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0 23:29:44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1

(1)公正性

这套评比标准所采纳的信息资料,包括企业的公开信息、企业已的全球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在网络上的报告一仅以英文版本为准。全球范围内的AA Rating评比将两点纳入考虑范围:一是公司的全球报告,二是其分公司或其他运营分支的报告(从公司全球战略角度入手、并对全球范围内公司造成影响的报告)。由此保证对每家企业都审验相同的材料,从而使评比更具公正性。

(2)局限性

AA Rating作为一项评估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一些企业并不太习惯向公众披露信息。这在中国企业中是一种普遍情况。对外公司报告(从过去的财务报告直到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是中国公司的普遍做法。

由于法律上的原因或其他原因,一些企业不愿进行公众披露,尤其当公司管理经营中出现问题时。

企业可能制定了相关政策或系统,但没有对外报告,因此得分不能反映其实际的社会责任情况(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在透明化建设上存在缺陷)。

由于年报的编制存在滞后性,报告只是企业近期表现的一个快照;但是企业当前的社会责任表现可能会与报告所反映的有所不同。

因此,AA Rating排名中的责任得分只具有指向性,而非判定性。即AA Rating的评分结果并不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情况的绝对性判断,而是根据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判断,能够部分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可否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既可以优于报告所反映的,也可能没有达到报告中的水平。因此,AA Rating中的排名分数只能作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一个参考。

3 评价标准建立的依据

AA Rating作为一种新型的工具,它的建立参考了现行一些得到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AA1000系列、全球契约、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AA1000系列标准和《指南》旨在提升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包括AA1000第三方审验标准和AA1000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AA1000第三方审验标准于2003年3月,对于如何推行独立、可信而有系统核实程序的第三方审验,标准为审验的关键要点提供指引。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AA1000SES)是一系列指导实践的开放式框架条款,致力于提高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计划、实施、评估、交流和审验质量。全球契约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倡议成立的,是企业实施关于环境、人权、腐败和劳工标准的十条原则。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是由多重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倡议组织,定义公司如何向公众披露包括人权、劳工、审验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并致力于推动其广泛传播。

这些标准和规范与AA Rating之间的关系如图7-1所示:AA1000系列为AA Rating提供了概念框架;AA1000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确定了AA Raring的核心内容I AA1000第三方审验标准构成了AA Rating的重要内容;而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和全球契约则为AARating的部分评判标准提供了依据。

(1)AAl 000系列―从gating的概念框架

其中AA1000系列为AA Rating提供了概念框架。AA Rating遵从AA1000系列对于社会责任的定义。AA1000系列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包括如下几方面:

公开透明:对利益相关方负责。

积极回应: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严格遵循:遵循相关法律、标准、规定、原则、政策及其他自愿做出的承诺。

这也就意味着AA Rating采纳了AA1000中的“包容性”原则。“包容性”是指一家机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应承诺找出并理解自身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绩效及影响以及其利益相关方的观点。

应承诺在其政策和实践方面,考虑并以一致的方式回应(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

应承诺为自己的决策、行动和所产生影响向其利益相关方做出解释。

而“包容性”的承诺受到AA1000系列标准三大原则的制约和管辖,这三大原则分别是:实质性、完整性和回应性。

实质性:要求了解涉及其利益相关方及机构自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完整性:要求各机构充分理解利益相关方的实质性需要,即就上述实质性问题他们拥有的观点、需要、对机构绩效的期望以及他们的想法。

回应性:要求各机构不间断地回应利益相关方和机构的实质性需要。

(2)利益相关方参与―AA gating的核心内容

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要素,推动着整个企业的学习和变革。通过参与,企业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这些方面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将这种认识纳入到治理结构中,从而保证企业能在其核心决策活动中处理利益相关方问题,而不是把利益相关方问题作为孤立的附属。这样一来,非财务业绩也将成为战略的核心部分,并在企业的重要政策及承诺中表现出来。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AA Rating的一个核心内容,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五个方面,推动着整个企业的学习和变革。成员参与、公民投票、劳资对话协商等传统的参与方式,都已通过政策、标准、规章等形式得到了制度化。正是采用这些参与方式,企业才能对自己的利益相关方负责,并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程度同时也影响着AA Rating中定义的其他领域:良好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必将积极有效地促进公司治理和绩效管理,使其制定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而公众披露也会更加透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逐渐成为审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改善企业绩效,必须确保利益相关方的发言权,确保企业响应他们提出的要求。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对话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提高企业的信誉、改善企业的口碑。为此,需要确立一种可信、有效的方式来建立并实施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企业的义务。

(5)第三方审验――AA Rating的重要方面

AA1000审验标准是AA Rating参考的一套适用范围广泛的标准,用于测评、证明、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其深层程序、系统和能力的可信度和质量。审验还包括对上述的评估结果进行交流,帮助使用者确保这些主旨的可信度。

AA1000审验标准是业内第一个非私有化的、信息来源公开化的审验标准,涵盖了企业信息公开和相关绩效的各个方面,即可持续发展报告及绩效。它以目前主流的财务、环境及质量审验为基础,取其所长,融入到可持续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报告及审验等实践中。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2

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研究者和实践者在近年来进行了种种尝试。据毕马威会计公司2005年的全球调查结果,2003年含有外部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占报告总数的40%,2002年是17%,目前这个比例进一步提高。随着审验需求的增加,为审验过程提供指导的标准也开始出现,其中,AccountAbility于2005年9月公布的《AA1000审验标准》,成为业内第一个公开的审验标准。它涵盖了企业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绩效的各个方面,可以为报告审验过程的主要环节提供指导,因此,它很快成为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应用最广泛的审验指南。在2006年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可持续报告奖的6家获奖公司中,有5家采用了AA1000审验标准。

从1000系列的由来与发展

AA1000系列是由AA1000框架(AA1000 Framework)、AA1000保证标准(AA1000 AssuranceStandard)和AA1000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AA1000 Standard for Stake-holder Engagement)组成的。

1995年,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thicalAccountAbility)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机构――AccountAbility,其宗旨是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它通过制定AA1000系列标准,为各种机构提供有效的审验和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及标准,提供专业的开发和认证服务,并承担前沿课题研究及推广有关公共政策。AccountAbility采取一种多方参与的创新型治理模式,确保机构和个体成员的直接参与,目前拥有来自5大洲30多个国家的企业、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等成员。

1999年11月1日,AccountAbilityAA1000框架,旨在帮助机构通过提高社会与伦理责任的会计、审计和报告质量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AA1000框架包含标准、指南和专业资格三个部分。与其他侧重于绩效的标准不同,AA1000标准侧重于过程,它包含了基本的原则和一系列过程标准,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五个阶段的标准:计划、会计、审计与报告、融合、利益相关方参与。

2003年,AccountAbilityAA1000审验标准(AA1000AS)。它是国际上第一个非专利性的、信息来源开放的审验标准,涵盖了企业信息公开和相关绩效的各个方面,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绩效。它以目前主流的财务、环境及质量审计为基础,并融入可持续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报告及审验等实践进程,提供一个系统的、一致的绩效审验框架,用于测评、证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和质量以及管理的过程、系统和能力。

2005年,基于AA1000系列标准,AccotmtAbilityAA1000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AA1000SES)。AAl000SES也是一个使用范围广泛、信息来源开放的体系,用于制定、实施、评估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参与”,以确保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质量,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工具、框架和标准联合使用。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良好运作的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尽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对象是利益相关方,但实践中,管理、撰写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却远远不足,为了沟通和解决上述问题,AccountAbility认为有必要提供一个建立高效利益相关方参与框架的指南。

2005年,AccountAbility与国际审核员注册协会合作(IntemaEonal Reg-ister of Certilicated Auditors,IRCA),启动了认证可持续审验从业者项目,为审验从业者提供了专业资格认证。

2007年7月,AccountAbilityAA1000验证标准第二版本修订的开发流程,它将历时18个月,采用的是多方参与的、公开的、在线的修订方式。在一致性的框架下,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来源开放的wiki技术,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保证最广泛的各方参与。因此,A1000AAS第二版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在线起草程序开发的国际标准。

AA1000审验标准的内容

AA1000审验标准包含7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颁布该标准的说明;二是该标准的简介;三是社会责任承诺;四是AA1000标准原则;五是证据;六是审验声明;七是审验方标准。涉及的重点内容如下:

一个承诺一社会责任的承诺。由于所有AA1000系列标准是基于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因此,凡是采纳AA1000S的机构都必须承诺遵守“包容性”(inclusivity)的要求,即意味着机构:一是应承诺能识别并了解自身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绩效及影响,以及其利益相关方的看法;二是应承诺在其政策和实践方面,考虑并以一致的方式回应其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三是应承诺为自己的决策、行动和所产生影响向其利益相关方做出解释。

三项原则一一实质性(Materility)、完整性(Completeness)和回应性(Responsiveness)。这三项原则是作为审验一个机构履行全部社会责任承诺的可信度的基础。实质性原则要求:审验方要声明报告方是否已在其报告中包含了利益相关方所需要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决策和行动;完整性原则要求:审验方要评估报告方能够在何种程度上识别并理解其社会责任绩效中具有实质性的方面;回应性原则要求:审验方必须评估报告方是否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政策、相关标准做出了回应,并在其报告中对这些回应予以充分的说明。除了对上述三项原则进行说明外,标准还制定了各项原则可能需要予以考虑的参数指标。

审验的目的是什么?

除上述原则外,AA1000标准就具 体审验所依据的证据作了具体说明,即说明审验方必须评估报告方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支持报告中所含的信息。审验方必须收集并考证用于支持报告中所含信息的证据,还要考证支持报告信息所产生和应用的系统和过程是否发挥作用。标准具体指出这些证据应该包括:关于报告方历史绩效及其支持系统的定量信息;关于报告方历史绩效的定性信息,比如利益相关方的观点;用于测评报告方所制定目标及其他承诺的可行性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对审验声明的具体规定

AA1000标准规定:审验声明应该指明报告的可信度,以及报告方传递相关信息、支持机构绩效的基本系统、程序、能力的可信度。因此,按AA1000审验标准要求,一份审验声明必须包含以下元素:关于AA1000审验标准的使用声明;对审验工作的基本描述,尤其是要描述所应用的审验级别;根据实质性、完整性和回应性原则,就报告的质量以及支持机构绩效的基本系统、程序、能力做出结论;附注内容,即描述报告方与上次报告相比取得的进步及对未来建议。同时,审验方也被要求必须公布信息,证明它的独立性、它对报告方利益相关方的公正性、以及自身的资质能力。在标准的最后一个部分,还进一步阐释了审验方的独立性、公正性以及审验个人和机构的能力。

AA1000审验标准解读

什么是审验?

根据AA1000审验标准,审验是一种评估方法,它使用一套详细制定的原则和标准,经过专业的检测、审核、评估、确认等程序,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管理体系、流程和能力。

审验的目的是什么?

AccountAbility标准部主任艾伦・奈特(Alan Knight)认为,报告审验是基于不同目的。第一是遵守法规要求,比如财务报告和环境报告;第二是为了赢得利益相关方的信任;第三是确保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帮助管理层、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更好的决策;第四是帮助机构学习审验所应用的标准和程序,提高管理体系,改善报告质量。但最直接的是:审验可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报告的直接使用者提供关于该报告基本信息的可信度。

AA1000审验标准的使用

AA1000审验标准主要供审验方使用,同时,也有助于其他的使用者。对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而言,该标准可用于测评、计划、描述和监督其审验(包括内部审计)的实施,并指导董事会监督非财务性信息的披露;对报告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而言,该标准可用于质询和测评审验及相关报告的质量;对其他标准和政策制定机构而言,该标准有助于制定各自的标准,指导报告和审验的内容,对于专业的开发和培训从业者而言,该标准有助于培养自身在审验机构责任方面的专业能力。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3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变化给纺织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从2005年至今,纺织行业在国内制造业当中先行一步,大力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工作建设,以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继2006年中纺协率先了我国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后,今年6月18日,它又了中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另外还了《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纲要》出台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直有意识地促进行业内成熟的社会责任信息观念及沟通文化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企业评估和体系建设培训中培养企业对社会责任相关的记录、数据和信息的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与内外部共享的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中纺协制定《纲要》并确定各个报告指标提供了实践指引和统计依据。另一方面,行业内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制作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需求和能力准备。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深入研究既有报告准则及已发报告,并广泛征询行业内企业和其它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纲要》,以期为行业内不断成长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提供指引和规范。希望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报告的形式,敞开自己的门户,让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宣传自己,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纲要》具有全面、规范和本土化特性,并反应了行业特点

全面性――《纲要》采用的是“大社会责任”概念范畴,除了劳动者权益保护,还加入了安全与消费者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等内容。

规范性――中国现行的关于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以及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以及中国批准的各类国际公约,已经为中国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提供了完整而系统化的规则指引甚至是具体的指标体系,它们构成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原点和基线,所以,本《纲要》在上述各方面所确定的基本指标的渊源就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的国际公约。

本土化――本《纲要》是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并且,它是基于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我国有关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而制定的。

行业特点――在中纺协3年多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阶段及产品工艺流程等情况,设计了一系列与纺织服装企业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如节能减排指标、产品安全指标等。

《纲要》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南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孙瑞哲介绍,该《纲要》是由201个报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且与利益相关方权益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孙瑞哲指出,《纲要》出台的目的是为有意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翔实、指标具体可量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写作指南,旨在助推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编制与一套有关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保护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鼓励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利用《纲要》编制其社会责任报告。

《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再次和《纲要》的推出,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正式确立,体现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对国内其他的制造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有望明年出炉

为了在产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氛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纲要》、实施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年推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建立国内第一套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制度,并由国内外的中立且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利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对过去一年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做出评价,评选出年度最佳报告若干篇,并将报告在有关评价指标方面的表现加以公示,以期达到激励企业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推广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促进行业内的社会责任报告文化的目的。

相关链接:中纺协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摘录

1、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6年,CSC9000T纺织工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并投入实践中接受检验,启动了CSC9000T的10家企业试点项目。

2、2006年12月12日,召开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并在会上了《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综合报告。

3、2007年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100家骨干企业逐步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大约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基础培训及能力建设培训。

4、2007年12月18日,第二届“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2008”行动计划。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4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披露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所以,社会公众普遍期望企业能够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能为社会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变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爆出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而不顾环境的污染、损害员工的权益、生产出有危害的产品,企业无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已经逐步成为了公害,强烈要求企业将自己的行为要主动置身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近几年来,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政府、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企业履行社会义务的情况,社会责任报告的定期将是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义务。

据统计,全球已有2000多家大型企业和机构和编制类似的报告。目前我国也有许多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一系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体系和制度也初步建立起来了,这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还没有统一的报告形式、内容和计量标准,导致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严重妨碍了利益相关者从社会责任报告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利用价值。由此看出,当前企业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大,所披露的信息价值也不高,故许多方面还需继续研究,理论体系也有待完善。

一、社会责任报告理论基础及评价

构建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理论基础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信息需求,而构建满足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社会责任报告;二是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将企业为实现该目标而做出的具体内容披露出来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于这两种理论体系,笔者比较认同前者,即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因为后者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这对企业本身没有太大约束力。报告首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是不同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披露信息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走一个过程,而是实实在在地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向大众披露。如果公布报告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报告的使用者,那么这种报告必然不会受到使用者的关注。

虽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构建社会责任报告,但结果不如人意。有些企业打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幌子,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不断粉饰,浮夸所做出来的社会贡献,更有甚者虚列社会贡献。同时,对企业在有些方面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损害在报告中不作披露了。可见,这样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于信息使用者、利益相关者毫无意义。如果从利益相关者对信息需求来构建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就会出现另一种不一样的态度。企业会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自己披露的信息,尽可能地让利益相关者获取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东西。同时,利益相关者也会针对企业披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要求,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升华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这样,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实务价值和理论体系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实务价值会逐渐升高,理论体系也会越来越丰富。反对者认为,在基于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上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仅仅是被动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不能积极地投身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去。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已经可以认为社会整体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企业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进都需要做出努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出来的信息才是更为详尽的。也只有在社会全体大众的监督之下,企业才会将一些负面信息披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且,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还会形成良性循环:利益相关者督促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并将信息详实地披露出来,企业也会为了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和自身利益需求而更加努力地做出最大贡献,将贡献信息如实披露。利益相关者在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后,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把信息对外后,就能更好在社会上获取更多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其实,这样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根本目标。

二、现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不足

(1)报告披露内容无统一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其实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致使我国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自愿披露信息,所以国家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进行一些规范和约束。这样就导致各企业披露出来的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种类、数量、质量都参差不齐,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各企业所的报告都在描述自己所做的贡献,完全不考虑利益相关者是否需要这样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看到在报告中企业的有些行为能否作为贡献来披露都值得商榷。究其原因,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对社会的责任贡献,所以企业就采取有贡献则大书特书,无贡献就避而不谈的策略。这样各企业编造的社会责任报告就完全不统一、不规范,相互之间就毫无可比性可言。(2)报告形式重于实质。很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仅仅是出于随大流,是出于自己的声誉需要而将信息披露出来。特别是同行业的企业,在了解到竞争对手已经了社会责任报告,如若自己不可能会丧失一些争取社会资源的主动权。在基于这种出发点的情况下,多数企业是被动披露一些无关紧要或虚假的信息,这必然是质量低劣的社会责任报告。这种社会责任报告看似将该披露的信息披露得非常的详实,其实都是一些无关紧要、对信息需求者并不具有判断企业形象、为投资或合作做参考的价值的信息。因为这些企业是追求报告形式上的合理,但是他们忽略了报告本身的作用是用来与其他组织和个体沟通,忘记了报告是用来将自己的信息真实完整地传递给公众的目的。(3)信息的真实度和完整度不够。目前还有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是以表彰自己在一段时期内的出色贡献为主,在其洋洋洒洒的行文中充满了对自己的溢美之词。但是,当我们认真读完报告后发现,真正称得上贡献的指标为数不多,能满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信息更少。很多企业披露出来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不完整的,所涉及的有效内容很有限。真正有效的社会责任报告,最基本的应该体现企业在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环境、消费者六个方面的贡献,而且要强调的是这才是最基本的。在报告的真实度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是有些缺陷。我们认为这些报告仅仅是企业为了粉饰自己的行为的一种虚假信息披露。而且,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都是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在有贡献的方面就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而自己没有贡献的方面就尽量回避。特别是企业对社会的某一方面其实是有损害的,起负面效应的,企业根本不对外披露,只让社会公众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不会看到它消极的一面。社会责任报告是对外披露企业与社会之间互动结果信息的工具,而非对企业自己的表彰书。

三、完善社会责任报告的建议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尚属自愿披露,没有任何国家机关来对其这方面工作进行干预,导致了企业本身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采取一种无标准的形式。由于没有任何法律来说明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所以各企业的报告也就不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了。利益相关者根本无法从这些报告中发现到底哪些企业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哪些企业应该被社会所淘汰。建议我国立法机构开始逐步重视社会责任报告,修订相关的法规来对现在无秩序状态进行规范,如制订报告的格式和标准,实质就是告诉企业在披露信息时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2)加大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力度。目前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将相关信息的披露都存在着理念上的不清和理解上的不足,所以导致了社会责任报告形式的千差万别。如若不在观念上进行统一,报告势必也将不具有可比性。为此,可以在概念上、观念上对企业进行一些宣传,让它们认识到什么是社会责任报告,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用途是什么,怎样来披露完整的社会责任信息,并且要明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时间范围。让企业接受正确的社会责任报告理念,用正确的理念来引导企业披露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3)设立机构对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进行评审。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不高的原因还在于它属于自愿披露信息,而自愿行为如果没有一些外在的监督,就会导致每个企业自由发挥,甚至披露虚假信息。设立机构来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审就是为了对企业的报告的质量作出公正评价并判断其相应的质量等级,以此不断督促企业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有了机构来监督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过后,企业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就有可能提高,不会随意将一些难于查证的虚假信息当作社会责任信息来披露,为自己歌功颂德。(4)研究制定示范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不少企业现下对社会责任报告仍持观望态度,他们并不清楚披露真实、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益处,能够给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认为应该对广大企业推广社会责任报告,在各行业都树立行业之中的标杆,鼓励其它企业向它学习。其实在一个行业内有一个企业认真、负责的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扶持政策,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自然的其他企业也会效仿,将自己的社会责任信息如实的向社会公布。所以,可以考虑积极利用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企业都愿意披露出有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一个大体形势。但是,如果只注重经济利益,而不关心社会责任,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问题。社会责任报告起到的作用就是促进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如若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不高,内容虚假或形式不规范,那么这样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实务上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起不到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对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实务价值。

参 考 文 献

[1]沈洪涛,万拓,杨思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现状及评价[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6)

[2]任月君.我国财务报告改进面临的问题及总体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4)

[3]石中美.会计目标的变化与财务报告的改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评价 学科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暴露出工业化的一些弊端,突出的是环境污染事故和职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的企业不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而且受到企业职工的抵制。这种情况导致社会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日益关注,企业管理当局在决策时对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视。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企业责任得到许多西方国家政府、民间组织、政治力量和公众舆论的支持,并且在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中得到充分反映,社会责任会计应运而生。

1968年,美国会计学者戴维・F・科林诺维斯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这一概念反映社会责任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的一个侧面,承认会计在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中应用,同时也意味着会计学只有将其作为理论基础才能得以扩展;但并没有涉及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职能。1970年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C.Mobley更为全面地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Ordering)、衡量(Measuring)和分析(Analysis)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后果。该定义明确了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并说明了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国民收入会计的总括和扩充。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特鲁布罗德委员会”(Trueblood Committee)在1973年提出的财务报表目标中也规定,财务报表的目标之一是要报告能确定、描述并计量能影响社会的企业活动。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于说明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是重要的。英国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ASB)在1976年论述了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产生于企业对社会的受托责任。提出了新的年度报表,如增值表(Statement of value added)和雇员(就业)报告(Employment report)等,并特别强调要研究“社会会计”,尽可能揭示企业经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1984年Ahmed Belkaon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测定和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时,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该观点揭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内容和任务及其所使用的方法。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辞典》定义“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包括对环境、职工和社区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随着企业与外部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问题。1990年常勋教授首次将“社会责任会计”引入我国,并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宋献中教授(1996)认为:传统会计只为微观服务,只注重投资人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因而可以说是“狭隘”的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则将人们从“狭隘”的利益中解放出来――放眼社会。企业与社会存在各种联系,企业应对其为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承担责任。所以,社会责任会计是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还有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计量方法和报告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从研究内容和方向上看,基本涵盖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报表模式、比较研究等内容。肖振东(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可以计量和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应包括:一是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任何企业组织首先要获得财务上的盈余,才可持续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既是财务目标,又是社会目标,因而应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人力投资不仅对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招募录用员工、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举措都应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三是对所在社区的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社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四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对环境的保护,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成为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五是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前述内容外,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传统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非常少,社会各方面迫切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增加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揭示。通常认为,揭示要符合三项标准,即适当(Adeguate)、公正(Fair)和充分(Full)。目前,社会责任的会计披露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各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上存在差别,较多采用的是独立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这种社会责任报告有两种基本类型:

(1)会计基础型。该类型主要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术语、语序和方法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编制会计基础型社会责任报告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一是使用费用法(Use-expenses Method)。这种方法以一定的货币量度为单位来计量和报告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所发生的支出。企业所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要揭示企业每项社会责任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而且还要分别揭示每项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二是计划管理法(Planned Management Method)。采用该方法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要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及相应费用,而且要对企业每项社会责任活动是否符合所制定的目标和预算作出评价,并进行差异分析,为制定纠正措施提供依据,保证企业运行在既定的计划目标上。三是损益法(Gains and Losses Method),采用这种方法对计量的要求较高,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反映企业各项社会责任活动的收益,详细计算和报告该活动扣除成本后的净收益。这种方法可以综合反映和比较社会投资的成本和效益,但确定有关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相当困难的,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社会经济业务并非通过市场交易,因而缺乏客观的计量标准,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确定各项经济业务的计价标准,即成本率和收益率。

(2)非会计基础型。即直接将企业所进行的各项社会责任活动,按其性质进行分类编目列示,报告中只用文字说明,不反映这些社会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和获得收益的情况。这类报告直观明了,易为各方接受和理解。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4年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根据大多数被调查的会员意见,社会责任情况报告十分重要的,每个企业应均定期编制,且在这种报表中需要作文字叙述,而不能全部以货币金额来反映。黎精明(2004)通过选择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案例对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披露的内容不全面,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而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意识。认为我国企业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按环保机关交纳的排污费,直接列入企业管理费之中;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因此而造成的停业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新设备的投资或固定资产的购建,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支出处理;将“在建社会工程”列入“在建工程”项目;将企业“社会责任无形资产”列入“无形资产”项目;对于矿产资源产品生产企业所交纳的矿产资源占用和补偿费,通过计提基金等方式计人各期间费用;对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交纳的税款之中;因较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得到的各种奖励和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中。1999年,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法律意见书中要说明是否由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侵权之债。财政部颁布的《2002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专门增设了“综合社会贡献”指标,主要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通过会计手段准确反映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外简称社会审计,与我国“社会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大不相同。由于各国所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对社会审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美国学者米切尔・谢勒和大卫・肯特将其定义为,强化组织社会受托责任的工具,以便组织的管理者解释、辩护其决策。日本学者片野一郎对社会审计的定义为:社会审计是有别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一种崭新的审计,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英国学者山多技认为:社会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独立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主要表现在企业除对业主――股东以外还应接受社会责任。陈金池教授认为:社会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计报告并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决策。阳秋林和李冬生(2004)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内容基本相似,主要包括是否履行了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是否履行了纳税责任;是否履行了对投资者、债权人的有关责任;是否履行了对消费者的保障责任;是否履行了对职员的健康福利及培训的责任;是否履行了对周围社区以及环境、生态的社会责任;是否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一方面市场经济给我国的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具备各种社会责任观念,或者虽然知道但却忽视社会责任,导致各种违背社会责任、触犯法律法规的现象发生,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形象,妨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势在必行。李金华(2004)认为:对于公司而言,受托经营和受托责任,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前提。公司治理目标绝不仅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不是追求内部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如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环境等。背离责任的公司治理,是没有灵魂和目标的治理;而没有治理来保障的责任,责任仅是一纸空文。现实反复提示我们,承担责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起点。能否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司治理提出的新挑战。

三、财务评价方法及技术进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影响

财务评价方法与技术也称为财务分析方法与技术,即依据企业财务数据等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评价的手段和工具。从财务评价方法与技术的演进来看,在现代计算机工具尚未广泛运用之前,依靠手工进行数据处理的财务评价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图形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数据处理简单,适合手工下的财务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手工不可能处理的多因素大量财务数据的处理也可瞬间完成,统计学中很多科学实用的方法被引入财务分析评价中,如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引入解决了多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多财务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多财务指标进行综合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的总称。财务综合评价包含若干个财务指标,多财务评价指标分别说明被评价企业财务的不同方面;评价方法最终要对评价企业财务表现作出整体性的评判,用一个总指标来说明被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随着所需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财务评价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财务评价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6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 可靠性; 第三方审验;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47-05

一、引言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在政府、社会大众的压力以及企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之下,许多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并付出了一定成本。但该信息是否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发挥其有用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社会责任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靠性和质量。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Hammond and Miles(2004)认为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十分缺乏,他们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按照预先制定的报告要素特征进行编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访问,让专业质量评价机构、学者检查打分,得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结果发现,英国4个有代表性的信息质量评估组织构成的专业质量评价者对可靠性的定义比公司更严格;标杆和奖励机制是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驱动因素。Sillanp■(1998)提出,鉴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机会主义及欺骗行为的普遍存在,经过鉴证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高信息可靠性。Davenport(1978)建议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报表像财务报表一样受到独立审计。通过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公司会知道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也会掌握如何编写,如何衡量以及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和活动指标,哪些不是合适的指标的规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就会具有较少的欺骗性,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他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整体评价。此外大部分研究是采用指数法对报告披露状况进行评价,专门对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极少。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难题。随着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可靠性的说明及审验情况,并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

二、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定义为:编制报告时使用的信息及各个步骤,其收集、记录、编排、分析及披露的方式应当可验证,并可确保信息的质量及实质性。其具体描述为: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有关证明报告决策过程的方式,应当使主要决定的依据(例如决定报告内容、边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过程)能够验证。在设计信息系统时,报告机构应预先考虑到系统能够验证,并作为外部审验过程的一个环节。

一份可靠的社会责任报告应当首先具备真实性,即报告内容和数据准确无误,一份错误的社会责任报告可能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其次是所披露报告的中立性,一份报喜不报忧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难以让利益相关者信服其是公允无偏的;最后是可验证性,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分散性,验证社会责任报告的成本是较高的。目前,由利益相关者可信赖的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验证是目前国际上解决可靠性问题的一个通行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自身对报告可靠性的说明及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取600家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样本,为了使研究更有意义,在选取时倾向于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或是规模更大的公司,并且倾向于在报告中有对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说明的公司,这样能对相关说明情况研究得更为深入。

(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可靠性说明情况分析

GRI于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明确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头醒目处需要说明企业保证报告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及措施。我国没有对企业此方面提出强制要求,所以相关说明情况参差不齐。本部分就企业自身对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来粗略地评价与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可靠性等级。因此提出假设:在我国相关规范没有强制要求对其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说明或是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能自愿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其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说明或是保证,那么他们的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要大于那些没有说明的公司。虽然企业自身对其可靠性的说明不能保证其报告信息是否真的具有可靠性,但鉴于我国衡量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与手段匮乏的现状,暂且认为,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大于没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详尽可靠性保证方法说明或由外部审验来保证其可靠性的报告的可靠性,大于只有一般可靠性说明的报告。

本文将600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分为四个层次,即优秀、良好、一般和没有。“优秀”的可靠性说明是既对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申明,又陈述了保证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或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结果。例如中国远洋既对企业自身保证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说明,又请外部第三方进行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同时对信息可靠性的持续改善进行了保证和申明。其具体表述如下“为保证报告可靠性,中国远洋创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从指标数据收集、素材收集、报告框架、报告编写、报告初稿、报告修改、报告送审、内部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外部审核和相关方沟通全过程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审慎可持续发展报告,并将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永恒的主题,不断完善。”“中国远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可靠性和质量保证机制,通过系列的审核、审计、审验和评价,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不断改进。”“良好”的可靠性说明为对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进行了说明,但缺少具体的保证方法及详细措施。例如中石油、中国中丝、中国人寿、北京银行等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开头或结尾处申明“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但缺乏具体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一般”则是指社会责任报告中可靠性说明陈述不明确的企业。例如中国铝业的“报告使用数据来自公司正式文件和统计报告”或如神华集团的“本报告所引用2011年的数据为最终统计数,如与年报有差异以年报为准”等对其信息可靠性陈述模糊而不明确的说明。“没有可靠性说明”则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的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说明差异很大。1.5%的企业为“优秀”;16.17%的企业为“良好”;28.17%的企业为“一般”;54.16%的企业则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和编制依据的说明。

本文还统计了各组企业资产对数的平均数(见表1),结果显示,可靠性说明好的企业资产规模明显大于可靠性说明较差的企业。

(二)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笔者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及鉴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表2可看出,本文选取的600家样本中有68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仅占11.33%。14个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机构包括一些国际认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等。

还有些企业有第三方专家的证言和评价,但本文对此类专家评价不做统计与分析,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发表意见。本文对第三方审验和鉴证报告是否包含对信息可靠性进行分析作了统计。具体统计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验服务不同,或是企业自身的原因,68家企业中只有29家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在这29家企业中,第三方独立审验机构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例如,挪威船级社(DNV)提供专门针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审验服务,把可靠性分为四个级别: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各个生产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评估;必维国际则是对社会责任信息编制人员进行采访和监督,通过一系列标准流程得出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不划分可靠性的级别;普华永道、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毕马威华振、德勤、安永、立信、中瑞岳华则不单独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评价,而是表述“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在任何重大方面不公允”。

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实际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调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以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实际走访部分企业为辅的调研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避开了诸如“你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这样粗鲁直接并且无效用的问题,而是采用从侧面询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生产过程和原始出处是否可靠等问题,并且问题的设置参照了GRI指南第三版中的可靠性测量标准。

(一)问卷设计和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论文结构属于半结构式,介乎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包括两种类型: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正文的内容包括受试者的背景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调查,问卷题型包括是非题、多选题、主观开放型题等。问题主要根据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中关于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可靠性部分综合考虑,提炼分析出14个能够从侧面反映信息可靠性的问题,研究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生产的各个流程是否具有可靠性,具体的数值如何得来,由什么部门进行详细的统计并上报等。

为了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先随机选择20个样本对受试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与一些受试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然后请受试者帮助对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对预测的试卷进行了统计与基础分析,最后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保证问卷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再用最终的问卷选择130个样本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或是负责人,所选择的公司均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选择样本时更倾向于规模较大且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另外,还针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选择部分受试者进行了实地访谈。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在第三部分已收集的样本公司的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传送网上调查问卷链接(调查派和问卷星)、通过邮件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与发放纸质问卷三种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59份,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总体回收率为38%,回收有效问卷所占比率符合标准。

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回收问卷中,75.44%的受试者为男性,其中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为67.46%。受试者担任的职位情况为,48.09%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20.25%为社会责任编制小组,31.66%为企业负责对外的客服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其中,从统计数据中得出,规模较大、社会责任披露指数较高、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企业问卷回收率明显高于那些规模较小、社会责任披露指数不高、不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没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公司,回收率达60.07%。(见表4)

2.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

是否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由专门人员负责并且按时保质地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工作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影响,独立的编制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在调研的企业当中有54%的企业没有专门设置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约46%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可见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付出足够的成本和人力在社会责任信息的编制和采集上,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例如中远洋这样的企业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此部门人员的主要职务就是收集信息、编制报告。别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及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一般会组成一个类似“编制报告委员会”的临时部门,这些成员的构成一般由公司各个部门的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即主要职务不是编制报告,而是各部门的内部事务,等到特定时期组成这样一个小组来负责当期的年度信息采集以及报告,这样就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因为小组中有各部门的管理者。

企业是否建立明确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对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收集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报告的可靠性。在调研访谈的企业中,有88%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且从调查问卷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愿意透露其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中国远洋为了保证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完善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体现在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指数达到0.84的高分。不过从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方面还是处于较低甚至是空白的水平。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涵盖了部分预测数据,“预测”即意味着有不准确的可能性,所以研究报告预测数据也是研究报告是否准确可靠的一个关键部分。G3中规定,报告信息应足够准确和详尽,供利益相关方评估报告机构的绩效,保证其报告的可靠性。对经济、环境、社会主题及指标的预测可以不同方式说明,从定性回应到详细的定量衡量。确定可靠性的特征应因不同信息的性质及使用者而异,如定性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机构在适当的报告边界内展示信息的清晰度、详尽度及平衡度,而定量信息的可靠性还可能取决于收集、编排及分析数据所用的具体方法。报告应当达到何等程度的可靠性,部分取决于信息既定的用途。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企业当中有72%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含有预测数据,只有28%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含预测性的数据。企业的活动对社会的影响难以计量,通常需要进行预测。鉴于此,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调查企业如何保证其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对本问题的回答大部分采取了模糊的态度,如有的企业这样回答:“本公司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往年度的实际结果和专家的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可靠性”;有的企业则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回答:“预测数据的可靠性不便于准确评估”或是“本报告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公司内部正式文件和统计而得出的,对其可靠性无法给予确切保证”;还有许多企业对本开放性问题没有作答。从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预测数据的可靠性把握不大。

当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会遇到部分不太确定的信息和数据,但此部分数据G3中明确规定企业需要披露,所以编制人员在决定如何在报告中披露此项信息也是评估此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G3中规定企业应该确保报告披露的信息可以验证,以确定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保证报告信息适当地应用了报告原则。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保证其可靠性。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且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因此,当编制人员在编制报告时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如果此信息是G3中强制要求披露的,那么应该尽量核实清楚以后再作披露;如果此信息不是G3中规定强制披露的,并且无法确定其可靠性,那么为了保证报告的可靠性,应该选择不给予披露;如果编制人员在不确定其报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时,选择大概披露或是臆测披露此部分信息,都会影响到报告的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企业遇到不确定信息和数据时,只有14%的企业选择不披露该项信息,44%的企业选择大概披露该信息,而32%的企业选择核实清楚以后再披露,1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法。而G3指南中明确要求,除非此项信息非常重要,否则编制人员在遇到不确定信息时禁止披露。综上所述,只有14%的企业遵守了G3指南的要求。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身的可靠性说明、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情况,并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以及和企业相关人士访谈的方法,探究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有待提高。从企业自身来看,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进行详尽说明、就报告的可靠性提供保证的企业不多,但我国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是独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为保证其可靠性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从外部审验来看,600家样本公司中只有6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与国际平均水平40%还有不小差距。从审验报告看,68家经第三方机构审验的报告中只有29家包含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可见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审验中也很少涵盖可靠性的审验,一是由于信息可靠性难以鉴定;二是由于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方面付诸的成本还明显不够。最后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研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从信息采集和生产环节入手,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从原始采集生产到最后登报披露的各个环节是否准确可靠。研究得出,信息的各个生产流程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可靠性水平无法保证即无法保证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使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提高社会责任的披露质量,最终得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保罗B.W.米勒,保罗R.班森.高质量财务报告[M].阎达五,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 刘骏.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5] 吴丹红,杨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体、质量和行为特征研究[J].会计之友,2014(29):19-13.

[6]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7] 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3.

[8] 李多,吴永立.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会计之友,2014(33):46-49.

[9] Shameek Konar; Mark A.Cohen. Does the Market Valu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1,83(2): 281-289.

[10] Bowan,Edward H.Strategy,Annual Reports and Al-

che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8,20(3):64-71.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7

【关键词】 北京市;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制度设计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 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1979): 497-505,1997.

[2] archie b. carroll,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 july-august,1991.

企业社会效益自评报告篇8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社会责任指数 净资产收益率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这一概念最先由Oliver Sheldon提出,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在中国,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形成较晚,该概念并未被人们普遍接受。钢铁行业是关系着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殊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又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多安全问题的行业。由于我国对于企业是否应履行社会责任而未达成共识,因此相较于国外的同行业公司,我国钢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较差。目前国内对钢铁行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了钢铁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分析钢铁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某种影响,以探究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钢铁企业更加自愿自主地履行社会责任,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的文献大多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主体研究,即对每个利益主体都有一个指标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而本文拟采用一种综合的指标衡量企业社会责任。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社会责任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且对于CSR和财务绩效的研究较为丰富,如:Ruf(2001)用KLD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绩效随着其社会责任的变动而正向变动,且当年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还对以后年度的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Simpson,Kohers(2002)以美国的国有银行为研究对象,发现两者正相关。Velde,Vermeir (2005)同样得出正相关结论。在我国,温素彬,方苑(2008)实证发现大多数企业的CSR与当期财务绩效负相关,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正向影响财务绩效。张洪波(2009)通过分布滞后和Granger因果两种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认为企业应当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嘉林(2009)认为长期来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许岩等(2011)分别讨论了企业对五类利益相关者的CSR履行情况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发现对债权人、政府以及社会公益责任的履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而对员工和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的履行会降低财务绩效。总的来看,国外的文献基本肯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而国内的学者们对两者的关系还存在异议。相较于国外有成熟的KLD数据库对CSR的评分标准,实证结果具有一致性,而国内因缺乏类似的较为全面的综合的CSR评价指标,导致国内文献中大多都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开探讨企业面对每个利益主体所履行的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再由于样本的选取和行业的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受到了影响。此外,以往的文献对钢铁行业的CSR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较少,考虑到钢铁行业的特殊性,本文打算据此研究钢铁行业中两者的关系情况。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有很多,比如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社会责任理论等。社会责任理论最先由谢尔顿(1923)提出,他认为企业不能只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的经营目标。依据Carroll(1979)的观点,企业的经营同样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约,企业若是违背基本道德,必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企业的声誉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投资者、消费者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的不信任,影响其财务绩效。同样,企业若是违背了法律,必将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裁,轻者罚款,抑或停业整顿,重者无法维持现有的生产经营能力,面临被收购或破产清算的境地,无法实现企业目标。且就目前现有的社会责任指数来看,比如美国的KLD公司于1990年首次创立的多米尼400指数(该指数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在了解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投资),以及中国于2007年推出的泰达环保指数(该指数是为了推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社会责任型指数都有非常好的财务绩效,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越能促进财务绩效。在结合前文所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向影响其财务绩效。

四、研究设计

1、变量的定义

(1)被解释变量的定义。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有很多,如托宾Q值、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增长率等,由于净资产收益率(ROE)使用较多,因此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财务绩效。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总资产-总负债),该指标适合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投资带来的收益就越高,获利能力则越强,企业财务绩效则越好。

(2)解释变量的定义。以往文献大多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成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环境、社区等几个层面,讨论每个层面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而本文拟采用一个综合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虽然国际上已有了诸如SA8000体系、ISO26000体系、DJSI体系等少数几个评价标准,但因这些指标中DJSI体系和ISO26000体系是不适合运用于所有企业和机构的,且SA8000体系偏重于强调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因素,所以本文采用了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 CSR Rating)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该评级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收集,第二步是对报告进行分类,第三步依据MCT评级体系得到评级得分,第四步进行评级得分的数据收集,第五步评级报告。五个步骤中第三个步骤即MCT评级最为核心,M即整体性指标,C即内容性指标,T即技术性指标。这三个指标为一级指标,并下分有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为最终覆分指标,即在二级指标层面上进行打分,满分是4分,级差为0.5,总共有九级,打分的依据包括两个因素,一是S指标,该指标下覆盖了三级采分点的数量,当三级采分点多于三个的时候,并在数据质量也够的情况下,只要披露了三个采分点就可以有机会得到4分满分;二是深度指标D指标,依据数据和准确陈述分为四级。根据二级指标进行计算时,会依据M30分的权重、C50分的权重和T20分的权重计算总分(满分100分)。最后依据国际惯例九级评级,从3A到1C,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区间,将总分转化成责任评级。

(3)控制变量的定义。公司规模(Size)是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几乎在所有的文献里都对该变量进行了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是需要一定的资产规模来支撑的,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区间内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产权性质(Coc)在赖徐楠(2011)、李伟(2012)对财务绩效的研究中都表明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将产权性质分为国有控制和非国有控制,国有控股公司取0,否则取1。资产负债率(Lev)评价的是一个公司的负债水平,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比率若过高,会使一部分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形态上,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长期负债若是企业处理的不好,同样也会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影响获利能力。其计算方法是总负债/总资产。表1为变量定义表。

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0年沪深两市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由于该年度沪深两市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总共就471家,且每个行业的披露情况又大有差异,通过剔除ST、SST类公司以及相关变量观测值缺失的公司后,最终得到34个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RESSET金融数据研究库、润灵环球的评分数据。运用了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模型的设定

为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模型构建如下:

ROE=?茁0+?茁1×CSR+?茁2×Size+?茁3×Coc+?茁4×Lev+?着

上述模型显示的就是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预测其值为正。

五、实证检验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得分的平均值为36分,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不尽人意,而其中最大值接近69,最低值是23,标准差达到了11.467,说明该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状况分布得非常分散,行业内的企业之间责任履行情况差距很大。

2、相关性分析

表3为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其相关性并不显著,可能由于样本过小造成;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两个控制变量确实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控制这两个因素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学者实证分析出产权性质对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而本文中的产权性质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0.165)较小,后经查阅发现,在本文选取的34家上市公司中,30家为国有控股公司,只有4家是非国有企业,两者间的数目差距较大,显著性难以得到体现。

3、回归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运行出的结果R2=0.622,调整后的R2=0.570,R2显示的是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因样本数量小,所以拟合优度没有那么高,但这不能说明本文的模型有问题。此外,模型的Sig.=0.000,在0.05以内,说明模型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表4为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在0.0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财务绩效。从控制变量来看,公司规模与财务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可能因本文选取的样本中,大多数的资产规模都已达到了上百亿的规模,正如前文所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盈利能力会随之上升,但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时,由于内部治理以及资金运作上等一些其他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投资决策上的障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资产负债率方面,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于流动负债在债务中占主要的比重,且多以银行借款和企业间借款居多,这样债务融资就无法体现出西方学者们提出的财务理论的功能,另外,负债的增加还会导致企业收支性财务风险,同时,在存在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也会随之变动,这样成本可能会因为利息的提高而上升,降低了企业获利能力。在产权性质方面,前面已经解释,是由于样本中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数量的分布问题所造成的。

六、结论、局限性及建议

1、结论

本文以2010年度沪深两市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被润灵环球机构评分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最终发现,钢铁行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其财务绩效越好。

2、局限性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讨论了钢铁行业一年的数据情况,只从短期来看两者关系,没有加入时间这一因素来讨论在长期内两者的关系变化如何;另外,由于本身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也不多,再加上被润灵环球纳入评分系统的公司更少之又少,所以最终的样本数量为34,样本数较少,可能会对其结果产生偏差。

3、建议

(1)加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我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较少,就是因为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0年A股上市公司总共1999家,其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只有471家,仅占24%,可见比例之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重视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本文既已实证分析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那么上市公司就更应该要重视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跟国外相比,我国企业中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还是少数,政府可以适当地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结合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对披露内容作一个统一的规范,以免同行业间企业披露报告内容不一样,给社会责任评价造成困难,不便相互比较。

(3)制定完善评价体系。虽然本文采用了润灵环球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但由于该体系发展时间很短,现在还无法从长远看到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基于国外已有的几个成熟的评价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在研究、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工作上还需要些时日来完成。

总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必定是今后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这样,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Ruf.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Stakeholder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2(2).

[2] 张洪波: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因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 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

[4] 许岩、曾平、曾繁荣: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基于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6).

[5] 嘉林:我国钢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运输企业自评报告范文 下一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