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时代 时代传统

时间:2022-07-18 08:50:10

传统时代 时代传统

摘 要:中国的园林如同一个迷幻的世界,带给人们奇特的感觉和无限的遐想。游览古代中国园林,外行游者看到的是不可思议,而对于内行人来说却是无边的探索。古典园林思想,在中国园林史中经过行家们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印证。张家骥先生《中国造园论》对总共古典园林中园林特有的往复无尽,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园林设计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巧妙结合做出了深刻的诠释。

关键词:张家骥;造园;园林意境

1 时代与传统

“传统是时代的传统,时代是传统的时代。理解过去,就意味着把握未来。”——张家骥。

正如题记中所述,一种文化的传统并不是仅存于历史中凝固僵死的过时思想,而是存在于发展的脉络中属于特定时代特征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对于园林来说,历史和传统不仅仅是物质性文化的外在形式,更多的是来源于这个时代,沿传着、流变着的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于是张先生在开篇就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传统之中也在创造传统,对传统和历史,我们应该保持尊重,积极理解,才是文化进步的根基。

2 中国古典造园思想

《中国造园论》是张家骥先生继《中国造园史》后又一力作,其中旁征博引,涉及古今中外各类文化的素材。由于没有极广泛的知识涉猎,我读时能感到力不从心,但是深读下来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园林设计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巧妙结合的诠释,从中我慢慢找到园林发展的脉络,逐渐梳理清晰。现将感受整理如下:

2.1 五理论概述

如下图所示,本书主要根据中国园林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园林史中5个重要的要素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分析,其中包括空间论、情景论、虚实论、借景论和意境论。简要来说,空间论中蕴含了“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古典园林思想,也是在园林史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出的中国园林特有的往复无尽、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情景论主要侧重于人与物、情与景的辩证关系,即“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而后文所说的意象则是在情与景之间相互契合交融升华而来的产物。同时,作者在虚实论中强调世界万物都是“无”与“有”的结合,中国园林中将“有为物”与“无为境”相结合,虚中有实,化实为虚才能意趣无穷,创造出空灵、悠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借景论相对理解起来容易一些,它从人与景的整体动态关系入手,经过恰当的借景,使人与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最后一部分意境论可谓是本书的精华部分,其内容更是难以一言以蔽之,所以将会在后文中详细谈谈阅读感受。

2.2 意境论

“意境”很难在除中文以外其他的语言中找到妥帖的对应词汇,从这一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它在中国美学文化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对意境的追求几乎渗透在中国艺术传统中的各个领域,更是艺术家们追求的最终境界和目标。意境的产生受到佛教的影响,讲究归结于自心的心里境界,而后在中国美学思想中自成范畴,使中国的艺术发展更注重心灵,情感和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中国园林更是追求“离形得似”的“意境”。在其空间表现中,意境包含着前文所述的意象在视觉空间的艺术化境,具体来说“意”贵在远,不静则不远;而“境”贵在深,不曲则不深。今天的园林人满为患如同闹市,既失去了宁静肃穆的气氛,也难以获得完整的画面,所以难以传达设计者所想表述的“意境”。同时,张家骥先生也明确在书中指出了意境论的基础在于“写意”的手法:以局部暗示整体的脉络,将想表达的广袤的自然山水寓于小规模的人工水石之中,将无限的宇宙天地,人情世故寓于有限的园林景境之间,将一种抽象的幻象寄托在一种实体的物质之中。就我的理解来说,大概可以做这样的比喻:没有看到会议但好似看到了局势,没有看到日记但好似看到了回忆,没有看到山却好似体会到了岳麓山脉起伏的感觉,没有看到水却好似感到了海洋的汹涌澎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更是要求设计者有精湛手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在中国造园史中,“意境论”的应用可谓举足轻重:如北京的北海琼华岛和颐和园的万寿山都采用了“因山构室”的手法以用建筑突出山之雄伟,同时借用山势也愈显建筑的气势(见手绘图)。

3 园林建设者的素质与品格

最让我心中为之一震的便是《中国造园论》的第十章:得心应手,胸中有壑。张先生在本章中用其亲身体会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园林建筑师应有的修养与品格是怎样造就的。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来说“艺”与“道”是分不开的,所谓的艺术的灵感是由人对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生命和世界万物规律的深谙而厚积薄发的。它并不是瞬间的任意想象,而是必然的质的飞跃,来自于深厚的积累和思考。与此同时,“饱游饫看”也是造园师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用广泛的游历和思考以扩大审美的心胸,提高艺术概括和提炼的意识与功力等等。这些都对我们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我读后对本书的理解,限于篇幅,只涉及皮毛,本书之精彩,非读不知。(收稿:2013-03-25)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12

[2]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8

[3]胡洁 孙筱祥.移天缩地:清代皇家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5]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8

作者简介:王晞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10-2班学生,园林景观设计方向;闫少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园专业10-1班学生,园林景观设计方向。

上一篇:栓皮栎育苗造林技术 下一篇:全固态数字中波发射机主备切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