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2 21:09:46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 双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104-01

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三部分: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析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以及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这一课的知识目标要求: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课程思路较清晰,但在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设置、引导太多,课容量太大,如何既突出重点,又能完成课标要求,这是本人在设计课件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PPt1:请大家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出你所知道的传统文化元素。每小组至少说出三个且不得重复。大家讨论热烈,集思广益,联想出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南京的明孝陵、夫子庙、江南的山水画、风筝、京剧脸谱、北京四合院、贴倒福、贴春联、传统服饰(唐装、旗袍)、刺绣、剪纸、书法、浑天仪、西安的兵马俑、茶文化、古代四大发明等等。教师过渡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我们发现这些传统元素都体现了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共同的积淀,说明了它们都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象征性、代表性、传统性……”(就是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民族性来描述,需要教师进行强调)教师:“大家再想想为什么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至今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说明了它的什么特征?”学生:“继承性。”教师:“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过去到现在,新旧交融,体现了它的相对稳定性。”通过第一张PPt,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所感知,归纳出它所具有的特征。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PPt2:吃饺子、贴倒福、赏月、划龙舟的四幅图片,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哪种表现形式?学生:“是传统习俗。”教师:“有谁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以及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原因?”学生:“符合人们美好的愿望,有吉祥如意之意。”PPt3:传统习俗的含义。PPt4:北京四合院、故宫、江南民居、夫子庙四幅图片,分析南北建筑的特点及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学生:“北京四合院以南北为纵轴线,讲究对称,而且按照长幼次序住在不同的房间;江南民居一般墙围较高,体现了私密性。屋顶呈尖形,与南方雨水多有关系。”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南北建筑都讲究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符合儒家思想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所以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t5:剪纸、脸谱、书法、绘画四幅图片,谁能谈谈你对书法、绘画的认识?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有谁能唱几句地方戏?”一位学生的几句黄梅戏《女驸马》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教师总结:“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哪里?代表的是哪种思想?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思想?”学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教师总结:“这些思想已深深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以上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及其地位。”

PP6:“和”(设计红色置在屏幕中间)教师:“请大家讨论和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1:“讲天人合一,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学生2:“和字体现了人们要顺于天,相信外在的神灵,讲究君君、臣臣,让人们服从、服务于君子的统治。”教师:“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部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给予新的时代内涵,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作用。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它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呢?”PPt7:传统文化是财富(正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反方),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准备,各有30秒的正反方陈述,然后开始自由辩论。学生辩毕。教师:“请双方各自再找出对方的合理之处。”学生作答。“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教师总结:“这节课分别从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及对传统文化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来分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教案篇2

关键词:传统图案教学;民间特色;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2.4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对传统图案教学的重视

在中国美学的教育史上,传统图案教学曾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的艺术教育偏重艺术设计、色彩与造型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偏向现代流行的抽象与现实主义,背离了传统文化,导致在艺术教学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失去长远发展的推动力[1]。传统图案教学在艺术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因为艺术的发展必须以本土文化作为背景,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传承特征。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图案

中国的传统图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化,犹如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天空,所以对传统图案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院校教学中,由于受课程限制,即使开设传统图案课程,教师也是只作简单介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图案的内在含义[2]。

在传统图案教学中,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图案内容加以整合,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的多样化风格;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发展的特点,对时代文化进行分析,使其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图案的美。同时,在传统图案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每个图案都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内涵,其经历了历史的积淀,传承的意义已经超过图案自身,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灵魂寄托。例如,民间的“早生贵子”“龙凤呈祥”等图案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向往;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出现了“风调雨顺”等图案,象征着吉祥丰收的寓意。

三、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的结合

1.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结合的意义

将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相结合,可加深对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尽管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已发生变化,但是使图案在更多方面得以延续,可开拓旅游产品市场,开发带有民间特色的旅游产品,销往国外的市场,可扩大传统图案旅游产品的营销,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在开发传统图案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培养一批优秀继承人,使得传统图案文化得以继承创新。

2.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要求

首先,有着传统图案的旅游产品必须充分体现民间文化的特色,并与地域民间风俗相结合。其次,产品的用料与具体的加工措施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最后,在产品的设计上必须将传统图案的精髓与现代的审美理念相结合,让产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在旅游产品的装饰设计上采用传统的图案元素,体现地域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根据地区游客的特征以及产品本身的性能,有选择地借鉴传统图案,从中加点创新设计元素,这样制造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促进当地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

在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上,注重美观与实用。包装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印象,在包装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借鉴需要仔细研究,不可以生搬硬套。包装要根据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但是在加入游客需要元素的同时,要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将充满时代特征的现代元素与韵味无穷的传统元素相结合,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这些元素运用到包装上,就会让旅游产品升级。例如,在石林地区的旅游产品设计上,彝族人民将传统的刺绣图案与现代的艺术美相结合,将传统图案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传统的图案发展不仅要w现整个民族的发展特色,更要呈现时展的特色,将传统图案融入民间特色旅游产品中,让旅游产品的基本功能延伸到文化层面,这对地区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 惠. 对在传统图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12(4):88-89.

传统文化教案篇3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家具 图案特征

一、喀尔喀蒙古部溯源

1. 地理位置

喀尔喀蒙古部是一支历史渊源悠久的蒙古族部落分支的总称,据文献记载,“喀尔喀”这一称呼始于清末明初,是中国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该词源于著名的喀尔喀河。从地理位置分析,喀尔喀蒙古东接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南临大漠,北与俄罗斯接壤。

2. 历史渊源

分布于喀尔喀河的蒙古诸部落统称为“喀尔喀蒙古部”,喀尔喀蒙古部的形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末叶。15世纪末叶,元太祖15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6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今中国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其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今蒙古国。

根据上述有关地理位置对蒙古族渊源的描述,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部落属于“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部也称为“漠北蒙古”。

3.

鉴于喀尔喀蒙古部的历史渊源,其也保留了较为完整和淳朴的,进而又影响到了喀尔喀蒙古部的民俗民风和生活用具的方方面面。

“佛教”和“萨满教”是喀尔喀蒙古部传统的两大。佛教分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喀尔喀蒙古部及中国境内内蒙古地区信奉的佛教均为藏传佛教。

蒙古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这也体现在其对各种宗教的广泛接纳。在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原来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蒙哥汗时期 (公元1209~1259年),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蒙古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视和保护。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却是至深至远的。公元1247 年蒙古皇子阔端台与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晤,标志着蒙古族与藏传佛教正式结缘的开端。在这之后,藏传佛教(主要指格鲁派)逐渐在蒙古草原传播开来,与萨满教共同构成了蒙古族传统的两大主体。

萨满教是喀尔喀蒙古部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蒙古族的先祖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

二、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图案特征

1. 图案的原生态特征

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图案具有很强的原生态特征。“原生态”一词原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形态,是一种可以称为“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在这里借用“原生态”一词指代没有被外来其他文化侵袭的,具有喀尔喀蒙古部传统特征的图案及表现形式。

“纹样”是蒙古族传统绘画艺术中一项重要的创作类型,而在喀尔喀蒙古族传统家具中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得尤其具有地域特征。在喀尔喀蒙古部的传统家具彩绘中,多数实物样本中的绘画均采用图案化的特征,具象的图形出现的较少,大量实物样本的调研很好地例证了这一“原生态”特征。

实物样本“双屉朱底金漆彩绘植物纹木桌(图1)”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边角纹样、连续纹样和中心纹样,这样的全部采用纹样的组合来装饰家具表面的做法在其他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上均有反映。调研中的有些复杂而精美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彩绘图案用今天的印刷工具甚至都很难完成,而在过去全由工匠手工绘制,由此可见喀尔喀部传统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图2)。

白色被蒙古民族视为圣洁的颜色,白云在蒙古族中是吉祥圣洁的寓意,云纹是蒙古部传统家具中应用较多的纹饰图案。在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的彩绘图案中,对云纹图案没有进行过多的变形处理,而是用了较为淳朴的绘画方法,将云纹直接沿小木桌的束腰处连续围合绘制,再在云纹中填以金漆,这样的图案及彩绘方法也决定了该木桌作为供奉的明确用途(图3)。

2. 图案色彩的多样化

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的图案彩绘用色丰富,具有多样化的色彩特征。这一特征在橱柜类家具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传统家具彩绘图案中,色彩搭配采用较接近的色彩,一般不会采用明度、纯度或色相相差太大的配色方案。但是通过对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实物样本的调研,使我对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图案色彩有了重新的认识。在相当数量的样本中,图案色彩采用了色彩相差较远的搭配方法,这不仅没有让图案色彩混乱,反之这样的“非常规”的配色使得家具整体视觉感受变得更加丰富。实物样本“三屉红底单面金漆彩绘盘肠纹木橱”中红色做底,加以金漆彩绘花纹和浅蓝色彩绘边框装饰(图4)。另一件实物样本“五屉红底单面彩绘卷草纹木橱”也采用了类似的色彩搭配方法,这样的色彩搭配案例是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传统家具中没有的(图5)。

在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图案用色中,偏好使用红色和金色,黑色较少出现,黑色的使用也是很慎重的。关于蒙古族传统家具图案彩绘中使用黑色的案例,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家具中均未见案例,但在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中,这样的实物样本也使得我对黑色在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图案彩绘中重新审视。实物样本“翻盖红底单面金漆彩绘卷草纹经卷盒”(图6)中间“池子”部分用黑色做底,在其上施以金漆彩绘,加之这件家具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是收纳经卷所用。另一件实物样本“红底单面金漆彩绘植物纹木桌(图7)”也采用相似的彩绘技法,是不可多得的该类家具的精品。

图案色彩的多样化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同一家具上相同图案采用不同色彩但又采用对角线呼应的彩绘方法,“对开门红底彩绘团花盘肠纹橱柜”就是这样一件精彩实物样本(图8)。其他在同一家具上具有丰富色彩搭配的实物样本均印证了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图案色彩的多样化”这一特征(图9)。

3. 图案的宗教气息

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图案的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具有明显的佛教题材特征。如实物样本“翻盖红底三面彩绘生命树小盒(图10)”中,绘制了佛教有的生命树,其所绘形态同时也可视做或喻为萨满教中的“长生天”。由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创建的八思巴文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实物样本的图案彩绘中可见其一斑(图11)。为了表达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并寄托蒙古人的精神世界,彩绘时将八思巴文加以美化,升华了图案彩绘,创作了赋予精神追求的、经过美化的八思巴文纹饰(图12)。其他实物样本中均不同反应了浓郁的宗教题材,“红底单面彩绘佛教故事纹经卷盒(图13)”上的图案是佛教八宝纹样和佛教故事纹样的结合,“束腰红底单面金漆彩绘摩尼宝珠纹供桌(图14)”样本中图案为佛教中有美好吉祥寓意的莲花座和摩尼宝珠纹样的结合。

三、结论

通过对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的实物样本的调研和初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宗教对喀尔喀蒙古部家具图案特征的影响巨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图案的原生态特征;2.图案色彩的多样化特征;3.图案题材的宗教化特征。

在宗教对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图案的影响中,又数藏传佛教对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绘画”和“雕刻”题材两方面。家具表面彩绘中大量佛教题材的绘画、图案和文字使家具的装饰更好地服务于功能,这样的家具用于供奉、诵经和藏经,家具表面各种关于佛教题材的内容寄托了使用者虔诚的祈祷和企盼。在普通牧民家庭中常见的诵读经文的诵经桌,既有诵经的台面又有储藏经卷的抽屉,这便于虔诚的信仰者在草原上随身携带经卷、随时诵经(图15)。

在喀尔喀蒙古族的传统家具上,装饰题材较多地使用了“佛教”题材。通过调研发现,佛教文化的影响深入到喀尔喀蒙古部传统用具和家具等方方面面,这种在家具上施以宗教题材的彩绘和雕刻更反映了喀尔喀蒙古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对于喀尔喀蒙古部传统家具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将逐渐得出,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喀尔喀蒙古部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特色,对完善草原文化研究体系也将作出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乌日切夫.《蒙古族家具》.民族出版社,2009

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郑宏奎.《蒙古族文化图典――游乐卷》.文物出版社,2008

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辽宁万有图书发行有限公司,1999

郭雨桥.《细说蒙古包》.东方出版社,2010

额博.《蒙古人写真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韩宝花.《阿拉善蒙古族民俗风情荟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郑宏奎.蒙古族游乐文化.艺术评论,2008(12)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图案元素分析.家具,2006(01)

张欣宏.艳丽吉祥的蒙古族家具.新居室,2007(01)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研究―分类与审美.艺术评论,2008(12)

王丽.蒙古族传统家具造型特色研究.美与时代,2010(07)

王丽.蒙古族传统箱柜类家具造型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金光.传统蒙古包装饰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6

传统文化教案篇4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树立自身的国际形象。中国传统图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图案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消化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课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设计作业,学会将传统图案及其形式法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传统图案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一种必需的艺术修养是构成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拓就没有进步,这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当中,采撷精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传统文化教案篇5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三、结语

传统文化教案篇6

论文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绚丽夺目的艺术图案,这些图案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图案,这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形式的图案在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强调将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应用在现代设计中,也是现代设计教学的一种思路。

一、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解析

我国的传统图案起源于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彩陶纹样。随着历史的进程,传统图案也反映着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习俗和审美趣味。传统图案是把自然形象美组合、归纳,加以程式化的概括,使之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纹样,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要想融入传统图案的精华,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就必须要解析中国传统图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含义,设计思路和手法,否则就不可能建立中西融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1.传统图案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性是自然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如陶器的产生就是人们发现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器物上涂上黏土能够耐火而产生的;以原始文化为代表的绳纹和篮纹,是因纹样同绳索或筐篮的纹路相似而得名;对指纹的联想很可能是同心圆纹、回纹、漩涡纹等纹样产生的缘由。必然性是社会背景的产物。如阶级社会时期的器皿纹饰有等级内涵,青铜器纹样为代表的饕餮纹;社会繁荣时期佛教图案表现为造型完美,形象丰满,线条柔和、优美,突出写实与精神的刻化;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

2.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装饰多以单独和连续纹等构成,其图案特点为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对称,色泽单纯、明快、和谐。商周时期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春秋战国时期以青铜器、漆器为代表,纹样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精工,由神秘奇特转向平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泼。秦汉时期的兵马俑、画像砖、瓦当和铜镜纹饰,表现了秦代装饰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为传播,作为佛教符号的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之一。到了唐代装饰艺术显示出丰满、富丽、华贵的盛世风格。宋代的装饰艺术以写实风格为主,花鸟为最基本的装饰题材,其线条流畅,纹样简洁,典雅秀美。到了明清时期,吉祥纹样更为盛行,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3.代表性的传统图案

龙纹图案:龙是天象的象征,同时也是皇权财富与尊贵的象征。从古至今,龙纹图在舟车、家具、陶瓷、玉器等工艺品中都广泛地被流传使用。

凤纹图案:凤与龙一样都是先民虚拟的生物,是美丽和幸福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即有风的雏形,后来逐渐呈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成为美的艺术形象。

瑞兽图案: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种类繁多,形象独特,它们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其中最具典型的有狮和麒麟等。

盘长图案:盘长是佛教法物之一。明清时代广泛采用,含有吉祥之意,象征连绵不断。纹样有四合盘长,万代盘长、方胜盘长等,人们通常也称它为“中国结”。

汉字图案:汉字的造字原理本身隐含着“图像”,“汉字图案”是将字型构成加以美化,它的艺术功能中常包含着文字的意义,如福、寿、喜等一类汉字。

仕女图案:古时官宦人家妇女、历史中优秀女性和传说中女性人物成为绘画及工艺美术常用的题材,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花卉图案:中国借花卉植物寓意人格风范,或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自秦汉时期起,花卉纹样便以简洁的形态出现在工艺美术装饰之中。

二、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

传统图案是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和民族风格的结晶。它有别于其它任何民族艺术的特点,在世界美术舞台上独树一帜。这种传统精髓深深的植入中国艺术设计中,对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中国美学理念来熏陶,利用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从熟悉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方式人手,再辅之以理论上的解释,来弥补当前因现代商业化设计所带来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现代高度商业化设计运用现代技术的“复制”手段,设计往往具有的是生产性而不是创作性,设计者在进行商业设计时通过各种理性化、系统化、广泛化的现代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的瞬间的。这种商业化模式影响到我们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偏离了原有的人文轨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改来强调传统图案艺术精神,不但是适应设计市场化的趋势,也是对时下过于强调西方、日韩等文化偏颇的纠正,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回归。将传统艺术精神引入现代设计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具备个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关键。设计者们更多的将目光到自己的本土艺术,从中得到启迪,使其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才是我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现代艺术设计缺少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传统图案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设计思想,它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的设计巧妙结合,可以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特征。具有的民族性的传统图案给现代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创作灵感,传统艺术精神愈来愈为创作主体所看重。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巧妙组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标志也都是采用了中周古钱币的图形作为标志,既表明了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又彰显了民族图形特色。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代表着传统美学观积极的一面,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传统图案艺术的优势恰好可以弥补现代设计的劣势,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结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摸索和尝试。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强调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传统图案在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要依据商品的性质、种类和产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决定该不该用、如何用。只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使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真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传统图案艺术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现代社会虽然追求和向往传统文化带来的回归感,却不能对传统图案完全接纳、不加改变的应用,如果不顾及时代性而盲目地将传统形态搬到现代设计当中,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三、结束语

中国的设计必将成为展开与世界多重对话的独特理论体系,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同时,更要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教学中,着重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理念的强调和传授是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张燕,美学与艺术鉴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杨晶晶,现代融合与继承——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6,5

[3]董世斌_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01,6

[4]唐丽春,图形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传统文化教案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传统文化教案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档案要提高其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离不开创新。

一、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首先体现在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尤其是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当今大学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档案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能让我们了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使过去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才有文化的创新和未来。其中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办学活动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既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举例来说,一些年代久远的校园文化活动虽已成为历史,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场面却深深镌刻在参与人的脑海中,对后辈也有激励和启发作用。如果没有档案记录,必然随着当事人及事件的远去而流失,而档案资源的存在为保留校园文化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可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本身没有可保存的物质形态,后辈想了解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反映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途径就是查阅当初形成的相关原始档案。

二、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高校档案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已逐渐形成。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文化和众多舶来文化等的冲击,让部分大学生在欠缺判断力的情况下,迷失了方向。部分高校文化庸俗化、功利化,而宝贵的校园传统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高校坚持每年做教风测评和学生的综合测评。但这种外在强化式的管理方式,没能触及师生的思想本质,没有触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比这种外在强化式的管理方式更有效。而高校档案馆因受传统思想或是其它因素的制约,其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都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现状。比如:某些高校的校史馆资料中文字和图片资料大大多于实物资料,使得文化教育功能大打折扣。而某些高校也存在档案资料展示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展览场地、时间、人数等因素使得受众群体有限,也影响了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工作者平时忙于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对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思考不多,更谈不上创新。

三、提升高校档案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创新途径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中明确了高校档案馆的职责包括“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档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挑战。

(一)利用校史馆的档案资源来塑造师生的文化认同感。校史真实地记录了学校成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校史资料是对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敬业乐学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校史资料的展示,可以弘扬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历经了6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950年4月,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中国人民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成立、历经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年1月)、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年11月)、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年3月)、四川外语学院(1959年5月),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发扬“守责、求实、开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努力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有参观校史馆这一环节,通过这一教育活动,让入校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是新生爱国爱校教育的第一课,增加了他们对学校文化传统的认同。校史馆陈列了实物档案和人物档案等。实物档案有奖杯、奖状、证书、校徽、校旗、重大外事活动上的赠品等,人物档案包括了历任校长、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名师、校友等。这些实物和照片,记载了教育者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文化。参观校史馆,是师生享用的一次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从而让师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行业和专业。通过展示知名学者、校友的成长历程和成就,这里面既包含了引人深思的学理、也有启迪思想的人生智慧,用身边的人和事最直接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可见,师生既是高校档案文化的教育对象,也是创造高校档案文化的主体。应当把师生参与作为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创新的着力点。要调动全校师生员工、校友、离退休人员等的积极性,在校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利用、宣传等方面,群策群力,为高校档案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尊重社会多元文化需求,创新高校档案保存、宣传和利用的手段及形式。近年来,电子的、声像的新型档案,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增长很快,使得档案馆藏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已普及于各类高校档案部门,实体形态和数字化形态共存是高校档案资料保存方式发展的趋势。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给利用者提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取得资源的便利性。档案信息化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改变高校档案馆受益主体单一和利用地域局限的状况,使其服务的对象社会化、全球化,从而扩大了高校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

高效的档案宣传和利用工作,不仅能提高师生的档案意识,也能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互联网已经深深改变了文化的传播形态,思想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不受国别和地域的限制。网络链接让档案文化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所以,高校档案工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校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络、微博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强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充满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师生传播档案知识和信息,让档案文化走进师生的视野和心里。比如:在校庆期间,可以把建校初期艰难创业的老相片、院校成立的文件、那个年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图片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受到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也可制成光盘赠送给校友保存,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扩大档案文化教育的范围。

总之,将档案信息和知识的保存、宣传和利用与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使档案文化真正吸引人、打动人,发挥其在大学文化教育中的创新作用。

(三)开发利用特色文化档案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档案的育人激励功能。对高校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使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德育课堂更生动有效的方式。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特色文化档案中有一些影响力较大、对社会有着良好导向作用的学生群团活动。比如: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遗推广基地师生坚持传承金钱板传统文化,聘任重庆金钱板第17代传人为非遗推广基地客座教授。通过表演活动,展示了金钱板的魅力,竹板敲打声配上带川剧特色的戏曲唱法,展现了重庆的日新月异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学生们也从中体会到重庆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见,特色文化档案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的宝贵财富。

特色文化档案中还有一些反映我校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活动。比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了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该服务站发挥四川外国语大学小语种的优势,打造了一支精通英、法、日、意大利、德、韩等多语种的国际志愿者队伍,并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为社区居民和外籍人士提供生活信息咨询、社交服务、文化体验以及社区融合类专业社工服务,同时也是社会学系在校外打造的一个重要的师生实践教学基地。在中国传统节日,志愿者会组织外国友人一起参与体验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在重庆的生活。

这些珍贵的特色文化档案记录了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激发了师生的爱国荣校的情感,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大学传导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顺应时代的变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文化教育提供人员保障。只有档案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切实提高,才能真正提高档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首先,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主动熟悉校史校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对档案工作产生的新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当今世界是知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传播和利用。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软件操作和维护、网络知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这些相关技能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收集、保存、传播和利用。第四,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整理、上传下达以及保存档案信息,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特别是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及院系,主动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流程和要求上报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

四、结语

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我们每一所大学都需要在大学文化建设上下狠功夫。提升高校档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我们档案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注重收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档案资源,深度挖掘高校档案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振.论档案信息的传播媒介与受众构成.湘潭大学学报,1998(1).

[2]方德生.略论高校档案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兰台世界,2013(2).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下一篇:欧姆定律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