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3:58:41

旅游消费者论文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1篇

(一)保护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旅游消费者的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在于从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中获取精神或生理需求,旅游消费者和其他消费者一样,在消费的同时同样受法律的保护。如果消费者在购买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后或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的侵害,旅游消费者也就无法从旅游产品后服务中寻求精神或生理上的满足。因此加强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实现旅游消费者旅游目的的重要保障。

(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只有在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旅游者采取积极参与旅行活动,并进行大量的旅行消费。所以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业的主体,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保障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也是旅游业自身发展需求所决定。如果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旅游业经营者的侵害,会抑制消费者参与旅游和消费的意愿,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而且从国外旅游业成功发展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越发达的旅游业,越重视旅游消费者权益保障。而且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程度也体现出旅游行业的发达程度。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惩罚性赔偿规定

首先,增加赔偿的惩罚属性。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再享受旅游产品,而且是以精神享受为目的,因此针对这类侵权行为更应该以惩罚性为主。因此,笔者建议关于惩罚性赔偿的金的制度应该在补偿的基础上以惩罚性为主。惩罚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对消费者的赔偿金额,而是提高违法成本,降低旅游经营者出现违法或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增加惩罚属性也是基于旅游目的决定的,经营者的侵权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旅游的目的,因此经营者需要为其侵权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将惩罚性赔偿条款纳入旅游合同中,双方事先约定违约金额,还能减少侵权后法院认定赔偿的额度的工作。其次,扩大惩罚性赔偿的范围。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只有当侵权人的行为存在主观意愿时,才适用惩罚性赔偿。这个规定将惩罚性赔偿限制于狭小的范围之内,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如果非主观的侵权行为造成消费者巨大的损失,如果也只根据侵权行为的主观性来判定,消费的损失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适用惩罚性赔偿,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侵权行为存在主观意愿。最后,重新确定赔偿标准。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是将购买产品的价格或者服务的费用作为赔偿的额度,在消费金额较小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放弃维权的权力。一些经营者会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肆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惩罚性赔偿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要重新制定赔偿的标准。惩罚性赔偿金额不仅要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消费数额,还要包括消费者维权时所付出的费用。例如诉讼费、误工费等等,再根据侵权者侵权行为的主管程度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

(二)完善《合同法》

1.实现旅游合同的有名化

由于旅游合同的特殊性,现形的《合同法》中的有名合同都不适用于旅游合同,旅游合同在实践中难以有效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国旅游合同的有名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应对《合同法》做适当的修改,将旅游合同纳入的《合同法》的分则中,并用专章对旅游合同的所有内容做规定。在现代旅游业中,各个国家都认识到旅游合同的特殊性。我国也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现旅游合同在《合同法》中的有名化,对旅游合同的做详细的规定,不仅有效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规范旅游格式合同

规范旅游格式合同的目的在于调节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权力和义务,并使之处于平衡状态,而不是限制旅游经营者的权力,是实现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双赢的重要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旅游行业的格式合同要比租赁合同、保管合同等其他普通合同类型要有更多的规范和限制,是旅游格式合同更加规范,以便更好的发挥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作用。旅游行业的格式合同应该从旅游格式合同经营者的提示义务、旅游格式合同的解释规则以及旅游格式合同应考虑因素三个方面对格式合同进行规范。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有了质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要进一步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必须做好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工作,为旅游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积极参与旅游消费,减少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发生;完善消费者权益的民法保护,更是我国法制的完善,有助于我国逐渐形成法制社会。总而言之,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民法保护刻不容缓。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休闲经济成为近年经济 发展 的热点问题之一,消费者心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陕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资源和机遇分析,对陕西旅游业如何抓住时机争取更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国家推行长假制度以来,到2006年,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行的人数较往年已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2006年国庆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呆在家而不是旅游来度过假期,另有23%的人选择探亲访友等方式度假,黄金周旅游“井喷”现象难再出现。选择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风景、游更多景点等单纯量上的满足,而开始追求质的满足、追求方便与舒适、寻求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闲。与以往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种迹象,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为休闲、舒适的方式来度过黄金周,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而与此同时,增加其他假期的呼声却一路上扬,将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心理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及消费者心理的如上变化。

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更应积极进行调整,抓住机会争取更多市场,促使陕西旅游业更新更快发展。

二、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陕西是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线 旅游 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陕西地处

首先,适度调整陕西旅游业定位和产品结构,寻找发展新思路。顺应休闲 经济 潮流,在强调陕西历史文化名胜景区特点同时,融合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自然和人文等内容的宣传,将陕西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同时,得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熏陶,也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实、更丰满,得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高陕西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曾举办“华山论剑”活动,将华山天下险的独特自然景观同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故事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华山景色及传说的无限遐想,从而争取更多的游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市场导向。

1、以市场为研究导向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应。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程,从早期的认知阶段、中期的过渡阶段,到近期的大发展阶段,旅游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得到了长足和完善的发展。至今,旅游学这门学科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也日趋成熟,大部分原因在于各地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学者们研究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立学者,长期独立投身于旅游研究,对旅游这个交叉学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国外旅游发展到现阶段,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生活水平,成为地区或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旅游消费者的到来增加了地区基础设施的负担,给当地居民造成生活不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传统。

鉴于此,国外很多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业及其带来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出游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者市场,也就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旅游业在我国起步则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所发展。此时,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个被批准的有关旅游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1988年韩也良的《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第一篇专门研究旅游的博士论文是1989年楚义芳的《旅游的空间组织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早期有地理学、经济学人士的较多介入,但由于1998年教育部将旅游学科归设在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大学科下,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在总体上主要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者所承担。因此,研究的学科取向就较多地局限在管理学和地理学领域,而其他领域的学者往往对旅游问题缺乏研究热情。同时,这还与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小,结构单一,重点在于发展旅游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旅游业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许多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规划的实际工作比较多,表现出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集中。《旅游学刊》所发表的大量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章就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随着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日益频繁的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文化上的交流、碰撞,为旅游消费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有些学者也开始表现出对旅游消费者行为方面的兴趣。这些促进了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也逐步浮现出来。但是,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还不是旅游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成碎片化发展,研究深入程度不足,研究人员忽视对文献的研究,导致研究的重复性比较高,论文呈现高相似性,理论上没有更多突破。

综上,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地区,政府对旅游研究的推动作用不大,旅游业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推动,旅游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现代旅游市场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必定会以良好的态势发展。

2、以人为本的研究思想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所有一切增长最终会受到人的限制。从旅游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张立生2004年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的《近期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中指出,在他所搜集的1995~2003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382篇文章中,有关心理和行为方面分析的文章就有66篇,占样本总量的17.28%,是所有类别中份额最大的。这些文章中,以分析旅游消费者心理行为方面的文章居多,还有少量旅游从业者和旅游业主心理行为的分析。关于旅游安全的分析也有7篇之多。此外,文献中还有一些关注老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是以人为本的研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是人本思想在旅游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相反,我国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市场的旅游消费者的决策以及行为的研究,总体上缺乏像西方学者那样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进行研究的热情。宋子千等人2005年曾经对2000~2004年《旅游学刊》的刊登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共有文章481篇,区域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产业运行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共计有279篇,占据了样本总量的58%。而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方面的文章只有14篇,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他们都是着重于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与那些大量的不厌其烦的旅游区域发展、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文章相呼应,这种研究与开发在次序上出现的倒错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中国旅游研究一直处于“鼓吹”阶段或“带有功利思想”这样的事实[1]。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旅游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

3、注重学术规范

首先在内容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外比较注重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的建设。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为这一领域提出完整的研究范式,构建模型,并尝试将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引入到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众所周知,旅游消费者行为是由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构成,涉及外部营销刺激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对建立一个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来说就是必须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体系,才能在同一种话语体系中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学者在发挥个人独创性的同时不能有过分的主观随意性,创新的东西应当是在相应领域与前沿研究对话的结果,从而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能够依照传承和积累的逻辑推进。

其次是形式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深度之所以存在差异,除了与旅游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期刊的特色有关,而这个特色主要是指各大期刊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同。国外学者在发表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章时,都比较注重遵守一定的写作规范。文章首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时必须注明出处,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要有明确的解释,其中包括采样程序、样本测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都有详细的阐述。在我国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中,有相当部分文章没有进行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部分文章中对其研究方法是简单进行描述,甚至是一笔带过,然后就把结论表达出来。也有研究者强调个案研究,而这种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

综上所述,国内与国外比较,样本采样的准确性、逻辑推理性应该加强。而在内容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彦君。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j].旅游学刊,2003,(6)。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休闲经济成为近年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消费者心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陕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资源和机遇分析,对陕西旅游业如何抓住时机争取更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国家推行长假制度以来,到2006年,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行的人数较往年已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2006年国庆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呆在家而不是旅游来度过假期,另有23%的人选择探亲访友等方式度假,黄金周旅游“井喷”现象难再出现。选择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风景、游更多景点等单纯量上的满足,而开始追求质的满足、追求方便与舒适、寻求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闲。与以往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种迹象,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为休闲、舒适的方式来度过黄金周,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而与此同时,增加其他假期的呼声却一路上扬,将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心理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及消费者心理的如上变化。

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更应积极进行调整,抓住机会争取更多市场,促使陕西旅游业更新更快发展。

二、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陕西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定都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陕西旅游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目前,陕西旅游业收入总额占陕西省GDP约9%,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之一,可以说,陕西旅游业已形成特有品牌,定位和发展都相当成功。

但也应看到,陕西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

首先,陕西旅游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文历史旅游产品著称,对消费者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要求较高,使陕西旅游目标市场的拓展受到限制,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加之过去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也对陕西旅游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旅游新产品还需更多开发。

陕西虽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景观资源,但近年来河北涿洲、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仿古景点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并达到“以假乱真”效果,许多以陕西为背景的历史剧都要在外地的影视城里进行拍摄,对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许多自然加人文的旅游地如云南丽江等,很多游客不但一去再去,甚至还会选择定居,而陕西旅游业虽盛名在外,但吸引回头客的概率仍有待提高。

此外,陕西自然旅游景观开发还很不到位。陕西省17个国家4A级旅游区中,只有华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翠华山旅游风景区三个景点属于非历史人文景区,在陕西省拥有的4A级景区中比例不到18%。而事实上,陕西南北地理跨度较大,坐拥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产品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三、消费者旅游心理变化对陕西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经济逐步发展,旅游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黄金周旅游发展趋缓则是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而消费者心理的这种变化,对陕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心理成熟的消费者不再扎堆出游,减少黄金周期间景区的接待压力,利于景区的维护及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们对休闲的品位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底蕴和内涵。根据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各种需要逐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最终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接受更多的教育、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等均属于对此类需要的满足,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会有更多消费者青睐能充分得到历史文化知识熏陶的陕西旅游。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线旅游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陕西地处中国大陆正中,对全国各地游客来说,均无须太长的旅途跋涉,从地域上也属于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优势,消费者心理变化也为陕西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陕西旅游业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及各有利条件,塑造陕西旅游新形象,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首先,适度调整陕西旅游业定位和产品结构,寻找发展新思路。顺应休闲经济潮流,在强调陕西历史文化名胜景区特点同时,融合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自然和人文等内容的宣传,将陕西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同时,得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熏陶,也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实、更丰满,得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高陕西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曾举办“华山论剑”活动,将华山天下险的独特自然景观同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故事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华山景色及传说的无限遐想,从而争取更多的游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次,积极发展短线游,发掘旅游市场。各种短线游的推出和发展,不但拓展了陕西旅游产品线,满足陕西及周边群众旅游休闲需要,当短线游品牌形成并牢固树立后,因陕西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便利性(处于中国正中央,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则可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处于陕西东南隅的商南“金丝峡”风景区,定位和宣传都非常迎合城市居民渴望外出度假的心理需求,适中的距离使其成为西安市民周末出游等短线游的理想选择;游客到来又促进景区的发展,使金丝峡旅游品牌推向临近省份的更多消费者。

此外,适应休闲经济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民间资源如风味饮食、民间特色文化、农副产品等发展多种旅游方式。如陕西歧山县北郭乡依托当地文物旅游资源(北郭乡位于陕西省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开展以哨子面、擀面皮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不少城市旅游者;在春夏之交,许多果园果区推出以采摘水果为主题的旅游节目等,也使许多都市中的消费者眼前为之一亮。这些别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在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求舒适心理同时,也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双赢。另外,要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业,也不能忽视自助游和自驾车游等新潮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展各种配套服务业,使这部分消费者也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从而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陕西旅游业等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向洋、朱志坚.营销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9-60

2、王晓民.西部大开发力推陕西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6月16

3、徐郁华.“五一”黄金周遭遇“七年之痒”[N].江南时报.2005年4月29日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休闲经济成为近年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消费者心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陕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资源和机遇分析,对陕西旅游业如何抓住时机争取更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自2009年国家推行长假制度以来,到2009年,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行的人数较往年已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2009年国庆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呆在家而不是旅游来度过假期,另有23%的人选择探亲访友等方式度假,黄金周旅游“井喷”现象难再出现。选择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风景、游更多景点等单纯量上的满足,而开始追求质的满足、追求方便与舒适、寻求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闲。与以往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种迹象,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为休闲、舒适的方式来度过黄金周,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而与此同时,增加其他假期的呼声却一路上扬,将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心理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及时调动以适应环境及消费者心理的如上变化。

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更应积极进行调动,抓住机会争取更多市场,促使陕西旅游业更新更快发展。

二、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陕西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定都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陕西旅游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目前,陕西旅游业收入总额占陕西省GDP约9%,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之一,可以说,陕西旅游业已形成特有品牌,定位和发展都相称胜利。

但也应看到,陕西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

首先,陕西旅游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文历史旅游产品著称,对消费者文化水平和受教导程度要求较高,使陕西旅游目标市场的拓展受到限制,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加之过去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也对陕西旅游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旅游新产品还需更多开发。

陕西虽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景观资源,但近年来河北涿洲、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仿古景点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并达到“以假乱真”效果,许多以陕西为背景的历史剧都要在外地的影视城里进行拍摄,对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许多自然加人文的旅游地如云南丽江等,很多游客不但一去再去,甚至还会选择定居,而陕西旅游业虽盛名在外,但吸引回头客的概率仍有待提高。

此外,陕西自然旅游景观开发还很不到位。陕西省17个国家4A级旅游区中,只有华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翠华山旅游风景区三个景点属于非历史人文景区,在陕西省拥有的4A级景区中比例不到18%。而事实上,陕西南北地理跨度较大,坐拥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产品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三、消费者旅游心理变化对陕西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经济逐步发展,旅游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黄金周旅游发展趋缓则是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详细表现。而消费者心理的这种变化,对陕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心理成熟的消费者不再扎堆出游,减少黄金周期间景区的接待压力,利于景区的维护及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们对休闲的品位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底蕴和内涵。根据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各种需要逐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最终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接受更多的教导、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等均属于对此类需要的满足,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会有更多消费者青睐能充分得到历史文化知识熏陶的陕西旅游。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线旅游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陕西地处中国大陆正中,对全国各地游客来说,均无须太长的旅途跋涉,从地域上也属于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索

综合以上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优势,消费者心理变化也为陕西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陕西旅游业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及各有利条件,塑造陕西旅游新形象,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首先,适度调动陕西旅游业定位和产品结构,寻找发展新思路。顺应休闲经济潮流,在强调陕西历史文化名胜景区特点同时,融合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自然和人文等内容的宣传,将陕西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同时,得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熏陶,也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实、更丰满,得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高陕西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曾举办“华山论剑”活动,将华山天下险的独特自然景观同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故事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华山景色及传说的无限遐想,从而争取更多的游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次,积极发展短线游,发掘旅游市场。各种短线游的推出和发展,不但拓展了陕西旅游产品线,满足陕西及周边群众旅游休闲需要,当短线游品牌形成并牢固树立后,因陕西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便利性(处于中国正中央,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则可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处于陕西东南隅的商南“金丝峡”风景区,定位和宣传都非常迎合城市居民渴望外出度假的心理需求,适中的距离使其成为西安市民周末出游等短线游的理想选择;游客到来又促进景区的发展,使金丝峡旅游品牌推向临近省份的更多消费者。

此外,适应休闲经济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民间资源如风味饮食、民间特色文化、农副产品等发展多种旅游方式。如陕西歧山县北郭乡依托当地文物旅游资源(北郭乡位于陕西省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开展以哨子面、擀面皮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不少城市旅游者;在春夏之交,许多果园果区推出以采摘水果为主题的旅游节目等,也使许多都市中的消费者眼前为之一亮。这些别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在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求舒适心理同时,也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双赢。另外,要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业,也不能忽视自助游和自驾车游等新潮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展各种配套服务业,使这部分消费者也能得到满足的服务,从而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陕西旅游业等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向洋、朱志坚.营销治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49-60

2、王晓民.西部大开发力推陕西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6月16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市场导向。

1、以市场为研究导向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应。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程,从早期的认知阶段、中期的过渡阶段,到近期的大发展阶段,旅游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得到了长足和完善的发展。至今,旅游学这门学科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理论也日趋成熟,大部分原因在于各地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学者们研究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国外许多着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立学者,长期独立投身于旅游研究,对旅游这个交叉学科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国外旅游发展到现阶段,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生活水平,成为地区或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旅游消费者的到来增加了地区基础设施的负担,给当地居民造成生活不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传统。

鉴于此,国外很多学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业及其带来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出游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者市场,也就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旅游业在我国起步则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所发展。此时,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个被批准的有关旅游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1988年韩也良的《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第一篇专门研究旅游的博士论文是1989年楚义芳的《旅游的空间组织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早期有地理学、经济学人士的较多介入,但由于1998年教育部将旅游学科归设在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大学科下,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在总体上主要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者所承担。因此,研究的学科取向就较多地局限在管理学和地理学领域,而其他领域的学者往往对旅游问题缺乏研究热情。同时,这还与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小,结构单一,重点在于发展旅游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旅游业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许多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规划的实际工作比较多,表现出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集中。《旅游学刊》所发表的大量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章就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随着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日益频繁的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文化上的交流、碰撞,为旅游消费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有些学者也开始表现出对旅游消费者行为方面的兴趣。这些促进了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也逐步浮现出来。但是,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还不是旅游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成碎片化发展,研究深入程度不足,研究人员忽视对文献的研究,导致研究的重复性比较高,论文呈现高相似性,理论上没有更多突破。

综上,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地区,政府对旅游研究的推动作用不大,旅游业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推动,旅游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现代旅游市场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必定会以良好的态势发展。

2、以人为本的研究思想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所有一切增长最终会受到人的限制。从旅游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张立生2004年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的《近期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中指出,在他所搜集的1995~2003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382篇文章中,有关心理和行为方面分析的文章就有66篇,占样本总量的17.28%,是所有类别中份额最大的。这些文章中,以分析旅游消费者心理行为方面的文章居多,还有少量旅游从业者和旅游业主心理行为的分析。关于旅游安全的分析也有7篇之多。此外,文献中还有一些关注老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是以人为本的研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是人本思想在旅游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相反,我国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市场的旅游消费者的决策以及行为的研究,总体上缺乏像西方学者那样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进行研究的热情。宋子千等人2005年曾经对2000~2004年《旅游学刊》的刊登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共有文章481篇,区域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产业运行与发展方面的文章共计有279篇,占据了样本总量的58%。而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方面的文章只有14篇,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他们都是着重于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与那些大量的不厌其烦的旅游区域发展、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文章相呼应,这种研究与开发在次序上出现的倒错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中国旅游研究一直处于“鼓吹”阶段或“带有功利思想”这样的事实[1]。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旅游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

3、注重学术规范

首先在内容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外比较注重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的建设。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为这一领域提出完整的研究范式,构建模型,并尝试将 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引入到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众所周知,旅游消费者行为是由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构成,涉及外部营销刺激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对建立一个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来说就是必须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体系,才能在同一种话语体系中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学者在发挥个人独创性的同时不能有过分的主观随意性,创新的东西应当是在相应领域与前沿研究对话的结果,从而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能够依照传承和积累的逻辑推进。

其次是形式性的学术规范方面。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深度之所以存在差异,除了与旅游业发展程度有关,也与期刊的特色有关,而这个特色主要是指各大期刊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同。国外学者在发表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章时,都比较注重遵守一定的写作规范。文章首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时必须注明出处,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要有明确的解释,其中包括采样程序、样本测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都有详细的阐述。在我国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中,有相当部分文章没有进行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部分文章中对其研究方法是简单进行描述,甚至是一笔带过,然后就把结论表达出来。也有研究者强调个案研究,而这种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83-02

引言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旅游已然成为国民休闲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有些已经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但是,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居住地到非惯常居住地生活的一种活动,旅游者与当地人之间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对等。当地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或者个人往往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而旅游者掌握较少的市场信息。旅游企业或者旅游从业人员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欺骗诱导旅游者,让旅游者花大钱购买劣质服务等等。这样的旅游市场必定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非公平的交易行为。中国学者在2000年就开始了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经过十二年的探索,在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通过对有关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同时对这一主题研究趋势进行预测,以便该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将国内最重要的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作为研究资料的数据来源,通过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并“旅游”检索,与此相关的学术期刊文章并收录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会议论文等共67篇。这些研究的学科分类主要集中于旅游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这应与旅游信息不对称研究的经济性和市场性有着密切关系。以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为研究主题的学位论文数量较少,仅检索到5篇,分别涉及到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一)关于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学者们普遍采用对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扩展来定义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李祗辉、赵晶、王晶、査军、李茹等认为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旅游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提供旅游服务的供给者旅游企业往往拥有多方面的旅游信息,而旅游需求者获取的旅游信息少。

(二)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旅游市场的交易主体角度,探讨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汪季清(2009)描述了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景区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查军(2003)除了阐述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外,还阐述了导游员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游员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颜晓晖、欧阳慧(2003)以假日旅游为实证研究旅游商品提供者与购买游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假日旅游井喷产生“排浪式消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饶勇、黄福才(2006)则以海南旅游为例论述旅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重复博弈现象。

(三)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在分析导致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原因时,学者们角度各有不同,有的以旅游的属性为依归进行剖析,有的从旅游市场主体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成本角度进行剖析,有的则从市场分工角度分析旅游企业与游客的信息态势,有的则从旅游产品特性出发进行分析。

1.陈丕积(2000)主要从旅游的属性分析导致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旅游的外在性,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制度、政治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都有很大差异,旅行接待人员对游客信息的了解必然不太全面。(2)游客的异地性,多数情况下游客和旅游目的地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游客很难很好地了解有关旅游地的各种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3)旅游活动以及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2.李茹(2003)则从旅游市场中的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角度,分析造成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供给和消费次数上的差异。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反复的、多次的旅游供给者;而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一次性消费,对旅游产品的优劣、供应者的资质信誉等情况知之甚少。(2)专业知识上的差异。旅游服务提供者是专业服务机构有一批经过多年培养、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而旅游者大多是非专业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旅游专业设施及服务的知晓的专业知识甚少。(3)地域上的差异。大多数旅游提供者是本地居民或长期在当地居住,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却是第一次接触,缺乏对当地人文环境的了解。(4)组织力量上的差异。供给者往往是组织结构严谨的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而旅游消费往往是个体行为或松散的团体,在获取信息、维护权益方面都处于劣势。

3.孙建超(2001)从市场分工角度探讨旅游企业占有信息优势,游客处于信息劣势。首先,现代化专业分工使旅游者越来越从事相对固定的职业与工作,从而使其消费决策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形成信息不对称。其次,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使社会商品和服务的种类迅速增长,在使旅游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的同时,分散了他们为了作出各种商品的消费决策而进行的搜集信息的努力,这不同于旅游企业只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搜集信息。

4.李增福(2004)从旅游产品自身的特点出发,认为旅游产品主要以服务形态为主,而旅游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使旅游者在评价旅游服务质量时难以获取有关质量信息,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只有少量信息用于判断服务质量,很难评估,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严重。

(四)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措施

最早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的学者是陈丕积(2000),他在文章《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行为》中明确提出了政府强制行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王娟、张超(2002)提出的三方力量组合,即第一空间的政府,第二空间的市场中介机构以及第三空间市场交易双方本身(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组织化力量的共同努力;李增福(2004)强调让政府和市场二者结合起来一起作用,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介入,他提出政府行为也具有局限性。

三、国外研究概况

遗憾的是,国外对信息不对称市场的研究集中于企业融资、保险、人力资源等市场,专门针对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查阅外文资料、外文硕博论文、期刊、会议论文等等,但仅仅发现一篇专门讨论旅游市场的,它是Vincenzo Asero和Sebastiano Patti 合著的ASYMMETRIC INFORMATION,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IN TOURISM,发表于2009年的罗马尼亚Petrosani 大学经济学年刊,文章认为,质量被市场采纳并以此解决市场中卖方和买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在旅游市场,质量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虽然它的测量因为需求不同而又不同的鉴定判据。旅游公司投资提升服务质量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增加,但是文章认为游客满意度不能仅仅依靠高品质和良好服务,而与旅游者的期望值和满意度密切相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旅游市场有不同的服务质量标准。

四、相关结论与研究趋势

纵观这十二年中国学者对旅游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深度不断加大,研究视觉不断拓宽。研究的范式不断丰富,从早期的定性分析扩展到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研究,涉及的理论不仅有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也有管理学、法学、伦理学。在实证研究案例种类不断增加。尽管如此,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缺。

1.关于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存在非严谨性,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定义并没有强调交易中是否出售商品或服务一方掌握的信息一定多于消费者,五位学者在定义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时都明确指出旅游市场中处于信息优势一方是旅游企业,处于信息劣势一方是游客。事实上,某些特定条件下,游客会出于信息优势而旅游服务提供者出于信息劣势。

2.关于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存在非完善性,旅游市场中的另一些参与主体,如住宿、交通、餐饮企业与旅游者、旅行社、导游员之间的信息博弈状态鲜有人论证。更没有学者就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即游客处于信息优势时,交易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进行描述。

3.关于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措施缺乏具体操作性和立法依据。学者们提出通过政府、第三方力量等,搭建多方位的旅游信息系统,公布相关旅游产品信息的方式消除或弱化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旅游市场的公平。

总的说来,中国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还出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更多角度入手,研究深入到旅游市场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才可以提出切实有效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改善旅游业的市场环境。随着旅游活动的继续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信息不对称研究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茹.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86-88.

[2] 王晶.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8-9.

[3] 孙建超.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旅游者权益保护[J].旅游学刊,2001,(2):64-67.

[4] 查军.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与对策[J].兰州学刊,2003,(2):58-59.

[5] 吴锡勇.浅议旅行社与游客间旅游信息不对称现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5):83-86.

[6] 邹明俊,罗琨玲.旅游信息不对称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商场现代化,2010,(1):52-53.

[7] 张宏胜.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0-23.

[8] 陈丕积.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0,(2):27-30.

[9] 颜晓晖.桂林旅游珠宝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透视及管理对策[J].珠宝科技,2003,(1):61-63.

旅游消费者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市场;满意度评价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12

1 引言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高附加值产业,对于旅游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我国作为全球五大旅游国之一,旅游纪念品市场潜力尤为巨大。同时,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域差异大,旅游纪念品具有丰富的符号价值。因此,打造地方旅游纪念品品牌,设计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对于传播各地乃至我国的地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收入,活跃和繁荣旅游市场,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顾客在购买旅游产品时的心理感受情况,即顾客消费满意度,是城市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及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从20 世纪80年代始,国内外就有许多学者借助顾客满意度来进行企业、行业、产业乃至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水平等的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顾客满意[1]的定义主要涵盖了三个基本要素,即顾客感知的产品或服务的功效,顾客对这类功效的期望,以及顾客对获取和使用产品及服务的成本的认知。所以,“顾客满意度”产生于顾客对这三个因素的主观比较和权衡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感受。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针对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2]构建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测评理论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对北京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重要特色景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访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AMOS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评价了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理论体系,着重对北京市优秀项目“北京礼物”的满意度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探究其商业模式的优越性。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规划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深化旅游纪念品消费满意度测评方法的研究。

2.1 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者基本情况

图1 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者基本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到,外地游客占景区受访者87%,而其中的87%又选择了自助旅行,可见外地自助旅行游客在北京旅游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受访者的年龄多集中于25岁以下,其中20-25岁占总体的55%,游客年轻化将会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风格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中低收入人群(5000元及以下)是外地自助旅行游客的主体,并且在纪念品单价可接受范围上,73%选择了100元以下,所以价格仍是影响旅游纪念品营销的主要因素。在购买纪念品原因方面,83%受访者选择了赠送亲友或是自己留作纪念,可见纪念品的馈赠价值与收藏价值对总体感知价值有着重要贡献。此外,接近50%的人认为做工质量和景区特色体现度是纪念品的重要特征,消费者的特征偏好应作为商家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定价方面的重要参考。最后,购物地点和消费者了解旅游纪念品的信息渠道也会为旅游纪念品的营销方案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2 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

美国ACSI满意度模型科学地利用了顾客的消费认知过程,将总体满意度置于一个相互影响的因果互动系统[3]中。该模型诠释了消费过程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揭示出满意度不同水平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赋予了整体满意度前向预期的特性。借鉴ACSI模型,同时结合相关消费满意度模型研究成果,根据北京旅游景区的特点,通过SEM[4]模型构建了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评价体系。

图2 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SEM模型路径关系图

图2中,椭圆形表示结构变量,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单箭头表示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箭头从原因变量指向结果变量。旅游纪念品消费满意度理论模型包括4个结构变量,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特色和游客满意度。感知特色、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共同影响着消费满意度。满意度模型中的4个结构变量分别对应着10个观测变量,结构变量的测量通过观测变量来间接完成。

模型的第一层次,“服务质量”对感知质量的贡献程度要大于“购物环境”,解释能力最低的是“纪念品质量”,说明绝大多数顾客在质量评价体系中优先考虑的是服务质量,其次是购物环境最后考虑纪念品质量。但是在衡量感知特色时,“纪念品设计新颖程度”的重要性要大于“纪念品景区特色体现程度”,解释能力最低的则是“纪念品种类多样性”。由此可知,纪念品的设计新颖程度是大多数受访者较为看重的一个元素,而次重要的测量指标“景区特色体现程度”路径系数与前者相差较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该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者对纪念品设计元素的有效需求。模型的第二层次,其中“感知特色”对“纪念品感知价值”的贡献度要大于“感知质量”。由上述分析可知,“感知特色”主要代表纪念品的设计水平,结果再次说明了纪念品设计的重要性。模型的第三层次,以实测的显变量“纪念品总体满意度”为基准变量,“感知价值”的路径系数为1.03,与1较接近,说明感知价值可以很好的代表顾客的实际消费满意度。综上,我们对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满意度指标测评体系结果做了简要说明。

2.3 旅游纪念品营销方案设计建议

通过对北京人文旅游景观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满意度进行评价,从旅游消费的真实需求出发,对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市场现存问题,探究适合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旅游消费与服务体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3.1设计融入景区特色元素,注重提升产品新颖度

感知特色指标测量中,景区特色体现程度与设计新颖度对上级指标的路径系数基本相同,并且两者均显著大于种类多样性指标。由此,旅游纪念品消费的感知特色应着重于景区特色的融入和设计新颖度的提升。一份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应该带着一个景区的徽记,赋予较高欣赏价值的同时,也承载着极具代表力的文化特色。良好的品牌有助于消费者建立起消费偏好,有助于经营者实施促销手段。品牌创造[5]的核心元素就是要提升产品辨识度,使消费者能够理性判断出各种纪念品的特殊之处,通过在设计中注入景区特色元素,形成品牌独有的感知特色优势,非常有利于生产商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为提高旅游纪念品的辨识度,企业要全方面了解和利用景区文化的独特性,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着重突出自身产品的景区独特元素,紧跟流行时尚和文化主流。

2.3.2着重提升外部感知质量

感知质量[6]指标测量中,实证发现纪念品消费的“外部质量因素”对其得分影响更为显著,即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对总体的贡献要显著大于纪念品本身的制作质量。由于旅游纪念品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根据弹性消费的概念,纪念品消费的随机性很高,因此只有较好的购物氛围与环境才能刺激消费者产生出需求和热情。所以,良好的购物环境与服务质量也是旅游纪念品销售的大前提。旅游购物,是一个特殊的审美活动,尤为需要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需要整顿规范,商品陈设及店铺装修也要符合景区文化基调,贴近当地人文特色。销售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服务技巧和纪念品专业知识的培训,优质的购物环境才能引起顾客强烈的购物欲望,力图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2.3.3“特色>质量”,有效提高感知价值

在旅游纪念品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中,感知价值是顾客消费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从本文实证结果来看,收藏价值、馈赠价值与价格元素对感知价值的贡献程度并没有非常显著的优劣差别,但是如果考虑到产品的消费者人群定位,一款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商品最好在三者里有显著的侧重点,以某一元素为主打品牌以吸引目标群体。此外,在感知特色与感知质量两个结构性元素方面,特色对价值的路径系数要显著大于质量,即前者对总体满意度的解释能力较高,说明了旅游纪念品消费感知特色的重要性。对于弹性消费行为,顾客更容易对品牌独特、设计新颖的纪念品产生较高的购买欲望,这种关注度会远远超过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诉求。由此可知,纪念品感知特色元素的融合可能成为未来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重点。

3 结论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特别是旅游纪念品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不完善,旅游资源的符号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旅游纪念品质量低劣、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旅游纪念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收藏价值、馈赠价值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为了改善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环境,对影响纪念品消费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建模分析非常有实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伟文,吴庆田,李明清.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糊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2001,14(4):62.

[2] 周炜.昆明市社区警务工作居民满意度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杜亚灵.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分析及其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5.

[4] 刘逢春.旅游纪念品营销策略[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9-37.

[5] 金勇进.统计数据质量评估:误差效应分析与用户满意度测评.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4

[6] 岳晋萍.生产性企业内部服务质量测评与改进策略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

Research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of Souvenir Market in Beijing

ZOU Yi 1,LI Shimeng2,DAI Weixiao 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2.School of Statist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base of the randomly sent questionnaires in 5 main scenic spots in Beijing, we built a Beijing tourism souvenir market consumer satisfaction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classic ACSI model. This model includes Perceptual Characteristics, Perceived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and Overall Consumer satisfaction. We use SPSS and AMOS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of Beijing tourism souvenir market. Then we use the result to assess Beijing Gift Company, which is developed by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Beijing general tourism souvenir market satisfaction,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Beijing Gift Company has relatively high scores in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 which demonstrated their higher Overall Consumer satisfaction. It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deeply in the business model of Beijing Gift Company.

上一篇:消费者需求论文范文 下一篇:收入与消费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