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3 02:19:16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062-02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Zhang Linjiang,Liu Zhilong

(Network center of Henan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s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health activiti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data resource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o reduce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to achieve the personal health care 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oal, content and service desig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in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Electronic Health File;System Construction

S着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逐渐成为医疗保健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支持,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存储人们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现面向个人的医疗保健系统服务。云计算平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发展,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提供便捷访问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的日益扩展的多样化需求。

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目标

1.1 信息综合性目标

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提出了信息综合性目标,为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了指导,促使人们能够看到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信息综合性目标,是一项基础,能够防止系统建设发生短期的重复问题,提高了各项医疗数据的应用水平和实效性[1]。信息综合性目标,强调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避免出现虚假、缺陷的信息,侧重于电子信息数据的管理,综合管控医疗保健行业中的电子信息数据。

1.2 技术结合性目标

电子健康档案的技术结合性目标是云计算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相互结合,利用技术结合的方式,规划新的技术范畴,以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研究重点,在医疗保健企业中构建网络平台,注重医院的管理以及电子病历的管理,推进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发展,确保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实用性、先进性,体现技术结合性目标的重要性。

1.3 健康管理的目标

在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健康管理目标属于一类直接性的目标。因为健康管理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目的,全面分析医疗中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并预测出健康管理中的危险现象,针对人或群体,提出良好的改善措施。在系统建设期间,制定健康教育、生育计划等内容,严格监测疾病教育项目,构建健康档案。

1.4 医药研究的目标

医药研究目标,是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下建设后,具有一定的医药研究价值,系统内包含的都是有效的电子健康信息,也是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的有用药物疗效结论。电子健康的档案系统,为寻找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新药,提供了医药研究的信息数据。

2 云计算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2.1 数据库结构

云计算参与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数据库结构建设,是系统存储和运行的基础,起到平台支撑的作用[2]。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在HL7标准下,实行数据库结构建设的,以此来作为电子档案服务的中心结构,促使电子信息在云计算环境中,具有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在线处理以及数据备份的功能。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HL7标准是指健康信息交互第7层协议,规定了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传输方式,提供协议规定,进而规定了数据库结构的行业标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数据库结构建设,已经拓宽到了各个医疗信息模块,如:管理、临床、医疗保险等,按照HL7标准的要求,严格收集电子健康信息资料,完善了数据库系统建设。为了适应云计算的要求,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接口标准格式上延伸了HIS模式,同时支持数据库现有的格式,如:SNOMED、ICD-9/10。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建设中,HL7在连接不同的模块时,采取消息传递的方法,与云计算的网络信息传递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将不同的消息,划分成段、字段、元素等。例如:电子健康档案的疾病通报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中,主要分为请求、答应2个环节,通过HL7标准,实现医院和疫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库交互,医院的内部,发送调用信息,根据接口文档的定义方式,调用信息翻译成GL7标准下的文档,同时加密,再根据接口的定义,发送到数据库结构内,先判断信息的合法性,再解析传输的文档。

2.2 CDC系统

CDC系统设计,确保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时,可以有效处理接收的参数和调用服务,处理结果可以准确的返回到系统接口处,最终将文档传送到医院的集成服务器内[3]。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集成服务器,在DTD规则的中,完成绑定操作,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信息结果,集成映射到医院的可识别信息中,也是在CDC系统结构设计接口位置,实行文档的解析操作,将结果反馈到电子健康档案中,进而完成了请求到应答的循环过程。CDC系统结构,主要以HL7标准和XML描述的结构为基础,借助中间技术,开发以云计算为运行核心的系统,保障数据融合、交换的科学性。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CDC设计中开发公共服务的子系统,尤其是共享服务、医保互通、安全认证等。CDC设计时,开发了终端应用软件,便于操作电子健康档案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利用终端软件,连接信息中心,完成系统的连接和信息交互。

2.3 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存储了个人的数据,而且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会随着医疗活动的增加而增加。在云计算环境中,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量,数据处理系统达到共享、高效的特征。数据处理系统内,没有包括影像、语音的资料数据,如果需要增加此类文件,档案系统内的数据量,还会增加比重。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内,具有易扩散、高容错的特征,满足持续增加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在数据处理系统内,融入虚拟化技术、自动恢复技术等,保障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

2.4 安全控制系统

云计算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互联网服务,拓宽了档案的存储空间和读取功能。电子健康档案中,比较注重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设计,为了维持系统建设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预防数据丢失、泄密等,必须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4]。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安全控制方面,应该做好系统登录、身份认证、行为统计的工作,避免出现非权限操作和非法登录的情况,可以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登录页面,设计密码登录,统一用户名和密码后,才能进入到电子健康档案的终端机构内,如果多次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不匹配,就说明用户访问行为异常,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安全控制,需对访问系统实行关联性分析,在整个系统的安全策略中,提供权威的认证标准,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运行。

2.5 应用功能

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设计,应用功能属于最重要的部分,我国医疗企业中,积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根据实际的情况,融入云计算功能以及信息化的技术,确保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处于高效的应用状态。云计算的发展逐渐成熟,在互联网的推进下,运行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海量数据,既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配电子信息量,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技术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应用功能设计中,提供了网络业务服务,利用浏览器,读取电子健康档案中存储的数据,属于先进的功能技术[5]。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设计中,第一要借助虚拟的技术,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划并部署好数据资源,用于在不掌握技术架构,就能参与到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操作中;第二云计算弥补了电子健康档案的缺陷,其可对海量的数据实现运行,按照电子健康档案的读取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满足医疗不同模块的功能需要。在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内,云计算的实践,可以完成信息抽取、清洗的功能,采用分布式的计算方式,突显云计算在系统中的优势。

3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前后台服务建设

3.1 前台服务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服务中,将前台划分成4个服务模式。分析前台服务的建设,如:(1)用户个人登录。建设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云平台,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需要设计个人登录服务模块,创造最大的服务群体,保障登录界面的洁性,提高服务水平;(2)用户个人注册。个人在线注册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登录,采用简单信息加真实信息的填写注册方式,获取登录账号;(3)健康知识。前台服务中,存储了大量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健康知识,用户可以自行浏览健康知识,查阅医疗健康的服务信息;(4)查询体检报告。用户通过账号、密码登录后,能够自行浏览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内的相关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确定用户本人后,提供体检报告信息查询和打印输出。开发界面力求操作简单快捷[6]。

3.2 后台服务

云将不同的医疗管理平台统一到一个后台管理平台。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后台服务比较注重管理,划分成管理员登录、新闻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导入、留言管理几个模块。后台服务展示了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运行结果,构建了可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保障整个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有效性。例如: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期间,设计了后台服务的模型,作为实际建设的参数,需要在电子健康档案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渐结合模型,设计切合实际的后台服务系统,用于优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后台管理,更重要的是强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后台服务的建设。

4 结语

云计算不仅能降低医疗行业成本,而且有利于综合效率的提升,对于社会和经济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建设内容,确保系统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以用户为中心,优化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建设,逐步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的业务扩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鑫.基于云计算的健康档案的隐私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柴文磊.云计算模式下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的开发[D].河北大学,2013.

[3]吕品.云计算技术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2):227.

[4]邓俊华,苏一丹.浅析基于云计算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11):23-25.

[5]刘振鹏,王坤瑞,卞昭玲,王.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04):17-20.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2

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代表,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工作特色: 听听南京的、看看上海的、做自己的。

苏州市的社区卫生模式是地市级城市的典型代表,它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北京或上海这些大城市的独特道路。

医生工作站整齐划一

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及其他计划单列市,都已具有健全完备的社区医院体系。而从全国范围来看,除了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之外,地市级城市却并不存在体系健全的“社区医院”这一概念。

记者在苏州市卫生局了解到,苏州市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可大致分成三类。一是民营的,2006年,苏州市卫生局统一对其进行整顿,不达标或不合格的一律不允许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由苏州市的大医院主办,如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是由苏州市立医院主办的。苏州市立医院是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目前已经建成了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优秀的全科医生轮流下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医院进社区”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分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下转诊的难题。

三是由乡镇创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显然,要对这些类型不同的社区卫生工作站进行统一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但办法并不是没有,唯一一条途径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苏州市卫生局信息处处长吴建明说,“我们为苏州市所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都配备了统一的信息系统――创业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充分体现出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即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

苏州市卫生局充当了数据交换的“圆心”,各种异构的数据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交换的。

在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名叫陈艳的女士正在就诊,全科医生王庆庆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健康档案]页面中输入姓名“陈艳”,屏幕上立刻显示出陈艳的历史就诊信息: “患者三天前不慎受凉以后,出现鼻塞感冒,咳白色泡沫样痰,二便正常。”这为王庆庆医生的此次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竹辉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母子保健中心,记者也亲眼见到了这套具备了“六位一体”功能的信息系统,它的首页包含如下这些功能项: (1)疾病管理,包括传染病、慢性病等; (2)健康档案,苏州并不只为户籍人口建立健康档案,而且也为外来人口建立健康档案; (3)生育健康监控; (4)计划免疫; (5)全科诊疗,也就是“医生工作站”,医生可以点击进入此项,导入患者的健康档案,查看以往病史。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立电子处方,此后患者划价、交款、取药这一系列步骤都可在电脑中完成,实现无纸化诊疗; (6)统计分析,用于统计各种疾病患者的数据,并向上报送到相应的主管部门; (7)健康教育; (8)计划生育。

健康档案全覆盖

苏州市健康档案的建档对象并不仅局限于户籍人口,对于外地打工人群,他们同样给予一视同仁的医疗服务,“苏州市健康档案的最终目标是全覆盖。”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小康说。目前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体检、妇幼保健和全科医生诊疗。

1.健康体检是苏州市建立健康档案的首要来源。通过体检的方式,苏州市城区目前已经为4万名左右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苏州,为老年人免费体检是一项政府实事工程。2006年7月,苏州市卫生局组织各大医院免费为城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体检,74岁的孟庆荣老人就是其中一位。

孟大爷是多年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这次体检,孟大爷的所有体检信息全部被记录到“创业健康体检系统”之中,数据保存在苏州市卫生局的数据库之中。自此以后,孟大爷在城区内任何一家社区看病时,医生都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看到孟大爷的体检记录和健康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从苏州市卫生局的数据库中下载的。

为了将市民的体检记录纳入到健康档案之中,苏州市卫生局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我们从2006年年初开始做健康体检系统,并与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与共享。当时下了一条死命令,一定要在2006年7月7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中投入使用。”陈小康介绍。

在苏州市卫生局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实施方案》中,第五项“基本设施要求”中明确规定: “有较完善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 (1)医院机构有较完善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2)医疗机构体检信息系统体检项目代码与卫生局规定的体检项目标准代码完成一一对照; (3)医疗机构体检信息系统导出符合卫生局标准的体检信息,生成Excel格式文件。”

正是通过这些严格的规定,苏州市卫生局在体检之前就铺平了信息化道路。

2.健康档案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妇幼保健。

在苏州市城区,凡是承接分娩工作的医院都会为产妇和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并为其办理“母子卡”,数据存储在苏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从2004年7月1日至今,苏州市城区已经收集到6万多名妇女数据、4.6万多名儿童数据。而且,这些医院之间的妇幼信息是互联互通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医生工作站界面,可以实时下载或更新母子的健康与保健信息。

3.还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来源于社区的全科医生诊疗。苏州市卫生局提倡,凡是第一次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医生都要为其建立健康档案。2007年1月期间,竹辉社区卫生服务站则为112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但是,建立健康档案毕竟是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所以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此并没有严格执行,“尤其在病人较多、存在排队等候情况的时候,我们基本都来不及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而且对于既往病史和病情,口头询问只要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竹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周正说。

市卫生局充当圆心

2004年11月,李文秀在苏州市立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于是,医院免费给李女士一张“母亲卡”,并把她的个人基本资料、健康信息、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储存在市立医院母子保健中心的后台数据库之中。此后,李女士定期到市立医院做孕期常规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被存储到她的健康档案中。

2005年7月,李文秀剖腹产下一男婴(小名“乐乐”)。小乐乐刚出生,医院就免费为他办理“亲子卡”,并把他的出生信息全部记录进去。5天后,李文秀和儿子带着“母子卡”回家了。出院后,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承担了他们母子二人的产后访视、儿童健康检查、儿童计划免疫等全部妇幼保健工作。

李文秀是在苏州市立医院做的孕期体检和分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什么会有她的信息呢?“因为在苏州市区内,所有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妇幼信息都是互联互通的。”吴建明说。

李文秀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后回到家中,她们母子俩的妇幼保健工作就像“接力棒”一样,由苏州市立医院传到了她所在的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的全科医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可以实时调用和更新李文秀母子俩的健康档案。

目前,在苏州市城区,凡是承接分娩工作的医院都会为产妇和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并为其办理“母子卡”,数据存储在苏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在新生儿保健以及儿童计划免疫方面,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而贯穿这一服务的核心因素就是妇幼数据互联互通。

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一直是当前各行业信息化的攻坚难题,那么,苏州市何以让这些健康数据在不同单位的网络里来去自如?因为苏州市卫生局充当了圆心,各种异构的数据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交换的。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概念,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是全科诊疗,二是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又包括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中的每一“位”都对应着一条业务线,条条向上,由此也就造成了各部门的数据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

“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将一条条垂直向上的线转化成圆,市卫生局的数据中心充当圆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汤学军比较倾向于“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化公共卫生信息平台”这种模式: “所有需要交换的数据首先集中到圆心,然后再根据事先编制的规则进行交换。”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3

一、工作原则及目标

坚持政策引导、居民自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体检和建档对象为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以村为单位,户体检及建档率达到95%以上,以户为单位,个人登记率达到95%以上。

二、实施计划及要求

㈠实施计划

2012年完成10000人居民健康体检;2012―2012年,完成全镇9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㈡建档工作要求

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户体检、建档率达到95%以上,以户为单位,个人登记率达到95%以上。

㈢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民健康体检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在我镇顺利实施,镇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镇长任组长,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镇卫生院、镇妇联、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镇民政办公室、镇财政所、镇广播电视站负责人等任副组长,各村委会书记、妇联主任、卫生室医生、镇卫生院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仁和坪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具体责任人,为项目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三、实施步骤

㈠宣传发动

⒈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相关部门、村委会干部及乡村医生参与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落实工作责任。

⒉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制度,明确人员分工,细化工作职责和考核方案。

⒊实施项目村组召开动员会议,利用村务公开栏、健康教育栏、标语、宣传单等形式,对本辖区、广大居民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⒋积极开展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落实健康档案纸质资料的规范书写及电子档案的规范录入。

㈡组织实施

⒈体检内容:物理体检(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内科、外科等)、血糖及个人基本信息(2012年度全民健康体检另增加血常规及黑白B超等项目)。

⒉体检方式:集中体检和定点体检相结合。集中体检由村委会动员组织,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或卫生院专班在村卫生室具体实施;定点体检由村委会安排熟悉相应村组情况的村干部带队,乡村医生或卫生院专班到村组定点进行体检。对高血压、血糖初筛阳性和疑似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年人,卫生院组织专班集中复检(血糖、血常规、黑白B超等全面体检)并进行健康专题讲座。

⒊体检时间:

(1)各村体检:2012年6月开始实施。

(3)高血压、糖尿病疑似病例复查及65岁以上老人体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由卫生院或卫生室联系村委会商定具体时间(确诊病例每年完成4次随访1次体检)。

㈢检查验收

县卫生局、镇人民政府对卫生院及实施项目村的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通报检查结果,兑现奖惩。

四、保障措施

㈠经费开支

各村完成规定任务数后,镇人民政府按参检人数给村(居)委会兑现工作经费,每人次1元。乡村医生和组建医疗队的其他工作经费开支由卫生院负责落实。

㈡场地安排

各村体检及复查地点设村卫生室或村委会。

㈢明确责任

卫生院院长、相关村书记主任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的宣传、组织和实施,确保工作落实。

五、监督与考核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领导小组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督导整改,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实施项目村的宣传、组织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划拨的村转移支付经费挂钩;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价,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划拨挂钩。

㈢主要评价指标:

⒈户体检及建档率=体检及建档户数/辖区内参合居民总户数×100%

⒉个人登记率=户建档登记人数/户成员总数×100%

⒊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4

关于医疗信息化,国际上有一个数字化医院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即以财物收费为核心的第一阶段,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主线的第二阶段,和以区域化、集团化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区域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区域卫生信息化缘起(2003年~2006年)

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在2003年以前,卫生信息化主要是医院自发建设内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机构信息化。2003年SARS之后,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建设了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条线信息化。条线信息化的建设与医院信息化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存在矛盾和冲突。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感觉更直接的是“看病难、看病贵”。在新医改之前,部分地区就在自发地探索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以上海为例,2003年SARS之后,上海市及其下辖各区县开始探索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有些区县不仅考虑政府管理和应急指挥,也在考虑基于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例如浦东新区在2004年立项浦东卫生信息网一期工程。该项目以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为核心,同时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业务,是平战结合、一体化的工程项目,在当时是极富超前理念的。不过在工程实践中,一些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参考中国疾控的网络直报模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登录到浦东卫生信息网上,报送病例,完成业务流程。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传染病管理、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与疾控系统中业务重叠的模块,社区工作人员只能放弃。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一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开展,一部分要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开展。工作流程不连续,数据要重复录入,数据标准也不统一。这样工作效率、数据质量、工作积极性都很难保障。这就是所谓的条线信息化与机构信息化之间的冲突。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不同,医院是以疾病为中心,而社区以居民为中心。社区卫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居民健康,因此社区全科医生要通过健康档案来维护居民的健康历史和健康状况。在本世纪初,健康档案收集的手段,主要是全科医生上门开展基线调查、主要现状和回顾性调查,但是无法了解居民以往就医的详细情况,并且调查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有局限性。在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后,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有了比较全面的记录,但是居民在医院及其他社区开展的卫生服务记录就无从知晓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须依靠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医疗机构传统上是一道围墙相隔,“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三级医疗体系的分工,本来就是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疑难杂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这种医疗模式,要求医疗机构通过分工合作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即社区发挥可及性、成本及服务的优势,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发挥技术和资源的优势。目前“社区门可罗雀,大医院门庭若市”的局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现象,这一现象只有通过“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才能改变。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必须依赖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1.探索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原卫生部到地方原卫生部门,以及医疗卫生信息化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还是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率先开始了以“管办分离”为特征的医改探索。作为国务院首批两个“管办分离”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借鉴香港医管局模式成立了正厅级事业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持,开始了以“医联工程”为名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探索。“医联工程暨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暨协同服务工程”于2006年启动,首要目标就是把申康所属23家市属三级医院互联起来,实现跨医院诊疗信息交换共享,建立就诊患者统一的电子病史档案资料,实现医院之间协同医疗服务,实现申康对所属医院运营及人财物的综合管理和辅助决策,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联工程“无疑是以医院为核心实现区域医疗的代表。

2.原卫生部工作

原卫生部主要围绕标准规范来推动卫生信息化工作。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在国家层面,主要从标准和科研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许多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

在2004年底启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和《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编制工作。其中《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牵头。2006年启动了《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2008年启动了《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标准》和《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编制工作,分别由原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和中国妇幼保健中心牵头。这些标准范围涉及医疗和公共卫生,大部分是数据元和代码等业务标准。

3.企业发展

在这一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IT企业开始参与到了相关项目的建设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承担了上海医联工程、长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浦东卫生信息网建设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总部在上海,前身是上海市科委下属的上海市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95年整体转制为企业,成立了上海万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200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备案更名为“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是国内比较早的专业从事以政府信息化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的软件企业。1999年承建了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在政府信息化和医保信息化积累的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大型信息系统集成和异构信息整合的经验,万达信息积极探索医疗信息交换和整合技术。

在上海,上海金仕达卫宁公司(以下简称“卫宁”)、上海兰恒公司(以下简称“兰恒”)、上海乙木公司(以下简称“乙木”)、上海易可思公司(以下简称“易可思”)也是比较早就开始在该领域进行探索的企业。卫宁和兰恒最早都是做医院HIS系统的企业。在本世纪初,上海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依托在HIS方面的经验,卫宁和兰恒开始研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承建了上海多个区县的健康档案系统。乙木是上海比较早的专业从事公共卫生信息化的企业,承担了上海市疾控的传染病、慢性病相关系统的开发,并在松江等区县建设健康档案系统。易可思的张少荣总经理从海外归来,带着新的理念来做闸北区健康档案系统。此外杭州创业软件公司(以下简称“创业”)也在上海的闵行建设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上海的区域卫生和健康档案建设应该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区域卫生信息化初探(2007年~2010年)

1.工程实践

先以上海市为例。在上海除了长宁区,闵行区和闸北区也开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但是角度和切入点不同。长宁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时,先期完成了所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部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中二级医院的开发商有卫宁、兰恒、军惠,社区HIS系统均由军惠承建,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由卫宁统一开发。因此长宁区有强烈的把异构信息系统整合、建立基于区域平台的健康档案的需求。在上海市科委“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的资助下,长宁区开始了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而闵行与闸北的情况不同,闵行主要由杭州创业来建设,闸北的医院、社区主要由易可思复高来建设。

2.课题研究

上海科委牵头,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以下简称“IHE课题”)2007年在科技部立项。

在前期长宁区域医疗信息整合课题实现一个区内部医疗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解决市-区两级纵向医疗信息整合共享,这是IHE课题的核心。以医疗资源共享、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协同服务共享为目标,解决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共享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在市、区、医院集团等之间实现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医学影像等医疗信息资源的信息互通和共享,为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协同服务奠定基础。该项目总投资1.45亿,其中中央财政4500万,上海地方配套1亿。

除上海市以外,厦门市也是比较早的以整个城市为单位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地区。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探索。恰逢科技部2006科技支撑重大课题“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分课题“军民协同共建区域医疗协同示范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总医院(以下简称301医院)来厦门选择合作单位,双方很快就敲定了这次合作,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纳入该课题的研究范围。

科技部于2006年启动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2007年启动了“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2008年启动了“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上,科技部主要从区域医疗协同业务领域入手。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三个以区域医疗为方向的科技支撑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总投资1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00万,承担单位配套8000万,承担单位是301医院、华西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电子科大。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总投资2.9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000万,浙江省地方配套2亿。

301医院与厦门市卫生局合作的“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于2009年启用,是中国首个成功投入运行的地级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该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0%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并为厦门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126万份),每月共享调阅万余次。实现了一个中小型城市完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上海医联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上线,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档案的整合。诊疗档案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事件记录、诊断、处方、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医学影像、病案首页和出院小结等主要的诊疗信息。上海市23家市级医院可实现跨院诊疗档案调阅。2009年针对自费患者的“医联卡”系统上线,患者在任何一家医院办卡,可以实现在联网范围医院就诊,并实现诊疗信息共享。2010年7月,治疗安全警示和近期诊疗信息智能提示全面推广。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兰娟教授联合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本着现代健康维护的理念,结合我国医改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准备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开展研究并示范应用,构建区域数字卫生体系,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这也促成了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原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即“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

项目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进行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等区域示范,将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卫生改革发展,从而达到突破信息孤岛、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和成果不仅在浙江省内22个示范区和5个样板示范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也给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

3.原卫生部工作

在各地自发实践的同时,原卫生部继续以标准为核心开展探索和研究。特别是2007年原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和CHIMA启动了《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与前面的几个数据标准不同,《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首次在技术架构标准上作了探索,它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IHE规范,基于IHE规范实现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的互操作,并且在规范文本编制完成后启动了配套的《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的概念验证工作,为国际规范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些标准工作的基础上,原卫生部2008年在上海的长宁、闸北、闵行三个区开展了标准化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的试点,在广东的佛山和江门开展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试点。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原卫生部承担了两个关于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的课题。2008年,在基本完成标准化健康档案研究后,时任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的饶克勤意识到:健康档案可以在社区管理,但数据来源不仅限于社区,需要整合医院等区域内的其他健康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并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为此,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开始面向全行业广泛征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意识到方案征集工作背后的重要意义,多家国际国内IT公司纷纷提交了自己的答卷。方案提交后首先由部里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遴选出十家企业提交的方案。然后请这十家企业的代表到北京讲解方案。由原卫生部专家、全国省卫生厅信息化负责人和部分开展区域卫生试点地区的卫生局信息化负责人组成的评委对各家企业方案最后打分。

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信息作为医改方案的“四梁八柱”之一,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等。原卫生部领导要求必须尽快制定信息化对医改的支撑文件,所以建设方案就精简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9年5月完成。该《指南》在技术路线上参考了加拿大Health Infoway电子健康档案蓝图的基础,结合了中国卫生体系和信息化现状及中国健康档案建设目标,提出了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架构,可以说是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

原卫生部《指南》后,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写工作,在《指南》的基础上,在业务方面深化了结合中国业务特点和健康档案要求的业务建模和信息模型;在技术方面强化了区域平台的架构是基于IHE互操作规范的要求。《方案》于2009年12月。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于2009年12月启动,该项目遵循《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基本数据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大潮(2010年至今)

1.原卫生部工作

2009年初,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提出“打好三个基础,建设三级平台”的顶层设计思路。逐步明确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10年底,我国首个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即全国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35212工程建设蓝图出台。该规划在充分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总投资达到800多个亿。该规划概况为医改信息化“3521”工程:“3”即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平台,围绕三级平台建立的业务系统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资源库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国家将投资上百个亿;“5”即五大业务领域,包括医改“四梁八柱”中的“四梁”――医疗、公卫、医保、药品这四大领域和卫生综合管理;“2”即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资源库;“1”即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

从2010年底开始,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连续启动多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卫生信息化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其中与区域卫生信息化相关的是35212省级平台试点,即按照35212规划,在省级层面进行试点,要求建立省级平台,试点若干地市级平台及下属县级平台,在省内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通过试点为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2010年,第一批五个试点是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2011年,第二批八个试点是北京、内蒙古、江苏、湖南、河南、云南、宁夏、新疆建设兵团;2012年,第三批是湖北、陕西、贵州。截至2012年,全国省级平台试点三批共16个省,相关地市平台超过50个,各地自发投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百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从象牙塔走向全国。

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下简称“发改委基层项目”)建设。表面上该项目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业务系统,并不属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范畴。之所以要提这个项目,在于35212省级试点的投资规模是5600万(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2100万),一般仅能试点性地建设1个省级平台,2~3个地市级平台,每个地市平台下接2~3个县,即使完成试点,也无法实现地市级和县级的全覆盖。而发改委基层项目县级全覆盖的,即大部分项目以县为单位来建设,部署在县级数据中心,供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通过发改委基层项目可以实现县级数据中心全覆盖。

因此部分省开始考虑利用县级数据中心建设的机会,在软件上建设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把县内的基层卫生、医院和公共卫生系统互联起来。2011年启动了第一批――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山东、黑龙江十个省的建设。2012年启动了第二批剩余20个省的建设。其中贵州、黑龙江是省级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浙江、甘肃、辽宁、广西是地市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

在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个人身份唯一识别问题。原卫生部从2010年底启动了居民健康卡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在2012年初形成了6大类15项标准规范。

原卫生部选定了河南全省、广东佛山、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辽宁锦州四个试点地区作为首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地区。在2012年3月1日,这四个地区同时启动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佛山已经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2009年起,佛山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上线,并开通佛山健康卡。因此佛山发行原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主要是替换现有佛山健康卡。居民拿到居民健康卡后,可以通过区域平台开展自助预约挂号、居民健康档案调阅等跨医疗机构的服务。由于佛山在居民健康卡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佛山市卫生局荣获2012年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

之后原卫生部又启动了居民健康卡第二批试点,包括以下单位:四川成都、绵阳、雅安,湖北武汉、鄂州和湖北同济医院,湖南湘潭、郴州、株洲和湖南省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上海闵行,河北石家庄,江苏连云港、淮安、高邮、扬中,山东枣庄,陕西榆林、子长县和安塞县,重庆部分区县和试点医院。

2.课题研究

2011年,“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跨区域医疗健康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中央财政拨款5000万,各地配套1个亿。该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数字医疗三个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完成了一个单一区域内部的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而“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实现了市-区两级互联基础上的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以上两个课题的重点是一个城市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协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跨城市跨区域的医疗协同和异地医保结算。跨区域医疗医保协同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尖端。2013年7月12日该课题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2012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主题项目”。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建立医疗信息标准体系为基础,重点突破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个人健康信息获取与分析、医学知识库与临床决策支持、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医疗信息集成引擎、功能性临床信息系统、高端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等产品,设立不同模式的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

3.各地成效

从2010年起各地自发开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011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2012年武汉市“智慧卫生”一期项目――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广州市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12月招标的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对国际标准有较高要求,特别是HL7。广州市也成为首个按照原卫生部平台方案落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2011年11月1日,经过近两年建设,国内首个千万级的全人口基于HL7的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式上线。2013年全国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前后,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和原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分别到广州市卫生局调研,对佛山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都市在2011年3月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由成都市发改委医改办牵头,业主单位为成都市卫生局,涉及医保、食药监和新成立的医院管理局,因此该项目也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医改四大体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通过该项目将形成临床数据一次采集,人社、食药和医院管理共享的局面。

近年来武汉市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医改,把“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的切入点。武汉市区域平台与上海、广州、成都等采用的市-区两级平台不同,在一期将以市级平台为中心,市级平台直接接入10家三级医院和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的直接打通,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因此也算是区域卫生对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支撑。

4.卫生信息标准

区域卫生指南和技术解决方案出台两年后,结合各地工程实践,原卫生部在2011年7月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编制该规范的背景是,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仍主要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基本上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指南》、《方案》给出了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设计,35212规划给出了各级平台的定位。但是对省市县卫生厅局而言,区域平台在卫生信息化领域中更偏重于技术,区域平台是卫生信息化的金字塔,对建设方有一定门槛;《指南》和《方案》更多地是从如何建的角度、而不是如何评价的角度出发,建设方很难开展对承建方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

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而言,《指南》和《方案》的外部约束性不强,企业首先考虑如何占领市场,如果采用规范化的手段来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产品成本较高,则企业趋于规避采用符合标准的技术来开发,最终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因此在2011年,原卫生部在《指南》和《方案》的基础上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本项目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包括上海、四川、浙江、重庆等4省市和医疗卫生IT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并从各参研单位抽组长期从事临床、卫生信息标准化、医院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的专家组成标准研制项目组。在2012年5月通过了原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标准报批会议的评审。

在此基础上,原卫生部于2012年6月30日启动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试点工作。到2013年1月完成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预实验,出台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评方案》、《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等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编制了测试中的典型测试用例,开发了用于机器测试的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

当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1.35212工程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情况概况如下:

第一批:上海健康信息网基本建设完成(万达信息),实现了对全市600家公立医院的全覆盖,接入38家三级医院和17区县平台;浙江省、安徽省(东软)、重庆市(重庆亚德)的平台基本建成,其中浙江省5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安徽省2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重庆市若干区县建立了区域平台。

第二批:湖南省(万达)、河南省(蓝海联盟)、江苏省(东软)、内蒙古(用友)建立了省级平台,湖南省建立3个地级市、江苏省已有10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内蒙古有2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宁夏、北京、云南在筹建平台。

第三批:陕西、湖北和贵州也在筹建省级平台。

其他省市中,福建省(厦门智业)、天津市(厦门智业)、河北省(厦门智业)、海南省(东软)已经建立了省级平台;四川、广东、江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在筹建省级平台。

2.发改委基层卫生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及承建商分布概况如下:

第一批:四川(自建)、贵州(万达信息)、湖北(创业)、陕西(卫宁、天网、世轩)、甘肃、江西(万达、创业等)、安徽、浙江正在建设。

第二批:湖南(卫宁、东软等)、内蒙古(用友)、河北(厦门智业)、云南、重庆(亚德、中联等)、青海、辽宁(东软)、福建、江苏(东软、卫宁、创业、中联)正在建设。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下一步

(三年内的“智慧医疗”)

区域卫生发展的方向就是“智慧医疗”,即结合医改要求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打造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的智慧医疗模式。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更好的做好××年公共卫生工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一、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规范档案,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10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以上,更新率达100%以上。

二、健康教育。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以上,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村卫生室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村卫生室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针对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镇卫生院今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月举办一次。讲授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居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预防接种。掌握本乡0-6岁儿童资料,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儿童保健。为辖区0-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按时为新生儿随访,为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掌握孕产妇人数,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孕期保健、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七、老年保健。掌握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进行健康体检,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预防控制。建立35岁以上人群门诊测血压制度,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院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对辖区内4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筛查,有专人负责登记制册,并转入慢性病管理程序,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按规定进行动态管理,对有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九、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本镇确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对有家庭居住的病情稳定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对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1次综合评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加强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本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细则》规范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危害健康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及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建档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

2、建档内容要完整,信息要连续。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体检(按国家要求对居民首次建档时要填写健康体检表,对个人要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果是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要包括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建立在个人健康的基线资料上,追踪更新动态变化的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3、建档可采取的方式包括:一是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三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其他建档方式。

4、根据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及时将收集的数据完整录入自治区健康档案系统,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为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依据,必须同时保存好纸质健康档案,确保与系统资料数据的一致性。

5、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6、××年本乡对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不低于50%,建档合格率不低于90%。

三、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对每次开展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

向全乡居民特别是特定人群多种形式地宣传,包括: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2)播放音像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四、免疫规划项目

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包括:

1.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上卡率达到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要求;××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实施率均达到100%。辖区内100%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按照上卡、预约、核对、询问、告知、接种、留观等流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逐级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4.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5.开展预防接种转卡、上卡、接种登记、疫苗管理、疾病监测、查漏补种、入学验证、流动儿童管理、免疫薄弱区域甄别管理、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指导村医生业务开展等相关工作。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人,参与现场疫情的处理。

2、对医务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的培训。

3、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机构对结核病人、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

4、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每季度要对本乡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汇报,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大流行。

六、儿童保健

按照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扎实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等,按要求配备儿童保健人员、房屋、设备,定期参加培训与接受上级督查;掌握辖区七岁以下儿童数,了解辖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表卡的填写与上报。项目目标:新生儿访视率达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0%。

七、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按照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各项工作,强化孕产妇保健技术培训,免费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为育龄妇女提供包括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生技术咨询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项目目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八、老年人保健

按照卫生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普通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体格检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并记录完整。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九、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

1、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病人实行常规快速血糖(指血)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开展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慢性病管理和干预。

2、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宣传,发放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科普资料,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3、加强残疾人员的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登记与管理,对辖区残疾人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等。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建立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构建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十一、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普及服务:对群众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外伤四大技术、复原卧位、心脑血管意外第一目击者紧急处置急救知识及“120”呼救常识等培训。

十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强化组织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提高服务水平。卫生院院长负总责,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公共卫生科,按不低于专业技术30%的编制数增加人员各司其责,共同实施,协调发展。

2、召开全乡公卫人员会议,强化培训,深刻领会会议、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结合政府开展的各种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实施氛围,××年4月份完成宣传动员阶段任务。

(二)项目推进实施阶段

调动一切医疗资源稳步推进项目的进展,由责任医师团队成立“分片包干制”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

6月份完成总体3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9月份完成总体8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居民 健康档案 建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322

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卫生保健服务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资料,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一个好的健康档案是对患者照顾的基础,它不是简单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它承载的功能比病历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最基本的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有无医疗保险。二是健康的危险因素,居住状况、药物过敏史、是否抽烟、是否饮酒、从事的职业等。三是通常所说的就诊病历。因此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如实认真填写。2010年,我站借助建立新站的契机,对辖区内7535名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历经3个多月时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564份,建档率达到61%,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件细微而严谨的工作,但在目前的资料采集过程中,很多居民对社区医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医护人员的调查工作持抵触态度,给社区医护人员的建档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在此次入户前我们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加强,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具体如下。

入户前的早期宣传

广大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知度及知晓率低是造成居民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在入户工作开展前,首先与社区取得联系,得到社区支持,由社区组织各居委会干部,成员,楼长多次进行相关内容学习,让他们理解和明白建立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建档工作,起好宣传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入各小区进行健康咨询,同时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的意义。在各小区大门及各楼道醒目处张贴宣传资料,加强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知晓度。

完善入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入户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环节。入户前站内对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着装、仪表、沟通技巧、访视时间、安全问题、资料填写及整理等。入户前各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访视路线,备齐访视物品,如档案表、记录单、通讯设备、宣传手册,宣教资料等。

实行小组责任制

实行小组责任制,把工作及任务具体到小组个人是居民健康档案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我站在入户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保证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采取以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为组长的小组责任制,把工作量化,以一名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为组长搭配一名医技人员,根据调查区域进行分区划片,各楼栋具体到每一小组,各负责其管辖区域,完成建档任务。

加强沟通技巧

与居民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顺利获取资料的必要条件。首先应注重自身形象,穿着上应得体,整洁协调,态度上要合乎礼节,稳重大方,入户时需作自我介绍,表明所属单位及本人姓名,称呼对方应得当,态度和蔼,以消除对方紧张情绪。在与居民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感染力,通俗易懂,简短明了,尽量避免医学术语。对一些比较重要或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应适当重复,注意对方的反馈信息,以拉家常,聊天的方式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敏感话题,如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等不要直接进行追问,而应通过日常家庭开销,家庭人口情况等方面获取。在与居民交流过程中,应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注意倾听对方谈话,观察对方表情动作,勿轻易打断对方的叙述,在倾听时要进行恰当引导,用简短的插话,点头,面部表情变化等及时对谈话内容给予反馈,明确对方要表达的内容,让对方感觉其得到尊重和重视。

整理资料及汇总

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其础。入户调查结束后,我们还应对居民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包括档案编号、家庭及个人的健康状况评估,针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对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人、慢性病、妇女、儿童)进行筛查统计并分类,为全科医生有计划地实施各项管理方案及作出社区诊断提供资料。根据上级具体要求完成各项信息录入工作。

总 结

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全科医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记录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全科医师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基础,是全科医生全面了解患者个体及家庭问题,作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六位一体”社区功能的保证。通过对健康档案和地区健康问题的分析,不仅为社区诊断提供有效资料,也利于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及干预。因此我们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如实填写,为全科医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资料,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  档案管理  规范化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era of municipal dsease contro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lereserves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specifically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health education file managementsystem to meet contemporary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promo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fil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  强化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意识 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网络

        1.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健康教育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形成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数据,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要增强这方面档案意识、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

        1.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网络,设立健康教育档案,即在中心设立由主管领导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心档案室负责全中心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负责起草制定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经常到各科室检查、指导。

        2  强化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新模式

        2.1加大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基本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一套相应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所以要有素质高、能吃苦刻苦、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政治素质的人员管理。

        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投资,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使这支队伍成为疾控档案事业的主力军。

        2.2采用多种渠道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档案业务培训必须紧跟发展需要,加以创新并着重学习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等技能,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工作新态势。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使健康教育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培训方面采用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档案知识培训,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2.3健立档案工作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档案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健康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健康教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保护健康教育档案,延长其寿命,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

        3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因地制宜促进健康教育

        3.1利用绩效考核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引进奖罚机制,纳进考核评选,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整理突出的档案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申报档案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研究档案资料的利用和开发。近年来,开展疾控绩效考核工作中涉及大量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注意收集整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建设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3.2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健全健康教育档案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市卫生防病工作的繁重任务,尤其是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健康教育技术档案。从疾病控制的工作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更好的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为疾控机构进步和发展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孙波.谈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17(4);241-243.

[2]匡有成.健康教育档案的作用和管理[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10(2);34-35.

[3]钟先阳等.热带海域驻岛军人的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34-535.

[4]王永娟等.健康体检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最佳时机[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62-1763.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33-01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这项工作已经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展开,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50%[1],到2020 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制度。本文通过对咸宁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探讨,从而为其他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增进基层医生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制定准确、合理、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有利于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卫生政策,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地卫生资源,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咸宁各县市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

近年来,咸宁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并推进健康管理由传统型向信息化发展。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咸宁各县市的居民建档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建档标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到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而且崇阳县的建档率几近达到了95%。除通山外其它各县市的居民电子建档率也超过了50%。而各县市的居民建档情况又有所不同,并且在对各县市建档情况的督导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

3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建档前,建档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卫生机构排除的工作人员入村前未做好建档宣传工作,从而使得广大居民对国家惠民政策不理解[3]。对各项调查内容持有防备心理,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从而影响基本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2建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2.1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乡镇卫生医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严重缺乏全科医学知识,档案建立后不能够及时综合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和进行健康指导。另外,乡镇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一个建档工作人员平均一年需完成 500~9 00 份个人档案,很难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很多乡镇医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无力承担乡镇信息化服务。

3.2.2档案建立无连续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服务对象则是庞大的居民群体。在这种情况下, 则还很难实现及时上门诊断、走访、动态存档和跟踪服务,档案建立后对个人产生的动态信息未进行及时补充,均以“死档”存放。另外,流动人口变化和社区常往人群增多造成档案建立更不易,管理没有连续性。

3.3建档后存在的一些难题。乡镇卫生院目前只注重建档工作,档案利用率极低。在病人就医时没有形成提档就医的工作流程,健康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居民到社区以外的医院看病,健康档案不可能让带走,导致其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无法记录,检查结果更是无法共享[4]。

4关于建好城乡居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在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前1-2周应到建档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张贴或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画、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展出图文茂的黑板报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滚动播放相关内的视频,还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

4.2加强人员培训,扩大服务队伍。做好基层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卫生工作岗位的全科医师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加强全科医师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结合本地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动员村卫生室、村委会人员等参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通知体检或随访工作等,推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科学化轨道。

4.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方案,使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各级卫生和档案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动态管理和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要完善健康档案,必须由全科医师或相关责任医生分片包干落实[5],进行动态的综合管理,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上门、电话、门诊),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4.4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义。只有在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决措施,随时补充工作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人、财、物力的补充并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把我市的基本卫生服务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2011年)

[3]孙丽萍.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社会医学杂志, 2012,10(1):31-32

[4]齐海彬. 浅谈河南省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J]. 周口师范学报, 2011,28(6):124-125

上一篇:档案人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