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4 16:59:23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篇1

本规划时间段为**年至2010年,范围为**市行政区域。

一、**期间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机遇

(一)取得的成就。

**期间,是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以及由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国际旅游并重的转折期。2001年7月提出的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西进”战略成为当前我市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期间,以“旅游西进”战略为统领,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2001年市政府机构改革,成立了市旅委,建立了旅游商贸系统。市旅委的成立,在全国旅游管理体制上是首创。市旅委作为一个带有协调管理职能的综合性部门,在旅游商贸系统中起到领头作用。新体制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旅游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困扰,从体制上基本理顺了工作关系,形成了发展大**、大旅游、大产业的合力。

“规划共绘”全面完成。**年,**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今后全市旅游发展和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期末,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和“两江两湖一山一河”(新安江、富春江,西湖、千岛湖,天目山,运河**段)为重点的“规划共绘”工作全面完成。

“交通共建”成就出色。以“一绕、三线、三连、四大接口”为骨架的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基本形成。

国内游和入境游“两轮驱动”,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观光游继续稳步发展;以西湖博览会为龙头的商务会展业初具规模,成功举办了6届西博会,展览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年版)研究显示,**期间**会展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城市中名列第九位,竞争力排名列第五位;围绕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以召开**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配套的休闲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

景区建设成就斐然。自**年开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分期完工,真正实现了“还湖于民”,基本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年,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建成并接待游客;**期间,野生动物世界、万松书院、大明山、山沟沟、龙门古镇、情人谷、九咆界等景区(点)相继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据估计,**期间,全市在景区建设上的资金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旅游业态转型明显。休闲游广受游客亲睐,临安高山度假、建德新安江避暑、淳安千岛湖休闲各具特色;工农业旅游趋旺,桐庐、临安、富阳等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商业特色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商旅互动的局面开始形成;户外运动体验之旅逐渐兴起。

“市场共拓”成效显著。从**年开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年400万元增加至年4000万元;我市承办的**年国内旅游交易会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以日、韩国际市场为重点的国际旅游促销力度显著加大,成效明显,2000年到**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从70.7万人次增加到151.4万人次。

旅游合作广泛深入。我市与众多国际、国内旅游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年邀请PATA组织(亚太旅游组织)来**进行旅游考察,为**国际旅游发展“把脉”;**年,PATA组织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亚太休闲研究中心;我市积极接轨长三角,筹建了长三角旅游高峰论坛;我市与上海、黄山合作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与苏州联手宣传“天堂之旅”。

旅游国际化战略开始实施。旅游产品国际化、促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成为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始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旅游发展由景区(点)建设向目的地建设转变;100个公共资源点转化为国际旅游产品;全市主要景区(点)、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等都完善了中、英、日、韩四语标志系统;实施了金旅一期工程,建成了包括五语种的**旅游网(),为国际游客了解**提供了网络平台;从**年开始,我市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开展了旅游目的地管理人才培训。

旅游立法工作顺利完成。《**市旅游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年1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和促进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产业共兴”局面开始形成。**期间,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6.5%,**年达到151.4万人次;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1.3%,**年达到7.6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7.2%,**年达到326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6.3%,**年达到404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8%,**年达到465亿元人民币。截至**年年底,全市有4A级以上景区16个;星级饭店22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9家,四星级饭店25家,仅**年一年就新增五星级饭店5家;全市已有旅行社338家,比2000年净增153家;**年,全市有10家国内旅行社、8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年度全国旅行社“双百强”,总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和第三位;全市现有4个专业展览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可举办8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展览。“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面临的问题。

1.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相关旅游管理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市场。

2.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观光游览业发展比较成熟并在国内领先,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的文化项目相对较少,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3.旅游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在欧美等远程国际市场知名度偏低,国内旅游“一轮独大”,入境旅游相对滞后。国际性会展项目较少,缺乏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会议场馆,承办国际会展项目所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国际化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旅游高端人才短缺,还不能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旅游服务。

(三)**时期旅游发展的机遇。

1.三次重要的盛会。**年**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都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2.经济将呈稳定增长态势。从**到**,我市人均GDP将从5000美元增加到8000美元,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3.出入**的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期间,沪杭城际铁路将开工建设,将加快**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上海与**的同城效应将更加明显;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将动工,空港建设及国际航线的增多将给**旅游国际化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期间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总目标,深化实施“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市场为重点,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创新管理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突破,重点建设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完善旅游产业布局,促进行业互动协调发展,努力完善旅游目的地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到**期末,初步确立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地位,基本形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框架。

(二)主要战略。

1.推进旅游国际化。

在尽可能多地保留、发挥、创造具有**城市个性内涵的前提下,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

2.推进“旅游西进”。

深入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继续整合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三址”(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西湖、千岛湖、湘湖、南湖,天目山,运河**段,南宋皇城遗址、良渚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为重点的大**旅游资源,形成大**、大旅游、大发展格局,接轨上海,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建设策略。

1.实现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

努力完善城市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拓展体现**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表现形式,增强城市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和综合吸引物的国际国内吸引力。

2.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地。

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地和浙江省旅游中心城市。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景区组合、客源互动、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示范效应。

(四)具体目标。

**期间,全力促进旅游人次和收入的优化增长,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1%,2010年达到250万人次;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5%,2010年超过15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4.5%,2010年达到4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2010年超过6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810亿元人民币;到**期末,建成10个以上休闲基地,三星级以上饭店超过13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达到15至20家,引进合资或外资旅行社;**期间,年接待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年的6.3%提高到2010年的8%左右。

三、区域与行业布局

(一)旅游空间布局及联动。

1.旅游空间布局。

(1)根据大**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及区位特点,在**期间,形成“一心·一轴·六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

“一心”即**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以西湖为核心的城市建成区,是整个**旅游圈的交通、信息、管理、服务、教育中心。“一轴”即“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发展轴”,是**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带。“六区”即西湖风景旅游区、大运河国际旅游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钱江观潮旅游区、千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天目山自然旅游区。“五翼”为杭沪、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个旅游合作翼。

(2)根据城镇的中心性、周边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和品位、交通便捷程度及枢纽性,形成**市旅游城镇由高到低的一到三级旅游中心地体系。

一级旅游中心地为**市主城区,对应“一心”。二级旅游中心地共7个,包括:萧山区建成区、余杭区良渚镇、淳安县千岛湖镇以及临安、富阳、建德、桐庐县(市)城区。三级旅游中心地共16个,包括:西湖区转塘镇;余杭区塘栖镇、余杭镇、径山镇;萧山区临浦镇、义蓬镇、瓜沥镇;江干区下沙镇;滨江区建成区;临安市太湖源镇、龙岗镇;富阳市龙门镇;建德市大慈岩镇;桐庐县瑶琳镇;淳安县威坪镇、姜家镇。

**期末,将淳安、萧山等区、县(市)建成“旅游强区、县(市)”,将余杭径山、富阳龙门、临安太湖源、桐庐瑶琳等乡镇建成“旅游强镇”,建成西湖区梅家坞、上城埭、富阳白鹤村、桐庐畲乡山寨、建德渔村、临安白沙村、淳安上西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

2.区域联动发展。

(1)形成“一心·一轴·六区·五翼”间的联动。完善“一心”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中心功能,积极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沿“三江一湖旅游发展轴”构建包括沿江风景道和水上游憩线在内的水陆双游憩线,适度开发各种滨水、水上活动;“六区之间”相互串线,联动发展;“五翼”是对基本格局的延伸,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中起着翼向联合、区域互动的作用。借助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的建成,纵观**与邻近城市或省市的区域空间关系,以**市区为核心,以沪杭、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条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杭沪、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个旅游合作翼,从5个不同方向发展长三角区域城市伙伴与合作关系,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

(2)高度重视与上海的竞合关系。以接轨上海为主要目标,打破原有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在景点门票、公交卡、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合作,在旅游等相关领域率先与上海实现“同城待遇”,逐步形成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现与上海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吸引大量上海商务游客来**观光旅游,加快**旅游国际化步伐。

(3)加强旅游中心地之间的联动。一级旅游中心地承担着整个**旅游圈的增长带动、交通枢纽、信息与服务、管理、扩散辐射的功能;二级旅游中心地承担着产业轴向延伸、资源横向交流的功能,同时为上下级旅游中心地起到“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三级旅游中心地主要承担与周边地区接壤并进行衔接扩散的功能。

(二)旅游产业格局及联动。

1.观光游览业。

(1)提升景区规划和建设水平。根据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加强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推进西湖龙井茶文化村、伍公山景区建设;丰富净慈寺和灵隐景区文化内涵;建设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三期工程;逐步开发京杭大运河**段;恢复中山中路历史街区、南宋皇城遗址公园;扶持景区增加投入并进行错位和特色经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塑造区、县(市)中“两江一湖”、天目山、钱江观潮、双溪漂流、龙门古镇等旅游项目品牌。

(2)促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的建设和宣传。新建韩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丝绸博物馆、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良渚文化遗址博物馆、西博会博物馆以及其它纪念馆、名人故居的“活化”改造,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性;扩大对各类展馆的旅游宣传,精心策划并参与组织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吸引国际游客。

(3)开发城市风情观光和历史文化探游等旅游新产品。深化做好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工作,继续将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市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具有明显吸引力的社会资源整合包装成旅游产品,吸引国际游客;以背街小巷整治为契机,将有条件、有内涵、有特色的街巷及其蕴含的典故与文化串珠成链,推出**街巷文化游;充分利用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打造2至3台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精品演出节目。

(4)推广和打造经典旅游线路。进一步营销“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整合**西湖文化、上海都市旅游、苏州园林、黄山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营建若干条长三角区域核心旅游线;整合并推出“大**之旅”、“浙西风光精品之旅”等区域合作新线路。

2.会展商务业。

(1)完善会展场馆。按照网络化大都市格局,完善《**市会展中心布点规划》,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场馆设施,优化场馆布局;坚决控制会展场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规划中的新建场馆,要按国际先进标准建造,并充分考虑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便利性,使之布局合理、专业性强、设施先进、发展余地大;倡导政府适度引导,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实现会展场馆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会展场馆配套设施建设,注重会展场馆与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相关行业业态的协调,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会展中心的整体功能与作用;对已建的场馆,采取必要的引导、扶持措施,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周边环境,提高场馆利用率,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配套齐全的会展区块。

(2)实施会展业“品牌特色”战略。继续办好西博会、茶博会,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力求特、专、精、新,放大其品牌效应,打造精品级会展项目;充分借助上海国际门户作用和“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营销力度,以城市品牌化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将会议业作为会展业的发展重点,争取举办更多的国内、国际性会议;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大型品牌会展项目。

(3)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社会化运作机制。加快形成自求平衡、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良性运作的会展市场体系,促进会展企业做大做强。

3.休闲度假业。

(1)以休博会为契机,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基地,推进“休闲之都”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加快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千岛湖滨水旅游度假区、环湘湖旅游度假区、天目山旅游休闲区、大明山高山休闲度假区、南湖滨水休闲度假区、新安江避暑胜地、龙门山休闲度假区、大奇山休闲度假区和大清谷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评选推出休闲基地。

(2)推进休闲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开发“艺术文化休闲”、“名校名企”、“市民宅居”、“特色市场购物”、“老年休闲健身”、“老街探幽访古”、“文化娱乐”等都市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传统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3)丰富夜间休闲内容。利用各种咖啡馆、茶楼、剧院、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休闲健身俱乐部等场所,适度发展夜间休闲项目,以满足中外旅游者夜间休闲娱乐的需求。

4.游憩商贸业。

(1)重点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湖滨、清河坊、南山路、丝绸城、武林路、四季青、信义坊、梅家坞、延安路、解放路等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注重特色,提升档次,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行错位经营,完善商业特色街区的购物、观光、休闲综合服务功能。

(2)全面带动商贸新兴业态的发展。结合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武林广场核心商圈、拱宸桥区域商业中心等商业区块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专营专卖店,适度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3)积极开发和挖掘特色商业内涵。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商业,如楼外楼、胡庆余堂、都锦生、王星记等老字号,让旅游者在领略风味特色的同时,体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现代特色商业,如特色市场和特色商店,满足休闲旅游者购物的现实需求;鼓励和支持旅游购物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鼓励以丝绸、茶叶等为重点的具有地域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升级;尝试旅游商品定点退税制度;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培育地方优势品牌和部级强势品牌。

5.饭店和旅行社业。

(1)促进饭店业的健康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品牌饭店集团,创建和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酒店品牌,实现酒店业的专业化和集团化运作;建立高中低档层次分明的饭店结构体系,推动豪华型和经济型饭店的互补、协调发展;鼓励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进驻**及西部区、县(市);积极推进温泉度假酒店、青年旅舍、健身旅馆、香斋旅馆等特色酒店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对青年旅舍、家庭旅馆、产/时权酒店等新型酒店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

(2)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营造加快旅行社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公平竞争;调整旅行社结构,优化旅行社布局,实现国际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的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际旅行社进驻或在**开设分支机构,发展中外合资旅行社,大力扶持民营旅行社,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在长三角其他城市设立分社;引导形成旅行社业的批发商、商体系;鼓励联合、适度兼并,促进旅行社业规范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以提高质量,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业务含金量,挖掘商务、会议市场的潜力;积极组织自驾车团队旅游和散客租车旅游。

6.产业联动发展。

(1)充分利用产业间的联动关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农业、联动工业发展;以节兴旅,以旅促展,以展带旅,充分利用西博会、休博会、茶博会、钱江观潮节、森林博览会、千岛湖秀水节、新安江之夏旅游节、富春江山水节等平台,积极举办会议、展览,带动观光游、商务会展游和休闲游,同时促进商贸业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2)加强商旅互动。在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中,将景区(点)与休闲场所、特色购物街、商业老字号等有机结合,在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发挥旅游产业的宣传造势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宣传推销**的特色休闲场所与商业特色街区,同时促进商业“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

(3)实行管理机制与手段互动。旅游、商贸及文化管理部门携手,对于旅游商品的创新、名特产品的保护与培育、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管理、特色街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文化休闲场所的规范与管理等进行共同探讨,创建统一规范的管理与监督制度。

(4)实现区域联动,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小时半”旅游圈、经济圈,增强**市区大旅游产业发展对各区、县(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步骤地梯度推进各区、县(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形成规划共绘、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大**、大旅游、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重点打造建设六大品牌旅游区(大西湖、大运河、湘湖、千岛湖、天目山、钱江潮)、10个以上休闲基地(备选项目包括: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千岛湖滨水旅游度假区、环湘湖旅游度假区、天目山旅游休闲区、大明山高山休闲度假区、南湖滨水休闲度假区、新安江避暑胜地、龙门山休闲度假区、大奇山休闲度假区、大清谷温泉度假区等)、三大会展品牌(西博会、休博会、茶博会)。

积极培育五大潜力品牌,包括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新安江─富春江风景道、良渚文化遗址、旅游特色街(南山路、湖滨路、清河坊、梅家坞、北山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具体项目及建设内容如下表:

**市**时期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1

大西湖

①围绕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西湖RBD(游憩商务区)。

②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建设为契机,建设环西湖双游径系统,开发西湖怀旧旅游、夜西湖旅游、西湖历史文化之旅、浪漫爱情之旅等“新西湖旅游产品”。

③以环西湖优美环境和休闲设施为基础,打造环西湖旅游休闲区。

2

西溪国家

湿地公园

①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品位和知名度,争取将其列为国家林业局示范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湿地论坛。

②进一步拓宽经营思路,增加客流量。

③加强对二、三期开发方向、定位、功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力争建成国内生态保护与旅游结合的典范和出色的生态教育基地。

④打造生态度假、休闲区。

3

大运河

①运河拱墅段建设:整修运河景观带沿线节点,建好青莎古镇;修复富义仓遗址;建设御码头、御碑亭;建好运河广场和运河博物馆;建设台州路商业步行特色街区;保护桥西历史街区与小河直街,整修老建筑,保留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功能置换,发展旅游业。

②运河武林段:建设西湖文化广场,营造武林商圈的商贸娱乐氛围;提升运河武林新港品位。

③完善运河观光巴士旅游线,开发运河水上旅游。

4

环湘湖

旅游度假区

①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

②建设湘湖旅游度假区。

③开发“世界浙商论坛”、“全国500强经济强县论坛”、“博鳌分会场”、“联合国人居大会年会”等系列论坛。

5

千岛湖

休闲旅游区

①适度高品位发展休闲度假酒店、游艇俱乐部、温泉度假村等休闲度假项目。

②完善游客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滨水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

③实施千岛湖湖区观光旅游整合工程,对现有景点进行改造和提升,对湖区吃、购、行、游、娱等要素进行整合,对服务进行规范,对游览路线进行优化。

④建设具有浓郁渔乡风情的度假及候鸟观赏区。

⑤建设千岛湖会展中心。

6

天目山

休闲旅游区

①开发“天目山佛教之旅”旅游新产品。

②继续承办中国森林博览会等重要节庆活动。

③积极开发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考察、森林度假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7

大明山高山

休闲度假区

完善大明山(大明湖)高山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

8

南湖滨水

休闲度假区

建设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商住综合项目;利用南湖滞洪区湖面开发国际性的大型水上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9

新安江

避暑胜地

开发建设新安江电厂休闲区、新安江国际大酒店、**半岛山庄、新安江花园度假村、新安江后塘坞和小洋坞、富春江江南村国际休闲度假村、新安江西岸、乾潭胥溪生态度假区、绿荷塘楠林生态园、杨村桥绪塘等地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10

龙门山

休闲度假区

建设度假别墅、休闲娱乐设施。

11

大奇山

休闲度假区

建设度假别墅、休闲娱乐设施。

12

大清谷

温泉度假区

①扩大规模、加强促销,力争建成**市优秀的拓展训练基地。

②挖掘和利用好温泉,完善度假设施,建设温泉度假区。

13

钱江潮

①进一步挖掘钱江观潮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打造集观光、修学、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区。

③开发钱江游船与钱江豪华游轮旅游项目,开展钱江夜游活动。

14

西博会

①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将展示、交流、贸易、投资、研讨和旅游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②加强休会期间的会展招商、会展策划与会展营销能力,进一步拓展商务旅游,发展会展经济。

15

休博会

①加强政府宏观协调,确保休博会各项活动如期顺利举行,促进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牌。

②积极争取定期举办休博会,并将总部落户**,推动**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16

茶博会

提高茶博会项目策划水平,打响茶博会和**“中国茶都”品牌。

17

之江国家

旅游度假区

积极开发生态型、参与型等旅游新项目,以高层次的项目设施、高质量的景观环境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把度假区建成度假、观光、娱乐、康体、会议等功能齐全的旅游新区。

18

新安江-富春江风景廊道

改建富春江游船码头,提升游船品质,改造沿江绿化景观,策划新安江滨水避暑胜地、富春江水上观光旅游、水上会议旅游、森林生态探险旅游、沿江风景道汽车(驾车)旅游等旅游产品。

19

良渚

文化遗址

建设良渚博物馆、考古遗址景观、生态保护区以及良渚文化研究中心和良渚遗址保护展示研究中心,形成集教学、科研、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基地。

20

旅游

特色街

继续挖掘南山路休闲文化街、湖滨旅游商贸街、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等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村落)的文化内涵,丰富街区(村落)的旅游活动内容;恢复中山中路历史街区。

四、旅游市场开发

(一)**期间市场开发工作思路。

以旅游西进战略为依托,以旅游国际化为抓手,以“东方休闲之都”为主打品牌,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延长逗留时间、提升旅游品质为重点,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在**期间较强的市场开发投入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宣传促销的投入,创新宣传促销手段,提高宣传促销效率,实现国内旅游从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力争使国际旅游成为**旅游强有力的新增长点,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旅游市场开发工作行动计划。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总体思路。巩固日本和韩国市场,稳定东南亚、港澳台等传统入境市场,重点拓展欧美主要客源国,即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市场以及澳大利亚市场,培育俄罗斯、印度及中东等地的新兴市场;整合**城区与五县(市)旅游产品,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特色专项路线;加强与国际国内重要旅游集团的合作,创新和提升旅游促销手段,开拓商贸投资和休闲度假客源,形成重心突出、渠道多元、客源稳定的旅游市场格局。

(2)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主要策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策略;国际公关策略;媒体宣传策略;品牌拓展策略;航空、旅游联动策略;网络宣传策略;市场细分策略;市场信息与情报策略;区域合作与联动策略。

(3)主要目标市场。韩国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山水类、宗教类、丝茶类、保健休闲类和韩国临时政府遗址等;措施─细分市场,加强合作,突出形象,扩大宣传。

日本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文化类、宗教类、丝茶类、保健休闲类、体验类;措施─细分市场,加强合作,突出形象,扩大宣传。

欧洲市场:品牌─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华贵天城;产品─历史类、文化类、民俗类、古镇古民居类、保健休闲类和市民体验类;措施─积极推进,重点促销。

北美市场:品牌─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和谐天堂;产品─山水类、文化类、民俗类、探险类、体验类;措施─积极推进,重点促销。

台港澳等海外华人市场:品牌─休闲之都、人间天堂,“江南忆,最忆是**”;产品─山水类、历史类、文化类、丝茶类和现代生活类;措施─巩固基础,细分市场,全面推进。

东南亚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山水类、宗教类、丝茶类、民俗类、保健休闲类、体验类;措施─巩固基础,细分市场,全面推进。

俄罗斯、中东、印度等其他市场:品牌─魅力中国、精彩**,**—中国的人间天堂;产品─山水类、文化类、保健休闲类、丝茶类、商务类等;措施─积极开拓,寻求突破。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

(1)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思路。整合并推出“大**”和“浙西风光精品旅游”等区域合作新产品、线路;强化宣传,积极促销,树立形象及品牌;调整结构,刺激消费,谋求国内旅游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战略重点为:重点开拓上海都市圈一二三级城市,京津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一、二级城市客源;开发福建与华中地区一级城市客源;培育国内其他地区的省会或中心城市客源市场。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的主要策略。媒体策略;政府公关策略;区域合作策略;企业主体策略;节庆造势策略。

(3)主要目标市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包括长三角中心、二级和三级城市及以下的区域为最重要的腹地市场圈。细分市场,营造家园概念,深入宣传促销。

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核心,覆盖珠三角地区。细分市场,突出山水文化休闲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环渤海湾地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涵盖京津及冀北地区与山东半岛。细分市场,突出江南文化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长江中上游地区:以长江为纽带,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通道,吸引江西、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客源。

西南地区:突出具有差异性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特征,吸引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客源。

西北与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机会市场,选取当地重要的新闻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

3.旅游节会活动。

(1)抓住休博会契机,做好做大做强休博会的旅游文章,使休博会成为**旅游增长的强劲动力。

(2)以西博会为抓手,把西博会培育成**旅游的黄金品牌。

(3)以茶博会为重点,培育**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4)加强对各区、县(市)大型节庆活动的指导,实现招商引资、商贸、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提升

(一)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完成余杭、萧山区及各县(市)的旅游集散分中心建设,实现与**旅游集散中心的衔接联动;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上海、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运行;积极推进集散中心之间和旅游集散中心到景区(点)的旅游客运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换乘方案和观光巴士营运网络,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潜能。

(二)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全面完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及网络化布点,提供多语种服务。完善主中心(设在**旅游集散中心)、萧山国际机场、火车站、雷峰塔景区、吴山广场、西湖博物馆咨询点功能,新建灵隐、武林广场、东西南北客运站等咨询点,实现咨询中心的多语种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期间,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咨询中心的建设和完善。

(三)完善多语标识系统。

完善所有3A级以上景区(点)、主要商业特色街区、重要文化旅游区(点)、博物馆和重要名人故居、三星级以上宾馆等接待设施的多语标识系统。由交通、旅游、公安交警等部门统一协调,按国际标准规划设置大**区域的旅游交通指示牌,实现长三角旅游交通导引标志的统一化、规范化;采用多语种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并将旅游宣传资料投放延伸至星级宾馆以外的各种旅游窗口单位。

(四)完善旅游国际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逐步完善金融货币兑换系统、公交(包括出租车)临时乘车卡售卖系统、游客医疗保障系统、文化演出外语同步翻译解说系统等方便国际游客自助旅游和休闲的具体功能。

提高外语交流环境,制订针对广大市民的英语培训计划,提高旅游服务接待人员的外语水平。

培养市民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认知度和好客度,使国际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五)推进信息化在旅游业的应用。

推进和完善“金旅工程”。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名特商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互连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健康、诚信的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系统;运用现代技术,发挥互联网作用,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网上营销。

(六)完善旅游经营、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旅游经营和服务人才、会展策划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邀请国外旅游专家学者来杭讲学,更新企业家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外语服务人才,加强城市服务业包括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培训,特别是英语、日语、韩语的培训;建立导游基金,重点用于导游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尤其是优秀导游员的再提高和紧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引进,以及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导游员的奖励等。

(七)促进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努力在全行业牢固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观念,促进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制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目的地的规范服务标准,特别是一些新兴旅游业态的行业标准。强化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管理,规范景区景点的设施标准、服务质量,加强星级饭店评定工作,促进特色饭店的发展。加强和规范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使游客的投诉得到及时处理。

六、新型旅游业态的推进和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一)主要新型旅游业态及其推进。

1.全力推进休闲度假的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举办**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围绕“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和大西湖、大运河、“两江一湖”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以滨水型、城市型、乡村型、夜间型、生活文化型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

2.形成若干品牌事件旅游项目。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专业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着力发展综合性会展、节事会展与商务会议三类产品,重点打造休博会、西博会两大品牌,积极发展休闲、浪漫、幸福、女性、水滨、丝绸、茶叶、民俗、宋都、西湖、运河、艺术等为主题的**特色事件旅游。

3.推进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坚持“鼓励发展、积极引导、有序开发、规范管理、逐步完善”的原则,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突出差异性和地域特色。制订和落实乡村旅游规范,开展诚信文明服务,加强全面管理,把推进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特色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4.加快推进温泉度假旅游的开发。大力推进大清谷、千岛湖、临安湍口、余杭径山、建德寿昌等地的温泉开发和温泉度假地建设。加强温泉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深化中国传统温泉疗养内涵,引进国外医学疗法。出台温泉旅游管理办法。

5.推进体验性旅游业态的发展。大力推进以倡导游客亲自参与、自身体验的各种体验性旅游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旅游产品内涵,增强游客参与度,体现产品特色。开发游客亲身参与的工业、农事、渔业等生产实践型旅游产品,开发各种类型的户外运动产品,设计溯溪、攀岩、滑翔、潜水、穿越、蹦极、骑车旅行、野营、探险等专题旅游线路。推动建立**户外运动协会,制订户外运动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对户外运动的管理。为适应散客自驾游方式的兴起,适度启动自助游房车宿营地的规划建设工作。

(二)高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综合应用3S技术、环保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应用3S技术,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项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的统称。作为新兴的和快速发展的科技手段,我市应加快推进应用3S技术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查研究,推动3S技术在旅游规划行业中的深入应用。在重要风景旅游区试点构建内容生动、资料翔实的动态旅游信息系统,加强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动态监测;制作高清晰的卫星影像旅游地图;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航服务等。

2.应用环保技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倡议开展绿色生态旅游活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改造或新建景区、饭店等硬件设施;采取减震、隔音等手段降低游览区域噪声;大力推广应用以太阳能、电能、风能及水能等绿色能源为动力的设备;有效回收利用废弃物,促进游览区能源的循环使用;利用生物技术,对宾馆饭店等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应用现代环保节水新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更为通达的网络体系。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全市的旅游业构建更为通达的信息传递网络体系。建设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若干家规模较大的旅游网络公司;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度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包括所属区、县(市)的旅游电子政务;建立系统安全的旅游企业内网与外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网上虚拟旅游;整顿相关旅游网站,清除虚假信息,打击非法网络行为。

4.应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通过搜集整理全市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市旅游信息系统;在饭店、景区、商场、街道、餐饮、交通等行业推广使用先进的数字化产品;进一步推动和全面实现数字电视进入主要宾馆饭店。

七、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依法治旅。

组织宣传、实施《**市旅游条例》,并制订实施细则;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旅游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税务、民族宗教、文化等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积极探索专业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新路子,共同推动旅游环境的综合改善和优化。

(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自2001年“旅游西进”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已出台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鉴于目前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涵更为清晰,范畴更为广泛,应在原有扶持政策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或修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三)优化与健全管理体制。

成立**市休闲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秘书处(设在市旅委),与市旅委内设休闲发展处合署办公;成立**市会展旅游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秘书处(设在市旅委),与市旅委内设会议会展处合署办公。鼓励组建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民间行业协会自治自律作用和监督咨询的职能。

(四)持续、稳定增加旅游投入。

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大项目建设。确保旅游财政投入(包括营销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年度预算逐年适度增长。建立休闲、会展业专项财政预算与政策性引导资金,积极鼓励休闲业与会展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建立以财政预算为主、企业赞助为支持、协会与行业基金为补充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

(五)人才引进与开发。

培养或引进懂日语、韩语、马来语、泰语、德语等小语种的紧缺导游人才;会议会展策划、营销与管理人才;目的地或旅游区营销与产品策划人才;中层、基层服务的“蓝领”技师,如西餐厨师、调酒师等,并确保上述人才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境外教育培训机构等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形成联合培养、互助合作、海外深造等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模式。

加强旅游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培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官方权威认可的旅游人才蓝领技师培训学院与资格认证制度。

组建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政策、战略、产品建设、目的地营销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和**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打破行政与政策壁垒,跨地区引进和吸收人才,逐步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

(六)资源可持续利用。

重视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景区和重要旅游服务场所推行环境“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和序化),营造舒适的国际旅游环境。逐步推广市区及各景区(点)的公厕生态化改造,鼓励争创文明景区和绿色饭店。

依法严格保护各种地上、地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城市保留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防止低档次重复建设,重要区域可设立旅游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减少资源浪费。

对西湖、千岛湖、湘湖、天目山等重点旅游区,组织专家编制旅游容量人均规模指标的测算手册,实施最佳容量与极限容量控制措施。

(七)危机管理。

重点加强以下八类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应急能力演练,建立危机信息及时公开制度,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力争将事件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我市可能面临的八类危机事件:沉船或溺水事件;气候异常现象,包括台风、海啸、连续性强烈暴雨天气等;类似SARS、禽流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型集贸市场、购物商场或中心、大型集会场所(如焰火表演)踩踏事件、文物保护单位等的火灾事件;夜间游览安全事件;大型游乐设施安全事件;航空、列车、旅行汽车等交通事故;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

(八)统计数据支持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支持体系(例如卫星账户),并加强数据分析、管理与信息共享,确保行业发展得到实时监控,并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回应。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标准,对目前我市旅游统计口径进行调整,排除本地居民的出游活动和本地居民的旅游相关消费(如酒店住宿和餐饮消费等),以保证数据符合标准。

旅游规划篇2

当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对其科学问题的探索、知识平台的搭建也就成为当务之急,旅游研究的现实需求愈加重大。一方面是应对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是对旅游规划和旅游研究的双重需要,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在旅游学科发挥学术使命的关键时刻,亟需重新审视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的关系,深化理论创新导向的旅游研究和理论应用导向的旅游规划。

旅游研究为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第一,旅游研究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新的理念。可持续旅游、负责任的旅游、社会旅游、社区参与、产业融合等理论的提出,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新的观念,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将“社区增权”、“社区参与”等理念运用于地方旅游规划中,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第二,旅游研究构建并创新了旅游规划体系。新兴旅游需求的增长,新型旅游产品的提供,需要学者将最新研究成果,如关注旅游者个体的“旅游时间规划”等,运用于旅游规划实践中以实现规划创新 。第三,旅游研究为旅游规划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支持。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与功能区划,运用多元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预测客源市场,通过PRA方法(参与式乡村评估)判断旅游对目的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等。

旅游规划为旅游研究提供学术问题的来源。首先,旅游规划为研究提供了可进入性,有助于学术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处于社会转型期及旅游快速发展阶段的当前中国,所涌现出的旅游事象更为集中和复杂,也是以往的单一理论难以解释的,这恰恰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地。处于旅游急速发展期的中国,旅游现象先于理论而出现,这就需要研究者把握现实的脉搏,以期迅捷的做出理论回应。

尽管旅游规划与旅游研究相辅相成,但二者边界清晰、不可等同。研究是知识的发现与创新,规划旨在预测和解决现实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旅游学科和旅游产业皆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不分的情况。而今随着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研究规范需要进一步确立,需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并通过中国本土化的旅游研究为“世界旅游知识共同体”提供中国经验。同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实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旅游规划篇3

按照省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州委、州政府确定了“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和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发挥旅游规划在产业发展、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覆盖全域、全行业、衔接紧密的规划体系。根据州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背景及发展要求的重大变化,各县和景区管理局紧密结合实际,对旅游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战略布局以及目标任务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系统科学地编制或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目前,部分县(景区)已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点)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部分县(景区)已启动编制(修编)。为切实提高旅游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进一步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工作,确保规划质量,促进旅游规划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旅游规划通则》和《藏族自治州实施<省旅游条例>的变通规定》精神,结合我州旅游规划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要求:

一、旅游规划编制

州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全州性的旅游专项规划、州级重点旅游区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旅游线路产品规划等,并指导和推动全州各县高起点编制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等专项规划。各县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专项规划,指导本辖区的景区(点)旅游规划。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局部规划服从全局规划的原则。旅游规划的编制必须聘请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并组成以旅游规划专家为主,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的编制小组。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程序不健全、内容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经费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作不踏实、审查不规范以及用名不符实的规划来替代旅游规划的问题,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旅游规划评审

原则上,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县(景区)组织编制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旅游专项规划,由州旅游局负责组织评审,并经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审核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三、旅游规划审批与实施

州级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省旅游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州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州旅游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全州重点旅游线路产品等规划由州旅游局征求各县和景区管理局意见后,报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批复实施。其他旅游区规划最终成果,应书面报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征得同意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实施。要切实做好旅游规划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建立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和项目风险评估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确保规划的执行力。经批准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等旅游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全州旅游规划业务工作由州旅游局规划科具体负责,对旅游规划工作实行项目立项、评审备案、审查批复制度。各县和各旅游景区编制旅游规划必须报州旅游局申请立项,确定编制单位后,要加强与州旅游局的沟通对接,以便对规划编制进行指导,规划草案形成后,原则上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组织专家进行规划评审必须报州旅游局审查,认可批准之后才能召开评审会。

旅游规划篇4

关键字:县市旅游规划艺术性科学性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县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县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县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县市旅游规划作为县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县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点)在县市中的布局(有的规划还包括了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规划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县市的游览或观光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由于这种背景下的县市旅游规划主要依托在县市规划之中,它的完成单位基本上是城建规划设计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多为城市规划出身,鉴于其学科背景,对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规划人员依照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交通、生产、游憩)来进行空间布局,而游憩不完全等同于旅游,范围比较小,因此,把县市旅游规划做成“游览规划”是合乎常理的。

不过,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县市规划,如果县市旅游规划包括过多的不可预测的旅游经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县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也是事过其需。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是好的县市旅游规划应当贯穿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划科学”也是要掌握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甲方的县市政府和作为乙方的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在对资源的分析评价与对它的提升处理的基础上坚持本源价值,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避免损失。另外,我们经常谈到的规划的“前瞻性”应当包含在“科学性”这一范围之内。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那艺术性则是来自规划人员通过对当地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的本色了解后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体现。艺术性在县市旅游规划中主要体现在对县域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与整体布局上。整体布局大到对景点、景区的分类组合并分区;小到对观景点,游客接待中心的选址定位。如今有些地区的旅游规划盲目开发景点,决然不顾景点是否有旅价值,强行开发“无中生有”。这种做法显是不可取的。

一、县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目的地规划。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客源地进行的规划。这其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县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县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第二,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游、行、吃、住、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县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2、目的性规划。县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县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阿克陶县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在最近两年内,在一级客源市场完成阿克陶“三山四水一核心”最佳休闲旅游板块形象的建立。形成阿克陶旅游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局面,形成“四大片区、点、线、面”的有序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旅游空间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阿克陶整体发展形象,加快阿克陶经济建设的步伐。

3、目标性规划。县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虽然诸多县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是太教条,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当一个县的旅游资源达到其最高承受力时,由于游人过多,游客将会对旅游景点产生厌烦感。这是没有考虑现实中存在着“自疏”效应的结果。所以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即县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有战术的,即设定发展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要合理―既要与规划举措相适应(光有目标没有投入,指标的完成是无源之水);又要与县市的承载力相适应。对中国县市的调查显示,住宿等配套设施往往会成为这个县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

总而言之,县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的县市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县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游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二、县市旅游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县市旅游规划把县市作为规划对象,县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县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县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县市的个性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

1、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游赏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保证县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城市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县市旅游规划的范围。至于郊区的范围有多大,要视需要而定。

2、县市旅游基础设施的落实越来越成为县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县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县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3、要注重县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县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县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县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中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把县市景观建筑、广场、中心和分中心、县市标志性地段、县市雕塑、县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建设新的旅游景点的投入要远比利用原先建筑要节省费用和土地;而且可以提升县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4、要对县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县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县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县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县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特克斯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界定这个县市的建筑风貌,体现寺观园林之美的风韵,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白墙灰瓦为基本色调。而浙江湖州提出的“亲山、望水、见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县市魅力的重要途径。县市旅游规划对县市风貌和格局的忽视,显然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县市旅游设施既要体现这个县市的文化个性,以展现和表征县市的活性。例如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县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县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三、结束语

老龄化、休假时间延长、生活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自驾车增多、城市化、国际化等将是未来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3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全方位拓展为旅游规划水平和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人口众多,休闲度假胜地需求规模日趋增大,以自然为基础的游憩地类型不断增加: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专门化户外游憩基地(漂流基地、野营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等)。资源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旅游规划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技术上将更加有效。

旅游规划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结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规划迅猛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良好结合,对确保旅游和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的关系

1、从旅游规划看城市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这类城市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即甲方往往是旅游主管部门;而乙方即规划编制单位,由于需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因此,规划单位往往具备于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多领域综合型人才。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城市旅游规划。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城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点)在城市中的布局、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的规划,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城市的"游览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

三、旅游发展所遇到的阻碍

1、经营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监督制约不利,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弱点,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削弱了其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不但对企业本身造成伤害,而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许多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具有极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旅游企业急于早日获得经济效益,开发时急功近利,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时对资源过度利用,使资源超负荷工作。这些“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保护”的行为造成了许多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而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这些行为又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还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使得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最终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的情况,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发展观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理论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的监督、规划与管理。加上某些经营者的短视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过度利用。另外,由于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我国许多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触摸攀爬古迹,在古迹上乱刻乱画,随意丢弃垃圾,在保护区内狩猎、野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使许多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并且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使景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被破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1)、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四川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由于房地产开发,旅游区开发挤占水面到1987年仅剩下70.29万亩;著名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

(2)、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

水资源锐减一方面使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点消失。如有“泉城”美名的济南,由于70年代以来,该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俱增,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量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名泉干涸,并且使围绕这些名泉而修建的旅游设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水资源锐减的同时,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和净化未达标准便排入景区水体,严重污染了水体资源。

(3)、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

大气污染往往是跨区域的。它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威胁旅游业发展。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暧,至21世纪30年代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摄氏度,导致海平面上升25―140厘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许多沿海旅游城市和景区将面临威胁;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升高还会导致酸雨的出现,酸雨会毁坏植被,造成土地和水质污染,腐蚀文物建筑,旅游资源质量将受到严重破坏。

四、处理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方法

1、注重城市旅游发展

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角色正备受国内外关注。伦敦、洛杉矶、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均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在亿人次以上。巨大的游客流带来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联动,因而使旅游经济成为城市经济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对入境旅游所作的调查,入境旅游者在我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总是几个大城市或特色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桂林、杭州等。由此说明,在各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中,城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 重视城市旅游规划的编制

(细化:城市需编制旅游专项规划,明确城市旅游总体布局、产品、产业、线路、设施等)

3、明确城市旅游规划担负的重任

正确认识与处理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前提保证。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现今的旅游资源,无论其自然性还是人文性,最初存在并非是为旅游而生,只是在某一时空阶段被旅游业所利用,才被称为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旅游资源,往往是城市各产业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才分化出部分旅游功能,成为旅游资源。大概正是由于旅游业的这种附属性,以及它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性、经济收益在城市产业中的散在性,使得许多城市旅游规划被轻视。旅游规划通过分析各类适于当今时代的旅游资源以及一系列背景环境,研究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路径、产业体系以及总体定位,对城市旅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良好结合至关重要,因此,在处理两者关系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作用的重视,促进处理两者关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加青;旅游目的地概念性总体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青海省坎布拉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

[2]夏志华,胡卫卫;关于当今旅游规划的几点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旅游规划篇6

近年来旅游热潮席卷神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假日旅游蓬勃兴起,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取得了巨大收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地政府也纷纷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高度重视。这一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极大重视,重新审视旅游,如何发展旅游业,这一课题真真切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xx旅游度假区是以xx水库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始自1985年,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项目开发总投入近3亿元,其中域外投资1.6亿元,建成和在建的旅游度假项目达50余个,累计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2000年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2000万元。现已构成两日游网络,并与周边地区景区(点)构成三日游网络。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xx”期间,xx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我们更新了旧的旅游观念,理清了旅游发展思路,明确了xx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在完成从旅游经营向旅游业行业行政管理转轨的同时,注意对xx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开发、行业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xx区旅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基础设施上,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环保等全面发展,与城区相配套,完成了云松路、旅游外环路、库区旅游公路等一系列公路建设,旅游区内黑色路面已达15公里,今年又完成了旅游环湖公路16公里路基工程,公路沿水面延伸,两侧山青水秀,可使游客观赏到清河秀美景色,同时,还能极大地带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来自)在旅游规划上,完成了xx区旅游“xx”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项目开发上,一大批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餐饮、娱乐、休闲、度假项目相继建成,其中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4个,超百万的项目十余个,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级酒店xx大酒店多次成功地接待国家、省、市大中型会议及外事、商务活动,xx年xx月又圆满地承接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周到细致的接待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建立了xxx旅游项目库,搞好项目初步可研,为新项目开发奠定基础,其中水面综合项目开发、国际文人度假村、冰雪乐园三个项目已列入xx省“xx”期间重点开发旅游项目盘子;在行业管理上,从原来的旅游经营向旅游行业管理转轨,出售了xx宾馆、xx假村、狩猎场等,彻底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工资和养老保险问题。加强了对清河旅游业的管理力度,xx年出台了《xx市xx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局定期会同区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对旅游区进行综合执法大检查;在宣传促销上,抓住旅行社这一旅游市场媒体,采取多种途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如旅游大蓬车、旅游巡回展、旅游洽谈会、旅游风光画册、旅游专题片、专题旅游节、网上促销等等,促进了xx与其他地区的经验交流,提高了xx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

回顾这些年来xx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过程,xx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产业化初具规模,对如何发展旅游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是,政府的正确主导是关键,要把旅游真正作为产业来抓。xx旅游业受到xx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xx旅游作为全市旅游业的龙头和对外宣传的窗口。xx年列为xx市唯一一家市级旅游开发区,并于xx年成立了xx市xx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xx副市长亲任管委会主任,加大了全市对xx旅游开发的协调力度。xx区委、区政府也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并确定向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行旅游项目开发享受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扶持,使xx旅游业获得超常规发展,旅游产业化基本形成。“xx”期间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经济比重逐步提高,旅游区已形成集餐饮、游览、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得到完善。不论是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制定管理办法,还是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开发、旅游宣传等方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指导,急时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尤其是实行区级领导包重点旅游项目制度,使全区形成大旅游的良性氛围,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而也使我们信心十足,干劲倍增。

二是要突出抓好旅游规划工作。我们xx区旅游“xx”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编制,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增加了科技含量,为xxxx旅游度假区的科学、合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xx旅游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突出、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具体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不断强化旅游意识。我区全民旅游和大旅游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出现了全区上下人人谈旅游、人人关心旅游的大好形势,为旅游业献计献策。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使我们开阔视野,更新了观念,走出了旅游开发的狭隘圈子,坚定了向规模化旅游发展的决心。

四是要追求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发挥xx鸟语花香、山幽林静的恬然特色,采取旅游和度假相结合方式,建立旅游度假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并根据xx农业产业化和满族民俗风情,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游和民俗风情游。

五是抓好管理和宣传工作。必须依法进行管理,通过执行《xx省旅游管理条例》和《xx市xx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了行业管理,逐步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落后管理现状。必须充分认识宣传促销的重要性,努力扩大宣传渠道,加大宣传投入,讲求市场效应,提高知名度。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加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按照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发展xx旅游业,坚持旅游和度假两条线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要坚决贯彻落实抓好“四项工作”、开发“三大项目”、落实“两个措施”、实现“一个目标”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抓好“四项工作”,即项目开发、宣传促销、基础建设、规范管理。开发“三大项目”,即水面综合项目开发、历史及现代人文景观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开发。落实“两个措施”,即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定xx旅游项目开发优惠政策,促进xx旅游业快速发展;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明确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数额,并以此牵动旅游项目开发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一个目标”,即“xx”期间进入优秀旅游县区行列。

近期开发建设的主要构想有:

1、城市建设与旅游相配套,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要按照旅游业的要求设计,并计划经过十年建设,(来自)将xx区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实现山中有城,城中有河,河中有景的建设目标。

2、扩大现有旅游度假区范围,通过环湖公路的延伸,新的自然景观将不断充实xx山水风光游的内容,使旅游度假区观光范围在xx末期达到20平方公里。

3、加快人文景观建设,计划新上旅游项目有:野生动物养殖观赏园、大型卡丁车场、娱乐场、冬季旅游项目等娱乐项目。

4、依托电厂、啤酒厂开发工业观光游,重点开发世界之最地下发电厂。

5、依托葡萄生产、花木栽培开发农业生态游,重点开发美国特种鱼养殖、万亩葡萄园等项目;依托满族和鲜族风俗,开发民俗村。

6、开发以柳编、山野菜等旅游商品。

以上是我们对如何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初浅认识,只是作为经验交流的一个参考。旅游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旅游工作者的为之不懈努力,多学习,常交流。这次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座谈会的召开,给各地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将广泛吸取各地兄弟单位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开展工作,为xx省旅游业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旅游规划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旅游经济增长信心,分析和把握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部署下一步工作。通过此次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旅游投资引导力度,扩大旅游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作用,迎难而上,实现我市旅游经济较快增长。

一、20*年旅游工作情况

20*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先后发生事件、全国大范围严重雪灾、四川汶川强烈地震,造成国内旅游业面临严重困难,但我市旅游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大幅下滑的局面,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游客总数为2733.63万人次,同比增长8.98%;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同比增长16.69%。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工作目标及全年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2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编制旅游规划。

一是编制完成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北部旅游圈发展规划》、《*市环滇池旅游圈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世博园、阳宗海、安宁温泉等重点旅游片区也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项目郑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已提交市规委会,*乡村养生旅游试验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也已经启动。二是旅游资源整合取得进展。编制完成*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对*高等级公路、景区和旅游小镇进行统一包装,向社会招商。针对*旅游区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对*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方案,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三是旅游标识标牌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市主城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推进施工。主要旅游县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

(二)全面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全市努力,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348.45亿元人民币,实际完成投资额21.5亿元。为支持项目建设,我们还对11个重大旅游项目和带动性龙头项目给予了共计78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此外,还针对新兴旅游热点线路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体系的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昆石高速公路阳宗游客服务中心、七彩云南游客服务中心、*区高原明珠游客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在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干线和游客集散地扶持建设了20座星级旅游厕所。

(三)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一是积极进行海外宣传营销。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美国有线电视网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播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分别组团赴印度、韩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宣传促销。邀请印度、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外的新闻媒体到*进行考察报道。二是继续深化区域联合促销,先后联合成都、桂林参加了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和法国巴黎旅游展。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海峡两岸联谊会,共同研究探讨*旅游市场的开发及*—*—*旅游产品的营销。举办了中国南方旅游城市第十届年会和广东惠州*文化旅游周活动。

(四)成功举办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系列活动及亚太旅游协会(pata)20*年旅游战略论坛

*市承办了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以“奥运北京、旅游云南”为主题,精心组织了开幕式暨花车巡游、春城梦幻之夜花车巡游、广场民族歌舞展演、西寺塔广场泼水狂欢活动、云南名特民族风味小吃长街宴、民族大联欢活动、“奥运北京、旅游云南”高尔夫球邀请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受亚太旅游协会和市政府委托,*市旅游局负责承办的亚太旅游协会(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在*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国际旅游界的一次盛会,论坛共邀请了包括pata总部副总裁在内的来自亚太地区23个国家(地区)的120余位从事旅游行政管理、航空运输、酒店品牌建设、机场运营等旅游界学者专家及营销商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密切了与亚太旅游协会的密切合作,扩大了我市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了*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五)强化了旅游法规建设

按照市委“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的行政审批改革会议精神,积极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制定了《*市旅游局便民服务工作方案》和《便民服务指南》,全面清理了我市旅游规范性的文件;完成了行政执法制度公开工作,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市旅游局网站上公布了旅游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内容);公布了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赔偿程序;指导和督促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工作,开展了对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

(六)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20*年,我们紧紧围绕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及黄金周旅游接待等重点,加大市场监管,突出旅游安全防控及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重点对“一日游”、“黑车”、“黑导”,私拉乱价,倒卖门票等非法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治。全年共查处旅游服务企业7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服务117人次,共受理旅游投诉87起,受理游客一般性投诉及咨询电话10000余起,理赔金额共12.*万元。旅游市场秩序一直居于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领先水平。

同志们,20*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我市旅游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些困难。例如我市入境旅游从去年8月份出现了自“非典”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也相应出现下降。入境游客在昆停留天数从2007年的1.54天下降到1.42天,低于*、青岛、西安、杭州等旅游城市。20*年我市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从收入总量来看也低于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偏短、总体花费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我市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旅游方面,国内旅客增长明显放缓,国内旅游过夜游客增长速度与国内一日游增长速度不相协调。一些景区改造项目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资金未能按计划投入到位的情况。尽管遇到了上述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要机遇。

二、旅游发展环境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在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2009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只要能够提振信心,积极应对,旅游经济仍有望实现恢复和提升。(一)发展环境分析20*年上半年危机事件不断,下半年经济形势趋紧,可以说20*年是我市旅游经济发展非常特殊也较为困难的一年。去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相继受到年初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5·12”汶川大地震等危机事件的冲击,遭受了很大损失。上述危机事件波及了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地区,从影响的持续性来看也相对较为短暂,上述危机事件对我市国内和人入境旅游发展均有负面影响,但相对来说我市旅游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从全球看,20*年下半年至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使得全球金融系统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进而向实体经济蔓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普遍降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海外旅游需求明显降低,我市入境旅游发展因此受到阻碍。从国内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全年也经历了数次调整,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转向“重点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经济形势是影响20*年下半年乃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比自然灾害等事件更为全面、深远。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要好于国际总体经济形势,因此国内旅游发展环境要好于入境旅游。从其他方面来看,国际油价从140多美元的高位回落到现在的60多美元,旅游交通运输成本有所降低,将会对长线旅游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假日制度调整对一些以经营长线旅游产品的旅行社经营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对全市旅游经济总量影响不大。加之,由于拉动内需的需要,国家对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都为自驾旅游以及城市近郊游及中短途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发展趋势分析

20*年,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位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第17位,旅游外汇收入排名第23位,均比2007年上升了一位,显示了我市入境旅游经受住了考验,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普遍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海外市场的稳定。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后,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动力和阻力并存的局面,国民旅游扩张与入境旅游萎缩、供给扩张与需求滞后、国内宏观环境好转与国际经济继续下行等三大突出矛盾是左右第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趋势的主要力量。

今年4月份,我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增幅虽仅为3.17%,但是相对一季度21.42%的降幅,海外旅游市场的回暖仍预示了旅游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旅游经济总体上在低位平稳运行并朝上行方向发展,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更加明显的回暖趋势。旅游市场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延续入境旅游下降、国内旅游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基本格局。入境市场整体回到正增长轨道还需时日,*旅游游市场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国内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递增趋势,但由于“五一黄金周”长假取消的影响,周边游将成为国内旅游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2009年的主要工作

目前,国家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放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位置,这为我国国民旅游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旅游业发展符合国家推动科学发展、扩大内需的要求,发展旅游能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因此,立足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基本面,我们将从旅游需求、产品供给、宏观管理、区域合作等方面积极进行筹划,将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转化为战略机遇,努力实现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212.89亿元,较去年增加15.77亿元,增幅8%。接待旅游总人数2898万人次,较去年增加164万人次,增幅6%。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住机遇解决主要矛盾,力争实现我市旅游经济较快增长

一是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及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时机,将*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积极探索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产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积累新的经验,探索新的做法;二是要抓住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即国民不断增长且日渐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结构供给不足且商业模式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坚定不移的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着力解决传统旅游产业中业态和模式落后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运行绩效,坚定不移地创新旅游产品,面向新需求,依托科技、教育与人才资源,着力解决旅游产品开发和组织创新问题,为我市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保证。

(二)加强投资引导,争取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冲刺之年,我们将进一步用好产业支持政策和产业促进政策,加大引导性投资力度,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老街”一期项目、北大营生态旅游一期项目、星河温泉旅游小镇一期、安宁世纪天乐一期等项目要力争年内建成并接待游客;推动环滇池生态旅游项目、石林“狂欢之都”、阳宗海华侨城生态旅游小镇、阳宗海凹子山等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做好郑和故里文化旅游项目、安宁玉龙湾运动休闲主题社区等项目的前期报批工作,力争尽快完善手续开工建设。

(三)积极进行宣传促销,促进入境旅游恢复与提升

把握后奥运和200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重要时机,强化对外形象宣传,组织开展有声势、有特色、有成效的旅游促销活动。加强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传统海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同时着力印度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仍需抓好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和东北的市场营销工作。

为此,我们将开展以下宣传促销工作:一是在上半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各项活动的基础上,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宣传布展工作。在参展规模、布展水平、活动策划、商务洽谈等方面都要实现提升和突破。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广告投放力度。计划重新拍摄制作一部新的*旅游现象宣传片在部级或海外电视媒体上进行播放;编制一本新的《*旅游》导图或宣传册为游客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继续在部级或海外媒体投放一批*旅游平面广告。三是积极组织海外目标市场营销活动。下半年,将组团分别赴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进行旅游促销,并计划邀请不少于3批的海内外旅行商、媒体记者来昆进行考察宣传;计划组织国内目标市场营销活动3次;参加区域性旅游协作会议及展览2次;四是继续加强互联网宣传力度。*旅游网全年添加内容15万字左右;英、日、韩三个外文网站将计划增加不少于3万字的信息内容。

(四)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做好《旅行社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随着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开始实施,旅行社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准入标准大大降低。有利于旅行社通过增加接待能力或开展新兴旅游项目增加收入。同时,也会吸引外资旅行社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促使小而零散、“小作坊式”的国内旅行社不断整合与调整,促使我市旅行社公司做大做强。

随着《旅行社条例》的实施和省级管理权限的下放,我市旅行社从数量上预计将会出现明显增长,管理工作覆盖面和管理难度将会加大,这对我市的旅游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2009年我们将加大我市旅游市场管理力度:一是用好省级下放的审批权限,配合《条例》的实施做好国内旅行社的审批工作,为旅行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旅行社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旅行社的做大作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继续推行“旅行社行业建设指导员”制度,抓好《旅行社条例》和《*市旅游业监察条例》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检查力度,加强对涉旅案件的查处,净化旅游秩序;三是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整治“零负团费”的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一日游”市场的规范治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做好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工作;四是指导各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旅游安全风险基金机制,指导各类旅游企业购买保险,做好突发旅游公共安全紧急事件应急保障工作。启动旅游安全风险金救助机制,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和火灾隐患督查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四是配合《旅行社条例》的贯彻,做好旅行社经营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备案登记工作。启动*旅游网络监察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旅游市场信息化监管水平。

(五)组织好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活动,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今年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以“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为主题,围绕创建旅游小镇、开发乡村旅游景区、拓展*旅游经济圈,充分发挥农村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向广大市民重点推出10条生态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基地和特色旅游村镇,提升一批发展条件较好的乡村旅游景点品质,开发以特色工艺品和农特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齐头并进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规划篇8

一、发展目标

以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三位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把建成汉、长沙、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到年,实现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年均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20%,使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规划布局

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四个景区”。“一个中心”即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四个景区”即柘林湖景区、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

三、景区开发

1、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按照“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旅游城市,增强其对游客的吸纳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及县内其它景区游客的接待中心和集散地。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旅游新城区,对建筑物的风格及色调进行协调管理。高薪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规划管理人员,严把旅游新城区的规划布局关、建筑风格关和功能配置关。把湖滨路、协和大道、宋溪沿湖地带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亮点和游客住宿、购物、娱乐的重点区域。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成开放步红度假村、五星级步红国际大酒店、巨通休闲疗养中心、四星级县旅游宾馆、三星级景山宾馆、华澳山庄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接待设施;开辟县城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风味小吃城等购物和饮食市场;完善影帝娱乐总汇、苏亭山庄等娱乐设施。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县总接待床位达5000张以上,使县城成为北地区仅次于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城市。

2、柘林湖景区。支持配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抓好景区的规划建设,把景区打造成大庐山旅游圈内一个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功能突出的亮点景区。以平尧生态农庄、新光生态农庄、罗坪金天生态农庄为基础,按照生态经济要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力打造“农家乐”、“渔家乐”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国防教育基地、豫宁公园、古艾博物馆、浪琴岛度假村、古艾风情园、生存岛、幕阜亭度假村、红豆杉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完善观音岛、观湖岛、茶岛、艾园、九岭狩猎休闲中心、长墅源峡谷漂流、协和娱乐园等景点建设,引资开发百湾迷宫、墨斗山等岛屿,发展水上娱乐运动、豪华游轮观光、沙滩游乐等旅游项目,开发柳山,恢复柳山书院、柳浑精舍、涌翠亭等景观。

3、陵岩景区。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开发陵岩,进一步完善神雾山、陵岩峡谷漂流、陵岩山庄、九岭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游憩项目,拓展旅游接待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整合旅游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促销,做响“陵岩”品牌,把陵岩景区建成在省内外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要景区。

4、鲁溪洞景区。打通鲁溪洞后洞,加快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兴建宾馆、茶楼、休闲别墅和小木屋、庙宇等,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成鲁溪洞旅游接待休闲娱乐功能区。

5、九宫山南景区。以九宫山南坡避暑度假区、上汤温泉保健疗养区、小九宫奇石秀水风景区为开发重点,引资兴建大型的温泉山庄、避暑山庄,建成九宫山南旅游接待中心,开挖人工湖泊,发展温泉疗养、生态保健、山地休闲健身、人工滑雪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性旅游景区。把太平山道教文化旅游作为九宫山南景区的一个宗教景点,使其相互补充、融为一体。通过招商引资维修太平山佑圣宫,恢复和重建万寿宫、万福宫、万禄宫、一天门、炼丹亭、巡山殿等景观,发展宗教朝觐、养生保健旅游产品。

四、配套建设

1、旅游交通设施。完善景区旅游公路网,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全县现已修通的景区公路全部油路化;建成湖景区北线的旅游公路;抓好上汤至九宫山、甫田至太平山的旅游公路建设;促成杨洲、罗溪至靖安旅游公路的立项和建设;建成开放县城旅游码头、杨洲旅游码头、红岩潭旅游码头,完善湖区各景点码头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招商购置豪华游轮、游艇,组建游船公司和旅游车队,从根本上解决水陆两路交通制约瓶颈。

2、旅游通讯等其它基础设施。实现所有景区通水、通电、通程控电话和电视。消除移动通讯信号盲点,做到所有景区移动信号全覆盖,保证网络畅通。搭建网络平台,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市场共享机制,实现与庐山、九宫山等部级风景名胜区的互动和对接。在陵岩景区开发完善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

五、有关工作

1、旅游规划。加强旅游区内尤其是旅游干道两侧的城乡规划管理;配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编制好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和发展详规;抓好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旅游规划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开发与保护,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市场开拓。重点开拓以柘林湖景区为中心300公里范围内的客源市场,主要瞄准汉、南昌、、景德镇、黄石、湖南平江等周边大中城市,依托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宣传,适时举办山水旅游节,通过建设大型固定广告牌宣传、加强旅行社推介、广泛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进行市场开发促销。

3、环境保护。严格按照《县旅游开发管理若干规定》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禁止在景区及旅游公路可视范围内开山、炸石、乱伐、移栽和非法经营景观林木,确保景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完好。严禁在柘林湖湖滨地带及各主要旅游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百姓建房必须按照乡村规划报批后进行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必须达到视觉美感好要求。

4、行业监管。加强旅游市场督查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旅游安全有序。注重景区景点环境卫生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各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上一篇: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竞争上岗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