而在影视剧的宣传影响下,在那些真正打动他们内心的影视作品的感召下,才会愿意走进书店购买图书,重新体味影视剧曾带给他们的激情或感动,浪漫或温馨……《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的热卖,同样得益于同名电视剧的播出。该小说在起初亮相苏州时,读者的关注度并不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小说的销量才开始青云直上。《我的兄弟叫顺溜》《红海洋》(改编的电视剧为《沧海》)等小说,都是伴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从“默默无闻”到荣登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从最初小说的平淡面世到影视剧的火热,再受影视剧的影响致使小说热销,这样的例子在影视改编史上司空见惯,依靠影视剧等现代传播媒介使传统图书热销的方式,受到图书出版社、发行商及创作者的喜爱。影视同期书的存在与热卖,为图书的发行提供了生存之道与营销借鉴。

而2009年姚晨主演话剧版、2010年徐静蕾主演电影版、2010年王珞丹主演电视剧版、2011年音乐剧版、2012年网络剧版《杜拉拉升职记》成功推出的背后,离不开一本关键的图书——畅销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影视与图书的联动,为出版方和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无论是话剧版、电视剧版还是电影版“杜拉拉”,从开始运作,图书公司就积极参与其中,与影视公司紧密配合,利用会、见面会等一切宣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知道图书版“杜拉拉”。在图书推广方面,也把电影、电视剧作为宣传点,扩大影响。图书和影视剧形成了良性互动,随着电影、电视剧的宣传,演员、导演都成为娱乐焦点时,图书和影视都成为受益方。《杜拉拉升职记》1、2、3部共发行400余万册。从图书出版到影视、话剧、服装等领域的版权授权经营,生动地上演了中产阶级从文化创意到产业创富的财富奇观与资本想象。

影视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早在影视的诞生之初就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一直是影视剧灵感的源泉。近年来,影视剧的高票房高收入成为小说畅销的催化剂。其实,影视与图书的互动,畅销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影视剧的热播带动相关图书的热销,都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资源的多次开发与共享。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让子弹飞》为例。该片由我国著名演员姜文于2010年执导,其首月票房收入近七亿元,观众人次超过1 800万。但是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该片改编自四川作家马识途小说《夜谭十记》之《盗官记》。《盗官记》讲述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胆大包天而又疾恶如仇的土匪头子王大麻子,机缘凑巧了解到了国民政府卖官的潜规则,突发奇想决定买个县太爷的官过过瘾,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黄天榜复仇。为了能顺利改头换面,他找来了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在后者的帮助下,王大麻子改名为张牧之,大摇大摆地提着几大箱银元上省城买官,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这部小说创作于1942年,完稿于1982年,历时40年,由于各种原因,其间马识途先生三次重写。这部小说描写了我们国家的苦难与重生,刻画了老一辈为社会、为人民的付出与执著。这部作品的推出,给马识途带来的精神慰藉远远大于物质所得。尽管我们不时会在各类书店看见此书,但却乏人问津。在2010年,《夜谭十记》突然爆火起来。在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全国观众都知道了《让子弹飞》的原型故事。其实早在198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华导演就曾以《盗官记》为原型拍摄过故事片《响马县长》,李华导演的另一成就是挖掘出影片《红孩子》中细妹子扮演者——宁和。随着影片《让子弹飞》的口耳相传,《夜谭十记》一时洛阳纸贵。短短一个星期内重印了三次,一万册图书两天内就被抢购一空。其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又将《夜谭十记》包装到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本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书居然能够成为现场最火的四川本土畅销书,而最大的原因仅仅因为它是热播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

从图书《夜谭十记》单纯依靠传统发行手段发行而招致读者们的冷遇,到电影《让子弹飞》后,其受到电影热播的影响促使原著小说畅销,这样的实例在今天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依靠影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方式来推销传统图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图书发行商、创作者的欢迎。据报道,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江苏著名作家周梅森曾经说过,当初其并不是非常看重其作品的影视改编,仅仅是把版权一卖了之。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往往在影视剧播出后,自己的作品销量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出现一本书的销量超过之前好几本书的总销量。电视剧《半路夫妻》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随即有出版社约编剧将剧本改写成五十余万字的同名小说出版,亦取得不错的收益。总的来说,影视剧的热映(播)的的确确为相关影视同期书的发行提供了一条生存之道。其实借力影视剧的影响力发行影视同期书的发行在世界各地早有先例。远的如《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近期的如《哈利·波特》《禁闭岛》等的热播带动相关图书的畅销也都证实了这一点:那就是影视同期书与影视剧取得双赢的可能。

但是不是所有影视同期书都能够依靠影视剧达到平面文本的畅销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以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孔子》为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华书局、作家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三家单位先后出版了三本有关孔子的图书,均欲借力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但却令读者挑花了眼。据介绍,除了作家出版社的《孔子》外,其他两家均只销售了3万册左右,而其中还有1万多册是在电影《孔子》上映前后卖出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与影视同期书的自身缺陷有关。第一,影视同期书关注市场,漠视思想深度,缺乏人文关怀;第二,影视同期书文本叙事方式的类型化、同质化;第三,影视同期书对话比例过大,文本缺少小说隽永的意境;第四,影视同期书故事丝丝入扣,情节设计太满;第五,影视同期书追求商业价值,丧失批判立场。如果要让影视同期书的生命力更长久,还需要广大业内人士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与努力。在这一方面,张爱玲兴许可以作为借鉴。“揭露电影对日常生活的包装,或者说让大众从电影为日常生活所创造虚假的幻想中醒来”是她小说的重要主题。“既能沉迷于电影,又能对电影保持着清醒的反省与批判能力,这是张爱玲与电影建立起的一种深刻的联系。”

现在的小说创作,不再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体,而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可以做到无处不在。人们在工作室、家里、马路上、地铁里,只要是想到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电脑与手机的发展,使得小说的存在已经拓展到多元化媒介传播中。图书工作者一定要对这种状况做到了然于心,高度重视影视作品与影视的“联姻”。图书改编成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纸质出版形式的落伍。但影视这种现代传播媒介要想完全取代传统的图书传播媒介,也是不可能的。图书阅读,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人们的主要阅读习惯之一。在这种状况下,图书工作者既要利用传统图书与影视剧结合的优势,使传统图书能够通过影视剧走上银幕或荧屏,扩大图书的影响;又要重视图书的创作,通过影视剧作品为图书增加新的生命力,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影视与影视同期书,存在着良性互动。图书基础好,改编成影视剧也会好看,观众喜闻乐见。影视剧创作优秀,改编成图书也会有很大的受众群,利于观众良久珍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优秀的图书改编成影视剧,优秀的影视剧改编成图书,将成为图书在影视时代进行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郭慕华.解读当代文学影视附加值[N].时代商报,2003-07-02.

[3] 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姚丽华(1959— ),女,山东黄县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料室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上一篇:浅谈影视剧画面中光线的叙事功能 下一篇:传统文化的动漫传播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