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时间:2022-10-27 11:49:04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最近一友人就“国术”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视角独特,看法新颖。笔者阅后不禁敬佩且浮想联翩,于此凑凑热闹,和着友人的国术观也来聊聊。

一、国术是个系统

国术,中国武术,武术,意思相同,然笔者以为称为“国术”更为贴切。

武术作为国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它源远流长,是指国术与中华文明一同起步,延续至今。说它博大,是从横向来看,国术种类繁多,五光十色:说它精深,是从纵向来说,国术的诸多流派各自有着由浅入深、由粗至精的练功方式和方法,精不可说,深不可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了国术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名闻遐迩的少林、武当、峨眉、太极、形意、八卦、南拳以及查、花、炮、洪等诸多流派,可谓琳琅满目、秀色可餐。

国术的系统性构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表象之一。

国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肢体语言背后表达的是深邃广袤的文化信息。许多外国友人将学习国术当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并由此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和生动。

二、传统文化

国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什么是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三、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传统文化背后的连接链,即衍承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能够连接成传统,有的文化现象只不过是一时的时尚,不可能传承久远,更不可能成为传统。因此,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中。

文化传统有大小之分。大传统,指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小传统,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代代相传。两者互动互补,没有大传统,小传统就得不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没有小传统,大传统就失去了辐射全社会的功能,主流文化的根基就不牢固。

大文化传统往往由时代知识精英发起、检讨、反思、添加、融合。小文化传统则表现为地区或族群的风俗和习惯,一般靠无意识的约定俗成来维系,稳定性超强。传统文化的密码在小传统里埋藏得更深邃。

国术,显然是小传统,它隐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密码。虽然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统治者大都对其进行压抑,但国术在传统社会由兴到盛是不争的事实,并密布于传统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小文化传统。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得好:“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笔者认为国术不是传统之点缀,国术是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国术不是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指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田径、体操、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

国术不是体育运动,或者说不完全是体育运动。国术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华武术》杂志创办人之一、第一任主编昌沧说“体育不能完全概括武术。竞技、健身都是武术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它的全部。应该给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把它限制在体育项目里会限制它的发展。”

国术是以技击搏斗为目的的,以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攻防搏击技术。国术是一项技术,一项以肢体(包含器械)制服人的技术。攻防搏斗才是国术的本质和核心,虽然它也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功能和作用,但那只是国术的衍生品。

管理和指导国术发展,不能用管理和指导一般体育运动的思维和模式。然而可悲的是,主管部门恰恰在以体育运动的思维来管理着国术,从而产生了国术的舞蹈化、体操化、杂技化、技巧化。

国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历史的拐点。国术爱好者以及主管部门应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紧紧围绕国术的核心,遵循国术发展的规律,把国术当作文化传统,而不是当作一般的体育运动来看待。

如此,国术才能真正成为国术。

程小东

被誉为“将武打拍成舞蹈一样美”的程小东,因与著名武侠片导演徐克的长期合作而被我们熟知。他的最新作品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

代表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新流星蝴蝶剑》。

经典动作设计:《东方不败》的武打设计于写实中加入唯美与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画得惊心动魄。片中令狐冲演练“独孤九剑”一段最为精彩,但见剑在舞者手上、身上缠绕飞腾,阳春白雪又似风卷梨花,人与剑交相呼应,如舞蹈一般优雅。

成龙

成龙是目前国际影坛最著名的功夫明星,他所拍影片中的动作几乎都是由他所领导的成家班精心设计的,并创下了七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武术指导的纪录。成龙是京剧武行出身,因此其影片中的动作十分注重场面的设计,群殴的场面更借鉴了京剧舞台上的武生戏。另外,他还将动作和杂技糅合在一起,产生了幽默刺激的观赏效果。

代表作:《A计划》、《警察故事》、《奇迹》。

经典动作设计:《A计划续集》中,成龙与林威逃避海盗追击一段。两人被手拷锁在一起,逃跑时因意见不一,跳栏、上墙,身体不断碰撞,险象环生,又要抵挡敌人的袭击,成龙随手利用身边的物件如斧头、板凳当做武器反击,而林威却不时添乱,两人虽狼狈不堪最后却也能安然脱险。看此段有如看谐趣幽默的杂技表演,又不禁令人想到京剧名段《三叉口》中那段精彩的“试探”。

洪金宝

在香港现代功夫片的黄金时代,洪金宝导演的群星功夫谐剧《五福星》系列引领了一时之风潮。他领导的洪家班以动作硬朗、气势磅礴在众多功夫片中形成独特的风格。相对于同门师弟成龙幽默杂技似的打斗,他设计的动作更注重力度和狠劲。

代表作:《五福星》系列、《神州第一刀》、《倚天屠龙记》。

经典动作设计:《夏日福星》中,成龙、洪金宝各斗一个功夫高手,因成龙先前负了枪伤,眼见难以抵挡。此时恰好洪金宝已打败自己对面的那个,便又替下成龙,与那位高手一决胜负。两人打斗皆是硬桥硬马,招式硬朗有力,甚少花哨,最后洪金宝快速回身360度以一记重腿将敌人踢飞出一丈开外,那高手遭此重击顿时便晕了过去。此段用慢镜头及重复闪回突出敌人被重腿踢中的效果,看来令人痛快淋漓。

刘家良

此人乃正宗黄飞鸿传人,其父刘湛乃黄飞鸿之徒林世荣(猪肉荣)洪拳的嫡传弟子。刘家良本人精通洪拳及咏春拳,所设计的动作偏向精悍、灵巧,富于节奏感。

代表作:《南北少林》、《老虎出更》、《醉拳2》。

元奎

与成龙、洪金宝同为于占元戏班“七小福”成员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与李连杰合作,专门为其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了李连杰敏捷、潇洒的身手。他的最新作品是赵薇、莫文蔚、舒琪主演的《夕阳天使》。

代表作:《功夫皇帝方世玉》、《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镖》。

元彬

他真正成名始于和徐克合作黄飞鸿系列――做《狮王争霸》、《王者之风》、《龙城歼霸》的武术指导。但他设计的这些动作除《狮王争霸》外,其余两部“黄飞鸿”影片水准一般,倒是和徐克合作的另类风格的武侠片《断刀客》还有几分凌厉劲儿。

《少林寺》武术指导的成功做法

武术指导的职责与训练安排

以马贤达为首的小组,全称是“《少林寺》武术指导小组”,在摄制组中被大家称作“教练组”,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导演、摄影,设计出全片武打场面的总体方案,并根据剧本提供的情节发展、人物,制定出详细周密的排练大纲。在总体构思的过程中,教练组根据剧情的推进,对每一场次的习武与打斗结构,以及人物的确定、兵刃的选择、招式的编排等逐一加以规划,并力争做到各场前后照应,避免顾此失彼、偏离剧情和雷同。然后,他们抓住总体,分场定员,先编后练。

参加演出的运动员,按照教练组的安排开始紧张而有序的训练。这种训练的内容与他们以往所接受的有所不同,正如李连杰事后介绍的那样,武术运动员习惯于武术表演而缺乏逼真感,武术表演和电影表演尽管都是假打,但后者却要求让人看起来真实。武术表演中往往没有砍下这一刀或扎下这一枪时对方就已经知道,并已经进行了阻挡,甚至动作设计还有意避开要害处,可电影就不能这样,他要求仇人相打必须击中要害,对手要真躲、真防,否则就会受伤。

在总教练潘清福的带领下,演员们一招一式地熟悉,一次又一次地演练,并向教练组提出建议。教练组则集思广益,因人制宜,争取使演出者人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所有的人都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

导演张鑫炎采取的办法

功夫片的特点是节奏明快,连人物说话的频率也快,对白也极简单,因此对演技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李小龙死后,许多人模仿他的典型表情和动作,有的甚至惟妙惟肖,就因为他的表演较为浅显。成龙虽比李小龙的表演丰富一些,但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有套路可循。

张鑫炎训练武术演员采取的办法,就是组织所有演员观摩李小龙、成龙作品和其他香港优秀功夫影片,同时加以辅导,让演员熟悉功夫片中的表演技巧。

李小龙的表演特色,简单地总结起来就是:漂亮的连环腿+轻佻的小手势+怪鸟叫声。

在银幕上曾把自己作为李小龙翻版的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来自台湾的何宗道。在李小龙活着的时候,他就开始演电影,后来被人发现他的翘下巴很像李小龙,而他本人又出身武术世家,擅长武术和跆拳道,于是就把他作为“李小龙第二”来塑造。此外还有以吕小龙为艺名的澳门黄健龙,在《死亡游戏》中做李小龙替身的韩国高手唐龙,菲律宾的李杰克,香港的梁小龙、巨龙以及李修贤等都是李小龙的翻版。20世纪90年代,美国版《李小龙传奇》中的男主角也与李小龙模样像似。进入新世纪,大陆第一个访龙影星横空出世,他就是主演《重振精武门》的武术家石天龙。

成龙早期的表演特色,是杂技特色的练功与打斗动作+屡败屡战的幽默诙谐。

成龙以一部《醉拳》成名后,模仿他的也层出不穷,有人甚至把他早期未拍完的影片翻出来,找一个和他长相相似的演员来个狗尾续貂,让健康活着的成龙哭笑不得。当然,在他走上一条以玩命为特色的动作片道路之后,这种现象就被杜绝了,因为那不是随便什么人学得来的。

在电影《少林寺》中,有大段醉武功的表演,譬如醉棍和醉剑,就是受了成龙醉拳的影响而设计的。在后来李连杰一班人主演的《少林小子》中,甚至有许多《醉拳》中的台词。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张鑫炎对演员们的表演有了信心,这些人本来是专业运动员,不是演员,没有程式化的毛病,而武术运动又有表演的性质,这就使他们又比其他非职业演员多了点表演意识,稍加点拨就中规中矩。

上一篇:大鸿拳概论 下一篇:禅拳归一文武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