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3 10:01:26

渠道工作计划

渠道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山区农村 水利渠道 规划方法 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36-01

在山区农村进行水利渠道建造时,需要同时进行灌溉渠道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建造,两者都是整个水利灌溉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很多水利渠道工程中,都需要同时进行灌溉和排水建造的,水利灌溉渠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四个,分别为输、配水系统、渠系建筑物、动力系统以及配水系统。

1 山区农村水利灌溉渠道规划顺序

(1)勘测。首先应初步进行渠道走向的确定工作,之后根据渠道走向进行勘测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地图上标示出渠道的走向时,根据地形特点,应尽可能的多布置几道渠道线路,如果该地地形较为单一简单的话,只需布置1~2道线路即可。进行渠道初步线路的设定时,采用的渠道比降一般在1/2000~1/5000之间。在进行勘察时,应对设定好的几道渠道初步线路进行比较,同时还应做好线路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和水位条件的调查记录工作。最终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最佳的可行的渠道施工方案。

(2)定线。通常情况下,在地图上进行定线时,采用的比例尺为1/1000~1/5000,等高距为0.5~1m之间即可。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得到的渠道线路,绘制出线路周边具体情况的带状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应该具有的内容为渠道中心的位置、渠道的比降等。根据绘制好的带状地形图,在进行一次测量勘测工作。通常情况下,进行二次测量的勘测范围为从中心线开始向左右两边延伸100~200 m的距离。由于山区的地形起伏变化大,因此在山区进行水利渠道定线时,一般根据渠道中心线地面高程来计算渠道水位。

(3)实地打桩。在完成地图上渠道中心线的定位之后,则应在实际地面上将线路反应出来,采取的方式为实地打桩。在进行实地打桩时应做好桩的编号工作,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地形情况,适当的进行打桩密度和位置的调整工作。

2 山区农村水利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1)经济原则。一般情况下,渠道的长度之间关系到工程量的大小,这与经济问题直接相关。因此从经济方面出发,在进行渠道线路的设计时,应尽可能的短且直,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量和占地面积的最小化。当渠道穿越不同的地区和地形,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最节约的渠道线路方案。

(2)管理方便原则。在渠道建造完成之后,为了实现整体的效益,应做好管理工作。对于管理单位应遵守行政划分的原则,避免出现跨区工作的问题,同时还需将工程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在施工中,管理人员不得过多的干预施工人员。

(3)安全原则。在渠道建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在主渠道的设计,通常采用的是挖方设计,而对于支渠道的设计,出于安全的考虑,通常采用的是半填半挖的设计。渠道的线路设计应尽量避开地质不良的地带,如果无法避开,则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灌排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渠道系统的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灌溉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农田的需水量,并结合渠道的灌溉地形,可以考虑利用天然的沟道作为排水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渠道的排水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渠道的安全使用。在排水系统建造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渠道灌溉系统的规划。

(5)地形高就原则。在进行整个渠道系统的建造过程中,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在渠道线路布置在地形较高的位置,这样能够提高渠道的灌溉面积,同时节约电力能源。在进行多级灌溉系统的建造时,应尽量减少挖方工程,对于渠道末级,暂时没有相关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 ,采取不同的方式。

3 山区农村水利灌溉渠道的规划方法

在进行山区农村水利灌溉渠道规划中的,最主要的是做好干、支渠系的规划工作。从全局进行考虑,山区农村水利灌溉渠道中干、支渠系的规划方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确定渠系设计形式。在进行渠系设计形式的确定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渠系形式的设计涉及到田、林、路之间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是将渠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载进行渠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在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附近田地和林地的面积,以及当地的交通情况等因素。渠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建筑物的影响,防止出现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而影响渠道设计的合理性。在灌溉渠道的使用期间,应安排人员定期对渠道进行必要的检修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渠道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因此在水利灌溉渠道的建造中,做好灌溉路线的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灌溉路线应与路面保持在同一个走向上。

(2)确定渠系覆盖面积。在渠系设计形式确定之后,应进行渠系覆盖面积的确定工作。确定渠系覆盖面积应根据具体的支、斗渠的系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在渠系覆盖面积范围内都能得到有效的灌溉。确定渠系覆盖面积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已有的灌溉面积、实际所需要的水量以及土地利用系数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进行渠系覆盖面积的确定。在不同的灌溉区进行确定时,应考虑不同地形因素的影响。当在坡地进行渠系覆盖面积的确定时,土地利用系数应在0.5~0.6之间进行取值;在平原区则这个系数去为0.85。根据不同的地形因素进行系数的选取这样才能保证渠系覆盖面积的准确性。

(3)确定渠系实际流量。在进行渠系实际流量确定时,涉及到特征流量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将最小流量、设计流量以及最大流量统称为特征流量。为了确保灌溉流量的准确性,最小流量的确定应考虑到最小灌溉范围与最小灌水模数的计算;而在进行设计流量的确定时,应采用设计灌溉范围和设计灌水模数进行计算。一般而言,最大流量要大于设计流量的1.5倍。

(4)确定渠道比降。在确定渠道比降时,应综合考虑到的因素有渠道沿线的地面坡度和土质情况、设计流量以及水利情况等。渠道的比降影响到流量的控制问题,同时还与渠道内的冲淤平衡密切相关。因此应切实做好渠道比降的计算确定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在我国很多水利渠道工程中,都需要同时进行灌溉和排水建造的,如何合理地进行渠道规划设计是合理设计渠道的首要前提。文章通过结合山区农村灌溉渠系建设特点,采取与山区自然特点相适应设计原则,合理地进行渠道的规划布局,提出切实可行的渠道规划方法技术,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彭江鹰.山区特点的渠系建设――试谈山区渠道规划[J].湖南水利水电,2013(4):30-31.

[2] 雍小玲.山区灌溉渠道的规划方法[J].北京农业,2010(7)28-34.

渠道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水利渠道;防渗设计;工程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利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水灌溉和水运输都离不开水利渠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节水使用和节水灌溉当中,水利渠道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水利渠道的渗漏现象也十分严重,经常占到了本身引水量的30%左右,在较大的灌溉和使用区域,如果水利渠道设备也相对较差的情况下,甚至还会达到50%的渗透率。水利渠道出现的渗透现象,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并且还是湿的整个水利渠道的使用质量和寿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利渠道的工程的防渗规划和设计,采用先进最先进的节水防渗技术,在施工材料和技术上严格把关,达到防止水利渠道渗透的目的。

一、水利渠道防渗规划建设的工作原则

1、 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在水利渠道的建设初期,应该按照水利渠道的建设要求对施工地点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调查。对其中的土壤信息、水质信息和建筑材料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和掌握,吸取国内外水利渠道建设的防渗经验,认真进行设计和规划。

2、 在渠道设计当中,要按照相关规定,将防渗、防盐渍化和水利渠道的使用进行综合结合。让设计的水利渠道规划更加符合灌溉区的使用相关要求。

3、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水利渠道的施工规划工作。

4、 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使得水利渠道的设计方案不但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二、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设计策略

1、做好建设前期规划准备工作

在前期,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从施工而对水文和地形地质方面进行充分的勘查,在水里渠道的施工工程规划实施以前,收集施工地点的水文、水质、泥沙和温度等资料;渠道施工的沿线地质资料也应该按照施工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勘查,获取其中的地质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施工点点的地形图和渠道的纵横断面图进行绘制,保证施工的前期勘查工作。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施工的机械、材料、用水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改建或者扩建的水利渠道工程工作,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取得原先渠道的水利要素、渗透量和渠道地基数据等情况。必要时也可收集相近地点的渠道防渗规划设计的相关资料进行参考。

2、施工中混凝土衬砌水利渠道防渗控制

在实际的水利渠道工程施工当中,要正视由于水利渠道本身的衬砌不够严密也是出现渗漏的主要因素。想要防止在水利渠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衬砌出现的渗透现象,需要从水利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的所有环节中都进行分析,寻找其中出现问题的关键节点,对其进行技术和施工材料上的把关和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从施工方面防止水利渠道的渗透事故,真正使得渠道的渗透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下主要探讨了在水利渠道的施工当中如何控制渗透的对策。

在水利渠道的施工当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混凝土衬砌渠道的防漏地质处理。只有做好了水利渠道本身的防渗地基建设工作,才能在混凝土衬砌的工作当中完成防渗处理。这一任务需要施工方对施工地本身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针对性的开展地基处理的施工作业。将需要开挖或者填补的地方按照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填补和开挖。夯实地基、平整土地。做好渠道衬砌的密度防渗工作,达到相应的工程质量要求。对于改建的水利渠道来说,应该在建设好的水利渠道基土上进行扒送处理,让改造好的水利渠道尽快的风干,才能更好的完成基土的回填工作,将其分层,进行夯实处理;对于在水利渠道的建设中渠道内部的腐质土壤、垃圾和其中的淤泥应该尽早彻底的处理干净,以免在具体的施工当中造成影响;在具体的渠道施工中,也经常会出现实际回填和开挖结果和预想的方案不同的现象,当出现这一问题时,需要采用多次修坡的方法来完成施工任务,才能较好的保证渠道混凝土的衬砌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渠道的修坡施工应该在混凝土的建筑工作之间开展实施;当修坡中出现过度削坡这一问题是,建议不采用浮土进行回填,而是使用新土或者与现在浇筑的混凝土同样标号的混凝土进行填充;除此,还应该在水利渠道的施工的暗中做好临时性的排水工作,系统的保证渠道混凝土衬砌的排水符合相关建设要求,提供更好的施工条件,防止因为渠道地基处理不到位而出现的水利渠道渗漏事故。

在实际的水利渠道施工过程当中,渠道的混凝土衬砌模板一般来说采用的是钢化模板,主要考虑到钢化模板在施工建设当中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因此在水利渠道的施工建设汇中被广泛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水利渠道混凝土衬砌模板的安装,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渠道地基基础上,同时还需要较大的支撑面积;为了防止在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工作当中出现模板的倾覆和滑动现象,模板的拼装必须要按照严格的施工要求和规定加以实施,并且所用的钢化模板表面应该尽量平整,防止出现漏浆、位移和变形的现象;在实际的混凝土衬砌施工当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如下图所示:

结 论:

综上所述。水利渠道的建设工作往往由于现实的诸多原因:例如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经常会发生渗漏现象,不但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会使得水利渠道工程的使用寿命变短。针对这一问题,水利渠道的建设施工方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政府也对其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现阶段的水利渠道防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在水利渠道建设中使用的防渗材料和基土处理形成了一定的施工体系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解决,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对水利渠道建设工程的防渗处理,积极的在渠道的建设工作中加入防渗工程,减少水力资源的渗透和浪费,渐进我国的水利资源渠道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展,张雅,邓丽. 浅谈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设计[J]. 河南科技,2014,02:25-26.

渠道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现状;2016―2020年水利工程规划;蒙城县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S2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82-02

1 水利工程现状

1.1 灌溉系统现状

示范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茨淮新河。现有1座灌溉站(草庙灌溉站),装机4×75 kW,设计流量为1.68 m3/s。

目前,示范区拥有干渠1条,为草庙灌溉站输水渠,断面形式为梯形,其余渠道基本上都为土渠,部分沟渠为灌排两用渠道,沟内杂草丛生,灌水速度慢,利用率低下。

1.2 排涝系统现状

示范区目前基本可以实现自排,排水方向总体上由西向东,但是排水沟布局不合理以及部分排沟坍塌严重,对该区域排涝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现排涝标准基本可以达到5 年一遇。

1.3 防洪系统现状

目前,立仓镇防洪标准基本可以达到20年一遇。

2 规划背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蒙城县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以适应安徽省水产养殖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依托,科学合理布局,调整品种结构[1],大力发展名优品种养殖,建成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基地。

3 规划思路

结合合作社实际情况,本次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85%、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保证干旱年份及暴雨期水产养殖用水不受影响。养殖场的原有渠道多为灌排合一,本此规划尽量做到灌排分开,基本实现自流灌溉。排水工程以自排为主,通过对排水沟重新布局、开挖,使之排水通畅,针对养殖场现有灌排条件,拟对部分主干工程进行新建、改造,以提高规划区灌排能力[2]。

4 规划原则

一是着力加强灌排渠系建设,以节水、节能、增效、扩大灌溉面积为重点,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沟渠、配套建筑物统一规划,旱、涝综合治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渔业生产基本条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示范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二是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科学管理小型水利工程,以发挥其最大效能[3]。

5 规划范围

蒙城县立仓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利工程规划总占地面积90.3 hm2,位于蒙城县立仓镇茨淮新河北岸。

6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7 规划目标及设计标准

7.1 规划目标

一是规划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二是达到鱼塘布局合理、水利设施配套、生产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7.2 规划标准

7.2.1 灌溉标准。根据规划区可供水资源状况,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规划区灌溉保证率确定为85%。

7.2.2 排涝标准。排涝标准的规划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经论证确定本规划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

7.2.3 防洪标准。经论证确定立仓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7.2.4 灌溉水利用系数。按现行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确定本规划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4]。

7.2.5 高产鱼塘建设标准。高产鱼塘,要求具有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足、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的特点。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①面积和水深。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3 333.3~10 000.0 m2以宜,水深最好是1.5~2.0 m。②土质和底质。鱼塘为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鱼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淤泥,鱼塘中有适量的淤泥,塘水易肥,促进鱼高产。但淤泥不宜过多,过多时必须及时清除。③水源和水质。水质要求溶氧充足,营养盐丰富,pH值7.0~8.5,水质肥(水色为黄褐色、绿豆色、淡酱油色、黄绿色,透明度为25~35 cm),不含有毒物质。④鱼塘的形状和方向。边长为30~50 m,东西向。⑤布局与配套。鱼塘坝埂要宽、高,喂】碓4~5 m以上,坝埂高度要求高出当地最高水位0.5 m。同时,要求排灌系统完善,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同时做好水、电、路“三通”,以便使用增氧机。⑥灌排渠系。遵循“便于生产操作,保证每个鱼塘都可以单独排水和灌水”的原则[5]。鱼塘成双排列,每排鱼塘一边为灌水渠道,另一边为排水沟道,每条灌水道和排水道都能灌、排两旁的鱼塘,做到灌水道和排水道分开。灌水渠道和排水沟道均采用明渠设置。鱼塘底部适当倾斜,靠近排水渠一端稍低一点。放水口采用PVC管将水放入鱼塘,以避免注水时冲刷堤岸。

为确保鱼塘正常生产,还要建筑堤埂,作为运输苗种、成鱼、饲料、肥料的干道。堤埂顶面高程,要求超过历年最高水位0.5 m。根据土质及风浪冲刷情况确定堤埂的坡度,考虑到本次规划鱼塘水深,通常背水坡面、迎水坡面分别为1.0∶1.5、1∶2。

7.3 行业技术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16453.6-200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8 工程布局

8.1 灌溉系统

灌溉以草庙灌溉站为水源,通过现有主干渠由南向北输水,通过新建灌溉支渠逐级向东分流灌溉。

8.2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规划主要是排水沟重新规划布局、开挖,以达到鱼塘的排水要求。

9 工程建设内容

9.1 沟渠疏浚

目前,养殖场排水沟多为灌排两用沟,布局不合理。本此规划将对排水沟重新规划布局、开挖。

开挖排沟采用机械清淤人工配合的施工方式,疏浚及开挖长度为5 270 m,土方量为45 240 m3。

9.2 渠道衬砌

根据养殖场目前的施工条件、管理水平,结合考虑材料的经济性、耐久性、防渗性等因素,支渠及斗渠均选用现浇混凝土衬砌。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个鱼塘配套1座放水口[6]。

9.2.1 灌溉制度、设计标准、设计流量。灌溉面积较小的治理片,渠系仅设2级,即支、斗渠,采取续灌方式,控制面积较大的渠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轮灌方式。

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规划水面面积42.3 hm2,平均蓄水深度1.5 m,则蓄水量为63.43万m3,按照10 d连续灌水时间计算,得出鱼塘灌水流量为0.73 m3/s,草庙灌溉站能够满足蓄水要求。

各支渠根据相应控制水面面积验算其设计流量,并按照1.5倍安全系数放大。

9.2.2 渠道设计参数的确定。具体包括:①渠底比降(i)。选择比降的一般原则:渠底比降应尽量接近鱼塘塘底比降;项目区为提水灌区,比降应尽量小些;砼衬砌渠道不考虑冲刷。②渠道横断面形式。渠道按照明渠均匀流进行水力计算,基本公式如下:

Q=ωC(Ri)1/2

式中:Q―渠道流量(m3/s),ω―过水断面面积(m2),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水力比降。

考虑到耐久性、适用性等因素,本次规划灌溉渠道采用矩形断面,均为C30混凝土现浇。

9.3 节制闸

本次设计节制闸用于抬高控制支渠水位,满足斗渠用水需求,节制闸采用铸铁闸门,装起闭架,手动螺杆式启闭机启闭。为化设计,本次设计套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图集・涵闸分册》。共建设节制闸3座、放水斗门6座。

9.4 道路

本次设计主干路采用混凝土路面,生产路采用砂石路面。

9.4.1 新建砂石路做法。由下至上,素土夯实压实密度≥94%、干压自然级配碎石垫层厚120 mm、泥结碎石路面厚120 mm,中粗砂磨耗层厚20 mm。

9.4.2 新建混凝土路做法。由下至上,素土夯实压实密度 ≥94%、150 mm厚水泥稳定碎石、200 mm厚C30混凝土。

10 参考文献

[1] 孙华林.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100-102.

[2] 李常辉.浅谈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阶段工作的重点[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5):74-75.

[3] 姜铁春.水利工程规划重要性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7):167.

[4] 许巍巍.关于对水利工程规划重要性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257.

[5] 侯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J].中国水运,2013(10):217-218.

渠道工作计划篇4

土石方平衡规划中,必须在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对料源和引水渠等填筑部位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保证引水渠等建筑物填筑进度的需要,又满足对物料质量的不同要求。开挖可利用料是否直接利用或二次倒运利用应与施工总进度协调,尽可能减少物料中转、暂存,提高直接利用率,减少工程投资。应充分考虑施工工期、填筑料质量要求及进度、建筑物开挖料岩性及进度、料场可开采量及利用料堆放场容量、交通运输强度、标段划分等条件,以空间无冲突,运距最短为目标进行土石方调配。

2物料及施工进度要求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进度的要求,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9个月,计划第一年3月开工,第三年9月底工程完工。第一年3月开始渠道开挖,渠道挖填施工至第二年11月底结束。引水隧洞第一年3月工程开工,第二年3月底完成石方洞挖。压力前池开挖及填筑安排在第二年3月到11月底。发电厂房及尾水渠开挖从第一年4月开始,第二年11月底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安排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期。

3开挖料利用分析

3.1分析依据和系数

开挖利用料分析基础资料为水工设计图纸、地质勘察资料等成果。

3.2开挖可利用料分析

(1)引水渠道。引水渠线主要位于Ⅱ级阶地及阶地后缘崩坡积斜坡上,渠道长4.814km,前段设计为挖方渠道、中间为半挖半填,后段设计为填方渠道。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洪积粉土层、坡积碎石土以及冲积的砂卵砾石层。洪积粉土层与坡积碎石土不能满足填筑要求,直接堆弃;砂卵砾石层结构密实,级配良好,可以作为渠道填筑料,结合施工进度要求,可利用料约占总开挖料的50%,考虑直接用于渠道填筑。

(2)发电洞。隧洞全长约2.6km,主要出露的岩性为灰岩及凝灰岩,该地区灰岩有岩溶分布,围岩以Ⅲ类、Ⅳ类为主,局部段围岩完整性较差、岩体整体强度较低。由于隧洞施工与其他建筑物划分在不同的标段,综合考虑施工进度及开挖强度,发电洞开挖料可利用率较低,仅考虑约小部分可以利用于进出口的土石方回填,大部分直接堆弃。

(3)发电厂房及尾水渠。出露的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黄土层,厚约0.5~2.0m,下覆第四系上更新统砂卵砾石层,厚约30~50m。开挖黄土可用于渣场覆土、植被恢复用土等。根据试验资料显示,开挖砂卵砾石层天然密度2.20~2.27g/cm3,相对密度0.67~0.81,比重2.70~2.71,结构密实,可直接用于渠道填筑;由尾水渠开挖料的进一步试验表明,开挖料性质与拟开采的C1混凝土骨料场料源性质接近,经分析尾水渠开挖料亦可作为混凝土骨料开采使用。发电厂房及尾水渠总开挖料达90.86万m3,如何利用好此段开挖料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施工占地具有很大影响。

4土石方平衡规划设计

为满足引水渠道填筑强度和填筑进度,以及其他各建筑物填筑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各建筑物可开挖量的综合需求,对各建筑物的开挖时间进行优化调整。本工程主要可利用的开挖料主要集中在引水渠道和厂房、尾水渠,而尾水渠的施工时段可以灵活安排,故可将尾水渠开挖时段尽量与引水渠道填筑时段安排一致,以减少二次倒运,提高填筑料的直接利用率。尾水渠、厂房的开挖料在质量与储量均满足混凝土骨料开采的要求,故选择利用开挖料做为本工程的混凝土骨料料源。开挖料通过挖掘机装运自卸车直接至砂石加工厂,为减少施工占地,尾水渠、厂房的开挖时段及开挖强度应根据混凝土需用量及时调整,减少二次堆存。根据各建筑物开挖料可利用量、施工进度、施工总布置情况对土石方开挖料流向分析,本工程各建筑物土石方开挖料中约116.83万m3(自然方)利用到渠堤填筑、骨料开采及其它建筑物回填部位中,开挖料总利用率为53.23%。各建筑填筑(回填)料约81.32万m3、混凝土骨料开采35.51万m3全部利用土石方开挖料。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物料需求量大,且为多料源、多料种同时施工,土石方平衡规划与施工机械配置、道路系统布置、施工场地条件、施工进度计划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工程投资、进度及质量问题,是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针对哈拉军水电站施工土石方平衡计算分析,力求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使建筑物开挖料得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土石方平衡规划实施情况追踪反馈,并及时调整优化,使施工全过程土石方调配达利用率最高、投资最省的目标。

渠道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PDCA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 渠道运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K284.7 文献标识码:A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起自河北石家庄,终至北京团城湖。渠道全长307公里,其中河北段为明渠,长度为227公里,北京段为暗涵,长度为80公里。通水运行管理采取“三级管理”模式,现场三级运管处负责渠道运行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三级处定州管理处管辖的24公里渠道为例,24公里之中布置有3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8座左岸排水建筑物,9坐渠渠交叉建筑物,27座交叉桥梁,2个分水口,1座退水闸,途经定州、曲阳两县市,周围村庄众多。影响渠道运行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若以传统的“经验型”事后管理为主,则难以有效的对各危险源进行全面预控。

本文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渠道运行现场安全管理中来,以期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机电设备各项操作规程、应急措施在日常工程中得以实施,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工作正规化、标准化,从而减少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人水和谐之目的。

1、 PDCA理论概述

1.1 PDCA概念

PDCA循环是反映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实施,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的管理循环,也就是说做工作或事情都必须经过这4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转,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1)PDCA的4个阶段

P(plan)计划,包括各项目标的确定及计划的制定,目标的层层分解。D(do)实施,就是具体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C(check)检查,主要是在计划执行中或执行后的检查,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分清那些对,那些错,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就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的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2)PDCA的八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是紧密相连,每次循环都会产生新的目标和内容,通过不停的循环实现系统的提升。8个步骤具体为1、分析现状,2、找出问题的原因3、确定主要原因4、制定措施计划5、执行措施计划6、检查工作7、总结经验巩固措施8、遗留问题转入下一阶段。

1.2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有3个特点,分别是:周而复始,大环套小环,阶梯式上升。

2、PDCA循环在渠道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 渠道现场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计划(P阶段)

首先根据定州管理处三次通水以来的实际情况及明渠工程特性,借助工具图(见下图)对影响渠道运行的不安全因素及隐患进行分析,查证。以确定各因素的存在状态,分析它们转化为安全事故的条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漏洞。

影响渠道安全运行各因素关联图

结合上图和三次临时通水的实践来确定影响渠道通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定州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的工程主要是挖方段和半挖半填段,主体工程大部分是2008左右完工,供水安全主要通过内部监测和观测手段来完成,且渠道自动化程度很高,水位和流量都能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实时观测,准确性和保障率都较高;机电金结设备由专业维护队伍进行定期保养;防护重点应为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中的交叉建筑物的安全。以这两个因素为主,管理处制定一个通水周期内的安全计划,计划制定要简练明确、各职能小组结合自身工作制定相关计划,计划内的工作要落实到人,责任到岗。

2.2 渠道运行安全管理计划的实施(D阶段)

管理处各职能小组在针对制定的计划采取具体的措施,具体措

施应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三部分。

(1)技术措施。明渠工程是引水工程中常见的建筑物,定州管理处管辖段内的渠道为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发生整体破坏的可能性较小,不安全状态主要是冲刷、渗漏、和边坡坍塌。对渠道进行工安全监测的方法采取人工巡视和内外观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人工巡视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可辅之锤、量尺、照相机、放大镜等工器具进行,每次检查要及时做好记录和整理,并将检查结果和上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无异常迹象。针对左岸排水建筑物和渠渠交叉建筑物等易发生渗漏部位,应设专项检查,频次因时而异,在汛期和冰期应加密巡视频次。渠道位移和变形监测主要通过高精度水准测量和水平位移测量实现。渠道渗流、建筑物基底扬压力、土压力、钢筋应力等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便携式读数仪现地人工采集,水位和流量通过水位计和流量计现地人工读取。内观观测频次为1次/每周,外观监测频次为1次/每季度,对于控制性建筑物、左岸排水建筑物等重点建筑物外观频次为1次/每月。

(2)管理措施。管理措施主要针对人员安全而言,威胁自有人员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闸站运行人员现场操作各种机电设备,启闭闸门、在渠道内坡读取水位,机电设备定期巡检等。在闸站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针对各危险源进行讲解,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外来人员安全则由委托的安保单位负责,由于工程为线性分布,沿线村庄众多,因此采取分段包干制,把渠道分成几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制定巡视路线和巡视频次,由专门的安保人员负责,对安保人员的检查则采取“以静制动”的方式。另组建巡逻小队,对全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以杜绝外来人员伤亡事故。

(3)应急措施。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及上级要求制定通水运行应急预案和工程度汛预案,如在倒虹吸进出口储备抢险物资,签订抢险设备的租赁协议,选取专业抢险队伍,与地方防汛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等。以保证渠道在各种非人为因素引发的危险发生时,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力保渠道安全运行。

2.3 检查实施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C阶段)

检查是对安全计划实施的检验,对布置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查看各危险点是否在可控状态。针对通水规律,对各项工作的检查主要集中在汛期和冰期两个时段,汛期做好汛前和汛后左排建筑物检查,安保检查、防汛物资检查。冰期做好拦冰索检查、供电系统及备用电源检查、热油溶冰系统检查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实际情况和计划不符的要加以纠正。

2.4 整理分析,找出新的安全隐患(A阶段)

在一个通水周期完成后,要对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整理,撰写通水运行报告,对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对于成功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尽可能的标准化,以便以后工作中遵循。新发现的安全隐患在下一个通水周期的安全计划内解决。

3、结束语

自2008年起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成功经过三次临时通水的检验,第四次临时通水也在进行当中。在渠道安全管理过程中,影响通水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也逐渐的暴露出来,运用PDCA循环模式,能顺利抓住主因,分清主次,防范于未然,最大程度的减少管理成本,逐步的提高管理水平,以迎接2014年全线的正式通水。

参考文献

1、洪硕钊;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源与环境;2011(1)

2、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

3、陈红;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司春棣;引水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赵立庭;京密引水渠水工建筑物运行检测和安全评估;北京水利;2005(4)

渠道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动态规划 高维 优化方法 渠道工程

目前,动态规划的“维数灾”问题受到计算机高速存储量和计算时间的限制,在求解高维问题时,常遇困难.近40年来,各国学者对动态规划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了各种方法,如旨在减少维数的拉格朗日乘子法[1]、动态规划逐次渐近法[2],聚合法[3],旨在减少离散状态数的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4]、双状态动态规划法[5]、状态增量动态规划法[6]和不离散状态直接求解以减少计算量的微分动态规划[7](要求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三阶可微)以及H.R.Howson等人1975年提出的以减少阶段数为手段的渐进优化法[7].这些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维数灾”,但进展并不很大.作者在对大型渠道工程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时也遇到了这些问题,本文另辟其径,采用文献[8—12]中的系统试验选优基本思想,来求解高维动态规划问题,则可在该领域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 大中型渠道工程优化设计的高维动态规划模型及求解方法

1.1 大中型渠道工程优化设计的高维动态规划模型 文献[13]提出了大中型渠道工程系统的定性定量混合系统动态规划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各渠段纵坡(Ii)和各渠段的定性方案(Si),目标函数为工程计算分析期内的总支出费用,并考虑首末水位、不冲不淤、渠道最小水位衔接和工程总投资约束.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决策的精度,在文献[13]的模型基础上,再考虑以下约束:

(1) 填挖土方量约束. 若获得满足约束条件,且使文献[13]目标函数最小的解,而渠道工程的填方量大于挖方量,附近又没有土方资源,此时文献[13]中模型获得的解就不一定为最优解,因此,还应加上填挖方量约束方程

(1)

式中Vis(Ii,Si)和Vis(Ii,Si)为i渠段的填方和挖方量.

(2)流量损失约束.不同的衬砌方式、不同的渠道过水断面影响渠段的流量损失和投资,而输配水渠道的设计主要在于保证下游获得在一定水位时的流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进一步考虑流量损失约束:

(2)

式中h4i(Ii,Si)为i渠段的流量输水损失,取决于i渠道的定性方案Si(沿渠衬砌方式等)、土壤性质、流量和过水断面;Q0,QN 分别为渠道工程的渠首设计引水量和渠末应获得的设计流量

1.2 求解方法 考虑全部约束条件,则模型为四维问题,该模型的求解工作量、难度比文献[13]的二维问题大大增加了,为此本文在模型的求解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高维动态规划的试验选优方法.

1.2.1 基本原理 本文对高维动态规划的降维传统技术之一——拉格朗日乘子法[1]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广义拉氏方法,使加入到目标函数中去的约束检验在计算迭代过程中进行,而不是传统的计算迭代结束后检验,因而不管拉格朗日乘子取值多少,采用广义拉氏方法的解均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解.此时的问题就转化为寻找最优拉氏乘子的问题,根据数学模型和拉氏乘子的物理意义,容易知道拉氏乘子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则可采用部分试验选优方法[8—12](如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的乘子值.

1.2.2 拉氏乘子已知时的优化技术 对于一般的高维问题(下面方程式依次为(3)(4))

Wj(λ1,X1)=bj-hj1(X1),(8)

Wi(λ1)=Wi(λ1,X*1),j=1,2,…,m-1,(9)

式中ζ1为hm1(ζ1)=λ1 的解,0≤X1≤ζ1,同时迭代过程中X1应满足加入至目标函数中去的m-1个约束,Wj(λ1,X1)≥0,j=1,2,…,m-1.

i 阶段:

(10)

Wj(λi,Xi)=Wj(λi-1)-hji(Xi),(11)

λi-1=λi-hmi(λi),(i=2,3,…,N)(12)式中ζ为hmi(ζi)=λi 的解,0≤Xi≤ζi,同时迭代过程中Xi应满足 Wj(λi,Xi)≥0(j=1,2,…,m-1),最后i=N时式(9)中的松驰变量Wj=Wj(λ*N).

由上递推关系可获得uj(j=1,2,…,m-1)已知情况下的最优决策X*i(i=1,2,…,N).

1.2.3 拉氏乘子的优化技术 由式(5)目标函数可知(F)/(bj)=uj,uj 的物理意义为某种资源(bj)的影子价格,uj 的数值大小取决于该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求解实际问题时,使式(3)、(4)最优的u*j 获得是困难的,但确定uj的数值范围是容易的.

例如已知uj(j=1,2,…,m-1)的数值范围来确定其对应的最优值 u*j,最直接的方法是把uj在其数值范围内离散,然后将所有组合代入模型(5)、(6),以获得最优解,若m较大时,这样工作量太大,显然是不太实际的,但可以采用部分试验选优方法如正交试验法[14~17],在全部可能组合中选取少量组合, 采用模型(5)、(6)以获得优化解,然后通过正交分析来获得所有可能组合中的最优解及依次的次优解.

1.2.4 正交试验和正交表 采用正交试验在uj(j=1,2,…,m-1)的取值范围内确定u*j,其最优性、精度和计算工作量的关键在于正交表的构造选择.正交试验的最优性在文献[15—17]中已被广泛讨论和确认,精度和uj在其对应取值范围内的离散步长有关,并直接影响计算优化的工作量.若构造一般型正交表Lp(tq),t为uj 在其可行域内离散的个数,其为素数或素数幂;q为该正交表最多可以按排uj的个数,即q≥m-1;P为对应一维动态规划模型计算个数;P、t,q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7]:

P=

(13)

q=(-1)/(t-1)

(14)

式中v为任意正整数,则可以获得计算工作量(P)和m,t之间的关系

P≥(m-1)(t-1)+1

(15)

选择构造正交表时完全可以使式(15)取等号,则若m=1001,取t=11或101,那么一个1001维动态规划问题的优化工作量相当于104+1或105+1个对应一维动态规划问题的计算工作量,目前一般计算机均可接受,而对于现行动态规划的所有降维、简化方法是无法想象的.

1.3 渠道工程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 模型(1)—(6)转化为一维问题:

Wj(λ1,X1)=bj-hj1(X1),(21)

Wj(λ1)=Wj(λ1,X*1),(22)

X1∈(I1,S1),式中ζ1∈[v1,u1],设渠段1定性方案依

次代入下式:

(23)

得对应的,t=1,2,…,T1};t1为对应定性方案u时的纵坡I1可行取值范围,结合式(17)、(18)有:(下面的情况分别为:渠段末有流量变化,无交叉节制提水建筑;除上情况)

(24)

i 阶段:

(25)

Wj(λi,Xi)=Wj(λi-1)-hji(Xi),

(26)

λi-1=λi-h1i(Xi),

i=2,3,…,N.

(27)

Xi∈(Ii,Si).式中ζi∈(vi,ui),渠段i的定性方案S依次代入下式:

以此递推得uj已知情况下式(16)—(19)的解.

关于uj(j=2,3,4)的取值范围确定.本课题根据Ii和Si的可行范围、沿渠地形的变化情况、各渠段的流量,以及模型(16)中目标函数的物理意义,可以知道:

的数值范围(Ai,Bi)即:

若设u2=u3=u4=ui,则可得:

采用最不利的(Ii,Si)代入即可获得uj的取值范围.

1.4 实例分析 采用文献[13]算例,有关主要参数和可能的定性方案见表1.通过计算分析u2,u3,u4的取值范围均取为[0,2.4],选用L9(34)型正交表对所选的9个uj组合进行了对应的一维动态规划问题求解,其最优解和采用DDDP法求解结果目标值相差5.6%,对uj进一步离散选用L25(56)型正交表选择对应25个uj组合进行对应的一维动态规划问题求解分析,其最优解和采用DDDP法求解结果基本相同,此时占用计算机的运算时间不到DDDP法的1/6,有关计算主要成果摘要见表2和表3.

2 结 论

(1)寻求高维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是近40年国内外众多学者久攻不下的系统科学重大研究的课题.目前经典方法一般仅能求解3—5维问题,其它近似方法也只能求解数拾维问题.本文提出的试验选优方法可以使较高维数的高维动态规划问题求解成为可能.本文的试验方法主要针对正交试验法而言的,对于采用其它部分试验选优方法进行优化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本文提出的大型渠道工程优化设计的高维动态规划模型对大型调水工程优化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1 定性方案和基本数据

渠 段 OA AB BC CD 渠长/km 15 11 32 21 设计流量/m/s 100 100 50 50 加大流量/m/s 120 120 60 60 最小流量/m/s 40 40 20 20 沿渠土壤性质 砂土 砂土 砂壤 砂壤 断面形状和衬砌方案 a.梯形断面;扩宽系数 K=2.5,2.2,2.0,1.8;换土压实.b.梯形断面;扩宽系数 K=2.2,2.0,1.8,1.6;无衬砌. 可行提水泵站方案的提水扬程/m 0

2

3 0

2

3 2

3

4 0

2

3 沿渠地面高程/m 36.3 37.7 38.1 39.2 39.9 其它主要资料 a.总投资小于1亿元;b.渠道首末水头分别为35.5m和37.5m.

c.要求挖方和填方之差小于10%.

表2 计算成果对照表

渠 段 DDDP 法 试验方法uj离散5点 试验方法uj

离散3点 备注 运算时间 15小时40分 2小时32分 1小时08分   目标值:计算分析期内

总支出费用现值/亿元 2.802 2.802 2.96   投资现值/亿元 0.934 0.934 0.967   总土方量/104m 1109 1109 1185   总挖方/104m 602 602 687   总填方/104m 507 507 498

表3 DDDP法和采用L25(56)型正交分析优化成果表

渠道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局,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有重要意义。

2.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 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雨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 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 取水方式的设计。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 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1(02).

渠道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MAPGIS;规划设计;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TP315,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104-02

土地整治就是要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为农业生产提供完整的机械耕作、沟渠灌排、道路运输和林网生态防护等保障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项目区内的耕地实现平整连片、道路畅通、渠系配套、林网完善的良好格局,从而在提高农田亩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方面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途径,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平台。

规划设计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抓特色,围绕农业基础抓特色,围绕生态景观建设抓特色,与当地地形地貌想结合,与当地水系道路现状想结合,与当地广大群众意愿想结合,对项目区内的道路、沟渠以及闸、桥、涵等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和优化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三个围绕,三个结合”,全面提高项目的设计水平和完善设计成果,为后期的预算编制、标段划分、工程施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各技术设计单位出于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单位偏好等原因,在软件应用上不尽统一,就目前江西省土地整治而言,各单位主要运用MAPGIS软件进行设计。但由于对其功能、特点认识局限性,使得设计成果在工程量赋属性、工程量统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MAPGIS与CAD或者其他各种制图软件进行深刻的比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和软件应用经验,从而完善MAPGIS软件在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应用,为当前土地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积极的技术参考。

1 MAPGIS的功能及其在规划设计中应用

针对土地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及整个项目的性质,MAPGIS的功能及其应用当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看。从宏观上来讲,主要表现在对点、线、面的编辑和处理上,主要表现在现状地物与测量要素相衔接、规划设计的路沟渠、涵管、闸、桥梁等工程的布置。而微观方面,主要是对点、线、面文件中建设内容的属性赋值,以便设计之后工程量的统计、图面整饰及预算编制,甚至便于项目区标段的划分。

2 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量属性赋值不够充分

土地整治是一项全面且紧密联系的工程,而设计工作又是重中之重,设计不仅仅是图面的优化设计和合理布置,更重要的是要对各项工程尤其是最基本的工程具有明显的区分,比如沟渠的型号、道路的建设标准等。但从目前各设计情况来看,各工程的赋值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属性值的遗漏,导出的属性值存在空值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后期预算编制和工程施工。通过对工程量及属性值的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应用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设计单位主要是通过单个赋属性值,而非应用技术自动生成,这就会造成遗漏,甚至在工程量区分不明显的情况下会赋错值。

2.2 工程量统计不够全面

在规划布局完成之后,工程量的统计是开展后期工作之根本,能否保证工程量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工程量统计的不全面主要包括在工程量内容和工程量数值两个方面。其中,数值的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属性赋值的不充分造成的空值、错值,而工程量内容的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物的统计上,例如涵管、桥梁、闸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但要统计其个数,还要统计出他们所处的位置等详细情况,如果人为的单个统计不但会增加工作量,而且也缺乏准确性。

2.3 同其他软件衔接不够

当前,土地整治主要是运用MAPGIS和CAD两种软件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对它们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理论了解和实践经验,我们不能片面的偏好于哪一种软件,而应该进行综合的应用。当然,应用MAPGIS制图需要从以CAD成图的测量图转换相关测量要素与二调结合,但毕竟衔接较浅,对大多数工程布局及工程量统计掌握不够全面。作为一个土地整治的设计者,应当充分运用两软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运用,需对两种软件进行充分的衔接。

3 技术创新

3.1 工程量赋属性

要在MAPGIS中对每种工程量详细的、全面的赋属性,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分层,也就是对每个建设内容建立单独的文件,而当前大多数设计单位却将所有的建设内容全部放入一个规划的文件当中,区分不明显。本文工程量赋属性将以新建农渠为例。赋属性流程如下:

1)单独建立新建农渠的线性文件――新建农渠.WL,完成规划设计,并在文件当中编辑属性结构,增加相关属性结构,如新建农渠等,以便建立属性连接;

2)导出规划设计文件原有属性,如长度等。方法一:在MAPGIS主菜单下的“库管理”中选择“属性库管理”,利用“MAPGIS属性管理子系统――属性――输出属性”导出属性。方法二:利用MAPGIS地价系统工具集中的“属性导出”导出属性。两者操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导出的是DBF文件,而后者导出的EXCEL文件,不管是哪种文件,要进行属性连接均需另存为DBF文件;

3)在导出来的属性中,针对线文件之前编辑的属性结构,在属性表格中建立相对应的列,并赋相对应的属性名称,然后根据导出的属性如ID、长度等,对工程内容进行编号,如ID1――100米――新建农渠1,其他编号以此类推,设置完成之后,检查相关内容,力保结构和编号设置完整,达到属性内容一一对应;

4)属性连接,也就是说使得DBF格式的表格内容能与线文件属性结构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得属性结构赋值成功。此过程可用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在MAPGIS主菜单下的“库管理”中选择“属性库管理”,利用“MAPGIS属性管理子系统――属性――属性连接”功能,在对话框中选择要连接的MAPGIS文件和被连接的DBF表格文件,并选择相应的字段如新建农渠,选择和设置完成之后,确定即可。方法二是利用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库工具――文件属性连接――使用外部数据库”,之后弹出同方法一一样的对话框,按上述步骤进行属性连接。

经过上述连接之后,线性工程文件中属性赋值成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在该文件中对属性结构进行梳理,以达到准确和简洁。

3.2 工程量统计

在上面赋属性的基础上,工程量统计将会容更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由于线性工程只需统计型号和长度,在其赋值之后便可以得到。因此,在这里主要讨论一下如何利用MAPGIS统计涵管、闸、桥等建筑物的工程量,更重要的是要统计出其所处的位置。建筑物工程量统计以斗涵为例。

1)路沟渠等线性工程文件已赋好属性,这步工作可按上面赋属性完成,同时应将涵管所在的路和渠线文件合并,注意两者属性结构包括结构的内容和顺序要一样,这样合并之后属性才是完整,后期统计的工作也方便;

2)当涵管在图上布置完成之后,应单独建立一个区文件――涵管.WP,在涵管布置的位置上先建一个区,也就是路和渠或沟的交点处,即涵管.WP能够覆盖涵管所在的交点,该点就是涵管所在的位置。在与线性工程如沟渠和道路处理前,应对涵管赋属性,方法同上所述;

3)当涵管赋完属性之后,就可以开始统计涵管的工程量,包括涵管的数量、型号及所处的位置。操作过程如下:利用MAPGIS主菜单下的“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子系统”打开涵管.WP文件和沟渠路.WL文件,然后在空间分析子系统中利用“空间分析――区空间分析――线对区相交分析”功能将涵管区和沟渠路线文件进行相交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涵管区和路沟渠线相交之后的线文件,也就是涵管区范围之类的路沟渠线段,属性为路沟渠和涵管的属性之和;

4)将相交之后的文件的属性导出,形成以下属性样式“ID――长度(周长)――路――渠(沟)――涵管”,从而得到涵管的个数和涵管所处的位置,此处的位置就是上述属性字段中的路――渠(沟)的编号。

3.3 工程量标注说明

在MAPGIS规划上,工程量标注说明如果不按属性来处理,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而且还会出现误差。在这里,将介绍两方法来对已经赋好属性的工程量进行标注说明。

方法一:在MAPGIS编辑子系统的线编辑中选择“自动线标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显示的字段名称,如农沟等,系统会生产一个农沟点文件,将点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当中即可。然而,该方法存在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生成的点是单个字符,而不是一个字符串,如“农沟”显示的是“农”“沟”,不管是对于显示还是编辑都很麻烦,对后期工作处理有一定的难度。方法二: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辑软件中选择“建库工具――条件生成点文件――属性生成点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添加需要提取的线文件和选择需要提取的属性字段,可以是一个字段如农沟,也可以是两个字段如农沟―长度,最后生成点文件,将该点文件添加至工程文件即可。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生成的点事单个的字符,方便以后编辑及其他属性处理。

3.4 同CAD的衔接与糅合

当前,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主要应用MAPGIS和CAD两种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讲,不能片面的说哪种软件好与坏,应将两者综合起来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MAPGIS和CAD进行衔接和糅合:

1)由于现状底图和测量底图的不同,需要将部分要素进行叠加,但是出于两软件属性存在的差异,需在将CAD图件上的要素转向MAPGIS图件的过程中,分层要明确、简单,属性要尽量统一;

2)CAD利用编号工具进行编号的时候,生成编号之时工程量也统计出来了,通过相关处理可以将其工程量与MAPGIS连接起来,并赋到MAPGIS的文件属性之中。CAD工程统计出的工程数量及其编号以TEXT文本生成,将其导入EXCEL中,表格中包含编号和长度,在MAPGIS属性中也包含ID和长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长度”作为桥梁,将两者属性连接起来。具体做法就是在EXCEL中,将CAD工程量的长度进行排序,而不是以编号排序,之后将MAPGIS的工程量也进行长度排序,而不是ID排序,由于长度均不相同,两列长度会按排序的方式一一对应,最后在MAPGIS中会形成ID――长度(MAPGIS和CAD各一个值)――编号的属性结构,并另存为DBF文件,通过上述属性赋值方法便可以将属性赋到MAPGIS文件当中。

4 结论

在土地整治中应用MAPGIS进行规划设计,对路沟渠、涵管、闸及其他建设内容属性赋值是整个工作的开展的基础,完整的属性不但能够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内容标注、工程量统计等,还能在其他方面发挥着作用,比如说路沟渠、涵管、闸等单项建设内容的型号划分和工程量统计;能在工程施工前快速、准确的对整个工程进行标段划分及标段工程量统计;能及时、有效的统计上下级沟渠如斗渠与农渠、斗沟与农沟的连接情况,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出沟渠的排水面积和灌溉面积,从而计算渠的设计流量和沟的排涝、排渍模数。同时,通过MAPGIS与CAD之间功能、特点及应用上的异同,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使设计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艳丽,闫弘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164-167.

[2]刘洪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71-73.

上一篇:幼儿园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少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