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7 23:29:03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1

采购总成本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设备以及工程项目有关各采购标的物的成交价格及在采购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总合,是承包商与货物采购有关的各项活动共同影响结果。其包括采购费用分摊到每台设备、每批材料上所有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主要由采购直接成本(采购价格)和间接成本(采购作业成本、维持成本、质量成本等)构成(图1)。

由于国际工程采购业务过程的特殊性,要准确计算某采购标的采购总成本较困难,表1是根据国际工程项目货物采购作业的一般规律、采购标的特点、市场情况估算出的某货物采购总成柳成本分解情况。

由表1可知,由于所购产品是业主指定供应商,其采购总成本中除采购价格外,间接成本中的作业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运费和包装费。由此可见,采购价格、作业成本是单项货物采购总成本控制的基础。因此,为进行有效的采购成本管理,不仅要消减供应商价格,还要大幅度消减所占份额最大的成本项,才能实现总成本最小化。

2.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是一个多专业、多业务交叉运作过程,弓丨起采购成本发生的环节多、周期长,影响成本因素常因项目性质、采购标特点、项目东道国市场环境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市场竞争关系

采购项目的市场竞争关系是重要影响因素。承包商和供应商的报价随供求关系改变而发生变动,进而项目的采购成本随之改变。市场充分竞争时价格会下降;不充分竞争时价格会上升。

2.2项目复杂程度、质量标准和工期

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质量标准和工期影响项目的成本。项目要求技术越复杂、质量标准越高、性能越先进,项目的竞争程度会下降、项目的采购成本越高。工期要求越紧,则采购成本也越高。

2.3原材料、组成品、设备等价格变动

项目原材料、组成品、设备的价格易受市场波动、季节变化、采购数量、标准件或非标准件、功能设计、承包商的市场能力、国际市场价格、物流和保险等因素影响而变动,承包商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报价,项目采购成丰随之变化。

2.4 项目的采购数量

采购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供货商报价,采购数量越多,供货商报价越低,项目的采购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随之降低。虽然一次性采购大量的材料设备可降低供货商报价,但是可能働口物资仓储费用,采购总成本未必降低,因此材料设备的采购数量应合理优化。

2.5付款条件

项目的付款周期越长,承包商的资金成本越低,然而供应商的财务成本和风险成本加大,供货商势必提高报价’增加项目的采购成本。EPC总承包商要在这种互为矛盾的关系中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付款条件,保证采购总成本最低。

2.6 EPC总承包商采购管理能力

EPC总承包商采购管理能力越强,采购环节风险因素越小,采购间接因素越小,采购间接成本越低,采购管控带来的成本显著。

3.采购成本管理策略

3.1 搞好前期市场调查,建立市场信息机制

前期市场调查包括国内资源、供应商和市场价格情况,发运港口选择,港口集货、仓储、装船和费用情况,特殊材料如超长、笨重物资的装卸作业能力等方面。同时做好远洋运输市场调查,全面了解货代、船代和船舶的相关信息’包括资质、业绩、信誉,船舶状况和停靠位置,确保主要作业港口要与大宗物资采购尽量靠近,并尽快掌握物资处境检验、检疫和报关手续,熟悉海洋运输合同条款内容。

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建立重要物资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候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及该供应商的物资舰务雛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建立同类物资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预测,在制订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彳可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若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会造成采购工作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成本控制的优势。因此,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利于有效的成本管理。

3.2编制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制订合理的采购预算

从物资来源看,国外项目可分为项目当地国采购,国内采购和第三方采购三种。其所需时间因物资性质、数量及采购地点、距离远近的不同而各异。如当地采购从询价到进货约需3~7d,第三方采购需20~90d,国内采购也需60~90d。所以,物资采购须提前安排计划,尤其是采购周期长的大宗物资及时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环境特殊,采购计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诸多无法预计因素,以确保采购计划有适当的灵活性或弹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费用空间和时间幅度调整采购费用和供货周期,以满足工程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做到大目标刚性控制,小目标柔性控制,即对工程费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物资和设备进行刚性控制,对工程费用有一定影_,但影响较少的辅助材料和设备进行柔性控制。

制订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前对项目采购成本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理_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和分发,同时还建立了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资金的使用进行随时检测与控制,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合理范围内浮动,进而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3.3注重信息数据收集,实施物资分类管理

企业的物资种类繁多、价格不等、数量不均,而有的物资品种多但价值不高。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对所有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不切实际。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物资组合符合“二八”原则,即20%的物资和供应商将占工程项目采购总额的80%,而80%的物资和供应商将占采购总额的20%。为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应通过B常物质信息数据收集分析’对相应物资分类,将管理重点放在重要的物资上。

物资按其在项目中的重要程度及供应市场复杂程度可划分为战略物资、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瓶颈物资。针对不同的物资和市场结构,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提髙采购效率,实现物资采购总成本最低。其物资分类及相应策略如表2所示。

3.4关注外汇走势,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所引起的,造成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上升或下降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外汇风险主要有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三种类型,其中交易风险是国际工程物资采购所涉及的主要外汇风险,主要指当汇率发生变化时,由于进口材料、设备支付币种和工程项目业主支付币种不一致,从而产生负责采购工作的承包商采购成本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货币、汇率和时间即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外资产或负债、时间间隔内外汇汇率发生变化、交易从成交到交割的时间间隔是产生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因此规避物资采购的外汇风险,可从进口材料设备计价结算的货币选择和防止汇率变化等角度加以防范。

(1)合理选择支付货币与使用调价公式。对于外汇风险,外币计价结算方式是其产生的根源;而采购支付币种与业主支付币种不一致是国际工程项目货物采购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源,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外币种类和数量,尽量要求业主支付多种外币,以减少由于支付币种的不一致性带来的夕卜汇风险。为了规避该采购的外汇风险,可在采购中使用以业主支付币种作为计价结算货币。若不能争取到类似的支付方式条款,在采购合同中又未加入含有汇率因子的调价公式,采购方可尽量选择相对业主支付货币有贬值趋势的货币作为采购的计价结算货币;若在采购合同中存在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的调价公式,则应尽量选择相对业主支付货币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作为采购的计价结算货币。

但是对于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含有汇率因子的调价公式是一把双刃剑。若材料或设备出口国的货币呈贬值趋势,贝IJ承包商可改变材料和设备出口国,或者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应争取在价格调整公式中去除汇率调整因子的合同条款,否则工程结算款可能被调低。例如,尼泊尔河道防护工程项目,工期两年,合同金额为700万美元,美元支付比例为66%(支付外币种类1种),承包商计戈!J从印度进口材料,合同调价公式中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签约时1美元=35.8印度卢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印度材料价格指数增加,但由于印度卢比贬值,此时读元=40印度卢比,汇率调整因子=35.8/40=0.895,该项目直接调减了30多万美元。因此,在利用汇率调整因子规避外汇风险时,承包商应关注出口国的货币汇率走势,确保价格调整公式为其带来正收益。

(2) 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可使用国际金融市场常用的金融工具如外汇期货合约、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及货币兑换等。 <

(3) 通过预测计价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调整结汇时间。账款的应收或支付时间结构直接影响外汇风险的大小。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外汇风险也相对越大,反之越小,企业可通过改变结汇的方式,选择恰当时间兑换外汇进行交易。

(4) 购买货币风险保险法。当汇率很不稳定时,企业可根据经营情况投保货币汇率风险保险。在汇率波动大于一定幅度时,保险公司可赔偿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保险公司拥有汇率风险的收益所有权。

4.结语

随着对外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增多,国际承包商的目标已从最初市场的开发转变为项目最终盈利进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而EPC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国际承包商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该模式中,材料、设备采购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50%~60%,从中可看出,其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采购费用降低将会对整个项目的盈利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加强EPC项目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采购策略能够强化承包商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吃立于国际舞台之上。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2

一、套期保值的定义和分类

(1)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企业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现货价格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可以转移这种潜在的价格风险。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下降时,企业通过一次性的大量购买,可以转移猪肉价格在未来可能上涨的风险。不过,如果猪肉的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在之前的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就高出了未来企业所需的费用,企业相应地放弃了其未来潜在的经济收益。

(2)套期保值的分类。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套期保值主要分为公允保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个类别。公允价值套期是对既有的业务进行的,指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例如,某企业对承担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其在境外的投资经营资产份额能够获得相应的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对境外的经营净投资外汇的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

二、套期保值的作用

(1)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货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通过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的会计处理,在现货价格发生变化时,通过收益和亏损的相抵,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保障了企业收益的安全稳定。

(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当前市场上对某类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企业通过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达到对企业所生产商品的按需供应,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金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价水平时,而当前企业生产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不多,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有可能上涨。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提前买入这种原材料,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充分规避价格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材料、生产资金和生产技术的使用效率,充分掌握市场商品的供需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套期。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由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应当计入当期的价值套期效益和损失之中。同时,套期工具不是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也要计入当期价值套期的效益和损失之中。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损益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初始计量采用交易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一致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其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在当期直接计入净收益(有充分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的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不确认,但各期的处理必须一致);套期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符合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套期项目有效套期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待被套期项目相关损益实现时予以确认,无效部分视同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处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各项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目的、面值、期限、风险、套期保值等信息,并披露衍生交易对企业整体影响的相关信息(如风险值信息)。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外汇套期保值很难完全消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但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和外汇现货市场汇率并不一致;外汇套期保值实质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交易使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四、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也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基差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在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买入大量的商品。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但是,如果这种商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其他企业在这种商品的采购过程中就获得了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其在未来企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此时,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而大量购进该商品的企业就相应地失去了竞争优势,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包括欧元、日元,这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市场淡化了对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这对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使对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活力。

(3)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使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此时,交易双方如果没能及时履行交易约定,就会造成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模糊。目前我国的套期有效性评价缺乏确切的标准,对套期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的规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对相关操作管理和操作范围的规定和解释中,缺少合理有效的结束和规范,造成套期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模糊。

(2)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存在可操作空间。在当前的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定和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进行套期保值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套期交易进行操作。此外,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对市场投机和套期业务没有完善的确切分析时,很容易造成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投机操作。

(3)现行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汇集整理过程中,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要把企业的损失、收益及不同项目的咨询函进行统一的确认,不能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账簿、凭证、票据等。而在当前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中,往往会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造成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实。

六、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措施

(1)加强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能力。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企业实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商品价格的市场趋势判断不清楚,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企业却做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决定,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同类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而遭受损失。此外,对国家汇率政策和国际汇率变化及利率波动的充分认识也是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充分掌握,有助于企业财务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汇率、利率的准确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在采取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时,要制定合乎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实际的策略,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方向和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对会计处理人员和相关的规则做详细的考察分析,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七、结语

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套期保值处理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规避市场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环境下,科学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3

第一种风险是交易风险,主要是指跨境贸易交易中,在外汇收付环节,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可能导致经济主体存在价值损失的风险。这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外汇风险。第二种风险是换算风险,也叫做会计风险,主要存在于企业处理资产负债表时,由有关货币账目转化为本企业记账用货币,因该不同货币之间存在可能的汇率变动,从而导致企业帐面价值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第三种风险是经济风险,也叫做经营风险,通常存在于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由于没有事先对汇率变动采取战略性的应对措施,重大经营活动没有足够的汇率风险应对预案,从而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产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的损失,属于系统性风险,还受到国际环境、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比较难以解决的。

二、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制

定对跨国公司财务活动来说,汇率的波动要求跨国公司制定灵活的财务政策,规避风险。跨国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目标有多种,比如以保障现金流为主,以所在子公司的盈利和业绩为主,以高销售额为主,以材料成本节约为主,以纳税最小化为主,等等。这些目标可能会与其他部门的目标相冲突,或者与公司外部的其他目标相冲突,也有可能各个目标之间也存在冲突。由于汇率风险在交易、财务折算、公司经营等方面都存在,因此公司以不同的财务目标推行的公司战略就会使得各种汇率风险相互交错,更加难以管理公司财务活动。并且,财务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受到汇率波动对各个层面影响的限制。没有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活动效果不理解,从而影响公司发展。例如一家生产型的跨国公司根据财务政策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一贯以欧元计价。其在生产制造国从母国进口原材料时,仍旧以欧元结算,这就自然地对冲了风险。但是如果制造国也能提供满意的原材料并在交期上更有优势,该公司则同时也考虑从制造国购买原材料。这就使得计价单位可能就不是欧元,货币不统一就可能影响欧元计价收益。如此可见,必须制定一定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才能良好的进行财务活动。如何确定汇率风险的管理目标必须按照公司交易和项目的性质、数额、发生时间以及涉及的国家而定。例如,当一笔交易金额很大且涉及国家的货币不稳定,而该交易对公司关系重大,那么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就应当为降低风险,而较少考虑成本的付出。相反,如果成本控制是公司的主要目标,那么进行这比较交易就应当更多的考虑成本。

三、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由于汇率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跨国公司经营又多方面涉及汇率风险,所以汇率波动是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就前面提到的汇率风险类型来说,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主要是短期的风险,经营风险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存在。西方国家的汇率风险的衡量和管理方法比我国成熟许多,有专门对不同行业公司的汇率风险系数的公式计算的定量分析,有证明股票收益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等所产生的风险暴露。笔者仅从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方法方向来分析措施。第一,审慎签订合同条款防范风险。合理利用合同条款是防范交易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跨国公司应考虑合同币种,价格,付款期限,汇率保值等。比如在报价时以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比如欧元和美元进行报价。再比如在签订合同时把汇率因素考虑在内,双方可以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而且通常来说各自承担一半的汇率风险。第二,企业还可以通过结算经营决策(货币和时间)来避免外汇风险,比如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上,选择一些比较坚挺的货币如英镑、欧元等。另外可以利用提前与延迟,在预测汇率会上升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延迟结算,进口企业可以提前结算。比如在收汇情况下,预见汇率可能下降,应及时办理结汇;预见汇率可能上升,应延迟办理结汇从而增加收汇收益。第三,选择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避免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包括利率互换、利率期权、货币互换、外汇资金管理、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可以用来规划大额的外币投融资行为,将风险锁定。以货币互换为例,它指的是协议双方在特定时期内交换各自现金流的一种合约,正常情况下,协议的一方为专业银行,货币互换需要将来某种币种的货币的现金流量与另外一个币种的货币现金流量相互交换。外汇期权是通过购买外汇期权获得在未来选择是否执行以合约规定的权利,从而在锁定最大损失风险的情况下,一旦汇率朝有利的方向波动且其波动的幅度大于期权费用时,能够保障公司还能够获利。外汇期权要相对优越于外汇期货和外汇远期,因为外汇期权比外汇期货和远期外汇更好的地方是能够应对更加不确定的收支以及自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收支交易。第四,转让定价策略。转让定价是指跨国关联企业内部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通过认为安排而形成的不同于正常市场价格的内部交易价格和费用收取标准。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执行了不同程度的转让定价策略。为减少经营风险,应让跨国公司各地区制定内部转让作为内部控制和结算的依据。可以在不违背所在国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前提下,可以制定较高转让价格把高税率国家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出去,也可以以较低的转让价格使设在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的利润增加以减少税负,提高跨国公司总体利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不能如实的反应各子公司的业绩和利润,所以要审慎使用这些财务手段,依据跨国公司的自身战略来制定。

四、结语

以上各种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手段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或者在使用一种手段的同时,可以考虑其对另一种手段的影响。除此之外,防范跨国公司汇率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灵活运用贸易手段(比如差别定价、贸易融资等),加大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价值,从而取得市场定价权的主导地位,防范汇率风险。进一步说,跨国公司需要综合运用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和融资战略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在生产设施所在地的选择、市场和市场分割的选择以及战略性工资的饿货币种类选择等方面重点考虑。总之,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进行多元化贸易,提高汇率预测能力,积极运用汇率管理策略,增强意识,防范风险,才能通过汇率波动的变化转弊为利,使企业有效经营。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造船企业;经营风险;对策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全球造船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不振,行业内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国内船舶生产经营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内造船企业有必要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对策去规避经营风险或将其控制在适当程度。

一、造船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风险一般是指不确定性,具有普遍性、可预测性、与收益并存呈正相关关系的特征。经营风险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企业遇到的经营问题而导致的风险。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涵义广,与商业风险一样涉及诸多因素,如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外汇等方面,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船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建造合同金额大、生产周期长、批量小、技术复杂、配套设备多、质量要求高、造船规范和规则多,而船东和船级社对设计图纸的审查与确认、建造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监督与检验十分严格,并且船舶的经营环境受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国际航运业动态、汇率变动等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很大。另外,国内造船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多更大。

二、国内造船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围绕着影响国内造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风险主导因素,可以将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市场风险、生产和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是决定船舶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影响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重要因素。船舶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市场上对船舶的需求程度,而影响世界船舶市场供需平衡关系的外部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航运市场波动、行业竞争、社会发展需求等。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是指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造船业是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周期性行业,总随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而调整。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造船产量从1990年至1997年的七年高速增长迅速转为“萧条”期,代表性的巴拿马型散货船(7万载重吨)从每艘3300万美元订单价格跌破2000万美元,跌幅达45%。而2003年至2008年,在世界经济、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以及贸易全球化等因素带动下,全球经济贸易繁荣昌盛,造船业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周期,但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迅速恶化,造船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至今仍萎靡不振。

2.航运市场波动风险

作为造船业的下游客户和终端用户,航运市场的波动直接关系到造船企业的订单需求量。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强周期行业,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产业链关系理论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必然引起国际贸易的变化,造成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最终导致船舶产业波动,形成船舶订单需求风险在所难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航运市场也随之不景气,航运业大面积亏损,运力过剩使航运业复苏遥遥无期,而船市亦出现拐点并持续疲软,加上恶性竞争,许多船厂面临倒闭的命运。下图为近五年航运业的经济指标即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DI)走势图(由国际航运及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编制)。

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DI)走势表(2008-2013)

同样,衡量船市景气与否的新船价格指数也呈现了与BDI指数基本一致的走势(见下图)。

新船价格指数表(2008-2013)

3.行业竞争风险

造船行业竞争风险主要指因全球造船产能过剩问题而引发的价格竞争风险。自2004年国内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后,船厂数量飞速增长,2006年至2010年间,30万吨产能船厂从7家增到33家,10万吨船坞船台从17个增到59个,仅浙江台州一带就有200多家船厂,其中近60%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国内造船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底,我国造船产能达8010万载重吨,而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7%。同时由于国际经济长期不景气,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订单需求量相应减少,造船业间掀起“割喉式”减价战以争取订单,甚至韩国等国船厂也纷纷降价抢单,国内企业不得不保本经营甚至亏本造船,一些企业接不到订单只能关门倒闭。据统计,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约四成船厂一单未接,而那些承接了订单的也难以盈利,新船价格持续下滑,总体水平较危机前下跌30%,部分船型跌幅达40%~50%。

4.社会发展需求风险

除了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船舶市场也与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船型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推动了对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节能船型的需求,此类船型应用了一些绿色技术,如船型优化、采用清洁能源、混合电力推进、加装减排设备及应用新型材料等。又如,世界能源危机使国际社会对油气等能源需求不断加大,刺激了海洋油气产业的开发与采掘,致使油船、LNG船和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船的需求量也相应加大。

(二)生产和技术风险

对造船企业而言,市场风险是外部因素,企业无法控制只能预判,而生产和技术风险则属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开发,都具有工作量大、繁琐、要求高、问题多、责任重等特点,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1.新船技术开发风险

新船技术开发对造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新船技术开发顺利,企业可利用开发取得的先进技术,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是造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一旦新船开发不成功,或设计迟迟无法完成,或因设计失误导致新船存在致命缺陷而无法交付使用,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并带来经济损失。

造船是典型的订单式定制生产,需严格按照造船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规定及要求去设计和生产,若因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或盲目接受过高的技术要求等原因,导致无法满足合同的技术要求,企业将面临索赔、信誉损失,甚至遭到弃船。如,国内某船厂1999年承接瑞典船东2艘1600米车道高速车客滚装船,该船型在性能、操纵性等方面要求极高,建造技术难度很大,而船厂却错误地认为只是在建过的滚装船上面加上客用设施,低估了船价,且签约前未吃透技术规格书要求,技术储备也不足,在建造过程中不得不全力攻克各种技术难关,最终造成一年多的交船延期,承担了巨额的违约赔偿责任。

2.生产管理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生产问题,而船舶产品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工,最终取决于生产环节。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着重考虑建造拖期、安全生产、人员队伍齐整等方面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据克拉克松数据显示,按载重吨计近年来全球交船脱期率平均为 10 %,而中国造船企业的建造脱期率相对较高,大致为 10 %~ 20 %。国内一些新进入造船市场的企业因技术力量不足、生产管理薄弱,导致即使建造技术要求不高的散货船也会出现建造质量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的现象,最终交船脱期,企业不得不承担船东罚款、弃船等经济损失。

船舶生产建造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工种多、工艺复杂,现场呈多方位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建造过程中常常有高空作业、密闭舱室及有限空间作业多,这使得生产安全成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克服的最大问题之一,处理不当将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以及船舶的安全,也将影响船舶的建造进度和交船计划。

同样,造船企业的人员队伍是否齐整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近十年,国内造船业发展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同期国外造船企业也纷纷进驻中国,使得国内造船行业原本就不多的造船人才骤然紧缺,企业之间人才竞争加剧,员工的流动和流失更加频繁,搅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不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计划。

(三)商务风险

在造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包括了船东资信调查,前期询价、估算与报价,技术、质量、工期论证,合同评审与签订,材料设备采购,增加工程,履约纠纷处理,货款清收等商务环节,而这些商务环节中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类风险,主要可分为:合同风险、船东风险和材料设备采购风险。

1.合同风险

造船企业的合同风险不仅包括了合同和技术条款本身存在的风险,还包括了船价估算、交船期等风险。

1)合同与技术条款风险

合同是造船企业和船东权利义务的载体,一般出口船的建造合同和技术规格书都是以英文书写,大多适用英国法。如果企业缺少精通英语、英国法或船舶建造的经营和技术团队,一旦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条款无法吃透,将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并由此承受经济损失。尤其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一些船东面对航运业长期亏损经营、船价跌幅严重时,为减少损失会想方设法利用合同和技术条款达到降价、弃船目的,将市场风险推给造船企业。因此,国内造船企业接单时一定要注意对合同与技术条款全面审核,尽量剔除或修改对企业不利的条款或字眼,明确技术要求及规定,尽可能避免掉进合同的陷阱中。

2)船价估算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在接单时对船东的最终报价是在船舶的成本估算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行情、汇率走势、行业竞争等情况而确定的。船舶成本价格的估算非常复杂,要按照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分系统逐项估算。如果没有吃透技术规格书,遗漏了某些项目或设备,对配套设备功能、档次了解不深入或者某些项目的估算存在较大偏差,就会使整个报价偏离实际,导致要么报价偏高失去订单,要么报价偏低使企业利益受损。例如国内某造船企业承接2艘1600米车道高速车客滚装船,当时欧洲报价为每艘9000万至1亿美元,而该企业没吃透技术规格书,只报每艘5500万美元,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3)交船期风险

船舶建造合同一般会约定一个固定的交船期,大多有一个月的交船延期免罚期,但再之后的延期每天都须缴纳数额不菲的罚款,直至弃船期。尽管合同大多会规定一个罚款上限,但交船延期终究给企业带来众多不利影响,除了赔偿罚款、甚至弃船等风险,还导致企业后续船舶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从此恶性循环、损失巨大。因而造船企业在确定合同的交船期前,一定要客观评估企业的设计及技术能力、船台能力、生产与质量管理能力、配套设备的纳期、不可抗力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生产滚动计划,并经技术部、生产部和物资部等部门确认后再定。

2.船东风险

船东是造船企业的客户,作为合同的一方必然全力维护自身利益。船东的信誉很重要,现在多数船东是以单船公司名义与造船企业签约,而一些船东加入船东保护协会后是由协会承担仲裁费用,其不用担心仲裁成本和败诉的任何风险。这样,一些信誉不好的船东在签约时会设下一些合同陷阱,为今后提起仲裁埋下伏笔;或者在履约过程中想方设法找到合同漏洞,制造纠纷提起仲裁,或以仲裁威胁造船企业达到其不良目的。如,希腊某船东在马绍尔群岛注册几十个单船公司作为签约主体,2003年到中国下单造船,仅53800DWT散货船一个项目就相继与三家船厂发生仲裁。而有些船东在航运市场低迷时,会以质量问题为借口制造交船障碍,故意拖延交船时间,不仅可获延期罚金,还可低价接船,甚至弃船。因此企业在与新船东合作前,必须做好对新船东资质、信誉、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信息搜集与调查工作。

3.材料设备采购风险

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价格波动、交货期、质量、技术等方面。在船市繁荣期,世界造船量迅猛增长,钢板、主机等材料设备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甚至有钱买不到或交货拖期。2003~2004年间钢材价格大幅涨价,大部分造船企业在2003年前承接的订单出现巨额亏损。另外,受融资能力限制,一些造船合同签订后过了很长时间才生效,而材料设备的订货一般在合同生效后才正式进行。尽管企业在船舶报价前对主要设备做了询价,但往往合同生效后,却发现设备价格已远远高出当初报价,甚至交货期已不能满船期的要求。如,某船厂承接的2600TEU集装箱船,签订造船合同时主机厂家报价3000多万元,合同生效后主机却已涨到5000多万元。而有的订了设备合同,但设备厂家却无法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货,导致企业交船延期。现在船舶建造周期短,一个船台一年要造6、7艘船,一艘船延误了,后续船就会连锁反应。还有,设备的质量问题、软硬件接口一致性等技术问题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某船厂在建造10500吨滚装船时选用一种新型主机,而该主机存在严重的设计和质量缺陷,结果给船厂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风险

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国内造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倒闭的各种财务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融资风险和成本控制风险。

1.汇率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签订的出口船合同一般以美元计价,而船舶产品属远期交货,汇率变动将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事实上盯住美元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就基本呈单边上升趋势,从实施初期中间价1美元兑8.2765人民币,到2013年12月31日的中间价6.0969,累计升值了26.33%。单单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03%。而近年来造船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5%左右,人民币升值直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率。另外,船市低迷时船东较强势,合同规定的预付款比例很低,交船前仅支付合同价的30%以内,这就迫使企业去融资采购进口设备,融资成本与人民币升值所减少的采购成本基本相抵(视预付款比例、进口设备占比、企业财务状况而不同,但差距不大),而交船时收到的大部分美元尾款则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直接减少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2.融资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主要指融资环境和利率变动给企业的经营造成的影响。随着国内造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加强了对造船产业的调控,银行业相应地收紧了对企业的信贷规模。一些银行要求企业签订更谨慎的造船合同才能获得贷款,这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订单不足的企业又处在“融资难”的不利环境中,举步维艰。而利率变动对造船企业利润的影响则是因企业经营过程中支付贷款利息引起的,利率的上升将导致企业贷款成本增加。在当前船市低迷背景下,船东预付款少、订单价格低,造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融资风险。

3.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指造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单船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对构成船舶产品成本的一切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进行严格的计算、分析、调节,以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船舶的建造周期较长,在这期间原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影响。

由于原材料及设备为主的采购成本占了造船成本很大比重(60%~70%),因而物资采购也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目前我国造船产业利润不高与采购成本比较高有直接关系。而企业对物资供应商和采购环节的管理、材料设备价格的波动、设备质量、合同厂商表对供应商的限定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实际采购成本。

近年来国内造船业的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也造成一定压力。中国造船业近几年之所以赶日超韩,主要是成本上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最为突出(中韩造船业平均工资水平差距在1/7~1/8)。企业一方面要留住人员维持正常的生产,一方面又要控制人工成本,二者如何平衡,将考验着企业管理层的智慧。

另外,造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据报道,韩日在钢材等原材料的利用率超过90%,而中国造船业的钢材利用率在85%~88%;还有,中国造船业在生产效益上是韩日的1/3~1/4,均有提升空间。

三、国内造船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对策

在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性的经营风险防范体系,不仅要对各个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还应从全局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整体有序的风险防范机制,点面结合、全面有效地防范已经存在或者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经营风险。主要的防范对策及建议如下:

(一) 建立全面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任何一家造船企业,若想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内部风险防范能力,就必须科学地建立一个全面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造船企业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高层,无论是船舶接单、履约还是售后等经营环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参与者与决策者,必须将风险预估在决策前,所做出的每个决策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并有相对应的化解措施。对于企业中层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业务专长,做好具体业务把关工作,不断总结风险防范经验,规避潜在风险或将风险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而对于企业广大员工,应当培养遵规守纪的工作习惯,以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准则,严格遵守规程、按章作业,避免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造船企业要制定和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无论是企业接单报价、合同把关、技术研发、建造周期控制、安全生产、质量检验、物资采购、财务融资、售后服务等各种生产经营工作,还是小到印章管理、文件档案管理等等,造船企业都必须相对应地制定一套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且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订完善。

最后,造船企业还应加强风险防范管控力度。在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规范各类工作流程以降低风险发生率,还应加强对风险防范的管控力度。企业可以设置独立的审核监管机构,如内部法务机构,对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合同审核、履约纠纷、各个工作流程涉及的风险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风险。

(二) 战略决策果断,产品定位明确,及时转型升级

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眼光紧密相关。造船合同履约时间较长,因而船市受到宏观经济、供需关系等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高瞻远瞩,及时抓住宝贵的调整期,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船市行情及周期变化,充分分析市场风险,研究把握市场机遇,果断做出战略决策,确定未来几年内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向和产品定位,并适时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如,此轮船市调整,传统三大主力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都遭受了致命打击,尽管期间出现回暖,但还是处在水深火热中。而眼光独到的韩国企业,早早看到海工市场的商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发展海工业务,从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中国造船企业则紧随市场主流方向做出相应调整,尽管落后一步,但凭借成本优势也取得了不错成绩。2013年我国海工订单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排位上升至世界第二,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3.5%上升到2013年的29.5%。

(三) 适应市场变化,大力推动技术研发

无论是目前火热的海工市场,还是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市场,都要求造船企业具备过硬的技术研发能力,否则只能临渊羡鱼或者勉强承接而陷入无法交船的被动局面。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船舶新规范的陆续生效,船舶市场需求也是倾向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节能新船型,这也要求造船企业有足够深厚的技术支持来设计、建造及完工交船。因此,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船舶市场,国内造船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水平和生产设计层次,优化船型设计,掌握高技术、开发出高附加值的船型,才能获取订单、赢得市场。而对于新船型开发等技术风险,造船企业则应因企制宜,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战略,认真做好新船型技术储备,多承接成熟产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承接高技术产品。

(四) 科学防范合同风险

船舶建造合同,包括技术规格书,特点都是条款繁多、内容复杂,并且通常采用英文格式,因此合同本身存在许多风险点。这要求国内造船企业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英语的经营和技术人员,还应培养熟悉法律和英语的法务人员。企业有必要去建立一支扎实严谨、稳定实干、富有经验的精通船舶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经营队伍,参与到合同的接单报价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发挥经营、技术和法务人员的作用,在技术、商务谈判及签约环节,尽可能地消除合同条款存在的陷阱或风险点,提出控制与化解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造船合同中最重要的船舶价格条款,企业应当在报价前对建造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预估和测算。船用设备应逐一询价,成本要素考虑全面,还需合理预估汇率变动影响、材料设备价格波动、企业利润等。对于首次承接的新船型,在报价之前,应让企业的技术部门先消化技术规格书,并与经营部门充分沟通,对那些新出现的规范、材料、设备要及时向厂家询价;在技术规格书谈好之后再进行商务谈判,技术人员要把签字版的技术规格书与报价所依据的技术规格书的不同之处及时反馈给经营人员,以便经营人员及时调整报价。

(五) 灵活规避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国内造船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规避。一是除了在报价时要考虑人民币和欧元升值对船价的影响外,可以采用多种币种计价的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比如将来如需从欧洲进口设备,可采用美元和欧元共同计价,这样进口设备(约占造船合同总价40%左右)的汇率风险得以规避;二是与船东协商增加预付款比例、当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比例时与船东共担汇率风险等措施来减少汇率风险。此种方法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在船市繁荣时较易实现,而在当前船市低迷期则基本无望;三是借助专业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掉期交易等,减少汇差损失;四是缺口的建造资金采取向银行贷美元,再以收到的以美元支付的交船款归还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汇率风险;五是企业通过预测汇率变动趋势,提前或延期结汇,可以避免汇兑损失或获得收益,同样也是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

(六) 强化生产管理,狠抓建造质量

国内造船企业应当强化生产管理,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努力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狠抓质量管理,确保所建造船舶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工,防范交船拖期风险及杜绝质量问题。

要强化生产管理,企业必须转变造船观念,按照现代先进的造船模式,树立精益造船目标,在生产管理和技术工艺上努力创新、总结经验,不断革新,合理利用制造技术,改革传统工艺,加强生产组织和物资供应、劳务保障、生产设计等生产前准备工作,不断优化造船主流程,加强计划指导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船台周期和码头周期不断缩短,提升关键节点的实现率,全力保障船舶生产建造进度。有效做法很多,如企业可以推行分段总组造船法,合理配置分段总组制造场地,扩大分段总组数量和重量,船台合拢前移到平台,减少船台中分段搭载工作量,缩短船台周期;推广分段、总组预舾装技术,尽量提高预舾装率,提高分段、总组上船台前的安装完整性和船舶下水前的安装完整性,采用机舱分段盆舾装、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等先进舾装技术工艺,缩短船台安装时间;推广造船精度管理与控制技术,以补充量代替余量,实现船台无余量搭载合拢,以质量来保进度;采取提高钢材预处理生产线的作业质量以及跟踪补涂等手段,减少分段二次除锈工程量,提高涂装效率的先进涂装技术等等。

同时,造船企业还应强化各类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船舶建造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加大过程巡检、自检力度,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现场服务配合意识,以及通过更新设备和工装、优化生产设计、提高图纸质量、加大预装量等措施,把握生产节奏,确保船舶的建造质量;严格贯彻执行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强化焊接等各道工序质量、外协分段、外购件质量控制和现场质量控制,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加强与船东驻厂代表、船级社验船师的沟通与合作,报检环节中确实应由企业承担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质量问题出现交船难的情况。

最后,企业还需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员工按照流程标准化作业,杜绝生产事故发生。

(七) 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

在国际船市低迷期,国内造船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除了需要具备技术力量、建造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同样也需要成本优势。这就要求造船企业必须重视成本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

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要加强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一是造船企业可以与上游产业战略合作,降低采购成本。例如,为规避钢材涨价风险,造船企业可以与大型钢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可以争取到最优惠价格,同时供货、质量的稳定性也得到保证。二是加强物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通过不断增加合格供应商的数量,促进物资采购完全竞争,从而节省采购成本。三是在争取船东认可,采购国内同等质量的船用设备来替代进口设备。

其次要加强对造船物耗、能耗和工人效率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课题研究,依靠设计优化、技术进步、工法改进、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钢材、油漆、焊材等主要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合理配置、优化使用各项生产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同时优化人员配置,推行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最后,应推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造船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对资金预算的管理,将各种费用性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四、结语

总之,现今国内造船企业身处在低迷不振、竞争激烈的国际船市中,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就必须深刻认识各种经营风险的发生几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同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及薄弱环节,主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去规避和防范,争取将经营风险消除或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国内造船企业应当适应船市变化,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会,以战略的眼光采取正确发展策略,科学做好产品定位,及时转型升级,加强科研开发,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如何看待未来船东新船投资的驱动因素[J].船舶经济贸易,2014(02)

[2]李飞.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56-81

[3]郑新聪,冯志农,张长春,陈秀香.船舶经营风险防范调研报告[R].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2007

[4]陈民俊.强化基础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J].船舶经济贸易,2009(02)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5

1.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出现的变动给工程带来的风险,因为利率一旦出现变动,项目的的贴现率就会受到影响,而贴现率又和工程的收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进而使整工程的收益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造成财务风险。1.2货币汇兑风险货币汇兑风险是指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率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工程所在的国家的货币的自由兑换产生的风险,二是工程收益的自由汇出风险。无论是哪一部分发生变动,最后都给工程的可实施性带来严重的阻碍。1.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因为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使得物资价格上涨给工程财务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一般是出现在工程所在的国家,由于该国通胀造成的物件上涨和工资水平上浮,使工程成本大于预期计算,从而给财务带来风险。1.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结算、资金链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是有很多,比如工程款的结算没有按时和足量的给付、资金的筹集出现问题、工程的前期准备时间过长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工程财务出现严重问题1.5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两国之间的汇率波动造成的财务风险。通常其产生因素是工程所在的国家货币贬值,使得材料购进的花费升高,整个工程的成本也就很可能超出预算。另一方面,由于工程的投资和收益是基于现有的汇率进行预算的,如果汇率出现了变动,就会使实际投入产出比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美国的次债危机发生之后,美元的汇率不断走低,三年的时间里汇率从6.82降到了6.14,对于大型的项目来说,由于工期较长,如此大幅的变动,项目利益很容易被吞噬。1.6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指因为国家之间的税法标准不同,加上认识和经验不充分使得税务成本不确定造成的风险。税务的变动直接影响赋税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比例,对于国际EPC项目来说影响的程度很高,一直是项目财务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

2基于FIDIC合同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合同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合法契约,在应对项目财务风险上发挥着与来越大的作用。承包商要学会用合同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承包商还要利用合同来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财务风险是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为了应对财务风险,承包商要时刻关注财务风险,建立预警机制。2.1与业主订立合同在报价的过程中,对风险较大的合同,承包商应根据项目的风险度,适当的提高报价中的风险费用,为风险做资金准备,以弥补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使合同价格与风险责任相平衡。风险费的金额一般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将要受到的损失确定。在与业主进行合同协商时,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汇兑风险和利率风险,当这些风险的发生超过一定程度时,要约定业主支付相应的补偿金。2.2与建材和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建筑材料的成本占到工程项目的一半以上,在EPC项目中大约占到三成。而在EPC项目中,设备的成本也要占到工程总成本的三成左右。承包商在这两项的开支具有巨大的刚性。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同通货膨胀率成正相关,通货膨胀率越高,则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越高,承包商的盈利能力就越低。为了控制风险,承包商在询价时,不仅要询问当时的价格,更要与建材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就未来价格签订合同,控制影响。2.3与分包商签订合同为了减少承包商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与分包商签订稳定的总价合同,同时可以增加对于分包商垫资的要求,缓解现金流的压力。2.4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国际工程项目中,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作用不断增加。EPC项目耗资居多,承包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单独去完成项目,因此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贷款,担保,授信等方式来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3其他的风险规避对策

其实造成国际EPC工程财务风险的因素很过,同样的,对于财务风险的规避方式也是多元的,上文所述只是基于FIDIC合同进行的防范。财务部门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控,才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比如对于汇率风险而言,除了运用合同方式外还可以利用远期结售汇、货币期货套期保值等方法,又比如应对税务风险时,可以在项目进行前对项目所在国进行详细的法律研究,或是向专业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咨询等等。这些风险规避的方法和基于FIDIC合同的国际EPC工程财务风险管理相结合,才能最终使工程获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在整个EPC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工程的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基于FIDIC合同的风险管理应当具备长效性和全面性。本文通过分析FIDIC合同条件与项目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论证了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项目合同管理模块与FIDIC合同条件相结合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作用。并对基于FIDIC合同的国际EPC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6

(一)资金管理风险

1.融资风险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主通常要求电力企业提供保函,国内银行对开具海外工程项目保函的条件较为苛刻,在保证金支付比例和授信额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二是部分大型电站项目采取的是BT(Build-Transfer)和BOT(Build-Operate.Transfer)等模式,承建方需以全额垫资的方式建设项目,利息和各项贷款费用给企业形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再加上近年来中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多次上调,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2.资金安全

资金安全性主要包含资金收取和支付两个方面。资金收取受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某些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于政府项目轻则延期支付工程款,重则单方废弃合同,拒付项目债务,这将给项目经营带来重大损失。资金支付主要涉及汇款渠道和预付款。对于后者,如果比重过大,则很有可能存在蒙受损失的潜在风险。资金安全方面的隐患极大地降低了电力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二)外汇风险

1.外汇汇率

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使中国电力企业应收海外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发生直接汇兑损失,还使得存置于海外的施工设备等资产出现相对贬值。同时人民币相对升值使企业丧失低成本优势,如果企业提高投标报价,只会造成工程项目中标数量和金额进一步减少,一些海外施工企业已经撤出海外市场,有相当一部分低利润率的企业由于资金无法及时回收而陷入困境。

2.外汇管制

东南亚和非洲的很多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均实行外汇管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甚至增加税收成本和手续费用等,项目闲置资金、经营利润难以汇回。

(三)资产管理风险

1.重购置、轻管理

目前,电力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具有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的特点。例如,输变电线路工程的中标项目线路有几百甚至几千公里,抑或市场集中在同一国家的不同电站建设现场。施工作业一般由项目部或分公司完成,而企业总部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资产闲置和资产重复购建并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资产损失风险

首先,在海外电力市场低迷、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电力企业海外新签合同额减少,开工率下降,部分海外施工机械设备开始出现闲置,加上汇率变动导致的资产贬值,形成了很大的资产损失风险。其次,社会政治因素,如今年年初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迫使中国央企采取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员撤离行动。虽然员工安全撤回,但滞留在海外的大量财产和资金存在损失风险。第三,资产回运风险,部分国家对出口设备回运做了详细规定,如印度等国通过交纳高额税费等手段限制资产出境。

(四)税收管理风险

1.税收政策风险

各国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差异给电力企业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与96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不含香港、澳门),但部分协定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很难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二是企业对各税种政策的掌握程度,因为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目较为复杂,因此在各税种的政策把握和计征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2.税收筹划风险

海外项目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应用,以及合理避税筹划方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工程成本管理风险

1.外部成本管理风险

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执行时间较长,外部成本受很多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制约,如社会环境、汇率、材料价格、设备运输等,容易发生管理上的偏差,计划工期的延误也会直接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内部成本管理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的内部成本主要有:保函费、财务费用、保险费、培训费、差旅费、办公费、人工费、费等。

(六)财务人员专业能力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对各方面专业知识、信息的积累,对税收金融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财务人员对资金、资产的专业能力甚至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索赔、工程结算等。此外,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接轨,海外工程项目与国内企业所处财务环境有很多差异,在会计准则、税收制度、报表统计口径等方面也给财务人员的核算、内控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融资风险

首先,在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发展能力等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银行资信等级,在保函业务上给予授信额度支持,降低保证金支付比例。同时,积极与业主洽谈,争取不同合同段分别提供保函或直接出具部分保函,减少资金压力,分担资金风险。其次,在贷款银行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条件优惠的政策性银行或者优先选择融资业务经验丰富,设计运用金融产品组合能力强,在项目融资方案的落实上能创造更有利条件的外资银行,以提高融资方案的可行性、降低融资成本。

2.资金安全

在资金收取方面,必须规范工程结算行为,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验收和结算,全面满足合同中有关付款的先决条件,及时与业主沟通,核对账目并回收工程款。在资金支付方面,按照跨境交易真实业务原则通过正规外汇账户支付。确因工程需要支付预付款的,控制好适当比例且取得供应商提供的保函或其他担保。同时,加强资金账户及资金收支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二)外汇风险防范对策

1.外汇汇率

为了更好地弥补汇率损失风险,建议在合同中约定结算货币(人民币、美元、当地货币等)比例,适当增列保值条款(如锁定当地币和国际可兑换货币美元等的汇率或浮动范围)。做好汇率分析,利用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降低汇率损失风险。

2.外汇管制

根据项目预算情况,当地货币总额最好控制在现场材料采购、分包结算、人工费等管理费用范围内,尽可能少使用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币结算,以减少因所在国外汇管制利润和存量资金不易汇出带来的风险。

(三)资产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资产实物管理

很多大中型电力企业考虑到海外工程项目地域分布广、项目众多、管理幅度受制约等因素,因此资产一般是在总部授权下各自

采购。建议加强项目间物资和设备融通,采取内部租赁等手段,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资产效用,降低项目成本。

2.资产价格管理

资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对冲。

3.资产保险管理

针对非市场化的风险,如政府法律法规和恐怖袭击等,通过国际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险办法加以化解。尤其是针对海外大额机械设备等,除投工程险外,根据项目所在国的情况适当选择政策性的保险以弥补战争导致的经济损失。

(四)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政策掌握

税收是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建议项目初期阶段,聘请当地具有一定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制定详细的税务安排,并查阅资料,准确掌握项目所在国/地区的税收政策、法规,以及与中国的税收双边协定等内容。

2.税收筹划

了解项目所在国/地区的财税政策后,合理筹划各税种的计征。同时对各税种优惠政策的执行要积极与当地财税部门沟通,以取得最大额度的税收减免。充分利用中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做好“免、抵、退”,降低企业税负。

(五)工程成本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外部成本管理

在材料、设备方面,应建立合理的采购与付款控制程序,加强计划、审批、合同签订、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重点集中在长周期设备、仪器仪表、电缆、钢材等大宗材料,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选择价优质好的供应商。对于施工分包成本,在控制招标文件的同时,还需注意工程工期和质量隐患,避免返工和罚款。实际工作中,可以向分包商收取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保函,并视具体情况要求分包商垫付部分资金,以转移风险。

2.内部成本管理

内部成本主要集中在可控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人工费等方面,需强调的是,应该健全组织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合同、资料积累,做好索赔申请,追补工程损失。

(六)财务人员专业能力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电力企业海外工程项目财务人员除要求具备一般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掌握一些国际通用惯例、做法及普遍认可的指导性文件,如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FIDIC条款)、税收双边协定、国际会计准则、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有关政策法规。其次是加强培训,要有比较不同国家会计制度的能力,据以指导具体业务,使海外工程项目核算满足当地税务等部门的要求,同时能调整并编制符合国内要求的财务报告和财务事项说明。当然,必要的外语技能也是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工具,涉及银行、税务、金融、海关、合同洽商、单据结算、报表核算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可以为做好项目核算,有效管控财务风险,项目的顺利实施,拓展项目的经济空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海外项目;成本编制;报价策略

一、前言

随着国内桥梁工程项目竞争的激烈,各个公司都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投标报价工作成为涉及企业经营战略、市场信息、技术活动的综合商务活动。在海外桥梁工程项目投标活动的执行过程中,投标报价成为业主选择承包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显示公司实力和赢得合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具体项目对海外工程成本的分析,还通过对报价策略、技巧的研究,提出了在海外项目投标报价工作中,综合运用成本分析,报价策略的思路,来最后决策报价。

二、海外桥梁工程投标成本编制

报价是工程投标的核心,通过计算成本确定报价是保证投标报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前提。在国内,投标人在报价编制过程中根据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各项补充规定,项目所在地有关材料的价格,使用投标软件编制,最终确定投标价格。但在海外项目中,国内的软件及清单模式并不适用,如何能够击败国外的承包商,使自己的报价既不低于成本价,同时又能增加中标的几率?本文以某国桥梁工程为例,简述海外项目成本编制。

(一)工程概况

某国某桥梁全长11245.975m,包括主线、匝道、管线迁改、既有桥梁拆除、路基、路面、钢结构人行天桥、加筋挡土墙路基等工程。根据与当地公司拟定的联合体协议,我方负责主线高架桥、匝道、环岛桥,人行天桥桩基、下穿通道桩基及挡土墙桩基施工。

(二)成本的编制

鉴于海外工程的特殊性,无法直接使用国内预算软件编制报价,需先计算好完成该项目的成本,然后根据成本编制报价。项目成本是由工、料、机、大临设施、小临设施、现场管理费、风险费、利润及税金等组成,下面对成本计算分别进行阐述:

(1)人工工费。人工工费成本的计算,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利用劳务分包价计算人工工费成本,利用定额消耗的劳动力数量×定额工日单价计算工费,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劳动力需求量×工资计算工费。

1)利用劳务分包价计算人工费成本是最合理、最准确的。由于对当地劳务分包市场不熟悉,尽管我们联系到一家在当地从事劳务承包的中国公司,也了解过国内分包商去某国施工的单价情况(主要是桩基施工分包商),但是,还是因劳务分包商的资源有限,而无法准确的调查到某国市场劳务分包单价。因此,用这个办法计算工费成本行不通。不过,我们还用国内分包单价计算了本项目的工费成本,用做对比分析用。

2)利用定额消耗的劳动力数量×定额工日单价计算工费,如认为某国和国内劳动力消耗水平相当,那么只要准确的计算出定额工日单价,也是可以计算出工费成本的。定额消耗的劳动力数量很好计算,用预算软件,将本项目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按正常施工工艺套取定额,汇总后即是。

由于在某国作业的工人的效率、收入水平均不同于国内,所以定额工日单价不能直接采用国内定额工日单价。那么如何计算在某国施工的定额工日单价呢?我们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调查到、当地的钢筋制安及混凝土浇注劳务分包单价÷对应分项工程单位消耗劳动力数量,折算出工日单价;二是工人考虑从中国带过去,且收入按国内的2.5倍(经多方调查,国内工人出国工作收入期望值是国内收入的2~3倍)。经对比分析,因调查到的分包单价仅为钢筋、混凝土单价,以点概面不尽合理,故在某国施工的定额工日单价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用上述原则计算出的人工工费成本理论可用,备选。

3)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劳动力需求量×工资计算人工工费,这是基于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劳动力进行施工来考虑的。如果施工组织中安排合理、劳动力需求量计算准确、工资标准制订得合理,那么用这个办法计算出的工费成本也是很准确的,实际施工中也是可以控制住的。为准确计算出劳动力需求,我们专门请教了有国外施工经历的老师傅,对整个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周期、劳动力需求进行过仔细询问,并据此编制出劳动力需求计划,计算劳动力需求量。

同时,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对比当地建筑行业工人工资水平及国内工人出国期望收入值。考虑到某国的工人主要是孟加拉、印度、埃及等国的工人,工作效率低且因文化差异不利于管理。工人主要还是考虑从国内组织,于是把工资标准订约为国内月收入2.5倍,工作12小时,且工资不含人员调遣费、探亲期间工资补助、劳工签证、保险及食宿等费用。

第三种方式计算出工费成本比第二种高4.5%。因为第三种成本最为贴近某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把第三种方式计算出的工费成本作为最终成本。

(2)材料费。材料费成本主要受材料采购地的影响,不同采购地,采购成本差异很大。下面分别对主体结构材料、施工辅助设施材料及辅助材料费如何确定成本,分别进行阐述:

1)主体结构材料。根据调查报告,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如砂、石等主要材料均可以在当地市场采购。考虑到招标文件中要求,本项目施工优先使用当地国家的材料,并且当地采购的这些材料不比从中国出口过去便宜(钢筋、钢绞线比国内同期价格还低),因此砂、石等主要材料在当地采购。

主要材料以外其他主体结构材料,未在某国市场调查到,因此考虑从中国购买,并海运过去。需说明的是,运输成本考虑了中国港杂费、海运费、保险费、某国清关及当地运输费,但未考虑材料出口退税(中国出口政策经常变动,是否能退税变动很大)。

2)施工辅助设施材料。本项目需要近11000t施工辅助设施,主要是承台、墩身、现浇梁及预制梁模板,以及一部分现浇支架。由于施工辅助设施需要加工,经对比,当地加工成本大于国内加工成本及运费,因此,施工辅助设施均按在国内加工,并海运过去考虑成本。

3)施工辅助材料及施工用水。能根据图纸计算出具体数量以外的材料,统一列入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数量及施工用水用公路预算软件统计,并采用某国市场价,计算辅助材料成本。

(3)机械设备费。机械设备费成本由机械购置费(或租赁费)、经修费、燃油费及小型机具费组成。下面也分别进行阐述:

1)机械购置费(或租赁费)。这项费用是机械设备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大小与机械是采购还是租赁?在哪里采购或租赁?有关数据经对比分析,最经济的方式是:C1(主线桥)、C2A(环岛桥)部分机械除1台320t履带吊当地租赁外,其余机械均考虑在国内新购并海运至某国,按永久性进口考虑;C2B(人行天桥)、C3(下穿通道)和C5(挡土墙)桩基施工机械因施工期只有11个月,除旋挖钻在国内新购并运至某国外,其余机械考虑在当地租赁。

由于购置的机械因使用时间长、使用完后残值小、海运回国代价大等,均未考虑回收,机械就地处理。同时,因某国市场小,废旧机械未必能有偿处理掉,故亦未考虑机械处理的残值。

2)经修及燃油费。经修及燃油费计算按国内机械定额台班经修费及燃油量×使用台班数考虑。计算出经修费占机械购置费(机械购置费指国内购置价,不含海运及关税,下同)的32%,燃油费占机械购置费的22.5%。

3)小型机具使用费。小型机具根据公路预算定额水平,按(机械购置费+燃油+经修)*3%考虑。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机械设备费成本是国内正常预算机械设备费的3.5倍。

(4)大临设施。本项目临时设施只有进场便道、施工用水管道。施工用电考虑自发电施工,不考虑高压线路及变压器,发电机在机械费中考虑;梁场费用分别列入工费、材料费及机械费中,也不单独考虑。

(5)营地建设及小临设施。根据当地要求及成本编制原则(工人工资不含食宿),营地建设含办公区营地及生活区(含工人)营地建设。后经与合作当地合作公司协商,办公区由当地合作公司提供,成本中不考虑办公区建设。

(6)其他直接费。本项主要指人员进出场及签证费(职工与工人)、机械设备进出场(机械设备费成本中已考虑)、大型设备安拆、测量试验设备及退场清理费。

(7)项目部管理费。项目部管理费含管理人员工资、当地聘请司机及勤杂人员工资、办公设施、办公费用、生活设施(职工与工人)、伙食补贴(职工与工人)、水电、小车使用费及招待费等。某国天气炎热,当地办公室及宿舍均需安装空调,小车司机必须当地聘请。

(8)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含投标费、临时结构设计费、工程设计费、财务费(贷款利息)、保函费、保险费、费等。这里对贷款利息计算做一些说明,其余费用则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及投标惯例计列。

国外施工不像国内施工那样,施工单位可以在工费、材料、机械等项目支出上有一定的负债。国外工程除工人工资外可少量负债外,其余均必须按时付款,否则将面对各种各样的官司,像我们这种国际经验不足的单位,是很难应付的。因此,施工中肯定需要贷款,成本中也要考虑贷款利息。

(9)风险费。经分析,本项目存在有:材料涨价风险(招标文件规定本项目施工期内不调材料差)、工费涨价风险、外汇风险、工程量计算风险、税金风险及罚款风险等。

材料涨价风险分钢材、混凝土材料、燃油及其他材料四类分别计算,其中:钢材涨幅用过去5年中国境内钢材涨幅作为今后5年的涨幅预测标准,并以此预测标准计算涨价风险费;混凝土材料参照某国境内过去3年涨幅,计算出每年涨幅,并据此计算涨价风险费;燃油涨价风险费计算同混凝土材料;其他材料涨价风险费计算同钢材。

工费涨价风险参照国内工资上涨幅度,按第一年不涨,以后每年上涨10%的标准计算涨价风险费。

外汇风险是因人民币支付项目引起,因为我们按某国币种来计价的,但如遇人民币升值,那么我们按人民币支付的项目将付出更大的成本。因此,需要考虑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按人民币每年上涨4%来计算风险费。

本项目某国政府征收所得税,按当地审计部门审计出的利润*15%征收。由于本项目所有机械全部折旧完进成本,如当地审计部门认为机械费不能全部折旧进成本,而是按使用寿命10年,折旧一半进成本,那么存在有(机械费/2)*15%的税金风险。

本项目合同条款中规定了很多罚款项目,稍有不遵守,将导致被罚款。如未按时完工罚款:“必须确保按时完工,否则每天罚款164万元人民币,最高罚款罚至合同总价的10%”。故本项目还存在有罚款风险,但此风险费不列入成本。

(10)利润及税收。利润根据企业自身期望值计取,税收按工程所在国相关规定计列。

三、投标报价

成本计算出来后,依据成本,采用一些报价策略,最终确定报价。

(1)初步报价。初步报价是在按国内预算软件编制预算基础上,通过调整预算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及税金,使之与成本中对应的各项费用一致,形成初步报价。

(2)最终报价。顺便提及的是:现金流量表除计算贷款利息外,还可以指导报价,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找出如何使现金流量表只在中后期出现比较短暂的负值的报价策略,比如对先计价的桩基、承台、梁场项目报高价、后计价的项目报低价等。根据初步报价编制出来的现金流量表反映:施工期内每一季度的现金流均为负值(即每一个季度均需贷款),很显然,这样的报价是我们最不愿意要的。报价需要调整。

把前期能计价的清单单价调高,如梁场报价加高至成本的6倍、把桩基、承台、墩身、现浇梁的报价分别加高20%,把后期计价的清单单价调低,如预制梁的单价降低2%。这样,现金流基本能满足要求。

最后调整的报价为最终报价投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海外桥梁工程的成本的分析,来确定投标报价,对于在海外经验欠缺的承包商来说,可行性是非常大的,即能有效和准确的估算出合理报价,同时,有效的运用现金流量表,调整报价策略,避免因使用国内的软件及方法,造成或高或低的报价,导致亏本中标或价高失标。因此,认真分析桥梁工程的各个因素,并从项目当地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估算桥梁工程的成本,以提高海外桥梁工程报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BOT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一、BOT的含义及其特点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指政府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授予针对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依托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以项目收益偿还贷款、获取回报,特许期满将项目设施无偿交给政府,这是一种以特许经营为基础进行项目融资的投资建设方式。BOT方式可充分利用项目财务收益状况的弹性,减少资本金支出,减轻借款方的债务负担和风险,对于政府而言,能引进和利用民间资本,减少财政支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政府风险,也能更好发挥各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效率。

二、BOT方式下的风险分析

基于BOT这一模式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以对其风险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按照风险源的性质可以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那些由于战争、国家政策变化、政权更替、国际关系变化等原因而导致项目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受潜在威胁的风险。由于一般的项目特许权经营期较长,任何政治上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应对政治风险认真加以防范。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会给BOT投资项目带来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来源于:(1)政治局势:政治局势不稳定,政策不连贯,国内民众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必然会影响价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等;(2)政府政策:表现在政府政策变动反复无常,政策不透明,政策传递效率低下,贯彻程度低等;(3)政府行为:主要有没收项目、实施国有化专制、官僚作风严重、腐败现象猖撅等;(4)国际关系:对外关系反常,国家闭关自守、国际信誉差等。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项目所在国在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劳资关系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性问题上的立法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完善。项目是在国家现行法律环境下进行的,在项目建设和特许经营期内,法律的变更将可能导致建设运营的成本大大提高,收益减少。比如法定劳动时间和假期的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不可预见的项目设施的征用等。

BOT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权限、特定的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等,并以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重要的信用支持。因此投资人应对法律风险可能给项目带来的影响予以充分重视。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如汇率大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方面。经济风险一旦发生,项目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下降。

由于BOT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如果期间发生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使项目所在国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但是合同中却未允许项目公司调整价格的权利,则BOT项目预定的价格则会偏低,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产生巨大影响,导致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亏本的情况。另外,直接导致项目运营成本上升,如原材料如沙石、水泥、钢材等主要价格上涨导致施工总成本的上涨。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汇率波动会影响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如果项目所在国的货币疲软,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就会上升,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此外,汇率变化对项目公司的债务结构也会产生影响。由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股本回报率、税后净现值等指标的分析和确定都是基于一个预先设定的汇率和贴现率,因此汇率风险也会对项目的财务基础产生巨大影响货币汇兑风险。

(四)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来自项目建设、运营等的不足和经营成本。归纳如下:

1、建设风险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在施工沿线遇到不可预知的地质灾害,文物等,使施工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另外项目的设计缺陷和潜在缺陷也可能会影响施工的进行、延误工期。

2、生产风险

生产风险是指项目在试生产运营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存在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项目的生产风险直接影响项目能否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转并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它是项目融资中的核心风险之一。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技术的时效性,投资项目结束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项目产生出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技术工艺是否在项目建设期结束后依然保持先进,会不会被新技术所替代等。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1)技术创新的影响,即在建设中采用以前从未用过的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购买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技术创新包括使用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和新工艺,(2)对原有技术中的缺陷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完工的BOT投资项目在运营期间仍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给项目运营带来的风险。在BOT投资项目较长的特许期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时常发生,需要政府的协助和特许,因此具有垄断性,但不能排除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市场风险。

(五)自然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工程所在地存在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恶劣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施工环境等。实施项目时,自然风险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可能会给项目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在实施此项目之前,项目投资人一定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风险进行充分了解。

在项目实施中,还可能由于不能合理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病疫等事件导致项目失败或收益大幅度减少。也可能由于不可合理预见的战争、暴乱、罢工等事件发生导致项目失败或收益大幅减少。

三、BOT项目风险规避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规避或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正确认识BOT项目风险

首先,项目公司要有承受各种风险的心理准备,把风险当成锻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机会。一方面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积极利用风险争取盈利。因此,投资公司要通过可行性研究与分析,认真做好BOT项目的选项工作。准备介入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能够形成风险的各种因素,从开始就掌握主动。

(二)应对各种风险的对策

1 政治风险对策

对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投资人可以寻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现行的政策作一定的保证或承诺,用政府书面协议的方式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前应尽可能与政府谈判,与政府就项目的建设、运营达成共识,并尝试要求政府给予书面保证。这种保证一般包括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权限、许可证有效性及可转让性的保证,对外汇管理的相关承诺,对特殊税收体系的批准等方面。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人多边机构的参与,尽量让政府也参与其中。

2 法律风险的防范

为了规避项目的法律风险,项目公司应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尽量使项目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公司可在法律顾问的帮助和指导下与政府草签一系列项目担保协议,双方在各自利益范围内做出相互承诺,以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后,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项目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法律保护。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的担保协议一般包括进口限制协议、劳务协议、诉讼豁免协议、仲裁协议和开发协议等。

3 经济风险对策

在项目开始之初,积极寻求大银团的支持,做好资金来源的规划,以确保项目建设中资金链不断。对于必须的原材料,要想办法拓宽来源。并在公司财力允许及项目需要的情况下,储备适当的量,以备不实之需。密切关注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做到未雨绸缪,先于涨价前储备好原材料。另外,项目经营者也可以从每年的总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建立预防基金,防止因税率的提高而使得项目的预期利润大幅下降。

项目公司和政府在项目建设前的有关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利率变化由项目公司承担和政府补偿。对于汇率风险的防范也是如此,项目公司通过与政府签订远期兑换合同,事先把汇率锁定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位上,一旦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汇率发生了剧烈波动,就由政府对项目投资人进行补贴。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将项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用这种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4 经营风险对策

要认真筛选合作伙伴,优先考虑与行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设计机构提供的设计成果进行咨询,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结构安全、工程经济。

完工的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间仍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和技术老化,为防范和控制此类风险,项目投资人应鼓励承包商采用成熟和先进技术。项目公司可以用承包商的履约保证来限制和转移技术风险,在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项目技术维修和更新的风险一般由负责项目运营的公司通过使用运营应急费和备用贷款的形式承担。

项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公司管理不善而导致经营亏损,所以项目投资人应该选择有资质和管理经验的运营商负责项目公司的运营。

降低项目的市场风险需从两个方面人手,项目投资人首先必须对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项目投资人与政府签订含有防止竞争风险条款的协议也可降低其市场风险,即政府向项目公司做出担保。在若干年内不再兴建类似的、与本项目有竞争的同类项目,以保证项目的垄断性经营。

5 不可抗力风险对策

对直接损失采取投保的方式,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对间接损失主要寻求政府资助和担保。

(三)加强BOT建设人才的培养

由于BOT项目的操作层次复杂,技术难度较高,要求参与者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特长,为了能够在BOT这个新兴而巨大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各项目公司应该立足培养自己的人才。这些关键人才除了需要理论知识的深化,更要得到在关键岗位锻炼的机会,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BOT建设专才,这是控制风险、降低损失的根本应对之策。

四、小结

总之,BOT项目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只要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就能在实际中尽可能降低风险给项目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孙涛,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商业研究,2004(18)

[2]陈玲,首界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上一篇:监理竣工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落实主体责任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