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24 16:55:01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1

计划生育幸福家庭事迹材料范文(一)

提起陶明宗、杜兰风,认识他们群众的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杜兰凤是新街村委会的计生宣传员,而陶明宗是新街村党总支大营二组的支部书记和副组长。他们还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工作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深受群众的好评。

一、文明守法,热爱祖国

杜兰凤、陶明宗两位同志长期担任村、组干部,他们都有着近20年的党龄和多年的基层工作的经历,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着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是一个政治上信的过的家庭。全家人遵纪守法,特别其夫妇二人作为村组干部,更是严格要求家人遵纪守法。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宣传着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四周的群众,使他们能够尽量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二、互敬互爱,敬老爱幼

夫妻结婚多见来相敬如宾,期间一直非常恩爱,孝敬公婆,善待岳父母,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由于夫妻二人都是村组干部,好多时候忙于工作,无论哪一方在家都能及时抢挑重担,任劳任怨。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即使有时由于夫妻二人忙于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或老人,他们也会积极地支持夫妻二人的工作。这样和睦的家庭经常被邻里挂在嘴边称赞。

三、热爱工作,乐于助人

夫妻二人身为村组干部,工作中总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能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由于夫妻二人都是村组干部,很多时候都是在忙村里的工作,而耽误了自家的农活,但他们从无怨言。我清楚记得第六次人口普查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普查员,由于普查区的人多且情况复杂,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

杜兰凤同志还开办了一个手机缴费移动营业厅,好多农民每次都只交几十元甚至只交10元的话费,但他从来不嫌烦。有时候由于他们把号码说错而把话费交错,但杜兰凤同志都很热心的帮助他们把话费追回。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夫妻二人的乐于助人是人人知晓,邻里邻居好多时候找他们都是工作之外的事,但他们从不拒绝,每次都是热心、认真、负责的帮助群众。

四、少生优生,善育重教

杜兰凤同志作为本村的计划生育宣传员,她也是从自己做起,自己的家庭没有违反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条例。她还能很好教育子女,使自己的子女也能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杜兰凤同志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

计划生育幸福家庭事迹材料范文(二)

XX夫妇,家庭幸福美满,在村里可谓是家喻户晓。提起他们,村民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们孝敬老人、夫妇恩爱、家庭和谐、一对儿女可爱好学,并且他们在善于经营家庭的同时也善于搞生产和经营。平时也热心助人、邻里之间相处和睦,生活、生产方面在村里能起到带头作用。

一、文明守法,优生优育

XX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遵纪守法,XX本人也是积极在向党组织靠拢,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尤其在计划生育方面他们更是响应党的号召,严格按照政策、方针来执行,在平时,他们总是能积极地参加乡上及村上组织的生殖健康服务检查和讲座,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四周的群众,使他们能够尽量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他们还能很好教育子女,使自己的子女也能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二、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夫妻结婚多年来相敬如宾,期间一直非常恩爱,孝敬父母,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由于他们在搞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搞农机及家电的经营,好多时候忙于工作,但在家里他们总是能及时抢挑重担,任劳任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即使有时由于夫妻二人太忙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或老人,他们也会积极地支持夫妻二人的工作。这样和睦的家庭经常被邻里挂在嘴边称赞。

三、经营有方、乐于助人

XX夫妇早年在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大胆举债经营家电,在他们的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下,不但还清了负债,而且生活也逐渐有了改善,近几年村民的生产观念普遍有了提高,农业机械化逐渐扩大,但村民购买农机具都要到县城里去,路途遥远,甚为不便。更重要的是如果机械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困难重重,看到这里,资料管理下载夫妇毅然在百忙中兼营起了农机具,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并且资料管理下载总是将村民所购机械送到家,手把手的教村民使用方法,如果有小故小障,资料管理下载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农家,上门服务,几年下来,他黑瘦了许多,但赢得的却是村民的普遍赞誉。

近两年来他们又在农业上大胆试验,引进各种高效经济作物试种,大大影响了周边村民,改变了守旧的生产方式,让他们都劳有所得。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onder306”为你整理了这篇农场主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场主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陈宏平,男,汉族,中共党员,天长市广陵街道办事处长亭村人。滁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中专学历,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主。陈宏平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尊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反对封建迷信,带头参与移风易俗,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文明户。

一、学用科技,手握“金钥匙”

陈宏平热爱科学,并学以致用。他带领家人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每年订阅农技类报刊书籍费用近千元。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农技培训,向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专家们请教,在理论知识上潜心学习,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农技水平,成为天长市唯一拥有“助理农艺师”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他结合丘陵地区特点,实施节水增温技术,比如水稻栽培前期勤灌水,促进根系早扎根、早分蘖,提高有效分蘖数,后期灌浆时遇低温,灌深水,提高积温,全程控制水资源运用,提高有限水资源利用。2013年水稻遇到高温热害,大部分农户水稻每亩单产只有350—400公斤,有的甚至绝收,而稼农家庭农场由于科学选种、适期种植、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适期防治、抗旱及时,所种植的水稻实际收成不减反增,每亩比2012年增产100多公斤,杂交水稻亩均单产达到624公斤,实现岗区麦稻亩产“吨子”粮。近两年,农场通过科学选种、植保,小麦亩产达到1000斤、粳稻亩产高达1415斤。

二、绿色种植,打好“生态牌”

陈宏平始终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从不对土壤进行掠夺式种植,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从2016年农场水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认证以来,农场除了种植绿肥,还到附近的养羊,养鸡,养猪场通过用粮食和绿肥茎秆交换的方式,把这些畜禽粪便拖回来进行堆放发酵作为基肥,然后再根据测土配方结果,施少量化肥。小麦种植由一次性冬前施肥改成看苗施肥、氮肥后移,注重拔节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每亩少施化肥30斤,亩均增产粮食100斤以上。同时注意保护病虫天敌,种植绿肥,既可培养地力,又可美化环境,每年3、4月份紫云英花盛开成为农场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赏花踏青,还带来了许多绿色大米订单。

三、心系百姓,乡村“最美人”

陈宏平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说给群众看,不如带着群众干。”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的宗旨。他平时不论多忙,总是要抽出时间到合作社农户家走一走、看一看,向他们答疑解惑、传授技术。从种子的选择到病虫害的防治,他不惜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带动周边100多农户通过科技种植走上致富路。农场从2013年开始与安徽倮倮米业公司合作,严格按照倮倮米业指定的品种种植,公司包销,收购价比同期市场价每斤上浮0.10—0.20元。农场资金遇到困难时,公司及时给予支持,生产中,公司还定期派农技员到现场指导培训。通过把优质水稻加工成大米,每亩净增效益600多元。农场还引导种田大户、小农户同安徽牧马湖农业开发集团公司签订订单合同,每斤加价0.08—0.10元,带动了20多位种田大户与200多位小农户的2万多亩优质水稻每亩增收100多元。

通过不懈的努力,陈宏平的头上多了不少头衔:天长市“稻麦种植协会会长”、天长市家庭农场协会副会长、天长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特聘兼职教师。2018年获得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称号;稼农家庭农场2019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26家示范典型案例家庭农场,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家庭农场。稼农家庭农场还被天长市残联、天长市扶贫办命名为“”残疾人辅助性用工就业基地”和困难户帮扶就业基地。稼农家庭农场2016年被滁州市科协命名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3

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以无私、宽厚的胸怀照顾公公,让其幸福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其情其景令人动容。她就是X镇X村的X,一名年轻的农家媳妇。

言传身教,孝老美德在血脉里镌刻。X年冬天,X出生在X镇对山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她就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早早在骨子里镌刻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X年,X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到了X村,勤劳的她总是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与公公婆婆和睦相处,四邻八家没有不夸她的。很快,夫妻俩迎来了第一个小天使,幸福生活仿若就在眼前。

灾难突降,孝老美德在行动上彰显。但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公公就在去县城打工的路上遭遇了严重车祸,大腿粉碎性骨折、肝脏破裂,生命垂危,即刻被转到省立医院治疗。此时,X的丈夫在国外打工一时无法赶回,年迈的婆婆经受不住打击,女儿尚在襁褓中,也离不开她的照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个年轻姑娘没有被打倒,而是展现出她性格中坚毅的一面。

她把嗷嗷待哺的女儿背在背上,往返在X两地之间。在医院里,她跑前忙后,办手续、陪床伺候。在家里,她忙着处理事故后续、筹措医药费,像颗陀螺一样,没有一刻停歇。

公公在省立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光医药费就花去了X多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而X夫妻俩将自家全部积蓄拿出后,医药费还是差很多,无奈之下,她跑遍了娘家、亲戚家,一家一家借,才凑够了公公的医药费。

悉心照料,孝老美德在点滴中展现。公公出院后,她也没有停下,丈夫要外出打工还债,照顾公公的担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洗手、洗脸、洗衣服,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这些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公婆总是逢人便夸,自家娶了个好儿媳。

在X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公公慢慢康复起来。但不幸的是,X年,公公又被确诊为癌症,这个噩耗给刚有起色的家庭重新蒙上了阴影。为了给公公治病,家里陆陆续续又花掉近X万块,这对本就债台高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X小两口总是说,哪怕花再多钱,人好好的就比什么都强。

公公生病后,X侍奉公公更加细心,料理一日三餐、生活起居,闲下来的时候跟公公聊聊家长里短,让孩子们陪着爷爷玩耍,让老人能够尽享天伦之乐。X的尽心付出,公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位老人提起儿媳妇,总是满满的感动、不住地夸赞。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4

也许,没有人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但你可以做一束阳光,发一份光热;也许没有人能成为明媚的春天,但你可以做一滴春雨,滋润广袤的原野大地。普通的林业工作者××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做一束阳光、做一滴春雨的人。

已过不惑之年的刘体庭,瘦小的个子,是××县××林场的一位职工。今年7月中旬,正在医院住院的他被抽调××镇参加林改的外业勾图工作。接到通知后,他二话没说,开足了几个疗程的用药,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第二天就随同其他几位同志来到××*镇要业工作站报到。

××*镇地××北大门,共辖14村135组,总人口2.6万人,现有林地14万亩,是多数乡镇山林面积的2倍以上,外业、内业的工作量非常大,给林改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的身体不好,但他还是主动挑选了一个户数最多、宗地最多、林地面积最大、矛盾比较复杂的村组开展林改工作。

林权外业勘界勾图是林改工作的重点,而外业勾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为确保外业勾图质量,××*严格按勾图要求、实事求是,做到逢界必到,对每一宗地现场踏查、实地勾绘。为使勾图工作做到又快又准,他首先与村干部商量,大量收集林地的有关情况,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天天不亮,他总是第一个来到负责勾图的村干部家,帮助组织农户上山踏界勾图。为了不影响勾图时间,他的药总是随身带在身上,有时中午就着山上的泉水把药吃掉。有时为了怕增加群众上山往返次数,到下午2-3点吃中饭是常事,然后继续干到天黑才下山。

有的群众对林改政策一时还不很了解,××*就担当起了林改宣传员的角色。他在勾图的闲暇之余,耐心细致的给山区群众讲解林改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林权纠纷调解的途径,等等。群众将会得到哪些实惠,使群众对由刚开始时不感兴趣,到主动积极参与。在工作中,由于湘洲村林地较复杂、宗地块数较多,他沿着这座山走了一圈,在图纸上准确精密地标记出来,同去的农户都被他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相邻之间的界址确定都变得互相谦让,为的是让刘体庭早点把图勾完。

××*村大兴组有12户村民,组上没有集体山林,而责任山中,其中四户无责任山,另四户所拥有的责任山占全组责任山的70%。该组责任山是否调整、如何调整,又要尽量做到公正、公平,让组上村民基本满意。刘体庭和同事们白天上户调研,做老干部和党员的干部,晚上开户主会,给村民讲解林业政策,学习镇林改方案,在票决时,该组户人全票通过了组实施方案,户户主动在方案上签了名,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调处林权纠纷是林改的重点和难点,刘体庭却总能让争议双方“怒气而来,满意而归”。××*村新屋组村民周云与××*,在大凹山场各有一片责任山,界址20多年不明确,“三定”时两户的林权证交叉。在林改之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今年8月25日,两户人家都纠集亲友来到山场争要山林权属,后经森林公安派出所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刘体庭深感责任重大,连续4天都住在该村,白天到山上踏界,晚上走访村上的老人,了解山场的旧址。最终,这两户人家都被××*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周云说:“我们要是继续争下去,刘同志就得为我们跑断腿,累垮腰,我们对不起他呀!”

林改工作人员手中有一定的“权”,尤其在勘界的时候,勾图稍微偏一点,就给农户带来实在的好处。有些村民得到××*家并不富裕后,认为“有机可乘”、“有礼就有山”,想乘林改之机捞一把。今年10月,村民陈某在2000年承包村里的山场,没有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便以较低的价格签订了承包合同,村民反映强烈,陈某托人请他“高抬贵手”,××*把送来的烟和红包拒之门外,最后还是按政策予以处理到位。

8月26日,××*和外业组的同事在村隔背山场勘界时,忽然下起了大雨,为了确保勘界绘图工作的进度,他们顶着雨,继续工作。当夜色降临的时候,他们才忽匆匆地下山。由于山路被大雨冲垮,××*和同事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行路,不慎在一上坑洼地摔倒,造成左腿踝关节骨折。××*住院10天后,不顾医生、同事的反对,强撑着身体,又回到××镇投入到林改工作中去。领导叫他“回去养病,身体要紧”。他却笑着说:“你们不要嫌弃我哦,我是上不了山了,但我在办公室里整理内业材料总行吧”。就这样,××*执意留了下来,每天都在办公室里揽过内业的材料,认真仔细地进行复核山林面积、转图工作。

××*执着的精神,激励着全镇林改工作人员抢时间保质量地开展工作。目前××镇林改外业勘界工作全面完成,已审核可发林地所有权证宗地820宗,面积4.6万亩,占任务的30%;已审核可发林地使用权证宗地2620宗,面积8.7万亩,占任务的70%,确权发证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5

一、明确乡土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乡土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乡土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部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乡土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2010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乡土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乡土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乡土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乡土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2010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乡土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三、综合乡土语文资料整理,设计课题研究开发方案。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比如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旅游文章写作与美景,比如,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周庄水韵的“中国第一水乡”美称,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还体验了纽约的勃勃生机异域风情。然后引导学生这样设计: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人名村吗?有成片的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采摘吗?有特色景观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

要求学生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多。“百步之内,必有芳草。”通过带上相机与笔记本,对“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北流市民乐镇萝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实地调查。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亲身实践,实地考察,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从中也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潜在价值。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6

2002年3月27日下午,DC县城关中学大操场,由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团县委联合举办的“DC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巡回法制讲座”在1300多位学生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城关中学校长握住授课老师的手,感动地说:“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上得非常好!我们希望你能每个学期都来上堂课……”。这为授课老师是谁?他就是DC县司法局CC司法办司法助理员XXX同志。

法制宣传的排头兵事迹材料网的法制活动,还联合中小学校组建了“青少年维权岗”,据统计,99年至今已累计在中小学校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开展小法官行动——CC乡法律知识进百家测试活动30期,配合县法院、县教育局进村入户劝导辍学生返校十多次。通过宣传,有效地遏制了不良势头。与此同时,他结合宣传访视,坚持学用结合,通过对个案的调处,以案释法,达到教育一片、收效一片、巩固一片的效果。因授课水平突出,2002年3月,他受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团县委的指派,在全县中小学校作巡回法制讲座,受到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用一颗火热的心,暧热一颗颗冰冷的心”是XXX同志的工作信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一次的调解,不仅成了他维权的过程,更是成了他与群众交流感情的过程,他凭着一份赤诚的“真情”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贴心人”。2001年8月份,家住偏远山间的洪家山组的一对夫妻找到司法所求助。由于女方是童养媳,虽然在父母的包办下已经结婚6年,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但她(他)们感到彼此之间只有兄妹之情而无夫妻之爱,于是提出了离婚,但双方父母死活不同意,夫妇俩生活在极端尴尬和痛苦之中。无奈中,他们抱着一丝希望找到了乡司法所。XXX同志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做好双亲的思想工作,最终是“春风化雪情化冰”,一个家庭虽然破裂了,两颗冰冷的心却解冻了。 事迹材料网

工作六年多来,他亲自或参与调解民间纠纷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5%以上。由于纠纷调处及时,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日前CC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四无乡镇”。

党委政府的好助手

CC乡司法所能够立足“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逐渐成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左膀右臂。几年来,XXX同志共向乡党委、政府提出法律建议20多条,提供法律依据30多次,全部被采纳,此外还撰写本文转载自事迹材料网出《关于如何解决影响我乡社会稳定问题的几点建议》、《浅析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供政府参考决策,为促进当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X同志除了主持司法办工作外,还兼乡综治干事、团委书记、组织干事、挂村工作队长等职。工作中,他能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经常是不辞辛苦地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向村民群众宣传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村民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扎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群众、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从2000年至今,他每年都被县(乡)“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现状;策略

一、问题调查与分析

农村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文言文学得怎么样?他们是否喜欢文言文?这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一)问题调查

七年级学生作为初中段起始年级,刚从小学毕业。小学课文中几乎没有什么文言文,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面对这种相对来说晦涩难懂的词句,学生会在接受程度、兴趣学习上产生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种排斥感和厌恶感。

为了了解目前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状况,笔者设计了相关调查问题,对350名学生(其中女生182人)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题】

1.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的?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2.你喜欢读文言文的课文吗?

A.喜欢 B.不喜欢

3.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句子读不懂,不理解。B.年代太久远,不了解背景。

C.很多字不认识,有些字读音和今天不一样。

D.以前从没学习过,学习上感到有压力。

4.在平时你是如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

A.把老师课堂讲的字词翻译全都记下来。

B.就是读几遍,课文学完就不管了。

C.借助课外辅导书,在老师的讲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并把课文背诵下来。

D.老师上与不上一个样,我都不懂。

5.除了课内所学的文言文,你会坚持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书籍吗?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调查结果】

(1)90%的学生在初中以前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只有8%的学生在小学里背诵过一些国学书籍文章,还有2%的学生在幼儿时期开始背诵国学相关书籍。

(2)85%的学生觉得不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一点也不感兴趣。

(3)有80%的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读不懂句子意思,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也根本理解不了。这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等一些常见文言字词用法,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

(4)平时是如何学习文言文的,75%的学生选择A,表示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把翻译记录下来,如果是先自学的,就根据课外辅导资料进行摘录句子翻译。如果是要求背诵的,就死记硬背地把它背下来。

(5)对于会坚持阅读课外文言文,有87%的学生表示不会去阅读。

(二)问题分析

1.农村初中学生受家庭、社会及学校因素的影响,在上初中之前几乎很少接触文言文。在农村,家长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因此,很少有家长会让孩子去诵读一些国学经典或坚持让孩子诵读经典。

2.在农村中,现在的一些家里的家谱、村里的宗祠或文物古迹都消失殆尽,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文言文。

3.进入初中以后开始学习文言文,他们从心理上都感到陌生、害怕和恐惧。犹如一堵厚厚的墙挡在前面,因此,就对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感,甚至是厌恶学习文言文。在这样没有基础、没有学习氛围、思想上又处于被动的状况下学习文言文,难度可想而知。

4.在课堂中,一些教师的文言文教学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文言文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策略

(一)努力设良好学习环境

1.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创造温馨的家庭文言文学习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场所。一个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及学习成绩的波动。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对学校教育没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因此,要借助家长学校作用,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告诉家长家里应有一些书籍或有一些藏书,要多陪孩子一起阅读。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著作,例如《诗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学校可以要求家长买书给孩子看,最好是能陪着孩子一起看。让孩子能静下心来读书,父母的一起陪伴阅读是最好的方法。而要让孩子学会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多读文言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在父母的监督和陪伴下让孩子去读去看相关文言书籍,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生就有了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和兴趣。

2.利用社会现有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文言文学习氛围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而文化精髓部分都是以文言形式出现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地方的文化古迹已不见踪影。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言学习氛围,对学生文言水平提升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发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到自己所在的村里去寻找和发现古代名人和文化古迹。有的村在古桥的石头上有一些古文字记载,有的村里会有一些古碑,上面会有一些古代人和事的记载。有些村还保留有祠堂,里面有宗族的族谱。把这些古文字记录下来编成小册子,既能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又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致的校园文言文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打造校园精品文化,主要还是要依靠古文化的力量,要着力宣扬我国古代先哲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的思想文化。例如,可以把《论语》中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句子做成宣传牌悬挂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既能时刻提醒学生的行为习惯,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水平。

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国学知识学习、培训和比赛。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也可以请一些有国学研究的专家教师给学生上上课,讲讲国学知识。

这样既形成了育人的氛围,也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文言知识。

(二)构建优质高效的文言文学习课堂

充分利用一些农村资源,给学生在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课堂就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阵地。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文言文学习课堂,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应致力研究的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也都是一些较浅易的文言文。农村初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些文言文会感到陌生和好奇。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教材中所选的基本都是名篇精品,教师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作者资料或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材料故事。如,学习纪昀的《河中石兽》,纪昀这一人物已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展现过,不少学生也看过,对这一人物并不陌生。可以要求学生说一说有关纪晓岚的故事。利用课文下的注释:纪昀,名昀,字晓岚,他住的房子叫草堂,因此,他的一本著作叫《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本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一些片段内容,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

再比如,学习《咏雪》这篇课文时,里面提到了许多名人,如东晋有名的才女谢道韫,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让学生去搜集这些人的故事资料到课堂中来讲一讲,学生的兴趣会大为激发。

通过讲故事、搜集相关资料等形式,学生既可了解相关文史知识,又能掌握好文学常识。这为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朗读背诵是文言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手段

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习文言文。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背诵,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积累文言文词句。初学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然后一句一句教读,学生跟读。这样首先可以让学生分清字词的读音,尤其是一些通假字;其次可以让学生感受句子的停顿,有助于学生正解理解句意。接下让学生自由朗读,读通顺,读流畅。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让其他学生适当点评,学生齐读课文。通过这样一些形式的朗读,学生基本上对文章熟悉了,像简短一些的文言文如《咏雪》《虽有嘉肴》等课文有的也基本上能当堂成诵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文言疑难问题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要解决文言疑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先让学生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后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全体学生讨论或教师课堂讲解指导。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师生共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基本上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文言文学起来也会变得轻松很多。

4.以课堂检测形式,积累和巩固文言字词

在学生都觉得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文意都能疏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出示文中一些重点文言词句,利用课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适当组织课堂检测。检测手段可以灵活多样,例如“以师考生”“以生考生”等等。通过检测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一直以来为学生所怕,尤其是农村学生。很多学生因此而“谈文言色变”。有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学,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弃学了。但文言文我们又必须得学。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说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教师肩上担子和压力是非常大的,作为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做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一些农村特有的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在初中初学文言文的时候,就能爱上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杜有围.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M].教育导刊,2006-06.

[3]黄群英.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形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农村家庭事迹材料篇8

一、“用”而非“教”,重在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教师要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看做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一个“引子”或一个案例,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完善。

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引导学生体会本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谈谈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困境。引导学生了解名人成才之路,积累材料,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主题,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并且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二、“特”而有“感”,活在丰富课程资源

自然、社会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我们可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来丰富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我们可以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介绍本地区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引领学生走入田野果园……让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

三、“浅”入“深”出,贵在挖掘现有资源

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校园文化环境等。开放图书馆方便学生查阅,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资源优势,把学生写得好的文章在班级展示并推荐到学校刊物,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我们还可以自办班报,鼓励学生积极撰稿,让学生自己写刊首语、评语等,引导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上。

还可以挖掘家庭生活的温情和乐趣,这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是爱的摇篮,在学习《背影》时,我们就可以充分挖掘家庭资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广大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对课程资源的设定,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充分挖掘农村语文优势资源,积极投身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

上一篇:好公婆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三好职工先进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