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5 03:59:04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NCATE;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评估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121-02

在美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上,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在促进美国教师教育机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师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NCAT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是被美国教育部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可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师教育评估机构,1954年得到正式承认。它的主要职能是对美国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其评估标准每五年修订一次,目的是保证认证标准能够反映目前的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状况。一般而言,获得NCATE的认可,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学术地位。

一、NCATE的评估范围

在美国,接受NCATE评估认定的“教师教育机构”(profession education unit)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里所有负责培养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和其他学校教育人员的学校、学院、教育系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等。通常,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计划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职前培养计划(Initial Preparation),该计划为准备第一次报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制定;二是高级培养计划(Advanced Preparation),即本科层次后的教师培养。全国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对美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的办学水平评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的职前培养计划和高级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估,包括各种单项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估;二是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这两类教师培养计划的办学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估。前者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毕业生的质量来反映;后者主要通过综合大学为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质量所提供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管理状况、资金状况、办学条件等的水平来反映。

二、NCATE评估的基本程序

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向NCATE申请两种评估:初步评估(Initial Accreditation)和继续评估(Continuing Accreditation)。所谓初步评估是指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的第一次认可。继续评估则是指通过初步认可后,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继续评估,确认教师教育机构是否对初步评估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革,或是制定了新的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如果教师教育机构在继续评估中没有通过,则延缓鉴定或是取消初步评估的结果。

在初步评估和继续认可过程中,一个教师教育机构一般要经过以下的评估程序:

第一步:获得被评估的资格。申请认可的教师教育机构具备三个条件,即:1)向NCATE提出评估申请成为预备待评机构,并向NCATE交纳年费;2)一旦教师教育机构成为待评机构就必须提交“AACTE/NCATE联合年度报告”;3)教师教育机构要符合NCATE设定的条件,从预备待评机构过渡到正式待评机构。[3]

第二步:教师教育机构成为正式待评机构之后,将准备两年后NCATE的实地考察。教师教育机构在NCATE进行实地考察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熟知NCATE的评估标准和程序;2)对实地考察进行经费预算;3)确认所在的州与NCATE是否有合作关系:4)做好“认可程序中第三者证词”(third-party-testimony),并将证词寄给NCATE作为参考;5)根据NCATE的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书面报告;6)确定考察日期,通常为每年的春季学期或秋季学期。

第三步:初步评估。NCATE由评估委员会(BOE)组成考察小组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之前一至两个月,NCATE将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预期访问,与其共同确定和准备实地考察,并确认该机构的自我评价是否属实。在实地考察期间,评估委员将访问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中小学合作教师、校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审核该机构的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文件审查,查看的文件包括评估计划、数据以及概念框架等。评估委员还要亲自到实习学校、校外教学等场所实地考察。待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小组主席必须整合各评估委员的报告形成小组书面报告。另外,评估委员会还向该机构提出建议,指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各项标准的达成情况。随后,评估委员会将报告的草案发送给教师教育机构,该机构在30天内,就报告的内容提出一份书面回馈。在此基础上,评估委员会将最终的考察报告提交给NCATE。

第四步:由NCATE的机构评估董事会(UAB)最后做出初步评估决定。机构评估董事会做出的初步评估决定的依据是评估委员会的报告、教师教育机构的书面回馈以及包括机构自我评价报告在内的相关参考资料等。初步认可的决定有三种(见图1)。

(1)评估合格(Accredited)。这一评估决定表明教师教育机构达到了NCATE的评估标准。

(2)暂时评估合格(PrOVisionalAccreditation)。此类认可结论表明该教师教育机构未达到NCATE认可标准的某项或多项标准,同时也表明该机构可以保留认可合格的地位,但该教师教育机构在之后的6个月内,应针对未达到的标准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者在之后的2年内,对该机构再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评估董事会在重新审阅材料后,可能直接对该机构作出“评估合格”的认可结论,或是要求该机构在机构认可董事会重新审阅材料后的12-18个月之内接受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后,机构认可董事会可能作出“评估合格”或“取消评估”的结论,其中的“取消评估”表明该教师教育机构在限期内未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3)评估不合格(DeniedAccredication)。此类结论表明被评估的教师教育机构未能达到NCATE的多项标准,该机构不具备提供高品质教师候选人培养计划的能力。

第五步:继续评估审查。教师教育机构在通过NCATE的初步评估之后,为了继续确保已有的评估地位,需要每5年再接受一次继续认可审查。NCATE继续评估的步骤与初步评估相似,包括了培养计划的审查,年度报告资料的第三年评估(third-yearreview),继续评估机构报告,继续认可实地考察,评估地位的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继续认可实地考察之后,机构认可董事会将会做出以下几种评估决定(见图2)。

(1)评估合格。这表明该机构达到了NCATE每项认可标准的要求。

(2)有条件的评估合格(Accreditation with Conditions)。这与初步认可决定中的暂时鉴定合格相同。

(3)延缓评估(Accreditation with Probation)。此类认可决定表明该机构在继续认可后未达到NCATE的某项或多项标准,在培养高质量教师的计划上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此认可决定一做出,该教师教育机构就要准备两年内的再次实地考察,并等待评估结果。

三、NCATE评估对我国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估的启示

1.外部教师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亟待建立

我国正在由独立定向型师范教育向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价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重点综合大学正在筹建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开始加入师资培养单位的行列。由于初次加入师资培养的行列,再加上有些大学在教育课程上所投入的师资和经费设备都相当有限,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将难以避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外部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保证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质量。通过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估制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教师教育标准,对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进行评估认可,保证师范生在职前培养阶段达到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原有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2.以外部评估鼓励教师教育机构间的公平竞争

教师教育培养体制的转变意味着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将在我国形成:第一是高等师范院校与非师范类的综合大学之间对教师教育资源的投入都与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和监督相联系,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也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对所有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认可,并以类似医疗机构的等级分类对各级各类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办学水平的等级分类,以最终的认可结果来调控政府对教师教育各种资源的投入,进而鼓励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3.保证评估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美国典型的地方分权制以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建立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的认可机构NCATE来对全美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全国性认可。在我国,应该建立类似NCATE这样的专门认可机构以负责对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可与评估。由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于美国,所以其评估机构应是一个半官方的学术监控性的评估组织。该组织在受教育部职能部门的制约、协调和管理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其相对的学术独立性。这种制约性与独立性的统一,能保证评估机构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是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虽然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尚不充分,这会影响到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全面性。美国的NCATE对于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借鉴的窗口,也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59.

[2]张昱琨,张婕.英美教师、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新要求、新进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97.

[3]NCATE:Handbook for Initial Accreditation Visit-Drartl Washington:NCATE Junuary.2001.WebSne:WWW.ncate.Org.省略.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2

2021年3月15日,十四考察组根据XXX镇党委关于党员代表大会人选考察工作的要求,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XXX镇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人选条件,对农林水畜党支部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现实表现惊险考察。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共9名,差额2名,现就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公开选拔工作的现实背景

开展此次公开选拔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办发【2014】28号)、省委、市委换届文件规定和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乡镇人大政府换届有关工作的通知》(XXX组发【2016】82号)要求把加大竞争性干部工作力度以及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突破内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三)是适应XXX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的需要。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搞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XXX党委成立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X党委副书记XXX、XXX乡组织委员XXX当任。

1、公告。自接到文件起,电话通知已考到外县大学生村官,在政府党政办QQ群里面进行宣传,并召开相关宣传会议。

2、组织报名。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

所有报名人员到马路乡政府党政办现场报名。

3、资格审查。XXXX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最后符合选拔条件的3名人员。

4、按照有关规定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三、资格初审结果:

资格初审时间为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主要审查报考者的基本条件、资格条件和职位条件等。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向乡组织办上报相关审核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任职文件等有关材料的原件。

会泽县XXX乡党委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3

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1.教学目的 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2.实验程序2—1 准备工作。2—1—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

实验报告范文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

实验报告模板_______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系 别姓 名学 号班 级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 分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第一范文 网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三、涉及实验的相关

C语言实验报告《综合实验》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六 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中的变量、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主要知识点。

C语言实验报告《指针》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五 指针一、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2、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3、掌握字符串指针的使用二、实

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四 函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定义、调用和声明的方法2、掌握实参和形参之间的传递方式3、函数的嵌套调用二、实验内容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三 数组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数组的使用3、掌握与数组有关

C语言实验报告《逻辑结构程序设计》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二 逻辑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2、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3、熟练掌握用w

c语言实验报告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一 上机操作初步和简单的C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Turbo C++3.02、会简单的程序调试3、熟悉C语言各种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计算出1000以内10个最大素数之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号姓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指导教师时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 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生物实验报告《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二、实验原理新鲜的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三、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实验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生物实验报告实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化学实验报告《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1、实验目的: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 2、实验仪器和药品: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溴水,CCl4 3、实验步骤:]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化学实验报告《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1、实验目的: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 2、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蒸馏烧瓶,铁架台(带铁圈),冷凝管 3、实验步骤: 装配仪器,加锈水和少量沸石,加热,接通冷凝管处的冷水,收集液态水,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 4、实验记录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1(1)向容器内通风(2)使用催化剂减缓反应速率 2(1)反应容器的选择(2)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二选择其他实验方法例如在大烧杯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放两支点燃的蜡 烛(烧杯口不封闭),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一层的蜡烛先熄灭说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 (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

化学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1.化学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2.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不随地吐痰,实验室中的废纸、火柴等必须放在指定容器中,实验完毕后按教师要求清洗仪器,做好各项清洁工作,仪器、药品安放整齐,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化学实验室规则1、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实验前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 2、遵守纪律,准时上课,对号就位,保持安静,注意安全,听从指导,注意节约。 3、要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密度=质量除以体积》烧杯质量为M 加水后测量质量和容积 测得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记录若干组数据 在坐标纸上取点 连线 坐标系横坐标取体积 纵坐标取质量 各个点接近在一条直线上 而线的斜率就是水的密度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怎么写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产物(原料)的物理常数 4.试剂浓度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5.实验装置图 6.实验步骤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实验讨论与回答思考题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实验器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实验步骤:A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振荡并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打开瓶塞,(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被溶

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9.实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化学实验报告《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1.实验目的 探究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食用碱是碳酸盐,醋是乙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以反应 3.所需试剂及器材 食用碱(碳酸钠) 食醋 试管 4.实验步骤 取食用碱少量加入试管中,再滴入食醋若干滴 5.实验现象及结论

化学实验报告《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生锈,但不严重,水中溶解有一定的空气,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不生锈,只有水,但是没有空气; 3,生锈,最严重,水和空气都很充足; 4,生锈,较严重,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蒸馏水中的铁钉生锈速度最慢。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

什么是实验报告及实验报告怎么写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实验目的】 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掌握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 【实验原理】 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检察机关;年度报告;困惑与破解

一、年度综合报告的目的和现状

按照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制度的设计要求,当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从最基层的县级检察院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检察机关都要对过去的一年里,本区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的现象、特点、原因、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管理上、制度上、体制机制上存在的缺陷、漏洞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提交给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不断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大力推动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大预防工作格局。

从目前各级检察机关的年度综合报告来看,一方面各级检察机关的综合报告有相对统一的体例格式,比如说综合报告都是紧密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内容上涉及到查办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当地职务犯罪呈现的主要特点及发案原因分析、职务犯罪发展趋势、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等。另一方面各级检察机关的综合报告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撰写的形式和范围上不尽相同,比如说有些综合报告除了翔实的数据、周密的论述外,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表,有些综合报告则同时连带分析了近3年或近5年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情况。总体而言,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都能反映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都能为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发展。

二、年度综合报告存在的困惑

根据各地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查办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各省市院的职务犯罪预防年度综合报告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共性和特点,为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参考。但是,相对于省市院的年度综合报告而言,基层检察院由于受地域范围局限、自侦案件查办数量不多、预防工作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等限制因素,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也相应受到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限制。基层检察机关在撰写年度综合报告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困惑。

1、案件查办领域偶然性较大,综合报告无法准确表述案件变化趋势。

按照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制度的设计要求,检察机关要结合本区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的现象、特点、规律、原因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在工作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交给同级党委、人大、政府参考。也就是说,年度综合报告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对本地区的案件查办情况进行一个总的分析,找出规律,分析出案发趋势。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查处的偶然性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简单根据案件查办的情况来客观地表述本地区的案况,比如说这一年自侦案件查办的领域,并不一定是职务犯罪发生最为严重的领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主要原因也很简单,比如说自侦部门年初得到举报,初查之后立案查办,结果查出一大批案子,由于精力有限,一年可能就只查办了举报的一两个领域,其他领域有线索可能也要等等;再比如说,自侦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突然对某一领域的侦查能力大大提高了,或者根据工作要求对某一领域的侦查力度加大了,那么有可能这个领域在这一年查办出来的职务犯罪就比较多,但是这显然不能表述为该领域一定是这一年职务犯罪最为严重的领域。

因此,基层检察机关在撰写预防年度综合报告的时候,对如何科学客观地表述本地区案况的规律性和案发趋势的变化情况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2、预防部门参与自侦案件不够,综合报告无法作出对案件的深入剖析

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预防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侦部门的案件查办工作,比如说案件剖析和检察建议工作的开展,如果对案子没有深入了解,那么只能泛泛而言。根据近几年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级检察机关在研究试行职务犯罪的侦防一体化建设,要求侦中有防,防中有侦,具体而言是自侦人员要参与预防工作,预防人员要参与自侦工作,但是对于具体的工作规则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文件,所以在现实工作中,对于基层检察机关的预防人员参与到自侦案件中,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基层检察机关自侦部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案件查办本身就是自侦部门的工作,跟预防部门关系不大,如果要专门抽出时间来配合预防部门开展预防工作,迫于办案压力,自侦人员的积极性显然不高。另外,由于跟考核没多大关系,自侦部门在拿下笔录之后,对悔过书的质量基本不会提出什么要求,因此移交给预防部门的悔过书基本无法深层次地反映当事人的案况。另一方面,就目前的预防工作而言,不少基层检察机关的预防人员配备不充足,因此在完成日常的预防业务工作之后,很难再有精力参与到自侦案件查办时的预防工作之中进行深入剖析调研。

因此,基层检察机关在撰写预防年度综合报告的时候,对本地区案况的原因和特点如何避免泛泛而言,切实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预防对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写好年度综合报告的思路

最高人民检察院宋寒松厅长指出,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年度综合报告这一制度的初衷就是引起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社会大预防建设。既然年度综合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本地区的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情况,通过撰写高质量的预防年度综合报告来受到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最好能作出批示),从而强化各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落实,最终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那么基层检察机关在撰写年度综合报告的过程中,就要开拓思路努力克服客观局限,在对本地区的案况进行必要分析之外,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预防工作亮点和预防工作创新之举进行研究强调,不断为当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职务犯罪预防建言献策。

1、做好预防基础工作,加强自侦部门预防联系。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坚持依托于自侦部门案件的查办,这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基础。对于基层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而言,坚持立足自身职能,紧密结合自侦部门的执法办案,开展预防咨询、预防调查、案件剖析、检察建议、警示教育、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才能做出预防成果,才能总结出有质量的综合报告。考虑到实际工作情况,预防部门要主动积极联系自侦部门,通过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将预防工作合理深入自侦部门工作,通过对自侦案件当事人的谈话交流,深入了解案发原因。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预防部门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找几个典型或者新型案件的当事人进行约谈,对于普通案件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对承办人员的咨询了解,要求当事人认真撰写悔过书即可。在自侦部门撰写剖析报告之前,对承办人员进行要点提醒和指导,同时通过内部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考核机制,及时敦促自侦部门完成高质量的案件剖析报告,另外在制作检察建议和进行预防咨询、预防调查过程中,加强对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在预防工作中取得有效成果,为撰写年度综合报告提供真实、客观的内容。

2、开拓预防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基层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是当地反腐败工作全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紧围绕当地党委中心工作大局,不断开拓预防工作思路,积极融入惩防体系建设全局,撰写出来的综合报告才会有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才能及时转化为党委、人大、政府的决策参考。同时,为制作高质量的预防综合报告,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预防工作认识,提高预防工作地位。

预防工作是个全局化的工作,只要手段好,方式方法恰当,产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的职务犯罪查办还要好,而且更容易融入当地惩防体系建设的总体格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预防工作宣传较多,但是一些基层检察机关依旧只重视职务犯罪的惩处,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功用认识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因此,首先要提高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预防工作的地位,同时保障充足的预防经费,这些是顺利开展各项预防工作,撰写综合报告内容的基础。

第二,加强预防队伍建设,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科学、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预防工作开展地好不好,能不能为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参考,关键还是要看预防人员的工作能力怎么样。预防人员不仅要能看到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有发现线索,突破线索的能力,甚至还要有相当的初查能力。另外,预防人员不仅要会说,会宣传,还要会写,会调研,这些都是把预防实际工作有效转化为综合报告的关键。

第三,加强预防工作创新,提升预防工作实效。

有了经费和人员保障,就要开拓思路。比如说如何使检察建议得到及时回访跟踪落实;如何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使之产生更大的实际效果;如何与当地纪检监察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如何提高预防咨询知名度不断扩大预防影响力;如何做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负责人约谈制度完善预防共建机制建设;如何完善和发挥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加强本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预防工作配合机制;如何运用本地区党委领导下的预防领导小组机制等等。把这些预防工作做优了,综合报告的亮点就出来了。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5

一、规范初查权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之意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初查权有着一定的监督机制,但放眼侦查权运行整体,对初查权的规制,仍是监督制约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司法实践中,不少地方初查工作又多沿袭以往经验开展,可谓手段多样,内容复杂,各家见长,大都没有配套成熟的体系理论和统一的工作规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其本质要求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进而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初查权作为司法机关一项十分重要的公权力,不断加强对其监督制约,以法律来规范初查活动,使初查行为在统一、规范、严谨的程序下运行,正是依法治国理念的题中之义。

(二)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

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是现阶段各级检察机关重点讨论的话题。提升执法公信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就是依法、高效的履行检察职能。因此,只有规范行使初查权,及时、正确的做出初查处理结果,确保案件质量,提高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并减少和杜绝诸如“久查不决”、“方式粗暴”甚至违纪违法等不规范初查行为带来的负面效能,消除社会公众对侦查质量的不良评价,才能维护检察机关“依法、公正、文明、高效”的良好形象,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检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保证

作为宪法原则,人权具有约束一切公权力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效力。而人权具体转化为基本权利之内容,即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被依法剥夺外,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人权,比如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以及平等权、住宅权、财产权等等。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也是对人之所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基本自由的保障。初查行为同其他侦查手段一样,对社会,尤其是对公民权利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加之,目前侦查的重心不断前移,赋予初查更加侦查化的手段,如果对初查权的运用不加以规制,极有可能被滥用,从而对公民权利造成不必要的侵害。

二、初查权规制的几点探索

对于侦查,刑事立法系统的规定了立案、侦查、侦查终结等详细的程序、文书规范、行为规则等内容,而对于初查仅是零散、简单规定。初查作为职务犯罪查办过程中一个环节的独立性日益明显,笔者将初查视为类似侦查的过程,分为初查前、初查中以及初查结果三个环节,分别从规范初查的前置行为、规范初查的侦查化动作以及规范初查终结的后续监管等方面来探索如何规范侦查化的初查权。

(一)规范初查的前置行为

1.规范初查权的行使主体第一、明确检察机关只有自侦部门、监所部门享有初查权。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并未对初查权的行使主体做明确规定,仅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都必须依自己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在此背景下,应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初查由侦查部门负责,在刑罚执行和监管场所中发现的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初查。除此之外,关于职务犯罪线索的初查,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内部的举报中心(控告申诉部门)以及其它业务部门均无权初查。第二、明确只有检察人员可以行使初查权,检察辅助人员、书记员的有限参与权。当前,全国检察系统处于司法改革的历史转折期,就笔者了解,目前各级侦查部门大都存在人少、案多的现实矛盾,司法警察、书记员等主体参与初查甚至侦查的现象普遍存在,司法改革后,将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司法责任制,凸显检察官的司法资格,因此,行使初查权的人员主体资格也就相应的要求必须由检察人员行使。尤其是那些“显性”初查活动直接影响到后续侦查行为,如调取作为将来定案证据使用的材料时,就必须保证至少有两名以上的检察人员在场,以保证所取证据的效力。但为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其它非“显性”初查行为,如确定对象住所、资料整理等事项,检察辅助人员、书记员则可以有限的陪同参与,以缓解侦查部门的办案压力。至于司法警察,原则上一律不得参与初查活动。2.规范线索管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虽然明确规定了举报中心及侦查部门的线索审查权,但与之相对应的线索管理却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系各办案部门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发现,“案中案线索”如何管理?由于体制上、机制上的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形成统一模式。如某些地方,由于侦查人员缺少洞察力,造成侦查过程中大量优质线索的流失;也有些地方,线索散见于侦查人员手中,未能集中管理,利用率低,甚至出现“人走线索也带走”的现象。笔者建议,侦查部门应当建立定期“回头看”制度,收集汇总案中线索,并指定专人(如内勤)统一管理案件线索,逐件登记线索来源,对线索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并经部门领导的指示,确定具体经办负责侦查人员。另外,建立线索评估机制,落实专有情报员,管理该登记在册的职务犯罪的线索资料,严格保密,严格控制。情报员充分评估初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汇总线索基础信息、研判初点,使案件线索从受理之日起就进入监督程序之中,提高成案率。

(二)规范侦查化的初查动作

笔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行使职责的需要,建议赋予侦查部门负责人以下权力:一是线索管理权。侦查信息库的掌管,线索的筛选、评估,初查人员的指定以及会同检察长确定初查线索的提案等权力。二是部分初查文书的审批权。在初查预案提请报告、初查终结报告、通话记录、存款查询等初查文书提交检察长审批之前,部门负责人有权提出部门意见、建议。三是初查指导权。初查人员对初查工作,要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对初查工作经过审查后,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汇总各办案组、承办人搜集的初查信息,向检察长汇报。四是初查监督权。在初查工作开展情况下,实时监控各初查人员的初查行为,确保初查活动依法展开,对初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这样,就可以杜绝初查随意、权责不明的种种弊端,有利于线索的全盘统筹,加大了对初查过程的监督力度。第二、明确上级机关的权力配置。正如前文所述,初查权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初查权的扩张,必然意味着对应公民诸如通信自由不受侵犯、隐私不受侵犯等基本人权的收缩,也意味着某些企事业单位与对应公民合同义务的违背,如银行对客户信息的保密义务。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初查凡是涉及查询公民、企事业单位的通话记录、房产登记、银行存款等敏感信息时,都必须经基层院办案部门负责人、检察长同意后提请市院审批,由上级院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核所涉领域、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内容后,交由分管副检察长最终决定是否准予查询。同时,上述内容的查询,上级院也落实专人专线与有关通信公司、银行等联系,防止随意利用初查权名义“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3.规范初查的节点流程第一、规范初查文书。规范的初查活动必须要有配套的、科学的法律文书才能真正落实,目前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侦查人员在实施初查行为时,或借用侦查阶段的法律文书,或使用介绍信,或干脆不用法律文书等等,这种状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查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必然有损检察机关的司法威严。第二、规范初查标准。初查到底应该查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成熟?这往往依靠的是“老侦查”的经验判断,个人主观意志性极强。为统一初查客观化标准,笔者所在单位将线索初查工作的一些共同要求和基本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把初查的流程规范化、具体化,提出背景类、财产类、职业类、轨迹类等四类提交标准,规范对应条件,使初查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主观干扰。第三、规范初查程序。初查权监督不力最大的弊端还在于程序的缺失上,因为《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对初查的问题关注不够,导致司法实践中各行其是,建议坚持“依法、公正、文明、高效”初查的原则,制定相关工作规范,规定初查原则、目的、内容、移送初查、提请初查、相关初查措施的审批、初查审查监督、初查终结中止、初查质量考核等规定可操作性的办法,并严格执行。用规定规范管辖、规范审批手续、规范初查行为以及处理结果。

(三)规范初查的后续监管

1.规范线索反馈机制初查权的规制,很大程度上的制约渊源来自线索的提供者。无疑,举报人、控告人对初查行为抱有极高的关注度,初查后转立案自不必说,转纪委审查、长期经营,尤其是不予立案时,如果忽视后续处理程序,可能损害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或者造成群众误解,引发不良影响。侦查人员在初查终结,决定移送处理或不立案处理之后,就要做好对举报控告人答复工作,充分说明不立案的事实、法律依据,使举报人、控告人信服,减少社会矛盾。如若经初查发现被举报人没有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这种错告对被举报人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向其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通报初查结论,澄清事实。而对于自行发现的线索,在侦查机关内部承办人也应向部门负责人、检察长做出充分的说明。2.规范初查档案记录初查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司法行为,线索经过初查,无论结果是立案走向进一步侦查还是不予立案,都必须要建立线索初查档案。要记录初查阶段所采取的初查行为,取得了何种初查结果。整理初查阶段使用的请示报告、查询文书、初查终结报告、答复说理材料等文书,并留档保存,不得随意丢弃处置。3.规范初查责任制制定初查责任制规范,明确检察人员在有违法、违规初查行为时,应承担的后果,将处理结果与检察人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挂钩。比如未经检察长批准擅自初查,或对自行发现的线索隐瞒不报的;初查中不注意工作方法,造成泄密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的;初查终结后故意隐瞒真相或作虚假汇报,致使检察长作出错误的立案或不立案决定的等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在自侦部门干警中牢固树立案件初查责任意识。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6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以下简称亚组委)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主要负责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筹备、组织、协调等工作。亚组委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筹办工作的“指挥部”,也是“年轻干部梯队成长工程”实践锻炼基地。

    为进一步优化亚组委人才队伍结构,招聘各方面优秀人才参与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筹办工作,现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杭人政〔2006〕5号)和《杭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操作程序(试行)》(杭人社发〔2014〕380号)等文件规定,现就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单位和岗位

    亚组委将联合杭州市相关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本次招聘共有15家事业单位,计划招聘工作人员30名。各招聘单位、岗位、人数、条件及其他情况详见《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公开招聘计划表》(见附件1)。

    本次招聘被聘用的人员均列入招聘单位相应的事业编制(见附件1),聘用人员与招聘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再由招聘单位选派到亚组委工作,招聘人员选派至亚组委工作期间,由亚组委统一薪酬待遇,统一培训管理。亚运会结束后回招聘单位工作。

    二、招聘对象和基本条件

    报名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

    本次招聘采取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网上报名

    (1)注册、报名及资格初审

    时间:2018年1月25日上午9时—2018年2月7日下午17时。

    网址:qssy.zjks.gov.cn(浙江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报考人员登录浙江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入网上报名栏目,注册并完成诚信确认,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上传本人的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照片为40k以内,不小于300×215像素),选择单位和岗位进行报名。仅注册不报岗位,视为无效报名。每个报考者限报一个岗位,逾期不再受理注册及报名。亚组委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对报考人员选定的岗位进行资格初审,对初审未通过的人员将网上反馈并说明理由。资格审查的专业条件参照《2018年杭州市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资格审查办法》[详见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gwy.zjhrss.gov.cn)---杭州市“招考政策”栏目],并由亚组委组织和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在此期间,报名系统对招聘单位和报考人员同时开放,报考人员可即时查看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不能再报考其他岗位;未通过的可更改报考单位及岗位并接受资格初审,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7日下午17时。资格初审时间至2018年2月9日中午12时结束。未及时改报者视为自动放弃报考。

 (2)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时间:2018年2月23日—2018年2月24日。

    网上报名并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陆浙江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准考证。现场报名人员的笔试准考证通过报名时填写的邮箱发送。

    2、现场报名

    (1)报名地点: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70号411-1室)。

    (2)报名时间:2018年2月1日—2018年2月3日,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3)报名要求:2018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提供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其他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学位证书、相关资历证明等能说明本人符合报名条件的有关资料;留学人员须取得并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上述材料需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并提供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半身免冠照片2张。

    (4)资格审核:现场对报考人员是否符合招聘职位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对审核未通过的人员,应说明理由。

    3、注意事项

    ①报考人员只注册但不报名的,报考无效,岗位有效报考人数以实际报名人数为准;报考岗位如有更改,以报考人员最后选定的报考岗位为准进行资格初审;②报考人员的报名信息与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必须一致;③岗位要求的“工作经历”以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及其它有效证明为准,工作经历要求有具体岗位的(如:工程管理),若合同上未明确具体的岗位,还需提供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资历证明,在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不能作为工作经历;④报考人员在资格初审、复审中提交的报考信息和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有效,否则将取消报考资格;⑤在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非2018年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⑥其他有关资格条件或相关资历的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24日。

    有效报考人数与招聘计划数之比达到3:1及以上时,进入笔试程序。不足3:1时,招聘岗位相应核减计划或取消招聘,并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hangzhou2022.cn)上进行公告。招聘岗位因报名人数不足被取消的,已报考该岗位的人员自接到取消计划通知起24小时内另选岗位进行报名,逾期未改报名的,视作放弃报考。

    (二)考试

    考试包括笔试、面试和英语专业能力测试。

    1、笔试

    (1)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满分为100分。

    (2)笔试时间:2月25日,上午9:00 —11:00。

    (3)笔试地点: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信息为准。

    报考人员必须凭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两证缺一不可)按准考证上规定的考点、考场和时间参加笔试。

    笔试结束后,根据各招聘岗位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招聘计划1:4的比例确定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入围人员,不足1:4比例的,按该岗位笔试实际参考人员确定面试对象。3月7日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上公布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入围人员名单,考生本人笔试成绩也可同时凭准考证号码查询。

    2、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

    面试实施3天前,网上报名的面试入围人员按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复审。

    2018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提供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其他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学位证书、相关资历证明等能说明本人符合报名条件的有关资料原件及复印件;留学人员须取得并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证件(证明)不全或所提供的证件(证明)与报考资格条件不相符者,不得参加面试。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作放弃面试资格。如有入围人员书面确认不参加资格复审、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或资格复审不符被取消资格的,可在本招考岗位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替补。

3、英语专业能力测试

    英语专业能力测试主要测试报考人员的英语口语水平,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

    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有一项不合格者,不列入体检、考察对象。

    考试综合成绩按笔试占30%、面试占35%、英语专业能力测试占35%折算。

    笔试成绩、入围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人员等公开招聘相关信息将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hangzhou2022.cn)予以公布,请报考人员留意。

    (三)考察和体检

    按考生的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根据招聘的岗位计划数,按1:1的比例确定考察、体检人员。如综合成绩相等的,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如笔试成绩也相等,则以英语专业能力测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

    考察参照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执行。考察合格人员进入体检。

    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5号》及其他公务员录用体检有关规定执行。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应聘人员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作放弃体检资格。

    考察不合格(或放弃、考察中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体检不合格(或放弃)的,可在该岗位面试、英语专业能力测试合格人员中按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四)公示及聘用

    考察、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拟聘人选,拟聘人选名单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和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公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在公示结束后,由各招聘单位办理相关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批准聘用的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逾期不能报到的,或2018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能按时毕业并取得报考岗位规定的学历、学位证书的(须在2018年9月30日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或发现有不符合报考资格和聘用条件的,取消聘用资格。

    四、其他事项

    (一)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网(hangzhou2022.cn)是此次公开招聘工作指定网站,招聘过程的有关信息均通过此网站,请注意查询。

    (二)亚组委咨询电话:0571-85259526,15968815263。咨询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00。

    (三)亚组委纪检监察和审计部对招聘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四)本公告由亚组委组织和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附件:

    1、《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公开招聘计划表》

    2、专业目录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

由于人们的临床医疗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医院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面的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本文为了分析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孕产妇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未建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收治的6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2月建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收治的6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3.81±1.61)岁;孕产史:43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受教育程度:34例大专以上,26例高中或以下。观察组:平均年龄(25.54±2.15)岁;孕产史:45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受教育程度:36例大专以上,24例高中或以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孕产史,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构建方法:①制定危急值登记制度:产科及超声科应分别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2],对危急值处理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完成登记环节工作。②规范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流程:超声科详细记录诊断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护士,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主治医生,主治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做出处理决定,当无法果断处理要向科主任汇报详细情况,出现死亡情况,由科主任向分管院长汇报。③明确工作职责及合理分工:医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孕产妇的不良结局发生率、医疗干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7.0版进行卡方检验;医疗干预时间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软件SPSS17.0版进行t检验。如果存在P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和医疗干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方面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另一方面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使医院各个科室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使医院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存在较大差距的检验或检查值[3],并提示患者生命安全可能存在危险性。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参照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并由产科科室和医技科室共同制定其具体项目及范围。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具体内容包括脐带异常、胎盘异常、胎心异常、孕产妇异常、妊娠异常五方面[4],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脐带异常是指脐带先露、脐带扭转、脐带绕颈、脐带脱垂以及脐带真结,并其维持时间不少于三星期;胎盘异常是指完全性前置胎盘、帆状胎盘且伴有前置血管、胎盘早剥;胎心异常是指胎儿心跳停止、胎心过速或过缓、胎心节律不齐;孕产妇异常是指卵巢肿瘤蒂扭转、卵巢肿瘤蒂破裂、黄体破裂;妊娠异常是指输卵管妊娠、宫角妊娠、宫颈妊娠、间质部妊娠、残角子宫妊娠。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医院医疗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还可以预见产科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能及时获得患者病情,从而能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另一方面,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还能为医生选择适合孕产妇的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建立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通过上述讨论和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强临床医疗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银芝.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6):68-69.

[2]蒋惠琴.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4,32(32):7200.

[3]胡群英,何雪冬.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2,34(4):256-258.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 初查 形成 法律依据 规范

一、刑事“初查”制度的形成

(一)“初查”制度背景折射

“初查”制度的提出决非偶然,而是特定历史时期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产物,同时折射了深刻的时代背景。

1、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立案标准的误解。1979年《刑事诉讼法》要求对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80年代初期,检察机关受理的经济案件立案材料多数是发案单位通过调查而提供的,已经能够证明有犯罪事实存在而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往往审查材料后即行立案。接受举报时已具备相当的犯罪证据,是这一时期自侦案件立案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久而久之办案人员无形中产生只有客观上存在犯罪事实才能立案误解。但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自侦案件举报线索迅速增多,其中匿名举报和举报事实不清的现象也在增多。检察机关为解决立案后“撤案”或“免予起诉”(不包含构成犯罪因规定免予起诉的情形)的问题,提出“提高立案质量,把好立案关”的口号,在确认有犯罪事实存在的前提下才能立案的观点。据统计,1990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审结贪污、贿赂案件的案犯37972人,其中免予起诉22503人,占审结总数的59.2%。比1989年同期相比,免予起诉率上升14.1%。其中许多案件应该撤案的,却错误地被作免予起诉处理(1990年10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自侦案件免予起诉工作的通报》)。因而,加大立案前的审查或调查(“初查”)力度,势在必行。

2、80年代中后期,全国检察机关展开了立案竞赛,导致自侦案件的侦查质量明显下降。据1983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转发的通知》中有关数据统计,1983年第一季度全国受理的经济案件比1982年第四季度下降13.1%,立案的案件下降13.2%;陕西省案第一季度件受理数下降41%,立案数下降83%;浙江省第一季度有15个市、县(区)院没有立过一件经济案件。随后,198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继续抓紧抓好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全国铁路运输检察院积极贯彻中央在《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指出:“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要继续按照中央的部署抓紧抓好,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一批,杀一批。”这两份司法性文件直接掀起了全国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立案竞赛的序幕,也为后来检察机关一直将立案数作为自侦部门工作实绩主要评判标准埋下伏笔。但是,立案竞赛导致的危害后果是案件质量大幅度下降,这一现象在90年代初逐渐为全国人民代表所广泛关注,后来检察机关在征集人民代表意见时发现,问题关键在于立案质量不高。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后来的司法文件也是一再强调“初查”制度。

(二)回顾“初查”制度的有关规定。

据了解,“初查”制度最早的规定是在198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自行侦查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暂行规定)》中,该文件第二节规定了“立案前的审查和立案”,其中“立案前的审查”就是初查的雏形,但是文件中没有使用“初查”一词。而“初查”一词最早是见于1985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会议的文件中。该文件在谈到信访部门的工作任务时指出:“信访部门比较适合承办部分控告、申诉案件立案前的‘初查’,以便能为自侦部门提供准确性高一些的案件线索。”1990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的意见》对“初查”制度做出明确解释,“初查工作是对贪污贿赂案件线索立案前的审查”。199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加强举报工作的决定》第5条规定:“大力加强初查工作。初查是消化的前提和立案侦查的基础。”并对举报中心、自侦部门对于举报线索初查分工作了详细规定。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初查”作为人民检察院查处大案要案的一个重要程序和工作阶段。199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规定》进一步解释了“初查”制度,“初查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前对要案线索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1996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5条规定:“初步调查即初查。” 1998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最为权威和系统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下称《规则》)第6章第2节规定了“初查”制度。1999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第6条规定:“初查是检察机关对案件线索在立案前依法进行的审查,包括必要的调查。”

(三)“初查”制度的含义。

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初”字有“初步”或者“初级”的意思,而“查”字则有“查究”、“查验”、“核查”、“查看”、“检查”之义。在刑事诉讼法语境论中,与“查”字相关的主要法言法语有“调查”、“侦查”和“审查”。那么,再将“初”与“查”个义相结合,“初查”则可解释为:初步调查,初步审查,初步侦查,初级调查,初级审查和初级侦查[1]。刑事“初查”制度究竟做何种解释,刑事诉讼法对此并没有做出立法性的规定,根据对“初查”制度的相关司法性规定的考察,发现“初查”有立案前审查之义,也有初步(立案前)调查之义,但未发现有“立案前侦查”或者“初步侦查”之义,这也是高检院有意区分“初查”与“侦查”,初查不是初步侦查,而是自侦案件立案前的一项重要的、独立的司法活动,以区别于立案后侦查活动。但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探索“初查”则又是别具一格,多年来司法人员都已习惯了把“初查”当作“侦查”来对待,实质上“初查”也就是一种“准侦查”行为[2],一种有限的侦查行为(不可采取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硬性规定),换言之,除司法解释对初查行为禁止性规定外,“初查”与“侦查”并没有本质性区别。

综上观之,笔者认为,“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

二、刑事“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及地位

(一)“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关于初查制度法律依据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立案才是刑事诉讼的起点而不是初查,况且刑事诉讼法根本就没有规定“初查”制度,初查制度只不过是检察机关为了自身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程序,必然会扰乱正常的诉讼程序[3]。另一种观点认为,初查制度具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尽管该条款未出现“初查”字样,但是该条款中的“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已涵盖了“初查”制度。

笔者认为,后者观点较为可取。而两种观点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立案”的理解,前者认为立案是诉讼的起点,应该说是准确的,但是什么是立案呢?前者倾向性认为,填写决定立案书后才算立案,这种对立案的理解有些过于狭隘。其实,立案是一项诉讼活动,是一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应包含受理、审查和做出立案决定三方面内容,其中“审查”与“初查”制度相对应。据此,后者认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已涵盖了“初查”制度的观点较为可取。但是,同时笔者建议,法律应当在条文中予以明确“初查”制度,以免产生各种不必要的误解。

(二)“初查”制度的诉讼地位。

关于“初查”制度诉讼地位的认识离不开对“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认识。如果否定“初查”制度是具有其法律依据的,那么必然认为“初查”是一项非刑事诉讼行为,而如果肯定“初查”制度有其法律依据,则认为“初查”制度不但是一项刑事诉讼行为,而且还是某些案件立案阶段的必经程序[4]。

笔者认为,“初查” 至少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其理由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通常具有犯罪行为隐密或举报时犯罪事实不清的特点,往往不能依据举报线索内容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存在,是否应当立案。这样,需要有相应的证据证明符合立案条件,而获取据以决定立案或不立案的证据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初查。从检察实践角度看,如果在初查中成功获取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就为立案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案件就容易突破;相反,如果不经初查程序,仅凭书面审查的结论来决定是否立案,就会贻误立案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有利时机,即使立了案,也会由于证据不够扎实可靠,而使案件侦破工作陷于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因此,初查是人民检察院查办自侦案件的必经程序。实际上,公安机关在许多案件立案前都已经进行过“初查”活动,甚至是不破不立,以保证立案质量。对此,许多学者也是颇有微词,认为“初查”制度已经代替了侦查制度。笔者认为,实践中的确存在初查代替侦查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初查的度没有很好地把握,因为初查是为立案工作服务的,所以一旦到达立案标准,初查即应终结。而侦查是为结案工作服务的,在立案的基础上查明事实的真相。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划分初查与侦查的职责。

(三)“初查”获取材料的证据效力。

由于对初查制度的法律依据及地位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初查中获得的材料能否作为诉讼证据材料使用,也是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第1款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据此,笔者认为,初查过程中获得材料尤其是言辞材料是否具有证明力,能否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主要不在于其获得的诉讼阶段,而在于其获得的手段和条件是否合法,因而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但是,如果在初查过程中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被调查人言辞材料,也应予以排除。

因此,检察机关通过合法的初查手段获得的证据应当可以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使用。

三、刑事“初查”制度的必要性

对刑事“初查”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认为,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采取“初查”制度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1、案件特殊属性决定初查的必要性。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侦查模式一般是由事到人,而检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模式往往是由人到事。由于职务犯罪手段的隐蔽性、智能性和复杂性,加之举报线索很少能直接反映经济犯罪问题,多数是出自举报人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测,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大量举报线索反映的问题很难查证属实。这样,只有借助初查程序对大量的举报线索进行筛选和过滤,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犯罪线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查处犯罪,才能避免无的放矢、打击不力、浪费司法资源的被动局面。

2、案件主体决定的初查必要性。检察机关负责查办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其主体一般负责、主管或者经手某些公务性工作,具有一定的职务身份。对于这些案件,如果仅凭一件来历不明的匿名举报线索就决定对被举报人进行立案查处,可能正是由于检察机关一次不正确的决定,导致一个企业解散、一个无辜被举报人饱受舆论的压力,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取的。而从检察职能出发,我们知道,检察机关不只是承担打击犯罪的职能,而且也承担保护因举报失实的被举报人合法权益,因而检察机关本着对案件事实负责的理念、本着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负责的态度,对受理的职务犯罪线索进行认真初查确认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标准。从某种意义上看,“初查”制度对稳定区域大局,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的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十二小时”规定决定初查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第92条第2款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根据职务犯罪规律,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较强的抗审能力和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作案也往往手段隐秘、高明。如果不通过初查程序,而仅仅根据刑诉法规定的立案标准“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恐怕在法律规定的12小时内难以攻克讯问对象。而事实上,当前检察机关在普遍采用初查程序的情况下都难以在12小时内攻克讯问对象,更不用说在没有掌握任何证据材料的情况下通过12小时来攻克讯问对象。基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和职务犯罪特点,初查制度的存在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和必要。

4、不立案答复制度决定初查的必要性[5]。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在答复署名举报人时,如果仅根据举保人提供的线索再加上办案人员的主观“认为”就做出不立案决定,恐怕难以让举报人信服,也难以平息诸多上访事件。实际上,检察机关在答复署名举报人时,其决定不立案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附随大量的书证材料和证人证言。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初查制度。就此而言,初查制度是缓解干群矛盾、平息上访和维护地方和谐稳定的推进器。

5、案件质量决定初查的必要性。自侦实践证明,撤案,错误拘留、错误逮捕,无罪判决以及错误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无不源于错误立案,而错误立案又基本源于初查不到位、不彻底和不科学。因而,初查在保证案件质量和最大限度防止错案发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如果在立案(狭义)前不设置初查制度,那么根本无法保证自侦案件的成案率和采取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的正确率、起诉率和判决率,也即无法保证案件质量,并且产生不良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刑事“初查”制度的规范化

初查是自侦工作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任务,但同时也是自侦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理论界对此缺乏必要、深刻的研究,司法界对此缺乏严格、可行的规范,致使目前初查工作的质量不高、规范性不强,直接影响立案工作和侦查工作。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对初查工作的规范。

(一)规范初查线索。

规范初查线索,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侦查部门应当指定专人统一管理案件线索,建立档案,逐件登记线索来源,涉案单位及人员,反映的事实、性质,侦查人员及线索处理情况,并定期核对。线索一旦流转须办理书面手续,有关责任人对线索应及时分流、处理,不得积压。就线索评估而言,应成立评估小组,小组成员由自侦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组成,集体评议。必要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商请有关人员参加,并做好保密工作[6]。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初查工作的及时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初查工作的成功率。

(二)规范初查方式。

根据《人民检察院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初查可以进行书面审查,也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措施,如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方式,但不得采取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等方式。这是对初查方式总括性、原则性的规定,所有的初查活动都应当遵守。但是,《人民检察院诉讼规则》对初查方式适用的程序未做出严格规定。例如,侦查人员初查期间的回避程序、询问有关人员时谈话持续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和侦查人员在运用初查方式时明示身份、告知被询问人员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因而,在《人民检察院诉讼规则》或者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应进一步加以规范。

(三)规范初查标准。

规范初查标准,在内容上将初查与侦查进行区分。按照一般司法实践的做法,初查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十二点策略”上,即初查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资料;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投资及存款等资金情况;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房屋购置情况;本人及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情况;是否存在有以父母、配偶、子女和其它亲属名义开办私有公司的情况;子女是否在境外或者收费较高的学校就读的;是否有护照以及出境情况;是否有、嫖娼等劣迹的;是否有公开或秘密的情人;是否购买车辆和长期占用他人车辆的;与业务单位有关人员密切的电信交往情况;与业务单位有关人员私下密切接触的情况等。这些待初查内容侧重体现为的、泛泛的调查,而进入侦查环节则集中侦查与案件相关的书证材料、口供材料和证人证言材料。此外,还应规范初查终结标准,要求侦查人员在提请不予立案时,对每一项初查内容辅以相应的调查材料,而且对每一项事实的调查结论都要有合理的分析判断,不能凭空猜测而妄下断论,以防该立案的不立案。

(四)规范初查考核。

从制度上健全对初查工作的考核是提升初查能力和效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立案、结案、起诉和判决等工作环节,具有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考核审查制度,它对促进各级检察机关在这些工作环节上的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对初查工作的效率、质量、组织和监督的考核工作,大多还只是由各检察院在内部进行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外部的、统一的考核机制。这对促进初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应通过一定的调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注释:

[1] 参见 张复友 著《刑事初查的理性思考》,载于《法律评论》第2002-18期,第 123 页。

[2] 参见 郭李新 主编《检察机关侦查实务〈举报初查·立案技巧·强制措施〉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3] 参见 姜焕强著《论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载于《河北法学》第2005-1期, 第 146 页。

[4] 参见 张惠明 著《论初查的法律依据及其相关问题》,载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调查与研究》第22期。

[5] 参见 顾敏华著《有关“初查”法律地位的思考》,载于《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005-1期,第 73 页。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环卫一体化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