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16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1

关键词 医学英语写作 医学英语学术体裁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医学英语与EGP(通用英语)有一定区别,不能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学习内容,应是集英语、专业知识和ESP表达能力训练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同时,医学英语伴随着医学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充实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医学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参与国际医学学术交流,跟踪并获取世界医学前沿信息都离不开既精通医学又懂得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也是医学英语教学的紧迫任务之一。本研究就是探讨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医学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调查了本校国际护理医学英语写作课堂以及本校参加全国护理医学英语等级考试应用医学英语写作的成绩,发现护理医学生普遍的英语语篇综合运用能力差,完不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外语写作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的护理医学英语写作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单词、语法、写作策略等的语言基本功层次的教学,医学英语写作教学就医学学术外语能力的内涵和作用没有得到认清和把握。

2 学术外语能力

国内学者马晓雷等(2013:2-10)在总结国内学者对学术能力和学术外语能力的研究基础上,并借鉴 国外学者Snow﹑Uccelli (2009:118) 和Scarcella (2003:10-11)等对学术外语能力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学术外语能力是包括初级的语言基本功﹑中级的学术体裁能力和高级的外语思辩能力3方面的多个层次的复合能力,这3层次分别对应语言的3个功能:获取信息的手段﹑文化载体和思维的工具。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既是发展学术体裁能力和外语思辩能力的前提条件,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利用外语语言和学术体裁文化进行科学的思辩活动并培养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外语思辩能力。学术体裁能力指对语篇体裁的基本特征的掌握﹑对不同的语篇体裁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语篇交际的目的,交际对象等语境因素的掌握,从而利用地道的语言和流畅的表达实现得体有效的语篇交际能力。

本校国际护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英语专业训练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有明显的听﹑说﹑读﹑写优势,借助英语获取信息的手段深度化和多样化,为进入下一阶段的护理医学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借鉴Spector-Choen(2001:375-380)分级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认为就普通本科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状况而言,医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重点在于中级的学术体裁能力的培养,医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采用顺序的语言形式﹑写作策略﹑篇章体裁和任务教学层次教学,并且随着教学的进步和深入,在教学内容上逐步以内容为中心,从对体裁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的任务教学为基础向下延伸到对篇章体裁﹑写作策略和语言形式的教学,进行专业外语的语言思辩能力培养。

3 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课堂培养

3.1 激发学生写作学习兴趣,实现医学生学习动机向文化性融合性动机的转变

传统的医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语言形式展开,忽略语篇的内容和交际目的,不能让学生熟悉并融入医学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文化动机以及写作学习融入性动机。所以,在写作学习的开始,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医学英语学术外语能力的内涵,激励培养学生的学术文化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

3.2 提供真实的丰富的语篇体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选取真实的贴近护理医学临床实践需要的各个方面的语语篇体裁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裁内容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有效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3 体裁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医学英语写作教学一般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写作教学集中于对体裁篇章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推理和评价。首先,第一课时教师先进行医学英语重点词汇的教学,突出词汇的医学特色和用法,并讲解写作策略;老师借助于多媒体等手段展示某一医学体裁语篇,分析其体裁特征和交际目标,并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该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所涉及到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以及语篇使用者本人的交际心理等社会的文化的语境因素。然后,在第二课时时,提供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给整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共同找出不同语篇的体裁差别,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巩固和熟悉该体裁的共同特征,了解相应的医学词汇以及语言特征,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此一体裁的摹仿写作,让各个小组内部的所有成员共同体验语篇构建。在写作过程中,小组各个成员就词汇选择﹑篇章结构的使用﹑作者目的﹑读者对象以及医学科学知识的语篇构建等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确定体裁内容,并最终进行写作成果的汇报展示。在成果评价中,老师帮助找出各个小组在体裁构建上的不足以及整体差距,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或集体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就写作学习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学习策略和能力。体裁和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让学生在协商﹑合作﹑竞争中实现了互动,在分析﹑对比和评价的氛围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扬。以体裁和内容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体裁语篇的交际实现上,语言和思维都得到了培养,英语语用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4 写作成果的课堂汇报以及评价分析

体裁和内容的写作教学给予了医学生对语篇体裁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氛围,也给予了学生展示和评价学习成果的空间和机会,各个小组的课堂汇报和班级的讨论也则必不可少。各个小组可以以口头﹑PPT或其它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写作成果展示,呈现小组整体的英语表达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成果展现的技术形式和技巧。小组汇报结束之后,各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就语篇体裁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老师点评和小组互评,对写作成果以及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进行开放式﹑自由的班级讨论。最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总评,对写作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在语篇体裁的构建过程以及体裁成果的班级评判过程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让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4 医学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践

本文作者从2013年新学期开始就本学校护理医学专业和检验医学专业进行了学术体裁写作的训练,尽管时间不长,但是发现采用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课堂培养的模式效果比较明显。

4.1 优势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明显增强。不但语言基本功得到了不断的巩固,习得了词汇﹑语法﹑语篇知识,而且通过写作过程的意义协商和体验知识的构建,学生学会密切语言知识规则的系统联系,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语言规则系统,从而最终自主地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学术体裁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进步和提高。这首先得益于医学英语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课堂培养模式符合Stern(1992:360)提出的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4个条件。首先,教师提供给学生体裁语篇文章都是贴近临床实践且真实的内容,学生所进行的写作任务的内容主题也是贴近真实的医学实践,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在分配任务后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到运用语言完成写作任务中去,单独或集体亲自进行互动协商,亲自体验知识构建,完成符合学术体裁主要特征的语言语篇输出任务,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在分享和讨论学术体裁的重要特征中,在意义协商和完成语篇的构建中,个人与语篇、个人与任务、个人与作者、个人与内容、人人与读者、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老师建立起了互动和协商,在思索、在分享中、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完成了知识的程序化,知识的交际运用,培养了语言、文化、思维的能力,还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快,享受到了个人成就感、集体的荣誉感,学会了进行良好的集体交际合作的经验和技能,学会了如何向同伴﹑向老师求助,学会了如何进行积极的情感调节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交流和观察中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也得到了培养和塑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克服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了语言基本功的巩固和培养。当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传统的语言形式转向语言的内容时,语言的产出就可能遭遇说不出、写不出或者写不好、说不好的尴尬,当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与现实需求的差距时,就更能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更迫切的学习愿望,也就更能成为实现学生语言能力质的飞跃的宝贵的机遇,就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或向同伴向老师学习的动力和意愿。

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学习任务中,学生要进行思索﹑分享﹑讨论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并共同完成语篇的输出,完成语篇内容的思辩,建立起新旧知识的互动协商,借助于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思索﹑推理﹑评价,在认知的冲突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内化知识并转化新知识为程序性的知识,在提高语用能力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4.2 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与需要完成的学术体裁层面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共同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还不太适应新的学术体裁模式,医学英语词汇量储备不足,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以及学术体裁的运用认知不足,存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现实与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期待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甚至有时候存在力不从心的感觉;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语言手段实现完成语篇结构表达、观点的顺畅的构建和表达,与读者进行学术论点的互动不够流利,不能有力地说服读者,交际任务和目标完成不顺畅。

4.3 问题的解决途径

部分学生因为语言基本功的差距不可避免地产生学习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老师和学生正视现实,并且就该部分学生进行分级教学。老师可以单独选择时间给这些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的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适应学术体裁层面的教学需要;老师还可以借助于网络等在课外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的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和资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控和适时的反馈,提供词汇、语言和语篇知识,以及写作策略﹑阅读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合理地分配不同水平差距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给予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氛围,互相激励﹑互相鞭策,让学生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任务合作实现个人、集体在学习成果,情感动机和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以阅读促学术体裁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语篇的输出其实就是语言输入的必然,是在语言输入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向交际目标的转换,阅读输入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语篇输出的质量。老师可以在课内外进行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任务教学。首先,老师让学生根据学术体裁写作主题进行适量的体裁语篇的阅读,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阅读任务,也可以进行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的阅读任务性,在自主阅读中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功能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活动中,与文本﹑与作者﹑与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互动,在个体的思索﹑群体的分享和讨论中,亲自接触体裁语篇,走进真实的医学体裁语境,在学和用中获得学术体裁的主要特征的知识和经验,亲自“发现”语言使用规则,扩大医学英语词汇量,学习语言形式﹑意义和语用能力,培养体裁语篇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兴趣,不断培养发展医学英语目标语的认知模式,培养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愿意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尝试,有利于学生的学术外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5 结语

从医学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层面的培养到医学英语学术体裁能力的培养,医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专业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对医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当以体裁为中心的写作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术体裁写作能力,还因为医学生语篇构建的给医学学生提供了更合适的英语语言发展机会,那么医学生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动机和愿望就会更强,课堂内外给予不同层次的写作语言基本功自主学习资源,那么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最终系统提高学术外语的写作能力。如何有效地借助以体裁中心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还需要将来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1b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Snow C &Uccelli P. The challenge of academic writing[A]. In Olson D R & Torrance N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iteracy[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112-133

[2] Scarcella R. Academic English: A Conceptual Framework[R].Santa Barbara,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nguistic Minority Research Institute,2003.

[3] Spector-Cohen E, Kirschner M & Wexler C. Designing EAP reading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level[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2001(4):367-386.

[4] 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5] 马晓雷.学术外语能力层级模型的理论与时间探讨[J].外语界,2013(1):2-10.

[6] 韩金龙.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与自我宣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 桂诗春.面向交际的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2(2):193-201.

[8] 杜威.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9] 高慎英.体验学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2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方式及辅助手段密切相关。患病动物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是兽医病理学中介绍的基本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更形象或直观地介绍,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该门课程教学需考虑的问题。如何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疾病的病理诊断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要,是该门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通过教研室教师们多年的探讨,认为采用多媒体授课手段辅助临床病理电子标本是完成以上教学内容的较好方法。

一、多媒体手段与电子标本的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从教学控制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的控制过程[2]。教育心理学家特瑞拉研究表明,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接收的信息最多,占到所获得的信息的94%,故视觉和听觉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兽医病理学着重介绍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改变,并以形态结构的改变作为该课程参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与临床生产密切相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如何将临床动物疾病发生情况及重要病变特征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故采集临床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拍摄照片或录像,应用多媒体手段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的相应章节;加上教师的进一步解释,将病变特征能更直观、更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可避免用较多的语言和文字枯燥的描述,易理解掌握并留有深刻的印象,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早地与临床生产接轨。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采集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临床剖检图片,制作电子标本,并在相应内容章节进行展示,可直观反映病理变化,避免单纯的语言枯燥描述;电子标本较大体陈旧标本清晰,颜色鲜艳不褪色,能更准确地反映病理变化;对患病动物出现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可进行拍摄,如神经症状等,能更形象地反映疾病的特征;收集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特征病变电子标本,以完整的疾病案例形式向学生展示,更好地模拟临床动物尸体剖检过程的观察,可将各器官之间病变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达到临床疾病诊断的目的。此外,某些病理过程的描述比较抽象,如白细胞的游出,临床也不可能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拍摄,可采用动画制作为电子标本示意此过程的发生,让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率。

将兽医病理学中所介绍的主要病理变化,如充血、出血、血栓及坏死等,用采集的电子图片标本来讲解病变特征,传授的信息以视觉的形式传给学生,缩短语言冗长而反复的刺激,可明显提高课堂讲授效率。此外,大量的电子标本引入课堂,可丰富课堂讲授内容,如组织器官发生梗死出现的病理变化,可用多个器官标本进行展示,更牢固地掌握病变特征,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标本的介入,可明显节省课堂板书或反复的语言描述所耗的时间,节省的时间可用于更多临床疾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病变和增强学生疾病诊断能力。

3.电子标本大都来自临床,与生产密切结合。

兽医病理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所用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电子标本、临床症状的录像及常见疾病的病例介绍等素材都来自临床,使理论教学与临床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可更好地掌握理论,同时能了解临床疾病发生情况和疾病发生特点,较早地接触生产。大量标本的观察,可培养学生正确判读病变的能力,尤其是案例标本的观察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及临床疾病诊断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三、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电子标本为兽医病理学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电子标本的制作需要教师深入临床生产中,对临床疾病发生情况了解,从大量的图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病变或案例作为素材制作标本。其次,制作的电子标本必须与所讲授的课程内容相吻,合且能更好地支持课程内容,不能只是课堂“秀”图片,要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最后,多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如将所有内容不分主次地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理论课程将变成录像课。随之,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学生对课程应掌握的内容无印象,且不能营造课堂师生的互动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电子标本可更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临床生成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可明显提高兽医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德明.兽医病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冷岳峰,赵丽娟.教学反馈信息的功能与利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29-43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项目(XYX2015007;XJG2013051;XBB2014018)。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3

关键词:胜任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普遍存在转行、跳槽频繁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营销人才胜任能力不足。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收集资料,分析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见,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胜任力特征评价法,学术界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特征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于他人的某种或某些显著的或潜在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见表1)。

表1 市场营销人才的胜任力特征

[特征\&具体表现\&专业知识\&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学科知识\&职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物流组织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主动性、执行力和外在形象\&]

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于200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为了解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资料,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15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计231人,课题组发出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89.37%。对2010年-2014年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调查法收集资料,共计发出问卷 55份,回收问卷48 份,回收率87.27%。所有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统计分析。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定位比较准确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双学科教育过程,系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与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管理与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医药营销和医院营销的沟通、策划、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医药营销和医药管理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可见,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比较准确,突出了学校优势特色。

(二)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求,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背景设置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药类课程和全校选修课程五大类(见表2)。

表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板块\&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管理类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营销类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医院服务营销学、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英语、营销策划、商务沟通与谈判、消费心理学等\&医药类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基础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全校选修课\&实用美容化学、实用美术、大学美育、普通话、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分类整理

(三)课程教学不断改进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医院服务营销》、《管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调查实训、小组讨论、营销策划、专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营销、沟通、管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专业主干课均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学习、专题讨论、论文、报告撰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实训有特色

一是开展专业日常活动。学校于2004年5月成立了隶属于泸州市经济学会的市场营销研究会,派出专业教师指导研究会定期开展活动。学校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活动,如每年开展的论文比赛、演讲大赛、礼仪风采大赛、交谊舞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调查中,80%的学生都参加过专业活动,认为活动的开展对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4

 

关键词:教育阶段性 阶段特征 特征教育

所谓教育的阶段性,即是说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者都应研究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根据他们年龄、生理、心理、知识等的不同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护士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能自觉克服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同矛盾,以适应各阶段的学习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成长为合格的护理人员。 

随着市场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综合性强的中级医护卫生人才,已成为中专护士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而素质教育贯穿于护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教育者能不能根据中专护士生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出一些管理思路,从而使我们在学生管理中有效的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中专护士生在各阶段中得到成长,使教育者在各阶段中有效的施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达到培养合格的护士生目标。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概念逐渐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实践模式,成为教育界使用频率极高的通用语言,可以说在社会上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且倍受学生、家长的关注。各个学校都在依照自己的方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然而,许多教育管理者都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认真探索,尤其是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理论概念:“素质”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含义:从本体学说而言,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就社会学的分析看,是指后天造就的多种能力的总和与统一;从青年学研究的角度看,是指青年后天获得的各种生活、工作、学习能力的统一机制。广义的“素质”强调在头脑健全,智力正常条件下,经过后天的努力和实践,是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狭义的“素质”是指智力发展和成才的物质基础。综合来看“素质”既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在整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人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这种“基本品质”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在各个阶段都具有特征性。大量的学生管理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在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大致可分分三个阶段:一年级的导向期,二年级的定向期,三年级的志向期。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表现不同,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特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一 导向阶段——转变适应期 

中专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属未成年人。一年级中专生面对新的中专生活,他们充满理想和幻想,决心奋斗一番。然而,这些刚刚结束中学生活的学生心理上还残留着“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进入中等医学学校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矛盾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时期指导新生做好转变工作,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中专学习和生活。这个时期称为转变适应期。 

1.在导向阶段学生的特征: 

(1)心理上的自豪感与失落感并存:一方面,从农村到城市读书,有幸进入护理中专学习,为将来成为白衣天使而自豪;另一方面,在新的集体中,陌生的大家相聚在一起,失去了在中学受宠的地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在心理上萌生了失落感。 

(2)学习上紧迫感和厌倦感并存:一方面,在填写自愿和面试时,在入学教育时,心理构画着一名白衣天使的前景,有想尽快掌握医护知识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紧迫感;另一方面,中考的艰辛印象还没有淡漠,一年级的“数理化”基础课,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中专教学方式的一时不适应也使学生滋生厌倦感。 

(3)生活上的新鲜感和孤独感并存:一方面,入学之初,离开父母的约束,在同龄人之间学习、生活感到新鲜;另一方面,时间一久,依赖性强的学生对“三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枯燥,不会交往,使同学关系感到生疏,产生孤独感。 

2.针对导向阶段的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1)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新生熟悉生活环境,熟悉作息时间,熟悉规章制度,开展“爱我校园”、“爱我教室”、“爱我寝室”、“爱我同桌”等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养训练“我的新的一天”活动,开展培训各方面的养成教育和习惯。使新生从旧的、不良的

[1] [2] [3] 

行为模式中迅速脱离出来,融入到新的教育模式中去。 

()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新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需求,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寻找良好的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的转变:引导新生改变初中的死记硬背、抄书、抄笔记的学习方式,培养综合性思维方式,培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 

二 定向阶段——成才关键期 

在度过适应期后,学习的内容起了变化,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参与活动增加,人际关系融合,存在着适应感、随意感、自信感。 

.在定向阶段学生的特征: 

()人生观基本确立:关心政治及人生价值,把所从事的医护专业和社会医护现象及医护专业的发展前途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 

()事业心基本确立:二年级学生经过对医护知识的学习探讨、思考,逐步稳固了专业思想、开始了解行业内的事情,事业心悄然升起。

()服务观基本确立:通过对医护的实习课程,开始有为同学、朋友、家人服务的想法,对照书本知识,尝试着为他人服务。 

.针对定向阶段的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培养奉献精神:敬业奉献是党中央为全体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医护人员更要遵守,要进行“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的思想教育。 

()培养各种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培养各种技能:利用多种渠道,大量开展“一专多能”的活动,让每位学生施展各自的特长和才能。 

三 立志阶段——就业准备期 

在医护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经基本学完全部基础课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他们的内心产生了独立工作、进入社会的愿望,交际范围扩展到社会,就业的压力逐渐增大,开始寻找工作单位。 

.在立志阶段学生的特征: 

()对将结束的学习生活,有一种轻松感:对开始的实习新生活又有一种愉快感、新鲜感,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对将来能否找到工作,有一种忧郁感:面对就业的压力,担心自己的前途,感到信心不足。 

()对理想化东西少了,有强烈的现实感:经历过多次双选,面对家庭、朋友,所去单位的工资、待遇、住房、晋升等问题开始考虑了。 

.针对立志阶段特征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双重身份意识教育:实习生既是医院实习生,又是学校学生,受双重约束和双重管理,受双重奖励和处罚。 

()职业道德意识教育:高年级学生已从课堂走进病房,走到病人当中去,对每一个病人的诊断及处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医德培养过程。 

()就业择业意识教育:开展礼仪培训,就业培训,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推荐,自我介绍能力,了解就业信息,准确评价自己。 

()勇敢竞争意识教育: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兴。 

()职业生涯意识教育:开展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的培训,设计自己的职业,创业就业教育。 

以上三个教育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所有在教育工作中要既相对分开,又要互相融合。在一年级中既有三个转变的教育,又要有职业道德教育;在二年级中既要有职业教育,又要贯穿就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在三年级中,既要有职业教育,又要进行新的三个转变教育。 

综上所述,中专生在完成三年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按照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教学、教育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素质教育方面尝试依据各阶段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工作既有阶段性,又有融合性。在各阶段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中专生各阶段的教育成为活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这样才能做好中专护士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有效地培养教育出社会需要的合格护士。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5

各位领导:

现在,由我代表县社会保险委员会作××年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及××年社会保险工作思路的报告,并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全县社会保险工基本情况

×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计划、衔接好“****”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一年来,我县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的部署安排,突出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以点带面,全面作好了各项工作。

一、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成绩。

1.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年共为名净增参保人员人参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养老金实收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个月。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全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万元,实际拨付万元,养老金发放率。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实际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年底,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人。比上年净增人。

3.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人,完成市年计划的。深入省直单位和企业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新增人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全年共收取工伤保险基金万元,;全年共支付工伤保险基金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4.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完成市计划,企业参保率达。到月止,全县参保人数达人。全年应征缴失业金万元,实缴万元,完成计划的。比上年度净增万元,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应清欠万元,实际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基金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

5.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净增人,完成市年计划的,实现全县参保人数达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人,离退休人。全年医疗基金收入万元,其中基本医疗收入万元,统筹基金收入万元,个人帐户收入万元,武警中队、消防队收入万元,特殊病种万元,其它医疗收入万元,行政事业离休人员医疗收入万元,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医疗收入万元,伤残人员、老红军医疗特殊照顾人员收入万元,补充医疗收入万元,公务员补助收入万元;全年基本医疗基金支出万元,其中基本医疗支出万元,个人帐户支出万元,武警中队、消防队支出万元,特殊病种支出万元;全年其它医疗支出万元,其中离休人员医疗支出万元,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医疗支出万元,伤残人员、老红军医疗、特殊照顾支出万元,补充医疗支出万元,公务员补助支出万元;基本医疗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其它医疗当年结余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全年享受医疗待遇人,资金发放率达;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基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征缴到位。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起付标准由往年元降低到元,住院费用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往年元当年月份集中个月报销门诊费提高到元,住院报销比例每段增加个百分点。特殊病种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承受能力,由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八种。建立并实行了公务员补助办法和大额医疗补助办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一致认可。

6.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年收入基金万元,支出万元,累计结余万元。并按县委的统一部署,从月份开始,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工作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乡镇基金收缴工作基本完成。

7.稽核工作有序开展。一年来,共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人次,供养人员供养费人次;完成家定点医院、家定点卫生医院和家定点药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并经常性地开展稽核工作。在稽核过程中发现一医、二医、中医及宏泰、康福堂等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存在不向程度的开大方、跨科室用药等行为,及时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通报情况,就如何加强协议履行作了进一步强调,并对他们从到月份万元的超范围药费予以拒付。除此之外,还按省规定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进行稽核,稽核率,确保了养老金的正确使用。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进行年度核审,核查率,没有发现骗取、冒领失业金现象。

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扩面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保扩面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推力是现阶段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扩面的一大特点。一年来,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咨询服务、深入企业,以讲道理、举实例、算细帐等办法,加强政策宣传,实现与用人单位进行勾通,做到扩面工作全面铺开。进一步拓展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视野,启迪了企业主的责任感和良知,为全县扩面氛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烘托作用。

2.加强行政执法,拓展扩面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强大的执法压力是推进参保的关键措施,也是开展今年扩面任务的重要手段。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对《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操作步骤,明确登记、申报缴费、稽核、强制执行等各个环节的法律依据,明确了扩面对象,同时也使不少企业重新认识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提高了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通过社保扩面执法检查,提升了劳动保障法制权威,开拓了依法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良好局面。

3.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扩面质量。一对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单位和个人规范服务流程,简化登记申报手续实行一次登记,登记申报一个窗口已着手创建缴费一个基数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试行执法、宣传、登记、申报四个环节合并,减少往返,提高效率,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的企业还实行预约服务、个性化服务。三是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和劳务所,全年两次率员前往永中移民点、温州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玉环县等地点进行现场办理保险费报销手续,并深入各有关乡镇、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四是在推进扩面的同时,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管理,切实堵住医保基金漏洞,加强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规范程度,提高服务质量。

4.坚持主动迎战,赢得扩面先机。面对今年社保扩面这一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县保险服务中心紧张动员,自加压力,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召开医疗保险座谈会,听取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释答复和进行医保相关政策宣传。说尽千言万语,走过千街万巷,吃尽千辛万苦,通过查找资源、宣传动员、电话通知、监察执法、现场办理,多途径推进扩面,使我县的社保扩面工作再上一台阶。

5.改进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单位党风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并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学习教育活动、讲求实际效果,务求群众满意;二是以干部轮岗为契机,推进干部人事组织改革。根据工作需要,月中旬,我中心启动了科级干部轮岗工作,首批对中心五个科室正副职进行了轮岗。三是强化服务意思,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年来,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有些业主和部分员工参保意识较为淡薄,老板不愿意为员工参保,员工也不想参保;二是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突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三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四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建立“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需进一步创造条件;五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年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实施“****”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推动全县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1.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做实个人账户”的要求,全面加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制订出台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具体的操作性意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贯彻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参保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情况等问题的督查,清理取消不规范的做法,规范和统一养老保险政策。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2.完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工作,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要研究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研究提出非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障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继续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路子,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

二、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

1.养老保险,要通过制定保面措施,完善扩面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扩面和保面并举,强化基金征缴,加大财政投入。要规范基金征缴工作,积极探索征缴工作新机制,实现基金增收。全县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净增人,基金收入达万元。

2.医疗保险,要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使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人。

3.失业保险,要积极扩大覆盖面,以个中心城镇私营企业及其职工为重点,强化对用人单位缴费申报的审核,统一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征缴。实现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人,基金征缴额达万元。

4.工伤保险,要围绕《工伤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着力把高风险行业、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努力扩大覆盖面。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人以上;生育保险,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其他县市的工作作法,并逐步推行生育保险,实现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新模式,确保“五险”合一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实施。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和服务。

1.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摸清底数,指导各社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随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及病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成立了党支部,并开展了各项党的活动。使他们老有所管、老有所乐。确保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都能够纳入社会化管理。

2.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医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进一步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逐步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稽核制度,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

3.完善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使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使用和失业职工的管理趋于规范化。贯彻落实《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4.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社会稽核为主的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手段,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着眼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5.提高执政素质和本领,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效率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引导本单位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力打造了学习型、服务性、效率型机关,为我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要切实抓好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在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建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建优质窗动,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把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6

摘要: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综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表现为复杂系统损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性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受累的表现明显[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论治,可以明确SS发病的具体脏腑,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1.1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表现为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等,通过滋养肝阴,肝血盛则津液充足。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能、解剖位置及经络分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关系及女子与肝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认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而发为本病。临床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治疗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1.2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认为,SS是由于津液生成与运行输布失常所致,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础方,并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认为SS的治疗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调养,阴阳平衡的调和,气机升降的调节,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论治。

1.3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以保证脏腑经络之气的通畅,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于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基础方,治疗SS取得良好疗效。金实[9]认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关键,宣肺布津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1.4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同时还可以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张艳等[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在治疗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根本大法,在补肾基础上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元[11]则认为,SS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津液代谢失常。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中精气,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础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三焦辨证的方式,有利于明确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根据三焦功能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认为,SS的治疗应重在滋阴护津,并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注重肺胃,中焦注重脾胃,下焦注重肝肾,同时注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高龙等[13]则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治疗上具体可根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同时要注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认为,SS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系密切,并根据这个联系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治疗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润泽。

3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在气、血还是津液,继而判断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潘利等[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补气、调畅气机,包括宣降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仅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也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重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认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可能通过确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分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指导SS的治疗。熊静等[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失常,生成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基础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由于调护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关系。马武开等[23]收集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SS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50.99%为虚证,16.34%为实证,32.67%为虚实夹杂。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对SS进行辨证分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着手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大法。

5从六经辨证

根据SS的病证特点,结合经络、脏腑病理变化,运用六经方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情,精准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波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点,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出现消渴症状的特点,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胥晓芳[26]依据SS合并口干、小便不利的情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六经辨证对于SS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侧重亦不同,灵活变化,随证治之能起到良好疗效。

6结语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集中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关系入手,多认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通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明确的治疗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针对出现六经中任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治疗。对于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的状况,根据SS不同的性质、发生的不同部位,选择与其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王晶,刘维.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张艳,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罗世伟.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马武开,唐芳,王莹,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症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胥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7

为促进我院中医药文化发展,我院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根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

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

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诚信为本,仁德为先,人性关怀,科技兴院”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院方针

年来,我院坚持“科技打造医疗,疗效树立品牌,服务善待患者,关爱铸造人生”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行为规范

1、诊疗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

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

2、言语仪表规范

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

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

3、教学传承规范

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4、特定礼仪

我院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员工手册》。

同时,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员培训中,定期开展讲座,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将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制订考核指标,建立奖惩办法,落实考核结果。

我院曾多次开展此类竞赛及考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五)环境形象

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

我院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庭院中草木茂盛鸟语花香,碧绿的草坪中还有一弯浅浅的小水塘,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动嬉戏,一派和谐景象,尽情展现了一排和谐文化。

内部装饰

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包括一些国画、毛笔字画等含有中医药元素的陈设及装饰,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

还有宣传*知识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标准院名

我院的标准院名为“xx中医*医院”,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并由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吴阶平题写,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

医院网站

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书法、绘画等)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塑造优秀的医院形象,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五)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篇8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公民素质 中医药 内涵

Abstract:The public Chinese medicine accomplishment is the public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important constituent,it has own specific connot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obtains public Chinese medicine accomplishment is the people grasps,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tilization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as well as to Chinese medicine society effect manner.

Key words: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Citizen quality,Chinese medicine,Connotation

历经20世纪百年沧桑的中医,倍受人们的关注。尽管学术界对中医存亡的争论一直进行着,但其为人类健康发挥的作用却被世人所公认。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药在公众中有广泛的影响,中医药深深根植于公众的生活之中。但当新世纪的又一轮“废止中医”的学术之争开始的时候,提醒我们要冷静面对中医自身。公众是否真的了解中医,公众中医药素养如何,对于中医药医疗、教育、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而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是公众中医药素养。

1 科学素养

素养,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即平日的素养。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及道德素养等。关于科学素养,在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曾先后进行了六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3年的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占调查人群的1.98%。公民素质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

200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由国务院正式。《纲要》的将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纲要》第一次对“科学素质”进行了界定,提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但在实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况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3]各国普遍采用这个标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是采用这一标准进行的。

2 中医药素养

公众中医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需要对其特殊关注。中医药作为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科学属性的一门学科,其学科归属早已确定,但由于其不同于现代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将中医药与其它现代科学学科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显然不足以反映中医药学科的独特理论体系特征的全貌。因此,单独进行公众中医药素养研究十分必要。

基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对于中医药素养,我们认为:它是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和哲学基础(即基本观点)的理解;二是对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三是对中医药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即对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

公众中医药素养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公众对于中医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医药“存废之争”中,学术界的观点在怎样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将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此,研究公众中医药素养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

公众中医药素养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一是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公众中医药素养是每一个中国人科学文化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现象、生命现象的基础;二是公众中医药素养是社会公众社会实践,尤其是医疗实践的表征,是社会公众的创造性实践体现;三是公众中医药素养是一个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生命意识的基础,是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条件。

公众中医药素养的个体意义是指中医药素养对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意义。首先,个体的中医药素养能够为个体全面、理性认识中医药提供基础;其次,个体的中医药素养能够为个体的中医药实践提供合理的方法、途径和目标;第三,个体的中医药素养能够为个体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中医药价值取向提供学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健.聚焦科普:北大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定成解读《纲要》八大亮点[N].科学时报,[2006-03-21].

[2]金振蓉.解读《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N].光明日报,[2006-03-2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智慧旅游景区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