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1 17:41:00

中医经络教学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经络学说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医临床各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目前,各中医药职业院校均有开展经络腧穴学课程,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分布于各相关的中医类专业,其专业层次(不同学年制)和课程设置跨度比较大,而该课程知识点范围大且较为稳定,各类职业(执业)考试也常常涉及该课程知识点,因此,为保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势在必行。

1编制试题库的必要性

编制试题库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条件,教考分离制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利于教学相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偏差大,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出题也无章可循。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有助于考试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考分离,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的同时,也迫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实用技术型中医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1促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医学基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编制试题库,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建设。教考分离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高质量的题库就是其保证[5]。编制试题库,有助于防止教师授课的重难点掌握度拿捏不准,也能较大程度上防止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真正实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1.1.1有利于教师加强专业素养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经络与腧穴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灸学相关基础知识。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这就直接要求教师要深刻熟悉教材和各章节知识点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掌握比例和程度则需要因专业制宜、因学生制宜。上述内容,均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教师把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修正教案和调整备课思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授课时间分配。1.1.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传统考试模式变为试题库任意组题考试,学生不再抱有侥幸考试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加努力夯实针灸学基础知识。同时,试题库的内容和更新均与教材更新变化和各类职业(执业)考试相衔接,与社会联系紧密,一改过去与社会脱钩的现象,这就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氛围,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也就更加明确,学生才能真正自发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后再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加强。

1.2保证考试科学化与规范化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专业知识点相对稳定,题量也相对较大,编制试题库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出题模式和考试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不能有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无法保证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而编制试题库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出题方面,每套试卷里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出题比例、难易程度都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律,而传统考试方法很难有效保证其出题的科学化。同时,在考试方面,不同专业层次、学年制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编制试题库,可以从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点掌握范围和试题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做出相应标准,避免教师根据自己主观意愿进行命题[3],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出现偏题、怪题和重复考点题等问题。

1.3顺应考试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一是可以推动考试无纸化进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期末考试、模拟职业(执业)考试,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的答题试卷可以根据计算机程序给出相关试卷分析和综合判断,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据此查找薄弱环节并巩固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试题录入、出试题、改卷、试卷统计和分析等重复工作,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可以更快地融入教育信息化洪流,也为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数字网络化和开放、共享、交互做铺垫,促进与各中医药职业院校的学习和交流,了解自己学生的综合水平。

2试题库编制思路

2.1确定命题原则

试题库编制思路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最根本保证。命题原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证选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脱离客观评价标准的试题,很难保证试题库试题质量[3]。命题原则主要由与针灸学相关的资深教师讨论后确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学时、教材内容、教学难易点等方面,对试题库入选试题进行标准设置。

2.2确定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实际就是指具体考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熟悉或者了解哪些知识与能力,最终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展现出来。2.2.1确定命题范围的考虑因素在确定命题范围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所采用的教材、学时安排、各章节知识点及考点分布。1)专业层次和学年制方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开设经络腧穴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是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康复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学年制有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之分,因而这些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中医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全科方向,康复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康复理疗师方向、护理专业主要倾向于护理方向,针灸推拿专业主要倾向于针推方向。这几个专业对腧穴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实际临床针灸操作要求各有不同。2)教材方面:目前,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学时方面:学时范围大致在36~108学时。4)根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几个方面,各专业《经络腧穴学》的实际授课内容和各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分别有所侧重。只有结合以上主要因素,确定了命题范围,才能有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与考点分布,既做到各个知识点有其独立性,又做到整本教材内容前后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实际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2.2.2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内容需要涵盖以下主要方面:考试要点(考试覆盖范围)、考试目标(识记、理解、运用)、难易程度、试题题型、试题分值。同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试题答案的科学性。

2.3确定命题类型

在命题类型方面,目前常用的题型种类大致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次解释和简答题等,主要涉及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而这两大类题型的分值比例与所涉及知识点的难易度比例,都必须结合各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要求进行相应设置。梳理各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或出现偏题、怪题。同时,在题型种类和题型比例等方面,除了常规的试题类型与试题比例外,我们还要注重与主要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等进行衔接。中医药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取得职业资格。因此,学生对考试知识点、难易程度以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从而获得从业资格[2]。

2.4注重时效性

建立试题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题库具有时效性,不能一成不变。编制试题库应当根据教材的更新、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教育教学的变化,适当优化选题策略,按比例适度调整题库相关内容[4]。综上所述,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教考分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必须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实际,以顺应学科发展和学校需求为主。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应当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主,公正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能力,尤其以满足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为主,最大程度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袁宜勤.经络腧穴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6(6):1-2.

[2]吴述银,陈洪琳,江志阳,等.医学院校课程试题库建设实践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47-149.

[3]张永臣,申伟.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87-88.

[4]黄华兴,杨海源,沈历宗,等.外科学题库建设及试卷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34-35.

[5]李由,刘光琼,向国春,等.教学医院题库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49-51.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多元化教学手段;经络腧穴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体系”为目的的示范性课程。安徽中医学院经络腧穴学课程自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通过课程组教师的积极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上不断突破,既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又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了我校经络腧穴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其中,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师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既推动了教学效能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多了技术环境、人—机关系等多种要素,有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差别,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的角色、职能和教学行为发生重塑和转换。我们知道,教学是“教”与“学”的合称,体现了知识传承过程中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教学活动需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一种双边的实践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是从“掌握知识、传授技能”的角度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院针灸推拿学和针灸推拿学(涉外方向)两个专业,在进入到大学二年级以后,逐渐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经络腧穴学则是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和尝试,我们采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逐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在本科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综合方法,实现师生的思考同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与之配套,为学生布置思考性作业、专题讨论、论文、综述等,且使之与考试方法改革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1.调整教材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学中在遵循、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次序,做适当的调整。其次,将下篇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内容在总论中进行概述,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经络腧穴总论的基础上,对经络的纵横联系有一个印象。实践操作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学生尽早进入针刺基本手法的操作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腧穴定位。对于学习针灸学基础课程的同学而言,三百多个腧穴的定位、归经是较为困难的一个部分,为此我们从任、督二脉穴位的学习入手,首先让同学们有个初步印象,方便在分经学习腧穴的时候,进行横向联系,便于记忆。

2.创新性地增加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以往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教与学,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体验针灸和经络腧穴配套实验:学习常用腧穴时进行针灸体验,并增加了针刺镇痛实验的操作。即增加了学生对针灸学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由于经络的抽象性,往往有同学会产生“针灸真的有效吗?经络到底是什么?”之类的困惑。而且,在现行教材“经穴各论”的编排是“以经带穴”。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信心,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更便于学生记忆腧穴定位及主治。而点穴实践课中采取分区点穴法,将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合并,并将所有腧穴的分经与分部结合对比点穴。

4.引入PBL模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

创新性地将经络腧穴现代研究部分分为课堂介绍和问题引入的PBL模式教学两个部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经络腧穴基础研究的现状,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脉循行,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灵枢·经脉》,是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认为是较为难记的一部分,往往会记住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而且很容易把内容混淆。为此,我们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从经典入手,对《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不同著作的论述进行梳理,自主学习,结合Flas、PPT课件制作和真人展示等多种手段,在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古文更加形象,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

2006年颁布了《腧穴的命名与定位》国家标准,我们也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但在临床上实际取穴的时候却多种多样,经过见习的同学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更准确、迅速地确定穴位的定位。为此,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揣穴的体会,举出每个腧穴有多少种取穴方法,进行演示和讨论,形成自己的学习理念。

5.定期开展教与学的交流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推进教学改革

经络腧穴学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如何学习”,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科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尽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了手机短信、飞信、微博、个人博客等网络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定期与学生代表开展教与学的交流,推进课程建设。

6.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对外交流

首先,在针灸推拿学(涉外方向)专业尝试性开展双语教学,从点到面,逐步推广;其次,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合作,利用英语角、第二课堂等与留学生、外教进行针灸基础知识、经络腧穴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为便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远距离同行、师生间的信息共享,本学科组还建立起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全方位展示本学科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内容的信息知识,教学方法先进灵活。

二、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改革

从2005年开始制作经络腧穴学PPT课件,并逐步在课堂使用,在此基础上先后研发了“针灸腧穴实践平台”和“经络腧穴学网络教学平台(www.省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各种电教手段优化组合应用,发挥综合效应。课程组现有的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具主要有模型、录像、电视、投影、幻灯、多媒体功能教室等。

1.理论教学

应用现代多媒体及远程教育技术,进行了教学软件的研制和购置,强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改善了教学手段。

(1)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教学模型,如针灸经络腧穴模型等。

(2)建立了经络腧穴学网络课堂,并在不断完善中。

2.在实验教学方面

追踪学科研究技术进展,深化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手段,追求实验的客观性与直观性。

(1)更新实验设备。

(2)制作了腧穴实验教学,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使实验教学得以直观化,改善了实验指导的抽象文字描述。

三、创新性地增加实训课时,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始,着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本课程组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操作、实验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够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课程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握课程重点讲授、疑点讨论、资料查找、撰写综述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将传统针灸医学知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工成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直观的教学资源。

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改革和应用,我校经络腧穴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点掌握能力和专业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6级针推专业学生获得了“华佗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腧穴定位个人单项一等奖;我院青年教师获安徽省级教坛新秀奖;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进一步获得了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等教研项目的资助。

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促进经络腧穴学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仁,徐伟辉,龚憬,等.经络腧穴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38-140.

[2]张建斌,董勤,程洁.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方案的改革与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1):41-43,49.

[3]王卫,魏连海,孟向文.经络腧穴学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4-275.

[4]杨志新,杜少杰,姜玉萍.经络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09,29(9):749-751.

[5]侯书伟,马祖彬,李永春.论腧穴分类教学:经络腧穴学腧穴规范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10,30(10):865-869.

项目名称:

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项目(TS10890),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研项目(ZD201007)。

作者简介:

吴子建(1980-),男,医学硕士,安徽中医学院讲师。

胡玲(1956-),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院长,从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的教学工作。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络腧穴学;PBL;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46-02

TheapplicationofPBLintheTeachingofMeridianandAcupointCourse

LIURong1,ZHUGejian2

1.AcupunctureandRehabilitationMedicalCollegeof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zhou510006,China;

2.TCMHealthDepartmentofGuangdongFoodandDrugVocationalCollege,Guangzhou510520,China

Abstract:MeridianandacupointcourseisthebasicandmaincourseofacupunctureandmassageprofessionalTCMcolleges,thispaperanalyzestheteachingproblemsinthemeridiansandacupointscourse,presentstheapplyofPBLinthemeridiansandacupointscourseonthebaseoftheproblemsdesign,studentsdiscuss,teacherssummarizingandresearchesthePBLmodeofteachinginmeridiansandacupointscourse.ApplicationofPBLinmeridiansandacupointscanhelp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meridiansandacupoints,autonomoulearningofstudentsandimprovetheirclinicalthinking.

Keywords:MeridianandAcupointCourse;PBL;TeachingMethods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培养医学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当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授课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育,不但达不到高等教育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妨碍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高等教育中比较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PBL教学法打破了枯燥乏味的单纯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将有趣、形象、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当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1经络腧穴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具有经脉循行复杂、腧穴数量繁多、功效杂、主治多等特点,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以经论经,以穴讲穴”,使上课内容僵硬枯燥、缺乏生机;学生在学习经络腧穴时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效率低、兴趣差[2]。

1.2教学手段陈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依靠板书或电子教案,照本宣科,而学生忙于记录,影响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结果是事半功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生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手法僵化呆板。教学任务虽然可以完成,但教学质量不高。

2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典型临床病例的诊治或某一知识论点等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该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PBL教学法的学习程序始终遵循:病例引入导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过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是针灸专业人才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环节之一[4]。经络腧穴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临床联系密切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强化针灸技能的基本功,为针灸临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经络腧穴学教学的关键。PBL教学重点关注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推广PBL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主体潮流。

3经络腧穴学PBL阶段教学模式的建立

3.1问题设计阶段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精心筛选临床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探讨性的问题[5]。比如讲授足阳明胃经的相关腧穴时,教师对所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同时,也掌握相关腧穴的主治。引入案例如下:王某,女,41岁,会计。间断性腹泻3年。患者于3年前的一次着凉后,出现腹痛泄泻,日4~5次,时伴粘液,无脓血,口服“胃肠炎药”治愈。但每与着凉或饮食不当则诱发,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左下腹隐痛不适。纳差,形体赢瘦,舌淡胖,苔薄白,脉濡细。中医诊断为泄泻(脾胃气虚型),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取穴: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从上述病案中讲解足阳明胃经腧穴的功效及相关特性,并根据本病患者的证型选择适宜的刺灸方法,如脾胃气虚型的泄泻可在天枢、上巨虚、足三里进行温针灸疗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3.2学生讨论阶段关于学生讨论阶段,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课堂讨论。讨论时应鼓励大家广泛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如讲授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前,可以给学生先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如下问题:“列缺穴为什么既能治疗肺部系统疾病,又能治疗头颈项部疾病?”“列缺穴配伍照海为什么能治疗胸、肺、膈、喉咙方面的疾病?”,在课堂讲授列缺穴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分析。通过这种分析讨论,不仅能强化经络腧穴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能使学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从查找资料到参与讨论这一系列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探索的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技能。

3.3教师归纳阶段当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对学生的观点做评判,而是将在讨论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或错误记录下来,作为总结之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及争论的焦点进行详细解答,引导在正确指导下,形成自我思维的能力,使教学由浅入深,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4经络腧穴学PBL教学具体模式探讨

4.1“教练合一”模式针灸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石,经络腧穴学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针灸临床动手能力。根据PBL教育以“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理念,实施“教练合一”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①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在理论课时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实验课可采用画经点穴和分部点穴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经脉循行和腧穴定位的感官认识,使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6]。②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可先找一名学生作为模特,在其身上描述出经脉循行路线及标志出本经腧穴定位。然后让学生两两为一组,相互在各自身上描述经脉循行及腧穴定位,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7]。③建立综合考核方法。经络腧穴学的课程总成绩应由四部分组成:课堂提问、讨论占5%,平时作业10%,点穴小测占15%,期末笔试占70%。

4.2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对老师讲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可扩展的空间不大。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更具有更广大的研究空间。将科研的思路与研究方法教给学生,尽早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如在讲授迎香穴的主治功效时,迎香穴有一个特殊作用是治疗胆道蛔虫症,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迎香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作用机理,培养学生的研究型的自主学习意识。

4.3“启发与互动结合”模式PBL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知识难点、疑点的理解。《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学的基础课、核心课,其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解剖学》密切相关。在讲授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时,经脉穴位较多,对于学生记忆来说比较困难,这时需采用启发与互动结合的PBL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藏象学说”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总结背俞穴相对应脏腑的主治病证特点;背俞穴定位方面,让同学两人为一组,相互找到对方的背俞穴,然后由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在取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启发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功效,提高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5结语

将PBL教学法应用到经络腧穴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小组式的讨论与分析与,改变学生由原来的机械被动带教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中心的临床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针灸实践能力。但怎样更好地将PBL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经络腧穴学的教学,需要不断去探索与实施。参考文献

[1]董有康,王春林.PBL结合LBL教学法在推拿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05-106.

[2]王艳杰,李冰,张海峡,等.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2,18(8):128-129.

[3]HoffmanK,HosokawaM,BlakeRJ,etal.Problembaseslearningoutcomes:tenyearsofexperienceattheuniversityofMissouriColumbiaSchoolofMedicine[J].AcadMed,2006,81(7):623-625.

[4]吴子建,陈卫华,胡玲.基于课堂学习与基于问题学习相结合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3):74-75.

[5]石佳,刘金芝,刘密,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05-206.

[6]王卫,魏连海,孟向文.《经络腧穴学》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4-275.

[7]董鑫,程静闻.《经络腧穴学》“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5):91-93.

[8]刘迈兰,袁宜勤,常小荣,等.研究型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针灸,2014,34(8):821-824.

[9]方伟,康凤河,王立颖.“教-学-做-考”一体化《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2):7-9.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19-02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点学科,是理论与临床的纽带课程。学好经络不但能加深对中医基础的理解,丰富中医诊断的内容,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针灸和推拿的治疗中的应用。《经络腧穴学》因其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等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应占有的重要地位。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近些年来,我们在《经络腧穴学》实践课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上好一次实践教学课,要做好准备,明确课程进程,把握好每部分的目的与要求,根据要求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复习导引――明确直观目标,复习经络理论基础

实践教学绝不是单单的比划和演练,上好一节直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在经过直观教学以后学生应达到怎么样的程度。例如让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要能掌握并在体表划出所要求经脉的循行,同时能运用所学的腧穴定位方法,准确迅速的定位出重点腧穴,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此直观教学之前复习完整的经脉循行,尤其要学生重点的掌握经脉的体表循行,就显得格外重要。课本中,十二经脉的循行线大部分并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具体出每条经脉的循行部位,实践教学复习过程中,重点对关节、经脉折点等部位进行复习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体表标志,同时,也要对各经的腧穴复习,主要以复习定位和取穴方法为主。例如足太阴脾经,经脉中只表明进入腹部,属脾络胃,但在教学和复习中应将其体表的具体循行部位标注清楚。即冲门―府舍―关元、中极(任脉)―腹结―大横―下脘―腹哀―日月、期门(胆经、肝经)―食窦―中府―大包。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复习经脉的具体循行部位,重点复习起点(隐白)、第一跖趾关节、内踝、胫骨内侧、膝关节胫骨内侧髁、腹股沟股动脉、肚脐、肋间隙等。通过对这些体表位置的复习定位,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经脉循行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实践做好铺垫。

在学生掌握经脉循行的基础上,尽量多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更直观形象的展示经脉的循行,让学生对经脉的循行有直观的认识,为随后的联系做好基础。

2演示联系――注重教师演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实践教学重点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演练。在掌握经脉的循行后,教师应在学生体表演示经脉的循行,着重强调循行经过的重点部位,腧穴的选取步骤。老师的演示形象直观,能手把手的教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体表的操作。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同时加入对体表标志的讲解和运用。例如胸部对肋骨的定位,胸骨角、、心尖等的定位和应用,腰背部时对脊柱棘突的定位,肩胛上角、肩胛下角、髂嵴高点、髂后上棘的定位和应用。让学生在学到具体的经脉循行的同时,能掌握定位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演示是为更直观的为学生展示经络,学生的练习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学生的练习不能是粗放的,教师应加强督促指导,同时做好纠错和解惑。现在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几个问题。1、动手不积极,对于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置若罔闻,学生中眼高手低现象较为明显。2、对体表标志和骨度的应用不够熟练,表现为教师演练过程中能完成取穴,自己练习过程中又不能准确定位。正是在教学中存在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联系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要做到随时观察,及时纠正,手把手教学,多强调取穴方法,多教授取穴技巧,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3检测小结――做好课堂检测和课后小结

练习结束要做好课堂的测试和总结工作。课堂测试能直观反应出实践教学的成果。课堂测试的方法多种,常用的方法有,抽组检测法,在学生练习组中随机抽调几组同学,有教师口述,学生动手点按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互相纠错法,将在课堂已分好的组重新组合,重新组合的两人互相动手点按所学内容,发现问题;整体练习法,全体同学做好准备,有教师把课堂所要求内容口述,然后学生然老师口述内容进行操作,老师在口述巡视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法不同各有偏重,在教学中可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一次好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小结每个过程都认真的思考准备。《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基础课程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学好经络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才是经络教学中的目的所在。实践教学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运用的是否恰当,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勤动手、会动手、动好手的良好习惯,为以后中医临床的教学,特别是针灸和推拿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新芳 李素荷. 《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针灸教学 中医针灸学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32―01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急症等科近50种病症的针灸治疗确实是教师需要反复琢磨的问题,本文就作者多年来针灸教学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1 在针灸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中医的理解程度不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各有差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当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充分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等。在带教中应尽量多给他们提供临床治疗的机会,并详细分析讨论病例,阐述辨证施治,动态跟踪病人,观察治疗效果。在诊疗过程中指出其辨病取穴与处理操作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2 加强实践与引导,以有效激发兴趣

中医针灸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涉及到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有的人对中医针灸的疗效不甚了解,心存疑虑。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介绍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以及新成果、新进展,并让学员了解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并非都出自中医专业人员,而很大一部分是西医专业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者,使学员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前景、增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兴趣。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让学员在自己身上实践,体会得气的感觉,如让学员自己针刺合谷穴,强烈的酸胀感使他们亲身体验到了针刺的效应,正是这种得气效应,能够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再让他们观看针灸效果可立竿见影的典型病例,如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完全不能弯腰活动的患者,在针刺双侧腰痛穴,配合医生指导的腰部活动后,马上能弯腰自如;持续数日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在针刺攒竹、翁风穴后,呃逆声立刻停止。这些神奇的疗效,往往使学生们惊愕不已,兴趣倍增。

3 突出教学重点,灵活教学方法

在向学生介绍中医、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时,使学生有了一个总体认识之后,应当突出重点,对一些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如经络、腧穴是针灸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在讲解中要将各条经络,各个重要穴位的针灸知识讲深讲透.每条经的起始点、循行路线、主治及特异性都要讲到,并通过图示实例,让学员熟悉经络与腧穴。学员一般思维活跃,喜欢提问题,而中医知识相对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提问式、比喻式、归纳式等,经常提问学生腧穴的归经、主治,使他们反复思考,牢记在心;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作详细分析和解答,解决他们的疑点与难点,强调学生把所学的针灸基本理论与针灸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要求掌握经络、八纲、脏腑辨证在临床的实际运用,尤其应掌握十四经穴常用穴和主要经外奇穴的取穴方法、主治作用,掌握传统针灸和各项具体操作技能。

4 以教材为基础,合理整合.方便学习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腧穴;经络;解剖;光电显示

中图分类号:R245-0;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46-0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医学的应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医学中的诸多名词源于解剖学,恩格斯对解剖学曾有过“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的重要论述。故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是学习医学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中西医学校都在课程设置上把解剖学列于首要位置。在现代针灸医学的发展进程中,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关系也始终是研究之重点,其各种成果在指导教学,保证针刺安全,提高疗效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标本展示相联系、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问题是中医教学之关键。本课题成果将在诸如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常人体形态构造和各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某些器官的体表投影与针灸穴位的关系;人体体表的骨性、肌性、皮肤标志与针灸穴位的标准化定位等方面发挥极大作用。借助本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直观的教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把握和运用针灸疗法,规避风险,更好地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服务。

1研究项目依据

解剖学是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充分掌握针灸穴位与解剖学的内在联系对中医学理论及实践尤为重要,是中医学中各个专业的重要一环。

1.1解剖学与经络腧穴学息息相关经络腧穴所在之处多与肌肉的腠理和骨节缝隙相关,没有解剖学的引导就难以让学生明确其肌肉腠理和骨节缝隙。人体有14经361穴,经外奇穴更多达400余,可以直接根据解剖标志定位取穴的占4/5以上。解剖标志定位取穴,即利用体表各种解剖标志作为定穴依据(如骨的突起、凹陷,肌肉的凹陷,肌腱的显露,皮肤的皱襞以及关节的间隙等)是最基本的取穴法。例如,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要想迅速准确确定穴位,教学上首先要求学生回顾解剖所学的骨性标志:髂嵴(以髂嵴高点连线找准第四腰椎棘突)。取尺泽穴时要在肘横纹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定位;取凤池穴要熟悉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等。由此可见解剖学与经络腧穴是息息相关的。

1.2解剖学与针灸技法密不可分针灸学是我国医学上的瑰宝,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针刺深度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这就要求学生精确掌握全身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因此,解剖与针灸是休戚相关的。如针刺肩井穴(位于肩峰与第七颈推棘突连线中点)时,应首先明确肺尖的体表投影才可用针,否则,针刺过深或方向有误,便有刺伤肺脏造成创伤性气胸的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相反,针刺不到位,则疗效甚微。

1.3解剖学与按摩联系密切人体结构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按摩治病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按摩必须以解剖学为理论依据,以经络腧穴为基础。如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使学生通晓解剖知识:椎间盘的位置、结构、数量、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腰椎间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确切理解,治疗时才能对症施治,手到病除。否则,解剖不明便急于治疗,极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2国内外研究概况

针灸穴位与解剖学关系的研究颇多,但对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标本模型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报道,通过调研提示本项目研究制作在国内同行中是首例。研制成功,会对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疗效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模型,以完好尸体为基础。一侧半身做解剖学处理,充分暴露半身的肌肉、血管、神经并经络腧穴定位、针刺,以便观察经络腧穴与肌肉、血管、神经的关系。另侧半身根据体标标志进行经络腧穴定位,更直观的对照观察两侧经络走行、腧穴的定位。不锈钢针灸针、经络连接导线、光源的防腐绝缘处理:表面喷涂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未做解剖处理的半身经络腧穴定位后,按经络走行包埋经绝缘防腐处理过的导线,按腧穴的定位包埋光源以显示穴位的亮点。装箱固定投入使用。

4讨论

已提供实体(尸体)全身光电显色针灸穴位与解剖学的关系模型一具。一侧制作为穴位神经解剖标本,另一侧为针灸穴位、经络光电显示,具有可视性、连贯性。对中医解剖学、针灸推拿教学以及临床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长期广泛的应用前景。全身光电显示针灸穴位与解剖学的关系标本的应用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一种手段,提高教学与临床结合性的研究,丰富高等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标本模型的内涵,更直观的释义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的关系。

中医经络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针灸学; 四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治病机理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1]。本研究针对针灸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使针灸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的更明确[2]。

1 项目的研究意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现行针灸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点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模式。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在教学中学生有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如何使学生对针灸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轻松地掌握针灸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以及其治病的科学规律,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3]。本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

2 针灸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为基础思想,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经穴刺灸为防治手段,良性调节为作用机理,这也是传统针灸学精髓所在。现行《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四部分的内容基本独立讲授。讲经络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挂图;讲腧穴时学生听到的是腧穴诸多主治;讲刺灸手法操作时学生感到难于操作;讲病证治疗时学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如何让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运用针灸治疗规律及特点,结合本专业疾病特点开展临床治疗,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才是针灸学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 具体研究内容

3.1 经络部分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研究

3.1.1 建立富有中医针灸特色的现代化模拟经络实训教室 以本学科的“针灸学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针灸陈列馆。

3.1.2 研制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十四经络课件》 运用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是本课题组在2005年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经络内容是主要核心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就是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学生们学起来没有兴趣,而且不能直观地看见和了解经络的整个循行过程。“针灸学十四经络”软件是运用Flas软件研制而成[4]。笔者将固定不动的只能用挂图展示的经络动起来了,而且设计了在经脉循行的过程中经过和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等,使其都亮起来和动起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3.1.3 将现代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关于经络循经感传的观察;经络电学特性的测定;灸性感传的观察;合谷穴气至病所效应性观察;足三里穴针刺后的感觉传导等内容均可以引入课堂。使学生对经络的理解不光是在客观上可以直观地看见经脉的动态循行,还可以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进一步了解经脉循行的一些特征,加深学生对经络的理解和掌握[6]。同时,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规律并掌握运用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如讲授经脉循行时,强调学生掌握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分布规律: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交接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部,阴经与阳经交接在四肢末端,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胸腹部[7]。

3.2 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3.2.1 “二看三点一习”法的运用 在《腧穴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腧穴的定位。为了加强这一实践环节,应采用“二看三点一习”法。二看:即“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观看动态的腧穴的定位图;实验课堂先观看教学录像,复习加强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腧穴的点穴实验作铺垫”。三点:即“师点”、“互点”、“考点”。“师点”指将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亲自在学生身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及做点取穴位的示范动作。“互点”是指在“师点”之后,让学生两两结合,彼此在对方身上定取穴位。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点取穴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点”是实际定取穴位的能力测试。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份印有10个不同穴名的试卷,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腧穴的归经、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学身上具体定取每个穴位的位置,考点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8]。“一习”是在学习腧穴学理论的过程中,安排临床见习。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

3.2.2 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在同学们正确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后,笔者将实验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引入课堂。一是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当刺激腧穴与非腧穴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腧穴作用大,非腧穴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如针刺合谷、足三里后,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针刺非腧穴时这种作用不明显。二是不同腧穴常常引起不同效应,或对不同部位产生影响。如针刺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使肠鸣音增加的效应比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穴强。即使是同一条经脉的腧穴其作用也有差异,如上述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肠鸣音的影响较其他经脉强,而在胃经腧穴中又以足三里的作用最强。三是有些腧穴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如针刺心经的神门穴,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有加强神门降压效应的作用。通过将腧穴的特异性规律研究引入课堂之后,使学生们对腧穴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3.3 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研究 本《针灸学》教学的重要实训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3.1 研制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的教学课件 运用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这是本课题组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针刺手法的操作是本教学中的难点[9]。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教学,也是笔者多年来的教改重点。因为针刺入人体后,老师在讲解针刺手法的动作和针在人体内的动作过程,学生是无法看见的。笔者开发研制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整个课件将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操作过程都可演示出来,学生能看见针刺手法的演示,老师根据课件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针刺各种不同手法的操作[10]。

3.3.2 研制具有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的手法模拟仪器 针法灸法学手法是一门操作性特强的课程,其中的针刺手法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进针到出针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复杂微妙,仅凭老师的一张嘴是很难讲清楚的。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针刺手法是否规范,是所有针法灸法学课程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研室老师们经多方努力,研制了以示波形式反应针刺的提、插、捻、转等手法,通过对示波频率和波幅的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学生针刺手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它们之间参数的差异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针灸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使刺法灸法的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1]。

3.4 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研究

3.4.1 模拟临床直观教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使用模拟临床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病例由教师事先建立卡片模拟患者,将2名学生编为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患者,另一名为医生。根据卡片要求,由“医生”向“患者”提出各种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采集病史,并由“医生”自己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施治[12]。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临床教学中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13]。为使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检验其实际动手能力。笔者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除理论考试(占70分)外,还进行了技能操作考试(占30分),即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每2名为一组,然后再抽题回答问题,抽到哪种操作方法或病证,要求学生从辨证分型、立法处方、选穴操作等步骤,一步步讲解清楚,并进行实际操作,由两名监考老师同时打分。这种考试方法也是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14]。

3.4.2 将“标准化患者”引入课堂 这是本课题组在2009年进行针灸学教学改革时一个校级立项课题。就是专门招收了三个标准化患者的模特,进行了专门的职业培训后,投入到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将预约的模拟患者带到教室,由模拟患者叙述病史病情,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整个过程,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15]。

3.4.3 将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性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将科学研究内容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是本教研室的一大亮点和特点。比如说在讲授针灸治疗“中风”病时,笔者就将在科学研究中证实的针灸治疗“中风”的病理机制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由学生自己点击展示出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科学性。还有“足三里”为什么能治疗胃肠疾病;“内关”为什么能调节心率;“委中”为什么能治疗急性扭伤等等。用科学的依据来告诉学生,针灸治病的科学性,使学生由衷地对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和崇拜感,从而对针灸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结语

本课题首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实验针灸学系列中的研究内容,将现代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充实和丰富了本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足。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参考文献

[1]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张子谦,陈建雄,童娟.西医院校的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教学初探医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34-935.

[3]王宛彭,刘红.《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63.

[4]黄芳,曹锐.中医专业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7.

[5]黄小波,李宗信.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8-49.

[6]杨建斌,张彩凤,夏永华,等.浅谈示意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95-96.

[7]刘建卫.数字化可视人在针灸腧穴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81.

[8]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140.

[9]王卫,魏连海,孟向文.腧穴立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76.

[10]王卫,徐立,孟向文,等.《经络腧穴学》立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2(4):20-21.

[11]陈文,梁立安,陈尚杰.教学做合一在针灸临床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2):133.

[12]张东铭,王莉梅,付艳琴,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50-151.

[13]龚东方,李艳慧,庄礼兴.浅谈医案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25(2):78-79.

[14]卞镝.针灸教学的改革创新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2004,6(3):243-244.

[15]陈红,陈丽灵.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6-147.

上一篇:财务合规风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土地管理法案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