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期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8 23:13:56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1

【关键词】 综合实践 周末 活动

每到周五下午,各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代表早早地就来问周末的家庭作业。领到作业后,课代表们一个个喜滋滋地离开了,甚至有学生欢呼雀跃。同办公室的老师见了,惊讶地问:“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家庭作业吗?”

是啊,综合实践是典型的“三无”课程,即无固定教材、无书面作业、无考试。怎么会有家庭作业呢?但是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有家作,还有分数!且看下面几份学生的周末作业。

生活好滋味

《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了解让众多人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各种美食极具诱惑力,所以我们以“生活好滋味”为主题,利用周末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美味家乡菜”:我校学生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省份,他们平时都有喜欢吃的家乡菜。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个人的特长承担任务,合作完成一道菜肴。他们向妈妈请教,自己动手甚至不惜用上了从老家带来的食材,完成了一道道美食。活动要求他们记录下详细的制作过程,并配以照片说明。于是成果展示时,我们领略到了“视觉上的美食享受”,有炒饵块、麻辣野兔丁、蒸乳扇、苗家酸汤鱼、回锅肉、手撕鸡、咸肉煨毛笋、红烧肉等。看得我们口水直流,同学们强烈要求举行野炊,好把这些美食都尝一遍。

“大地的味道”:一场大雨过后,操场的草地上总会有很多很多的地木耳。我听到有学生在商议“我们去捡地衣吧,我外婆做的地衣炒蛋好吃的!”我的灵感来了,为什么不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校园资源呢?于是我组织同学们周五利用课间的时间,带着方便袋到操场上捡地衣。周末回家后烹饪一道有关地衣的美食,周日带到学校分享。由于我校实行寄宿制,所以周日晚上寄宿生到校晚自习,学校不提供晚餐。于是我们那天买来好多实心馒头,就着大家带来的地衣炒韭菜、凉拌地衣、地衣炒虾仁、豆腐拌地衣、地衣炒鸡蛋、西兰花炒地衣,开心地尝到了“大地的味道”。

“小零食调查”:各种各样的小零食是同学们的最爱,然而小零食却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利用周末走访了周围乡镇的各家超市,查找出过期和“三无”零食的相关信息,列出黑名单;做了零食销售价格调查,筛选出各种零食最便宜价格的相关信息;从营养学角度入手,结合口感并查阅资料,评选出“十大最健康零食”和十大“垃圾”零食……最后将研究成果汇总后,做成展板在校园里宣传。

此外自主烧烤、炒饭比赛、创意馅料饺子等周末作业都很受学生欢迎。

旅行真奇妙

旅游,归其本质为行走。行百里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阅世间情,行万里者,穷天下经。于是,文化在行走中演进,文明在行走中传播,生命在行走中延续,心灵在行走中充实。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独特体验,所以周末我们常常组织一些短途的旅行。

“金坛一日游”:要求学生利用周末,三五好友乘公交车游历金坛,包括一些著名景点、乡村美景和自己探索发现的佳境。重在缓解学业压力,用心体验感悟和发现美,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景点荟萃”:玩遍金坛的各个小景点,筛选出比较有趣的,符合初中生喜好的。配上图片和解说词后编写成导游小册子,发放给其他年级的同学。

“种爱心树”:去学校附近的“生态园”帮助种植小树苗,每2个同学认养一棵,利用周末去照顾小树,写小树成长日记。

此外研究昆虫世界、乡村舞台剧表演、钓鱼比赛等活动学生也很乐意参与。

社会微体验

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社会实践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渠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金东工业园”:自从沿江高速通车以来,金坛市政府就决定在水北建立一个“金东工业园”。因为“金东工业园”目前尚处于规划中,基于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我们决定对建设“金东工业园”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学生研究设计“金东工业园”了的工厂区、餐饮区、住宅区和休闲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设计活动的开展,不但帮助了学生在活动中寻求各种研究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设计作品向负责“金东工业园”建设的有关部门和领导推荐,达到了“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的目的。

“水污染调查研究”:学生周末从自家附近的水源取来水并贴上标签,我们先从宏观角度观察水的颜色(有的呈黄绿色,有的呈锈红色)、闻水的气味(有酸味、有腐烂味、有腥臭味)、过滤了水里的沉淀物(泥沙、藻类、水蚤)、测了各种水的PH植(与纯净水的7相比较)。然后我们又向化学老师请教,化学老师帮我们化验了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硫、磷、金属等),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净化水的简单方法(如过滤、沉淀、用明矾等)。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自觉成为了环保小卫士,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了,喝不完的水也知道用来浇灌花草了,在日记中还写到“我要把课上学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注意保护水资源……”

“20元创业比赛”:周五每个小组发20元创业基金,要求周末用合法的方式使本金升值。活动结束后归还本金,利润由小组成员分享。同时要写明活动过程,并提供证明。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赚钱最多。结果有批发各色棒棒糖贩卖的,有不用本金,周末替父母做家务赚取辛苦钱的,有买亏本的……

此外小鬼当家、跟着爸妈去上班、快乐小贩等活动开展得也颇有收获。

这样的家作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周末布置的“家庭作业”广受学生欢迎。

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周末作业”的探究与实践的经验后,整理和制定出这项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3]杨春艳.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J].吉林教育

[4]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2

关键词:会计模拟综合实训 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运用一定科学手段,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环境、教学管理、师生表现等进行评价,本文所指的教学评价是对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健全,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获得教学中的连续反馈,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及教学安排

会计专业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高校开展各种仿真会计实践活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会计专业中,综合模拟实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相当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财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要求建立一个类似真实的财务部门情景,并针对财务需求,划分会计岗位,其中学生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结合每一个会计岗位的需要、工作的内容、责任、义务以及职务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训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配合,相互协调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中的工作。

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将其一般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如下:建账原始凭证处理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业务核算辅助账管理月末转账期末对账与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立虚拟部门。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主办会计)和记账员4个岗位,明确各会计岗位与其主要工作职责,每个实训小组内的学生,扮演各会计岗位角色的学生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同时,也便于小组开展讨论学习,进行轮岗操作。

3 目前该课程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学评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仍旧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其中平时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试卷的形式,题型通常只有选择题和业务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模拟实训评价仍旧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评价次数只有两次,太少,太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抄作业、逃课现象严重,而在考试之前仅需要考前突击技能通过考试,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2)忽视了实践能力评价。在进行模拟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试的业务题中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客观的真是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岗位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中学生能够掌握怎样处理每个岗位的关系,了解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接受完模拟实训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会计工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教学评价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价。

4.1 过程评价

在模拟实训中,往往是就企业一月的业务财务状况,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汇总表的形式来登记总账,通常科目汇总表需要每十天一编制,并登记到总分类账。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张科目汇总,并按照要求登记到账簿后,就针对这次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该次评价要包括10%的组内评价,10%的自我评价以及80%的教师评价。

4.2 结果评价

到了每学期末,学生要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学期中小组开展的会计模拟实训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找一些专家和企业财务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会计档案、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最后学校综合全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结果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优化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对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会计人才来说也不例外。对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模拟实训锻炼,通过仿真的财务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教训。同时,高校还要针对这些实训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综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9-210.

[3] 尤敏.谈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J].经济视角(中),2012(5):134-135.

[4] 陈娟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商情,2012(41):223-224.

[5] 谢伟文.关于会计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2(6):21-23.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3

关键词:假期安排;班级管理;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19-02

一个星期的忙碌,我们收获了工作的点点愉悦,但也难掩浑身的疲惫。假期来临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如此简单的期待,肯定已经溢满每个人的心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或许有这样一个认识:假期,学生的管理、教育责任已经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但如果我们细想一下,这种想法未免太可笑,学生的假期安排,与班级的管理怎么能脱离?假期过后,学生的管理又要进行强化训练,假期里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放松,会对其学习习惯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开学后,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一松一紧的管理标准,也会混淆孩子的认识。所以,做好学生假期的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学生的假期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短暂的假期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夯实基础,通过实践互动,增长才干。假期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结归纳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并对下一阶段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接触和了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年龄、性格不同,有的选择玩,有的搞些小发明,还有的利用假期去街头卖报纸,去农村体验生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他们自己喜欢就好。“在孩子还处于他律阶段的时候,班主任必须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好孩子的假期资源,安排好他的生活、学习。应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要让学生得到在课堂上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扩大知识面,而单上文化课补习班只会让孩子反感。”

一、拟定管理制度,让假期安排有条理

教育学家表示,其实中小学生的假期并不是单纯、无意义的休息时间,在学期中间安排假期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学生有张有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调整紧张的心理状态,消化、沉淀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为下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储备精力。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在假期里照顾好孩子的实践活动,还应精心安排孩子的学习,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养成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学生假期管理制度,应从制订假期安排表开始,在每一项活动内容后面注明完成实践,并写下自己的自我评价。家长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针对计划表给予检查。假期安排与学生学习的自觉息相关,初中生心理状态仍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需要大人的督促和引导。有些孩子做假期作业常耍些“小聪明”,做习题时根本不计算,就胡乱填上答案。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必须担负起监督孩子的职责,班主任要建立家长家庭作业检查制度,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必检和抽检,必检是指检查作业的进度,抽检则是挑出一些习题,仔细核对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奖励。

二、加强方法指导,让假期安排更科学

现在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对如何发挥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周末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是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周末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形式单调、陈旧,谈不上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学生做作业则是机械模仿。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心理受到压抑,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周末作业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成为无效劳动。但是如果教师有效设计作业,学生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和周末的时间,就会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

教师要提醒学生,周末的计划安排最重要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周各科所学的内容最好能在周末进行一次较系统、较全面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掌握知识要点;二是合理安排培优补差,周末是很好的时间,优势学科,可能上新的台阶,差的学科和差的章节可以补漏,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周末还可以安排一点时间对上周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失)进行总结,对下周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下宏观鸟瞰式的预习,做到心底大致有数。

短暂的假期也可以让学生增长才干。在假期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如和父母制定旅游计划,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增加书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开展寻“根”活动,学生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或翻查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了解与自己同姓的、值得自己敬佩的人。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会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体验。

三、及时评价总结,让假期安排成习惯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集体力量的帮助是无穷的。在假期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相互间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形式交流各自的得失,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集体的存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地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从而获得全面、持续的发展。第一,学习计划要求不宜过高,因为要求过高不仅难以执行,而且容易使他们心里没数和产生自卑感。第二,考虑他们全部生活的平衡。因为有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第三,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学习计划既要有灵活性,又必须以基本不变为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情况、学科进度等情况来决定。

在假期中,班主任必须要保持信息的畅通,以一双慧眼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例如,可以通过评选“博览之星”、“十佳孝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安全之星”等形式分别对学生进行表彰,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自我。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4

1.1 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

目前高校统计学的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对于课本中的案例,也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很少做到把原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结合起来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属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也相当缺乏。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反感,因而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1.2 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

对于实验部分,目前主要有两种编写方式:(1)基于某一种统计分析软件独立编写的实验教材;(2)理论教材中穿插实验作为单独的一节来编写。使用单独的实验教材来讲授实验课程,一般按照教学安排往往将实验放在所有理论学习之后再来讲授,这时候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生疏,需要重头复习理论知识,因此对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就体会得不深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不会很高;将实验作为每一章最后一节这种形式,可以解决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及时的进行上机操作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这种上机操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连贯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1.3 主要的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决定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及侧重点,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法都是按照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来考核的。期末考试是以考卷的形式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如何,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平时出勤、上机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式强调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未来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其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对于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好好思考的就是如何对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针对上述分析及个人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对未来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2.1 选择一本好的教材

统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统计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材,因此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①结合统计专业的特点,选择教材一定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鲜明的特点,这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要结合实实在在的案例来进一步讲解;另一方面是实际案例要结合计算机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加深。这种教材的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统计的神奇和统计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过程一定要突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讲授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统计软件的使用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增加课程设计这样一个模块。这个模块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一些相关技能,下面就具体地阐述一下这一模块可以如何开展。

第一个阶段是有关课程设计时间的安排。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中,也就是在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时间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这些基本理论内容学习完以后,接着就可以明确提出具体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是明确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要求学生3~4人分成一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指导老师可给出一些参考题目,例如:我国人口的统计分析(可从男女比例、城乡比例、年龄结构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从总量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也可利用趋势方程、移动平均、指数平滑等预测方法做简单预测)、我国就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可从产业结构、城乡数量差异等方面来分析),类似这样的一些题目主题。确定主题以后,然后明确最终所需要提交的成果是怎样的。可要求学生按照论文的形式提交,特别要强调论文中必须要有现状分析这一部分,这一部分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相应的数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2)对应图表——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3)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考察学生根据所得处理结果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主要结论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小组最终需要提交Word版本的课程设计论文以及相应的陈述答辩PPT。

第三个阶段就是检查成果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课程设计的考核阶段,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陈述自己所选主体所做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其他小组负责打分并可自由提问,由小组成员负责答疑,综合考虑给予一定的分数。最终可将各个小组的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划分。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增加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统计分析的实用性,而且在论文的写作、PPT制作、答辩陈述的过程当中也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相关能力,真正实现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3 考核评定不拘泥于单纯的闭卷考试分数

课程考核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决定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侧重点。针对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也应该突出对能力目标的考核。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不能再拘泥于以笔试为主,考验学生的“背功”,这与课程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结合课程设计环节,对于考核形式,可改为期末考试与课程设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课程设计考核则主要考查学生在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当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论文和答辩两个方面。这样的考核方式,可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出来,也可以避免单纯闭卷考试的负面影响,让考核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的一个辅助手段。

3 结语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5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会计能力的典型代表课程,它融合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关联为一体的多个学科交叉型课程。从说课角度看,一般?目纬躺柚谩⒖纬躺杓频?7个方面来对这门课程进行设计。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是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法规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岗位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

(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

(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

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

(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

(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

(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

(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译课程 培养目标 改革考试模式 

 

一、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1.考试次数少,形式单一。翻译课程的考试形式与其它许多课程一样,每个学期末只组织一次,采用闭卷形式。由于考试次数少,平时又常疏忽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管理,一学期的内容拉的战线过长,致使学生不能把整个一学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之100分钟考试,每个学生答题的偶然性,所拟试题的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一次考试,欲达到较客观地、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概率会很低。而考试形式单一的弊端是,由于学生思维、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某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限制某些学生创造能力的拓展。 

2.命题内容过于程式化。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一般都采用“3+2”的命题模式,即三个客观试题加两个主观试题。这种过于程式化的命题模式看似结构合理,实则与高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相距甚远。从内容上看,三个客观试题(译文填空、译文改错、译文选择)只注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机械性记忆和简单运用,而对灵活多样的实用性翻译技巧侧重不够;两个主观试题(英语译成汉语的短文翻译、汉语译成英语的短文翻译)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但由于采用限时的闭卷形式,加之又受到两道主观试题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特长得不到发挥,更不能体现其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能靠上下文做理解性的翻译,很少有人能按照“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在两种语言风格与习惯上斟酌求精。从分数分配上看,三个客观试题占65%或70%,而两个主观试题只占35%或30%。这样的分数分配,容易造成多数学生为了保住及格,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相对主观试题容易答的三个客观试题上,而对两个主观试题,尤其是汉译英只是敷衍了事。这种现状也会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考试靠突击,虽然也能让多数学生及格,但考试没有对学生形成外部压力和内在的激励作用。 

3.信息反馈与教学脱节。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由于考试是集中在学期末,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做了分析,也发现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通过考试发现的问题是在一个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加之平时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又知之甚少,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失去了分析总结试卷的意义,结果造成信息反馈与教学相脱节。 

 

二、翻译课程考试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1.改革传统考试模式,树立“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同全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融合,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正与日俱增。而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所谓实用型即具有实效性、实用性。从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言,就是要使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语工作时,能应对多变的社会需要。一方面,学会如报告、广告、产品推广介绍、产品说明书、电子邮件、业务往来信函、应解聘书等各种文体的英汉互译。另一方面,又能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口语交流。从这一点上说,翻译课程必须兼顾听、说、写的训练,从而满足社会活动中具有中等层次实用型而非高等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而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大多数仍在沿用本科院校过去的授课—练习—考试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个老三段和一个中心”。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期末考试,学校搞得壁垒森严,从管理层到普通教师都是“老内行”,考学生得心应手,而学生应考手忙脚乱。

学校的教育者都没认真反思,期末考试大家辛苦了一阵,却帮了今日教育的倒忙。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经陈旧得再也不能陈旧啦。对教育者而言,现在亟须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摈弃与时代要求相悖的考试观,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把考试当作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2.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代考试模式 

第一,建立“三结合”考试模式,实行全面考核。笔者所说的“三结合”的考试模式是:(1)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平时多种方式的考试,加大课外作业和课外作业指导的比重,随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施以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2)实行口语、笔译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多种形式的会话训练,加大听、说活动的比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从一般简单会话到就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正常交际的跨跃。(3)实行开卷、闭卷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以多个时间段的开卷考试,可在教师指导下,用不同时间(主要是课外时间)按要求完成。 

第二,扩大命题内涵、突出高职实践技能的考试。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翻译是实践课不是理论课这一原则。不要依赖教材,力争使试题内容和范围更贴近于社会实际。同时,规定有必答题和选答题,难易程度搭配,增加主观试题数量,并在试题分数和时间分配上也要向主观试题倾斜,提高主观试题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笔者建议,主观试题的分数与时间分配应控制在65%~70%或以上,以此突出实践技能的考试。 

第三,强化信息反馈,改进课堂教学。考试实际上是对教学的检验。学生考试的信息反馈与改进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信息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教师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了解他们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走向学习英语的良性循环。所以,笔者认为:(1)每学期至少要在“三结合”的考试中获取三次信息反馈,这样会随时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2)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先讲后考的老套路。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尝试先考试后讲授的办法,把学生在考试(指用“三结合”的考试模式)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归纳、分析、总结,并把这些反馈总结材料作为备课内容,从而带来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建宁.论体现学生主体的英语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7

一、要转变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把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纪意识。离开了这个目标,就不可能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盲目性。近十年来,高校连续地扩招,在校大学生规模很大,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许多学校晚上和周末都安排课程,合班上课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上课班员额都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80人,客观上讲很难做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上也存在偏颇,认为只要把课时数上满了,该讲的理论都讲了即可,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了一种职业,没有把它看成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崇高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决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要把“传道”与“育人”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育人”上面。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近现代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的讲解,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既要把党的理论讲透、讲好,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讲礼貌、讲文明,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

二、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因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一种措施。有的学校在一门课结束后让学生提出意见反馈,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沉闷、内容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没有学生思考、消化、接受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自己干自己的,老师讲老师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来发言,老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多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联系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不要让同学们盲目地接受或者服从自己空洞的理论说教,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总结,自己感悟,自己提高。要从老师到学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当然老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是要老师一味地迎合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而是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树立注重社会实践的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重理论讲授的倾向。一些老师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向学生灌输,像医生给病人打针一样,希望把知识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注射”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而且引起学生的普遍反感,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很差,甚至抑制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基本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较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采取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观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即便是一些理论问题也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新信息,有了感性认识,老师的讲授才更加生动,学生才会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言之有物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简单接受某种理论体系和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并且能够在人生实践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把新课程方案下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好、落实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

四、要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跟其他课程一样,一门课程在期末对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或者考试,由任课老师评定成绩。考核考试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又把学生带回到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一门课程结束了,考核了,学生拿到学分了,老师拿到课酬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效果呢?因此必须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考试方法,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放在重要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不能仅凭一次考试、一张考卷定成绩。应该突出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的经常性和准确性,改进考核方式和方法。第一,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期末考试、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进步的动态过程。有的学校这方面的评价考核由专任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值得借鉴。期末考试也不一定采取闭卷的形式,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如让学生撰写学习体会或论文、组织问题研讨和主题社会实践等形式。有关知识考试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既注意评价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第二,应合理确定考核的标准和各项考核的比例。期末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否提高。阶段考核主要结合阶段性的、专题性教学任务,通过小论文或课堂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专题教学问题和阶段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平时考查则侧重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到课率、回答问题情况、课题讨论发言情况等等。要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考核的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有的学校规定期末考试应占50%,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应各占25%。有的学校则按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探讨。总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听课学习,只靠期末突击复习,或平时只注重理论学习,一到期末考试,就希望老师勾复习重点,一考过关,而不关注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修养的现象。

五、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前提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就不会跳出传统观念,就不会大胆探索,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解放思想,就要克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龚秀勇.仇小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念[J].思想研究,2008(04).

社会实践期末总结篇8

关键词: 过程性考核 《国际市场营销》 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对外贸易的增加,我国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其对于将来要在企业中从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也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和具备市场经济要求的相应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要准备。《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涵盖极广、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十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要掌握课堂教授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经济和企业发展现状,广泛阅读书籍和资料,并结合案例进行思考,通过项目进行联系,边学习边应用,从而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能更好地考核学生在这门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动手能力。

一、应用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虽然近年来,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在大力倡导教学方法改革,但“一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法仍然根深蒂固,闭卷考试作为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考试方法应用非常普遍。然而,这种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在测试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弊端日益凸显,既不能适应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又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更难以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加以改革。过程性考核作为与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相适应的新型考核手段,更能够全面地全过程地更合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

二、过程性考核方案设计思路

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

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并尝试兼顾到就业的需要。课堂任务的细化,便于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都设立明确的实际操作项目任务,编制任务指导书,通过明确的考核标准来引导学生。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讲授、实训模拟及企业实践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

由于不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项目练习宜采用分小组团队合作和分角色模拟等形式。在语音室能够使用互联网商务环境和信息资源的情况下,能够缩小教学内容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很大提高。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就更加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过程性考核方法应贯穿于学习和实训的每一个过程。

三、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成绩由平时成绩、项目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和回答问题等,项目成绩是反映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项目模拟训练中的表现,期末成绩是卷面上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试成绩。由于该课程对过程教学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平时和项目成绩将提高到总成绩的60%。总成绩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

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满分20分)+项目成绩(各项目得分之和,满分40分)+期末试卷成绩(满分100分)×40%

以上三部分成绩合计超过60分者,考试合格。

四、过程性考核内容的细化及成绩评定

过程性考核涵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项目表现、课后作业(本课程中主要指小组讨论后形成的书面项目策划书和ppt文件)、期末考试等方面。

1.平时表现考核

(1)出勤情况考核。

目标:敦促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的良好习惯;

规则:总分10分,迟到、早退、旷课每次扣一分,旷课超过总课时1/3以上的,此项成绩为0分;

(2)课堂表现考核

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规则:基本分5分,表现好累计加分至10分;表现不好,累计减分至0分。加分项主要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较好地与教师互动,扣分项包括:看闲书、玩手机、手机铃响、睡觉,一次扣1分;

2.项目表现考核

目标: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性技能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规则:通过分小组的方式,每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比如设计企业形象(名称、标志、标准色、广告,等等),需要提交书面策划书,并配合小组发言。按照小组完成情况给分,所有小组成员得分相同。例如本学期共设计有4次项目练习,那么每次满分10分,总分40分。

3.期末考试

目标:测试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规则:采用闭卷形式,多题型考核,以案例分析等应用能力考核题型为重点,卷面满分100分。

五、过程性考核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推广价值

过程性考核方案实施后,该课程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师组织课堂准备更充分,细分任务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帮助学生为就业打牢基础。

2.能够给学生更综合客观的评价。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不能单纯依靠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地应付期末考试,而必须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都全身心地投入,这使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加公平和公正。

3.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性考核灵活性更大,更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注意细节,精密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资源的运用,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配合图片和实例的展示,使学生对问题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真正的授业传道解惑的导师,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0(10):235.

[2]汤亚芳.项目教学法在《工业分析》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29).

[3]孔维钰.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1(04).

上一篇:小组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疫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