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6 03:37:21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1

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创新载体,深系实际,比先进,找差距,边学边完善制度,边讨论边开拓进取,切实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化为提高全院党员、干部的开拓创新本领,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为孤残儿童营造了良好成长环境,为***福利院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福利院在全院职工中开展了以“结合实际、展开讨论、解放思想、促进工作”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全体职工围绕科学发展观,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寻找差距,找准制约***福利院发展的因素,积极为儿童福利院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参与***福利院发展的积极性。大家一致认为,为了加快***福利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及信息化建设、孤残人员医疗、康复紧密结合、大龄孤残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为***福利院今后发展找准了发展方向。

二是围绕主题,及时召开学习体会交流会。****年**月**日,在前期认真学习、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福利院又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福利院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有**位来自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干部和党员踊跃发言,发言者都从发展的高度,结合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樊海涛副院长提出要“系统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副院长提出要“继续加强***福利院与国际国内机构的合作,为孤残儿童成长拓展发展空间”;办公室王惠兰主任提出要“加强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康复教育部陈瑛主任提出要“充分利用康复资源,加强孤残儿童康复教育工作”,医务部***主任提出要“合理调整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儿童福利院发展潜能”;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讨论的热情,在同志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院长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自满,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要在强化学习在深入实践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注重培养,加强教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职工队伍,用解放思想激发***福利院又好又快发展。讨论交流活动营造了创新氛围,探讨了***福利院今后发展思路,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积极响应民政厅“民政为民,寒冬送暖”活动,认真开展了“为孤残人员送温暖”活动。在寒冬到来之际,提前为收养儿童购买了棉衣、棉裤、棉鞋和保暖内衣,**院长不辞辛苦,带着有关人员跑遍了**市、**县、**县等地所有寄养家庭,看望了145名孤残儿童,为孩子们送去了衣物、牛奶,同时全面检查了寄养家庭冬季安全用电及安全取暖情况,叮嘱寄养家长要注意防火、防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四是为了增强孤残人员身体素质,开展了“我为健康成长提良方”活动。职工食堂为收养儿童熬制营养汤;医务部为增加孤残儿童身体抵抗力,为孩子们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同时预防性服药;护理部采取熏醋、紫外线消毒等措施阻断冬季流行性疾病的侵入;特教康复部增加儿童室外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以提高儿童抗病能力。各种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效果显著。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2

关键词:社会福利院 思想政治 尊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这个时代的主题也需要不断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融合,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社会福利院作为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保障和关怀,更加应该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通过转变观念和引进创新思想,让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1.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所决定的。在各行各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征,而社会福利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就更为复杂一些。做好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向福利院的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福利院人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福利院的人本身心理上就比较脆弱,更加需要得到社会和组织的关怀,而在福利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2.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其对象本身就是人,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够看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紧紧围绕人展开,把“尊重人”的思想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在当前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就应该要让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有所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要切实关心福利院的每一位人员。从实际的生活需要出发,不要流于形式。以福利院的员工来讲,应该从员工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给员工解决好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其减少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可以定期举行员工座谈会,切实了解员工工作所产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立院长信箱,让员工提出自己有哪些需求,或者是指出福利院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院长定期开信箱来解答问题等。所有这些方式都是为了体现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另一方面,应该尽量满足员工的各种不同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知道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满足了人的温饱之后,还需要从精神层面上满足人的各种不同需求。社会福利院也一样,不论是员工还是福利院的弱势群体,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此外,还应该多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社会福利院的日常活动。不论是员工还是福利院的其他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建立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因此,在当前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该积极进行创新,通过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让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轨道。

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仅要将党中央的精神贯穿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应该要把这种精神转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要求中。比如,按照《意见》的要求,各基层党委应该要明确分工,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的模式。因此,将此精神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

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全当前的领导机制。这是因为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坏。通过建立健全各领导机制,可以建立以党委正职领导为会长,副职领导为副会长,各基层支部书记和政工部门领导等为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这样一来,从上到下是一条线。在日常工作中,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分工,各有侧重,把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的井然有序。一般而言,第一把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任总负责,以指导为原则,对于组织方面的领导则主要负责日常的执行工作,侧重于各种具体的活动。领导班子的组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地位很重要,有了正确的方向,并且有强有力的执行,才能更好地做好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积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体制保障,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实践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应该考虑这两个特点。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社会福利院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把新情况、新形势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当前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一定要深入群众内部。即,所谓的“实”。对于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不仅要紧紧围绕社会福利院职工的日常生活以及实际状况进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及“职工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还需要在众多的问题中,找出那些是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需要立刻帮助群众解决的。通过把这些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让社会福利院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另外,对于领导的决策,应该要落到实处,渗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等,来深入了解群众的反应。按照工作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抓住各种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即,所谓的“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很群众很贴近的,所以情理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以打动群众思想的心来面对群众,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让群众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社会福利院,本身就是“福利”,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爱的地方,就更加要从融入群众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思想上主动关心群众,在生活上主动帮助群众。不只是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而是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除了要让社会福利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创新性思想,还需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应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转变工作方法,把“实”和“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社会福利院的人谋福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尊重为基础,真正为社会福利院的大众办实事。

参考文献:

[1]戴月,陈卫东.注重“三个结合” 提高民政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中国民政,2006.1.

[2]吴淑华.坚持走社会化之路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上新台阶.中国民政,2001.5 .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3

孤儿院社会实践报告(一)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孤儿院社会实践报告(二)

实践对象:儿童福利院

社会实践时间:xx年1月24日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在家乡的福利院进行了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福利院,并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喊着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语,我们也很快进入角色,与小朋友们互动。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拿给小朋友吃,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搭积木,抱着他们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们不奢望我们有什么特长会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只想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跟他们一起合影时,他们会摆出pose,竖起两个手指,喊yeah!。他们会把照相机抢过去,从相机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样。他们会把妈妈的头绳拉下来,亲自给妈妈扎辫子。上午10点,准时开饭了,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坐在方桌边,自己吃饭,我们就一对一喂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吃饭。他们一个比一个乖,会互相督促坐好,吃饭,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一大碗盖浇饭就已经吃完,一粒米饭也不会浪费。饭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时间,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床位,会自己脱下外裤穿好睡裤,会把袜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们向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春节的心情,老师们说:他们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福利院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4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5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他们接触社会、体会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福利院工作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1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次我看到的报道都是某某单位对某某福利院献爱心,为孩子们带去了糖果,零食和他们喜欢的玩具,并同时捐款多少元。是的,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已经被他们的父母因为这样社会实践或那样的原因遗弃,这莫过于人生的一大灾难。而他们,绝对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所遗弃。

8月20号,我们小组一行10人来到浦口的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来到了那里,我们都大吃一惊。这里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有先天性障碍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们分明可以听到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们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去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没有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刚和这些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们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暗想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爱了。虽然他们在福利院衣食无忧,但他们却没有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人交流的机会。我们的小组成员拿出事先买的糖果和零食,孩子们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带来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敢上来拿,直到我的同学们吧糖果和零食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孩子们为我们合唱了一首《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谁知道,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稚气的童声唱着辛酸的歌曲,让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有着想哭的冲动。然后在福利院老师的电子琴的伴奏下,孩子们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正在认真的唱着歌,其中有一个孩子十分稚气对我们的一个女同学说:“阿姨,我想妈妈了!”真的是没有实现想到,这个孩子一呼百应,不一会所有的孩子都哭闹着要妈妈。我们的小组成员都哄着,安慰着孩子说:“你们妈妈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你们的。”我们害怕伤害这些孩子的心灵,因为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天使,确实有点忧伤的天使。过了一阵儿,孩子们在零食的“攻击”下渐渐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被他们的父母抛弃无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巨大的伤口,但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他们会走出这一个人生本不应该出现的黑暗,但是这个黑暗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以后,他们也会和我么一样长大,经历青春期的烦恼等等,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打击,然而他们拥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越过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

后来,我们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我们先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和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又玩跳长绳的游戏,孩子们跳的可欢了。特别是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协调性却超好,跳长绳的时候还能翻跟头,简直是精彩之极。这是个有着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师说过一段时间她就要代表中国参加一个国际上的残疾人交流会呢!谁说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们的照顾,他们同样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国家增添荣耀。

我们与孩子们交流的的时候,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不耐烦,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发呆,露出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的想,他们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突然问我:“哥哥,人再怎么样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虑这种深奥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人一旦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生命的思考。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2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五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

此次南山福利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作为深圳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素质。

第三,我们17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墙壁都擦得一尘不染,把楼道的垃圾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17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我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无尽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让我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发挥出了它的价值,完成了知识的真正使命,我们才能修补自身知识的欠缺!责任和使命不仅使我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最后,总结这次南山福利院公益劳动的社会实践,我觉得,虽然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虽然我们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对我们的影响和锻炼是难以计数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又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生活。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3实践地点:____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____儿童福利院20____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____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4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

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哥哥,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5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里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由于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参与了孤儿院的筹备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来自全县各地孤儿入院的过程中,通过与孤儿及其监护人的交谈中获益匪浅,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儿院将孩子分成两个区,一区是六到十岁,二区是十一岁到十五岁。我带的是二区。

有时候看着她们的快乐和满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寻常人家无比简单的满足在这些缺少爱和关怀的孩子们身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护工门平时除了陪伴孩子们玩耍大多数时间是要照顾全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关怀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

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年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负责。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

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幸福教育 实施途径

幸福观教育是以培养人感知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使人们能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和途径看待、追求人生幸福,以提升人的幸福境界,维护社会和谐为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未来将由他们创造幸福生活。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高职幸福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提高师生幸福感,奠定师生幸福人生的基础是现代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1]。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机构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大学生幸福教育的重要使命[2]。

1.高职幸福教育的内涵

高职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是培养师生认知幸福、追求幸福和体验幸福的能力的教育;是把幸福当做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幸福地教,学生体验幸福教育、幸福地学的教育[1]。很多学者将幸福教育的内涵进行过讨论,认为幸福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可以教授和学习的能力,是课堂教育的内容;二是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即教师感受着幸福的教,学生感受着幸福的学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并对幸福充满渴望;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体会到来自职业的乐趣与价值,即高职教育要努力关注人的发展,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克服功利性、工具性的弊端,把师生的幸福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职师生在传承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1]。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感知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追求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达到逐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高职幸福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农业职业院校的一名班主任,我所接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幸福的描述都倾向于毕业后有一份相对理想的职业,所以他们大学生活的目标就是围绕心中对幸福的向往而努力。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比较迷茫,尤其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生活压力的加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不到东西,“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许多学生在大学里缺乏目标,“无聊”、“郁闷”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自然这部分学生就缺乏感知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非常必要。

2.1幸福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从自然存在走向精神存在,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生活的真正意义,远离心理贫困,丰富心灵成长,构建精神家园[2]。

2.2大学生幸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学生幸福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但如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感受生活的幸福,却是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3]。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的完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

2.3大学生幸福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对高职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和谐幸福的要求;体现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因为高职幸福教育彰显“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高职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学生;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高职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大学里甚至是一生中学会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收获幸福。只有将幸福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1]。

3.高职幸福教育的实施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幸福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加强高职学生幸福教育,必须更多地关注个体幸福的获得,从转变教育理念着手,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渠道。

3.1开设专门的幸福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也是人的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知识会使人变得有智慧。苏格拉底称,那些有智慧的人正是凭借着知识而成为有智慧的人,进而获得一种内在幸福[4]。幸福的根源在于获得丰富的知识。另外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发展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对幸福的理解和把握出现偏差。因此,将幸福课程纳入教学环节,或在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等课程教学中将幸福观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掌握一套关于幸福方面良好的知识结构,对指导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幸福观有重要意义。

3.2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保障[3]。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从关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实践中,在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增设人文素质课程,可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好地创造幸福。

3.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康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求知与社会交往的、认识社会与服务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和有意义[3]。应充分利用好橱窗、板报、广播电视、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利用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为学生创造参与各项活动创造条件。我们学院注重以班级活动为主线,同时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系部的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的主角,因此高职学校要注重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建构健康和谐的大学生精神世界,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3.4幸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实践能力。

幸福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际体验,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学会采用正当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幸福的目标[3]。在我看来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尤其是面对高职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很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学生幸福教育的重要方式。工作中鼓励班上学生积极参加系部或班级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送科技下乡、服务社区、参观考察等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幸福的实际体验,培养主动创造幸福的意识,深化对幸福的认识,锻炼创造幸福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幸福,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崇高的理想筹划生活,在生活中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个人开启幸福之门,也能使他们更好地造福社会。

3.5重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真正的幸福教育必须关注教师的幸福获得,如果教师都缺乏幸福感,自身都难以体验到幸福的美好境界,也就不可能真正传授给学生幸福的内涵[5]。开展幸福教育,让教师幸福地教、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与学生一起共享教育的幸福、成为幸福的教师,无疑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最好武器[6]。但是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相当沉重,所以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挑战,重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果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教育学生感受幸福呢?所以,要让学生幸福,教师首先要幸福,因为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总之,在当前强调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努力探索有效实现幸福教育的各种路径。

教育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但教育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高职院校开展幸福教育在帮助学生完善道德品质,明确人生目标,激发自我潜能,提高幸福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使教育充盈着幸福的元素,让学生有幸福可掘、有幸福可造、有幸福可享。最终我们一定可以收获教育的幸福——学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刘凤云.试论高职幸福教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8-31.

[2]丁燕华,孙卫明.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教育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2(7):73-75.

[3]王甲成,张超.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109-112.

[4]韩弥明.加强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98-100.

[5]张晓宏.德育视角下大学实现幸福教育的路径思考[J].文学界,2011(10):211-212.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7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 创业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5-03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上的一项探索和创新的产物。在办学定位上,多数学院都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容母体学校本二或本一的学术型和高职大专的实用型。闽南科技学院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10年。在办学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及学院实际,对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利用地域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推动教育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学院紧紧抓住“海西”建设这一发展契机,综合利用“闽南侨乡”的地域资源优势,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断强化学生应用型培养目标,尤其结合闽南人爱拼、敢拼的创业精神,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提升了我院学生综合素质。

一、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创办之初,专业申报基本照搬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无法根据独立学院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独立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1]我院从2005年开始,每年一次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其中议题之一就是研讨和修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着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007年,我院设立了专业负责人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专业负责人会议,结合本院的实际和“海西”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讨,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虽属本科层次的高校,但在类型上,又应该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区别,同时又应该与高职高专院校单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区别。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005年我院根据“基础、素质、应用、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适应“独立学院”办学新模式,重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有利于打造专业特色,有利于学生就业。[2]主要原则有: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坚持文理渗透。

(2)实践、实用、应用类的课程应相应增加,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各专业应试点几门核心课程,利用我院及合作学院已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

(3)积极探索将寒暑假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将工科类学生主流技术认证培训融入培养方案。

(4)积极探索理工类专业,如生工、应化、环科、食科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压缩专业课、增加管理类课程、全校性选修和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使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几年来,我院逐步形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加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力度

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提倡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优质教案评选等一系列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练兵比武”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教风、学风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促进了年轻教师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以老教师、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学院的教学各个环节有效的督导以及对学院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积极的建议,保障了我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两年,学院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院从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参加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以项目带动建设,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截至目前,我院省级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共有1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18项。

2010年5月我院制定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实施方案》,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我院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同时带动其它学科和专业的建设。

4.加强实践教学

我院十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更好地指导和组织实践教学工作,我院成立了实践教学指导中心。几年来,学院陆续投资3千万余元购买实验设备,保证了各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积极开展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6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并与福建省广告行业协会、福建省表面工程行业协会、泉州市服装行业协会、泉州光电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了企事业单位知名管理者、企业家、工程师等为客座教授或专业顾问,同时每年从教学经费预算中,按学生数拨出20元/人的实践教学经费,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实践、实训活动,对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9年,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确定了2009年为“实验、实践教学年”,全面推动我院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3月,为了进一步总结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开展了实践教学优秀个人与先进集体评选活动;2009年10月,我院成立了思科网络学院,并开展思科网络认证培训工作。此外,我院与福州仓山区上好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协议,通过技能培训与鉴定考试工作,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1人获得2009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得到社会高度赞誉。

5.提高年轻教师科研能力

我院是民办的独立学院,目前未能享受省教育厅和科技厅等政府方面的科研基金资助。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学工作,我院从预算经费中划拨专项科研经费,鼓励青年教师申报省教育厅B类课题以及院级科研项目。从2009年开始,学院举办每年一届科技节活动,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同时开展优秀论文评选、编撰论文集、科研成果汇编等;制定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在学生中也广泛宣传,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比赛,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网页设计大赛、PPT制作大赛、“喜迎祖国六十华诞”摄影作品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创意型手工艺大赛;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优秀书画作品展、平面广告作品展、学生服装服饰作品展、“缤纷校园”主题摄影大赛暨摄影作品展等,极大的丰富了校园的科技文化生活。

开展教师沙龙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通过科研辅导讲座,引导青年教师重视科研、参与科研,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另外,积极与当地科技局、科协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申报各类科研课题。

学院创办以来,就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承担了省教育厅“福建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组织全院教职工、福建省独立学院院长(院长论坛)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独立学院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

二、年轻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我院办学定位明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发展中不断的探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和丰富其内涵,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1.良好的学风及教学效果

近年来,学生总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学生勤奋好学,晨读蔚然成风。学院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院发展生机勃勃。公共英语四级、英语专四过级率连续三年持续稳步增长(计算时限为二年级);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也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其中,2006级和2007级计算机二级过级率多数班级达到100%;2007级计算机一级过级率99.9%,优秀率90.1%(2007年计算机一级考试,全省有10余万考生,8万多人通过),达到历史新高。

教师爱岗敬业,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年轻教师易于接受新知识、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富有朝气的教学组织工作吸引和感染着学生。根据教务部组织全院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教学质量测评,前后三个学期的测评分数的分布情况见表1,从结果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高,这反映了我院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同时投资方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教学条件的逐渐完善,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2.学生近两年参加全国及全省竞赛结果

学院始终以培养专业过硬,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业型本科生作为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能力,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以下是近两年来我院学生在全省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的成绩:

(1)学生荣获第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获得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学生在第五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荣获福建赛区亚军。

(3)学生分别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

(4)学院荣获2008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学生荣获2008年暑期省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5)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第三届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奖”。

(6)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

(7)学生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

(8)学生荣获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9)学生参加首届福建省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共有53幅书法作品获奖,其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4项。

(10)学生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福建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并分别荣获全国比赛优秀奖。

(11)学生荣获第五届“正保教育杯”ITAT技能大赛三等奖项3名、优秀奖项13名。

(12)学生荣获“绮丽杯”第十五届中国时装设计“十佳新人奖”。

(13)学生荣获中国宣传画竞赛二等奖。

(14)学生荣获第五届“科讯杯”全国高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二等奖。

(15)学生荣获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青年组银奖、经典全国书法赛青年组银奖、第十届“爱国杯”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青年组铜奖。

(16)学生荣获“乔丹杯”第四届中国运动装设计大赛优秀奖。

(17)学生荣获第十五届“中华杯”国际服装新秀设计大赛全国男装总决赛优秀奖。

(18)学生荣获第二届福建省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19)学生荣获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佳市民创意奖铜奖。

(20)应用化学专业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21)学生荣获省级“优秀环保自愿者”。

(22)学生荣获省大学生首届DV创作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23)学院荣获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知识竞赛优胜奖。

(24)学生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新势力――海峡人才杯”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三等奖。

(25)学生荣获中华诵•2009年福建省经典诵大赛优秀奖。

(26)学生荣获福建省首届书法大赛三等奖。

综上所述,我院与全国其它独立学院一样,积极探索和实践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但人才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者将另拟文讨论。

参考文献

1 贾创雄、孟 克、齐运锋.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上一篇:图书馆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