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14:43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 造园手法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77-01

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文化背景之下,西方园林的设计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并不成熟的国内景观设计的风格,方向逐渐迷失。盲目尊崇西方,而把我们传统的造园设计根基,能够表达设计情感,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手段逐渐摒弃掉了。这是一个亟待我们改善的现象。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虽然它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它的价值、它对现代景观设计深刻的启发。继承传统、适应现代,将传统造园手法合理的引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一、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二)私家园林

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三)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园林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寺庙园林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迷信思想所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从园林的建设上来说,它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狭隘的佛教寺院和道教所建设的园林,而是它还包含所有的和意识崇拜下所设立的园林。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和道教园林寺庙外,祖宗崇拜下所建立的古代名人贤士的居所或者民族英雄纪念的祠堂等,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一)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按自然规律来改造的同时,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与切身感受,而不是简单模仿、抄袭自然景物。正所谓“虽由人做、宛如天开”。

(二)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受中同山水诗画的影响,传统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造园匠师运用诗人的心理和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运用山水诗画中的抒情写意手法,将真山真水加以提炼,艺术性地展现在人文环境之中,并强调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要用意象的手法,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如无锡寄畅园中假山,回环往复,聚大自然山峰特征于一体,在有限的空间缩微精炼自然山脉的千姿万态。

(三)以人为本的生态手法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生活乐趣的前提。中国古典园林中,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如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吹过,更加凉爽宜人、融入山林的建筑;窗前扶摇的树影、淡雅的庭院色彩、幽深的山涧林泉,无不让人在心理上和感官上感到心旷神怡。

(四)意境的表达

在古代,诗人、画家在游历了名山大川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原封不动的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像绘画那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所以传统造园并非简单的停留在对空间形式的追求,更升华到了对意境美的追求。比如拙政园的扇面亭,简单的景观亭形式,一几两椅,却因苏轼的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将其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传统园林意境的表达更倾向于委婉含蓄,如曲径通幽的空间处理手法,给人无穷的遐想空间。与西方园林直抒胸臆的手法截然不同。

(五)欲扬先抑

这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较常用到的一种空间处理的手段。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突出各自的特点。比如将大小差异明显的两个空间连接在一起,当人经过一段小的空间之后,再进人大空间,因为有个小空间的对比、压抑,而使大空间显得格外的大。因为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处于市井之中,那么园主人希望在有限的范围内求得空间的最大化,那么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手法就成为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比如南京的瞻园,规模并不大,在进入主要园区之前,设计者有意安排了一段狭长曲折的小空间,从而使观赏者在经过这一段小空间之后,在进入园区内得到豁然开朗的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还是应该立足于传统园林,也是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之上的继承与创新,这才是现代景观设计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我们应该合理的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扬弃的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形成一条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卢惠敏.浅析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意义[J]. 绿色科技. 2011(02)

[2]毕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色[J]. 贺州学院学报. 2010(02)

[3]米敏,黄小飞.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05)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2

关键词:新中式;造景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As China's power has grow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as turned lifeward. China elements, Oriental culture has more and more high artistic value.“The new chinese” is derivedfrom the new landscape design in this context and it is an enhanced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to discussion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design methods.

Key words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ing; application

1.“新中式”概念特征

由于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泛滥,探索新时代中式园林显得日益重要,人们开始探寻具有中国本土意识的设计手法,逐渐形成具有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其可以理解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演绎的中国传统风格文化,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为现代空间融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具有中国韵味的色彩、传统图案符号、植物空间营造等,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而且以当代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在设计语言上创新,在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

2.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新中式景观不是完全复制传统园林,而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其设计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布局和造园手法的运用。主与从、空间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空间序列、植物配置等传统造园技巧依然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新中式景观在对景观布局上依旧延续着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造园手法框景、障景、借景等被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并运用现代景观元素,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效果。

2.2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虽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但也不是照搬照套的完全模仿,在探寻现代景观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精华,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创造手法,进而重组、简化,营造具有古典园林精髓和中国情节的现代景观。这就要求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诗词、山水植物进行分离重组,设计出具有现代语境的中式景观。例如万科第五园建筑对安徽马头墙、江南“四水归堂”等符号的运用。新中式景观也是古典园林的简化版,用现代设计语言简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例如苏州博物馆中主要山水景观,简化了堆山叠水的手法。

3.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3.1“新中式”造景手法的运用

框景、障景、借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传统造园手法运用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营造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例如万科第五园运用简洁的景墙做框景,摄取广阔的水景和对面建筑,加大景深效果,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结合,竹子穿插其中若隐若现,含蓄雅致。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借景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将远处的电视塔借入园内视野中,丰富游赏内容。

3.2“新中式”色彩的选择

“新中式”景观设计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和功能定位,共同营造景观表情。大门、廊架等建筑可用中国红,突显崇高、喜庆的氛围。铺装、景墙贴面、座椅可用长城灰,突显宁静、典雅的氛围。雕塑、景墙饰面可用玉脂白,突显吉祥如意的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为营造宁静、优雅氛围做铺垫。例如万科第五园内某小景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及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整体采用素雅、朴实的颜色,穿插少许亮色,使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亲和感。

3.3“新中式”植物空间的营造

“新中式”景观植物与古典园林植物区别在于更为简洁明朗,以自然型和修建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以绿色为主,品种和层次较少,植物配置一般为乔木+地被+草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植物种类选枝干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为主,如竹、垂柳、桂花、迎春、水葱、鸢尾等。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水石榕、鸡蛋花、菖蒲、葱兰等,营造宁静的氛围又不失现代与简洁感。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的水生植物,形成远中近的空间层次感,与水体的结合更增添的一份意境和深远,体现浓浓的中国气息。并且杜绝大量的色叶植物的应用,营造清新的景观环境。

3.4“新中式”传统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抽象或简化了的传统符号来表达,从而形成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运用形式多样,可与雕塑小品结合;或在铺装、坐凳、景墙上体现等。例如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挂在实墙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此外,中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比如中国的传统吉祥物;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剪纸、生肖、祥云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石榴、松、竹、梅等。总之,传统符号通过现代元素简化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精神还蕴含了新中式设计思想。

4.总结

经历这些年快速建设与盲目崇拜西式景观后,设计师们开始追寻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文化景观,这样一种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态度和精神注定能创造更加完美的新中式景观。但是,新中式景观不是单一的完全模仿传统园林风格,如何从新解读古典园林,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精神,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和功能仍旧值得我们思考和创新,使新中式景观风格进入更多的空间与场所。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 彭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

[3] 王志杰,常飞.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赏[J].厦门航空,2009 (06).

[4]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 (12).

[5] 尚红,杨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9(06):92-94.

[6] 赵潇.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建筑科学,2006(7):50-51.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096-03

1

前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出现了普遍趋同的现象,设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许多设计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我国传统园林,并且希望通过对传统造园手法的学习和实践,发掘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特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方盒子的建筑严重地压缩了城市中人们的绿地空间,但是对于生态与自然的向往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游园景观成了满足大众与自然亲近的实现途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大多位于市井街巷,空间有限,但却营造出了无限深远的空间意境,同时中国传统造园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与当下流行的生态设计的观念不谋而合,这些都对现代游园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2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是可思可用、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综合体,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传统造园手法对世界园林,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钱伯斯一七七二年出版的《东方艺术泛论》中也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以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在西方现代设计中亦不乏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子,如美国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在旧金山设计了一个名为文人花园的私家庭院。“记得贝聿铭先生也曾提出过要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问题,也许在他看来以往的研究方法至少与设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虽然贝老提出这句话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学者很多,发表的文章也很多,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很少有杰出的作品,所以对于中国传统园林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在方法论层面以及现代表达方式层面。

3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

景观设计的空间,“都是人们凭借着一定的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但一经围隔之后,这种空间就改变了性质——由原来的自然空间而变为人造空间。”。景观设计无疑是空间的艺术,对空间的不同处理手法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人们常用“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词汇未形容中国传统园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的文学描述,对空间的处理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核心,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大多是为处理空间服务的。而所谓空间的处理手法就是对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形式、空间的序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等进行组织的操作方法与过程。

3.1整体空间布局

由于受东方民族以家族血缘为单位的内向型的民族性格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是小型私家园林的整体空间布局上就表现为一种内向围合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物背面朝外正面朝内,从而使内部形成一个较大的中心庭院,在江南的私家园林往往把水池作为庭院的中心,在北方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也选用了这种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有助于增强内部庭院的向心力和内聚感,是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形式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3.2空间序列动线

空间序列动线是参观者观赏游览的路径,是关系到园林整体平面布局和园林中各个空间相互联系的全局性问题。基于中国传统园林多为内向囤合的布局,整体空间序列动线常被安排成闭合的回路,另外,空间序列往往借曲廊衔接,观者可以按照空间序列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游历完整个园林,感受开始、过渡、高潮、结尾各段的氛围变化。古人讲“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路径常被安排得蜿蜒曲折,以形成曲径通幽之感,同时在立面序列路径的处理上,尽量增加层级的变化,拉大高程,以丰富整体的空间层次。

3.3空间的对比

在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所谓空间的对比就是利用人视野的收束和突然开阔的状态,改变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心理状态,在空间的形式上多为小空间和大空间或线型空间和面状空间的组合。江南私家园林常能借欲扬先抑的手法给人空间无限放大的感觉,如通过留园入口处异常曲折狭长的过渡空间与尽头开阔的主要空间进行对比,无形中扩大了人对主要空间的感受,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言:“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通过空间的对比可以自然地形成空间的主次关系,使主要空间更为突出。

3.4空间的渗透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巧于因借”说的就是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虽然地处市井,占地狭小,但却常能给人深邃悠远的感觉,不能不说与空间的渗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空间的渗透多为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通过隔中有透,透中有隔的手法,在原本景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景,使原前景成为中景或远景,从而让人感觉距离更加深远,造成了一种不可穷尽的幻觉,进而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效果和神秘感,使整个园林浑然一体,激发起观者游览的兴趣。

4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游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厦门园博会竹园”和“深圳翠竹文化广场”为例

4.1厦门园博会竹园设计分析

厦门园博会竹园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和林菁副教授于2007年设计完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的视觉转换和给人的气氛感受与后者是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本设计占地面积不大,与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相仿,在整体空间的布局上,通过白色的粉墙和青色的石墙构成内向围合的空间,在入口处利用墙体的阻隔,将整体划分成前庭和主庭两个部分,主庭院以空灵的水面作为中心,倒映着青石白墙,竹光云影。(图1)在空间序列动线的布局上,本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曲径通幽的特点,整体形成了闭合的回路,支路都尽曲折之能事,并且通过高程的变化丰富了整体的空间序列,这种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忽曲忽直的视觉转换给观者带来各种戏剧性的体验。(图2)同时通过白粉墙和青石墙上的漏空形成的对景、框景和借景的效果,将竹园之外的景色引入竹园之内,并且使竹园之内的景色节点相互因借,丰富了园内景观的空间层次,从而使观者每到一处都有景可看,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至此,从空间和结构上看,竹园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语言的现代转换。加之,它对于传统江南园林色彩关系的借鉴,砖石材料的保留以及竹子符号的应用,使整个竹园的设计具有了明显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徜徉其中,观者能够自然地感受到中国园林的精神,诗意也随之产生。

4.2深圳翠竹文化广场设计分析

深圳翠竹文化广场是由URBANUS都市实践于2008年设计完成的,能够带给人宁静致远空间体验的现代中国园林。序列性的空间体验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本设计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平面的处理上,本设计强化了序列动线的曲折性,尤其是沿景园一侧布置的游廊‘将整个景园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廊是一种专供连接建筑的要素”,“计成在《园冶》一书中高度地肯定了它的作用,曾说廊可以‘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从而成为园林建筑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廊作为狭长的带状空间,它的曲折即意味着流线和功能的曲折,本设计中的廊运用现代的形式表现传统园林中廊的功能意味,它引导了人流,一眼望不到头的设计,延伸了空间的深度,增加了“游”的乐趣。(图3)廊壁上的漏空自然地形成了框景的作用,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同时狭长曲折黑暗的廊道与周边开阔明亮的庭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廊到尽头豁然开朗,从而使庭院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图4)在立面的处理上,本设计保留了原有基地的高差,因势利导,安排路径,从而丰富了空间序列的层级变化。加之它对于竹子符号和砖木材料的应用,很好地传达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感受和意境氛围。

5 结语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4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共同的设计理念就是达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设计过程中都采用人工手法或者非人工手法,例如在园林景观中进行植物配置、山水配置等,通过创造良好的园林景观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功能的要求。虽然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和现代景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两者都表现出了园林景观的宏伟和气势。

二、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之间的具体差异

虽然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是区分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重要标志,也能够使现代景观的特点更加突出。以下就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1.中国传统园林相对于现代园林来说,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园林由原来比较简陋的设计手法,转变为比较精巧的设计手法,设计过程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如果将园林按照隶属关系来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皇家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在这几种园林中,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属于比较重要的两大类,属于园林设计的首选类型,也是体现园林艺术精华的主要园林景观。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属于供人们观赏的园林,在早期建造的过程中,主要是供宫廷和贵族来观赏的,这就使得园林只为少数人服务。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形式上讲求利用自然景观来体现园林的功能,将自然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其主要的思维就是手法自然。从我国各类传统园林中可以看出,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都将自然山水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雏形,设计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自然所具有的魅力,并将自然景观中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并运用在园林设计当中,所以人们在观赏传统园林的过程中,就会看到各种类型的设计精华部分体现在设计景观中,这也使传统园林中的许多园林都成为无与伦比的著名园林。在设计元素的选择方面,传统园林一般都利用亭台楼阁来装饰和构造园林景观,并制造出与周围景观相互依存的私密空间,设计者运用仿造自然的方法来进行传统的园林设计,例如在某些园林中,设计出模拟仙境、构造山水、景观移植的优美空间,这种园林景观的创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上层人群,并让人们感受到另类的园林功能。

2.现代园林是社会和时展的必然产物,人们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是因工业化发展而兴起的。工业化发展使人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这就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所生活的环境,注重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将自身的需求和想法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试图通过对现代园林的设计,使现代园林的功能有所发挥,从而利用现代园林来创造出适合人们休闲、娱乐、放松的观赏环境。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一种迎合人民群众的艺术,也是一种对生活空间进行设计的工程技术。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其公共性,设计后的园林景观需要迎合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除了要保证园林的观赏性,还要适当地融入环境心理学内容和行为学理论内容。现代园林建设的目的是和城市、建筑共同组建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不同于传统园林,在现代园林中,虽然也有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但这些设计元素只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没有将其功能放大,在融入这些元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将亭台楼阁放置在比较开阔的空间中。大多数现代园林景观中都融入了视觉景观、环境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象,其中人文景象是传统园林景观中不具备的元素,也是随着设计观念和设计元素变化而产生的新型设计元素。从设计的空间尺度来看,现代园林设计中主要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方面。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的宏观设计时,主要考虑园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并对园林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合理评估和科学规划,力求让景观的设计更加精准和巧妙。在对现代园林的中观进行设计时,要做好园林场地的规划工作,通过规划能够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设计内容安排得更加合理。在微观设计中,主要是对小型园林环境进行设计,通过这一设计能够使园林景观内部的环境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三、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对自然风景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并且根据不同的设计形式来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情感,但传统园林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在表现形式上,只是单纯地强调体现自然景观,没有对景观的生成和功能进行认知,许多传统景观都没有体现其景观的功能性。时代的发展带动了艺术的发展,中国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设计因素和园林特征,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的某些先进设计理念和发展潮流,这就使得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现代园林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和谐之美,在设计中不仅赋予了园林特有的生命力,还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力求创造出一种平和、清新、幽静的园林境界。现代园林主张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动和静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带给人们轻松舒适的环境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园林的构造设计中,要大力彰显自然之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传统园林中的精华内容进行加工,不能只强调自然形态而忽略了自然所具有的功能,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5

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语言;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园林设计领域受到国外设计的影响,外来的园林设计理念渗入到我国的现代园林设计中,但无论是引入何种先进的设计理念,都不可以将属于本国的园林文化特色磨灭,要在学习各种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创造出属于本国特有的风格与特征。而最终的目标要达到设计作品能够像语言一样将其展示出来,作品能经得住阅读与品味,取得设计的最高效果。

本土化设计语言的概念

设计语言指的是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介质,按照相应的法则,如审美法则等,将艺术通过手段或者是某种方式展示出来。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通过造型等手段将审美者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设计特点展示出来,这种对园林进行造型的手段或者是方法便是园林设计语言。

园林本土化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园林设计后所体现的功能,建造时用的材料以及技术等展示出本土化特征;另一种指的是园林展示出的形态或者展示方式体现出本土特征。

园林设计语言的本土化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时仍然延续使用中国园林传统的语言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再采取相应的方式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得园林设计语言既保持本土化,又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乡土文化的运用,将其与园林设计语言融合,以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充分体现中国园林的本土化,园林建成时充满浓郁的当地文化特色,人们在此处停留时通过场所中的元素,体验到文化的魅力,从心灵上产生共鸣。

现代园林本土化设计语言的实践

案例一:传统、现代的融合——万科第五园

万科第五园景观园林风格,吸纳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精华,辅以现代的

建筑文化及特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园林特色。

万科五园景观力图在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建设上有所突破,依寻“岭南四园”的思路,建造了崭新的园林风格——新中式园林,其意是想在“岭南四园”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新型的、南方的中国式的现代生活模式,园林层叠,出入有致,空间交错,明亮通透,湖光山色,饶有新意。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敛和赋予涵养的气质深受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喜爱。中国式的现代园林,是一个新的提法。虽然一些人喜欢传统的园林,但缺乏现代时尚感,更有些人仅仅拿了传统园林的符号贴在现代园林上,那算不上真正的中国式的园林,充其量是中国传统园林符号化而已。

第五园是“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代表。“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它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园林风格,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表现出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给我们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样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就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万科五园的景观设计语言,无疑是现代传统园林中的一个精典典范。

(2)案例二:文化、现代、传承——绿道中的红折纸

该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迁安有"北方纸乡"之称,迁安造纸业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 年至1424 年〉。现有品牌如"令支"牌书画纸、高丽纸、机制纸。中国北方最早的一家机械造纸厂诞生于迁安市。 其中盛极一时的迁安华丰造纸厂就坐落在项目场地的北侧(目前已停产,已规划作为博物馆)。与纸相关的艺术,也因为发达的造纸业而发展起来,并成为迁安的一大文化特色。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迁安的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这一传统艺术始于清末。所用工具包括剪刀和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作品大体相同,人们统称其为剪纸。迁安的剪纸在全国负有盛誉。

基于场地的条件和城市的社会文化背景,设计师运用了“折纸”这一的概念。而其创作的形式灵感源于当地的剪纸艺术。选用玻璃钢作为材料,它本身有纸的属性,可塑性强,现场施工方便,且便于使用期间的维护管理。总体构思是将所有户外家具和公园设施都整合在这一折纸中,包括自行车棚、荫棚和雨亭、坐凳都折在一起,成为一条连续的装置艺术品。同时,与一条贯穿的木栈道相结合,变成一条体验的走廊。沿绿道进行绿化种植,以绿道为轴,建立纵横步道和自行车道,布置休闲设施和艺术品。

本项目通过统一的形式语言来整合多样的功能集合,使这一装置在满足诸多功能需求的同时具有视觉的艺术感和体验的美感,纯然的绿道背景中的“红色的折纸”与其所在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却有不过分的喧闹。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休闲娱乐的去处,更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影响现代园林本土化设计的主要因素

在现代园林设计本土化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必然会对其构成深远的影响。本土性的园林设计能够体现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意识、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精神需求,也同样能够满足社会的功能需求,并对更深层次的隐藏其中的文化进行了体现,呈现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林设计。我国的传统园林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如北方的皇家园林、南粤的岭南园林等。地域文化的不同所造就的园林景观也自然有所不同。可以说,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景观外在表象的两大重要因素。

(1)地域文化因素

地域、场地的植被、河流、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园林设计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是在自然条件下所产生的,园林的具体特征和特色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所决定,没有一座园林是不受自然因素影响的。我国北方尺度巨大,地域辽阔,北方皇家园林胸围、开旷,拥有帝王的气度和豪情,巴蜀地区山地险峻,根据这种地势特点园林自由多变;江南四季分明,园林婉约、细腻;岭南,多山临海,园林畅朗、轻盈。这些都明确的体现出了不同的自然特征,所形成的园林景观也是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

文化因素是影响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必须要结合现场条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本土文化有选择的融入到本土要做到因地制宜。

对本土化来说文化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园林设计的过程,也就是传承本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并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与形成是通过不断的吸收和继承来完成的,其内涵的深邃和丰富正是其博大精深之处,其并蓄兼容的能力是其主要表现,我们在讨论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本土化的影响时,自身文化包容能力这一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2)社会因素

现在园林设计是人们付出劳动所获得的成果,人类参与了设计的每一个过程。现代化园林设计的本土化同样也需要人来完成,因此,人类活动和人类自身的研究必将会成为园林本体花设计的重要方向。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完善园林设计体制

我国社会资源的分配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而认为化,园林设计的主力是各级国有的设计研究院,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物质和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建设也随之加快,而设计院则成为了设计和生产的工厂,由于从属关系和行政命令等因素,这就造成了设计师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细致思考,也是导致园林设计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一个主要原因。要想更好的实现现代园林设计本土化,就需要有更多的设计组织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这种平等的参与对于现代园林本土化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设计师因素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设计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自身学习。实事求是的学习现代园林设计的先进形式和先进理念,对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要认真总结,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将本土化现代园林设计作为自身的追求。如果疲于学习,固步自封,那么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必将被淘汰。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外来文化,不能孤芳自赏,我们不能让民族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埋没,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让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并结合传统文化,从而演化出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以更好的完成时代提出的要求。

3)对本专业知识决策者的认识程度

现代园林设计离不开委托制度,其属于社会劳动。对于政府的项目来说,一个设计方案的完成效果无疑是由决策者对于园林设计的认识程度来决定的,目前,我国的设计师有很多希望决策者能够了解现代园林、了解园林设计。所以,为了让决策合理化、科学化,在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应该引入相应的专家机制,这将会对我国现代化园林设计本土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明有很多园林设计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开始私人化和企业化,因此,我们不得不呼吁全社会了解园林设计、关心园林设计。

4)园林的教育因素

设计行业的发展动力永远也无法离开专业化的教育,一个对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利的教育模式,其应该具有层次分明的人才结构,明确的培养目的,多样化学术思想的教育体制。在不同的园林建设阶段,都需要对人才进行相应的储备和培养,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相关教育模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将其融入到自身文化当中。

四、园林设计语言本土化的发展

(1)现代园林的发展要基于传统园林

在园林设计研究界的很多人都认为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陈旧,形式的展示上也较为僵化,这样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传统的园林设计只能够作为文物进行保护,不具备对其进行发展的价值。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对传统的园林没有真正的认识与了解,传统的园林是一个包容且开放的体系。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园林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层不动的。我国的园林体系是在儒家、道家、佛家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建的,没有激烈的变化,但不是不变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是经过一定的积累就是突变。如清末时期的私家园林,受到公共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使得私家园林向公开方向发展,这就是传统园林的突变与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园林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没有被封闭。传统的园林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又具备一个变化的体系,能够不断地与其它体系进行沟通,从丰富自身的特点。如,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受到山水画、诗歌等理论的启发,使得园林设计形式更多。

传统的园林重视态度的表现。对于传统的园林来讲是文化的展示,而非技术的展示,是对国人美学素养、生活素养、文化素养、欣赏能力等的一种教化,这要比任何一门技术和谋生的手段都重要。如倪攒画《容膝斋图》,画中主要描绘的是远山、寒林、池水,在老树下有个茅草亭子。此画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在画中,作者所展示的是一种情趣和态度。

(2)地域性园林是节约型园林以及生态园林的一种理想形态

经过学者的研究,我国的三种园林形态生态园林、地域性园林以及节约型园林的视觉形态得到统一,最终的表现以地域性园林为主。核心理念得到统一,地域性园林是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保护。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也是如此,对园林建造场地的原有自然景观以及文化进行利用与保护,并且将其延续下去,反对对原有景观的大更改与破坏;三种园林形态在设计手法上也相一致。设计手法主要是对原有场地的资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保留原有资源的主要形态。

结语:

园林设计语言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必然要加入现代设计理念,以跟上时代审美的需求。外来的园林设计逐渐渗入我国的园林设计语言中,我们在学习其先进的设计方式,但不可以全盘照抄,而失去自已的特色,在融入时代及国外潮流设计手法的同时,必须充分融汇中国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创造出具有中国本土化设计语言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吴洪德.中国园林的图解式转换—建筑师王欣的园林实践[J].时代建筑,2007.

[2]王云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J].中国园林,2009.

[3]周成玲.城市旧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6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种植树木花草、改造地形、布置景观、营造建筑的方式,创作出的优美的人造自然环境。园林景观建设不仅能美化城市,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发挥着绿化作用,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自然的休息空间。因此,园林景观不仅要美观,富有创意,同时还要具有环保属性。新中式园林景观是当前最能体现传统园林设计风格的园林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这种设计手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增强了园林景观时代性、观赏性、文化性,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风格的沉稳有余,使园林景观更符合现代化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设计中注重对自然与建筑和谐关系的体现,巧妙的把自然与人工美进进行结合。而新中式园林景观则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对人需要的满足,强调园内舒适性,既尊重自然和谐理念,也融入了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有传统元素特征的同时,利用现代设计方式,优化自然元素,利用声、光、垫再现自然美与人工美,摒弃了奢华铺张的设计方式,弥补了传统设计缺陷,增强了园林景观意境与情趣,提高了园林景观实用性与现实性,既降低了设计成本,同时也使园林景观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体现的设计风格沉稳有余,活泼不足。而现代设计风格文化内涵不足,缺乏艺术性。新中式园林景观既然满足了物质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精神文化需求。这种设计方式,既继承中国传统精神,也顺应时展,既吸收了西方设计精髓,也融入了中式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含蓄美新中式园林景观风格。新中式园林景观并非完全复制传统园林景观,而是基于现代思想与现代技术,复古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上与传统园林有着很大区别。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借景、障景、框景都运用了现代景观元素,实现了一种多变空间效果。色彩运用上,新中式园林景观更加注意结合民族文化,注重与周边建筑色调的统一。例如,木原色的运用,能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同时还能给人亲自自然的感觉。而国槐绿色的运用,则能给人一些新鲜感,对于缓解人们内心压力有着很大帮助。另外,新中式园林景观对黑色与牙白运用也越来越多,牙白能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更加舒畅,栏杆及地面都可以沿用这种设计思路。黑色运用可以用在亭子上,能营造出内敛、沉稳的氛围,能使园林景观更富有文化内涵。纹理运用上,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多是给现代建筑增添复古的元素,利用传统纹理符合来实现,一般柱子、屋檐、门、窗都会有特定纹理,这些传统纹理运用能增强视觉效果,能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观赏形象。植被运用方面,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大多选择中国传统植被,这些植被多富有喻意,能烘托园林景观文化氛围,例如:松柏的坚贞,绿竹的高尚,梅花的顽强,兰花的高洁等等。但植被选择不能盲目,要从整体角度来看,避免影响园林景观整体性。植被色彩要统一,要与周围色调搭配,避免色彩冲突影响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从整体上看,应具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富有层次感。另外,植物还要与山石、水相互配合,合理布局,使人在走进园林时,像在观赏一幅画,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视觉审美需求,提升园林景观价值属性。在布局过程中,要以视觉观赏效果为出发点,保障园林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进行巧妙的空间变换。具体设计中,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应遵循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园林的自然属性,保障生态效益的实现。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需要一个自然的休息环境。园林景观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然休息环境的重要设施,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弥补了传统设计不足,同时继承了传统园林文化内涵,十分值得推广和应用。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7

关键词: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中式风格景观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间,它延续了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

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

从景观外表上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

到中式生活的韵味。新中式是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

前的风格。 由于新中式风格在传统景观基础上有较多改

进和创新,目前在别墅和公寓项目中都有应用。

1、新中式园林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2、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2.2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3、万科第五园——典型新中式景观解析

3.1 设计风格

万科第五园是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3.2园林营造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

4.1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4.2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4.3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5、结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参考文献:

[1]姜凌,万婧,潘鄱. 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 2011(06):119-121.

[2]易居.中式园林景观在应用中的传承与发展[EB/OL].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技巧;风景园林工程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体系。而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关键点。因为这是古代工匠经历了长期的时间才形成的艺术结晶,是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讲究动静结合,叠山理水,在细微之处反而能看见古代工匠的别具匠心之处。整个园林给人的感觉就是虽然是人工建造的景观,但是并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对山石植物的合理运用,仿佛是天然形成的。因此,我们的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合理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使景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构景手法有九种之多: 借景,对景,夹景,框景,漏景,抑景,透景,添景,障景。下面侧重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构景手法。

1. 1 借景

借景是将园林外景色引入并与园林内景色相叠加的造园手法。借景可以弥补园林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过多财力的缺点。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比较有名的借景案例有颐和园的昆明湖远借玉泉山; 江南的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甚是壮观,形成了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 以及苏州的沧浪亭邻借园外的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景观。

1.2 对景

对景是指园林中的主客体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造园手法。例如在游人身处园林之中,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山、桥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等等。

1.3 夹景

中国园林中为了突出理想景色,通常在景观的左右两侧以树木、山石、或建筑等加以屏障,这样就形成了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使远处景观更显得有主有次。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工匠的设计构思意境和感染力,不仅能突出园林中主要景观的地位,而且能诱导游人视线的汇聚,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达到园林中景观的高潮节点。

1. 4 框景

框景是指工匠在构思设计园林时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引导游人在特定的位置通过这些框洞观赏景观的造园手法。这种造园手法曾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出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是对框景这种造园手法的最佳写照。

1.5 障景

障景是指在游览的路线上设置一些山石、照壁、花木等遮挡物,从而遮挡游人的视线,引导游人改变观赏的路线,从其他方向观赏园林中的景物的造园手法。障景的采用使园林的景观达到不重合的韵味,也进一步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障景运用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中巨大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寿门内,这样的构思使整个院落的景致显得富有层次感。

1.6 漏景

漏景从框景中发展而来,是指游人能够从疏透处观赏到园林中的景观。漏景能够促成园林空间的空灵与渗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例如苏州留园入口处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连续的玫瑰窗漏景等,这些都是漏景手法运用的佳作。

2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1 场地要素

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是现代园林的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地进行施工,那么再好的景观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设计师要将场地的选择放在首位。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与周围的环境是否融洽,能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是园林设计的基础,从选择园林的位置到亭台楼阁的布置,都需要设计师认真规划。古代的园林造型师已经在其著作中很好的告诉了我们答案,就是要对周围的园林地势进行详细的考察,周围的湖泊、山川的位置要自然的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去,与四周的景色自然而然的衔接在一起,否则构造出的园林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达不到整体的美观效果。按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场地形态与景观小品之间的搭配要相互融洽,能够形成整体性。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不同的人文景观与当地的风俗,在进行周围地形的勘测,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对地形地势的影响因素,开展合理的布局,最终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能够充分与周边的地域特征相互衔接,形成一处浑然天成的园林景观。

2.2 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山水、植物、道路、建筑等这几处主要的设计元素。将这几种元素合理的搭配在一起,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满,造型更加多样化,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写意山水园居多,这是根据山水画为原型得来的灵感。在传统园林中,建筑的造型多以精致小巧为主,能够很好地同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再加上独具匠心的空间布局,就会成为错落有致的院落。人们在亭台楼阁中穿插游走,不仅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气息,还会因此时此刻的美景而沉醉其中。传统园林中已经将山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了,凝聚天地之灵气,汇集日月之精华,在小小的空间内就能够表现出湖泊的大气,山与水之间相映成趣,因此我们在现代的风景园林工程中要继续保持山水元素,形成一种虚实交映的错位感,以叠山理水的手法体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之气,并在周围栽种花草,以树木作为遮掩,亭台楼阁在树木的遮掩中忽隐忽现,具有一种神秘感。园林中的道路要以人流的走向为依据,满足人们视觉感官的要求,同时还能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增加了园林中的趣味性。

2.3 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外部空间设计。首先是园林空间的界定,园林空间应当给内在的游人心理上的领域感。可以利用地形的变化,栽种的植物的高低,或者地面材质的不同来界定划分园林中各种性质的空间,各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联系。其次是空间的层次,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变化多端,为了游人的视觉感受,园林中的空间多通透开敞,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空间曲折幽深、层层叠叠、游人身在其中视线所及之处其实是不同空间中景观的叠加。再结合多种造园手法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再次是空间的对比,古代工匠在造园过程中运 用各种对比手法,使大空间不显得大而无当,小空间不显得狭小拥挤。尤其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由于场地规模较小,可以通过空间的对比形成小中见大的心理效果。控制园林中景观的分布,给游人欲扬先抑的视觉感官,在狭长窄小的空间中使游人的视线极度收缩,行至开阔的空间中使游人突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最后是空间的序列,园林中空间序列的组织关系到园林布局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形成循序渐进的空间效果。

3 结束语

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虚实结合的效果,还要不断丰富其层级感,实现自然的意境。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要继承传统园林设计的手法,并将其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造林技巧,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 2009(01)

[2]杨滨章.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 2009(11)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的表征范文 下一篇:食品微生物研究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