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9:54:35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思想上积极上进,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首先,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参加局处所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对照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并写出了学习心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其次,以自学为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刊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的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很有收获。

二、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一年来,我在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勤勤恳恳,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在行动上自觉实践为车主服务的宗旨,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财会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范文来源:范文大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自觉按规章操作。自己在目前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十五六年,经过十多年的锻炼基本上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业务上不断积累,提高素质

随着新形式对财会人员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十分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自学业务知识,认真学习了关于财会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规定。平时,我还注重对电脑有关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钻研,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工作是关键,在工作岗位上我首先从三个方面做起。

1.用心。

在目前的形式下,在目前形式下,对于征稽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用心工作始终是征管工作的命脉。工作态度塌实严谨,坚决遵守所内各项财经纪律和征管制度,认真做到征管.稽查.财务“三对口”。平时还注重对电脑和电算化会计工作有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流程,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存档都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化。做到了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

2.创新。

对处.所决定的各项整改措施和方针政策能够认真体会,并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坚决支持和贯彻执行,正确体会各项政策的内涵,在本质上发掘新理论、新办法、新层次,适应新要求。

3.负责。

加强个人责任心培养,真履行好自己的会计职能,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经过多年的锻炼,我已基本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不断自我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一、增强领导财务管理意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要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要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此,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一)增强领导责任意识《会计法》第四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以及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因此,增强单位领导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依法管财,努力为单位掌好权、尽好责、服好务。

(二)增强领导管理意识做为单位负责人,要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利用文件、报刊、电视、网络,加强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单位领导了解财务、熟悉财务、支持财务。带头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按章理财,依法办事,只有这样,各项制度执行就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三)增强领导民主意识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理财,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收支计划,按制办事,制度上没有的要通过单位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这样可以减少经费开支上的随意性,使资金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得规范、用得合理,为单位管好财、用好财、理好财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经济事业越发展,财务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财务人员责任重大,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感,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学会“做事先做人”,要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使财务人员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原则、热情服务的理念。只有把职业道德融入到财务工作当中,才能有善谋之心、创新之胆、创优之劲、担当之责,才能做到“常在江边走,就是不湿鞋”。

(二)提高财务人员法制观念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正确掌握国家有关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法设置财务账簿,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坚持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职责,不违法办理财务事项,不伪造会计凭证和财务账簿,不编制、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不建立帐外帐、不设立“小金库”。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经济建设时代,知识速度加快,财务人员不继续汲取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所学知识就会很快过时。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丰富的学识改进财务管理,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会计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财务工作新需要。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根本。在建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只有这样,制度建立才不流于形式,财务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财务规章制度,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真正形成以制管权、以制管人、以制管事、以制管钱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实行财务“一枝笔审批”,制定单位负责人、分管财务领导、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内审、稽核人员稽检范围,强化纪检、监察人员工作职责,使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促进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规范公务接待,加强车辆管理,严禁公款旅游,促进廉政风险建设,落实风险防控措施。购置大宗物资设备要经单位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并落实款源后,由单位物品集中采购小组采购,采购时对供应商的选择要采取招标、询价、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单位物品集中采购小组要参与上述全过程及合同签订,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需要时到办公室办理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手续。规范工程经费支出,工程完工后要进行验收,结算时要附有与工程内容相对应的税务发票,并附有工程竣工结算验收清单及“工程价款结算帐单”。对有些支出需要有合同、协议的,结算时要附有合同、协议。同时还要求票据报销时,必须要有经办人、证明人(实物验收人)、审核人、批准人在原始凭证或报销封面上签字。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是部门及其系统内部所属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制部门预算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事业发展,又要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预算要全面、准确、真实。

(一)真实编报基础信息提高部门预算基础信息编制工作认识,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是编制年度部门预算重要依据,因此,在编制部门基础信息时,要精心组织,认真校核,保证基础信息填报质量,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协调,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报表填报说明》填报,确保预算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为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二)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原则,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根据部门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本单位主要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编制部门预算,按照部门预算构成和日常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结合单位组织收入、财政供给政策据实编制,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量力而行,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强化部门预算管理首先要加强部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要做到先有收入,后有支出,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其次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依法积极组织单位创收,同时还要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实行预算事后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五、加大财务管理监督力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财务监督工作的基础,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形成一个有效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成立财务监督机制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其组成人员要有纪检监察、工会、职工代表等,落实内审、稽核人员稽检工作职责范围,要求财务人员参与单位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调研和决策,参与制定单位各项计划和管理,参与合同签订、工程招标、验收、大宗物资设备采购、车辆维修等,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单位员工财务知识教育,促进大家进行、接受财务监督,支持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把财务监督这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切实提高财务监管工作成效。

(二)开展财务稽检活动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业务工作,要求内审、稽核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求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负责对单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重大收支项目进行审核、分析、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财政、审计、税务、主管部门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限期纠正和整改,严格惩处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可开展事业单位“履职点评”活动,接受人大检查与监督,通过履职点评,构建法治单位和人民满意单位,促进和谐社会。

(三)落实财务公开制度落实财务公开制度,是营造“和谐”财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杜绝,促进廉政建设的手段。财务公开包括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公布,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执行情况,接受民主监督,听取职工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只有通过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一览无余地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从而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六、提高财务现代化管理

提高财务现代化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新观念,形成人本管理为机制,流程管理为导向,数据管理为核心,必须做好: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会计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岗位职责,实行会计电算化,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按照财政部规定,结合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使单位经济活动项目都能在所置科目中反映,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会计电算化的实行,既替代了烦琐的手工记帐,又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为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财务信息化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按时申报财政支付,建立非税票据管理系统,实施资产管理信息化,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构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三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将单位资产配置、使用、评估、处置、收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资产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同时,对资产的配置、处置、收益上缴等将按照有关规定直接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及审批。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 评价; 引领

一、财务评价工作概述

(一)财务评价工作理念

近年来,河北省电力公司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工作思路,依据SMART原则,以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为基础,层层分解对标指标,建立了以《企业年度业绩考核办法》为统领,以《财务工作评价办法》和《财务资产部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为补充的“三维一体”考核评价体系。

(二)财务评价的范围和目标

通过“三维一体”评价体系建设,实现了财务评价对所有对标指标、业务类型以及全体财务人员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实现了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以及广大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公司系统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助推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

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年度业绩考核体系是河北省电力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定,对所属企业及企业负责人进行管理并强化其责任意识、约束其经营行为的管理方式。

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业务指标。基本指标由安全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指标、职工队伍稳定等指标组成。分类业务指标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确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指标、财务考核指标、物资管理指标、经济法律管理指标、民主管理指标、精神文明建设、集体资产监管等。

2011年度河北省电力公司财务考核指标主要包括:1.成本费用累计完成率;2.计提折旧准确性;3.三项可控费用;4.流动资产周转率;5.资金上缴率;6.竣工决算完成率;7.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偏差率;8.趸售县公司利润总额;9.财务工作质量。

以上指标的考核部门为各单位财务资产部,配合部门为发展策划部、营销部以及审计部。公司考虑各单位规模以及业务处理复杂程度不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难度系数,以确保对各单位考核更加公平、合理、科学。

(二)公司系统财务工作评价体系

为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科学全面地评价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电力公司财务部围绕年度财务考核指标,建立了更为全面的公司系统财务工作评价体系。

此体系的建立遵循“客观公正、促进工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评价范围为河北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包括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并将财务工作评价得分作为省公司评选年度“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的主要依据。

财务管理定性评价体系由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要素构成。各单位综合评价分为基础评价和辅助评价两部分。

1.基础评价

基础评价主要从六个专业类别角度,对各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价格综合管理、评价稽核六个专业类别。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预算管理类主要包括:年度预算报告、现金流量预算、预算执行与分析和成本管理等内容。

(2)会计核算类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报表管理、快报管理、税收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等内容。

(3)资产管理类主要包括:资产管理、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控制和竣工决算等内容。

(4)资金管理类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资金管理和融资管理等内容。

(5)价格综合管理类主要包括:电价管理、队伍建设和综合管理等内容。

(6)评价稽核类主要包括:财务稽核对标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

2.辅助评价

辅助评价主要是对年度重点工作落实、重大奖励和处罚事项的评价,对基础评价起修正和补充作用。辅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完成省公司重点工作情况,是指经省公司研究后,认为需单独进行考核的年度省公司重要的财务工作。

(2)省公司绩效考核情况,是指各单位因财务工作获得省公司绩效考核奖励时,省公司按照绩效考核奖励分值的两倍予以评分。

(3)单项奖励,主要包括:财务工作入选国网或省公司典型经验所给予的奖励;参加省公司及以上级别财务类别比赛或竞赛,并获得相应名次所给予的奖励;获得省公司“五小”创新成果评比奖项所给予的奖励;财务工作获得其他奖励事项,经认定对省公司财务工作产生良好影响的;在省公司或国网公司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正面宣传公司财务工作的报道。

基础评价和辅助评价的各项评价标准及评价由省公司绩效考核专责负责汇总整理各月绩效考评情况。

财务工作评价得分依据基础评价得分与辅助评价得分求和得出,即:

财务工作评价得分=基础评价得分+辅助评价得分。

基础评价得分满分为100分,按照六个专业类别评价得分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即:

基础评价得分=∑单类评价内容得分×对应权重。

权重依据各专业当年度工作量、工作性质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

单类评价得分依据各项指标得分求和得出。辅助评价采取加减分形式,评价得分直接求和计算得出。

考评得分情况,通过省公司门户网站财务资产部网页、季度例会等方式进行。

(三)财务资产部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部门精益化管理水平,客观准确地评价员工绩效,激发员工潜能,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河北省电力公司结合部门实际,建立了财务资产部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1.组织机构设置

财务资产部成立绩效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提出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绩效指标及其标准;监督绩效考核的实施。

2.考核内容、标准及考核方式

财务资产部内部以月度和年度为周期进行绩效考核。主要针对各级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和质量、时间等因素考核。

(1)月度绩效考核

1)省公司奖惩考评

省公司奖惩考评是指省公司对财务资产部进行的业绩考核奖惩。

考评标准为:

奖惩事项可以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的,按照该事项1:15的比例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并由主要责任人员提出分配意见。

奖惩事项无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的,该事项对应的奖惩资金全部纳入部门奖惩考评资金进行二次分配。

2)履职和执规考评

履职考评是指对岗位基本职责履行情况的考评,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工作计划和领导交办临时性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二是对日常工作表现的考评,主要是对员工态度、能力、业绩等的综合评价。

执规考评是指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纪律、保密等公司有关员工行为规范及部门有关管理制度。

履职和执规考评采取百分制,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视情况和后果扣分。考评标准为: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的,视工作性质、延后情况及影响每项扣5-10分。其中:国网公司及公司领导布置工作未按时完成扣10分;列入月度工作计划的工作未完成扣8分;其他工作未完成扣5分。

分值分配:牵头处室60%、配合处室30%、主管主任10%;处长50%、责任人40%、配合人员10%。配合处室、配合员工的配合工作及时准确,对进度没有影响的,不参与扣罚。

工作质量或效果存在差错的,视影响及严重程度每项扣5-10分。其中:国网公司及公司领导布置工作出现差错每项扣10分;列入月度工作计划的工作出现差错的每项扣8分;其他工作出现差错每项扣5分。

分值分配:牵头处室60%、配合处室30%、主管主任10%;处长50%、责任人40%、配合人员10%。配合处室、配合员工的配合工作及时准确,对质量效果没有影响的,不参与扣罚。出错环节由配合处室或配合人员直接造成的,牵头处室及人员权重减半,责任处室及人员权重加倍。

员工违反公司劳动纪律、保密规定等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每发生一次扣10分。

3)部内专项奖惩考评

部内专项奖惩考评是指:一是获得省公司以上级表彰及荣誉称号所给予的奖励;二是在标准化创新、“五小成果”、管理创新实践等方面获得省公司级表彰或奖励所给予的奖励;三是在省公司级主要刊物、网站正面报道财务工作,产生正面影响所给予的奖励;四是被省公司通报批评、公司领导公开批评所给予的惩罚;五是其他经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小组认定应实施的奖惩。

部内专项奖励考评采取加减分制,考评标准为:员工获得省公司以上表彰及荣誉称号,奖励30分;获得省公司级表彰及荣誉称号,奖励10分。

在标准化创新、“五小成果”、管理创新实践等方面获得省公司级表彰或奖励每项加10分,在标准化创新、“五小成果”、管理创新实践等方面获得省公司以上级表彰或奖励每项加30分。

宣传报道:员工在省公司级主要刊物、网站正面报道财务工作,产生正面影响的,每篇加2分;在省公司以上级主要刊物正面报道财务工作,产生正面影响的,每篇加3分。影响重大的,在此基础上由绩效考核工作小组酌情加分。

被省公司通报表扬、公司领导公开表扬的,落实后加10分;被省公司以上级通报表扬的,加30分。被省公司通报批评、公司领导公开批评的,落实责任后扣10分;被省公司以上级通报批评的,扣30分。

除上述事项外的其他事项,员工也可以提出考核申请,报请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批准后实施。

上述事项在执行中遇到的具体执行事宜,需研究确定的,应在确定后形成补充标准。

对省公司有明确规定的其他事项,经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后,按照公司规定执行。

4)考核方式

实行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月度会议制度。次月初第一周召开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会议,研究确定上月考核事宜。

实行奖惩事项提出机制。各处处长应按部门绩效考核专责要求,及时提出本处考核事项建议。部门绩效考核专责汇总后,提交会议讨论。获得的公司绩效考核奖惩,由绩效考核专责根据本办法统一提出奖惩建议,交由绩效考核小组讨论。分管主任及部门主任可在会议上补充提出奖惩事项。

绩效考核小组对考核事项的确定,以考评标准为基础。新补充、明确的考评标准,列入当月《部内考核通报》。

(2)年度绩效考核

1)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履职考评、执规考评、业绩奖惩考评及能力、态度、满意度考评。履职、执规和业绩奖惩考评为12个月的平均分;能力、态度、满意度考评采取加分考评,总加分最高不超过60分。

工作能力、态度、满意度考评内容及标准见附件“满意度综合评议指标表”。

2)考核方式

采用部门全员全方位评价方法,从工作态度、能力和成效三方面对员工进行满意度加分考评。

年初,部门员工对上年工作做出书面总结,在部门年度会上述职,部门全体员工对被考核员工进行年度绩效评分,被考核员工年度满意度考评成绩为部门全体员工评分的平均分(其中其他员工占分数比重的60%、主管处长占比10%、其他处长平均分占比10%、部门主任评分占比20%)为该员工满意度得分。

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员工月度绩效考核平均分+员工年度满意度考评得分

(3)考评结果应用

1)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计算职工薪酬的组成部分。

部门员工奖金=个人基本奖金+绩效考评奖金,其中:

个人基本奖金=奖金基数×本员工岗位责任系数×80%

绩效考评奖金=(当月奖金总额-部门负责人奖金-个人基本奖金总额)×分配比例

分配比例=(本员工岗位责任系数×本员工绩效考核得分)/[∑(员工岗位系数×员工绩效考核得分)]

2)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员工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和评选优秀人才、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年度绩效考评成绩记入个人档案。

3)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与岗位动态管理相结合,对不合格者,提出书面警示,实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4)根据对考评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潜能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

三、评价体系的效果

上述三项评价体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构建起了科学统一的“三维一体”财务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深化应用,使得财务管理者抓住了“点”,把握住了企业核心考核指标;理顺了“线”,梳理了各专业年度重点工作;形成了“面”,确保了财务评价体系的全员参与。自“三维一体”财务工作评价体系建立实施以来,河北省电力公司财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进一步规范了业务行为。财务评价办法不仅是对各项基础财务工作结果的一种评价,也是对各项业务的一种规范,各单位可以按评价内容标准,对本单位工作进行改进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更好地发挥了对广大员工的激励作用。评价体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明确了考核标准,量化了工作指标,更加有效地激发各单位创先争优意识,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三是促进了省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评价标准的便于基层单位更好地理解领会省公司管理要求,有助于省公司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也为基层单位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使各基层单位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自选项目”,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对标、“五小创新”以及专业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并更加注重财务工作的对外宣传,很好地提升了财务形象,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评价体系优化方向

(一)复杂指标简单化,提高评价的操作性

指标贵精不贵多,河北省电力公司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评价指标构成,找准反映和促进财务工作的核心指标,这一化繁为简的做法也将减轻财务人员的负担,提高评价工作的操作性。

(二)指标调整动态化,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引入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评估指标的敏感性和可管理性,区分出优势、劣势、关注和潜力四类指标,大力提升优势指标,定期监控关注指标,拓展研究潜力指标,暂时忽略劣势指标,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强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结果评价过程化,提高指标的可控性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已达1400万人,已接近会计行业市场饱和状态。大量人员涌入会计行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制约和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对会计制度、决算编制要求的理解程度、熟悉程度、精通程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理论基础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能够促进、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保证,归根结底都影响着会计工作结果——会计信息的质量。

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对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股东构成(股权集中度)、董事会和监事会都从各自的角度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以自身利益为主要诉求,在影响力所及范围内左右着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铁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铁路企业应根据“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实施细则和财务月报工作管理细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提高会计报表质量。进一步完善季度、月度决算报表的有关要求和管理办法,明确和细化决算工作分工,量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在责任落实上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严格把关财务报表数据的审核。首先,成本管理人员审核站段完成工作清算、成本部分工作量、定额、预算金额以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根据《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要求,掌握并与有关业务部门核对与清算有关的工作量,做好营业收入清算工作,确保营业收入的准确、完整,维护铁路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大修管理人员审核大修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核对车、机、工、电、辆等部门填报的相关工作量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确保各项定额合理、准确;第三,运营结算人员审核更改工程、存货、应收应付往来事项,保证内部单位间不能集中结算的应收、应付对冲数据的准确无误;第四,财务决算人员了解并掌握内部各主体间的经济业务,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根据补充明细报表对关联易、内部债权债务、权益性事项进行数据收集,规范抵销内部运输业、非运输业、合资公司间的财务事项,负责对往来账项、表内、表表之间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核,编制抵销分录做到应抵尽抵,提高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各部门分工协作,互相把控,最终决算报表先通过人工审核,后利用信息系统报表审核参数自动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效果,减少报表出错机率。

通过规范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工作,将非运输企业、合资铁路公司纳入财务月报编报范围,全面掌握和分析涵盖各单位的日常经营情况,为铁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2.继续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检查验收

按照铁路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工作要求,铁路企业及其控股合资公司、所属基层站段,应深入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检查验收活动,定期组织研讨、分析总结等阶段工作,总结推广达标单位好的做法与经验,规范会计核算,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继续组织对运输企业、非运输企业以及合资铁路公司、建设单位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复验。

3.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经营结果的真实性。

根据多元化经营管理要求,制定多元化经营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铁道部、铁路企业相关规定,严格划分运输企业与非运输企业的经济界限,收支不得互相侵占;严格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内容界限,运输企业与非运输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或使用资源要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公正的办理财务结算。会计核算应按正确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严格遵照权责发生制和收支配比的原则,真实、规范、完整、及时核算各项收支,公允、合法地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加强财会信息系统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1.加强会计信息安全

铁路企业已实现了财务数据集中,但是随着所属基层单位的访问量不断增加,财会信息系统的安全越来越重要,数据集中单位应指定系统管理员负责Oracle数据库的升级、服务器本身操作系统的升级和权限设置;加强系统各操作人员口令的保密与授权,防止系统人为蓄意破坏;对信息系统实行双机热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对会计信息执行镜像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整合信息化资源

铁路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局域网资源,在财务部门网站开通web版平台,实现网上对账、网上集中结算、网上固定资产调拨等。各单位通过登录系统,进行相关往来、清算、投资关系等明细账项的查询,实现固定资产调拨、内部往来结算等工作的签认,通过权限设置做到上下级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满足上级跨账套查询信息的需要。通过整合信息化资源,深入挖掘信息化手段,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3.提高信息化利用能力

铁路企业应在制定标准科目字典的基础上,制定细化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应收账款等多个方面和会计科目的统一设置方案,为基层单位建立完善的旬报自动生成环境,在所属单位启动旬报数据自动生成系统功能,实现固定资产折旧、工资社保以及月末等转账分录的自动生成;及时维护报表参数,根据报表间的相互关系增设校验公式,将不该填列数据的单元格设置等于零的校验公式,避免数据错行和误填;增设取数、计算、审核公式,如对成本表增设大量的表间计算、审核公式,保证财务报表参数完整准确,统一账转表参数设置,对报表取数、计算和审核参数进行动态检查和修正。

(三)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保证财会队伍建设。

1.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上,铁路企业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注重质量和效果为原则,改革创新培训方式,结合铁路企业网络化经营以及行业间流动性强、知识更新快、专业需求多样化的新情况,适当借助优秀网校和财经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实行差异化培训教育,使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能及时方便地接受到优秀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精选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三个指引等内容,并且针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面临诸多诱惑的现实情况,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铁路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具备岗位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一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作业流程环节,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建立财务部与各单位对口联系制度、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基层的调研指导服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执行财经规章制度的能力、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三要加大培训力度,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分层次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加大对财会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会计人员执行者、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能力和作用。

2.坚持会计主管委派制

继续坚持会计主管委派制,一要及时掌握委派会计人员的履职情况,督促委派会计人员主动入位、迅速对接、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委派单位加强督办,要求各主要运输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对履职情况进行报告,通过对履职报告的归纳整理,促使委派会计人员尽快入位,适应新挑战,融入新岗位;二要建立日常考评档案,财务部门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履职情况跟踪考核,与人事部门组成考核组对有代表性的会计人员交流单位进行跟踪考核;三要通过开展委派会计人员交流、考核、培训等工作,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为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legated system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 of group company was discussed, and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how to improve the delegated system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 was explored.

关键词: 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Key words: Group Company;financial administrator;delegated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41-02

1 集团公司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意义

1.1 能够有效监督下属公司生产经营 通过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的实施,集团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员有权参加下属公司的决策。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参与下属公司财务计划的制定,并承担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控。在这个意义上,集团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公司运营的实际状况,对管理者、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相关信息做到充分了解,实现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监控。在这一制度下,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围绕着公司资产管理展开工作,重点是对公司日常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下属公司的经营全过程。

1.2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依照财务负责人委派制要求,被委派的财务人员的人事归属在集团公司,薪酬待遇由集团财务部门负责,这增加了委派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他可以独立对公司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并对公司重大资金调配、财务开支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了委派财务人员工作的客观公正,确保其反映的公司运行信息的真实准确。

1.3 督促分、子公司与集团保持一致性 通过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的日常工作,可以将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政策落实到各分、子公司的实际管理中,统一各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除此之外,对于分配到各公司的财务预算、年度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可以通过委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实施干预,予以纠正。

2 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现实中,集团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在身份上与下属公司负责人相同,都是由集团公司任命,在管理过程中代表集团。但由于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属于公司负责人,因此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要受到分、子公司负责人的领导。这样就形成了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双向管理:一方面他接受集团公司的领导,同时他又要接受下属公司负责人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的独立性,在对下属公司财务运营的监管上受到制约。

2.2 对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再监督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委托关系,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并不是没有漏洞和风险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性的弱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尽管在该制度下,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要代表集团公司利益实施监管,但是并不能排除其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与下属公司负责人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就容易产生偏差,容易出现为谋一己自私利而造成集团公司利益受损的情况。

2.3 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业素质问题 在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主要角色的财务负责人本身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对于这个制度能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一些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关系到这个制度能否健康运行,关系到集团的整体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需要特别注意。

3 进一步完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的措施

3.1 健全制度,为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工作开展有章可循,集团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为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本身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2 明确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角色和职能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角色定位模糊、职能不明确而影响财务监管工作的展开。如何合理、科学地划分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力、避免出现身份尴尬、职权模糊的情况,就成为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一方面,要做到职责分明。在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下,财务负责人职责包括:严格依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管理法规对下属公司财务运营实施监管;参与下属公司财务计划及方案的制定,并对其执行集团经营决策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转情况进行财务分析。

另一方面,要做到权力清晰。在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下,财务负责人职责包括:参与财务决策、出席下属公司经营管理的业务会议;对下属公司财务收支情况和经营活动等进行监督和审核;对下属公司有关财务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建议并组织进行考核。

3.3 正确处理监督与管理、服务的关系 被委派财务负责人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在财务监管工作中处理好管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这是充分发挥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公司的正常经营,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不应加以干涉,而是应该以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提供服务。

具体来说,在公司的资金运转、利润分配、资本投入等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在财务计划、会计组织运行等财务活动中,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要与下属公司负责人密切配合,共同行使管理职能,以参与者的身份予监督于管理之中。不仅如此,被委派财务负责人还要具有较强的服务理念,要有为公司经营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意识。

3.4 建立健全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监控制度

3.4.1 明确管理主体,加强日常管理。从对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的管理上看,其管理主体是集团公司,具体管理的部门是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它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召开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等方式对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管理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

3.4.2 加强考评,督促履职。为了切实落实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督促、监督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工作,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考评。为此,集团公司要设计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其内容包括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通过考评,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可以对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履职业绩做到详细掌握,以此为依据评价其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并纳入人事档案,方便对其进行管理。

3.4.3 实行报告制度。在具体的监控手段上,集团公司可以推行委派财务负责人报告制度,被委派财务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集团报告其工作进展和履职情况。这有利于督促被委派财务负责人充分发挥其职能,也有助于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监督管理。

3.5 完善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激励机制 要想充分发挥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的效用,仅靠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被委派财务负责人实施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将相关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具体操作中,对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可适当给予奖励,将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经济利益与所在分、子公司利益连结起来,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分分子公司经营管理,使其为所在分、子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除物质奖励外,对表现突出被委派财务负责人,还应采取评优表彰、职务晋升等精神奖励。

3.6 不断提高被委派财务负责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作为专业人员,要具备担当起分、子公司领导参谋的能力;其次,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财务工作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要善于通过沟通将财务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最后,还要有很强的外联能力。通过与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公司经营创造良好地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峰.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8).

[2]高红侠.浅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全面实施,逐步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多元化经营铁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在铁路企业摆脱计划经济束缚不断走向市场的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和地位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积累及投资、经营等各方利益。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较终目标是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得较大的利润。因此,追求企业利润较大化,必须牢固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树立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多元化经营,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运输)收入、多元化收入,就需要筹措、管好、用好大量资金,需要较大限度地挖掘增运增收及多元化创收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推进财务管理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我国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是铁路企业内部虽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财务规章,但执行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监管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二是会计核算不规范。我国铁路企业多数仍延用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把手”审批色彩严重,未能对重大投资事项进行集体决策,费用报销局限性较强,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才华。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铁路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及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重视,使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无法发挥内控制度在规范核算、保证资产完整、监督财务工作的作用。缺少内部牵制、岗位分离不明。导致某些人员利用自身便利谋取私利的现象,不但侵害着铁路企业经济利益,更严重阻碍了铁路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

(三)铁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铁路企业用人机制仍有“任人唯亲”的现象,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不愿进铁路行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铁路财务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我国铁路企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三、加强我国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铁路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管理办法,结合铁路企业自身规模、经营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1.重视内部审计制度。

铁路企业财务部门应与管理层积极沟通,保证内审部门的客观性、公正性。内审部门应定期对企业财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资产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向管理层汇报,监督各科室及时、积极按照审计报告进行整改,保证铁路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不断提高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铁路企业也可聘请会计中介机构对财务核算、内部控制运行等活动进行审计,利用会计中介机构在财务业务方面的优势,纠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资产管理制度。

铁道、机车等铁路专用设备在铁路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铁路设备是否安全、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证铁路运输的顺利运行。首先,铁路企业应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并从人、才、物方面给予其开展工作的支持。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应出台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办法,督促企业各个科室、全体员工能够积极执行制定的资产管理办法;定期对本单位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点出的盘盈、亏资产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按照领导审批进行处理,保证资产的账实相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最后,在资产盘点的基础上,结合内部科室采购申请,将闲置资产在企业内部调剂使用,提高铁路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并执行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担任重要岗位的人员应由不同财务人员担任,建立互相牵制机制,定期轮岗,避免出现贪污舞弊的行为。例如,铁路设备采购岗位应与合同签订、询价人员分离,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内外勾结,侵害铁路企业利益。

(二)建立并完善铁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铁路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地方各基层铁路部门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如:在基层铁路单位内部根据客流量、人员设置制定详细的财务流程,包括售票人员现金缴库、出纳岗位设置等详细流程,方便基层财务人员真实记录每日车票收入情况等。铁路管理层应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一是在财务管理人才录用方面,铁路企业应面向社会和财经大中院校,在财经专业相关院校中招录财务人员,并适当招录具有相关财务工作经验人才。二是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财务电算化软件操作、新财经税收政策变更讲解、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财务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针对这些知识组织考试或竞赛,保证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更新的业务知识。三是定期对财务人员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详细规定每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标准,按照每月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金发放的标准,促使财务人员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四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每年末实行重新解聘制度,不合格人员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促使企业财务人员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四)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增强竞争力

合理用人,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有利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创收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一、区县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正逐步得到规范。从近几年的审计要求来看,对部门管理中预算收支方面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减弱,审计重点更多是倾向于部门领导履职和经济责任情况。但是实际审计结果反映,部门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1.部门预算编制内容不够细化。目前区县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反映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分为经常性专项和非经常性专项。在年初编制预算中,内容不够细化,如公用经费除“三公经费”外,其他项目基本不再细分;项目支出中经常性专项细化度也不够,审计中发现有些部门存在经常性专项中无具体对应项目的情况。预算编制的过于粗放,不利于预算执行的有效监控,弱化了预算约束力。

2.公用经费执行超预算情况普遍。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预算单位年度实际使用的公用经费普遍超过年初预算,执行率偏高。一些单位在项目经费中开支会务经费,有“基本支出”项目化倾向,还有一些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中开支考察费、招待费等公用经费,造成下属单位人均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大大高于上级行政单位。

3.部门预算与决算编制科目不一致。部门决算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支出功能分类决算和支出经济分类决算,而部门预算仅编制支出功能分类预算,不编制支出经济分类预算。如此造成决算分析只能在支出大类上与预算数进行比较,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比如公用经费,由于在预算编制时没有直接细化到“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款级科目,决算时只能看到公用经费执行率偏高的问题,对于具体是什么项目导致执行率偏高无法分析,不利于今后对预算的控制。

4.部门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些往来款项长期宕存账面,不及时清理结转;部分单位有些账套没有纳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体系中,不能完整反映部门财务收支的全貌;一些项目支出未按规定设立明细账核算。另外,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随意摆放支出科目,发生年终决算中“其他支出”科目数额过大等现象,会计核算不规范。

二、区县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管理层面,一些预算管理制度和要求还不够完善和明确。一是预算编制的科目设计不够细化。目前区县部门预算仅编制完整的支出功能分类预算,没有编制详细的支出经济分类预算,对支出用途只按人员支出、公用支出、项目支出三大类来划分,较为简化,不能反映部门支出的具体用途。预算编制科目的简化是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公用经费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不合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管理是目前部门预算编审中常用的方法,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偏高,会引起行政成本的膨胀,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引发一系列政府腐败问题。但是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也并非越低越好,过低会影响预算单位工作职能的正常开展,容易产生公用经费挤占项目经费的情况,产生公用经费预算执行率偏高的现象。审计署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就指出了中央12个部门本级和54个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直接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基本支出3.93亿元的问题。

2.在操作层面,预算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不太重视财务工作的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财务部门成了单位领导实际意义上的“出纳”(荣莉,2005)。有些单位的财务工作也只局限在保证资金安全,对节约经费、控制开支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另外,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也是财政财务收支核算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些财务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资金管理的实际经验,有些财务人员虽然接受过会计专业的系统培训,但是对公共部门预算收支不熟悉,特别是对预算收支科目分类、财政体制改革等情况不甚了解。有的财务人员受岗位职责的局限,不能及时掌握部门履职等相关业务信息,影响了在财务收支核算上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三、完善区县部门预算管理的思考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完善区县部门预算管理也可以从完善机制和强化操作这两个方面来实施。

1.编制按支出经济分类的支出预算。如何完善区县部门预算管理机制,除了确定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外,细化预算编制的科目设计也尤为重要,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的科目预算是细化预算编制的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

2007年起实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政府支出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划分,这两种分类分别从不同侧面,以“二维”方式反映政府资金支出情况,一个维度是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功能分类,如教育、卫生、科技支出等;另一个维度是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的支出经济分类,如工资、办公费、装备购置费等。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政府的每一项支出都可以通过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同时进行反映,编制预算时,先在支出功能科目中找出对应的功能项目,然后根据支出的具体用途将支出细化分解到对应的支出经济科目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行之初,考虑新老科目的顺利衔接,地方财政预算暂时仅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来编制预算和进行总预算会计核算,没有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预算。

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体系的设计上来看,有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企事业单位补贴、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等12个大类,款级科目目前已经细化到一百多个。支出经济分类体系的设计就是为了做细、做实政府预算,是政府预算编制以及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和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不断推进,对预算编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编制支出功能分类的科目预算已经不能适应预算管理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同时编制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部门预算。编制支出经济分类预算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利于推进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预算可以将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充分细化到款级,为支出执行提供依据;二是有利于控制公用经费,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预算后,原先按照定额标准实行总量控制的公用经费预算,将细化到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因公出国经费等款级科目,“三公经费”预算数据也可以从中直接获得,不仅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而且能够在执行过程中有效控制经费的使用;三是有利于数据分析和比对,编制支出经济分类预算,可以使部门预算、决算和日常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得到统一,各项支出都可以进行决算数和预算数的直接比较,为经济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

2.强化部门领导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和操作者,要编制支出经济分类的支出预算无疑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对于部门领导而言,要强化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对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举一反三,抓住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用制度来强化管理。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控制各项支出,特别是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榜样,合理控制好本部门的行政运行成本。要理顺部门内部的业务关系,明确岗位职责,帮助财务人员树立威信,为财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支持,减少阻力。

对部门财务人员而言,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是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重要基础。部门财务人员应改变单纯记账的观念,要把管理与控制的理念渗透到实务工作中去。财务人员要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各类业务发生的支出费用,要能够准确判断,列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中。财政部门可以对部门财务人员开展有关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国库直接支付等相关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知识的培训,帮助部门财务人员掌握新知识,适应改革引起的财政财务收支核算方面的变化。

(作者为副局长、会计师)

参考文献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制药企业;销售;财务管理

销售指的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和合同卖出商品,收回货款的过程。销售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策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销售的业绩决定着生产的规模,销售越多还能够降低研发成本的投入比重,提升企业收益。随着国家对于医疗卫生的持续增加投入,制药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依靠高药价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够增加发展空间,所以不少制药企业都单独设立了销售分公司或部门,有了专门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在销售环节依然出现了价格混乱、成本高企、资金回收较慢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收益,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药企销售财务管理的问题现状

1、财务监管缺乏力度。药企的销售有多种方式,有,有医药终端的,也有药店连锁的。但大多数是做终端和药店的,这也就决定了药品销售的线拉得很长,管理层级多了,有些销售网点延伸到了县乡一级,但是财务监管却没有延伸,导致缺乏足够的监管。个别医药销售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破坏公司制度,行贿医院管理层、采购商等等,影响了公司形象。同时,利用公司在出差人员管理上的漏洞,恶意报销差旅费用和公关费用,也间接提高了销售成本,成为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财务审核不到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于药品价格在销售环节的把关,但是基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药品的价格较乱,随意性较大。个别权力较大的销售经理为了业绩会通过附赠药品或者直接打包药价的方式改变药品价格,如果药品价格高了,也容易影响到后续的销售量,降低市场占有份额;如果价格低了,则企业利润受影响,也容易受到管理部门的不正当竞争指控,带来经营风险。但是,财务部门并没有对价格和销售过程进行严格的过程监督,对潜在的风险没有能够提前发现和预防,没有及时地向上级反映。

3、资金管理不严。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药品销售一方在销售过程中的话语权下降,直接反映到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不少药品的销售都是靠着允许赊账进行了,而一旦药店或者医院经济能力无法保证,就容易产生呆账、坏账,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而财务管理人员对此类的资金管理,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二、强化财务监管的对策

1、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要利用ERP财务管理软件整合对药品销售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突出财务部门的作用,实现财务的统一核算和成本控制,将财务监督延伸至每一基层销售点。尤其是在对药品的定价管理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地收集好相关信息,开展对成本和利润的分析,为企业的定价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好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促进自身效益增长的销售策略。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资金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最有效工具。要根据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额度,强化销售环节的预算管理,完善对资金的管理。在销售人员的前期资金申请、审批等环节,严格执行好预算标准。要落实销售人员财务制度,在销售额度、费用支出、帐款收回等方面落实岗位责任,在差旅费用报批等过程加强审核,对于超支行为执行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3、强化财务风险防范。一方面,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药品销售过程中的各种财务行为进行风险判断,制定好应急响应机制和处理办法,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处理,降低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建立销售过程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对销售的现金流、客户的财务能力和应收账款等进行实时分析和监控,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考评和调整。同时,要规范药品销售的程序,严格控制赊账行为的发生,对销售人员行贿公关行为进行严格审查,降低呆账坏账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销售风险。

4、加强财务绩效考核。要依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对预算执行的考评和销售环节的考评,将销售环节过程中的财务行为和业绩作为销售人员考核的重要部分。在考核内容上,既要关注显在的销售成绩、销售成本、市场份额,也要关注潜在的顾客评价和满意度。在考核的细则设置上,既要考虑团队的成绩,也要考虑个人的成绩,还要实行考核结果申诉,避免重考核、轻应用的出现。

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监督。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到对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因此,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销售知识的培训,让财务人员了解、掌握销售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强财务知识的培训,在风险防范、预算管理、审核等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补强。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防止财务人员发生业务无比行为,损害企业资产。同时,财务人员本身也应该是受监督者,药品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对于其履职不全、考评不严的情况进行考核。另外,要实行审计制度,由审计人员对销售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督促财务人员完善对销售过程的有效监督。

总之,制药企业的销售环节是成本的最大消耗点,也是利润的直接来源点,加强销售过程中的会计监督,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财务人员来说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徐玉祥.浅析零售企业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J].中国商贸,2011(12)

[2]吕兵.钢铁企业销售环节的财务监管[J].冶金财会,2012(02)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西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问题

一、引言

据广西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31日广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0家,其实力雄厚,涉及行业宽泛,为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强劲的推动作用。随着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广西上市公司上一年在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443.2亿元,创历史新高,在股市低迷期实现逆市增长。

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管理的不断规范,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高,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如何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使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2010-2012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中,广西上市公司累计9次被评为合格及以下,其中累计3次被评为不合格,分别占广西上市公司3年年报披露累计次数的10.98%和3.66%,表明部分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管理还需要完善和加强。我们以2010年至2012年为区间,统计了广西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五类(见表1),分别是披露不完整、披露不真实、披露不准确、披露不及时和披露不充分,五类问题发生次数总计达375次,其中披露不真实和不准确两个问题比重较高,分别为29.33%和33.33%,表明广西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两项基本要求的执行效果较差,后期应对这两方面进行重点监管。各大类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次数高达110次,占问题总次数的29.33%,会计信息失真按成因可细分为:

1.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占整体比重近60%,其中常见于费用跨期结算、收入提前确认、少计成本、少计所得税等不规范的会计核算,引起主要会计数据失真。

2.关联交易披露不全。隐藏关联交易成为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由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高达16次,占总体比例的14.55%。广西上市公司隐藏关联交易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将实质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确认为关联方,将一些实质上是关联交易的事项界定为正常交易,如将关联资金往来确认为收入等,使得合并报表收入虚高或者合并营业成本偏少,从而使合并报表利润虚高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严重失真。第二种是不披露与已确认的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让投资者误认为公司的运营情况良好、资金充足,但经后期调整后业绩常常由盈利转为亏损,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适当。广西上市公司因错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错误虚增公司的资产价值,少计费用和损失,引起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案例总计8次。主要表现为错误估计资产价值不计提减值准备和错误应用会计政策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形式,使得企业期间的资产规模和费用不真实。

4.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数据差额巨大。主要形式有:(1)公司对外披露的担保事项的金额与实际金额的差额巨大;(2)公司业绩预报与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差额巨大;(3)首次披露的财务数据与修正后的数据差额巨大。财务数据的偏差导致投资者分析、决策错误。

5.未披露重要事项。期间内统计的未披露重要事项的案例11次,占总体比例的10%。集中表现为部分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遗漏对公司不利的重要事项,如不披露公司对外的承诺事项、重大诉讼情况或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总计有47次,占全部问题总次数的12.53%,其中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又集中在重要事项和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不完整上,这两项问题占比达87.23%。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按成因可细分为:

1.披露时遗漏重要事项。此类问题占比为25.53%,超过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4。集中表现为部分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遗漏对公司不利的重要事项,如不披露公司对外的承诺事项、重大诉讼情况和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2.披露时隐藏关联交易。此类问题占比为36.17%,超过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3。其表现为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隐藏部分关联交易,让投资者误认为是公司正常的对外交易,误判公司期间内运营情况良好和资金充足。

3.省略披露重大事项的重要信息。此类问题占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问题总体的1/4。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重大事项和关联交易的部分内容,没有按照完整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全面地披露信息。如对重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提示不进行披露,对重大诉讼事项的情况不进行跟踪说明。

4.披露时缺失定期报告中准则规定的必有项目。这类问题比重较小,只在个别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存在,表现为在定期报告中删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等。

(三)会计信息不准确(见表4)。2010-2012年统计的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准确案例数为125次,占各类问题总数的33.33%,是比重最大的一类问题。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准确不仅体现在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同时其披露的部分非财务信息也不准确,二者的比重分别为53.60%和46.40%。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按成因可分为如下两类:

1.财务数据的错误。广西上市公司报表财务数据不准确主要成因是会计核算的错误和工作人员的疏漏。其中会计核算的错误引起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数据差额巨大,不能正确反映对象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失去参考作用;工作人员疏漏,错误披露的数据,不符合会计核算力求准确的要求和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同时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2.非财务信息不准确。广西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相对匮乏并且披露过程中打补丁的情况多,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披露的内容常发生错误或遗漏。这些不准确的非财务信息也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比如错误披露股票行权日期和董事会的决议内容等。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发生的次数较低,在各类问题中比重最小,仅为4.53%。其中披露时间严重滞后和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的不及时这两类问题比重均衡,占比分别为52.94%和47.06%。

1.披露时间严重滞后。概念上经理层在相关事项发生后或者在知晓相关事项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即为不及时。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案例中,大部分事项是对上市公司有重大不利的事项,如延迟业绩修正报告的披露,不及时披露诉讼败诉或不及时披露银行存款被冻结等事项。

2.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的披露不及时。部分上市公司不履行相关披露义务,减少会计信息的披露量,使得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的时效作用丧失。如不临时公告而只将事项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未严格执行同时间和同内容以业绩快报的方式披露信息的规定。

(五)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2010-2012年广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发生频率达76次,在五类问题中占比达20.27%,上市公司披露不充分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1.重要事项披露不完整。这类问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比重中一枝独大,比重过半达到61.84%。重要事项对于投资者有极大的影响,它们影响投资者增资或减资,影响潜在投资者投资或是继续观望。上市公司便充分利用这一效应,为自身融资和市值的增长提供助力,一方面积极披露有利事项或夸大有利事项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当期遗漏或者延迟披露对公司重大不利的事项,以使公司股价免受负面影响。

2.披露的信息粗略含糊。披露的信息粗略含糊是指事项披露的信息不完全和说明粗略含糊,未全面反映事项的真实情况。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轻自愿性和非财务信息,很多重要事项的披露比较粗略,少有对重大变动的原因、事项的进程做详细的说明,非财务信息披露较少。

3.非财务信息缺失。非财务信息缺失占比为17.11%,在3类问题中比重最低,原因是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充分性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有很大的自。一方面投资者越来越重视非财务信息作用,要求掌握更多非财务信息;一方面上市公司不愿主动披露非财务信息,信息的需求和供应有较大矛盾。广西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案例,集中在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信息、股东及股权关系披露的不充分。

三、广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公司的治理结构混乱,日常运行不规范。

1.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自2011年6月起,广西证监局一共给予12家上市公司责令整改的行政处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司独立性受控股股东侵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共用办公系统和办公场所;二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或项目需向控股股东申请批示;三是被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占用资金,资产的完整性受到侵蚀。上市公司运作的不完全独立,让上市公司受到控股股东的左右,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降低,从而影响中小股东的权益。

2.上市公司“三会”运作不规范。证监局的通报中,有8家上市公司被指出存在部分重大事项未履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集体决策程序,部分会议审议程序未得到有效执行,出现越权审批的现象。“三会”职能的不完全发挥让管理层拥有更大的权限,从而也更易于实现其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3.独立董事年报制度未有效执行。被通报的12家上市公司中,2家公司的独立董事见面会和实地考察事项未得到有效执行,未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年报编制期间监督职能。独立董事的作用是为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程度,没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增加了会计信息客观性不足的风险。

4.管理层人员未严格按公司制度行使职权。通报中有4家公司共计6次存在公司高管职权和审批程序在实际运作中与《公司章程》及配套细则的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同时部分公司高管未严格依照公司制度的规定正常开展例行的办公事务。上市公司高管的权责混乱容易导致责任不明确,降低高管违规的成本,从而使高管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更强烈。

(二)与信息披露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1.未严格落实《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通报中有4家上市公司存在11次内幕知情人未及时登记的情况,其中7次是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公开披露前未对所有内幕知情人进行登记。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内部的监督力度薄弱、管理不规范,扩大了信息披露源头上的风险。

2.未对子公司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控。通报中3 家上市公司分别存在:财务信息系统没有与子公司对接,无法实时获取子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子公司间的会计信息传递过程长;长期未对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的情况。上市公司薄弱的会计信息获取能力,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会计信息质量把关不严。通报中有 6家上市公司被广西证监局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加强对外报送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上市公司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严重制约着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也使得信息披露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1.跨期结算,收入提前入账费用延迟确认。上市公司不及时确认和计量等不规范核算占比最高,通报中7家上市公司共18次违规处理会计业务。不及时的确认和计量使得会计信息丧失及时性和准确性,严重时还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违规核算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2.减值测试滞后,减值准备计提不足。通报中有6家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食品行业是此问题的高发区。计提减值准备是为降低公司相应资产的风险,减值准备计提不足无疑增加相关资产的风险和公司经营的风险,也使会计信息丧失准确性,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减少确认成本及费用。通报中4家上市公司通过延迟结转成本、违规摊销成本、费用确认不足等方式减少公司报告期内的成本及费用。企业少计成本及费用使得会计信息丧失准确性,同时使企业的盈利水平虚高,可能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预期及评估错误而增加风险。

4.错误处理会计业务及使用会计科目。通报中4家上市公司存在错误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3家上市公司存在错误处理会计业务的情形。上述错误核算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降,同时也使得上市公司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会对上市公司诚信及投资者的预期产生负面影响。

5.违规使用资金账户。通报中共有6家上市公司违规使用资金账户,其中2家上市公司利用他人银行账户进行倒账,形成账外核算;2家上市公司利用个人账户进行部分资金收支。上述错误使用账户的行为改变了相关经济业务的内容,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核算不准确,也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同时上述违规核算资金的情况可能损害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利益。

(四)隐藏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通报中上市公司隐藏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突出,共8家上市公司存在此现象。关联交易往来的不透明和不完整,为公司经理层操纵财务数据提供了空间和途径。公司经理层出于各种利益动机,选择不披露或不如实披露与关联企业的交易往来操纵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充分性,信息披露工作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功能严重受损。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规范公司运作。

1.加强对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检查。监管部门应注重对广西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检查,加强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产的清理,通过对监管的重视来推动上市公司独立运作的规范化。同时在法规上强化控股股东对保障上市公司独立运行的责任,对于其占用上市公司资产或干扰上市公司独立决策经营的行为,通过及时出具责令书等行政处罚,责令其遵守相关法规,落实上市公司“五分开”的治理原则。

2.上市公司要在硬件设施和管理上独立。广西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混用办公场所、办公系统以及人员的交叉任职,严重制约着上市公司的独立经营。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需要其在硬件设施上与控股股东隔离,上市公司应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置专用的办公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保障其独立运作。同时严格规范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任职,做到专岗专职,不能在关联方尤其是在控股方兼任执行职务。

3.改善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广西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家族式控股较为普遍,股权集中使得董事会集体决策的独立性不足,同时制约着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上市公司应优化股权结构,均衡股权,建立制衡机制,均衡“三会”与董事长的权力;改善董事会的构成,提高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由股东大会确定监事的任命和薪酬,提高其监管权力和独立性,同时让监事会有权检查各专门委员会的运行情况。

4.强化对独立董事履职的考核。股东大会在审议中提高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考核评价的重视程度;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独立董事应承担的责任;在公司定期报告中披露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同时制定相关机制为独立董事履职创造条件,如:规定独立董事见面交流和实地考察的次数。

5.加强对高管履职的监管。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应定期检查公司章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认真核查评价高管对公司制度细则的遵守情况和公开承诺的实施情况,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说明。

(二)强化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

1.促进内幕知情人制度的落实。监管部门一方面要重视对广西上市公司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的检查;另一方面在法规上细化执行内幕知情人登记的责任,给予制度不全和落实不到位的公司相应的警告和处罚,推动登记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控。广西上市公司应开发或购买专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使母子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规范、统一和有效对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和传递速度,实现实时监控子公司财务状况;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缩短审计的间隔期,增加到子公司实地审计的频率;将子公司财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薪资考核统归母公司负责,子公司主管只向财务总监负责和报告,减弱子公司管理层控制财务的可能性。

3.健全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制度。广西上市公司要规范和细化会计信息的内部审批流程,制定细则明确权限分配和对应责任,实行多个责任人分权审批,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复核,杜绝一人或两人负责全部流程。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规范会计工作。

1.优化购销流程,加快票据传送。内部核算方面:加强对购销业务流程的管理,提高各流程的效率,加快票据的传送,促使资金流与业务流的同步匹配;同时财务人员应及时清查业务进度,及时进行业务处理。外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检查时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加大对业务凭据的抽检,将跨期结算作为重点关注领域。

2.重视资产的清查和估值。增加广西上市公司定期清查资产的次数,及时调整资产规模和估值,保证减值准备的及时计提;提高上市公司重大项目信息披露持续性的要求,在项目中期或发生重大变化时要求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布评估报告。

3.提升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广西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工作及人员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提升专业胜任能力。采取诸如:奖励财务人员技术资格的晋升;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开展业务技能比赛;组织准则法规学习班等措施,提升财务人员业务处理水平及核算水平。同时财政部门应当改革对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考核制度,丰富会计人员资格年度审核体系,提高年审的标准和实质效果,同时将各职称资格有效期变为保留一定年限,有效期满需重新考取。

4.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广西上市公司要将资金的审批使用列为高风险领域,分级细化资金的审批权限,规范资金审批流程的执行,明确规定越权审批的处罚条例,杜绝流程混乱和权责不明;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强化对资金账户的检查,定期检查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和审批的记录。

(四)加强企业对关联方信息披露的力度。广西上市公司对于关联方信息以及关联关系的披露较匮乏,存在不将实质控制的关联方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等情况。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关联方,并利用政府信息核查和梳理上市公司存在的关联方,深化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检查;同时提高上市公司对关联信息披露的要求,深化其对于关联信息披露的程度,拓宽其对关联方信息的披露范围。

(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责任人对信息披露规范和条例的学习。证监部门一方面应及时责令上市公司改正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促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应督促并要求上市公司组织人员学习和开展内部检查,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责任人对规范条例的准确理解和有效落实。J

参考文献:

1.蒋晓凤.浅析会计监督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8,(08).

2.蒋晓凤.论会计信息的政府监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3.梁振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2009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汇编,2009,(09).

4.孙蔚.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卷):06.

5.江江.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6.宋洪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测度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

7.高春兴.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8.梁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9.张利群,陈煜斌,罗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2,(14).

10.谭相兴,田海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J].现代商业,2013,(06).

财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进一步夯实预算管理软硬件基础,扎实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做好成本费用标准定额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重点控制易受外部价格因素影响、标准不确定、数量波动较大、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费用,将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做好预算执行分析与评价工作,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预算硬约束;积极实施预算管理软件,为预算管理上水平搭建先进的信息平台。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动企业资产管理上水平。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操作,严格落实省级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产使用管理效率;以行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为契机,切实强化资产动态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强化对多元化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积极参与多元化企业管理审计、落实多元化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多元化经营管理评价工作,加强对所属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监管,促进多元化企业规范运作、效益提升。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财务监管工作水平。继续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企业资金内控制度,积极实施行业资金监管软件,进一步提升资金监管水平。

做精做细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应有的财务信息支撑。继续在“细”上下功夫,从基础数据录入过程开始细分,为会计核算信息的多口径归集与汇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财务信息查询、提取效率;从以往单纯使用财务软件完成日常核算的状况,向深入挖掘财务软件功能,加强数据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翔实的数据参考方向转变。

上一篇:学校院长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检察机关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