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6 15:14:28

中医治疗培训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1篇

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有记载的内容不多,主要有鼾眠、酣睡等,国家中医药有关部门还没有把鼾眠作为标准诊断列在临床病名中使用。

当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发病逐年增加,但治疗手段有限,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综合优势尚未显现,亟待提高。本文就目!前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问题及现状做一个阐述,并提出一些看法,供渎者参考。

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优势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的治疗方法:各地医院从事睡眠障碍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中心的就诊患者来看,应用中药治疗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较好,一般经过3~6个月的治疗,大多数没有解剖学异常的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打鼾和呼吸暂停可以缓解或消失;中度患者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治疗时间;重度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治疗,症状会逐渐缓解,一般需要1.5年的时间。由笔者创制的顺气止鼾汤可以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表现川的各种表现分阶段地治疗,中度患者可以配合取嚏法治疗;严重的患者,需要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逐渐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只要医院有睡眠中心,医生就能够明确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可以通过不同的中医手段给予积极的治疗鼻腔的问题可以通过序贯疗法、滴鼻液、蓄鼻取嚏法等治疗鼻腔的阻塞,以及手术后康复治疗;咽喉的问题,可以使用喷雾剂、吹喉散等;舌体的问题,可以通过舌体涂药,以及治疗疗重舌的方法;上气道及肺部疾病,可以通过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存在的问题

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不足 睡眠医学作为新兴学科,中医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相当多的中医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治疗方法等还不十分清楚。很多医生在盲目地给患者进行治疗。还有的人打着中医的旗号,在相关网站上自称能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实际上疗效难以肯定。

中医单位缺少临床睡眠监测设备很多中医从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揣测、探索的成分较多,缺少睡眠监测设备,更没有睡眠中心,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睡眠医学科。普通群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不足,医生也常常误诊,如将发作性睡病当作d痫来治疗,或认为打鼾是睡眠好的表现等等。很多患者要么是从网络上了解,要么是非常严重时才医院就诊,甚至很多患者还用安眠药物,而安眠药对这种疾病属于禁忌的范畴,且用安眠药物以后又不知道减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医师缺乏 中医睡眠医学作为中医内科学科内的专业学科尚没有完成确立的工作,政府部门对审批成立睡眠医学科或睡眠中心还存在政策上的壁垒,建立中医睡眠医学科还需要解决审批方面的问题。相当多医院的医生虽然在睡眠障碍门诊出珍,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临床诊疗不够规范。

医院不够重视,存在绩效考核上的问题 现在国内很多医院明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高,但往往从经济角度考虑学科的发展,睡眠监测设备使用成本较高,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收回成本,对购买仪器存在疑虑。人员培训需要经费,又需要值夜班,很多医生不愿意值夜班。因而,尽管有众多的患者在等待,却没有更多的专业医师、专业护士、专业技师在工作。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医院稍好些,二线城市医院中基本没有睡眠中心,县级医院基本没有这个专科,

如何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平

普及睡眠医学的知识 大力普及睡眠医学的知识,是提高睡眠障碍诊疗水平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医大夫应当在学习现代睡眠医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挖掘中医药宝库,寻找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方法。

加强睡眠医学专业技能的培训 有远见的中医医院领导应当把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作为医院发展的新亮点,积极鼓励年轻的医师在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系统学习睡眠医学的专业知识1年,然后在医院开设睡眠中心,为全院各科提供睡眠医学的支持服务。

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水平 提高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疗水平,除了医生本身要大胆探索外,还需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中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睡眠中心进修学习,一方面要学习现代睡眠医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习中医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技术。

开展多学科协作,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睡眠中心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通过多学科的协作,使各科技术在睡眠呼吸障碍中受益,无形中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治疗水平,也增加了效益。所以,建立一个全病补的睡眠中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2篇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容院打出“中医调理”牌,原来很多以“独家使用国外某名牌化妆品”为卖点的美容院突然改弦易辙。而针灸、按摩推拿等传统的中医治疗项目进驻美容院后,立刻身价百倍。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热衷于此的顾客还真不少。

顾客被告知全身是“病”

这是一家在全市拥有多家分店、颇有名气的美容院,在客服地极力推荐下,记者以“体验价”享受了一次“中医推拿点穴减肥”。令记者有些吃惊的是,做推拿的并非专业医师,而是平时给客人做美容的年轻女孩。一边推拿,女孩一边给记者解释种种“中医原理”,并且颇有经验地分析记者的健康状况。

“我们是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用中医的手法,刺激人体相应经络穴位,调理五脏六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舒缓经络的效果。”美容师一边说,一边在记者的头上按来按去,然后她拈起几根掉落的头发拿给记者看:“您容易掉头发,这说明肾不好。最好做一个‘肾保’。”

按到脖子,她又发现记者的颈椎有很大的问题,并指出,如果不加治疗,以后将会出现上肢麻痹,“拔火罐治疗颈椎的效果特别好……”她再一次推荐。

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美容小姐不断指出记者的身体隐患,包括“全身经络不通”,依据是她把记者腿上一个穴位按住又松开之后,脚部没有发热,这表示“这条腿的血脉不通畅”,她又在记者胳膊上的某个穴位试了一下,同样“不通”。接着,美容小姐用刮痧板在记者背后刮了数下,忽然惊呼道:“哎呀,都紫了,您身体里的毒素可真不少,最好排下毒。”

推拿过后,美容小姐郑重告知记者,在排毒不畅,经脉不通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减肥效果,所以要先把身体调理通畅,到时候自然会身轻体健。她为记者推荐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并用的减肥疗程,一次40分钟,包括推拿、点穴、拔罐,10次为一疗程,八折的优惠价是5000元。而以前这家美容院一直在做的减肥疗程是10次1000多元。

记者又咨询了几家美容院,发现中医美容的项目都差不多,但是价格相差很大,一些小美容院做一次几十元,而比较知名的美容院一次都要几百元,而且要最少买一个疗程10次,否则“看不出效果。”

美容小姐培训三五天就下手推拿

令记者迷惑的是,做中医推拿的美容小姐自称是从外地一所专业的美容学校毕业的,来这家美容院工作三年,也一直是做脸部保养,怎么忽然就变成中医按摩师了?女孩如实相告:“现在中医项目很火,顾客特别多,我们人手不够,原来我们这家分店只有一位大姐是做按摩的,后来我们全都被派到本部去培训了一个星期。”

她们是跟谁学的这些中医治疗手法?这些疗程是依据什么制定的?这位美容小姐自豪地说:“跟我们老板学的呀!这些都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她每次先在自己身上试验,效果好才给客人用,每次都是她亲自培训我们……”记者查询这家美容院老板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她一直是从事美容和整容行业,以前并未涉及中医保健治疗,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景,不知何故竟“自学成材”。

不少美容机构推出的中医项目“听上去很美”,但是出处却语焉不详。有家知名美容医院最近在宣传“辟谷养生”,称之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集特殊的呼吸、点穴、封穴、按摩等技法于一身,结合秘制通络草贴,不服任何药物,在24小时之内,便有显著效果……”一个疗程十次治疗费用5800元,当记者问起这种治疗方法出自何处,客服小姐含糊地说:“是我们这里一位医生创建的。”

记者咨询了多家美容院后发现,为客人进行“中医治疗”的基本都是美容师,鲜有专业医师。当记者询问美容小姐是否有中医治疗师的资格证书,她们很诧异,表示不知道那是什么证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美容院都是跟风匆匆推出中医美容,不可能花三五年让员工系统学习中医,也不会高价聘请专业的中医治疗师,现在美容界通用一种“傻瓜模式”,送员工到一些机构进行所谓“傻瓜培训”,不用学习系统的中医知识,只要略知皮毛,例如“五经中医养肝”、“四象中医减肥”,“让你三到五天,就可以系统掌握这门技术,大大降低了中医美容的门槛。”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中医技法速成班确实红火,“10天成为中医美容师”、“20天教你通经走穴”的宣传口号满天飞,很多美容院的中医治疗师大概就是这样“速成”的。

专家揭开中医美容的猫腻

到底中医美容有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神奇?中医美容对人体健康有什么作用?为此,记者特意请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马继兴教授。

马教授告诉记者,中医传统的一些疗法,如拔罐、刮痧、按摩、针灸等源远流长,确实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保健和治疗方式,其中拔罐和刮痧基本属于民间疗法,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实施;但是按摩和针灸就不同了,它们是属于中医治疗的范畴,需要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和技法的学习,并且经过资格考试,取得专业医师的证书才可以进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做的。

例如针灸,如果进针浅,就达不到效果,进针位置不对,还有可能对人身体造成危害。按摩也是如此,医生必须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手法。没有资质的按摩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却不懂医理,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有没有系统性疾病。

至于美容师通过简单按摩就能告知顾客身体健康状况,马教授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医医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从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身体外貌变化等来确定病因,“单凭按一下穴位,就说这里不通,那里不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能说是他们骗钱的一种手段。”

马教授还特别指出,中医没有“速成”这回事,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可以做到,现在社会上很多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美容的说法和宣传并不可信。

“全民养生”下的监管空白

记者调查中发现,对中医美容特别推崇的主要是中年妇女,这个群体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很多人身体属于亚健康状态,但又不知道怎样改变,被各种美容养生理论一忽悠,特别容易掏钱,而且很快影响身边的朋友,形成一个养生美容的圈子。

在“全民养生”的背景下,监管的空白无疑加剧了这种乱象。据了解,早在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联合发出禁令,非医疗机构不得用“中医”二字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活动。但是,禁令出台后既未写明相应的处罚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在执行上有难度,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行业标准,才造成了目前“无法规范”的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美容院所进行的中医美容和保健项目和我们无关,美容院是工商局批的,他们做什么我们管不了,因为它们不属于医疗机构,这种行为也不属于医疗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中医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的医师来操作。”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训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2]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边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3-02

1中西医结合在内科治疗中的发展

1.1历史发展

①起始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响应的号召,既要继承传统中医,又要学习西医并以之发展中医。1955年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1958年第一批高级中西结合医生进入社会。该阶段的临床特点是:以西医的明确诊断结果为基本,进一步开展中医辨证,通过查找辨证与治疗的规律来提高治疗效果。②缓慢发展阶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总体缓慢,但是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某一类病症的医学研究,如一系列单方、复方疗效药的研发,虽然研究较为局限,但可以说是对中西结合的纵深研究。③快速发展阶段(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该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病症的范围更广、更深入,对表现为临床实践与实验相结合,在内科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疾病,诸如冠心病、肠胃炎等疾病研究和治疗方面成果显著。

1.2当展趋势

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已经变化为纵深发展趋势,更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认可,主要表现为:①我国不断加深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和理论基础,未来发展态势良好。②随着更多的国外医学人士的认可和加入,中西医结合必将形成一个新的医学分支,并构建其特有的知识理论网络,最终趋于完善的医学体系。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深化,还将有更多的中医药品实现西化制作,例如针剂、口服药剂等,用途也将从治疗向保健辐射。

2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优势

传统中医和西医在多数人观念中表现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内治、西医外治”等,这种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医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各自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但总体来讲,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目的都是通过医疗手段为病患排除疾病,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中西医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两者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2.1疾病检查优势

中医主要检查手段主要是诊法合参,即望、闻、问、切分别进行,并将诊断结果结合起来,获得下一步的治疗所需资料,该方法在判定时具有客观片面性,但缺乏缺乏对病患身体内部具体情况的细致了解。西医通过声光科学技术,包括CT、核磁共振、超声波检测等将病人体内的情况直观地展现出来,而血、尿常规的检测能够直接反应人体病变时身体机理的异常。中西医的结合,可以说是及病患内外表现为一体,能够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定,更加准确全面地检查出病情、病因,有利于对症下药。

2.2疾病治疗优势

中医用药一般气味浓厚、味道苦涩,并且伴有一定的毒性,病人在服用时常常产生排斥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但是在某些特定疾病方面(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经过中药治疗之后,能够实现根治。西医用药常以针剂、口服等形式出现,一般见效较快,例如治疗急性肠炎、胃炎、胆囊炎等方面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时的运用,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开展不同的治疗手段,并且中医辨证对于治疗过程还有很高的保障效果,可以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集中了两种医学手段的优势,更快更准确地剪除患者的痛苦。

3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效率

3.1强化中医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

作为一个中医专业人员,如果对中医的专业性技能都不能做到高水准,那更勿用谈中医结合了。因此,中医工作队伍中的人员必须先做到将中医特色贯穿治疗过程,同时不断学习中医有关医药、医疗文化知识,注重学习中医医疗理论。医院相关领导要制定中医知识学习计划与目标,定期开展学习汇报讲座,让中医工作队伍中的人员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还要做好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的工作,让后进中医人员在提高理论基础的同时吸收医院在以往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同时,还要将中医人员多参与临床治疗,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积累经验并找到新的工作方法。

3.2坚持中医治疗特色

现在的医院行业是西医一支独秀的局面,真正用到中医医学、中草药的情况少之又少。为了保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率,就必须先强化中医治疗的特色。首先要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来提高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使用比重,保证中医人员对中草药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中医治疗多样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利用中医治疗中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穴位贴敷、中医热磁疗和耳穴压豆等,以此来保证治疗过程中的中医特色。

3.3加强对中医特色的优势的宣传

定期举行有关中医治疗的健康讲座,并利用宣传栏等可以用资源,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中医特色有理性的了解,增加群众对中医药治疗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中医药的对口支援工作,组织中医人员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进社区举办义诊,帮助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疗水准。

3.4鼓励医疗人员对中西医药理知识进行融合

医院要制定内部学习制度,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鼓励中医人员学习西医文化,西医人员学习中医文化,大力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从形式上的工作转移到医疗人员的实际技能上。同时医院还要建立中西结合特色的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

3.5提高医疗人员工作素质

全面加强医疗人员的医疗技能和服务观念的培训,保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全面建设医疗员工挂牌上岗制度,建设对外评价机制,设立相应奖惩制度,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工作素质,保证治疗过程的品质,使患者对医院和中西结合的特色有广泛好评。

4总结

医疗事业是每一个国家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国民身体素质问题。中、西医体系作为我国和西方医疗的精粹,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实现中西医的结合,能够消弭这种技术和学术上的短板,实现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5篇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

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

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发展。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6篇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发展。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7篇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上虽然设施简单,疗效可靠,但治疗时间长,需投入较大的人力。如穴位按摩、火罐、艾灸、刮痧、湿敷法、熏洗法等操作需要护士一直在床边观察[1],护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了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形成中医治疗的文化氛围

2.1.1医院制定每周1次中医理论学习的制度,持续3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邀请县内的中医专家及院内的中医医生、中医护士进行授课,营造中医理论学习氛围。

2.1.2聘请省级知名中医专家到本院坐诊,安排本院中医医生跟班学习,提高中医医生的中医诊疗能力。

2.1.3医院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增强对中医治疗的信心。

2.1.4医院开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学习,每天早晨在医院进行集体晨练,增强全院职工对传统健身方法的认识。

2.1.5护理部抓住创等契机,加强沟通协调,取得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支持,各科室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成立中医治疗室,购置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所需要的设备。

2.2注重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2.2.1选派护理骨干到省级中医院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回来后制定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训练。

2.2.2购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光盘,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视频资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关注操作细节,方便训练。

2.2.3每个科室选拔2名善于交流、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每人强化训练2项,再由她们向科室护士示范,反复训练,确保人人达标,根据科室性质,每科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少于3项。

2.3及时评价指导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按照《指南》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况等。护理部每月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中医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修订,不断完善。

2.4医护加强沟通,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作为中医院,医生、护士在治疗、护理中应有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护理特色的意识。护士主动加强与医生沟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共同为患者进行中医知识宣教,突出中医特色。如肛肠科采用穴位贴敷预防术后尿潴留,外科采用中药涂药治疗蛇串疮等,使中医护理技术、辩证施护措施落到实处,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增加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2.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按照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要求,增加护士人数,根据各科室床位、科室性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按需设岗,弹性排班,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供足够的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中医护理的内涵。

3体会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畴已由单纯疾病护理向全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拓展,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以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优势,受到医务界的广泛肯定和推崇。在基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需要在全院范围形成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加强中医专业化护士队伍的培养,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配合治疗各种疾病,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提高疗效,得到患者认可,护士学习中医的兴趣才会提高,中医护理水平才会得以提升。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肿瘤 中西医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经过现在医学科研的发展,祖国的医学研究已经突破旧的治疗模式,研究出一种全新的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是通过中西医的相互结合,扬长避短,融会贯通,以增强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采用量最大的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的过程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时代特性

1.1 从发病机制中看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必要性:中西医学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就体现在发病机制上,中医在发病机制上市宏观的,就是自然界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如饮食,作息方式、结构等,尽管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旧没有改变;西医对病因的认知是微观的,表现是病毒,细菌,生物,基因等,但是它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向更高领域发展。在发病机制方面将中医的宏观学与西医的微观学结合起来会有很好的成果。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是借助现在医学对病因,思维方法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医学仪器来丰富中医对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的认知,努力从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方面拓展到体质,地域方面的研究,使中医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更加丰富。

1.2 从诊断方式看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可行性:中医是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式来诊断。比如说舌诊,舌诊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肿瘤患者青紫舌、暗红舌的比例较高。西医在肿瘤诊断方面主要采用视、触、叩、听结合现代化仪器如CT等设备进行的。

中医是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单纯的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进行的,进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加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是单纯的依靠中医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有的疾病都不能早期发现,在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如胃癌的早期症状经常与胃部的其他良性疾病相似,等到确诊时已到疾病晚期,再做手术也无法治愈。尽管西医采用了癌的特异性抗原的研究,如CEA、SCC等也会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存在。如果在肿瘤的初筛、确证、观察等阶段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手段结合西医的现代仪器共同诊断将会事半功倍。

1.3 从治疗学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优越性

中医的侧重点是证动态变化的,而西医的侧重点是病是相对恒定的。病症结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有效模式之一,是对同一疾病从不同侧面的认识,从而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方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点。应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辨证论治、脏腑辨证的框框中走出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应该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以西医学领域的现代化科技为载体,使中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治疗上,在卫气营血、经络、三焦辨证中寻找突破,在外治法、针灸、气功等治疗方法上发挥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中医的治疗应该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进展、机体正邪消长的状态来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治疗方法;什么时候以扶正为主,什么时候以祛邪为主都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定。合理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难度极大,被重视的程度也不够,很多医师都没有经过肿瘤的专业学习或培训,治疗肿瘤的中医师的医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全面的了解西医的治疗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以及毒副作用,从而不能合理的应用中药并恰当的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做到取长补短。另外一些医师往往是一味的攻下或者一味的补养,而不能进行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者一些缺乏西医肿瘤专业知识的中医师,往往过分的强调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而忽视西医治疗的选用,或者是不能把握住患者西医治疗的情况而导致不恰当的中医治疗。还有许多中医肿瘤科的医生对中医临床的忽略,不能很好的应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导致中医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样的道理对于西医医师也存在同类的问题:一些医师由于不了解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知如何选择或者何时选择而拒绝中医治疗,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最终的治疗效果。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把肿瘤的临床研究放在了第一位。

因此,肿瘤治疗方案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的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指南,能够作为中医肿瘤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对外交流的参照的依据。方案的制定需要有它独特的灵活性,不能固定为一个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已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制定方案的同时要注重权威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重点要突出中医的特色,要开展随机的大量的临床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最后还要制定一套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现代医学对于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多注重于瘤体的缩小以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瘤体的缩小。但是许多肿瘤患者经过了中医药治疗之后,可能并没有看出瘤体有明显的缩小,但是明显的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果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不仅是不可取的,其最终结果还会阻碍中医的长远发展。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道和广大患者的极大认同,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依然是任重道远。因此只有建立了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才能避免临床盲目应用中医药。

参考文献:

[1]朱红,申良方,涂青松.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6):39-41.

[2]刘永叶,谢晓冬,刘大为,等.补中益气汤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42-7243.

[3] 沈丽达,张灿珍,任宏轩,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肿瘤,2005,14(10):652-653.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医;急诊;治疗

急症治疗需要医生对病人的突发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内科急症正是急症治疗的难点与关键。随着近几百年间西医的日益壮大,人们更多的选择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去代替中医治疗,尤其是在面对内科急症发生时,人们更是普遍认为西医会对治疗内科急症更有帮助。这使得我们几千年发展流传下来的经验几乎无用武之地而且逐渐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回顾其发展历程,正视现状,分析原因,重树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之风,将其发扬光大。

1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最早论述中医内科急诊的书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它奠定了内科急症治疗中热病的基础。将中医内科急诊的辨证论治大大推进一步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所著的《伤寒论》记录了对急性出血、急黄、高热、昏迷、暴吐、暴喘等急症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治疗急性热病的专著。到唐代中医急诊发展迅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很多治疗急病的经验。明朝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些法则方药对于我们今天治疗内科急症都有十分显著与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983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急诊工作座谈会上,经讨论决定把中医急症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学科水平标志的高度。1987年,举办的中医急症学习班为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92年,第二次全国中医急诊学术会议明确提出急症治疗三原则: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199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正式提出中医急症工作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学科水平的标志,是中医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具有历史性的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仍在为其发展不断努力。

2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例如肺痨病人咳痰带血为标,阴虚火旺是本,在病人突发咳血时,会先治咳血即治标为先,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调理治本。中医认为怪病久病重症多淤,因此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改善内毒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些重症甚至可以用针刺放血的方式来排毒。清热解毒、菌毒并治对感染性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消炎抗菌,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抗内毒素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损失。

3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独特之处

与发展迅速的西医相比,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有以下三点特色:一是辩证论治。众所周知中医是标本兼治,但是在面对内科急症时,我们采取的治疗方式往往取决于病人的实际情况,一般都会以治标为先,使得病人尽快脱离险境。当其生命特征平稳之后,我们会及时改进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深度调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二是宏观整体监控。中医治疗最基本的四点就是望闻问切,而宏观整体监控则充分将这四点融合。在对病人进行内科急症治疗时,可以对其精气神变化,脉象,舌象及身体内部气血的细微的变化进行整体监控,这对病人整体情况的掌握十分有益;三是复方整体治疗。由于中医治疗采用的是标本兼治并结合整体调节,因此,治愈的可能性大且日后病情多不会反复发作,能达到良好的根治效果

4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们正在积极地加大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投入力度,但是现在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情况还是很严峻。一方面是墨守成规,缺少创新与发展。在治疗方法上多选择以前有记载的方法,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并没有抓住当前发展的趋势,应借鉴西医发展的一些方式,比如大量的深入性的临床试验,用来研发新型的治疗性药物。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充分的创新研究相结合,发展出更多速效高效的多种治疗途径。在药品方面也要研制出更多的给药途径,不能一味的只是耗时费力的熬制并口服,可以像西药一样,口服药物、冲剂药物、皮下注射药物等形式。只有不断跟紧时展的脚步,我们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5 如何发展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针对上述的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发展道路上的几点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建立专业的医疗队伍。完善的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疗团队是治疗急症的必要条件。专业的手术室及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应对内科急症时,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快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性状况,给治疗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而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面对危机情况时,具备高素质的团队可以及时作出应变,用其过硬的专业知识针对各种突发状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病人生命。

加强基础研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于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让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人能进入内科急症治疗领域。在研究课题申报过程中也要严把质量关,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以提高整体研发水准。内科急症种类繁多,在发展内科急症时应该有侧重,将其中心放在中医比较擅长的病症上,例如闭、痉、厥、脱、大出血等常见的且能发挥出中医治疗特色的病症。

丰富中医药品的种类,增加针类制剂。在急症治疗过程中,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传统的中药需熬制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故研制更加快捷方便易使用的针剂及片类的口服药品更是迫在眉睫。融合现代工艺技术,将传统的草药汲取精华后制成新型的制剂,这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有了更稳定的保证。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给药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综合针灸、口服用药、外敷用药等多种方式,进而达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6 结 语

目前,我们还是面临着重重的困难,需要不断的努力去进行基础研究并深度钻研提出新的具有革命性的观点来推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及传统中医的复苏,相信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优势一定会越来越突出,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也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乔之龙.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3).

[2] 罗侃.中医急诊医学及中药新剂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产褥期 社区中医药保健 需求

本文旨在了解产妇产后对中医药保健服务的需求,为日后这一特殊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全方位优质服务提供依据和指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12月对广州市荔湾区西村、南源、站前3条行政街所辖地段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产妇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产妇共682例,采取统一的问卷,由经过严格、专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通过电话和入户询问并填写问卷。经调查员整理复核,有效调查表674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调查内容:包括产后起居指导、产后保健药膳营养汤方、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产后体形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情志调摄等8项需求内容;其他内容包括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方式、有无妊娠并发症、产后保健知识获得途径等。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

结 果

一般情况:被调查产妇平均年龄26.3岁。其中25~29岁年龄组占64%,有94%妇女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文化程度越高,生育年龄越晚。被调查产妇中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者599例(89%),单纯从事家务及无职业者75例(11%)。

孕产期情况:被调查产妇中有89%在孕妇学校学习,仅6%产妇从中了解到有关产后中医药保健知识。有妊娠并发症的148例(22%);无妊娠并发症526例(78%)。分娩方式:顺产398例(59%);剖宫产268例(39.8%);手术助产8例(1.2%)。

产妇产褥期中医药保健服务需求情况:由表1可见,产妇较需要(需求比例前3位)的产后保健服务为产后药膳汤方(68.3%)、产后心理情志调摄(67.0%)、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66.5%)。产妇认为不大需要(需求比例后3位)为产后检查时间地点(49.0%)、产后性生活知识(46.9%)、产后起居指导(46.6%)。见表1。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及其生活质量,她们希望产褥期能够得到良好保健服务与指导,期盼能够平安愉快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1]。因此,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具有中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产褥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提高服务人群对中医药保健和产褥期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药知识开展产褥期保健服务,满足服务人群的需求。本次调查发现,产褥期妇女在产后保健药膳营养汤方、产后心理情志调摄、产后常见病中医治疗方面有较大需求。服务人群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大力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强化饮食调护、生活起居、产后锻炼、情志调摄等健康宣教,这符合了服务人群参与的心理需求[2],在增加群体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促进方面大有可为。

产妇在产褥期对各种社会因素心理生理的敏感度较高,由于社会角色转变,产后体弱,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发生身心障碍增多[3]。此时应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信心,并加服补血养肝疏肝理气中药,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

本次社区产妇产褥期的中医药保健服务需求调查提供了信息依据。应当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结合产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制定个性化中医药保健方案,以满足产妇需求,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迎,武明辉.产后保健质量评估与需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91.

2 方桂珍.“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91.

3 万九菊,汪中华.产后访视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6(35):3232.

上一篇: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范文 下一篇:国医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