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4 17:09:49

旅游规划案例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旅游规划;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01-02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应该看成是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介绍具体经验和丰富背景知识,从对具体经验的分析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群体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具备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技巧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进行辩论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经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与现代思想相适应,突出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很难适应当今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案例教学就特别适合理论性强、灵活性强、应用性强的课堂教学。

(一)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旅游企业经营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很多学者自身主持的科研成果。上课过程中应用这些案例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今后从事旅游景区的规划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客观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做出判断,而不是在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其实,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只有一个,这对今后解决实际的规划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夯实理论基础,让学生对旅游规划的内涵、体系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是运用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授课过程中大量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决定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必须引入案例教学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境界[2],对于一些思想敏捷、基础较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所以,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可能只了解国际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例如,在介绍如何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时候,任课教师搜集已有的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在感官上对调查报告有所了解。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从一篇案例中引申出许多问题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当一个“规划师”,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讨论。案例教学也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严重脱节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主讲教师意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案例书籍基本上都是编著者个人的科研成果,这些为数不多的旅游规划案例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造成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教学重点往往放在规划原理的讲授、学科的学术动态分析以及产业实践的动态传播。而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实践的问题。《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方法的传播。如果学生掌握了真正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去发现答案。授之以“鱼”,人只能受用一时,而授之与“渔”,则能让人受用终生。

(二)教学案例缺乏典型性

目前,旅游规划的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案例教学模式,从直接“拿来”案例变为案例本土化与国产化,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市场上已有的规划案例教材中,有些案例取自国外,直接翻译,并没有反映中国的实际,学生对国外一些大公司往往只知其名,缺乏对其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国外的经济背景和旅游发展的环境了解及感受也很少,学生很难体验案例的情景。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的结合。自编教材又存在理论基础较薄弱、内容滞后、层次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案例等弊病。所以,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当部分案例是国外“进口”的,这无疑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影响案例教学质量。另外,很多案例是主讲教师直接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也缺乏一定的地域性。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教学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案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例如,在讲授旅游规划的内容时,搜集了已经编制的《莱芜市旅游发展规划》、《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等,在具体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向学生展示这些比较成熟的规划案例,让学生真正明白旅游规划的内容不单单是一个方面,而是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综合体。

反之,如果盲目地堆集案例,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因此,在课前准备中,案例的选取一是要有代表性。即为了什么教学目的而选择这些案例,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另外,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旅游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兴趣。最后,课堂讨论采用的案例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与整体教学环境相配合

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依教学设施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会更佳。

(三)教师要注重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

作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主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旅游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生产实际,尤其滞后于科研实际。主讲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弥补了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使学生获得更为广博和新颖的知识,并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参与评审“石河子‘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将该规划的大纲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对该规划做出相应的评审,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

另外,本专业在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服务中的主要科研成果有:《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乌鲁木齐雪莲山景区旅游规划》、《乌鲁木齐-昌吉旅游发展规划》、《吐鲁番地区艾丁湖北景区旅游建设规划》、《哈密地区旅游总体规划》,等等。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探讨》、《论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论石河子旅游景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新疆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等。这些科研成果地方特色鲜明,作为教学案例很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兵团的经济发展也能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

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较为广泛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旅游规划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强调其作为旅游学科的属性,而忽视了其与社会经济实践的联系性,因此,在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本身的讲解和灌输,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旅游业变化很快,往往是学生还没毕业,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有鉴于此,我们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讲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优化,融入许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除了选取一定的文字性的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以外,还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大家看法》、《央视论坛》等栏目的热点新闻作为教学案例,其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旅游规划单学科的学习转变为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全面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归纳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 王晓南.《旅游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红色旅游;景观规划

一、传统村镇聚落保护

传统村镇聚落通常是指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当地特点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城镇和村庄。传统村镇聚落的有效保护能够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下以徽州村镇聚落保护为样本,从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现状、传统村镇保护策略等方面出发,对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进行了分析。

1.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现状

我国是历史大国因此拥有者诸多传统村镇聚落,因此我国的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一直在我国得以进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传统村镇聚落中的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都被划为了保护区并且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但是这些工作的长期进行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并且如何在长期保护过程中保持村镇聚落的传统风貌则是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的最重要内容。例如徽州是宋代兴起的重要城镇并且为浙江省最早的传统村镇聚落之一,并且徽州也是唐末两浙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源于徽州的徽商在明清时期称雄中国商界长达500余年并且有着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美名,因此徽文化也成为了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但是徽州传统的建筑与青年人的居住观、审美观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徽州许多传统村镇聚落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居住环境并且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则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因此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则需要研究一整套合宜的对策。

2.传统村镇保护策略

(1)法规的有效制定

在徽州的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过程中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能为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例如在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一方面加快制定和出台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则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对相应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做出合理的规定并且更加明确的出台相应的保护程序和保护政策,从而促进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

上文已经叙述过徽州传统村镇聚落存在着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传统村镇聚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则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大力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更好地调整聚落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并且合理地减少核心保护区内的居民建筑和居住人口与此同时优化居民结构并且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从而更好地恢复传统建筑和风貌的本来面貌。除此之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基础设计的建设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如对传统村镇聚落的排水、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在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这些基础设施与徽州的传统和历史环境能够协调一致,从而有效避免视觉污染的出现和对徽州历史风貌的损害。

(3)保护资金的有效筹集

任何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筹集工作的有效支持,在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中也不例外。由于徽州自身是历史上的商业发达地区。因此在传统村镇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渠道对保护资金进行筹集。除此之外,在保护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统村镇保护基金的有效设立更好地鼓励社会团体、政府、相关机构、个人对徽州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进行合理的资助,从而促进徽州传统村镇聚落的有效保护。

(4)鼓励公众参与的有效参与

公众的有效参与是徽州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这一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徽州当地居民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村镇聚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促使徽州当地居民更好地认识到正确的保护措施并且有效避免错误的、破坏性的保护措施的出现。从而促进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

红色旅游景观是弘扬革命精神、发扬我国光荣传统的重要旅游景点,因此红色旅游景观的合理规划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以歌乐山红色旅游景观为案例,从红色旅游景观的原则、前提等方面出发,对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进行了分析。

1.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原则

在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划原则。由于重庆歌乐山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工作人员需要注重保持规划的谨慎性。例如对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保持在当地的庄严、肃穆气氛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而不能单纯的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产值增加,而应是当更好地传播红色旅游景观所体现的革命意义和革命价值。

2.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前提

红色旅游景观的规划同样也离不开专项资金的有效支持。由于红色旅游景观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可以注重政府专项资金的有效筹措并且在对红色精神、革命价值进行有效宣传的前提下促进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基金的有效设立和运营。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工作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因此工作人员在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具体案例的有效结合与分析,从而促进传统村镇聚落保护和红色旅游景观规划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辛田;盛正发.红色旅游发展的再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9,1(2):53-55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 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才能互为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很适合,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课堂讨论法

该课程在讲授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热点及进行案例分析时,就应根据所讲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在讲到会展旅游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武汉市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分析武汉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武汉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等。又如,在进行博采旅游产品的利与弊分析时,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或开展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对博采旅游利与弊进行分析。因此,课堂讨论法在该课程中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及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旅游教学 应用探讨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可以锻炼学生的双学位,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就是提出一种两难的教育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只起到指导者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发挥学生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的案例不具备代表性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中职教师在选择旅游教学相关案例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选择的案例不但不能反映旅游教学所体现的规律性,也没有明显的教学特征,不能将学生学到的内容很好的融合在案例内。这种不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不能作为旅游教学内容的代表,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师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旅游知识有很多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旅游学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与讲授的内容相符,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盲目的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夸大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基本上每节课都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无论案例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相符。由于每一次的案例教学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过多的使用案例教学就会减少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的时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歧,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应该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选择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讲课之前,应该先对所讲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选择真实的案例或者是自己编写案例,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案例必须要符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并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这本教材,因为旅游教学本来就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所以教师在设置案例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如“广州的‘老字号’问题”,因为清朝时期,广州曾是重要的港口,所以历史上曾有100多家百年老店,但是在20世纪080年代末期,广州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地铁兴建,因为很多传统的商业中心具备升值的潜力,导致房地产开发生纷纷涌入,造成大量老字号的消失。”问题:从旅游角度看,对老字号的利用可有什么方法引导他们再次重生?这个案例不但考察了学生对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的知识,还考察了学生对旅游专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考察,可以全面的考察学生这本教材中学到的四、五、六章的内容和知识,锻炼了学生旅游规划设计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的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多种形式并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研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学的兴趣。例如在旅游专业中都会学习《饭店英语》这门课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国家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这门课程在旅游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师在将这本教材的有关内容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小情境,如订票服务,这是旅游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最少要设置两个角色,一个是购票者(A),一个是售票员(B),对话内容大致如下“A:Will you book a ticket to Paris for me?B:Yes,madam.When do you intend to leave Beijing?A:Next Monday,May 15th.B:Which flight do you prefer?A:Afternoon flights preferably.B:Yes,madam.there two flights available that day:one at 4pm,the other one at 9pm.A:Fine,I’d like the 4pm one.B:4pm,fine,I will fix your ticket,madam.Please wait a moment.”通过这样的对话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目前,有很多旅游专业的教师过分依赖案例教学法进行旅游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当成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学生在充分的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才能熟练的进行案例分析,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职旅游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而案例教学法又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在旅游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春花. 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J].考试周刊,2011,(12).

[2]刘艳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0,(10).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5篇

第一,内容丰富、全面、翔实,结构系统清晰。本书强化了第一版内容丰富的优点,不仅详细阐释了旅游规划涉及的资源、市场、产品、空间、营销、服务等重点问题,还增加了旅游规划的实施、评价、监控等内容,尤其将旅游区规划单独成章,使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关键问题均得到了展示,全书体系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作者旁征博引,1900多篇文献的强大支撑使得各种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尤其是各种规划技术、模型方法得以被详细阐释。此外,本书辅以新颖、恰当、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够帮助读者形成对于旅游规划的理论―模型一应用的全面认识。

在《旅游规划原理》全书的行文结构上,作者较第一版进行了局部变动,力求紧扣旅游规划的基本模式。例如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融入到目的地品牌和营销规划中,旅游容量从资源部分调整到旅游规划影响评估,并全面构建旅游影响分析体系,旅游产品则按照旅游产品树进行了梳理,删除了产品与目的地等部分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框架,内容全面而绝无堆砌之感。

第二,注重理论模式梳理,强化案例分析。本书在侧重于全面梳理、介绍旅游规划相关基础要素的同时,更为强调理论分析的深度和层次性,几乎每页可见的分析模型为规划相关过程提供最为科学的指导,不仅提升了全书的理论参考性和研究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从大的思想、理念到模型到具体方法、指标的合理建构,同时,作者着力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以避免第一版中出现的过分注重理论的介绍而忽视整体理论建构的问题。该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还在于其立足于中国旅游规划实践,作者承担了大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旅游规划,为全书提供了充足、典型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规划案例。这些生动、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融入到作者理性、系统的思辨凝练中,必然会使读者对旅游规划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三,接轨国际经典研究,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同第一版相比,本书的参考文献数量整体减少,但国外经典权威的研究成果却大量增加,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中外文文献数量比由4:1变为2:3。尤其是一些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如Lskeep,Guun,Hall的经典著作被多次介绍和用于分析相关问题。在一些经典理论被保留的同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经典理论的后续研究也被补充进去,如旅游空间结构模型、作者自己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等分析模型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此外,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旅游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其旅游学科树、旅游产品树等众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也在书中有所介绍,有助于读者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同时,对旅游学理论和旅游学科发展的脉络形成清晰的认识。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6篇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转化,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今旅游管理课程的大部分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一直沿用“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已明显加快。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股力量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环境、变革理念和开放资源,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变得现实可行。

如何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来,以便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参与性,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学堂转化,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的转变,最终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这些都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纵观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及可行性分析等理论阶段,将翻转课堂运用到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少之又少,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将会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与新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经验,重点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 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答。翻转课堂现今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翻转课堂是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是从课下知识传授到课内知识内化的转化,是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学生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材料、在网络上与他人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获得。而在课堂内,学生重点专注于基本任务的学习,与他人共同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的时间。课下,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步骤、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教师则指导协助学生,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由此来看,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在线课程,也不是让学生在孤立无序中学习,它是一种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个性化接触时间的手段,它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对自己学习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教学流程为线索,设计出翻转课堂的内涵图(见图1)。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但目前国内受到各种原因的制约,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由于经费或教学设备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省略,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据了解,除了研究生层次的《旅游规划》课程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旅游规划课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外,其余层次的学生很少开展实训教学,即便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也只是在学校或附近景区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或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

(二)信息化程度低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就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说,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使教、学、练脱节,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兴趣,部分教师止步于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演示文稿上课。另外,网络资源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可用性不强,也阻碍了信息技术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以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截止目前,网络搜索到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规划)精品课程有湖北大学(部级)、暨南大学(省级)、东北财经大学(省级高职类)、陕西师范大学(校级)、天津商学院(校级)、乐山师范学院(校级),这些精品课程本该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这些精品课程缺乏推广力度,再加上部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及其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视频教学资源多为刻意录制的表演型教学片段,且不具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为评而建的现象明显,无法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难以匹配课程教学要求

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难度相对大,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要想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合理地将前期所掌握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从旅游规划行业实践来看,它对旅游规划从业人员的知识门槛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建筑学,甚至软件制图等综合知识能力。而目前国内旅游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多数偏酒店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有丰富旅游规划实战经验积累又能进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少之又少,跨专业知识的缺乏、纸上谈兵的无奈等现状无疑影响了教学水平。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翻转传统课程教学程序,重构课堂文化,回归以“学”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坚持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任务具体化,强调教学过程项目化,考核方式多元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将知识传授过程设计在课前进行,主要通过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阅读电子文献等完成课前显性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独立探索、小组协作、对话讨论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面对面的答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探讨展开教学,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应用性强的特征,按照项目化运作的思路,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割,以任务驱动学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选择学生熟悉的旅游地为旅游规划对象,结合不同任务主题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各个分项任务,以文档、图纸、规划设计方案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过程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强调学与练融合,知识与能力同提升。

(三)课程设计要点

1.基础理论模块。根据翻转课堂的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学习和课中知识内化两环节。课前(在第一次课后开始)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阅览教材马勇编《旅游规划与开发》及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相关规划基础理论,学习网络开放教育资源――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一、二、三章,观看马勇教授授课视频(剪裁为不同主题片段),思考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旅游规划的意义。而课中环节强化课程的兴趣导入,主要介绍课程学习目标、要求与方法,分享国内外旅游规划的经典案例与规划思想,组织学生参观重庆规划展览馆,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实例,理解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现实意义。通过组建规划小组,每组5人,各组自由选择旅游规划对象(要求选择家乡区县或熟悉的旅游景区),完成课程实操环节的准备工作。

2.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实施。课前要求各小组明确分工,分类搜集规划对象相关二手资料,并熟悉相关资料介绍(教师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指导二手资料查找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并深入剖析指定规划案例《**景区旅游规划》的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内容,记录疑问或难点,观看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与教师沟通。在充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所选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课中主要采用集体讨论问答的方式,学生相互解答一些典型疑问或难点,教师作补充。采用检验法由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旅游资源图片,由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考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重视旅游实践教学,选择重庆缙云山景区,带领学生实地进行旅游资源现场考察,根据国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展开定性定量评价。最后举行展览会,分享各小组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含旅游资源分布图)。

3.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模块课前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习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观看魏卫教授授课视频;小组初步设计旅游市场调查问卷;小组分别展开实地市场调查(样本数300份);学习教师给定的某规划中旅游市场分析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提交《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而课中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活动.(1)举办问答会,两两小组之间展开,就对方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展开问与答,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回参与,并适当指导。(2)随堂测试。教师给出某规划现实客源和潜在客源市场调查实际统计数据,学生从两部分中任选5项随堂进行分析,教师集中点评。(3)举行成果交流会。每个小组制作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客源市场调查过程及结果。

4.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模块。本模块课前学习重点在于案例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学习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六章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观看刘名俭教授授课视频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在学习业界巅峰智业、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绿维创景等推广的若干旅游规划案例中,掌握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方法。学习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掌握旅游规划制图技巧;课前实操环节则是小组完成旅游规划对象的主题形象设计与功能分区规划(含绘制功能分区图),期间通过多种方式与同学或教师沟通,及时解决承担任务中的问题。课中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与分享。通过举办圆桌会议,8人一组,分享案例学习的心得体会。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室作为自然风景区,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利用学生及桌椅板凳围成的人墙,请学生自由决定风景观赏区、休息区、停车场、餐饮区、娱乐区、购物区等位置,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功能分区的意义及原则。举办汇报会,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分别为规划对象设计主题形象且对其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制作成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成果,汇报(1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陈述和答辩2部分。

5.旅游产品与项目策划设计模块。该模块课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理论学习,自学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中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知识;(2)案例搜集,考查学生信息搜寻能力,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旅游产品规划的实际案例,记录学习心得;(3)实践操作,独立提交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课中学习活动主要包括:(1)案例讨论,小组内部逐个分享课前学习旅游产品规划案例的心得;(2)成果共享,对组内各人构思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进行批判与肯定,提交终稿;(3)随堂练习,各小组为其旅游规划对象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

四、结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重提高,应成为教师教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革,但由于自身教学经验尚浅,且能力有限,只能初步做一个浅层次的思考与尝试。另外,《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教学实际需要,该课程设计时并没有让学生尝试做完整的旅游规划,只局限于选择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三部分核心内容,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7篇

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多,精品少。

随着旅游学科30年的发展,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无教材或仅有几本教材(20世纪80年代)到专业系列教材出版(20世纪90年代)再到多种系列教材并存(21世纪以来)的发展阶段。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数量上讲,旅游管理专业一般课程都能找到数十本教材,至于其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教材基本上都突破了百本大关。从品种上讲,各种规划教材、新视野教材、创新性教材等等,也开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在旅游教材日趋繁荣的背后,纵观30年来旅游教材的质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像李天元《旅游学概论》、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见。有些教材一出来就无人问津,有些教材用不到一年就要修订,甚至有些质量不高的教材还以不同的名称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重复多、协调少。

一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系统知识又是通过系列教材有序传承的。一套系列教材编多少本、编哪几本,哪本在先、哪本在后,甚至哪一部教材应该编什么,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范畴界定与序位安排,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教学循序渐进与有效传承。可惜的是,目前出版的许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虽然表面上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范畴,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按照专业的知识系统在“系统”上做好文章,总给人以想编几本就编几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感觉,从而导致所谓“系列教材”中教材重叠、知识重复的无序与混乱。如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服务营销、旅游心理学与旅游服务心理等,都存在着体系混乱、内容重叠和知识重复的现象,极不利于教学的科学实施与知识的系统传授。

(三)随意多、分析少。

随意性恐怕是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许多教材编写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随意性不仅表现在不讲系统的体例随意性和不讲逻辑的谋篇随意性,而且还表现在仅有描述的概念随意性和不讲论证的观点随意性。许多教材完全是根据作者的好恶与臆想来编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编多少章就编多少章。尤其是对一些基本概念,既不讲论证,也不讲提炼,常常以顾名思义或直观描述进行界定。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经常表现出只有空洞的观点,没有深刻的论证。就拿旅游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来讲,几乎每一本教材都会给一个定义,但又常常以“至今尚无定论”来敷衍。再如对旅游本质的讨论,许多教材只是简单地将其界定为“经济性活动”、“文化性活动”或“新的生活方式”等,并没有就“为什么”进行系统分析。太多的如此操作,导致旅游学科许多基本概念至今只能各持一说,难于定论,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也只有结论性观点而无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论证,从而直接影响着旅游学科的体系构建与快速发展。同时,在这种随意性教材的引领下,学生所接受的只能是大量不确定的杂乱知识和尚未印证的空洞原理。许多学生学了四年,还不能准确说出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了某些教材后又回到了知识的原点,实在令人心痛。

(四)案例多、经典少。

案例作为一种经验和示范性的素材得到了许多教材编写者的青睐与推崇,以至于目前许多旅游专业教材编到“非案例不成其为教材”的境地。有些系列教材策划者甚至提出每一部教材都得有案例或不得少于一定数量的案例,结果导致许多教材被大量案例所充斥,只见案例,不见原理,影响了知识的累积与应用。尤其是一些教材恨不得每章每节每个观点都配上案例,更是让教材的内容急剧膨胀和让案例遮蔽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在这里,笔者并不否认旅游专业教材对案例的吸收与运用,笔者所要说明的是,对于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案例,也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者则纳之,纳入者必是经典之案例,就像博弈理论当中“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等经典案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对基本理论的阐述与印证作用。

二、面对新形势教材编写的主要改进对策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编写到今天,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二是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对旅游学科的重新定位和专业调整,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三是旅游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为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成果也需要通过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编辑出版得到有效的展示与传承。面对这种新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加快编写既符合时展要求,又反映旅游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教材,不仅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材的权威性。

权威性本是教材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因为它一方面是人类优秀成果的重要承载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吸取先进知识的重要平台。教材的权威与否直接影响着知识传承的方向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获取知识的结构与效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编写到今天,似乎已步入“人人都在编教材、人人都可以编教材”的“列国时代”。这种过于功利、随意、重复和复制的行为、显然是对教材权威性特质的严重挑战。因此在新时期,应当重拾教材的权威大旗,强化教材的权威性组织与编写。一是要强化教材编写者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大力提倡和鼓励旅游学科专业的“大家”或在某一课程教学方面学有所成、累积深厚的专业人士来从事专业教材的编写,从而避免初学者、不熟知者或急功近利者的胡乱编写,以保证教材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强化教材编写组织单位的权威性。一方面,教育部旅游学科教学指导机构应当勇敢地承担起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的组织与出版,并通过专门的教材审定机构对规划教材实行严格的审定。另一方面,有关教学和出版单位在组织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也应聘请专家组成教材审查委员会对教材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并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第三,积极鼓励权威出版机构重点出版“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全面提升旅游专业教材的权威性与品牌影响。

(二)强化教材的共识性。

教材是共识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应该是相应学科知识与成果的深刻总结与集成表达。好的教材扮演着知识领航和成果集成的重要角色,既是达成共识性知识的大熔炉,也是构建知识高地的大平台。按照学科研究从论文到专著再到教材的基本范式,教材本该比“成一家之言”的论文、专著更难编写,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综合创新与学识集成。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在许多科研评价体系中,论著的分量要远远高于教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学者在教材编写中,一方面并没有注重知识的综合、创新与集成,而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复制性。另一方面更没有把握教材本是承载共识性知识的内在特质,把教材写成了更多的所谓“创新之见”或所谓“一家之言”,从而人为地搅乱了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尤其要在共识性上下工夫。一是要求教材编写者必须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对已有成果和现有教材进行认真梳理、综合,寻找更多共识性的东西,并将其纳入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中。二是建议广大学者围绕旅游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多召开专题性学术争鸣与学术会议,以达成更多的共识,从而促进高质量旅游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三)强化教材的系统性.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 旅游产品 客源 游客需求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旅游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它包括许多方面,本文则仅就旅游产品规划为重点深入剖析,以“铁岭市凡河镇总体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称本案例)为例,基于游客需求的分析探讨旅游产品规划的具体方法。

一、旅游产品规划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包括

旅游产品同地域特色不吻合

旅游产品同游客的需求不适应

旅游产品规划缺少市场调研

二、铁岭市凡河镇基本概况

1 区位背景

凡河镇行政辖属于铁岭市铁岭县中部,新近建设的铁岭新城则位于凡河镇镇域范围内。

2 旅游资源

近年来,凡河镇依托铁岭新城的建设和莲花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雏形,2010年吸引1.5万游客观光考察,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三、本案例对游客需求的分析

1 客源分析

⑴ 辽宁省的旅游概况

辽宁省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南部偏多,北部偏少,铁岭市仍是旅游欠发达地区。但是正是由于旅游业的起步稍慢,这里的自然环境才会更优于其他城市,当然这需要更加严格的保护才能够保存这个优势,它可以作为铁岭第三产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⑵ 客源市场定位

根据凡河旅游的资源特色及发展目标,凡河镇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为:

“服务东北三省,依托辽宁省域,主打沈铁两城”

2 目标市场需求分析

旅游的目标市场可以根据游客来源区域与距离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六个层次:

⑴ 凡河镇域本地居民

凡河镇本地的居民,旅程距离为0-10km,这个距离甚至还称不上旅游,只是体验性的游览。可打造的产品应如河流景观环境的整治,滨河慢跑道、自行车道及滨水休闲空间的建设,这些是可以天天利用的健身场所。

⑵ 铁岭县域游客

铁岭县域的游客旅程距离为10―60km,这个距离驾车或摩托车当日即可往返,这部分游客在凡河镇并没有住宿的需求,由于县域自然山水环境十分丰富,所以他们最关注的是新城建设,不一样的景观,现代化的城市是最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⑶ 铁岭市域游客

铁岭市域的游客旅程距离为20―120km,这个距离也是驾车的一日游上限,凡河镇休闲农业起步发展的特征,将会主要吸引铁岭老城区的游客,采摘和农业科普,学农教育基地将最受欢迎。

⑷ 沈阳市域游客

沈阳游客来此的旅程仅为20―80km,这里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也有科技农业和新鲜瓜果。对沈阳市庞大的市民群体来说,休闲度假,休闲农业,养老养生将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⑸ 辽宁省其他城市游客

辽宁省其他城市距离铁岭凡河镇的距离不等,一般旅程在100―400km,铁岭是辽北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辽北风情、民俗文化以及铁岭的一些独有特质将是最大的吸引点。同时由于距离较远,针对于远途游客的住宿、餐饮服务就比较重要了。

⑹ 东三省及其他游客

东三省的游客旅程较远,一般都会达到250km以上,凡河镇之于这类游客最大的吸引点是中国北方第一个部级湿地公园,资源独有,冠誉东北。那么慕名而来的这部分游客对餐饮、住宿、娱乐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是带动凡河旅游其它产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游客群体。

3 客源对象产品需求分析

⑴ 旅游团游客

相对来说,旅游团的游客规模较大,一次性消费比较集中,并且旅游目的性较强、旅游行程十分紧凑。因此在凡河旅游规划中应打造整合性旅游产品,如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采摘活动周,凡河休闲农业三日游等产品。

⑵ 自驾游游客

自驾游的游客其实包括的类别很多,有独行者,有老少家庭游,有三口之家游,也会有情侣蜜月游。这部分的游客行程相对自由,游览节奏慢,随意性大。因此针对于这部分游客,应侧重于到达区域的旅游信息服务,交通工具服务。其中家庭自驾游的游客一般还会有儿童随行,所以儿童类项目项产品及农业科普趣味体验产品也应充分考虑。

⑶ 会议团体游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会议团体游客对象大量增加。这需要休闲农业旅游的生态园区具备能够接待百人以上会议的能力,合适的空间,良好的音响条件,能够举办企业年会、政务、商务会议等服务条件则是可以开展会议旅游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凡河镇休闲农业体验带中,应合理安排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⑷ 养生度假游客

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3.26%,已经真正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农业园区合适的区域布置景观宜人的低层住宅养老建筑,体贴而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及无障碍设计,精作独享的种植花园就在周围,良好的社区文化奠定养生主题的沟通氛围。

至此,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旅游产品。

四、旅游产品规划的方法

1 实地调查 案例比较

首先应多渠道搜集文献、论文与新闻信息资料,然后进行整合汇编。在调研过程中应同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业务执行部门进行会议型商谈,了解政府的宏观发展思路与政策方向。然后对现场重点区域进行考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的对旅游发展的建议,最后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2 分析宏观背景

其实宏观背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对规划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把握,一般多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它是提出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分析依据。基于这个分析,在规划中才能有效地发挥优势、摒弃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 分析客源

这里面侧重的是区位层面的分析。首先应对旅游区域所能影响的大区域进行旅游层面的分析,尤其要同规划区域旅游特色要素相近的角度进行重点比较。然后定位规划区域的客源重点区域,相关客源影响区域和最大客源辐射区域。

4 分析目标市场需求

基于以上客源的分析,在目标市场需求阶段进一步细分,以更加细化的功能区域来分析游客的功能需求,并明确功能区域一般旅程,不同的距离决定着不同类别的交通方式,也决定着对住宿、餐饮、休闲等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

5 分析客源对象需求

这个阶段同以上的目标市场需求不同,目标市场需求是基于区位层面的分析,而客源对象需求则是基于游客特征的分类,他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都拥有各自特色性差异。这些需求都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主题方向,如果在旅游区定位时重点服务于某类客源,那么在产品规划中就应该尽量多一些符合于这类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6 提出旅游规划产品

其实,在以上各角度客源分析及游客需求分析后,旅游产品的类别与方向就基本确定了,再加上对现状旅游资源特色的分析与拓展,旅游产品则是以上分析推导出来的直接结论。

结语

其实旅游产品规划只是旅游规划众多任务中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本文的论述中基于游客需求分析的旅游产品规划的方法总结是笔者在多个旅游规划实践项目中的心得总结。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旅游规划实践当中可以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实用素材,为我国发展旅游规划,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代剑,池静. 旅游规划方法研究进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第3期

[2] 胡海辉. 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7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健康旅游概论课程;专创融合;教学设计

“创新驱动、创业促进”是21世纪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议题,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国务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深化部署[1]以来,各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专业实践相分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方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因此专创融合将成为双创教育改革新的抓手和突破口。

一、专创融合的概念界定

专创融合是将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理论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思维方法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从现实问题出发,由真实流程驱动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解构,最终通过师生共创实现价值产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专创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侧重在不开设新课程的情况下,将创新创业理念、方法与思维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评价体系、专业文化建设、专业真实性项目研发等,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践层面更加深刻而广泛的融合,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双向耦合,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转向师生共创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情景体验和行动导向,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深度思考、合作共创[3]。高校应依托现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探索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4],推进专业教育在不同阶段围绕专创融合主题,利用访谈法、观察法、互动法等方法,对产业格局和趋势、社会热点事件、产业企业奋斗史、专业难题突破史、风云人物励志故事、行业和用户痛点、创新创业机会识别、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实践场景、创新创业校友资源、技术与工艺创新空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教授,进而推动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健康旅游概论课程简介及教学现状

(一)健康旅游概论课程简介

健康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森林、户外游憩、温泉、园艺、海洋、SPA、养生、医疗、养老、拓训”十大健康旅游专项为主,以“心理、环境、运动、营养”等健康旅游理论基础为辅。该专业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十大健康旅游资源的禀赋,掌握专项健康旅游服务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专项健康旅游的服务技能,并具备相关健康旅游项目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能力。

(二)健康旅游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及健康促进活动的日益广泛多元化,全龄人口积极投身大健康旅游的趋势正在形成,健康旅游的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健康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5]。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健康旅游概论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首先,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内实践不足,缺乏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的平台,导致其对有关健康旅游项目的服务技能、规划设计能力等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的教学内容认识不足;其次,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基本集中在线下教材和线上课程资源上,且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参与度不高,同时单项知识“灌输”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最后,产教融合落实不到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产业资源优势如实践教育基地优势、企业行业优势等利用不充分,导致学生对于健康旅游市场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缺乏与健康旅游相关产业行业的融合和与市场的对接。

三、基于专创融合的健康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一)递进式循环的教学目标

健康旅游概论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兼顾健康旅游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以健康旅游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规划设计、寻找市场机会及组建与管理团队的能力[6]。基于此,对于课程教学目标,本文进行了一个从理论知识、作用机理到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四级递进式目标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健康旅游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基础,理解健康因子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专项健康旅游项目的操作流程与服务技能,最终能够识别市场痛点,对健康旅游项目或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而这也是创新创业思维的集中体现。以四级递进式目标为基础,形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循环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健康旅游项目模块,每一个模块均可以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四个方面进行能力的螺旋式提升,特别是情感方面,主要从专业认同和思政教育两个角度进行培养,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使其形成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良好修养与品德。当然,这一能力循环模型不仅适用于健康旅游概论课程内不同模块间的教学,同样也可拓展到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当中,这样既能实现课程内的目标能力循环,也能实现课程间教学目标的融合。

(二)主辅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健康旅游概论的课堂教学应以项目式驱动为主,以案例式、访谈法、小组合作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为辅,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结合,由此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中,项目式驱动是指以健康旅游概论课程十大健康旅游项目为依托,学生择其一,以组建团队的形式进行健康旅游项目实践,并在项目实践中寻找市场痛点,进行项目和产品的规划设计,模拟项目运营和实施过程中的服务和管理流程,从而体验真实的健康旅游项目运作过程,推动课程内容的学习进程,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7]。对于其他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如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案例分享,也可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旅游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投资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健康旅游业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通过访谈法让学生与市场消费者、企业管理者交谈,并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行业状况、寻找市场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的思维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健康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以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对应训练

在进行健康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应以能够进行项目任务型、应用型、成果型教学操作的内容模块为主,贴近行业实际进行创新创业场景的构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以“什么是健康旅游”“健康旅游理论基础”为内容的基础理论部分,以“森林浴、户外游憩、温泉、园艺、海洋”为内容的资源型健康旅游项目部分,以及以“SPA、养生、医疗、养老、拓训”为内容的康复型健康旅游项目部分[8]。其中,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以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为主,注重加强学生对于行业的研判、市场分析及知识的探究能力;资源型和康复型健康旅游项目部分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运用项目式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以学生组建的团队为单位,进行某一种健康旅游项目或产品的设计,培养其发现市场痛点并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和思维。教学内容与对应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及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教师通过将课程知识点与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旅游创新研究、项目设计、产品开发,使其在实践中体验、总结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可增强学生对项目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及可视化呈现

专创融合的课程考核应摆脱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化、结果导向的倾向,坚持弱化纯知识点考核、突出过程性考核的原则。本文对健康旅游概论课程考核的成绩构成体系进行了再设计,如图2所示。其中,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过程性评价,从团队组建、小组合作、案例分享、精益创业画布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作品考核主要以学生团队的健康旅游项目规划文本为依托,考查其市场研判、项目创意与产品开发的能力及团队意识,这既是对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考查[9]。另外,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可视化的呈现设计,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四大课程目标为一级指标进行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在课程教授前和课程教授后进行问卷的发放和统计,并通过Before-After的对比,进行教学效果的可视化呈现,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

(五)多方共享的教学资源

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资源优势,可提供教材、案例库、规划文本、实践教育基地、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线上教学视频等资源供学生学习、讨论和访谈,从而实现“学校+企业+行业+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共享[10]。

四、基于专创融合的健康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际的运用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三阶九步走”的教学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图3健康旅游概论课程“三阶九步走”教学操作流程整个教学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团队组建与理论探究。课程开始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组建。在课程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各团队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赚取课堂积分,然后以课堂积分多少从十大健康旅游项目中竞拍中意的健康旅游项目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第二阶段:健康旅游专项学习。这一阶段将对十大健康旅游项目进行逐一学习,从理论、行业大咖分享、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师生课堂互动,学生团队要基于项目参与整个课堂内容的学习,寻找市场痛点,提出科学的项目方案,最终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精益创业画布的制作和展示。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考评。各学生团队基于健康旅游项目,利用课余时间对市场消费者、企业管理者进行访谈,加强课后实践,从中了解行业状况、发现市场痛点,进而提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设计方案,最终形成健康旅游项目的规划文本,并进行路演评比。总之,健康旅游概论课程专创融合教学设计从多个方面着手,打造了健康旅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对应训练模式,并且通过实际的课堂操作和实践,形成了“三阶九步走”的操作流程,这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旅游规划案例范文第10篇

1.1教材没有得到甄别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早期还处于探索期,国内关于《旅游经济学》的教材为数不多,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思考旅游经济的核心问题,另辟蹊径,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材。与《旅游经济学》相关的早期的一些教材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在框架上往往受经济学的影响和限制,过多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在说明旅游经济问题、建立旅游经济理论框架时,通常是从旅游经济的外显要素出发来研究旅游经济或者旅游产业的要素体系[1]。教学人员在为学生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习惯于参照国内权威出版社的出版信息,而较少地结合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理论基础等因素。后续的教学人员则倾向于沿用前面教学人员的做法,因而在教材的选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类现象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

1.2讲解与实践脱轨

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给出的相关案例,而对于相关理论对于其所在地区即本土的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社会问题的映射的思考则相对不足。应用是理论学习的一大境界,虽然《旅游经济学》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是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之处。此外,除了与本土旅游发展实践脱离以外,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案例的推陈出新,不重视去涉猎一些国内外最近出现的旅游经济问题。

1.3师资队伍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而目前多数高校的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在跨文化研究方面,例如:在旅游法、旅游经济、旅游人类学方面比较薄弱,在旅游研究定量研究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学校在《旅游经济学》教学方面往往聘用经济学方面的教师来讲授。

1.4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

从目前来看,国内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中已有了一定明确的专业细化。多数本科院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酒店管理、旅游规划、外语导游、旅行社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学生也根据学校划分的学科方向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之后有所侧重。然而旅游经济方向往往只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被明确划分出来。旅游管理具有“两条腿”,一是经济,一是文化,即旅游管理学科与经济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忽视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这一本质,往往在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课之后,追加一门《旅游经济学》来结合学科需求和特点将以上基础理论课深化和巩固,在此之后的几个学期中很少设立《旅游经济学》相关的经济分析方法、旅游经济案例分析、旅游经济调研方法等课程,导致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之后,对旅游经济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对于一些简单的旅游经济问题的分析都不熟悉。

2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针对国内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体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以下探索:

2.1教材的选择要与时具进

学校和旅游管理学科要重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旅游经济学》要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与时具进,逐步走出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把握旅游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紧密联系旅游经济发展规律,从方法论上放弃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与旅游学科体系,抓住旅游经济的本质和脉搏。教学人员在选择《旅游经济学》系列教材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水平;同时应当注重教材内容的新颖性、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实用性、问题关注的全面性、研究范式的科学性以及研究工具的经典性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授课时要注重结合多家之言,鼓励学生涉猎相关的国内外著作。

2.2突出旅游管理学科本质

旅游经济和专业的其他方向密不可分,以旅游规划方向为例,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很多是步入旅游规划公司与机构从事旅游规划工作的,在旅游规划中很大的工作是旅游经济分析,包括旅游者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分析、旅游项目投资分析、旅游发展环境分析等。现在的用人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等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种形式使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有必要在学习阶段以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因此,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细化方面要重视旅游经济分析与研究的地位和重要性,并且尝试在本科阶段将旅游经济或者旅游数量分析方向从旅游管理专业中细化出来,在开设了《旅游经济学》课程之后,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尝试将《旅游经济案例分析》、《旅游经济数量分析》、《旅游新经济学》以及《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等课程以专业选修课或者模块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以丰富和发展《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

2.3案例教学注重本土化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看似抽象难懂的《旅游经济学》转变为容易掌握、能够付诸实践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关注国内外与旅游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目前有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新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如何将这些相关领域融会贯通是教学人员在授课和案例选择过程中要思考和甄别的问题。使案例尽量本土化。讲授过程应注重联系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即密切结合地区旅游发展动态,梳理并整合本土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成长与发展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典案例,紧密联系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旅游问题、旅游经济现象,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综合分析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对目标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使《旅游经济学》课程教育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贯穿大量的旅游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是学生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使用这种方法和技术[2]。此外,案例教学也可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学习和进步。

2.4提高师资教学与科研素质

教学人员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路径,自身要积极掌握旅游经济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密切关注旅游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重视将适当的定量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生共同讨论旅游经济案例,共同设计问题;同时单位也要为《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学术交流和进修的机会。教学人员应利用闲暇时间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积累旅游实践经验。高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员。

3结语

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对于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路径具有积极意义。无论是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还是高校,都要参与到该课程的改革创新之中。教学人员应关注教材与教学对象的适用性,逐渐改革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习成分,关注本土案例与时效案例,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同时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文章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主要从高校与教学人员的角度出发的,此外旅游经济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应当主动思考教材的编著工作,把握学术动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旅游经济的本质与内涵,走出传统的旅游经济学研究框架,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

上一篇:生物理论范文 下一篇:绿色消费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