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献爱心范文

时间:2023-10-28 13:38:38

福利院里献爱心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1

福利院活动总结一

在2017年的这一天,孩子们怀揣着一颗颗关爱的心, 一颗颗炽热的心,走进了离学校不远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一次“手拉手 我们陪你一起成长”为主题的爱心活动。

在爱心募捐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捐款献爱心,为孩子们购买了爱心食品,展现了孩子们的奉献精神。

来到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把同学们带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园地,孩子们欢呼着向我们跑来,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印入我们眼帘,让人顿生怜爱之情,大家把带来的食物发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地接过我们的爱心食品,用笑容表达着喜悦及感恩之情,看着孩子们可爱、真诚的笑脸,大家感到无比的欣慰,接着我们和孩子们做游戏、一起唱歌、互动联欢。院里的孩子唱起那首《感恩的心》的时候,在那感人的旋律中,许多同学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泪,为孩子们不幸的遭遇感到痛心,我们也用相机记录了这一幕幕感动的时刻。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献出了爱心,收获了真诚,更学会了感恩,只有奉献爱才能更好的收获爱,世界需要爱,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爱,我们会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奉献爱心活动中来,让爱心永远传递。

福利院活动总结二

一、活动目的

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宣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雷锋精”,让爱心不只是空的口号,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地行动。

二、活动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心理协会、摄影协会、计算机协会四十多个人

2、时间安排

2017年3月23日早晨

3、活动地点:郑州市福利院

三、活动前的准备;

1、各种零食以及水果等;

2、向组内成员交代与老人及青年儿童的交谈注意事项。

四、活动不足

1、由于活动过于仓促,慰问品及表演节目不是很周到

2、部分成员准备不是很充分,羞于与老人交谈,对老人照顾不是太周到。

五、活动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福利院人们的生活的现状以及他们内心的酸甜苦辣,大家心情比较沉重。

看到那些曾经为了生活、社会奋斗过的老人,他们内心的艰辛;看到那些经历着身体上的疼痛但,但依然很开心的孩子们;看到悉心照顾他们的阿姨们,他们是那样的认真。他们开心幸福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虽然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但也收获了人间的真情。

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他们的不服输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生活面前他们坚强的活着。一位老人就沐浴在阳光之下与我们一起拍球锻炼身体,满脸洋溢的是满足的笑容。老人之间也不乏嬉戏打闹,心态年轻依旧。有的老人喜欢我们给他拍照,有的孩子喜欢听我们唱歌。他们都这么简单、快乐的生活着。

我原先还担心我们的闯入会改变老人们的生活,但从他们的热情欢迎,积极与我们交谈,吃水果和食物时的高兴中,看节目时洋溢着欢乐的笑脸上以及临走时与我们不舍得拥抱中,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到来令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他们是需要我们的,需要我们这些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来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忘记,人间自有真情在!

大家虽然不知道自己做的够不够好,但是都是想给他们带去欢乐,想让他们开心,一直都那么微不足道,可往往就是那么微不足道才显露出了真情,很希望经常能有这样的机会,给老人带去欢乐...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2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面对充满生机和活力、挑战和希望并存的伟大时代,我觉得作为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行政科科员,忠诚、奉献、务实和向上是我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是我的毕生追求。为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快乐奉献”。

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平凡

浮华落尽,我拥有了永恒的热情。放眼看看,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动力人: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私的奉献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已经习惯用仰望的姿态去赞美,讴歌成功者的辉煌和成就,其实,就在咫尺我们忽略了身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作为福利院的后勤员工,又将如何去节省开资,降低福利院的一切消耗呢?

首先要团结互助共创和谐。

团结互助、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福利院的所有员工的的一致目标,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现阶段的大任务,我们福利院更应该深入科学发展观,践行大民政理念,作为福利院的员工更应该积极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福利院的明天而快乐奉献。

其次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我们福利院全体员工具有的职业道德,它诠释了平凡中孕育着的伟大精神,昭示了个人价值所承载的崇高社会责任。看见福利院一起妥妥当当,管理有条有序,到处干干净净,没有污点,难道你的心中没有一丝欣慰吗?

每当周未,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工作着;每当春节,别人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而他们仍然工作着。这正是基于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福利院的发展才无往而不胜。爱岗敬业的关键是勇于承担责任,做好工作。我做福利院工作,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工作环境如何,关键不能忘了自己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对自己工作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等领导来安排,只要人在岗位,事情就要做足到最后一分钟。我履行职责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讲求诚信,珍惜岗位,严守岗位纪律,能够立足本职,以远大的职业理想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工作实践中,敢于承担工作风险和工作压力,具有长远眼光和吃苦耐劳精神。

最后做到爱岗敬业必须抓好自身建设。

福利院的工作责任重大,我一定率先垂范,严以律己,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做好福利工作。爱岗敬业就是做好服务工作,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时间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做好服务工作上,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搞好服务,获得大家的满意,把每项工作搞得有条有理。爱岗敬业必须做到快乐奉献

我们老年福利院,拥有一栋15层的大厦封闭式,各种设备齐全(中央空调、二次供水、供暖设备、电话机,网络服务器等等。)我们每个员工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一样:随时随地快乐得奉献着,后勤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福利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福利院人们的切身利益。我们更应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全心全意做好为福利院的服务工作,创建后勤系统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不论饮食、公共设施管理、清洁卫生等一系列后勤保障,都应该做到主动、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这样才配做优秀的福利院员工。

“爱岗敬业,快乐奉献”归根结底是为了奉献,我参加福利院工作,就是为奉献而来,为奉献而努力,为奉献而奋发,为奉献而工作。作为我一名福利院的科员,最美丽,最光彩的是奉献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福利院。

各位、领导、同事们,在“爱岗敬业,快乐奉献”的征途中,我愿意把自己的每份努力风险给福利院,让福利院真正能为广大人民福利!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3

走进儿童福利院,院长阿姨亲切地告诉我们这里是500多个0~18岁孤儿的家。在他们中有80%是残疾儿童,有智障儿童、有盲童、有聋哑儿童、有肢体残疾儿童、有器官发育不完善儿童。他们大都是受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被家人狠心遗弃。听了这些话,让我觉得他们的身世是那样令人心酸、顿生怜悯。走进了福利院里那座由台湾商人捐赠的碧云楼,只见在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中,一群年龄不等的孩子靠着墙围坐在房间四周,坐在小椅子上,他们很统一地流着很短的头发。这大概是一群智障儿童吧。他们中间,最聪明的也不过会说一句“你好。”从他们木纳的眼神背后,我看到了,看到了这群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世界里的孤儿的孤独与悲凉,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爱的心情。

更让我记忆尤深的是,一个坐在门边的小男孩,他叫方圆,他对着我们中的一个同学手上的一瓶水指了指,然后做了一个喝水的动作。大家看到他这个简单的动作,会意了,把水递给了他。我这才注意到他的那双手,那是一双瘦如柴骨的小手,这双小手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他面黄肌瘦,目光呆滞,那样子好像一阵风吹来,他就会随风而去。从他那可怜无助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孤独孩子,他只能这样与这个世界交流。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始终令我刻骨铭心,那双小手就这样揪住了我的心,使我难忘不已,让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个陌生的孤儿心痛落泪。他难道就不应该得到家人的爱吗?他是那么瘦小,那么可怜,孤儿院的经济状况也只有让他暂时地有个“家”。阿姨们给他的爱,却远远不如我的父母给我的爱。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哥哥、姐姐给我的爱,有我喜欢的玩具、书籍、衣服、食品、音乐陪伴我,有我自己精心布置的漂亮的房间,有一群同我一起快乐玩耍的朋友……可这些生活在福利院的孤儿,同我们相比却缺少了很多很多……

还有,再看看那些卧在床上的瘫痪病儿,他们更可怜。无法站立,无法坐起,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痛苦中碾转挣扎,他们还那么小,就遭受病魔无情的折磨。你听,在一个小小的窗边,传来一声声急促而微弱的哭声,哭得那样无力与痛苦。那一声声悲凉,那一声声无助,那样揪心。我望着他,看着我的样子映在了他那双透着失落的瞳孔里,我的心在颤抖。那种凄凉无助的眼神深深地扎进我心里,映入我的记忆里,勾起我心底最脆弱的部分,让我无法与他对视。他们也是生命呀,他们并不比我们低贱,为什么父母就能将他们狠心遗弃?他们一来到世上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是儿童福利院的阿姨和叔叔充当了他们的父母,一口奶一口饭把他们抚养,给予他们母爱和父爱,是那些爱心天使给予他们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是这些关怀与爱心伴随他们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这些可怜的孤儿,他们最需要正是父母的爱。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心底呼唤:“我要爸爸,我要妈妈……”

这些可怜的孤儿,他们是多么的不幸,或是失去了父母,或被亲人遗弃。同时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国度,得到了福利院阿姨如父母般的关怀,得到了许许多多爱心天使的关爱,得到了来自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帮助,他们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我也想做一个爱心小天使,帮助那些可怜又脆弱的孤儿,让他们过上我一样的幸福生活。如果我有一万元爱心基金,我将帮助那个叫方圆的哑童,我会先用500元给他买一些营养品,让他健康强壮起来,不再那么瘦小,弱不禁风。我再用400元给他买一些四季的衣服,让他能和我们一样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感到精神焕发。再用100元为他买一些立志的书籍,帮助他阅读,教会他从小有坚强的信念战胜病魔。我会常常到福利院去看他,牵着他的小手,给他讲好听的故事,我要看着他开心笑的样子。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会把他接到我家,和我及我的家人一起度这快乐的时刻,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我会把剩下的钱存入银行,用每月的利息给他买一些糖和水果,让他快快乐乐地成长。当他上中学的时候再用6000元钱给他买一台电脑,用剩下的3000元钱给他缴学电脑的学费和买有关书籍,教会他一门专业,使他能用他那双瘦弱的手自食其力,用他那双瘦弱的手在键盘上敲出他快乐的人生。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4

没有血缘却有母爱,不是骨肉却有亲情。福利院的爱心妈妈们,用博大的爱,温暖着孤残儿童的心;用真诚的爱,开拓着一条条创新之路。

福利院的孩子都存在生理缺陷,必须昼夜观察守护。有的不会自己吃奶,保教员妈妈必须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喂。有的大小便失禁,保教员妈妈每天得抱起几十斤重的孩子,帮他们洗澡换衣。保教员妈妈沐浴时的轻抚、喂饭时的呵护、游戏时的拥抱,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母亲的存在与温暖。

针对智力不同的孩子,特教老师会进行启蒙教育。康复医师会引导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教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说得唇干舌燥、做得腰酸背疼,但“妈妈”们不厌其烦。因为她们坚信,只有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才真正是孩子们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儿童福利院的护理难度大,并且传染病多。一次,院里收了一名脊柱膨出、皮肤溃烂、发着高烧、烦躁哭闹的孩子。他一入院,保教员妈妈立即抱着去洗澡。孩子身上的污物沾了她一身,但保教员毫不嫌弃。她用柔软的手轻轻将温热的水浇在孩子身上,无声的抚慰中,哭闹的孩子慢慢安静下来,紧紧抓住保教员的手不放。此后,保教员24小时守着孩子,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处理溃烂的创面,擦洗大小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个星期后,这个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深夜,儿童福利院来了一个全身青紫、呼吸微弱、奄奄一息的重症病危早产儿。院里的医护人员立即送孩子去急救。经检查,孩子心脏存在五个问题,盐城的医院无法救治。大家立即将孩子送至南京儿童医院,可经专家会诊,仍无法解决问题。福利院不肯放弃,一边联系上海儿童医疗中心,寻找全国顶级新生儿心外科专家,筹划手术治疗事项;一边联系急救车,一个人抱着孩子,一个人抱着心脏监测仪,还有一个人抱着氧气袋,火速赶往上海救治。历经两年、三次大型手术,这个小小生命保住了。

每次术后,福利院都会安排专业的育婴师护理患儿,营养师制订营养配餐,康复师进行专业康复,对患儿百般呵护,精心调理。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坚守,赢来了一次次生命的怒放。近几年,福利院先后手术救治各类重症患儿131人,为国内外家庭送去重展可爱笑容的天使126人。

为适应儿童福利院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需要,福利院的“妈妈”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工余时间,她们接受了育婴师、营养师、医师、护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各类专业培训,每个人都持有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全院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岗位比武,多次获得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孤残儿童职业技能竞赛二、三等奖。

盐城市是江苏省人口大市,除了居住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全市还有散居孤儿近2000人,困境儿童约1.6万余人,仅凭儿童福利院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由院内向院外拓展,打造服务品牌呢?从2012年起,福利院联合盐城市妇联、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媒体等多个部门,启动了“心之家”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公开招募“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者,与孤困儿童组成类似家庭的爱心集体,开展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医疗康复、爱心陪护、节日同欢、艺术培训等集体活动32期。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5000人次,受助儿童达500人次。2013年,“心之家”行动被省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14年,盐城被国家民政部列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城市。儿童福利院的担子就更重了。在炎热暑假里,他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一起顶着烈日,冒着暴雨,深入4个县区38个街道(镇)100余个居(村)委会,开展孤困儿童入户走访调查,了解到1400多名孤困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状况,并为之提供服务。

福利院还在多个街道(乡镇)建立起儿童福利服务站,精心编织市、县、乡镇、社区“四位一体”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当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在冬日的寒风中把一件件毛衣、一双双棉鞋、一个个书包送到困境孩子们的手里;当他们在节假日和孩子们一起在游乐园里做游戏、在艺术中心观看木偶剧,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时,也感到无比幸福。

这群普普通通的儿童福利工作者,没有豪情壮语,没有惊天业绩,只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在平凡中演绎了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盐城市儿童福利院因此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先进集体,民政部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先进集体,民政部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先进集体,江苏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江苏省创先争优模范集体……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5

时间: XX年3月11日

地点: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

目的:1、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弘扬雷锋精神;

2、以“雷锋月”为契机,号召大学生多为别人做好事,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3、激发长理学子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促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

4、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形式:前往 雨花老人之家 看望老人

总结:

长沙市作为一个全国文明城市,在XX年3月——雷锋月到来之际,也在努力探索一条学习雷锋精神的新道路。今年,长沙将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长沙市最为湖南省省会城市,有很多志愿者有意向深入社会,到各社会福利院进行服务,但由于志愿者较为分散,很多志愿者来去匆匆无法为福利院的老人提供有效服务,而一些“被服务”现象却使老人深受其累。福利院的老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精神层面的需求还远没有满足,尤其是承受体弱、病痛、孤独等压力,更加需要呵护。福利院每年的三月份都是“人满为患”,预约和接待工作极为繁琐。 这次我们与校爱心中转站合作,由他们负责与福利院联系,双方共同策划促成了这次活动。

11日下午1点,我们全班同学乘公交车前往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之家。一路上大家都怀着迫切和激动的心情。因为对与很多同学来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体的公益活动。当我们提着给老人们带来的水果来到那里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亲切的工作人员。他们每日都工作在这里,悉心照料每一位老人。他们才是我们生活中的“活雷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每两到三人一组,共分12组,每组同学进入一位老人的房间,女生和老人们聊天,男生们则掂着水桶去楼下帮老人们打水。在这里居住的老人,虽然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但大多缺少子女的关爱,所以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很是高兴。他们把我们当做了自己的孙子孙女,问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我们也耐心的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说给他们听。

随后大家都表演了自己准备的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讲笑话,有的表演小品。一下午的时光就这样在大家的说说笑笑中结束了。临别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的与老人们告别。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纷纷抒发感慨。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献爱心,学雷锋不止是雷锋月才有的举动,关爱老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大家也都期待着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走进福利院,敬老院,为那些有需要的人们送去一份温暖的关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却表现出一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高尚精神。雷锋同志这种从点滴好事做起的,并把做好事一直贯穿在自己短暂的人生之中的“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发扬广大,值得人们代代相传!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6

“人们在这里寻找到一种爱的精神,对爱的向往、对爱的恪守,这就足够了。因为爱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有了它幸福就体现了出来。而又有谁不追求幸福呢?”余秋雨先生所说“这里”就是意大利的爱情圣地维罗纳。

因一位名人的一部名著而提高了一座城市的知名度,这并不罕见,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不同,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维罗纳的知名度,而且还奇迹般改变了这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这座列入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在我看来,它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并非因为拥有世界上现存第三大的圆形竞技场,既不是阿迪戈河畔的老桥、中世纪城堡和城墙,也不是12世纪罗马风格建筑的杰作―――圣泽诺大教堂,而是一段虚构的爱情故事。我想在故事发生十几个世纪以后的今天,带着你的恋人来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曾经生活过、爱过的维罗纳来朝圣爱情,必定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维罗纳(Verona)位于意大利北部,是有着25万人口的意大利中等城市,它北靠阿尔卑斯山,西临经济重镇米兰,东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罗马,从地理位置上看,它算得上是最好的军事要塞,跟意大利众多古城一样,维罗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城内至今依然保存着从古代、中世纪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纪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兽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座写满仇恨和战争历史的小城一直被人们看作军事重镇、历史古城。

柔情与浪漫原本是与它无关,甚至相去甚远的。然而,自16世纪末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和意大利的电影制片人多次将这部名剧搬上银幕之后,维罗纳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不再是一座普通古城,不再是充满仇恨和血腥的军事重镇,它变成了一座浪漫之城,变成了年轻人心中的爱情圣地。

对大多数来维罗纳的旅行者来说,维罗纳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只有一处,那就是朱丽叶的故居及其那个神秘的阳台。

阿尔卑斯山下的阿伊达

搭乘Tiepolo号快车从威尼斯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就到了古时候被称作“小罗马”(piccola Roma)的维罗纳。维罗纳铺天盖地下着雨。走下火车,就像是一脚跨进了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无需借助地图也能毫不费劲地找到市中心的布拉广场(Piazza Bra),绕过广场中央的古罗马竞技场(Arena),顺着浅红色大理石铺就的“马志尼”步行街(Via Mazzi-ni)继续向前,不远处就是古色古香的绅士广场(Piazza dei Signori)和香草广场(Piaz-za Erbe)。很难想象夏季的竞技场内白天游人密布,夜晚歌舞喧阗的场面。隔了两千年,古罗马的斗兽场变成了露天歌剧院,不一样的戏,不一样的看客和演员,仍然一代代继续演下去。近年这里反复上演的一出戏是威尔第的作品《阿伊达》,一个以古埃及为背景的爱情悲剧,场面浩大,气氛热烈,剧情却是以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终结―――优美,隽永,有着无限的感伤。

香草广场

罗密欧的勇气朱丽叶的阳台

朱丽叶的故居在卡佩罗路27号。在香草广场的一角,折入一条中世纪小街“帽子街”(Via Cap-pello)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传说中的“朱丽叶之家”(Casa di Giulietta)。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院落,院里的一幢二层小楼就是莎剧中朱丽叶的故居。院子不大,院墙似乎是由火山石砌成,因潮湿而生了许多青苔;院墙的上端青藤密布,如果没有众多的游人,这里一定是一个幽静的所在。院中有一尊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朱丽叶似乎在期待罗密欧的翩翩来临。铜像左上方即是莎翁笔下那座有名的大理石阳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地方。

在这个院子里除了朱丽叶的塑像和阳台引人注目外,不知从何时起,院内又形成一道感人至深的新景观:大凡伸手可及的石墙上都刻写着密密麻麻的关于爱的祝福和丘比特的神箭,原本略显破烂的墙壁已然变成了一堵色彩缤纷的“爱情墙”。在那些温情缠绵的话语中,“forever”是最常见的字眼,到这里参观的人们相信爱情的巨大能量,每个人都祝福自己拥有的爱情能持续到永远。

瞻仰过了朱丽叶的阳台,接下来我们该去找传说中的“罗密欧之家”(Casa di Romeo)和“朱丽叶之墓”(Tomba di Giulietta)。“罗密欧之家”位于绅士广场背后,跟“朱丽叶之家”仅隔两三条街,是中世纪维罗纳一大望族蒙泰基(莎翁剧中的蒙太古)家族的府第,建筑是罗马式与哥特式相结合的样式,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十分破败。“朱丽叶之墓”在城墙外一座修道院内,院落中有一口石井,一座敞开的大理石棺椁静静地置于修道院的地下墓室里,旁边堆放着访墓者奉献的一束束鲜花及失恋的人们写给朱丽叶,向她倾吐苦闷的信件,有的纸页已经泛黄。

造访这一爱情圣地的仪式还包括:同来的恋人们要在“爱墙”上留下两个人的名字,再画一个心型符号,把两个人都装进同一个“心”里;然后,再到朱丽叶的雕像前献上一朵玫瑰,最后再轻轻摸一摸朱丽叶的右乳―――据说如此这般,爱情就领受了祝福,爱神朱丽叶也将保佑天下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永结同心。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7

在生命将逝的那一刻,他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并说:“我要留一双眼睛在世上,亲眼看看我的妈妈……”

妈妈,您在哪里?

1985年6月20日清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社会福利院看门的老大爷像往常一样推开院门,发现大门一侧放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躺着一个七八个月大的小男孩,大爷赶紧把孩子抱进屋子里,大家打开被子,看见孩子的腰部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的肉瘤渗着脓水。从此这个孩子就在福利院成长起来,和这里别的孩子一样姓党,叫党勇。

党勇对亲情有着深深的渴望,“妈妈”这两个字对于他来说成了最奢侈的梦想,只有在梦中才能叫上一声。

小党勇天真地想,我的眼睛这么大,一定是遗传自父母。从那以后只要有人来福利院,只要看见眼睛大一些的,他就故意站在最前面,试图让人家能注意到自己。

1993年9月,党勇开始上学了,由于他乐于助人,被推选为生活委员。作为生活委员,党勇每天得在第二节课上完后,分发同学们的信件。张平的来信最多,每周必有,他是少数民族,来自四川凉山州。

那天,党勇又在分发信件,张平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来取信。信封边沿破损了,党勇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一片树叶竟飘了出来,只见那片树叶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张平,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我父亲去世了,只有娘,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地址的信封,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后,两片合在一起,我娘能吹出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张平的声音越来越小,眼泪流了下来。

张平的故事勾起了党勇对母亲的怀念,他咬着嘴唇说:“你不算差啊,我从小就是孤儿,从来没见过父母的样子。我可是连树叶也寄不出去。我4岁那年给妈妈折了很多千纸鹤,都没有寄出,最后只得一个个放进水里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冲走,我每把一只纸鹤放进河水里,就在心里叫一声妈妈……”

18岁时,党勇为了不拖累福利院便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看大门,每天保证24小时有人,按天数计算,一天10元钱。2004年6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母亲割肝救子的报道。儿子患了肝癌,家里没有钱,母亲在街上跪求捐款筹集手术费,割肝救子。看着这则报道,党勇流泪了,晚上,他偷偷一个人来到医院,躲在病房门外想看看这位母亲。

隔着一层玻璃,党勇看到儿子在母亲的怀里熟睡,是那样的安详与宁静。党勇觉得虽然这个孩子遭遇了不幸,但他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个这么伟大的母亲。最后,党勇把口袋里仅有的几百元钱给了患病母子,离开了医院。

尽管生活艰难,但党勇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经常对朋友说:“将来我一定要挣很多钱,买一栋大房子,把妈妈找回来,好好过日子!”

200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下着雨,党勇和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相撞了。当天夜里,党勇的腿开始剧烈地疼起来,他觉得摔伤不是很严重,就没有往心里去。可几个月过去了,疼痛丝毫没有缓解,甚至让他失去了起码的劳动能力。最后,党勇又回到了福利院。

福利院黄华勇老师陪党勇来到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对黄老师说:“真是太不幸了,党勇得了骨瘤,并且已经发展到晚期,他在这世上最多不超过半年……”

黄老师的眼泪流了下来,他说:“大夫,他才21岁啊,生活才刚刚开始,你一定要救救他啊……”

这天,整个福利院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这个风华正茂的孩子居然不久于人世!看到别人很难过,党勇安慰大家说:“没事,反正人都会死的,也许这是上天注定的!”

2007年1月13日,在福利院的帮助下党勇住了院,虽然医院很快安排党勇做了刮骨手术,但癌细胞仍然顽固地寄存在他的体内,左腿上的骨瘤已经有篮球般大小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党勇面色苍白,声音嘶哑,连起码的坐姿都保持不了。

福利院领导问他有什么愿望希望实现,党勇想了想,说:“社会对我帮助这么大,按理说我不该有什么要求了,可我最后还有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埋藏了22年,我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找到自己的妈妈,亲口叫她一声‘妈妈’……”他擦了擦眼泪接着说,“我被抛弃时腰上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的肉瘤,亲生父母应该能记得,当时,我身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出生日期是1984年11月21日,此外,我身上还有两个人为刻上去的记号,只有父母知道,可以作为父母与我相认的凭证。”

感动潍坊:善良的人都是咱亲人

党勇临终前想见亲人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潍坊中医院经过紧急商量,决定将党勇接到该院肿瘤中心给予免费救治。尽管此时党勇的病已经全面恶化,但医院还是不放弃一点点希望,尽可能让这个孩子的生命延长一些,让他能见到自己的妈妈。

与此同时,一场帮助党勇找妈妈的爱心行动开始了。为了方便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线索,中医院出资先后发出了100万条短信,短信中说:“……他叫党勇,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敢面对无情翻过的无色诗篇,你能否提供线索……”

短信发出去后,整个潍坊行动起来了。建市以来,市委宣传部第一次面向社会发出了提供线索的呼吁书,潍坊学院的同学也在全校发起倡议。同时,潍坊市中医院网站上制作关爱党勇专页,将党勇的身世、发病经历、被救助过程以及党勇的心愿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到互联网上,并与省内外网站建立链接。党勇在录制的视频中哽咽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我扔掉肯定有他们的苦衷,我只想见他们一面,我不恨他们,20多年了,我从来不知道他们的样子,我只是想见见他们……”

一个星期过去了,党勇的病已经恶化,左腿上的骨瘤越长越大,连骨头都被肿瘤腐蚀断了,表皮已经溃烂结痂,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他只能保持一个姿势躺在床上。

2007年1月22日,武汉一位女士打来电话有意和党勇相认。听了这个消息后,党勇沉浸在幸福之中。

23岁的山东诸城籍大学生王秀佳主动当起了义务真情员,她回到武汉后,立即寻找这位姓沈的女士。经多方努力,王秀佳终于联系上了沈女士,当晚7时40分,王秀佳见到了沈女士,陪同她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丈夫。沈女士告诉王秀佳,当年在潍坊时她和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其中一个因为后腰上有个肉瘤不好治疗,她的丈夫就将男婴遗弃了,从短信中得知党勇的情况后,她就将电话打到潍坊。但丈夫发现后强行将电话线拔掉。她的丈夫对王秀佳说:“根本没有遗弃小孩这回事,她的话不能信!”同时,他还称妻子是神经病。

交谈中,沈女士的丈夫还说,他们结婚是在1985年,而党勇早在1984年底就出生了,显然不是他们的孩子。

消息传到医院,党勇既伤心又失望。这天晚上,党勇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明显下降,先后经过2次大抢救,才从死亡的边缘把他救了回来。

得知党勇即将离世,还没有找到亲生父母时,社会上陆续有十多位妈妈自发地送来了母爱。

44岁的赵华微,是党勇住院时认识的第一位妈妈,她每天至少来看望党勇两次,党勇看着赵华微忙里忙外地为自己打点着一切,说:“我都不知道您姓什么,您却对我这么好。” 赵华微眼里含着泪水,拉住党勇的手,说:“你不要问我姓什么了,你就把我当成你的亲妈,我会像亲妈一样爱你的。”赵妈妈出去以后,党勇把头蒙在被子里哭了,他在心里呼喊着:“妈妈,妈妈,谢谢你!”

60 岁的冉昭君,虽然腿部动了手术行动不方便,但还是坚持着来到党勇的病房郑重地举行了“认子”仪式,冉昭君说:“孩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亲妈了。”党勇擦去冉妈妈的泪水说:“妈妈,我无以报答,就在病床上给您磕头了。”

47岁的王洁不仅自己要当党勇的妈妈,还呼吁更多的妈妈给予党勇关爱。74岁的郭大爷干脆将党勇认做了自己的孙子,还专门为党勇谱写了一首歌曲。面对这么多的关爱和呵护,党勇噙着泪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他说:“这些妈妈在我病重的时候给我送来了母爱,为了这些妈妈,我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党勇又奇迹般地坚持了一个月。

带给别人幸福:我要留一双眼睛看亲妈

2007年2月11日,为了让党勇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医护人员欺骗党勇说:“你的骨瘤能做手术了,等过了正月初八就给你做手术。”党勇又燃起对生命的渴望,他叫护士帮助他坐起来,护士们说:“那样你会很疼的。”“没事,我能忍。”

护士把病床慢慢摇高,党勇坐起来了,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左腿,说:“我一定要好起来,我要等着亲生妈妈来看我。”在场的护士都把头转过去,不忍心看眼前的一幕。

2007年春节后,党勇做了两次化疗。最后,党勇坚决要求停止,他说:“社会已经给我太多了,我不能再拖累社会,世上需要救助的人还有很多!”

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眼角膜。他想:我何不也捐出角膜?既为别人造福,而且我把眼角膜留在世上,也能看到妈妈啊!

党勇立即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医生,他说:“这么多人关心、帮助我,也许我在有生之年看不见妈妈了,我要把我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也许有一天,用我的眼角膜看见阳光的人,能帮我看见妈妈!”

潍坊眼科医院为了完成党勇的心愿,成立了以党勇名字命名的眼角膜爱心捐献机构,无偿为贫困眼疾患者实施眼角膜移植手术。在党勇的带动下,很多人主动办理了捐出自己眼角膜的手续。54岁的张丽来到党勇的病床前说:“党勇,阿姨也办好了眼角膜捐献手续,你现在不孤单了,我将来也把眼睛留下来,陪你去寻找你妈。”

2007年2月24日晚上12点,党勇进入昏迷状态,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全面抢救,第二天早上8点30分,党勇离开了这个世界。

病房里静静的,氧气、液体、监护系统已经被取下。党勇婴儿般地笑着睡了,他静静地如秋叶般飘逝。

潍坊报业网、网易等网站沉浸在泪海里,花圈如山,悼词似海,一位中年男士喃喃低语:“孩子,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愿你的角膜让你找到亲生妈妈……”

上午9时02分,潍坊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摘取党勇的眼角膜,至9时22分,眼角膜摘取顺利完成。随后,党勇的眼角膜被运送到眼科医院以党勇名字命名的眼角膜捐献机构――党勇爱心捐助中心。张少斌教授在做完手术后哽咽着说:“党勇的角膜很好,他留双眼睛看妈妈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党勇的葬礼在雨中举行。潍坊市殡仪馆外站满了热泪盈眶的市民,他们都是党勇素不相识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这个一出生就被遗弃、生命最后还要“留一双眼睛看妈妈”的孩子在离去时不孤单,“爸爸妈妈”们冒雨前来送行。

就要入殓了,党勇在病床上认下的妹妹党永爱上前抱了抱骨灰盒,哭着说:“哥哥,我再也看不到你了,我们来世再见吧。”认党勇为孙子的74岁老人郭润生上前抱了抱骨灰盒,哽咽着说:“孩子,安息吧!”

党勇走了,他把眼睛留在了这个世界上,也许明天,这双眼睛就能看见他的亲生母亲款款走来,张开双臂微笑着说:“勇儿,我的孩子……”

(责编/宁克华)

福利院里献爱心篇8

一些乒乓球国手不久前向*市一家儿童福利院捐赠了一批球拍、球桌。可这些爱心物品并没有物尽其用,反而被积压在库房里。近日在**、**、**等地了解到,“赠非所需”已成为社会捐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福利院遭遇“爱心变鸡肋”之惑

记者在*市这家儿童福利院的库房里看到,除了新赠的球拍、球桌等体育器材外,还有成堆成捆的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这些物品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福利院供给科科长刘洪霞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发向福利院捐赠的热心人士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由于外界对福利院缺少了解,凭想象捐东西,结果捐来了大量的文体用品。事实上,这里200多个孩子95%或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能正常运动、上学的不多,对文体用品的需求很少。

相邻的库房装满了各式各样几乎无法穿上身的衣服。记者看到,这些衣服的样式都很古旧。刘洪霞从衣堆里随手捡起一件衣服,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蝙蝠衫”,颜色早已发白。刘洪霞说:“我们的孩子穿这种衣服出去,很容易被打上‘标签’,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刘洪霞告诉记者,智障儿童容易尿床,这就需要大量换洗的床单、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而这些最为短缺的物品恰好又是社会捐赠比较少的。对于那些大量的不适用物品,福利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转赠一部分文具给邻近的小学外,其余的物品福利院至今没想出更好的办法,只能暂时积压在库房里。

“粗放型”捐赠影响“爱心效率”

*市这家儿童福利院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当前的社会捐赠行为中,“赠非所需”现象普遍存在。今年6月,*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号召毕业生为西部贫困儿童捐书,毕业生们纷纷响应。然而,曾经在四川支教一年的一个学生会干部却对捐来的书大摇其头:“这些书孩子们要么看不懂,要么根本不感兴趣,80%都会被当成废纸卖掉。”团委的一位老师也认为,与其给西部的孩子们捐10本高深的《线性代数》,还真不如捐一本他们读得懂的《安徒生童话》。

“你捐赠的不是我需要的。”*儿童福利院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把这种情况用“赠非所需”来概括。她认为,与慈善事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社会捐赠方式偏于粗放。她说,这是一种“广种薄收式”的粗放型捐赠方式,因为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有时看上去“爱心如潮”,然而,对于受赠者来说,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有效爱心”并不多。

*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耿开文认为,多年来,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制度建设,让捐赠的款物一分一厘都能到达受赠者手中。然而,对于捐赠的物品对方需不需要,效用如何,能否让爱心产生最大效益,一直没有引起捐赠者和有关部门足够的关注。

沟通让“爱心效率”最大化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为社会救灾济困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赠非所需”不仅给受赠者带来尴尬,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省慈善协会副会长陈义民认为,“赠非所需”源于目前我国慈善行为捐受双方沟通机制的缺失。长期以来,有些捐赠者习惯于将闲置、无用的物品作为捐赠物品,而不是先和受赠方取得沟通,问明需求再行捐赠;捐赠者与受赠方缺乏交流的中间渠道,这让许多捐赠者无法与慈善机构及时沟通,从而无法得知对方需要什么,捐赠效用低下也就在所难免。

上一篇: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 下一篇:育儿心得中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