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8 08:27:04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1

1.1制定分级进度计划

为了有效管理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则根据通信工程特征制定分级进度计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分级进度计划包括一级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及三级进度计划。

(1)一级进度计划。一级进度计划指的是工程进度总控制计划。在制定总控制计划时应明确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并明确指出各分项目施工开始及结束的时间,确保各分项目之间的进度计划存在逻辑关系及制约关系。另一方面,要保证分项目进度计划与合同要求及施工现场管理要求相符,避免项目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发生冲突。此外,总控制计划的制定尽量由甲方牵头,分包单位、总包单位及各分项目负责人共同参与,并针对总控制计划提出意见,确保进度总控制计划得到各方的认可后才在项目管理中使用。在确定总控制计划后,不得随意更改[3]。

(2)二级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指的是分项目及阶段性进度计划,在制定二级进度计划时应确保对某一专业或某一阶段的进度做出合理安排,如外电项目、配套项目、机房及塔基建设等的进度计划。此外,要保证二级进度计划与一级进度计划相互配合,如二级计划与一级计划存在相互冲突之处,则在得到甲方许可的情况下对二级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3)三级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也被称为周进度计划,制定周进度计划的目的在于对二级进度计划进行细化,确保进度计划具有可控性,且能够针对性地指导项目管理。对于具体项目,如基站建设等,在周计划中可以具体规定在某一段时间段内应完成的工作量。此外,在制定周进度计划时,应注意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及全面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灵活调整。

1.2多角度完善项目管理措施

在管理通信工程项目进度时,应注意从多个角度及多个层次采取对应的措施:(1)经济措施与人员管理措施。在经济措施方面,可以在罗正岳王柯程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重庆400010考察工程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完成工程款的拨付工作,如计划工期被延误,则根据合同索赔相应的赔偿金。如加班赶工或工期提前,则适当给予补助或奖励。在人员管理方面,应明确相关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权责,并定期对项目管理成效进行检查及考核等。(2)组织与技术措施。首先要在严格执行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组织,同时建立起项目管理信息沟通及报告制度,工程进度协调例会制度。在技术措施方面,应对施工方的进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状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在管理进度的过程中适当引进先进技术。

(3)合同措施。强化合同管理能够在项目管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依据合同对进度计划进行完善,确保制定的进度计划能够与合同中的进度控制目标相互协调。如需变更合同,则及时在合同文件当中及时补充相应的内容。当进度被延误时可以依据合同利用诉讼及仲裁等方式进行处理。

1.3有效处理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由于在建设通信工程项目时面临着许多风险,在风险发生的状态下势必会对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在管理进度时应注意对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

(1)熟悉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及管理方面的国际规则,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依据国际规则、惯例,从而使项目面临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同时顺利实施进度计划。

(2)应用信息化风险风险管理软件,确保及时收集进度信息,并在了解进度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进一步明确风险控制及进度控制目标,根据管理目标有效控制财力及人力的使用情况,并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及动态调整,从而全面管理项目风险及进度情况。

(3)应注意使用多种金融工具对通信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散。实践证明,在建设通信工程的过程中不但面临着多种可控风险,同时也存在大量难以有效控制的风险,因此在管理风险及控制建设进度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分散风险。在分散风险时,合理利用保险等金融工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将金融工具运用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以使风险承担利益人得以增加,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分项目施工方所承担的个体风险。当个体风险被降低时,整个工程项目的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能够避免风险发生时对项目建设进度产生影响。

2.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多种项目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探索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项工程,其项目立项及各种计划、设计、分析、研究都是基于对未知因素以及正常和理想的技术、管理、组织预测之上的。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原定的计划、方案受到干扰,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对工程项目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干扰因素,我们称之为工程项目风险。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收益而完全没有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这些风险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能否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本身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

2、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项目过程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日常管理中,是项目日常管理所应该有的内容。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人参与的过程,参与者涉及到项目的各个层次的员工。

4、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融于项目策划。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系统相关联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项目风险管理程序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的、循环的工作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风险对策的实施和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五个环节(见图1)。

(一)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最有效的方法是工序流程分析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从合同签订到交付使用,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逐个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并记录每个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即调查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

1、风险的度量: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值用来区分风险概率的等级。

2、风险评定:(1)划分风险后果等级。通常按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2)评定项目风险重要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指数乘以风险后果的等级等于项目可接受指数。(3)评定项目可接受程度。项目风险重要性指数评分值在8分以上的风险因素表示风险重要性较高,是不可以接受的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三)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

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风险管理中所运用的对策一般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并根据之前风险识别和风险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的结果并考虑风险利益攸关方的容忍度,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佳的对策组合。

1、风险回避

当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或发生损失概率并不大,但一旦发生后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并且没有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的情况。应该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的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是否进行投资或投资方案的选择上应用。

2、风险自留

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分为非计划性自留风险和计划性自留风险。

(1)非计划性自留风险是指风险是非计划性的,是由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失误没有发现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对于工程风险管理是难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全部消除。

(2)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有些项目风险是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可能回避的,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它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个方面。

自留水平主要是指以哪方面作为保留标准对风险进行选择,一般是选择风险损失期望值小或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

损失支付方式对施工企业是为计划性风险自留提供解决风险所发生的费用,并对费用的安排提前做好计划。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特点制定。

3、风险控制

采用风险控制对策时,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该形成一个周密的、完整的损失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1)预防计划:通过制定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2)灾难计划: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在灾难性的风险发生后可以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

(3)应急计划:事先准备好若干替代计划方案,当遇到某种风险事件时能够根据应急计划方案对原有方案的内容和范围及时调整,进一步减少损失,减小影响程度。主要内容有调整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等。

4、风险转移

转移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1)非保险转移。又称合同转移。

1)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把涨价风险转移。

2)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承包商将项目中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而自己又缺乏相应的技术的、以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能保证盈利的项目内容进行专业分包。

3)第三方担保。主要有业主付款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商付款担保、工资支付担保等。

(2)保险转移。

直接称为工程保险,但是保险并不能转移所有风险,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外有些风险是不宜保险的。通常将保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四)风险对策的实施

针对风险因素识别表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为了有效的将风险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值,风险管理人员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深入调查了解市场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各项条件基础上,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后对各项风险因素要逐一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

另外,对已知的风险和制定的措施、对策,一定要将其付诸实施。付诸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落实措施、方法、对策执行的时间。对于风险管理建立考核制度,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罚额度。

(五)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在风险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乃至于消失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风险监控的程序如下:

1、风险跟踪检查。编制定期对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通过风险跟踪表记录跟踪结果。

2、风险的重新估计。

3、风险跟踪报告。定期将风险跟踪的结果制成风险跟踪报告,使决策者及时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改进依据。

四、对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1、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2、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

3、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并打响企业的牌子。依据企业自身的先进的技术水平,在经济活动中争取主导地位,降低企业冒险经营的概率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水平。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并且必须随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做到随机应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建筑市场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李向;遗传算法及在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郭方铭;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关键链的多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谢梅隆;狭义项目群管理分析及其在软件外包企业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3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并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税务风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本文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的种类和成因,并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 风险导向型 税务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是小微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小微企业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约为60%,税收贡献比率约为40% [1]。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不全、财务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的税务风险较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和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当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由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样,企业税务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具体分析如下:

(1)税收政策风险。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划分,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属于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中的法律风险,它是指由于税收政策变动或税收执法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形成企业税收政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税收政策发生改变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制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税务部门往往需要在税收法律法规方面做出相应政策变动,从而给企业带来税收政策风险,比如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税收政策;其二,税务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分头管理的税务管理模式,税务执法部门包括国税、地税、海关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实际税务执法过程中会有重叠现象,具体职责划分不清[2]。同时,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税务管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有法不依、不能完全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等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收操作风险和筹划风险。企业具体的税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身体力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3]。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合格会导致企业税务工作难以开展,由于缺乏对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学习培训,会计人员无法对业务活动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收处理,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系统,会计人员可能会采用错误的税率和税基进行税收金额计算,会计人员操作失误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工作。税务筹划工作是对会计人员能力极大的挑战,它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税法、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能,企业税务筹划不当会被税务执法部门定性为偷税漏税行为,可能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3、加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针对企业税务管理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税务风险观念,建立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企业领导层应当转变陈旧过时的税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理念,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一方面,企业需要强化税务风险观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科学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会计税法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税务风险工作,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交易过程中可能的涉税行为和类型,尤其是在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时,要加强对合同方纳税资格的审核工作,防范合同当事人将税务风险转嫁给本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类型、成因和预计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将企业税务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措施,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中税务风险的管理。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降低人为操作风险。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需要落实到企业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会计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会计人员进入门槛等措施,也可以加强与高校进行合作,积极吸引高校财会专业优秀毕业生等方式,招纳外部高素质会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本企业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税收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学习班,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系统,从经济方面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支持力度,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税法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提高会计人员的精神境界,防范人为偷税漏税和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为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打下扎实的基础。

(3)密切关注税法变动,加强税务筹划管理。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我国税收方面的法律变动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防范企业税收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深入解读当前税收方面的法律政策的具体含义,保证自身的税务筹划不违反当前的法律规定,综合考虑本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等因素,在税务筹划中既要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考虑法律界限,开展高效率的税务筹划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税务筹划管理的评估,定期对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防范企业由于税务筹划过度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情况下我国企业税务管理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税收政策风险、税收操作风险和税收筹划风险,通过强化税务风险观念、建立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税务筹划管理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推动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强. 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 会计之友,2014,14:2-9.

[2]张丽. 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5:263.

作者简介:

许凌波 (1994.8-),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工作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会计。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运用

内部审计要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去,这是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积极的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这也是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具体含义

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以及员工整体参与的一项应用在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的工作,利用对风险的估测、认识、评价,对其中所含有的不确定性因素,合理的运用内部方法,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保障,避免出现较大损失,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内部审计是独立且客观的咨询与确认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价值,完善企业的运营,其所运用的方法具备明显的规范性、系统性,对风险控制、管理、治理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改善,同时使企业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内部审计逐渐提高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所以说,内部审计也建立在企业的需求之上,以此来发挥自身的价值。内部审计主要的监督内容就是要对风险进行管理,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增加,审计的对象也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到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检查、评估、保管的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有效性和严格性,同时还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此来让企业的风险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具体作用

内部审计是独立并能够客观进行咨询和确认的一项活动,利用规范、系统的方法对风险的管理、治理、控制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使组织的目标能够实现。在当前的环境下,内部审计当前的主要职能就是改善和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风险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融入风险的识别、控制、评价。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要采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方式与审计方法,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检查,对风险进行评估,看其是否被有效的控制,同时,要制定出报告提出相应的意见,为管理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企业在没有制定出风险管理机制的时候,内部审计部门就必须要向管理人员积极的提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意见,让管理人员能够重视风险。内部审计的工作计划必须要建立在风险分析之上,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下达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任务,内部审计机构就需要采用咨询的方式,帮助企业积极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对自身企业的优势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运用专业的知识,从客观的角度来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利用价值的咨询服务。

四、运用风险管理制定设计计划的方法

企业如果已经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已经进行了风险管理工作,内部审计就可以对成果进行有效利用,选择的审计重点也具有针对性,如果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则要按照风险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等具体工作,并以此作为制定审计计划的基础,明确审计的重点。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也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工作,因此对风险进行识别也是当前审计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传统的审计风险的模型为审计风险=控制风险×固有风险×风险检查,一旦审计师所能接受的审计水平得到确定的时候,固有风险、检查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就形成一个反比的关系,这也就说明了审计师一旦识别出高固有风险以及高控制风险,那么检查的风险自然就会降低。所以说,要想识别风险就必须要能够识别出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无法对其分开评估和识别。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企业业务的流程分解与评价与风险评估和识别的共同特点进行考虑,所以,就可以按照内部控制的放价方式来对流程中所需控制的环节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对各个环节中存在的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这样就能够使风险识别的盲目性大量的减少。其工作的主要步骤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中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出评估风险的具体方案,同时进行风险调查、风险判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审计计划。对控制风险以及固有风险进行评估的结果并不是对审计计划进行制定的唯一依据,还必须要对审计资源等方面进行结合,综合的进行考虑。

同时,必须要对内部审计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能够更加的合理。第一,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态度以及风险的防范意识,对评估中存在的风险能够准确的洞察,对战略、财务、领导、政策等多方面的风险信息进行主动的收集;第二,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以此来使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得到提高,要求审计人员能够严格的遵守公正、廉洁、客观的职业道德;第三,必须要有对人际关系进行处理的良好技巧和能力,与组织内部的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要有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心态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结语:

随着当前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对审计计划制定的时候采用风险管理理念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科学化、合理化的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方法。在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理念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使审计部门可以对审计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将审计工作的重点转变为高风险领域,以此来使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三平.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于海青.整合风险评估法在内部审计计划制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3]陈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6(36).

[4]陈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的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2012(21).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军用软件;风险过程域;GJB5000A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47-02

军用软件(Military Software),通常是指用于保障军事装备及其配套系统正常工作,经正式立项研制并交付军方使用的特殊的专用软件产品,需要嵌入在武器系统或分系统中使用。对其实时性要求强,时序要求严格,安全性要求高,可靠性要求高,精度要求高,并且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军事应用环境,其研制过程充满各种风险。GJB5000A《国家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规定了软件研制和维护活动中的主要软件管理过程和工程过程的实践,它适用于评价机构对承研单位的软件研制能力进行评价,也适用于承研单位本身对软件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GJB5000A采用分级表示方法,按预先确定的22个过程域集来定义承研单位的改进路径,并用成5个熟度等级表示。由于军用软件的特殊性和GJB5000A的标准要求,对军用软件研制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强制性并且具有特殊性,本文即针对GJB5000A标准要求下的军用软件风险管理问题开展研究。

1军用软件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过程模型

军用软件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风险发生前,标识出潜在的问题,以便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规划风险处理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启动这些活动,以减缓对目标实现的不利影响。软件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前瞻的过程。

1.1 实施软件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

进行风险管理是对军用软件研制工作的要求,但实施风险管理应该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承制单位应该策划实施软件风险管理活动,并建立和维护这些活动记录;应该结合具体软件项目的特点,能够选择合理的风险方法;风险管理应该贯穿软件整个生存周期;能够有效的预测并缓解影响关键目标的风险;对风险产生影响或受风险影响的人和组织都能及早主动的识别风险;风险管理应综合考虑软件开发成本、进度和绩效。

1.2 软件风险管理的过程模型

软件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监控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等活动。在软件生命周期内,上述活动不断循环,持续进行。承制方在项目策划之初,应依据技术和管理过程信息需求,进行软件风险管理准备与策划,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策略、识别风险源、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用于有效地管理软件风险,持续有效地识别和处理可能危及项目关键目标实现的潜在问题。软件风险管理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2军用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实践的关键环节

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在遵循开放式交流、全局观点、综合管理、团队工作和过程改进原则的前提下,是不断吸纳新信息的循环管理控制过程,在风险管理的每个具体实践中要掌握关键环节,才能实现有效管理风险的。

图1军用软件风险管理过程模型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要弄清项目的组成、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有章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各种事件。军用软件风险识别的关键是确定风险源,其典型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源包括:不确定的需求;无先例的工作;不可行的设计;不可用的技术;不现实的进度估计或分配;人员和技能不足;外部协作方的能力不确定或不足;供方能力不确定;与客户沟通不顺畅;成本和资金问题。根据风险源确定风险的类别。

2.2 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基础上,查明软件研制活动在哪些方面、什么时候会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排序提出行动路线和方案。风险分析的关键在于定义风险参数的评估值(如表1所示)和风险系数阈值,风险系数为风险发生概率、影响后果和发生时段的乘积,风险系数越高代表风险发生概率越高、影响越大、发生时段越近,风险的级别随风险系数的升高成指数倍增大。针对每一类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级别和阈值,以衡量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排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的启动。对不同的目标风险可以设置不同的阈值,影响到质量或功能的风险系数阈值可以降低设置,影响到进度或费用的风险可以提高阈值设置。军用软件研制风险系数阈值及级别设置方法示例见表2。

表1风险系数评估值

评估值 风险发生概率P 风险影响后果E 风险发生时段T

4 一定会发生 很严重 15天以内

3 很可能发生 较严重 30天以内

2 有可能发生 不严重 90天以内

1 不太可能发生 轻微 90天以上

表2风险系数阈值设置事例

风险控制级别 风险系数阈值 描述 应对

Ⅰ (48,64) 灾难 启动应急计划

Ⅱ (8,48) 严重 启动缓解计划

Ⅲ (4,8) 轻度 制定缓解计划

Ⅳ (1,4) 轻微 实施风险监控

2.3 制定计划

对于已经标识的风险,软件管理人员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和监控情况,对风险系数超过阈值的风险制定缓解计划和应急计划,以便适时启动该计划。计划制定的关键在于确定风险处理策略,要准确运用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监视和风险接受策略,再结合各自的处理方法,制定出风险应对计划和缓解计划。

2.4 风险监控

通过对风险状态和缓解措施的监视,针对性实施已定义的控制措施,保证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风险监控的重点是:风险因素是否发生改变、风险的概率后果和时段发生什么变化、应对措施如何、应对后的风险状态数据。

2.5 风险应对

在软件生命周期内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风险,遵循风险管理计划,根据奉贤监控及风险当前状态,启动相应的缓解计划或者应急计划,并确保计划成功实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度。实施风险应对计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明确实施应对计划是否带来需求的变更;高层领导是否理解并批准计划;实施应对计划的经费预算等必备条件是否满足;应对计划是否与软件开发计划相协调等。

3结论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军用软件项目的风险也不断增大。按照GJB5000A标准实施独特而规范的风险管理,要求军用软件项目团队内部人员应该相互沟通,共同了解风险因素,为项目团队分配相关的风险职责,搞清每项软件产品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必须按照过程模型、把握关键环节,全方位的施行风险管理,切实提高我军军用软件质量,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勘.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0):32-34.

[2]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5000A-2008,2008:3-144.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22-76.

作者简介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风险评估、计划管理

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也是管理的主要手段。计划工作的好坏既是管理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保证和提高管理绩效的关键着力点。就后勤管理过程而言后勤计划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后勤目标与后勤决策的具体化,只有通过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后勤计划,才能有步骤、有秩序地将后勤目标变成现实,保证后勤决策取得满意的实施救果:另一方面,后勤计划又是部署后勤工作、组织后勤供应保障活动的直接依据,协调控制和考评管理绩效的主要标准。因此,加强后勤计划管理理论研究,对于丰富军队后勤管理学科理论体系,指导后勤管理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中,计划风险评估理论又是计划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与短期计划比较,中长期计划在实施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是一种不以计划制定者和计划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研究这种规律及其对中长期计划管理的影响,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个关系计划工作质量的实践问题。

一、计划风险的理性认识

在管理实践活动中,计划风险究竟是什么?目前管理理论界的学术观点还未形成共识,经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现目标偏差或目标定向失误,如后勤中长期计划安排的建设项目与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不相适应,而导致出现低效或无效保障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风险就会产生“计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严重后果。二是不能按期、按质、按量实现计划目标,完成计划安排的任务,而使计划预期与计划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如5年计划安排的后勤建设任务,需要6~7年才能完成,这是一种由计划时间产生的风险:或5年内只完成计划任务量的80%,这是一种由计划任务产生的风险。三是不确定性、随机性主客观因素干扰而产生的风险。如资源供应不足而导致计划不能顺利实施:宏观环境重大变化的影响要求政变计划:主观判断失误而失去调整机遇等、这种风险在中长王期计划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产生的频率和概率比较高。

二、计划风险的产生原因

中长期计划产生风险的原因尽管非常复杂,有些现象还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从风险形成机制看其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即计划编制者和计划决策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不适应中长期计划管理的要求。如责任心不强,缺少实践经验,计划编制方法落后环境变化动态预测不深入,缺少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等都可能降低计划工作质量,增大计划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二是客观方面,即计划执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干扰。由于中长期计划设定的时间参数较长(如5~10年)在计划期内宏观环境动态变化是必然的,如果在计划编制阶段对环境动态变化趋势和影响强度研究不深入,没有建立一套针对风险的应变对策,就会使中长期计划在环境因素干扰下失去稳定状态。基于上述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以中长期计划编制与实施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计划风险的评估准则

采用什么准则评估计划风险的性质、风险大小及危害程度,是风险管理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如果评估准则不同,对计划风险的认识也会产生很大差异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此我们以后勤物资储备计划为例对风险评估准则问题作一简要分析。由于战争其有突发性和物资消耗量大的特点,为保障战争物资需求,后勤必须充分重视和做好物资储备上作否则一旦战争爆发后勤就会出现难以完成供应保障任务的风险。对这种任务型风险机制,我军后勤认识是深刻的,在漫长的物资储备实践中一直采用“多储保险、少储有险”的评估准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物资不断丰富,这种以“短缺经济”为实践背景的风险评估准则受到了挑战,在后勤仓库中出现了许多过时或不适应部队需要的物资,严重降低了后勤物资储备计划的经济效益和保障效能。于是,有些学者提出要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反映军事经济规律的效益型风险机制,从任务风险和效益风险两个方面评估后勤物资储备计划的风险性质、风险大小和危害程度。

从我军后勤物资储备实践看,有关战争物资储备的中长期计划既存在任务型风险,如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后勤物资器材短缺,既有数量问题,还有质量和结构问题:也存在效益型风险,大量易筹措的物资器材或过时的物资器材仍然充满库存,既占用库容量,增大库容压力,又增加了仓储费用,降低了物资使用效益和保障效益。其实,从理论上考察,与战争需求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其风险是一种客观现象后勤物资储备当然不会例外。这是因为未来战争需求的调节参数都是动态的、可变的,如作战对象(X1)、作战时间(x2)、作战样式(x3)、作战地点(x4),作战规模(x5)、作战强度(x6)等等,都是对战争物资储备有直接重要影响的调控参数。为了适应这些战争保障的动态需求,后勤必须强化计划风险意识,提高计划动态调控能力。

四、计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中长期计划风险问题既然是一种客观规律,其理论指导意义是毋须置疑的。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如何遵循和运用这种规律来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中长期计划的风险研究提高计划的抗风险能力。在计划编制阶段除搞好环境因索的动态预测外,需深入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该计划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②该计划在哪些领域可能出现风险,风险性质是什么,出现的概率有多大,风险的危害程度如何?③这些风险对军队后勤建设有多大影响?④当风险出现时,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⑤能否在计划编制阶段采取主动前馈控制方式防范风险发生,如提前准备必须的抗风险预案。

二是作好计划风险问题费效研究,提高抗风险措施的有效性,解决计划风险问题必须有一定财力物力人力投入,才能在应急状态下处理一些突发性、随机性风险事件,但是这些投入量是否有效,其效费比有多大,都是风险研究不可小视的。例如,航天试验的试验成本高达2亿元以上(未计人人员伤亡,设备破坏、信誉损害等损失),为了应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必须建立防范风险的应急保障机制(人员、装备、器材、物资等),假定建构这种机制需投入1000万元,则可获得解决其风险问题的费用与效用比值为1:20。在管理实践中,要注意建构那些费效比高的应对措施。

三是建立“预测、预报、预警”机制,提高抗风险的应变能力。中长期计划的计划期较长,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是难免的,为了减少客观情况变化产生的冲击,需要计划管理人员从复杂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发现和找准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工作。预测主要是计划制定阶段的工作,预报、预警主要是计划执行阶段的工作,其功能与天气预报相类似。有关中长期计划的“三预”机制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有待开拓深化的新领域,从国内外研究情况看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相对成熟一些。在此,仅提出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动态控制”理论与方法,并将这种理论与方法川于研究后勤物资储备计划问题,如下图所示。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电网;电网风险预警;电网检修及其风险预警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36-01

前言

如今我国民众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电网造成的负担越来越大,也对我国对电网的监督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由此电网检修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如果在电网检修工作过程中用电器等设备紧急跳闸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1、将计划管理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互结合

电网停电计划必须与其他各项工作相结合,尤其要以电网重点工程、基建、重点技改项目为工作的首要重点,与其他检修工作进行配合,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能够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辅相成,需要把计划管理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相互来连接起来。

1.1 检修计划要与计划管理制度一起统筹考虑

电网输电设备计划需要每周制定一次,根据各单位对于设备所需要的检修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并与各单位的停电计划相结合,并且还需要做好电网停电应对方案,使工作百无一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可使电网安全稳定:一是电网设备运行维护单位要在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交下一周的电力电网输电设备运行计划,在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商议审批后下发至各维护单位;二是当需要申报较为重要大型的维修维护工作时,各单位需要一起提交相应的电网运行停电方案,上级单位进行研究讨论,讨论通过后下发至各维护单位;三是各单位要做好各单位的本职工作,避免产生重复停电现象,影响运行。

1.2 要确保检修制度与日计划管理相互维系

在每周的计划指导下还要做好每日的计划指导,每天按照日计划进行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防止因未按计划进行而导致电网运行出现安全问题与事故。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严谨执行日计划管理制度:一是在每周所做的计划安排中未出现的项目不可出现在日计划中;二是每日计划中必须包含维护维修单位电网维护工作的时间安排,就是停电的时间与需要停电的设备、电网如何运行的方案和方式、停电这段时间需要工作人员做的任务工作量以及这个日计划一些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并且电网运行维护单位的每日计划必须由专业人员制定。

2、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管理制度相结合是有效保证电网维修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保证电网临时停电管理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临时停电的申报工作,在需要临时停电检修时,需要提前向上级部门提交有关临时停电的书面申请或报告等有效文件,通过上级审批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停电维修维护工作;二是设备维护维修相关单位的临时停电申请需要上交给电网调通中心,电网调通中心做好后期的管理与记录工作;三是临时停电计划管理要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且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面积必须使维护单位停电计划与维护单位绩效相挂钩。

3、关于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和电网检修中需要制定的保护预案

电网运行风险等级和电网检修中需要制定的保护预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电网在运行方面的安全,如果做到这些方面可以是网在运行过程1中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很好地去应对,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电网的检修问题和电网风险如何降到最低有以下几个方式可以参考:一是想要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过程中的设备维护工作维护保养工作,就要给工作人员更多学习和时间的机会,使得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地发挥到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想要减少电网在运行过程产生的问题就要在工作之前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做到合理规划;三是想要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时间,就要施工部门应该提前各项准备,例如人员调配的问题、工具机器的提供等,这样才能使工程时间大大缩短;四是相关的电网运行调通中心需要提前做出事故处理预案,并对预案进行相应的演练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下处理事件的高效性,让电网安全运行。

4、电网的风险管理规章要严密执行

只有严格按照电网风险预警管理规章进行操作才能做好电网的风险预警工作,想要做好电网的风险预警管理制度要落实以下几点:一个是要确保电网运行工作时间时各个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让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另一个是让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负责方向以及方案的运行安排;三是维护单位人员的工作奖惩制度。电网运行维护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落实电网的风险预警管理规章,做好各单位的本职工作,让电网风险预警工作更加完善,使我国的电网运行更加高效安全

5、电网检修计划一定要与电网风险预警相互衔接起来

要想使检修计划有效的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去,需要做好电网风险预警,只有把电网奉献预计做好才能保证电网检修工作杜绝突发事件,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重复检修、重复停电的现象,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在国际上有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后,很少会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

除此以外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能够保证电网调度中心的良好运行,杜绝了大范围的电网运行事故,并且严格控制了在同一时间停电的次数以及停电时长,使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城市电网运行危险,保证市民们的正常用电。

6、结语

总而言之,电网检修工作是人们生活、工作用电的重要保障,想要更好开展电网检修工作,就要做好电网预警,使电网检修工作能够要有序进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真正将电网计划管理制度、电网临时停电制度与电网检修计划紧密结合,并依据我国电网检修工作合理地制定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实现电网风险预警与检修计划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电气的发展,保障国家与人民的用电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仲青,高翔,李永丽,胡炎,姜宪国.考虑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S1):29-35.

[2] 曾繁耀,黄昭荣.短期电网负荷预测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8):84-86.

[3] 刘沁哲,陈启鑫,卢恩,陈钢.考虑液化天然气供应风险的气电联合系统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6,(09):2831-2837.

[4] 朱坚强,吴颖.考虑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机组检修中等备用率法的改进[J].电力与能源,2016,(01):80-82.

[5] 张慧超,吴骏,刘靖辉.考虑负荷转移的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研究[J].智能电网,2015,(08):711-716.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 施工承包 WBS RB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39(2010)03-0039-05

绪 论

项目风险就是项目生命期中的风险,即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而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应用项目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变因、减少不确定性、化解、控制和处理风险。也就是说,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预算、识别、分析和有效地处置以控制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一)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要点

1.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项目管理策划时,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制订风险管理计划,以决定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计划制订的依据应包括:(1)项目范围说明;(2)投标文件与工程合同;(3)项目工作结构分解;(4)项目进度安排;(5)项目管理策划的其他结果;(6)企业风险管理程序和有关规定;(7)其他各种信息和历史资料。

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应包括:(1)风险管理目标;(2)风险管理范围;(3)可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工具以及数据来源;(4)风险分类和风险排序要求;(5)风险跟踪的要求;(6)风险管理的职责与权限;(7)必需的资源和费用预算。

通常,风险分类和风险排序的方法、标准等,企业在风险管理程序中都有详细规定,但针对具体的项目,在策划时还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因地制宜。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制订项目风险管理实施计划,配置相关资源,落实人员职责,确保风险管理活动有效进行。

2.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随施工进度不断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项目经理部应对可能带来风险的以下方面进行风险识别:(1)工程本身的条件;(2)自然与社会条件;(3)市场情况;(4)业主以及其他相关方:(5)项目合同与项目设计;(6)企业管理层以及项目经理部本身;(7)项目变更(包括合同条件、项目设计等)。

风险识别可采取以下方法:(1)文件审查;(2)信息收集技术,如:会议、问卷调查、访谈、专家咨询等。

项目经理部必须将风险识别的结果予以记录并形成风险清单然后对所有记录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形成项目风险分析报告。

项目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根据已有信息和类似项目信息采用主观测验法、专家估计法或会议评审法进行认定;(2)风险损失量的估计,应先进行定性分析,只要可能就应进行定量分析;(3)确定风险等级,应根据企业确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风险损失量的估计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应对与风险监控

项目经理部必须根据风险等级和活动顺序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排序制订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为项目目标实现增加机会、减少失败威胁。常用消除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有:(1)风险回避;(2)风险转移;(3)风险减轻。常用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策略有:(1)为确保机会的实现,消除与机会实现相关的不确定性;(2)将积极风险的责任分配给最能为项目经理部获取利益机会的第三方;(3)针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驱动因素,采取措施,提高机会发生的概率。项目经理部必须根据应对策略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形成文件,同时应避免产生新的消极风险。必要时应制订应急计划。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及时收集和分析与项目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必要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

(二)项目收尾阶段的风险管理

项目收尾阶段相比其他阶段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要小一点,但并不能忽视。许多企业重投标、重合同、重施工、轻收尾。其实在收尾阶段并非没有风险。承包商在工程完工或竣工时必须及时办理相关备案手续,得到业主确认工程完工或竣工的文件,否则承包商无法证明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工期承诺。另外,还要按照合约条件在具备办理工程结算条件时及时将结算报送业主或相关机构,严格遵守时效要求,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二、案例分析

南航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3766.6m2,檐高44.95m;该工程分为主楼、裙楼2部分,地下部分设有一层地下室,主要功能是车库、设备用房。主楼地上主体12层,建筑高度44.95m;裙楼地上主体5层,建筑高度25.05m。主裙楼相接处设有沉降缝,结构型式为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一)本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目标

(1)进度控制目标:工程进度按合同要求完成;(2)质量控制目标:合格工程,外观要求优良;确保一次验收合格,材料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3)成本控制目标:成本不超过公司测算的制造成本;(4)HSE管理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

(二)南航综合楼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组织(WBs)

(三)南航综合楼项目的风险分解结构根据当地的建筑市场环境,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以往工程的经验,该工程的风险因素分解如表3-1。

(四)南航综合楼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分析

将本工程中工作结构分解与风险因素分解结合起来,对每项工作的四个目标的风险进行量化计算,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每次工作的风险概率则一般采用专家法来定出,具体结果详见表3-2

(五)南航综合楼项目收尾阶段风险因素控制

项目收尾阶段是巩固、扩大已有经营成果的重要时期,项目经理部在本项目中严格贯彻“施工前为用户着想,施工中为用户负责,竣工后让用户满意”,及采用“四个核定”(核定任务、核定人员、核定时间、核定工资及费用)和回访保修,为此,项目经理部提前对竣工及售后服务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售后服务期间的风险降至最小。

对于风险的识别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也可通过顾客满意情况调查表来识别分析风险。本工程收尾阶段风险因素识别采用核查表法,详见表3-3。

三、结 论

推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在全行业树立深厚的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企业决策者在风险管理上的新观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集思广益,努力探讨和寻求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策略,保障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行政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车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