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00:27:03

汽车消费论文

汽车消费论文篇1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大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减少了汽车信贷风险。健全科学的资信评价体系,是保证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是促使汽车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国外的信用机构采用的是高度的货币电子化将个人消费信用档案、个人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1]。为了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对融资的车辆要求设定抵押权或取得所有权,要求购买者对融资车辆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及主要股东对融资合同做连带保证,并对逾期未缴款客户进行催收,并且通过健全的网络系统对有效追踪催收后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债权。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证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期付款销售的监控与调节,保护购买者的利益。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转效率,减少了贷款呆帐的风险,避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秩序的混乱。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级消费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70%都依赖于贷款。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晚,汽车市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特别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不过10年,还存在着包括市场主体、服务产品单一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和不规范等问题。

3.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95%。医学论文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这些都不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3.2汽车消费信贷服务质量低

消费信贷其实是一种金融服务,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市场的发展。所以,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单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纳入这一过程中。目前,多数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已清楚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然而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

金融机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都把防范风险、保证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首先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2]。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3]。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4]。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2]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

[3]赵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3—5.

汽车消费论文篇2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汽车消费论文篇3

1.“女性也好色”

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色彩与女性心理和消费偏好有深刻的联系,汽车色彩可以映衬出人内心激情和典雅,使现代女性时刻都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喜好。颜色,会影响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协调的色彩,能与汽车功能及使用环境配合,激发联想从而获得心理满足。色彩心理总是透过视觉,形成表象与象征的元素。例如,在中国红色象征活力和吉祥,绿色寓意生命和和平,黄色代表高贵和尊严。女性思想细腻、关心亲人吉凶祸福,只要是色彩明朗、寓意好的设计,就会马上引起她们的兴趣。

2.形神兼备更易受到女性青睐

女性对事物的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感觉,而要在第一眼吸引她们,靠的就是外观。外形时尚、亮丽、流线、动感、轻巧的造型,易赢得她们偏爱,也体现出她们对汽车的审美情趣。

3.方便、舒适与安全偏好

大多数女性会选择带转向助力、倒车雷达、方向盘及座椅可调节、自动变速箱等配置的车型。另外,女性还特别讲究驾车的舒适性,比如驾时久产生的颈椎疼。因为生理上的弱势,大多数女性对于机械操作缺乏感觉,也不够大胆激进,在处理一些突发紧急状况的时候容易慌乱失措,甚至使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促使女性追求汽车的安全性。

4.关注汽车造型设计的细节

女性情感细腻、丰富,喜欢通过细节对事物进行评判,也容易被神来之笔或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所感动。因此,女性在审美和选择汽车时,在重视技术参数的同时,也都比较重外观和形象、情感因素以及细节设计,并以此作为是否购买的依据,如颜色、车身线条与结构、车内配置、驾驶舒适度、安全参数、品牌设计等。

二、基于女性心理与消费偏好的汽车造型设计

1.提高汽车造型设计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妇女解放过程中的深层心理因素,指女性“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解放的认识和追求。”它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女性作为主体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性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认识。因此,汽车造型设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设计中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将流行时尚与女性的意识融入到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发挥的淋漓尽致,像香水、时装、首饰、箱包等女性物件一样,使女性化的汽车更好的为女性、社会服务,增添现代社会生活的美感。

2.色彩设计中的女性化设计

绚丽丰富的色彩,可与女性的主观感受形成和谐的心理反应。当前,轿车的色彩给了女性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如上海华普首款女性车“海炫”,通常选择最代表女性特质(感性、奔放、激情、联想)的红色,或者是淡雅清澈的蓝、白两色。长安铃木也独具匠心,推出粉红版的雨燕,梦幻朦胧的粉红色车身,配合灵动的整车造型和优美流畅线条,并且在方向盘、挡板等处做粉红处理,配装了粉红椅套、镜套等饰件,这些细节深受年轻时尚、充满幻想和浪漫情怀女性的喜爱。因此,在进行汽车造型设计时要投其所好,重视对汽车色彩的研究和开发。

3.车身设计中的女性化设计

汽车对于女性来讲,不单纯是地位的体现,更多的是自身美感的延伸。因此,汽车造型设计中,一是应体现女性时尚柔美的气质,多用曲线、柔线、弧线等富有女性的性格特征。大众甲壳虫就是一件这样的艺术品,甲壳虫的前大灯和尾灯都椭圆形,车门的把手凹槽是一个下凹圆,这种线型给女性很大程度上的亲切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二是要讲究比例与尺寸,再比如新甲壳虫的外轮廓、车门、轮拱和各处细节都和黄金分割矩形与椭圆有密切联系。甲壳虫车的正面和后面对称,实现形式上的稳定和均衡。宝马MINI也是完美的可爱精灵,大灯在传统的圆眼睛基础上前车灯向上扬起,增加调皮的妩媚,个性张扬的女性对其情有独钟。

汽车消费论文篇4

关键词: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品牌信任;消费者购买与推荐意向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实现社会责任的双重考验:回想前不久的双汇“瘦肉精”,到最近大家广泛关注的“老酸奶”和“毒胶囊”事件,保证产品品质已经成为了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利润,同时也需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谢尔顿(Sheldon)首次提出,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汽车行业承担和其他企业普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肩负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之类更多的责任。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更好的使消费者购买自己企业的产品。调查显示,汽车CSR已经成为汽车消费者比较关注的购车因素,七成受调民众购车考虑社会责任因素,但是中国汽车CSR现状堪忧,五成受调民众认为目前中国汽车CSR一般[1]。可以看出,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消费者的购买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试图研究汽车行业的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和推荐意向的关系。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包含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品牌信任和消费者购买和推荐意向在内的结构方程模型,最后,我们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一、模型与研究假设

在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已经有一些学者从消费者响应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实存在显著影响。Mohr与Webb的研究显示,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受到产品价格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企业负责任的行为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和购买意向[2]。2001年, Sen 和Bhattacharya 认为,公司在特定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对具有企业社会责任信心的消费者产生直接影响[3]。谢佩洪与周祖城发现,公司声誉在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4]。董伊人(2010)证实了独立性自我构建的消费者会对CSR更加敏感[5]。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可以通过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增加,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好,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6]。周延风、罗文恩和肖文建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认为不同类别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产品质量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7]。

基于上述研究的结论,本文试图探讨在购买汽车这种高价格产品时, 消费者更看重企业是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信任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好方法,而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信任可以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得[8]。我们尝试以品牌信任为中介变量来研究基于消费者认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购买意向和推荐意向的影响。消费者支持在本文的研究中为因变量,主要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推荐意向两个角度测量。

基于上述讨论,这里提出包含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消费者品牌信任、顾客购买和推荐意向在内的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H1:企业回馈社会对品牌信任起正向影响作用

H2:企业环境保护行为对品牌信任起正向影响作用

H3:企业品牌信任对消费者购买起正向影响作用

H4:企业品牌信任对消费者推荐起正向影响作用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主要测量四个潜在变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品牌信任、消费者购买意向和消费者推荐意向,以探究本文的假设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合理。由于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品牌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支持关系属于潜在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通过一些指标检测这些潜在变量[9]。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测量:回馈社会行为与环境保护行为。表1为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测量项目。

表1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测量项目

本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是围绕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品牌信任、消费者购买意向和消费者推荐意向的影响作用而设计的。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社会责任维度8个(Q1-Q8),品牌信任4个(Q9-Q12),消费者购买意向维度4个(Q13-Q16),消费者推荐意向维度4个(Q17-Q20)。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测量消费者的不同态度[10]。

本研究调查工作通过走访形式,在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金融街附近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问卷共计261份,回收率为87%。去除了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248份,有效问卷率为82.67%。被调查者年龄大约集中在20——50岁,男士占总体的70%左右,属于汽车消费的主要群体,这也符合现在汽车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的整体描述性统计

表2显示,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平均值为4.361,说明在消费者心中,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比较好,但是整体水平一般;品牌信任3.977,这也是比较好的水平,说明消费者有着较好的品牌信任,这是我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消费者购买意向4.533,消费者推荐意向4.201,消费者对我国汽车企业有着较好的预期。

表2变量的整体描述性统计

2.信度和效度检验

问卷回收后,本文运用SPSS16.0和LISREL8.7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法来检验结构变量衡量的信度。信度指检验程度中的可靠性,一般越高越好。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和建构信度(CR)均大于0.6水平,说明对各结构变量的衡量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3),问题的可靠性很好。(Nunnally(1978)认为:a>0.9为信度非常好,0.7

表3 变量题项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判别效度用于判别不同的变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4中,每一个潜变量的 AVE的平方根都大于它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相关系数为0.702,最小的平均提炼方差抽取量为0.731,可见,各潜变量的相关判别效度很好。

表4 测量的判别效度检验

注:①对角线上的数值为AVE的平方根;②**表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3.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本研究样本的各变量的信度、效度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本研究使用LISREL8.7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进行了检验。绝对拟合系数(x2/df)=2.8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7,拟合优度指数GFI=0.913,CFI=0.924,总体来看,拟合指标超过0.9的标准,可以接受。

表5 潜变量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

假设1中,测量汽车企业的回馈社会的行为与品牌信任的关系,而汽车企业的回馈社会的行为对品牌信任的确定系数R2为0.462,表明回馈社会的行为做的越多,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越强。从表5中可以看出,标准回归系数β值为0.680,显著性相关水平为0。所以,汽车企业的回馈社会的行为对品牌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2中,测量汽车企业的环境保护的行为与品牌信任的关系,而汽车企业的环境保护的行为对品牌信任的确定系数R2为0.374,表明环境保护的行为做的越多,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越强。从表5中可以看出,β值为0.612,显著性相关水平为0。所以,汽车企业的环境保护的行为对品牌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3中,测量消费者对汽车企业的品牌信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而品牌信任对购买意向的确定系数R2为0.587,表明对一家汽车企业的品牌越信任,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越强。从表5中可以看出,β值为0.766,显著性相关水平为0。所以,消费者对汽车企业的品牌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4中,测量消费者对汽车企业的品牌信任与消费者推荐意向的关系,而品牌信任对推荐意向的确定系数R2为0.268,品牌信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关系的中介变量,β值为0.518,显著性相关水平为0。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品牌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向以及推荐意向的关系。可以看出,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和推荐意向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品牌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中间起着中介作用,较好的品牌信任会使消费者对企业有着较好的印象,从而用购买或者推荐的方式来表示支持和拥护。在受访中,有七成左右的被访者认为诚信经营和环保是汽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途径。

汽车作为价值较高的消费品,消费者在购买和推荐中也显示出了谨慎。我国传统一贯提倡节约勤俭,共同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无疑对新能源汽车时代起了声援作用[11]。在企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应该积极向保护环境、能源节约发展,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产品的排放量以提高企业的形象,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而回馈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行为使消费者对企业建立了品牌信任,这对汽车这种高质量、使用时间长的产品来说,有利于扩大覆盖面和熟知度。

参考文献:

[1]慧聪邓白氏研究,网易汽车, 每日经济研究.2011上海车展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R]. 网易汽车综合.

[2]Mohr,Lois A.,Deborah J.Webb,Katherine E.Harris.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1,35(1):45-72.

[3]Bhattacharya,C.B.,and Sankar Sen. Doing Better at Doing Good: When,Why and How Consumers Respond to corporate social Initiativ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4,47(1)

[4]谢佩洪,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9,12(1):64-70.

[5]董伊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忠诚的影响:自我构建与信息属性的交互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2010(5).27-33

[6]陈永胜,贾志勇.企业社会责任对非理性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2):104-108

[7]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J].中国工业经济,2007(3):62-69

[8]陈晓峰.品牌感知、消费者忠诚度与企业社会责任预判——由牛乳制品行业生发[J].改革.2012(2).106-112

[9]高洋.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

[10]卢东.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研究——基于期望理论和归因理论的探讨[J].管理评论.2010(12).70-78

汽车消费论文篇5

通常情况下,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偏低,销售量大。而汽车的价格低则四五万元,高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且使用时间长,至少五六年,很显然,汽车不属于快速消费品范畴。但是,近年来中国车市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在金融危机阴影不散的背景下,仍然出现了“井喷”行情,连续几个月销量超过100万辆,并且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如此巨大的销量,如此快的新车流通速度,汽车不是快速消费品又是什么呢?

从营销的角度看,快速消费品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时间较短,大多属于冲动性消费,产品的包装、广告、促销、价格、销售点等对销售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一点看,眼下许多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法越来越呈现出快速消费品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接连不断的新车上市活动、大规模的广告投放(特别是软文广告投放)、密集的终端促销行动、层出不穷的大小车展……可以说,现在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行业一样在营销方面投入如此之巨大,在媒体上搞得如此之热闹。

所以,一些汽车厂家营销部门的朋友毫不隐讳地说:“我们就是把汽车当快速消费品来卖的。”而且,我也发现,许多汽车企业营销部门招聘人员时,不再硬性要求有汽车行业的从业经验,来自家电、日化用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人很受欢迎,一些来自宝洁、TCL、海尔等企业的人担任了几家主流汽车企业的市场部长和销售部长等重要职务。

我认为,把汽车当作快速消费品卖,这是汽车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突破。根据传统的汽车营销理论,汽车属于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比较理性,决策时间长,所以营销传播要围绕满足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展开:广告要强调产品的技术卖点、操控性能、安全配置,公关要强调品牌的技术血统,终端话术要加强与竞争车型的参数对比。这样做固然没错,但是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消费者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对汽车技术、性能的理解十分肤浅,指望他们在短时间内成为汽车专家基本上不可能。

另一方面,经过媒体的反复教育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不再有“神秘感”,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新车同质化很严重,不同品牌车型之间除了价格和外形、配置方面的差异,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此时,过分强调性能、技术参数,很难打动消费者的心,而广告画面上一个温馨的场景、销售员热情的介绍、4S店推出的某项服务,甚至像车钥匙扣等一些不起眼的小配置,反而会让他们做出购买的决定。

所以说,大多数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过程很复杂,购买之前他们对汽车的需求很理性,但临到购买时又变得很感性。成功的汽车营销既要考虑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更要设置一些感性接触点,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这一点正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最擅长的。

把汽车当作快速消费品营销的核心,就是不能把汽车当作冷冰冰的驾驶机器,相反,汽车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它更代表人生梦想的实现。因此,汽车营销的全过程都要体现出“人”的因素:广告画面上,最好有工作、家庭生活的场景,让消费者产生幻觉,以为买车之后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活方式;广告攻势要猛,品牌、车型的广告无处不在,让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已经成为消费潮流;4S店展厅布置要充满温情,符合家庭生活的口味;一定要重视试乘试驾环节,销售员要全程讲解,记住,绝大部分消费者试驾时根本试不出车辆的好坏,只是想让购车行为更完美—如果不试驾就买车,岂不是太傻了?还有一点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各种车展,它不仅是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绝佳平台,更是现场促销的好机会—这一点和快速消费品行业经常举办展销会、商业圈巡展极为相似。

快速消费品行业在营销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销售终端深入到每一个乡镇,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近两年,汽车消费热点开始由一、二级市场向更加广阔的三、四级市场推进,一些汽车企业打破4S店模式的束缚,迅速在县、镇市场设立简易展厅或布置二级网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汽车消费论文篇6

关键词:电动汽车;问卷调查;市场细分;销售策略

近些年,我国环境、资源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之下, 2015年河北省一年内近80%的时间皆处于雾霾天气,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且石油供给远小于需求,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汽车持有量近些年不断增长,消耗石油量不断上升,其排放物加重了空气污染。因此,新能源电动车取代传统汽车是大势所趋。但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售并不理想,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6万辆,相较于2013年汽车总销售量5967.8万辆,其所占比例很小。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产销两旺,销量突破7.48万辆,同比增长425%;但相较于2014年汽车总销量6402.4万辆,电动汽车占比依旧极小,2015年亦处于同等状况。理论上电动汽车的需求大涨而实际销售状况却如此尴尬,实在令人费解。为此,我们针对电动汽车销售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试图找出原因。

一、 调查介绍

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的消费者通过分层比例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市场细分理论,并根据目标市场具有可测量性、可接近性、重要性、可辨别性、可操作性五个方面的标准对各个子市场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20-39岁的消费者市场最为目标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

二、电动汽车市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消费者特征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购车价格集中在20-30万之间。被调查者中,20-39岁的消费者中购车预算在20-30万的占比49.7%,20万以下的占比10%,30万以上的占比40.3%。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车型、颜色等偏好都极为明显,其偏好较高的车型是基本型乘用车、SUV,喜好的颜色为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调查发现,在车型方面,基本型乘用车、SUV占比皆在40%以上。对于颜色,占比较高的为银色系、黑色系、白色系,20-39岁的消费者多处于创业期或工作稳定期,多偏好稳重型汽车。消费者期望获得的优惠形式为打折优惠和一年期的免费定期保养服务,而对于一年免费车险、赠送汽车零件等,消费者反应度不高。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子。想要对汽车销售状况提出有用建议,就要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经过调查,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是更多考虑的是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对于汽车性能、维修费用等却不太在意。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了解途径。消费者了解电动汽车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媒体、网络和经销店面的宣传。尤为明显的是网络,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的占比69%,在如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品已经成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首要选择。

2、企业宣传手段影响度。消费者普遍偏好广告营销方式与活动营销方式。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广告营销方式和活动营销方式反应比较敏感,而对于虚拟营销、观念营销等反应不大。对于20-39岁的消费者,他们更倾向于观感较强,可直接参与的销售活动,对虚幻的、理论性强的销售方式接受度不高。

三、 销售对策与建议

(一)产品策略

企业在推出电动汽车时应综合消费者的喜好和自身实际生产能力。初期企业应重点推出基本型乘用车,而对于SUV来说,初期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类型燃油汽车所能提供的较高配置与合理价格。在成长期,待技术水平成熟时,再重点推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SUV车型;在汽车颜色方面,以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作为主打颜色;在促销活动方面应以一年期打折优惠和一年期免费定期保养服务作为重点优惠形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价格策略

在电动汽车产业的生命周期内,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价格策略。1.导入期,电动汽车属于新兴产品,消费者了解不多,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将价格在20万-30万之间的电动汽车作为主打品牌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价格需求。2.成长期,消费者的关注点除了电动汽车性能,还有品牌、价格等方面因素,由于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此时企业应采取成本领先的策略,快速有效的占据市场份额。3.成熟期,当企业占据霸主地位增加了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成本的同时,企业对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调范围也较小,可以通过优质服务来进一步提高竞争地位。4.衰退期,此时电动汽车即使降价也不能刺激足够的需求。企业应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退出市场。

(三)渠道策略

企业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应以网络宣传为主,多种宣传方式并存。在20-39岁的消费者中,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信息的市民占69%,这部分人群对网络依赖性较高。在此基础上,对于电动汽车的网上宣传企业应该做到:(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相关网络平台有关电动汽车的信息,同时搜寻公司的潜在客户,帮助其了解电动汽车,使其产生购买意愿,产生购买行为;(2)完善公司网站,方便顾客访问。企业可以在自己网站上提供如下信息:①企业的简介、企业电动汽车产品及其服务流程等。②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收集、公布电动汽车行业的相关信息,引起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针对目前市场的热点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店+加盟店”的方式,低成本迅速扩张销售。对经销商店面要有统一的装潢、店内广告、销售服务,从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

(四)促销策略

在营销方面,注重广告销售和活动销售。在广告方面,企业应做到:(1)利用明星效应,挑选在青年中有影响力且符合电动汽车时尚、环保特点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并将广告做到电视媒体,让消费者直观体会电动汽车运动的特性。(2)广告内容具有针对性,打造出反应不同人生目标或近期诉求的广告意境以吸引消费者。

在活动营销方面,企业可以举办电动汽车挑战赛。参赛者能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电动汽车的性能,并吸引沿途的观赛者,增加购买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举办展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刊登展会信息,展会现场进行实物体验及图片信息介绍,并邀请报社、电台记者对展览会进行跟踪报道。以多种形式增加企业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如今,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加大,电动汽车的兴起是必然的,增加电动汽车销售量,既可以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又能更好的建设建设和谐、环保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玮.江汽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现状及营销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14).

[2] 张小联.基于赣州市场的汽车销售渠道模式探讨[J].商业现代化,2015(9).

[3] 陈建坤.我国汽车营销创新网络模式分析[J].产业经济,2015(9).

[4] 王媛媛.新能源公共汽车销售策略研究[J].品牌营销,2015(5).

[5] 司小军.中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研究[D].北京:对外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 佘金凤,李美霞,刘建香.消费者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2).

汽车消费论文篇7

关键词:造型设计 创新 品牌 传承

Introd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automobile modeling design

Li Zhengda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34,China

Abstract:With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omobilemodeling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quisite.By passingthe internal design language including culture and value to consumers, we can create aclassic carwhich is popular with a great number of consumers.

Key words:Modeling design,Innovation,Brand,Inheritance

引言

汽车是科技与艺术的载体,因此也有许多人形容它是马路上的移动雕塑。消费者选择不同品牌型号汽车时,最直观的便是从其造型设计出发。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驱动下,汽车造型设计也变得琳琅满目,但真正想成为长久被消费者青睐的经典产品就不能只靠创新前行,更依赖于汽车产品其内在的文化与品牌核心价值地传承从而产生的口碑与较高的用户粘性。因此,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摆正创新与传承的天平就尤为重要。

1.创新引领风尚

纵观目前量产车市场,无论进口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的汽车都一直再不断创新中前行。早年间,日系车给消费者留下的是稳重大气,坐的舒适,开着省心的印象。随着汽车造型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这些品牌的设计风格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与创新。时尚的运动风格被应用于其汽车造型设计中,例如,丰田不再像以前采用圆润的造型,取而代之的是夸张硬朗造型的进气格栅,锐利的线条等等;马自达则采用全新的“魂动”设计手法,极具运动感的车身、前脸等造型,令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辆车时就有立刻坐进驾驶室驾驭它的冲动。众所周知德系车追求汽车产品机械美与简约美的有机结合,以严谨、科学、沉稳著称。很多年来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以机械师、工匠的思维去造车,强调汽车的操控性。然而当今的德系车在优良操控性基础上,车身造型设计更加精湛,线条犀利,有很强的时尚运动感。例如,大众高尔夫汽车历经43年共计7代的变革,已经脱胎换骨为一名造型锐利的“时尚先生”。近些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无论在技术和造型设计上也都有显著进步,尤其是车身造型设计,无论整体整体设计手法的运用还是细节设计语言的把握都非常优秀。从每年车展中可以最直观发现,造型设计新颖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深深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正如汽车设计大师班戈(Chris Bangle)所说“汽车设计一个重要的真理就是造型服从制造”,在当今时代生产制造工艺高速发展的驱动下,汽车造型设计更具诱惑力。夸张的进气格栅,优美的大灯,硬朗的线条,不仅车身造型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汽车具有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2.传承造就经典

虽然马路上的汽车变得越来越漂亮,种类也越来越多。但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认可的其实还是那些如: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福特等等老牌的合资品牌或进口品牌汽车。对汽车消费者做过一定数量的调研后发现,但凡谈及奔驰,消费者会给予极其相似的看法,如:奔驰舒适性强;外观造型设计大气;说到奔驰就想到“虎头”和“三叉星徽章”进气格栅的造型设计等。这便是汽车设计的“情感维度”,当今正在兴起的维度,正在逐步地提升汽车的品牌语义价值及沟通交际价值。相反谈及自主品牌汽车,消费者虽然赞同其进步,但能够让消费者铭记于心的国产汽车设计却少之又少。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科技生产作为驱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影响着汽车造型设计的风格,因为应用于加工生产的技术具有相似性,所以汽车造型设计风格有着趋于同一性的发展态势。而在设计风格趋于同一性的环境下,能做到将一个品牌的设计手法和文化传承下来,才能创造出汽车产品的差异性,这也是很多自主品牌汽车在造型设计中存在的短板之一。因为没有品牌文化以及设计手法的传承,就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发展定位方向,无法将独有的品牌语义价值及沟通交际价值传递给消费者,所以就出现了一款国产车身上汇聚了保时捷的前脸,路虎的腰线和宝马的尾灯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设计现象。尽管任何设计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但在汽车设计发展过程中,如果]有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精髓与鲜明的“家族式”设计语言,没有进入情感维度的设计,那么最终设计出的只会是一款没有任何辨识度的汽车,而非一款真正意义上某某品牌的汽车。

3.结语

现如今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不仅需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去设计、创新出更优质、美观的汽车,同样也应该对汽车所传递的品牌文化与企业精髓地执着坚守。正因为宝马汽车在成立之初就推崇“驾驶乐趣”这一品牌核心追求,并为之努力了100年,才有了其在如今汽车市场中的霸主地位。不仅宝马如此,那些被消费者广为认同的汽车品牌,都在坚守、传承着自己核心的品牌化、企业核心与独到的设计语言。

由此可见,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创新固然重要,正因为有了创新,汽车产品、汽车行业才会进步。而将科技发展引领的设计创新与品牌文化传承二者的天平摆正也尤为重要。以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为例,将品牌内在文化以独有的设计手法表现于车身造型设计中,通过设计语言传递其品牌语义价值,以提高汽车造型本身以及品牌的辨识度,从而才能让消费者对其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情怀,才能促进了汽车造型设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梵冈.汽车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理念、方法、流程及演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崔灿.品牌定位与品牌识别的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6(18):110-112.

[4]李祥文.论汽车品牌家族化设计的意义[J].创意与设计,2013(2):53-57.

[5]苏娜.各国汽车造型设计特点探析[J].时代农机,2016(6):65-67.

作者简介:

汽车消费论文篇8

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如箭在弦。

2010年曾拉动新车消费达382亿元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卷土重来,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打响了“头炮”。6月13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了2012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公告。公告称,为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扩大政策效应,财政部、商务部今年将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力度,并详细公布了今年报废更新补贴车辆的范围及补贴标。而这一消息也被各方解读为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出台前以旧换新补贴的先导。

对于另一项备受关注的刺激政策——汽车下乡,近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透露,具体方案仍在多部委讨论之中,出台时间不能确定。不过,有券商预计很快就会出台。此前重庆市率先启动了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政策出台呼声四起

2012年的车市销量一路下滑。今年以来,各汽车销售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比拼销量,纷纷降价销售,导致经销商利润大幅度降低,甚至已经出现亏损,而汽车生产商却不顾市场容量,拼命给经销商压库,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库存量剧增。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1~5月的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634.07万辆和6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05%和5.48%,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从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情况及发展态势来看,多数车企难以完成预期的销量目标,下半年的销售压力明显增大。

为应对当前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我国拟出台新一轮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等。

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政府2009年初推出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优惠政策确实起到了拉动内需的作用。

数据显示,2009至2010年汽车下乡政策实施以来,政府补贴投入49.7亿元,带动新车消费达382亿元,惠及车辆超过100万辆。两大汽车补贴政策直接拉动了150余万辆汽车的销售,接近全年汽车总销量的10%,对汽车市场的刺激作用相当明显。因此今年的刺激政策同样被寄予厚望。“新一轮刺激政策出台是好事,眼下的汽车市场需要政策拉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各方还在持续关注和讨论刺激政策即将出台的同时,地方政府开始先行一步,已经推出地方财政上的汽车刺激政策。早在5月31日,重庆就已经宣布启动新一轮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惠民政策:重庆市政府将对该行政辖区内生产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轻型、微型载货车按购买汽车销售价格的6%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尚不明朗时,重庆市政府汽车下乡惠民政策的实施,将成为推动汽车下乡的先行军。

“地方政府先行执行,政府政策后续出台,以及加上此前的新增60亿节能小排量车补贴资金,一系列的政策背后,是政府对当前汽车市场形势的一种担忧。”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依旧乏力,特别是前五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仅增长3.2%和1.7%。“因此,出台汽车市场刺激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汽车消费增长,提升汽车产业市场的整体销量。”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的以旧换新和地方政府的汽车下乡政策前,政府部门还制定了相关的节能补贴。据悉,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的节能汽车。虽然这被认为是对2010年节能小排量汽车专项补贴资金的延续,但同时也被认为是政府稳定增长、扩大内需及促进结构调整的又一新措施。结合上述节能补贴政策,更使得业内对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的出台加以各种分析和期待,而政策出台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

据了解,更有媒体报道称,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已对外证实称,新一轮汽车刺激政策确实在制定过程中,“只是具体方案尚在多部委讨论过程中,出台时间还不能确定。”

受此消息影响,不仅国内外汽车股票应声大涨,国内各方对此的关注和争论也再次达到高潮。各方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对车市悲观者期望出台相关刺激政策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和增长。而也有谨慎者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当前中国车市属于理性发展期,相关的刺激政策实际上是对这一市场的干预,不仅对中国汽车长远市场不利,反而还容易造成汽车产业的不健康发展。

汽车市场无需“被救”

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是否到了真的要出手一救的地步?

与上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出台所面临的支持不同,在相关部门还未正式公布这一政策之前,政府该不该出手救市便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商务部消费经济研究部的赵萍表示,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态势下,扩大汽车消费,对于遏制消费增速逐月回落的态势将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赵萍告诉记者,2012年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都有明显的减弱趋势。特别今年前五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不仅低于去年水平,而且还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这与我国的汽车消费增长有很大关系。

据悉,在汽车消费方面,我国的汽车消费在社会总消费的贡献中一直占有1/4以上的份额,由于汽车零售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大,在当前汽车消费增长水平处于微增长的情况下,汽车消费增长的乏力,成为当前社会总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赵萍表示:“从促进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能够进一步拉动当前社会总消费增长,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与赵萍的观点不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目前汽车这个行业本身不需要普惠性的大规模的像2008、2009年那样的刺激,那种刺激反而拖延了汽车产业自身的改革。不过车市需要在关键的地方促进结构调整,促进消费结构转变,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李稻葵则表示,我国目前的汽车业需要的是调控而非刺激政策,地方性的补贴政策更不可取。相比汽车对消费拉动的左右,我国的房地产和出口才是真正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觉得尽管当前汽车增长速度缓慢,但政府还不必就此过分担心,“汽车市场并未到达要出台刺激消费增长拉动汽车增长的地步。”

上一篇:理性消费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化消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