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08 17:21:19

旅游资源评估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质旅游;旅游资源;澎湖群岛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陈郁婷(1981-),女,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研究所2003级硕士生。王鑫(1945-),男,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地形学、地质学、景观研究、环境资源保育及教育、生态旅游等。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5(2006)-04-0042-07

一、前言

地质旅游(geotourism)是以地质地形为旅游资源主体的一种旅游形式。许多的地质遗迹非常适合发展观光旅游,特别是具有教育目的的旅游。地质旅游的基本概念是“利用但不破坏”,在旅游活动发展的同时,也顾及景点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因此,基于永续旅游原则的地质旅游活动十分值得鼓励与推广。

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中央偏南,由近百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除花屿外,其余各岛皆由1800万至800万年前地质运动形成的玄武岩熔岩构成。岛上拥有分布很广的熔岩流平顶台地,变化多端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岩脉或侵入体、火山口及近似火山口的穹状地等火山地形景观,亦有丰富的海蚀洞、海蚀柱、沙嘴、陆连岛等海岸地形景观。尤其是柱状玄武岩景观,因其罕见的线形结构,高耸、陡峭的海崖,随观赏位置、时间的变化,给人相当奇特的视觉感受,深具游憩、观赏、教育价值。

由于岛屿上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海洋特色,而其他物质资源较为缺乏,所以近几十年来观光业一直是支持澎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澎湖的观光形象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或活动往往以海上活动及文化史迹游赏为主,未能充分利用极富特色的地质地形景观。因此,提升大众对地球遗产价值的认知,进而保护特殊地质现象与地形景观,推动地质旅游改善观光活动受季节限制的困境,带动区域的发展,是未来澎湖群岛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澎湖群岛的地质旅游发展

澎湖群岛虽有秀丽的海岛风光,但早期海岸地带多为军事管制地区,观光发展受到限制。1971年连结澎湖白沙与西屿的跨海大桥完工,打开了澎湖的知名度,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制解除以后,澎湖地区的观光空间大为增加,相关部门也开始积极推广旅游活动。1990年,风景区管理处在澎湖成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大了资源与经费投入,以推动澎湖地区的观光发展。风景区成立之初,开宗明义宣示要建立一个“海上度假公园”,相关资源多投入在游艇码头的建造、形象设计、商圈设计、度假区规划等等。直至近几年,随着世界遗产、地质公园等议题的兴起,兼顾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的模式才引起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注意,开始重视澎湖固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并在2002年初步选定桶盘屿、奎壁山、天台山、小门屿、七美岛、吉贝屿6处(见图1),作为推动地质公园建设、地质旅游发展的潜力点。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澎湖群岛地质旅游资源评估与规划旅游资源的评估,对观光开发、制定政策、资源保护等极具重要性(铃木忠义等,1988)。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上述6处景点进行地质旅游资源评估,了解各景点的发展潜力与限制,并依照评估结果提出澎湖推动地质旅游的规划策略与建议。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估

旅游资源评估的方式及种类繁多,一般包括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背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分布状况、区域的开发条件及开发现况等(吴必虎,2001),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其开发程度、吸引力和开发潜力。本文将旅游资源评估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资源特性,指先天拥有的适宜于发展观光旅游的资源要素;二为发展潜力,指吸引投资与开发的区位条件。

在资源特性的评估方面,除了本身的地质地形特殊性与价值外,还要考虑与其它的景观(如水、动植物、土地利用、历史等)的结合。一个旅游区没有众多旅游景观要素或不同景观要素的效应配置,那么旅游景观就不易形成与辐合,旅游吸引力强度也会不足(吴必虎,2001),因此地质旅游应以“地质”为主,周边搭配的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亦不能忽视。

发展潜力分为3方面:首先是考虑景点的可及性及游客容纳量,可及性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大,游客容纳量越大,开发的效益也越大;第二是土地利用现状是否适合当地环境,是否影响整体景观;第三是现阶段的公共与游憩设施数量及质量能否满足游客需求。各评估项、评估因素及评分准则如下表(见表1)。表1:地质旅游资源评估项目

各景点的旅游资源评估结果如下:

1.地形与地质

2.其它资源(生态、文化古迹等)

3.区位可及性

4.游客容纳量

5.土地利用

6.相关设施

四、规划策略与建议

1.建议推动优先级

由于资源有限,建议行政管理部门优先开发有潜力的景点。本文参考卢云亭(1993)使用层次分析法所订定出来的权重,将资源特性的权重复位为0.7,开发潜力为0.3。根据最后评估结果(见表2)建议推动的次序为:七美岛、小门屿、桶盘屿、天台山、奎壁山赤屿、吉贝屿。

2.加强地质地形解说设施

澎湖虽有许多独特的地质地形资源,却缺少相对应的解说设施,例如桶盘屿的莲花台为一似火山口遗迹,游客往往“有眼不识泰山”。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眼光放在目的地的景观、设施及服务等要素,却忽略了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标识物,即旅游解说系统(Leiper, 1979)。地质旅游以较静态之漫步、赏景活动为主,如能配合相关解说设施,使游客在感受景观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地质知识,不但增加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同时也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加强提供景点讯息与活动线路规划

评估过程中,发现许多澎湖的地质地形景点并未被纳入游客活动路线当中,其原因是缺乏相关信息提供。例如,至天台山的游客往往仅在山顶草原上眺望海洋,很少人知道可以下至海蚀平台观赏粗粒玄武岩景观。此外除小门屿及桶盘屿外,各景区的全景图与导游图大多付之阙如。所以,建议各景区提供图面信息的文字,以利游客在景区内串连各个景点。

此外,在景点附近常有许多民众设置的摊点,除了对整体景观造成影响外,当游客数量多时亦会影响游客流动。故应针对景点做完整的旅游线路规划,由地方主管单位在适当地方设置简易餐饮与出售纪念品的设施及场所,再交由地方经营,以维持景观之整体性。

4.改善现行离岛景点间船班营运

桶盘屿、天台山、七美屿等景点,因位于离岛地区,交通不便,对观光活动造成许多限制。因为只有少数班次的交通船,所以大多游客必须依赖私营游艇业,发船需要一定的人数,对于自助旅行的游客尤为不便。此外,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浏览各岛,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不多。例如桶盘屿的停留时间约为30-40分钟,游客大多仅能步行至莲花台附近,短暂停留照相后即返回码头,没有时间步行至南岸或是参观岛上聚落,更不会对地质地形景观有深入的了解。

5.设计不同深度的地质旅游线路,发展海上观光旅游活动

前文评估之潜力点,多是观光知名度较高、周边其它资源丰富的地区,但其实澎湖还有许多不为观光客所熟悉的地质地形景点。因此可依据地质地形资源的特殊性、交通易达性、周边是否有其它资源等,针对游客需求分为大众旅游与深度旅游两种路线,并指导游客如何进行。本研究对熟悉澎湖地区地质地形特色及相关自然、人文背景的专家(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单位、地方组织、学者等31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建议开发的其它地质景点包括:锭钩屿、小鸡善屿、西屿池西、西屿大果叶海岸、员贝屿、小白沙屿等,可规划为深度旅游路线。

此外,由岸上观赏玄武岩海崖有许多限制,需从海上才能欣赏其全貌,加之许多景点位于偏远的离岛地区,故建议行政管理部门与游艇业者积极推广海上观光活动,开展澎湖地质地形深度旅游。

6.增加自然环境与生活文化的连结

其实除了自然地景外,澎湖处处可见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痕迹,例如用NFDA1*NFDA2J(即珊瑚礁)建造的房子、为了抵挡强风在田地周围筑起防风墙而形成的一格又一格的“蜂巢田”、还有为了捕鱼而在岸边堆砌的石沪,所用材料都取自于自然,运用当地丰富的珊瑚礁及玄武岩,形成极富特色的人文地景。可惜随着时代的演变,许多都已荒废。因此,建议可与地质旅游连结,由当地民众自主,将不同的活动引入蜂巢田,使每一单元的蜂巢田都充满不同的趣味与独特性;或将传统地方特色NFDA1*NFDA2J民居重新加以整修再利用,如发展特色家庭旅馆等。游客体验自然原始风貌后,进一步感受先民与自然互动的智慧,不但能增加地质旅游的广度,同时赋予澎湖新的价值与活力。

7.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地质遗迹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中必须注重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展地质旅游活动是可两者兼顾的一种方式。澎湖的玄武岩并非稀有的岩类,但如此大规模散布于海中则实属罕见,加上强劲的东北季风、台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多样化的地质地形景观,具有发展地质旅游的潜力。未来更可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公园计划”,建立澎湖地质公园,除了可提升大众对地球遗产价值的认知,保护特殊地质现象与地形景观,更可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Leiper,N..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towards a definition of tourism, tourists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9(2):390-407.

[2]Ibrahim Komoo. Geo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its Potential for Geopark Development in Asiaoceania[J/OL]. 世界地质公园网, .

[3]铃木忠义等著,陈水源译.观光地区评价方法[M].台北:淑馨出版社.1988.

[4]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M].台北:地景出版社,1993.

[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2篇

乌兰察布市旅游集团为乌兰察布市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正处级建制。主要经营范围:旅游产业股权投资、实体投资;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开发经营;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会展会务的组织和休闲产业的投资开发;旅游传媒与广告宣传营销推广;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推广等。

集团公司现有全资子公司4个分别为:北京东方瑞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房地产开发;乌兰察布市京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是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会展会务的组织和休闲产业的投资开发,文化艺术交流策划,餐饮,商品零售,票务,旅游活动策划、组织;内蒙古辉腾锡勒蒙古汉宫旅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等;乌兰察布市信和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为汽车租赁等业务。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全区、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品牌旅游景区建设。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提出了实行旅游资源评估,并探索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发展新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对凉城县深入开展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通过公开招标,聘请北京知名评估公司参与凉城县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凉城县旅游资源评估入帐近20亿元,下一步将对岱海温泉水资源及部分景区管网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并取得了重点旅游景区的特许经营权,实现了政府对国有旅游资源的掌控,为有效整体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景区的质量品牌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并初步实现了旅游资源资产化。

在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还配合凉城县政府,积极推动旅游资产的资本化。与各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基金、证券公司进行联系接洽,搭建投融资平台,逐步提升国有旅游公司的信用等级,为推动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市旅游集团公司对凉城县旅游资源评估、整合的有效开展,引起大多数旗县市区的高度重视,集宁区、兴和县、卓资县、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商都县等地在旅游集团公司的协调配合下,积极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摸底,探索组建国有旅游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的有效途径,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发展思路正在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通过对全市重点旅游资源的评估整合,2016年,全市旅游资源的评估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评估方法;桂林

本文为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旅游资源评估调查研究――以桂林旅游资源为例”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李保婵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0日

一、旅游资源评估的内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其物质基础,即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充当客体的角色,是旅游者游玩观光和休闲的对象,同时也是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资源有如下几种概念:

凡能够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独家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课题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分为天然形成的和投入了人工劳动的两种,都具有持续利用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可以归为资产的一类,它既有有形资产的部分,也有无形资产的部分。是资产就必定会有价值,旅游资源既有经济价值又有非经济价值。因为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观光休闲、休闲度假,由此诱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从而带来市场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旅游资源评估的概念。资产评估是指评估机构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评估原则,遵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评定和估算。评估旅游资源跟评估其他对象不一样,评估时不能像评估平常的对象一样使用一般的资产评估方法。旅游资源具有特殊性,它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即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因而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支付意愿”理论(WTP)来确定经济价值以此进行评估。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既要考虑到它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同时还要把它在社会和生态方面的价值以货币的方式表现出来。目前,国际上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旅行费用法、支付费用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条件评价法等。本文采用条件评价法进行研究。

二、条件评价法的内容、不足及改进建议

(一)定义。条件评价法采用直接调查,预测客源市场规模,应用模拟市场技术,诱导旅游者对某旅游资源的最大旅游意愿支付量的方法,来估算该项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观消费者的满意度及效用最大化原理是条件评价法的核心原理,让被调查者在当地旅游市场环境中回答对某旅游资源的最大支付意愿,然后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评估其价值。在评估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方面,条件评价法可谓是十分合适的方法。利用条件评价法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愿意支付某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遗产价值、存在价值,从而得到该项旅游资源的价值。

条件评价法是一种直接评估的方法,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来获得该资源(商品),或者希望得到多少补偿才愿意放弃该资源(商品)的消费。不过在资源(商品)不是具有独特性时,往往采用支付意愿这一指标来进行研究测算。

(二)适用范围。条件评价法可运用于所有类型(包括未开发和已开发)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条件评价法又称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由戴维斯1963年提出并首次应用于研究美国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40多年来,CVM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还相对滞后。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进CVM,不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条件评价法在评估非市场价值方面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特别是运用在旅游资源评估领域。

(三)优缺点

1、优点

(1)适用范围广。条件评价法适用多种项目工作的评估,在公共项目、环境资源价值、专利技术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评估工作中广泛适用。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面,大多数旅游资源价值都适用该方法来评估。

(2)考虑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既包括本身的价值,还包括它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旅游资源很少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属于非市场价值物品,但是它还是依然具有经济价值的。常用的一些评估方法没有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考虑进去,而条件评价法考虑到了。

(3)考虑了旅游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和现有经济价值很好发现,很多其他常用的评估方法也都将其考虑到了。旅游现有经济价值跟资源当前的状况相关,也就是它的现有使用价值决定了其现有经济价值。而旅游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不仅跟其现有使用价值相关,还跟未来的使用价值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相关。通过调查收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到消费者对该旅游资源的消费意愿趋势,从而可以判断出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2、缺点

(1)参数的确定受主观意识影响。旅游资源规模一般都是比较庞大的,评估人员对其基本状况的掌握很多都是依靠个人主观感受和经验。在旅游资源方面,评估人员需要对旅游资源本体条件、旅游地理环境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评价。而对这些条件进行评价,除了进行相应的调查外,更多地是依靠评估人员个人经验决定,因而很多评估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复杂。统计分析方法的复杂程度与设计调查问卷和获取的数据情况相关。开始首先要设计一套适合本次调查的问卷,而这问卷要考虑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支付单位的选择、使用该旅游资源的频率、受调查者的经济状况,等等。此外,问卷调查的数据必须是具体的数字,而收集到这些数字后要把它分类成数据区间。调查完毕后要归类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并分析数据。

(3)使用不当会导致结果偏差。不管是对于调查者还是受调查者来说,条件评价法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此总结归纳了一下,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表1)

(4)从消费角度出发,没有从生产角度出发。条件评价法的原理是个人对市场商品或其他资源消费的偏好和效用价值,是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出发而不是考虑该资源价值多少或生产成本是多少。这个缺点是条件评价法特有的、无法改变的。

(四)改进建议。上述内容点出了条件评价法具有参数确定受主观意识影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复杂、使用不当会导致结果偏差、从消费角度出发没有从生产角度出发四个缺点。

在参数受主观意识影响方面,需要评估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如果评估人员不能胜任,可以外聘相关专家参与评估工作。总之,就是要使相关参数尽可能接近实际,尽可能的准确。

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尽量多考虑细节,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不当导致结果偏差方面,针对上述的几种偏差提出了相应策略,详细见表2。(表2)

三、改进的条件评价法案例分析

(一)评估对象(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桂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闻名中外。桂林市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在广西区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桂林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既少江南之酷暑,又无北方之严寒。杜甫也曾写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如是称赞桂林。另外,桂林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得其在旅游业方面的价值和贡献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还算比较早,开始于1970年初,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桂林旅游资源的无穷价值。桂林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和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公共基础设施和交通等方面已经全面完善。现在每年来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桂林旅游业为当地的GDP贡献也越来越大,而桂林旅游资源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呢?这有待相关人员去评估。桂林旅游资源现状类型构成见表3。(表3)

(二)条件评价法在桂林旅游资产具体评价过程中的应用。条件评价法采用直接调查的方法让被调查者在当地旅游市场环境中回答对某旅游资源的最大支付意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当地旅游环境的感受和精神享受,体现了旅游者的主观意愿。条件评价法考虑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也考虑了旅游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适用范围广,条件评价法更适合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

1、支付意愿率统计。因为桂林客源充足,且客源规模及市场需求大,市场消费者偏好的调查较易。就价值和评估方法的运用,需要实地的发放调查问卷,并面对面的对受访者进行相关情况的调查,相关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学历等基本个人信息,还包括他们对去桂林游玩的支付意愿等相关信息。通过收集回来的问卷调查得出有效率,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得出支付意愿率(P),对调查问卷中全体样本的支付意愿值进行统计。

2、改进后的调查方式和过程。经过对常规条件评价法的改进,我们在制作调查问卷时采用匿名填制方式,题目控制在15题左右,对于上述出现偏差的原因我们尽量避免。在选择调查对象方面,我们在桂林市不同景区不同地点分别发放等量的调查问卷,以求尽量获得均衡的结果。在数据收集统计方面,我们认真细心统计筛选,总结出结果特点,并加以分析,最终形成我们用于评估的依据。

3、据样本计算人均WTP值。国内外类似研究的普遍做法是采用中位值。根据累计频度分布,根据最接近的累计频度中位值查看所对应的WTP值分别是a、b,并计算当累计频度为50%时,WTP中位值为A元。用该值(A)代表境内样本总体人均WTP值。采用中位值得出累计频度所对应的WTP值,用该值代表境内样本总体人均WTP值。(表4)

(三)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相关总体的选择要考虑具体评估对象是否适合并参照不同区域的样本数进行统计。根据2015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总人口数为136,782万人。由于桂林属于开发较成熟的旅游景区,在国际上有一定市场地位,根据桂林旅游风景区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可以将2015年全国人口数136,782万人作为相关总体的数值(B)。结合样本支付意愿率(P),得到有支付意愿的总体人数(N)为B×P万人。代入公式Vn=M(WTP)×N中计算得到2015年桂林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以此来推算桂林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由此采用支付价值条件法对其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瑜,杨成.旅游资源评估的探索[J].经营论从,2007.

[2]佟玉权,龙花楼.城市旅游资源系统及质量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04.11.

[3]李向明.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N].资源科学,2006.5.28.3.

[4]崔相宝,苗建军.条件价值评估:一种非价值评估技术[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12.18.6.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4篇

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启集宁要塞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项目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开启了建设乌兰察布市“集宁要塞”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项目现已完成立项批复,各相关部门的批复也陆续完成,目前项目的现有材料已经录入到PPP项目库官网,未完备的材料正在积极完善,另有能评、稳评正在办理当中。

建设红海子体育产业园项目

依据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公司开展了对红海子体育产业园项目的的资产整合工作,协助做好全市体育场馆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该建设项目建议书已经上报等待批复,可研编制完毕,整个项目正在顺利开展当中。

建设凉城县岱海国际滑雪场项目

凉城县岱海国际滑雪场是市委、市政府以2022年张家口冬奥会和2018年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冬季项目为契机,结合乌兰察布市区位优势,为承接相关赛事活动,充实全市冬季旅游而设立的一个重大项目。该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计划投资8.69亿元,社会资本方北京京蓝集团投资2.69亿元,我公司投资6亿元。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公司积极开展工作,协调各相关方推进项目的实施,多次参与项目设计的研讨,确定设计方案。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项目管理、公路O计施工招标结束,在2017年元月10日完成了雪道、索道、绿化、灌溉等设计施工招标,力争2017年3月份开工建设。

引进“韩国城”项目

依托乌兰察布市集宁古城、集宁古玩城的良好基础条件,争取引进“韩国城”项目,重点打造韩国美食一条街、免税店、韩国不夜城、韩国时装城、儿童用品、化妆品主题馆等项目。特别是依托全市现有医疗机构,引进韩国美容整形技术,开展合作交流办学,设立美容整形医院,开拓医养一体新的产业空间。

目前,韩国城项目初步框架已形成,2016年12月28日韩国客商到集宁进行护照及营业执照的公证,下一步将洽谈目标公司成立的具体内容。

深入推进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盘活存量资产、组建国有旅游集团平台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伦诺尔;文化资源;方法;评估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考虑的因素也非常繁多,但其核心工作是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区域文化资源评价对象的选择,这其中存在诸多的程序和需遵循的原则。本文的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借助了云南县域特色文化资源评估体系、山西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及其他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构建而成。而文化资源的单体评估对象,选取了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50个单体文化资源。

一、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

(一)基本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层次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一系列操作及计算,得出多伦诺尔县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确定评估指标的数据来源,对可定量的指标运用模糊十分制评价 方法,依据数据来源进行赋值。定性指标则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经过数据整理、统计获得。

针对单体文化资源评估指标的评价分值的获取,定量指标的评价分值依据以上数据来源,经过标准化处理得到的数值为基准分值。定性指标的评价分值的确定,通过对每一个文化资源的问卷调查,然后求平均数的方法确定分值。

(二)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对选取的文化资源依据上述方法进行处理而获得的指标评价分值,与其指标权重相乘即为综合评价分值,用数学模型表示多伦诺尔县单体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综合评价模型为:

W=

W表示多伦诺尔县单体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综合评价分值,C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分值,D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目。

(三)文化资源的价值等级分类

利用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出多伦诺尔县各单体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的综合评价分值。本文将开发潜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可为文化资源价值开发的可行性评估依据、以及开发时序确定提供科学依据。Ⅰ级文化资源,10—8,Ⅰ级文化资源,优秀级文化资源;8—6,Ⅱ级文化资源,潜力级文化资源;6—4,Ⅲ级文化资源,良好级文化资源;4—2,Ⅳ级文化资源,普通级文化资源;2—0,Ⅴ级文化资源,普通级文化资源。

二、文化资源单体评估分值的确定

依据上述的方法和标准,将计算得出的单体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的综合评价分值进行整理。见表1:

三、评估结果的分析

(一)整体评价分析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多伦诺尔县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Ⅰ级、Ⅱ级,文化资源的开发空间大,潜力型文化资源比重最大,占取样总数的36%,保存性待开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空间适中,占取样总数的18%,普通级文化资源占取样总数的14%,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多伦诺尔县文化资源的可开发率、可利用率较高,其浪费率较低。

(二)从空间聚集角度评价分析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从文化资源的区域类别分布角度来看,自然文化资源的分布较为均匀,按其分布数量依次为蔡木山乡4个,大河口乡3个,多伦诺尔镇2个,大北沟镇1个,其品质以蔡木山乡和大河口乡最佳。社会物质文化资源分布的差度较大,多集中于多伦诺尔镇,其文化资源的品质和规模具佳。社会精神文化资源大多为县域共有的文化资源,品质较好,价值较高,影响力较大。

从文化资源的等级优良度来看,50个单体文化资源,优秀级文化资源共16个,潜力级文化资源共计18个,良好级文化资源9个,普通级文化资源7个。多伦诺尔镇的文化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等级品位都比较高。优秀级和潜力级的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多伦诺尔镇,其中少量的高品质文化资源分布于蔡木山乡(5个)和大河口乡(3个),大北沟镇没有优秀级文化资源的分布,潜力级文化资源1个,县域共有的文化资源共计7个。良好级和普通级文化资源在各乡镇分布相对均衡,除多伦诺尔镇分别为3个外,其他乡镇都分别在3个以下。

四、结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多伦诺尔区域文化的融合性、包容性。草原水乡,文化交融是多伦诺尔的区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多伦诺尔县民风淳朴勤俭,古镇旧貌依存,文化资源丰富绚丽,古今兼备,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分布广泛,集群较好,独具特色。这些先天优势决定了其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很高,这为多伦诺尔县中心城市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牛淑萍:《文化资源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3

[3]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4]申维辰:《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山西教育出版 社,2004

[5]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黄雪英:《闽西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资源开发》,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2(4)

[7]江荣生、曾启鸿、杨晓晶、袁书琪:《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8.12(6)

[8]姚莉、屠飞鹏:《基于AHP法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9]霍松涛、梁留科:《县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南省淇县为例》,郑州航空上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6篇

[关键词]龟兹故国;龟兹文化;天山奇景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103-02

一、库车旅游开发的优、劣条件分析

(一)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资源组合具有综合性优势

库车全境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自然带,集中了新疆最典型最齐全的自然风貌,这里有沙漠、绿洲、戈壁、雅丹、大峡谷、火焰山、牧场、雪山、高山湖泊、瀑布、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每一项都具有赏心悦目、震撼人心的魅力。

库车史称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其都城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古代先民们给库车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

(二)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物产

库车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全县有21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35.4437万人,占总人口的90.44%,其他少数民族2339人,占0.66%。由于相对偏僻,受到外界影响较小,库车仍然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民族风貌,尤其是库车老城,基本居民均为维族群众,其宁静安详又热情好客的生活习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处外来游客极少,那种原生态的民情风貌,足可以和以此著称的喀什媲美。

(三)自然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制约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库车旅游的开发、旅游活动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旅游区位上,库车属于那种“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区域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低,而且距离主要高出游能力客源市场较远的旅游非优区”。遥远的距离构成制约库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道路等级较低,有时不够通畅,影响旅游。长达半年多的旅游淡季造成了旅游设施和人员的长期闲置浪费,特别是翻越天山的独库公路一年内只能通车两三个月,对开发穿越库车全境的旅游线路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四)知名度亟待提高

库车旅游业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是知名度不高,缺乏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这种缺乏并非是因为没有,而是由于宣传不够,不为人所知。

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开发方向及目标

根据库车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发展历史,考虑库车地区和临近地区客源地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及其在全疆旅游中的竞争地位,库车地区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是:以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丝绸之路龟兹文化内涵为基础,力推“库车”品牌,突出以龟兹故国、自然风光及伊期兰教三大特色为主题,重点推出“龟兹故国探秘游”、“龟兹文化游”、“天山奇景游”等精品,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确立库车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形象和地位。

(二)力推“库车”品牌

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集中组合如此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整个新疆并不多见,以“库车”作为品牌可以突出这一综合特点。要在游客中形成一个印象,即:西部旅游、新疆旅游的形象特色主要在于丝绸之路文化,而要全面领略就要到库车旅游。同时,应当突出库车旅游在新疆旅游中的地位,将库车旅游纳入新疆旅游的重点规划之中。

(三)重点景区开发

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区域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之间、人文景观之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在重点景区的开发中,这种紧密联系尤其突出。应重点推广龟兹故国旅游区、山地景观旅游区、龟兹文化景观旅游区的建设。

除此,还应该注意保护库车少数民族民俗,进一步光大龟兹文化。

[参考文献]

[1]裴孝曾.库车古今[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

[2]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要轶丽等.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2,(5):59.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难题[1]。井冈山保护区拥有大量的森林、动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如何在提高对其保护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其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是目前我国应该遇到的机遇和难题。本文针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发展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的趋势和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1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江西省的西南陲,刚好位于湖南江西两省相接的罗霄山脉万阳山中部。该自然保护区从1981年开始建设,直到2000年4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全区内面积为21499hm2。属于森林生态型的保护区,保护的针对对象为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与山地混合的生态系统。园区内地势复杂、地形封闭,有50多座海拔超过1000m的山峰。各种气候、土壤、植物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态势。年降水量达到1865mm,年平均气温为14℃~17℃,无霜期为250d左右。

2 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价值评估

2.1 直接经济价值评估

井冈山的森林资源是最为直观的直接经济价值,但是由于井冈山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所以其林木产品和林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都受到了限制。现保护区内共有珍惜蕨类236种、昆虫3000多种、脊椎动物260种、各类高等植物3400多种。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如果根据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资源的价值进行估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年均竹产品、林产品可以达到4330.22万元/a。

2.2 间接资源评估

2.2.1 水土保持评估

森林本身就具备水土保持的功能,蒸腾作用对当地的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2]。而且在涵养水分方面,更是有非常强大的截留能力,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两江的汇集之处,因此雨量充沛。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枯枝落叶、土壤层等对于降水的分配进行了复杂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水分涵养的作用,同时森林系统的存在,对于冈山保护区内水分涵养的总价值达到了4.1012亿元/a。

2.2.2 固碳产氧评估

森林资源通过吸收CO2,释放出大量的新鲜O2,对于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有莫大的好处。对于维持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充足氧气[4]。井冈山属于亚热带的多种树木混合林区,其空气的净化能力较强,能够产生巨大的固碳效益。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2.2.3 旅游资源评估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价值可以划分为2个部分的价值,森林的自然景观价值;人文景观价值。森林资源价值可以用于开发为各类型的自然景观的旅游热点。而人文景观则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可以作为开发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回顾调查的学习基地。

3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措施

3.1 加大保护区的管理力度

对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强化,要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管理机构,并相应通过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准则,增加现有的管理人员和加大对于园区的宣传力度,对于园区内的破坏行为和不法盗取采取严厉的处罚和监管措施。

3.2 加大对珍稀植被和物种的保护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是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其中已知的资源有植物280余科,800余属,34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19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既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与资源冷杉。脊椎动物267个种和亚种、还有昆虫30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豹、和华南虎。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保持井冈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3.3 加强森林防火、虫害措施

森林的火灾和虫害,都会给保护区内林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于森林防火和虫害方面应该定时定点展开巡查,一旦发现灾情必须及时处理,提高保护的风险意识。

4 结语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环境丰富,资源种类庞多特点,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保护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豪杰,潘建勇,徐为民.仙居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8).

[2] 周桂娇,姚春妹.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是旅游产业兴衰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有效运用GIS技术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旅游评价与规划的科学性。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根据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处理基点,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实体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整理、编辑、转化、校正、模拟,运用多维空间系统模型处理分析多种空间目标的动态数字信息,进而为地学研究和规划决策提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系统支持[1,2]。

GIS的构成主要由搭载处理程序的平台如计算器、输入输出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等实体物理硬件系统;融合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的模型或管理分析方法的各种程序如操作可视化系统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等软件系统;描述地学实体数据的属性特性和空间特性的多维空间数据系统;操作GIS的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地理学领域的具象和演变过程进行规律性研究的数字应用分析方法与模型,共五大部分构成。

GIS具有四项主要功能即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存储和管理、空间查询和分析、制图和可视化表达。数据输入及编辑表现为数据采集、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判读、图形变换编辑等;数据存储和管理即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定义、建立以及维护;空间查询和分析即空间数据定位查询、属性数据检索、时空关系查询、拓扑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模型;制图和可视化表达包括各类地图、影像图、专题地图等其他形式数字图件。

二.旅游资源的GIS评价和规划应用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GIS应用

关于旅游资源的评价,即包括对一定旅游要素和分类体系的特性评价,同时包含对相关资源规划开发的外在环境要素的评价[3]。GIS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并对目标数字、图件及影像等数字信息,形象精确的编辑、处理和表达。将GIS技术应用于旅游区域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中,配合现场实体验证,可以快速提高旅游资源的调查精度和收集效率[4],获得更准确的资源要素价值。目前,应用GIS的旅游资源评估方式主要体现为:

依照旅游区域环境目标的特征需求,建立资源数据库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把旅游区域地理空间和特征数据即地理特征、道路、土地使用状况等和校正过的遥感影像图互相重合对照,同时匹配地域环境要素、生态状况等因子,分层次开展资源信息的系统处理和评级。其次,依据GIS及遥感影像图件具有的独特光波谱特性,建立对应的具体解译分析指标,通过目测解译的基本分析方式判读影像图显示的相关旅游资源。

(二)旅游规划的GIS应用

旅游资源规划与决策开发的准确程度,凭借GIS的定量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譬如Williams等(1996)依据GIS全面调查评估了加拿大第三大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的旅游资源性状[5]。辜寄蓉、范晓(2001)通过GIS软件开发了关于四川九寨沟景区的旅游地质灾害预警、岩溶水道空间解析和水文资源预测模型,通过运用这些模型对景区旅游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推演,对九寨沟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和生态要素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6]。

1.旅游资源调查中的GIS应用

常规旅游资源要素调查包括了自然环境空间要素信息,例如旅游景区地形、地质、生物、气候、水体等属性和人文环境要素数据,如区域历史沿革、交通、经济因子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及客源等基本信息。依托GIS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的本质,正是将采集的繁杂旅游数据进行编辑和分析,获取有效直观的优选信息,多元化形式演示旅游数据(航拍、专题旅游地图、多维影象、音频等),实现旅游编码信息在内容与空间上的优化完整性,创建完整统一的时空和专题特性的地理学空间资源数据库。

2. 旅游决策分析中的GIS应用

伴随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GIS已经可以为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充实的基础数据库支持,通过使用GIS的网络拓扑叠置分析功能,将旅游区域资源要素的基本属性数据即环境表层空间因子(地貌、生物、大气、水体、道路等)和区域旅游评估数据图层叠置进行筛选判定最优可行性开发区域,并规划出景区观览路线和基础公共设施的最优分配格局,旅游景区的环境有效承载力范围和旅游保护区域可以借助GIS空间缓冲区模拟分析技术加以确定。最终建立数字高程分析模型(DEM)简化和形象演示旅游区域空间资源实体和旅游行为关系的可视化程度,有利于模拟验证并直观展示景区内各要素和区域整体的旅游规划最优视觉体验观感度[7]。旅游区域规划内在信息认知及与相关行政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程度,也得益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辅助,准确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主要的运用途径表现为:

(1)旅游区开发适宜度分析

旅游地域最优性规划即筛选对景区自然属性、人文特征及经济因素等重要因子有影响力的要素,建立GIS层次分析模型,叠置旅游区空间专题数据矢量图层,进行图形数据处理。同时建立旅游区域突况因子、损失评价因子和旅游灾害应急框架结构体系,并匹配旅游区域灾情发生前后时空变异信息数值,集成分析灾害的破坏阈值和损耗,有助于提高旅游区域灾情类别识别和防护准确度。

(2)客源地属性分析

建立GIS空间模拟分析模型可以精确获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受众结构、客源分布格局和最大效益客源影响因子在地理时空大尺度下的机理特性和数据参数,结合旅游客源出行影响要素的外部内在特征,有利于获取范围更精确地客源地分布区,并匹配旅游者特征数据,分析得出客源地市场的属性和基本状况。

(3)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

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体现在对旅游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的布置,首先需要对水域环境进行层次处理,在以景区开发不干扰区域生态现状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功能扩大水体规划区域。其次依据空间分析技术规划出最佳范围的植被布设范围,并量化地形要素属性建模,绘制区域地形特征、地表坡度数字图形,优选规划区域地表和旅游要素的空间影响关系。最后通过叠置水体、植被和地形空间专题矢量图层,获取最需保护的的旅游承载力景观区域[8,9],完成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更直观展示并预见规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31.

[2]彭望录.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楚义芳.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1991,(4):396-403.

[4]谷上礼.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3):6-10.

[5]HARRISONH LC, HUSBANDS W. Practicing responsible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tourism planning, policy & development[C]. New York: J. Wiley & Sons, 1996:404-421.

[6]辜寄蓉,范晓.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2,4(2):100-103.

[7]付晶“.3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广东省南昆山七仙湖生态旅游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6.

[8]黄娟琴,王坷,夏淑芳,曹昊“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61(3).

旅游资源评估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型态,是推动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有效形式。近年来,休闲农业悄然兴起,并逐步成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但是该领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特别是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方面差距还很大,尚不能完全胜任指导实践的重任。

一、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的一般特征

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不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从经济和社会、自然生态发展的角度分析,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外部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外部性体现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生态功能上,这种外部经济的公益效能是其外部特征。二是社会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以直接产生生物产品,具有经济价值和个体性,但是在其实现个体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远远大于前者,而且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目的是对其资源和环境效能的可持续利用,可视其为社会价值。三是生态敏感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敏感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特有的生境养育着珍稀动植物资源,是自然遗产存留和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的重要区域。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运移对生态系统退化恢复意义重大。四公共物品属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侧重的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其生态和环境服务属于人类共有的公共财产,无法通过市场确定其经济价值。

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研究的意义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决定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核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有利于旅游开发投资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国际上资源与环境价值货币化核算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多建立在效用理论、资源稀缺论、福利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基础之上。国内对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的研究也已有所深入,多是将可供游憩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环境物品,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替代价值或间接评估得到,而且以森林资源的游憩价值研究较多,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货币化核算方法尚未涉及。主要原因是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估核算理论和社会需求的相对滞后。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并非独立存在的,确切地说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所具有的一种游憩功能,很难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从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或环境中单独剥离出来。由于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至少在形态上是一种环境资源,具有不可分割、非竞争性、难以排他消费的公共物品特征。因此,不宜用传统的商业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随着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的倡导以及世界性休闲农业旅游的潮流,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货币化核算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研究。

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一,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界定。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从形态上与区域景观类型及其环境,是休闲农业旅游景观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综合体,从本质上休闲农业旅游景观资源是其环境资源的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提供游憩功能的同时,无形中提供了环境享受功能。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价值包含了其游憩价值(经营性)和环境价值(非经营性)。非经营性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具有无排他险和不可分割性。它需要通过可经营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产生旅游吸引力,要依靠社会资金维持发展。经营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为社会准公共财产,在提供公共生态功能同时,提供旅游服务功能,包括有形的景观、无形的环境,具有无排他性。由于经营权一经营大众有偿分享使用权的权利可以分离,因此其具有部分可分割性。如可进行旅游观光活动的试验区,国家、集体的经济林,农业用地、荒山的承包权等。无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是否可经营,都具有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option value)。使用价值可理解为有差别,有人指的是直接服务价值,这里指的是直接使用资源的实物生产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的是不消耗资源,间接使用资源的服务价值,包括了旅游等多功能使用价值;选择价值指为确保未来仍可使用的一种保险支出,意指消费者对某种游憩资源的未来需求不太确定。非使用价值,包括遗赠价值、存在价值。人们对于某一游憩资源,愿意支付若干代价以保护该资源,让未来世代也得享有资源所产生的各种劳务,则民众为此一目的而愿付出之代价总和可称为遗赠价值;某些游憩资源具有独特的景观,或为许多野生动物之庇护和栖息之所,或因该资源具有国际性或民族性的特殊意义,所以,民众如果知道此一资源获得适当保护而存在,便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民众因此心理的满足而愿意付出之代价总和称为存在价值。

第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货币化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与环境影响评价理论(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并随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和个人偏好等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伦敦环境经济中心(LEE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CED)等为该领域研究其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以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一部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货币化理论主要是成本效益分析理论(Cost-Benefit Analysis,CBA),其思想来源于Julse Dupuit在《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1984)中提出的“消费者剩余”的概念。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旅游与环境冲突问题的日益严重,John Krutilla在《美国经济评论》(1967)上发表了自然保护的再认识,提出了“舒适性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认为出于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不确定性等原因,需要对一些稀有的珍奇的景观和生态等舒适性资源进行保护,在可再生限度内严格控制使用,特别是提出了舒适性资源的“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等重要概念,这为后来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随着福利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非市场化商品与环境等公共产品价值的思考,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逐步形成理论体系。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approach,TCA)在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后,享乐定价法(hedonic price approach,HPA)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以来,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货币化评价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受到不同方面的冲击和责难,主要集中在CVM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方面。

四、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旅游资源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评价法。它用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具体有旅行费用法、机会成本法、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享乐定价法等,主要适合无市场交换但有市场价格部分的评价。二是模拟市场技术评价法。它以支付意愿来表达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目前主要是条件价值法。休闲农业旅游与生态系统和环境密切相关,通常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被作为一种环境物品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评估,并纳入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本一效益体系,避免对资源的无序开发、无偿使用和资源浪费。但无论是对生态资源的游憩功能进行经济价值评估核算还是对基于生态资源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核算,目前国内外其代表性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类:政策性评估、生产性评估、消费性评估、替代性评估、间接性评估、直接性评估。评估方法为实际市场评估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影子价格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从本质上是通过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影子价格、公众(包括游客等)的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的,从方法上也是上述几种方法的变种或组合。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直接价值可以通过估计生物生产量计算得到,包括游憩价值环境享受价值在内的间接使用价值可以采用上述评估方法或者上述方法的组合估算,非使用价值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如珍稀动植物生境、科学研究、生态系统永续等与其直接价值融合评估,因为,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不是独立的几部分,而是互有重叠的。以下是对游憩价值的两种主要评估方法:

第一,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是基于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效用价值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的一个方法,旅行费用法是利用游客与旅行目的地之间相关行业的市场消费行为来评估风景区(旅行目的地)的旅游价值,同时考虑旅行时间的机会成本,建立需求函数测算消费者剩余。但是旅行费用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需求函数自变量的范围界定,费用是旅行总费用、区域费用还是游憩费用,由什么组成;二是时间的机会成本的比例选取,休闲农业旅游区别于大众化旅游,其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三是游客的当前支付意愿与资源价值的关系,不同游客的支付意愿和资源价值的关系;四是对于没有游客的风景秀丽之地,就没有旅行费用,但肯定有支付意愿,采用该方法时需要变通;五是计算结果代表的消费者剩余,往往是旅游价值总量的一部分,造成实际价值偏低。一般适用于短途旅行或游憩目的地评估。

第二,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CVM),属于直接性经济评价方法,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条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投标等方式获得消费者的WTP(Willingness To Pay),通过数据处理综合得到所有消费者的WTP,即该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游憩值。常见的方法有:自愿支付法(Willingness To Pay)、调查法(Survey Method)、直接询问法或假定价值法(Hypothetical Valuation Metho)。该方法是基于自愿支付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这一认识的。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何确定所有游客或者潜在游客的支付意愿;资源环境价值的支付意愿的游客范围如何确定;现在评估价值与未来评估价值、资源环境实际价值之间的关系等等;对CVM理论和应用的有效性问题,用个人意愿偏好的直接调查法易出现阿罗“不可能定理”描述的公共产品投票悖论现象,因为个人在无法影响他人意愿偏好的情况下,受决策退出自由和无须承担责任的影响,易出现“搭便车”行为,有意夸大或减少对某种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因而难以显示整体的真实支付意愿,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也就难以评估。

综上,任何方法都只是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价值的一种估价,多是通过支付意愿、心理价格、旅游费用、游客调查等基础数据实现的。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经济价值评价有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数据基础问题: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需要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人口、资源、发展等在内的大量数据,数据的现实性、准确性、可用性甚至选用什么样的数据都会影响评价核算的结果;二是未来的价值的评价问题:采用未来价值为基础的经济价值核算可能比较准确;三是包括3S在内的新技术应用问题:所有的模型中都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支撑,通过空间拓扑分析、属性分析可以较好的展示景点、景区、景域之间的空间关系,叠合社会经济生活等基础数据,利于大量游客各种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随着计算机数理统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在其他领域已经有不少成功应用范例。在旅游资源评价与核算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对旅游资源价值核算与评价的准确度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构建[J].地理研,2006(3).

2、王建军,郑进军.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J].旅游学刊,2004(1).

3、袁书琪.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4(2).

4、翟辅东,肖曾艳.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概念和应用[J].旅游学刊,2004(6).

*本文属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项目编号:2008F3014。

上一篇:教育专业能力培训范文 下一篇:职业教育课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