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06:13:02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1

关键词:诚信教育 会计教学 实现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行业便成为了整个经济社会中宏观经济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在会计工作上,出现的大量由于诚信问题而导致经济犯罪的问题,这也使会计领域中诚信问题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会计诚信是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和企业法人、中介机构等行为的准则之一。

一、会计教学中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

会计工作中诚信的工作,是一名会计师在职业生涯中用生命保证的,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以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教学中,一般都进行大量专业的课程,但却极少进行职业道德的教授,例如会计诚信的课程,在教师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授课时,对财会专业也仅仅只教授会计的理论知识,极少的涉及到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或职业道德。

在进行会计教育时,学校及社会都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认为它仅仅是跟数字接触,所以都把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教育中,缺少了对会计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工作。但是,在会计行业中,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所以,会计教学中就必须加大诚信教学的分量,在会计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同事也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品德,明白在会计行业中缺少诚信将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难以在会计行业立足。因此,在进行会计知识教育时,不仅要设置专业技术的课程,还需要加强诚信教育。通过诚信教学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树立起诚实守信的观念。

二、会计教学中直观的诚信教育形式

现在我国的职业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仍采用传统按部就班的讲解教材,遏制了学生的分析、思考以及判断能力的发展,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专业中学生的诚信素质培养,大大的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修养,这样便导致了会计工作从业者职业水平或职业诚信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当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会计事项,专业的会计知识不能与实际的工作无缝对接,这很容易使领导的意志或个人的私欲凌驾在会计工作的原则上,造成错误的选择及判断。所以,在会计教育中,我们就需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在整个专业课堂中,在教学中加强案例的教学,利用新闻媒体中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既可以填补教材的不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正确判断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此来提高会计工作中职业判断力、并按照诚信原则来开展会计工作。

三、会计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手段

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往往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对诚信也就没有准确的定义,这便导致了每个人对诚信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诚信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再通过辩论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材料的组织、观点的确立,以及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诚信内容的认知度。

四、会计教学中对诚信教育的补充

在会计教学中,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补充诚信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其包含的文化底蕴具有了根本性,对人的影响力是长期的,所以在形成时不仅需要逐步的积累,也需要文化氛围的熏染。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我国诚信是道德的范畴,也是我国公民第二个“身份证”,在儒家上讲究“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所以,在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者更需要“以诚立身”。

在会计工作中,很多从业者为了一己私欲,让个人的利益凌驾在会计工作的原则上,做出了有悖诚信原则、甚至违法犯纪的行为。所以,在教育中就需要教授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可以坚持原则,拒绝任何利益诱惑,坚守住自身的职业操守。

五、如何增加会计教学中诚信教育的说服力

在我国,会计教育的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主题进行开展的,诚信教育工作亦如此。但是,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需要紧密联系的专业学科,其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发展来的,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却缺少了实践工作的经验,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便缺少了一份说服力;而且在教育工作中,结合现实的案例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聘请企事业单位中资深的会计从业者走进课堂,利用他们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对教育学生培养诚信原则更具有说服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诚信教育是会计教学的核心。诚信对会计专业的从业者或者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会计诚信主要包括:行为人在会计工作中,需要诚实守信;行为人提供会计信息需要遵守承诺并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在会计教育上,进行诚信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范畴,是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使受教育者对诚信有一定的认知,并形成诚信道德的情感,达到促进诚信人格和塑造良好的世界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丽.财会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之浅见[J].科学之友, 2009,(05)

[2]强锦, 郭桂花.高校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下), 2009, (5)

[3]宋爱华.会计教学中应加强诚信教育[N].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

[4]刘贤君.强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信息系统工程, 2009,(7-8)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外部监督

我国资本市场发生过诸起“xx事件”,如“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蓝田事件”、“猴王事件”……等等,让人们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公信力产生巨大的怀疑。鉴于最迫切需要会计诚信的领域是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是有信息内涵的,会计诚信失范企业传达给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人为造假或操纵的,那么市场主体以这种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显然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也会误导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宏观调控,显然会产生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因此上市公司塑立会计诚信显得是多么重要,本文的讨论对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失范行为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很多企业围绕着“上市”及其后续的一系列企业自利性经济活动中,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出现了很多的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频繁地进行会计造假或会计操纵。概括地分析,上市公司的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为获取上市资格、扩大募股资金的造假或操纵行为;(2)上市后为继续融资的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3)为维持上市资格、避免停牌、摘牌的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4)炒作股票、谋取暴利的有关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和国情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中卷入了地方政府因素,鉴于引发此类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的特殊性,本文讨论的对象不涉及因行政因素介入的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独立的自利性的自主控制的会计诚信失范行为,因为只有这类行为才是市场经济中本应可能存在的市场经济行为,也只有此类行为才能为本文所倡导的外部监督机制所约束。

2、诚信略论

诚信,即诚实守信,在我国五千年前的民族文化孕育过程中,其相应内涵其实就已经产生。“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行,行必果”、“行非信,无以立”,这些家喻户晓的古典信条都闪烁着诚信为本的思想光芒。儒家先圣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并把“信”与“仁、义、礼、智”一样作为极为推崇的人身美德,并视“与朋友交而无信”为不耻。

在当代,我国已经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而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这也是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多少年来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基本市场行为准则。信誉与诚信是捆绑在一起的“孪生兄弟”,诚信无疑是构筑良好信誉的基石。在市场经济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背弃了诚信去谋取一已私利无疑都是“竭泽而渔”。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公信力备受质疑,主要是受会计造假和会计操纵等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具体而言是企业管理层及其控制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诚信已经出现失范。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出现失范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会计监督主管部门乃至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因为如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2001年4月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四字校训,同年10月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又做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16字指示,赋予会计诚信回归殷殷期望。

国内会计界不平静,国外更是不平静,2001年底,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美国,出现了能源巨头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东窗事发,并导致破产,而且还伴有昂贵的“殉葬品”――引致审计该公司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倒闭。随后,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默克公司等诸多世界商业巨头涉及会计造假丑闻,会计诚信顿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国内外上市公司的会计公信力在近几十年来受到了最严重的挑战。

在上述国内、国际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因势利导,则于2003年3月专门发文《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发起重塑中国会计公信力活动,高度重视会计诚信建设,希望重塑中国会计公信力。

3、本文讨论的出发点:完善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

《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主要是从会计诚信的主要执行者――会计从业人员着手,期望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会计诚信教育,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造就会计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堵住会计诚信失范的“黑洞”。根据矛盾论,外因皆因内因而发生作用,因此即使“威逼利诱”(外因),只要会计人仍然坚守了会计诚信的最后一方净土(内因),会计诚信“大厦”就不会最终坍塌,这算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理想结果,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始出发点。

我们并不否认加强对会计诚信的主要执行者――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起到一定抑制会计造假、促进会计诚信回归的作用,而且应该说还是促使会计诚信回归的重要依赖举措。结合中国实际,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强企业管理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会计诚信教育其实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我国会计诚信失范的内在原因方面,有会计学者认为并不能简单地论定为会计工作者道德沦丧,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少真正的委托人(也即所有者缺位或者产权不明晰问题),我们亦对此表示认同。来自于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产权是“诚信”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诚信”。而现实是国有企业产权不够明晰,说的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国内上市公司多是国有企业,存在所谓的“所有者缺位”或者产权不明晰问题。而美国很多上市公司则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化(产权倒是明晰的),公司控制权落入经理人之手,缺乏真正关心企业长远利益的所有者。结果便导致“(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人类一旦进入只有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实现机制就遇到了挑战(杨雄胜,2001)”。因此,只有造就更多的与企业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产权明晰的企业所有者,以此为基础完善公司治理,会计诚信失范的内在症结治理才会有所改观。

会计职业道德因素和企业所有者问题(产权问题)对会计诚信建设的内在影响(会计诚信失范的内部症结所在),本文不多做讨论,因为目前对于中国而言都还是大难题。本文更多地从务实角度出发,从会计诚信建设的外部监督制约方面多下功夫,期望从外部生成一个让会计诚信执行者(整体而言是会计主体,具体而言则是其管理层及其控制下的会计人)想造假、想违背诚信原则都十分困难的外部监督约束环境,借助于外力来制约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而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的形成,则主要取决于对会计诚信执行者进行监督的外部监督力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简称CPA)、政府监管部门(如证监委、政府审计部门等),以及社会舆论与良知。

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化模型来揭示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症结所在,进而导出完善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的政策取向。

4、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症结及其治理:一个简单模型的解释

假定会计诚信执行者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人假设,则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违背会计诚信原则进行会计造假时,必然会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效用进行衡量,诚信失范一般只有在该行为预期效用严格为正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即符合他们自身的“成本效益原则”。

我们采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会计诚信执行者采取诚信失范策略的预期效用U=(1-P)*E[u(i)]-P*E[u(c)],从理论严格上讲,要假定会计诚信执行者具有单调增加的拟线性效用函数,其它财富所带来的效用标准化为零。我们通过该模型揭示会计诚信失范的症结所在及其治理对策,我们认为这个简单模型能够恰当地揭示问题的实质。

函数变量及表达式说明:

u:会计诚信执行者的效用函数。

i:诚信失范收益,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如果没有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所获得的收益。

P: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受到惩罚的概率(为讨论方便本文假定失范行为被发现就会受到惩罚,放松假定并不影响讨论结果)。

本文所指惩罚为广义,行政、法律、竞争的市场、社会等都会施加各式各样的惩罚,如罚款、刑事处罚、市场份额丧失、名誉损失、丧失市场竞争力、舆论征讨等等。

c:诚信失范成本,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如果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而受到惩罚所付出的代价或受到的损失。

表达式(1-P)*E[u(i)]:预期诚信失范收益,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没有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而获得的期望效用。

表达式P*E[u(c)]:预期诚信失范成本,为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受到惩罚的期望效用损失。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当预期效用(即函数值U)大于零时,会计诚信的执行者才会采取失范策略,反之则采取遵守诚信策略。为了降低会计诚信执行者选择诚信失范策略的可能性而更多地选择遵守诚信策略,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函数值更多地落在小于0的区间内,并且尽可能远地偏离原点,那么可采取的对策有:

(1)增大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成本P*E[u(c)],进一步而言就是增大c(即增大诚信失范成本)和增大P(即增大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惩罚的概率)。

(2)降低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收益(1-P)*E[u(i)],进一步而言就是降低i(即降低诚信失范收益)和增大P。

5、治理会计诚信失范对策的拓展分析:外部监督环境的构筑

5.1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i及其政策取向

由于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的政策取向余地不大,本文不做重点讨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通过对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治理可以降低这方面带来的相关正效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很大一方面就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输血”,为此,不少国有企业一方面是为了争取上市资格进行会计造假,另外一方面在业绩持续滑落时为了保持配股资格、避免已经形成的壳资源丧失而进行会计造假。除了企业个体行为之外,很多时候还会介入行政因素。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就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治理,可以减少通过“壳资源”“寻租”现象,有助于减少会计诚信失范行为。

5.2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C及其政策取向

5.2.1 形成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不敢违法的外部法律监督环境

应当说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经济法律法规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有不少法律处罚制裁规定,但是实际上对会计诚信执行者的法律威慑力怎么样?实际情况恐怕不太令人乐观,否则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xx事件”了。究其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法律规定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立法的空缺,那么就是执法力度或者惩处力度不够问题。因此司法介入产生的诚信失范成本有待加强,而其关键是要对诚信失范行为的惩罚制裁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进而达到不敢违法的效果(主要取决法律惩处的力度)。如果整个司法制度形成了一个让诚信失范者承担不起诚信失范成本的大环境,那么诚信失范成本所产生的威慑力将足以使会计诚信执行者望“失范”而“却步”,从而导致会计公信力的提高。

5.2.2 构建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让竞争的市场来惩罚、制约诚信失范者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的另一个方面是构筑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形成对会计诚信执行者监督制约的外部市场环境。

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1)会计主体诚信信用体系;(2)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信用体系;(3)企业经理人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值得幸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尝试建立会计主体会计信用体系,如上海市2001年底出台《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2年初评出100家A级会计信用单位,无意是对会计诚信的有力褒奖。而广东省财政厅在2003年的专项文件里则提到“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就会计主体诚信信用体系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只是建立正面的信用体系,更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可共享的囊括所有企业的信用数据库,信用褒奖与处罚都录入信用数据库,尤其要公示反面形象。在竞争的市场里,诚信失范主体将会为它们的失范行为付出代价,它们的市场交易成本必定大大增加(即导致会计诚信失范成本加大),从而让它们不得不回归会计诚信轨道。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和企业经理人会计诚信信用体系也可以类似建立,所有的奖惩记录均在信用数据库中有记载,让竞争的市场来选择褒奖与惩罚。

对于信用体系的建立,由于是公共产品,建议由政府部门承建和维护,可以分地区进行,然后进行区间互连、共享和开放,而录入的褒奖处罚等诚信记录则要经由官方确认。

会计诚信信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体现在赋予了会计诚信执行者(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正声誉和负声誉,并在会计主体竞争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会计从业人员竞争市场发挥“(信用)声誉机制”作用,由市场来选择褒奖或惩罚(不仅仅是交易成本增减问题,甚至是生死存亡问题),而来自市场的褒奖与惩罚往往比行政的法律的更为有效,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诚信执行者的诚信失范成本,形成制约诚信失范行为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这是促使会计诚信回归的有效办法。

5.2.3 建立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市场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的还一个方面就是让外部监督力量之一的CPA在审计业务方面保独立、客观和公正。CPA对会计诚信失范的制约机制作用体现在:发现会计主体的诚信失范行为,在不与会计主体合谋舞弊的前提下(即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让会计主体要么根据CPA的意见进行财务调整,要么在拒绝调整的情况下被CPA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如果是这样,那么会计主体将因为CPA的公正行为承担巨大的诚信失范成本,如:来自资本市场自身的惩罚、受害者的诉讼、引致政府监管部门查处等等。

5.3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惩罚的概率P及其政策取向

加大P,即加大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处罚的可能性,不但能够增加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成本P*E[u(c)],而且能够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1-P)*E[u(i)],因此关系重大。要加大P值,则关键取决外部监督力量。

5.3.1 社会监督者:CPA

对于CPA而言,加大P则要求CPA有着良好的执业质量,为CPA制约机制发挥作用创造前提。而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则取决于事务所的执业能力和执业的独立性,很多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之所以未能发现,倒并不是因为CPA的执业能力太差了,往往是独立性太弱了,无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业务。因此要提高执业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CPA职业道德操守、CPA(这里指事务所)规模化和增加CPA的违规成本。

第一点的意义就不用过多讨论了。事务所的规模化减少了事务所被个别业务收入“胁迫”或“购买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增加CPA的违规成本方面,其实本文的成本效益分析逻辑也可以套用。如果CPA顾忌到来自审计市场和监管部门赋予的违规成本无法承担的话,CPA将尽量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那么上市公司诚信失范的行为就会少一些,或者失范行为会更多地被公开。在此,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个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小偷与守卫”模型(可参:谢识予,1997)来说明对违规CPA的惩罚(是其违规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把作弊的公司比做“小偷”,而将执行独立审计的CPA比做“守卫”。从“小偷与守卫”的经典博弈模型中,有如下启示:加重对守卫(CPA)的惩罚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守卫真正尽职,而在长期中则起到了抑制盗窃(本处可理解为公司舞弊)的作用。由此看来,通过加强惩罚力度赋予CPA足够大的违规成本将对CPA是否坚持会计诚信原则有着积极的影响。

5.3.2 政府监管部门

加大P,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就是要加大对会计诚信的监督检查力度和监督检查范围。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检查和对会计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都会增加政府监管部门发现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的可能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很多会计失范行为就是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组织财经检查而发现的,前文也有提及。

5.3.3 社会监督者:社会舆论与良知

社会舆论与良知对发现上市公司的会计诚信失范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时候最先发现并披露上市公司舞弊的既不是CPA,也不是政府监管部门,而是社会舆论与良知。新闻媒介、专家学者自发对上市公司舞弊的发掘,使相当一部分以为阴谋得逞或企图阴谋得逞的公司并没有成为“惩罚之手”的“漏网之鱼”,2001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引发“蓝田事件”的曝光可谓是社会良知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并取得效果的最好例证。借助社会监督者来加大P,除了社会监督者自身的努力付出之外,政策含义则是希望政府部门倡导、鼓励甚至褒奖社会监督者的监督作用,让更多的社会舆论与良知尤其是后者积极投入到社会监督。社会监督者的监督将使会计诚信失范者的失范成本进一步放大(比如促使“声誉机制”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引致政府监管部门的查处等等)。

结论:总之,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和增大失范行为被发现受惩罚的概率相结合,即外部监督环境的完善,将会增大会计诚信执行者的预期失范成本,减少预期失范收益,将对会计诚信执行者采用何种诚信策略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他们将尽量遵守和维护会计诚信,回归到会计诚信轨道。外部监督所形成的监督环境最终将对会计诚信赋予一种经济学上所说的“强制性信任”:即外部监管制度通过使用不同的机制保证个体和法人(即会计诚信的执行者)对已经达成的行为规则进行遵守(即维护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诚信;教育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俨然成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效应快速传播,信息参差不齐、真假难辨,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播也受到影响,虚假会计信息危害社会经济发展。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职业院校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专业学生强化诚信教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诚信是现代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诚信,同样也离不开会计诚信。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还是经济信息最初的提供者。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个会计专业学生若不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 受到各种社会利益和现实条件的诱惑,利用专业技能掩盖财务造假,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二)保障会计行业良性发展

诚实守信是会计行业的核心价值取向,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主席对会计行业做出重要批示:“紧紧抓住服务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和诚信建设这条主线,推进行业科学发展。”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专业人才必须兼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诚信品德的培养是高校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培养的源头强化会计诚信教育,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行为、养成诚信习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行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更好服务于国家建设。

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失信现象对学生诚信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成为行动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利益追逐下难免会弱化诚信的观念,使传统的优秀道德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道德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商业诚信事件等社会上各类失信案例在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下,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作用, 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认为国家已经出现了诚信滑坡,从而学生自我也不太注重诚信品德的培养,久而久之助长学生漠视诚信的意识。

(二)职业院校会计诚信教育效果不理想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虽然开设有与会计诚信教育相P的课程,但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开设课程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有会计诚信内容,但该课程是一门纯理论课,侧重于法规知识和条款的阐述介绍。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重视课程内容的教学,很少延伸提到会计诚信问题。从事会计工作与会计职称考试挂钩,职业院校往往以如何提高会计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为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考试,而忽略了会计诚信教育的本质,较少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会计诚信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三)学生自主学习和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学生自觉性不强,而诚信问题与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有着直接关系。学生虽然对于诚实守信的品质持肯定的态度,但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外界环境, 被利益驱动时也会有无法把握自我、约束自我,没能对不诚信的消极事件做出正确判断。这种违背道德的失信行为在触及自身利益时表现的尤为明显。而且在日趋残酷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考取职称证书和提升专业技能上,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过度重视必将对提升诚信教育的收效起到阻碍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强化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师生互动

所谓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挖掘出内心当中善的一面,并将其大力发扬使其思想进步的一种行为[1]。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网络给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工具学生可以亲自查询或借助网络整理的与诚信教育相关的话题与教师一起开展讨论。在网络平台各自不因身份的限制而有所规避,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下聊天、 讨论,敞开心扉,不仅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开展会计专业特点的诚信教育

在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各高校会计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要求虽说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是达成共识的,需要培养的是“理论”要够,“能力”要强,“职业道德”要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授课除了传授理论,还要通过教育引导、案例警示等教学方法对会计专业大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塑造。会计专业注重实训,必须要把会计诚信教育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会计诚信教育无时无刻地融入到会计实践中,在实务工作中,学生不仅能从会计的实际工作出发,洞悉社会的实践情况和实际需要,了解会计工作中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同时也是检查学生的会计诚信实效的唯一途径。

(三)重视诚信教育的网络宣传

学校将网络宣传教育的引领、氛围的营造作为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抓手。借助院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强化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如开设诚信教育专栏,推送诚信主题教育图片、诚信故事,便于学生即时查看并参与互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座谈会、论坛、演讲、征文、专题讲座等活动,对诚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传播诚信正能量,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学校还应该联动家长,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推送学校诚信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激发家长承担诚信教育责任的积极性,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

作者简介:刘杰,女,会计硕士,讲师、会计师,现任职于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教师,从事财政税收、财务会计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4

一、当前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特征

(1)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更是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加强和改进会计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当前企业单位德育工作的重点,诚信教育是企业单位德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几年,我国企业迅速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单位的诚信道德建设状况非常令人堪忧。企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异,企业教育侧重于员工的能力培养,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建设不仅要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积极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而且还要克服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为此,加强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道德教育机制,是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理论层面上看,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道德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思想素质。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动态性, 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 首先, 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其次, 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 。

2.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了二十一世纪, 人类进了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 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对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制度走向法规。过去的会计, 只要手拿一本《企业会计制度》便可按图索骥, “借什么, 贷什么” , 在日常工作中便可应付自如。而如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已凌驾于制度之本文由收集整理上,需要会计人员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去领会和遵循。特别是2000年7月1 日重新修订的会计法,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从法律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 深人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法》的精神和内容, 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见,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二、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

it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it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it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因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对会计时空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以信息化的理念深化网络财务人才培养

国外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在美国,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诚信教育是通过各大学都非常重要的诚信准则(honor code)和诚信制度(honor system)来进行的。在德国,诚信教育是强调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的诚信榜样;在日本,家庭中教育孩子要诚实,说真话,不许撒谎,在各个学校中诚实是最常见的校训,在企业中诚信一直是他们不变的信条;在瑞士,诚信教育深入人心,是他们优良的传统民族精神,而且诚信被写入该国法律。国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目前不够全面,而且这些成果大多数是根据某一个国或某个地区的实践情况得出的结论,对我省乃至我国的诚信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因为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还需具体对待。

(2)建立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专家系统,突破决策能力培养的瓶颈制约

罗洪铁等将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人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三种观点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活动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具有重要功能,概括起来包括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建设功能等。有学者还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进行了具体探讨。培养网络财务人才扎实的决策能力和管理素质。

2.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会计理论的贫乏制约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本论文以我国省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省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危害,以及企业单位诚信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建设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我国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2)有关制度不健全,得不到很好实施

本文认为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是指人们诚实处事、恪守信用的品德,它既指人在心意上的真诚,也包含言行上的守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行,它是一种规范和无形的制度,体现一个人的品格。

“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同样,在当代社会,时代也赋予了“诚信”新的内涵。诚信作为一种公民基本道

德规范,指的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义取信于人,同时给他人给予信任。那么,作为一名会计信息化人才,就要求我们要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规校纪及会计信息化人才行为规范,取得他人的信任,社会的认可。所以,作为一名公民,而且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我们应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否则,就算具有再高的文化知识,也会以此作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我们去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

三、it环境下的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思路和对策化会

1.加快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建设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之一,同时是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点和根本源,贯穿于整个道德体系中,它的发展和塑造影响着整个道德建设的方向与成果。因此,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建设在整个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道德建设中,必然处在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应当得到我们各企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人才道德建设时的重视和发展,将发展诚信道德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中,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会计信息化人才本身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

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建设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意识、诚信素质、诚信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是企业单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班子的战略观念和战略意识较差有的合资中小企业还存在重业务工作而轻队伍思想建设,没有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到应有的地位,认为工作目的就是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等片面观念,在组织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投入的热情不够,教育内容和措施明显滞后于合资中小企业经营班子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行为,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常以管理者自居,重专政轻民主,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保护,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视职业道德规范为一纸空文。有的单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只部署,不检查,只要求,不监督,流于形式,以会代训,以会议学习、领导讲话、文件传达文件的形式开道德教育,教育仅靠空对空、单纯的说教,导致队伍出现疲软、消极情绪,合资中小企业经营班子的思想很不稳定,队伍建设状况不能适应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2)“官本位”意识严重

目前对于经营班子的监督、考核,只单纯注重业绩指标的检查,缺乏对个人能力的评定,无法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另外,尚未建立起经营班子信息系统,不能对其档案和进出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文盲”等不正常现象。这不仅削弱了对企业经营班子的市场约束,也影响了他们合理配置资源、高效组织生产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发挥。

由于我合资中小企业经营班子中有近半数是通过“内部提拔任命”获得目前岗位的,使得被选拔对象的限制条件过多,选拔范围过窄、力度不大。尤其在合资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行政观念和“官本位”意识,一般按照行政级别从政府官员中任命企业领导,用选拔公务员的办法选择经营班子,导致人才市场信息不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形成,不能按照投资者与市场的需要来建设经营班子。

树立良好的规范执法思想,必须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法思想,执法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贪赃枉法,执法理念要从 “人治”到“法治”转变,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凡是合资中小企业的各项执法行为,都必须首先考虑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使每起产品的办理。每一次行政许可、管理活动,都能按法律要求经得起质证。

(3)培训体系欠缺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5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此,利用机制设计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宁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作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社会生活得到净化。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事实便可用机制设计理论给予回答。

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数理经济学家利奥、赫维兹引入了激励相容概念从而创立了机制设计理论。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机制设计者没有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那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制度便是机制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机制设计需要解决信息成本和机制的激励问题。所谓信息成本问题,就是指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便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所谓机制的激励问题或积极性问题,是指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不同的博弈行为假设下,机制设计理论会有不同的结果。而诚信即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因为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赫维兹的“真实显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类似结论。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任何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我们要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要使这个目标是在技术可行性《feasible》范围内的;其次我们要使它满足个人理性即参与性,如果一个人不参与你提供的博弈因为他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的机制设计就是虚设的第三它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要使个人的自利行为是他自愿实现制度的目标。

现在我们考虑保证制度得以执行的制度问题即应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制度执行者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也实现我们(作为制度设计者)希望的社会整体利益。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可以把问题具体化为这样一个激励问题,即人类社会如何选出制度执行者以及如果他们是自利的,容易利用自己的执行权力损害社会利益时,如何设计一套制度监督约束他们。用委托(principle-agent)理论的框架来表述那就是:我们不具有某种特殊的知识只好委托一些人某些事情。我们凭什么知识筛选识别出宣称自己拥有这种知识的人,我们又凭什么使这些人不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作出损害我们的事情。机制设计理论的着眼点不仅是要指出种种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体环境下走出困境的途径。人类创造了很多能够诱导人们显示并测度他们的效用的技术如拍卖和招标投标制度克拉克一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机制以及很多局部的效用测度和比较也是可行的。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博弈的观点看,其实任何成型的社会风气实质上都是一种均衡。这种社会风气或习俗一旦建立就不会有任何个人有单方面偏离这种规范的激励。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需要做出选择的进程可以分为前后相继的步骤,则理将考虑所有人的初始行为对后续选择及最终结果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博弈。这一类博弈的中心问题是可信性即当背离行为发生后惩罚措施是否确实被执行。而这正是现实社会建立诚信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人人都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如果有谁选择诚实守信则他的利益必然受损所以相互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而在一个人人讲求诚信的社会中骗人是会受到法律制裁和舆论指责的,所以诚信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中的无名氏定理(Folk丁heorem)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个体(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企业)的生存期足够长,他们之间进行的不是静态博弈而是无限期的重复博弈,而他们又有足够的远见(其贴现因子接近!),则信守诺言将成为纳什均衡。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必须是以诚信为本的,否则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诚信未能在当今社会广泛建立其原因就是市场体系没有完全规范信号机制、信息机制和舆论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所期望的人们的诚信行为方式不构成均衡致使许多人不按规则行事。之所以在市场体制下不时有欺骗现象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不够,使得惩罚不能成为可置信的威胁。二是由于经济主体缺乏远见,而长期来看这种短视的经济个体必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三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政策太多而且常常朝令夕改缺乏一致性使人们缺乏对未来的合理预期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深而解决的。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6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1、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

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3、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是影响会计诚信水平的经济原因

非诚信行为的成本,包括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时期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已不再适用,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尚未健全,这就给不讲诚信的人有空子可钻。北京工商大学曹冈教授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美国人,现在中国办公司。过去我以为他是非常诚信的,例如在微软发行新的操作系统时他买了两套,因为他有一个台式机、一个便携机,绝不为了省钱做亏心事。来到中国以后,别人买盗版电影光盘,他不买,但有时跟着别人看,以后是借来看,现在自已己经拥有700张盗版光盘。如何解释呢?这个人一年间就由道德变得不道德了吗?诚信作为一种人的品质,是具有稳定性的。偶尔或一时的行为,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己经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品德。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水土异也。曹教授认为:首先,法律环境不一样,我国只惩罚盗版光盘的生产者和贩卖者,几乎不惩罚使用者,因为法不责众;其次,社会环境不一样,舆论很少批评使用者,使用者人多力量大;再有,周围许多人部这样做,入乡随俗,本人良心上可以承受。不诚信的利益大于其成本,导致了非诚信行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也会做非诚信的事。经常做不诚信的事,就会渐变成不诚信的人。因此,与其让人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如让人别做骗人的事。防止发生欺骗行为的办法,就是让欺骗的成本超过欺骗的收益。而我们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总体上力度不够,但还不是关键问题所在。主要是谁承担惩罚的成本有诸多问题。我们的国有、集体单位的产权主体未能人格化,即使是公司制企业,其中属于国有或集体的股份的权利和责任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人。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惩罚对象不明确。国有企业 (法人)受惩罚,实际受损失的人是谁?不清楚。针对会计造假的舆论批评,总体上批评这种现象的多,针对特定企业或个人的少,舆论批评的成本未能"分摊"到具体对象;至于良心谴责成本,由于造假的普遍性,许多人的良知己经麻痹。因此,非诚信行为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包括货币与非货币的收益、当前与将来的收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收益等。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同时,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越低。整个市场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维持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1)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所谓会计法治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改变"民不举、官不纠"的局面,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解放大多数企业;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唯一责任人,把会计人员解脱出来,集中打击关键目标;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此外,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2)从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造假,惩处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过去企业都有上级主管,企业出了任何问题上级都要受牵连。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很困难。现在上级没有了,监管的责任转移到综合部门。综合部门的权力很大,但只管"灭火"不管"防火",只有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出来,已经上市,甚至死了人或媒体已经曝光,或者领导人有了批示,这些部门才开始行动。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应当归属于谁?监管部门不作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不明确,就无法改变当前没有人承担责任的局面。

(3)从有关会计的制度规范来看,与会计造假有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破坏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企业提供一次洗牌的机会和造假的手段。因此,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2、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相反,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尽管这需要时间,但是势在必行。就现阶段而言,要很抓行业监管,查处虚假行为,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经济学家萧灼基讲过一则小故事,颇有意味:一位留学生在国外乘公共汽车逃票,当时并没对他罚款,他自以为洋洋得意,谁料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已被记录在案,虽然学习成绩优秀,求职却遇到障碍。他因小失大,后悔不及。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7

关键词:会计教学 诚信 教育

诚信是道德之本,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本人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了对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把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文化、会计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一、充分认识会计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一个调查小组,针对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开展了一项有关“会计诚信”的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针对一些敏感和尖锐的问题,调查结果很不乐观。例如“在工作中,领导要求做假账,你会怎么办?”只有10%的学生回答:“坚决不做”;而选择“不知怎样办”的占27%;选“愿意做假账的”占63%。而当问到“会计人员应具备品质的重要性”时,有58.95%的同学认为:专业胜任,有22.1l%认为:听话,有9.09%的同学认为:灵活,能应付各种检查组,仪有9.85%的同学认为:诚信。所以,试想如果没有诚信观念,而只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加入会计行业,那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多数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都是“会计核算、检查、分析”等业务知识,很少涉及到会计的诚信教育。当学生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后,在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最终倾向于道德规范。当这种诚信职业道德内化为从业人员的个体道德之后,无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是什么层次,社会公众的利益都会得到有效保护。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诚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局限性

(1)诚信教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联系。

(2) 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3)专业教学中缺乏诚信教育。

(4)会计诚信教育师资力量单一。

2.高校大学生的诚信评价机制存在不足

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欠缺,没有任何可操作性的制度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保障。即使有些高校制定了措施、条例,却没有认真去贯彻执行,只是纸上谈兵。这就使得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发展期的大学生无法从“他律”到“自律”实现转变。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大学生诚信行为缺乏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学生不需要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负责。同时,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评价的过程中常常采用考核评价的途径,对学生的诚信评价同样采用考试的形式而进行,对于学生的诚信情感和诚信行为是无法真正知晓的。

三、会计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措施

1.单独设立会计诚信教育课

我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由此可见,诚信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由于诚信缺失后果的严重性 ,必须强调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目前中专学校会计诚信教育课程几乎呈空白状态 ,同时,会计诚信教材内容的欠缺、课程设置重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诚信教育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将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从会计基础课程中单独列出来,在内容上予以充实完善,单设会计诚信教育课。而相关教材的开发则应体现应急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跟踪会计实践发展动态,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2.紧密联系社会,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我们的学习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实践更贴近生活,让实践服务于生活。我们可以让更专业的人士去讲身边的故事,这比教师的讲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跟我并不遥远,将来在工作中不注意诚信的把握,就会把自己给害了。让学生去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以便对社会上自己看到的本领域里的哪些属于诚信的缺失,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总结去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各种诱惑面前都能够牢牢把握住自己,不为所动摇。

3.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如果出现抄作业、考试作弊、实习造假,不管平时成绩怎样,都取消成绩。采取这种以诚信为本的教学方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会计实习中几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认真地填制每一张凭证,逐笔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虽然他们出现了不少错误,但能独立完成一套会计核算过程,也属不易。所以我对他们及时进行表扬,与此同时还向他们表达一位会计教师的由衷希冀: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以“诚信”为本!

4.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

学生的诚信档案是客观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如每年所获奖学金、助学金、补助等;包括品行记录,可以涉及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考试成绩、违规行为等。这也是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核心部分,记录入学前后的每笔借款时间、种类、金额、催款记录、利息回收等。高校应把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其能全面真实、系统、连续地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情况,既可用来对学生约束和激励,也可作为学生就业及招聘单位对其考察的依据。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薛长顺.关于会计诚信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2;12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 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02

[3]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篇8

[关键词]生活化 创设情境 设计活动 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4

【案例背景】

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政治教学生活化,是现实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必须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案例分析】

要让初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主要还得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在《诚信是金》这节课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自主把生活素材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本节课主要是运用社会实践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特点一,课前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分别走进菜场、家庭、企业去寻找“诚信”。这三组学生采访了不同的人群,听了不同阶层、职业的人对诚信的理解或者他们经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活动结束后,学生归纳诚信的内涵。设计特点二,通过三个层层深入的合作探究活动贯穿整个课堂,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关于诚信的作用、要求等知识。这样学生自己收集的生活资料也得以完整呈现与利用。设计特点三,学生参与度高,材料真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是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合作探究一 “寻找诚信”全班学生按异质分为三组,课前指导学生走进社会去寻找诚信。

设问一:分组调查研究什么是“诚信”?1.小组课前实践活动:各小组分别走进菜场、企业等采访、调查,围绕“什么是诚信”等问题进行探究。

2.各小组代表课堂汇报探究结果。1.根据生活素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

3.理解诚信的内涵。

合作探究二 “感悟诚信”材料:第一组采访视频――“菜场刘阿姨谈诚信”。

设问二:根据刘阿姨的事例或你自己的经历与体验讲讲诚信的巨大作用。

时政热点:食品安全问题――“注水鸡”。

追问:不讲诚信有什么危害?小组合作探究:

1.围绕刘阿姨的事例深入探究。

2.围绕时政热点“注水鸡”,探究反映的问题。1.生活素材与基础知识融合的能力。

2.多角度思维能力。

3.树立诚信意识。

合作探究三 “践行诚信”材料:第二小组采访图片与视频――“企业经理王叔叔践行诚信”。

设问三:这位叔叔的行为体现了诚信的哪些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围绕王叔叔的故事深入探究。1.生活素材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

2.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做诚信之人。

反思与成长设问四1.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为什么?2.自己有过类似的不太诚信的“小节”吗?对这件事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合作:围绕设问,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探究。1.知识运用能力。

2.回归生活、自我反思能力。

3.提高公民素养,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课例反思】

1.创设情境,感悟诚信

初中政治教材的很多框题都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样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诚信是金》这节课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以学生关注、感兴趣的自己搜集的生活素材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主动获取、感悟诚信的内涵与意义等知识,无形中树立诚信意识。

2.设计活动,体验诚信

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方面生活,在实践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观点,掌握基本价值标准,提升觉悟。本节课通过社会调查、走访的形式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诚信,学生听了不讲诚信带来危害的真实故事后,才能真正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中,学生对诚信的认识真正得以提高,情感得以激发,无形中培养了诚信的品质。

3.营造氛围,践行诚信

初中政治课应该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营造生活化的探究氛围,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质疑、谈论,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素材有机融合。本节课就是运用了层层深入的三个生活化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根据学生采集的素材设置情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并在生活中去践行诚信,提高了公民素养,无形中培养了未来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上一篇:会计基础知识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