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档案范文

时间:2023-02-21 15:25:27

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范文第1篇

饮水档案揭秘一

到底应该喝哪种水?

1、自来水应该怎么喝?

我们喝的最多的是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灭菌时消毒剂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所以最好能用净水器把自来水里的氯制剂和有机物过滤掉,然后再烧开饮用。在烧水时,当快到沸点时一定要把水壶盖打开,让水里残留的有机物挥发;同时水不能长时间烧,否则就变铅工水对人体不利。另外白开水最好是当天烧当天喝,隔夜的水或者长时间放置的水容易造成污染。

2、纯净水是越纯越好吗?

纯净水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水,但由于过于纯净,水里虽没有毒害物质但有益的物质和营养成分也都没有了,因水中缺少钙、镁等离子,会使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3、矿泉水是最健康的水吗?

矿泉水最健康的是天然矿泉水,而不是人造矿泉水。天然矿泉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含有天然形成来自于地层下的矿物质;人工的矿物质水一般在纯净水基础上添加一种、两种或者三种人工的化学元素进去,本质上还是纯净水的变种,长期喝对人体也没什么健康作用。喝天然矿物质水有几大优点:第一贵天然,不是添加的一些矿物元素。第二是它比较安全,因为天然矿泉水有国家标准;第三因为它含有天然的矿物质,比人工添加的吸收要快,吸收率更高;第四:天然矿泉水是活水的,是动态的,所以它更安全健康。

如何正确饮水?

OFFICE饮水5法则

1、每日保证最低的喝水量八杯水。

2、一定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一旦口渴了,就是个病态,说明你身体里已经缺水了。

3、喝水要小口抿慢慢喝,不要暴饮,更不能一口喝完了。

4、少喝咖啡,因为咖啡因会造成利尿,容易脱水,而非补水。

5、空调环境容易使人脱水,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造成人体(特别是脑细胞)脱水,造成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所以一定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饮料≠优质水

1、饮料不能完全代替水来喝,饮用量最好不要超过每天总饮水量的20%。

2、饮料不能补水,它要消耗水,特别是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利尿,导致脱水。

3、饮料含有各种各样添加剂和防腐剂,会大大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4、饮料糖分过高,容易使人发胖,同时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5、饮料有酸性,会腐蚀牙釉。

多喝看不见的水

食物含水量很大,比如米饭含水量达到60%,而粥呢,就更是含水丰富了。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有两杯子呦)。

杯子的材质很重要

最健康的水杯材质是玻璃和陶瓷。但选择陶瓷杯时不要选择釉面过于花哨的,否则里面含有的铅等重金属有损健康。另外不要用塑料杯喝热水和泡茶。塑料杯含双酚A和锑,长期使用对人的生殖系统有影响。

维生素B族缺乏症 B Vitamin

信息处理能力下降、稀里糊涂、睡眠不足……这些都是脑动力不足的表现,也预兆着维生素B族的缺失。维生素B族不是一个单一的元素,而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泛酸、叶酸、生物酸等多种物质的总称。

攻略1:维生素+蛋白质 双管齐下

维生素B族是大脑合成神经传达物质的重要“将领”,同时,正如前文提到的蛋白质,又是神经传达物质合成的原材料,所以维生素B族补充的前提,就是和蛋白质一起进补。建议多食用鲣鱼、金枪鱼、牛肝等,这些食品既富含蛋白质,又含有维生素B6和尼克酸。

攻略2:团结才有力量

之所以这8种营养元素要以“维生素B族”的形式出现,是因为每一种都必不可少,而且需要一起“成套打包”似的补充才能起到养心养脑的效果。建议大家在平时选择维生素营养品的时候,应该选择复合型的维生素补充剂。

Health news

什么是泳池中的“氯危害”?

健康档案范文第2篇

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

吃:每天几次,每次的量。

喝:每天喝水的量,喝的都是什么水。

拉:每天的大便次数,大便的量,大便的性状。

撒:小便的次数、颜色。

睡:白天小睡几次,多长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和第二天起床时间。

健康档案的制作原则

简明扼要

记健康档案不能像记孩子的成长日记那样详细,而是要简明扼要,把最关键的记下来就行。宝宝生病的时候把健康档案带去给医生看,医生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如果写得太多,医生没有时间细看,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失去记录的意义了。

数字化记录

除了每天的吃喝拉撒睡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宝宝生病时的一些症状也可以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轻重,这样可以看出病情的变化。

坚持记录

健康档案要坚持长期记录下来才有用,从孩子出生时进行,至少做到3岁。

常用的健康档案如何制作?

虽然我们在这里告诉大家健康档案的内容和记录的原则,但具体做起来,可能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没关系,现在我们就带着你一起来制作几种常用的健康档案。

饮食的记录

今天孩子吃了什么,新加的食物是什么,如果食物标明了成分,最好把成分写上。当孩子出现过敏、腹泻等情况时,查饮食记录就比较容易发现引起过敏和腹泻的原因,可以帮助医生最快、最准确地作出判断。

发烧的记录

记录下孩子发烧时自然变化和药物干预的情况,包括测量体温的时间和体温度数,如果吃了退烧药,记录下服药的时间和服药后的体温变化。用没用药一定要注明,因为用药后的体温变化和不用药的体温变化代表的不是一种情况。比如一个孩子高烧,4~6个小时烧上去一次,如果没有吃药,就不是持续高烧,如果吃了药,就是持续高烧,因为药物的作用时间就是4~6个小时。

湿疹的记录

孩子起湿疹,以记录的第一天作为一个标准来记录湿疹的程度。比如今天发现孩子有湿疹了,那么就以今天的湿疹程度来打分,把它定为5分,这就是一个参照点。第二天如果湿疹减轻了一些,就可以打到4分,后天如果加重了,就打6分。记录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出来湿疹的变化情况,再根据饮食的变化来分析,医生就能够比较准确地作出判断了。

腹泻的记录

遇到孩子腹泻,同样是以第一天孩子第一次腹泻的程度为参照点来做数字化的记录,比如第一次程度为5分,旁边记录腹泻的时间。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如果量少了或者不太稀了,记录为4分,量多、更稀了,则记录为6分,以此类推。这样记录下来,孩子的腹泻情况及变化情况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看病时拿给医生看,会对医生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诊室

小结

健康档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延续性的记录,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记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不管是家长还是保姆,都要强调真实性。如果是保姆记录,不要给她压力,如果强求保姆保证宝宝每天吃下去的量,保姆有可能会因为担心达不到这个要求而填上不真实的数字,这个记录就失去了意义。不责备保姆,不给她硬性指标,她才能做到吃多少记多少。

健康档案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43

《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和服务包(2010年版)》明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为和职能[1]。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2]。随访是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的过程,是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

瑞宝社区利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义诊、居委群访和家庭访视五方面结合的方式,对已建档居民进行随访追踪服务,及时获得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与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增进居民身体健康,降低发病率,减少相关医疗费用支出,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功能的实现。

资料与方法

随访目的:通过随访,能够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危险因素以及居民的卫生需求。通过随访收集居民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和连续性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随访内容:了解居民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运动、睡眠,有无定期监测血糖、血压,有无定期体检,患病者有无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收集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

方法:将辖区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约1~1.5万居民,社区中心成立8个网格团队,每个网格团队配2名全科医生、1名妇保医生、1名儿保医生、2名社区护士,团队成员负责本网格居民的档案随访工作,每月抽1/3的工作时间从事随访,普通人群每半年随访1次,重点人群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搜集的资料填入居民健康档案,完成档案的动态管理。门诊医生对就诊居民进行当面随访,具体情况记录入健康档案中。年轻居民上班时间多不在家中采用电话随访方式,社区专配10部电话用于随访,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在居委公布专门用于随访的电话号码,以供居民查询,提高居民接到电话时的可信度。到人口密集的广场、市场开展义诊宣传活动,派发宣传单张,普及健康知识,对常住居民进行随访。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残疾、精神病人、65岁以上老人、孕产期妇女、新生儿等重点人群采用每天下午每个网格团队派3名网格成员到居委群访或上家庭访视方法,具体指导饮食、服药、监测血压血糖、督促运动、心理咨询,解决健康问题,讲解疾病治疗的药物、饮食、运动、预防等相关知识,对于外伤或糖尿病足的指导护理及换药,帮有需要居民联系门诊、住院、托管,建立家庭病床等,了解居民的具体要求,不能现场解决的统计归类后交中心领导小组,经讨论后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结 果

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为社区1个管理年度,瑞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随访档案4万余份,电话随访2万余份,占随访率50%以上,门诊随访1万余份,占随访率25%以上,居委群访及家庭随访8000余份,占随访率25%以下。随访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洽了社区医生与居民的关系,社区年终检查居民满意度为90%,98%的居民认为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居委群访及家庭访视四种方式相结合很有必要。回访统计95%以上的居民不同程度的遵从了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随访目的。

讨 论

有利于医患沟通: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社区医生与居民近距离接触,融入到居民生活中,与居民密切沟通,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重新认识、理解和定位;也使医生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目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是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融入居民生活中,做到吸引居民就近求医解决卫生问题,减少基层群众盲目就医,缓解老百姓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社区问题。

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2010年~2011年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居委群访、家庭访视、义诊过程中社区医生为重点人群解决大量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服药、就医、转诊、预防、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托老等方面。

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如晚睡晚起、不吃早餐、饮食肥甘、缺少运动、过度吸烟饮酒等,社区医生针对居民的具体健康问题在随访时给予合理的建议,给予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回访时均得到居民好评。

有利于提高居民满意度:在本年度广州市进行的居民满意度调查中,瑞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达90%。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财政局印发.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和服务包.2010.

健康档案范文第4篇

有村民说,他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参加体检,可村卫生室却有其数据齐全的体检表。体检表显示该村民身体健康,没有糖尿病,但却成为了糖尿病管理的对象。这样的怪事之所以会发生,都源于××县村民健康档案造假。因为造假,甚至已经病逝多年的村民,还在参加健康体检。

××县的虚假村民健康档案都是乡村医生一手编制的。他们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的个人信息抄下来,然后再凭空想像出每个村民的健康状况。因为村民的健康状况是臆想出来的,所以健康档案漏洞百出。

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而向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政府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此重要的工作到了怀远县乡村医生手里,为何变成了数字游戏?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不受罚,卫生行政部门下了健康档案完成指标,乡村医生完不成要受到经济处罚;二是建立健康档案所需的经费没有下拨。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2010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执行,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但××县却截留了此项资金进行了截留。按照常理,××县应该在国家下拨款项的基础上,实行地方差额补助,平均下来乡村医生填一份健康档案表可以拿到10元钱,但资金截留后,乡村医生只能拿到3块钱。近的距离还好,稍远一些乡村医生连坐车都不够,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能编造虚假健康档案,这样既能完成任务免受罚,又能领到仅有的一点经费。

健康档案范文第5篇

卫生部关于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将健康档案做为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重要手段。为此下发“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

1. 指导思想

“指导意见”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将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 工作目标

“指导意见”要求2011年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3. 逐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相关服务规范的要求,逐步推进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鼓励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研究开发相关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4. 卫生部召开加快推进健康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011年9月16日,卫生部召开加快推进健康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部长刘谦主持会议。会上,江苏、湖北、贵州、陕西四省作经验交流发言。

陈竺强调,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查找薄弱环节,力争到今年年底,各省(区、市)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0%以上。从10月开始,各地要建立健康档案月报制度,每月月底前将进展情况报卫生部。要通过门诊服务、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要建立健康档案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电子化建档率。

5. 各地落实健康档案工作

各地积极落实健康档案工作,陕西、湖南、四川、上海、浙江等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成绩显著。以陕西为例,陕西省累计建立城乡居民纸质健康档案2658万份,建档率69.94%。其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495万份,占城乡居民总数的65.66%,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16.66%。管理0~6岁儿童141.78万人、孕产妇18.35万人,65岁以上老人273.74万人、高血压患者119.10万人、糖尿病患者23.15万人。

电子健康档案受到黑客威胁

随着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不断普及,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有些省级健康档案系统遭到黑客入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卫生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9月8日,《健康报》报道:“8月11日以来,湖南省健康档案录入系统运行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先后发生4次黑客入侵事件,导致该省的健康档案录入工作难以进行,影响医改工作进展。今年8月1日~5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永州4个地市共35个区、县完成健康档案录入人员培训,并于8月10日全面展开档案录入。但从8月11日下午3时,黑客入侵主机,在服务器上挂载JSP木马,并且关闭服务器,导致30个区、县不能录入健康档案,运营公司重启服务器,一个半小时左右后恢复。8月13日下午3时20分,黑客入侵主机,远程关机导致30个区、县不能录入健康档案,该公司再次重启服务器时,发现被建立了一个未知系统账号,10分钟后恢复。8月13日下午4时20分,黑客入侵主机,删除引导文件,并远程关机,导致30个区、县不能录入健康档案,该公司重新启动服务器,检查木马,打上补丁,2个小时左右后恢复。8月15日早上8时,黑客入侵主机,植入远程操控JSP页面,删除引导文件,并远程关机导致30个区、县不能录入健康档案,该公司重新启动服务器,检查日志掌握了入侵者的证据,并向公司所在的长沙市公安局麓谷派出所报案,10个小时左右后恢复。”

根据技术分析,黑客的这几次活动,每次都是以关机结束,目的是使此服务器不能向用户提供服务,与普通的网络黑客行为有本质区别。

居民健康档案能在广域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在任何时间、地点为任意一个授权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无论到哪家医院就诊或体检,都能提取到自己的以往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由于记录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不但要完善健康档案的存储体系及备份方案以保证其存储安全,而且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是基于因特网的系统,在健康档案系统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湖南省健康档案系统运行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先后发生多次黑客入侵事件。黑客主要利用Web应用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入侵到主机中,建立系统帐号留置登录后门,挂接不明网页控制主机开关机,在系统中留下了大量痕迹。管理员发现入侵后立即隔离此主机,清除此帐号和不明网页,并进行操作系统、Web服务器、网站网页、软件系统等多方面检查检测,打上了系统安全补丁和Web服务器补丁,修补网站网页和软件系统的缺陷。同时也使用了多种扫描器对整个主机进行端口扫描,分析扫描数据,发现并弥补弱点缺陷。还对防火墙的设置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重新配置,以更好的阻断非法访问威胁和入侵。此次事件虽然及时发现并弥补,但健康档案系统的运行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黑客”问题已经成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以下谈谈介绍应对黑客的方案。

黑客攻击的分析

黑客的主要入侵或攻击手段,包括缓冲区溢出入侵、密码破解入侵、利用网站的漏洞入侵、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渗透攻击、中间人攻击、对路由的攻击等等。黑客的入侵和攻击是一项步骤性很强的工作,是很费时间的事情,有些执着的攻击者会连续几十上百小时对某一攻击目标进行攻击,直到攻破为止。大多数的黑客在攻破一个网站之后常常会抹掉自己的痕迹、埋伏下来,并利用它来攻击其他的网站。相当多的网站管理员在系统被入侵后毫无察觉。黑客攻击前首先要确定攻击的目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做好准备工作。常见的攻击目的有破坏型和入侵型两种。破坏型攻击主要手段是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一般都是利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或者网络协议存在的漏洞,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也有发出超大量服务请求,使攻击目标忙于应付无法再接受正常的服务请求。

入侵型攻击要获得一定的权限,达到控制攻击目标的目的。此类攻击一般也是利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或者网络协议存在的漏洞进行的。还有密码泄露也造成此种攻击。攻击者靠猜测或者不停地试验来得到服务器的密码。除了确定攻击目的之外,攻击前最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尽量多的关于攻击目标的信息,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目标提供哪些服务、各服务守护进程的类型、版本及相关的社会信息。进行信息收集可以用手工进行,也可以利用工具完成。社会信息如该网站所属公司名称、规模、网络管理员的生活习惯、电话号码等,需要平时有意识的收集,可能能够分析到攻击有用的信息。当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攻击者就开始实施攻击。能够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不仅包括系统软件设计上的安全漏洞,也包括由于管理员配置不当而造成的漏洞。大多数攻击成功的范例还是利用了系统软件本身的漏洞,造成软件漏洞的主要原因在于编制该软件的程序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攻击者对软件进行非正常的调用请求时缓冲区溢出或对文件的非法访问。其中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的攻击最为普遍。无论作为一个黑客还是一个网络管理员,都需要掌握尽量多的系统漏洞,黑客需要用它来完成攻击,而管理员要根据不同的漏洞来进行不同的防御措施。

应对黑客的准备

网络安全问题单纯的从黑客对网络用户的各种攻击手段来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是不够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也应该从数据中心部署规划上、管理上、产品开发上、技术上两方面做好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准备。

1. 规划上的准备

在数据中心部署规划上,需在网络入口处设置多重防火墙,部署动态入侵侦测系统,以便能实时捕捉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应对和还击措施。为了减少万一入侵后数据丢失以及网络、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导致数据损坏及丢失,数据中心应规划多种较为完善可靠的备份体系。数据中心还可以规划为集群的形式,增加应对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系统故障的能力。

较大的数据中心拥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分别安装不同的系统,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时可以依据服务器的应用场合按照用途将服务器划入不同的网段。划分网段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做法为将服务器分类,通过具有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的交换机将物理位置分散的同类设备组合在同一个虚拟网内,并通过路由器和防火墙限制不同虚拟网之间的互相访问权限。

2. 管理上的准备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服务器所在的数据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规划,制定严密的安全制度,规范化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备份管理措施。另一方面需要与供应商配合,定期检测、共同解决网络软硬件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安全制度的建立要明确在安全问题上的目标是什么?需要保护哪些网络资源?待保护的网络资源需要达到什么安全级别?目前面临哪些威胁?一个高安全的系统应能在所有适当地点安置足够的安保措施。

安全制度还应明确工作过程,应规定如下要点:可以维护服务器的人员及使用时段;对服务器的使用权限及授权和撤销授权程序;远程与本地登录方式;定期检查系统审核跟踪所记录的数据;对各种系统预设的所有密码进行修改;使用不易猜测的密码(密码至少要有八个字符,其中要包含特殊字符并且同时使用大小写);定期轮换密码;定期对所有的服务器进行病毒木马检查;定期将所有敏感数据进行备份等等。

另外,对于服务器维护管理制度,也要明确规定,在服务器上可以进行和不可以进行哪些类型的操作,以及进行某些动作的具体要求。比如在服务器上使用光盘、U盘、上网、开通FTP或Telnet服务等等的安全规定。不允许安装聊天工具、未经认证的程序等等。

作为数据中心的管理员,在其履行对数据中心的管理职能时,不仅要检查和按照软硬件备份策略对服务器进行备份,还要及时了解数据中心所有服务器安装的系统新的漏洞,有关安全威胁、政策、补救措施,并且及时打补丁不断增强产品的安全性。管理员也需要关注黑客技术的发展,使用各种扫描器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检查并分析,以便发现新的潜在漏洞。管理员更应熟练运用入侵侦测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入侵的蛛丝马迹并做出应对。

管理员还应经常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和防火墙规则审查。杀毒软件虽然都可以通过自动更新方式更新病毒库,还是建议养成按时手动更新病毒库的习惯,并且,在每次手动杀毒前进行手动更新病毒库一次。同时,对于防火墙规则,尤其是应用程序规则,我们要经常检查是否添加了不明规则,以便及时取消。

管理员要经常检查日志数据,对最新的攻击保持警惕。日志可以提供异常的行为和失败的访问企图,这对于阻止攻击或在发生攻击后进行清理工作都很有价值。经常检查这些审核产生的日志,能及时发现系统是否已经被入侵,或者已经受到过某种入侵行为的侵扰。经常查看系统运行进程,经常查看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情况,及时发现不明进程和异常网络连接。如果不经常监视日志数据,就有可能长时间无法发现攻击者。因而,攻击者就有可能访问最敏感的数据,并使其有机会来掩盖痕迹。

对于突然接到的某个自称是电信、计算机销售商及银行等企业的服务人员打来的电话,如果你不熟悉这个电话号码,或者不熟悉对方的声音,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当他们向你询问有关系统、电子邮件、网上银行帐户等机密信息时,一定要马上拒绝。我们只有对与此相似的事件保持高度的怀疑,才能有效地防止黑客通过社会工程的方式来攻击我们。

多数企业会惊奇地发现,只要自己稍微有点儿警觉,或做出少许努力就会极大地减少企业遭受漏洞攻击的风险。通过问自己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进而实施一些基本的安全过程,就可以减少遭受暴露的风险。

3. 产品开发上的准备

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产品,可能是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或者系统程序,是某种编程语言编写的。不论何种编程语言,都有可能编写出带有逻辑漏洞的,或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或SQL注入漏洞的,或其他一些漏洞的程序。因此,提高开发人员的编程安全意识,加强软件产品的代码安全性审查,也是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各种编程语言或语言运行环境的漏洞及容易产生漏洞问题的地方,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在系统设计和编码阶段防止和规避,才能生产出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产品。部署在服务器上的软件产品还需进行安全性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后才能被部署到服务器上。

4. 技术上的准备

对于黑客攻击手段,在技术上虽然对于每种攻击段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攻击技术不断发展,往往等到新的攻击技术和相应的解决办法都出现后再去解决就已经晚了。在有黑客攻击之前,应考虑从整体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安全防范技术和策略方法。这些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监测系统等技术和方法。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时很容易被黑客以种种方法捕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些机密信息泄露,给整个网络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数据加密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已成为所有通信安全的基石。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之一。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可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非授权人员的骚扰和黑客的入侵。它如同一道护栏隔在被保护的内部网与不安全的非信任网之间。Internet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安全网。对网络的保护包括: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组织未经授权的用户存取敏感数据,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防火墙应用网络的安全策略,确定哪些类型的信息允许通过防火墙,哪些类型的信息不允许通过防火墙。根据安全策略的不同,防火墙可能起的作用是非常简单的过滤器,也可能是精心配置的网关。

防火墙包括包过滤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状态监测防火墙三类。状态监测防火墙在网关上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软件模块,称之为“监测引擎”,可以对网络通信的各层实施监测,抽取状态信息,并动态地保存起来作为以后执行安全策略的参考。

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一种能对潜在的入侵行为作出记录和预测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软件或硬件。按照检测的功能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分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系统完整性校验系统、日志文件分析系统、欺骗系统。系统的日志系统虽然可以记录一定的系统事件,但它远远不能完成分析、记录入侵行为的工作,因为入侵行为往往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如果没有入侵监测系统的帮助,单靠日志记录将很难分析出哪些是恶意的入侵行为,哪些是正常的服务请求。入侵检测系统能轻松发现恶意攻击企图,提前做出防范措施。

及时发现黑客的入侵

如前所述,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能够发现大多数恶意攻击企图或入侵,从而做出针对性必要的有效的防范。我们还可以在系统中发现入侵的蛛丝马迹,特别是在没有入侵检测系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非常重要了。

黑客入侵大致有两种目的,一种是以窃取资料情报及他人的隐私为目的,这类攻击对于被入侵的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可能被人发觉。另外一类攻击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为目的,被入侵的计算机系统往往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这类攻击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如果黑客入侵了系统,可以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找到入侵的踪迹。

1. 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

黑客经常在系统日志文件中留下他们的踪迹,因此,充分利用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信息是检测入侵的必要条件。日志记录了含发生在系统和网络上的不寻常和不期望活动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指出有人正在入侵或已成功入侵过系统。通过查看日志文件,就能够发现成功的入侵或入侵企图。

日志文件中记录了各种行为类型,每种类型又包含不同的信息,例如记录“用户活动”类型的日志就包含了登录、用户 ID 改变、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授权和认证信息等内容。所谓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行为就是指重复登录失败、登录到不期望的位置以及非授权的访问企图等等。日志文件也是黑客入侵留下信息最多的地方,因此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日志文件,及时发现可疑的行为记录。

2. 检查计算机用户

在被入侵的计算机中,极有可能添加了新用户或者对用户进行了克隆。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检查:

查看目前用户。使用“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查看当前的具有管理员权限用户列表,也可以通过执行“lusrmgr.msc”命令来查看本地用户和组。

可以使用“mt chkuser”查看用户是否被克隆,mt.exe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网络工具,它主要在命令行执行,可以开启系统服务,检查用户以及直接显示用户登陆密码等。其中一个比较实用的命令就是“mt -chkuser”用来查看系统是否存在被克隆用户。

3. Web服务器的安全检查

数据库安全检查:目前对Web服务器进行SQL注入是一种主流攻击方式,SQL注入攻击最有可能留下痕迹的就是SQL Server 2000等数据库中的临时表,通过HDSI等软件进行SQL注入攻击,在数据库中会留下临时表。因此可以通过数据库的企业管理器或者查询处理器进行表的浏览,直接查看最新创建表的情况。

Web日志文件检查:如果Web服务设置日志记录,则系统会在缺省的“%SystemRoot%\system32\Logfiles”目录下对用户访问等信息进行记录。日志文件能够记录入侵者所进行的操作以及入侵者的IP地址等。

4. 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正常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文件系统包含很多软件和数据文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数据的文件经常是黑客破坏的目标。如果目录和文件中发生了不期望的改变(包括修改、创建和改或删除),特别是那些正常情况下限制访问的,那么很可能就是一种入侵产生的指示和信号。

黑客经常替换、访问权的系统文件,同时为了隐藏在系统中活动痕迹,都会尽力去替换系统程序或修改系统日志文件。黑客通常也会更改系统中的配置文件来逃避追查,或者加载后门、攻击程序之类的软件以方便下次进入。所以被非法修改的系统文件或莫明其妙地增加了一个用户等一些现象都意味着你的系统很可能被入侵者控制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自己的文件系统,注意检查系统目录文件或者重要数据目录文件的变动情况。最好自己能有相关的记录,这样如果有什么改动发生,就可以据此来推断系统有没有被入侵过。

如果及时发现入侵,则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查看入侵者所上传或安装的木马程序文件。

查看系统目录文件,可以使用DOS命令“dir/od/a”或者资源管理器查看最新文件。DOS命令“dir/od/a”查看系统最新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以日期进行排序。

查看系统盘下用户所在文件的临时目录temp,如“D:\Documents and Settings\simeon\Local Settings\Temp”,该目录下会保留操作的一些临时文件。

查看历史文件夹,历史文件夹中会保留一些入侵者访问网络的一些信息,可以通过访问用户所在的目录如“D:\Documents and Settings\simeon\Local Settings\History”进行查看。

查看回收站,回收站可能会存在入侵者删除的一些文件记录。通过查看文件创建日期和跟踪文件所在位置来进行入侵时间等判断。

查看recent文件夹,recent文件夹中会保留一些最近操作时的一些快捷方式。通过这些快捷方式可以了解入侵者进行的一些操作。

5. 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

网络系统上运行的程序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用户起动的程序和特定目的的应用,例如数据库服务器等。每个在系统上执行的程序一般由一到多个进程来实现,每个进程运行在具有不同权限的环境中,这种一个进程的执行行为由它运行时执行的操作来表现,操作的方式不同,所利用的系统资源也就不同。操作包括数据计算、文件传输及网络间的通讯等等。

当一个进程出现了不期望的行为或正常服务被终止、出现了可疑的进程或非法服务、发现了可疑的数据,就可能表明黑客正在入侵你的系统。黑客可能会将程序或服务的运行分解从而导致它失败,或者是使之违背用户或管理员意图运行。有时候系统变得不稳定或莫名其妙地死机,或者处理速度降低等等。只要我们能够留心是很容易发现这类疑点的。当然了,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这种现象,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6. 网络流量增大

如果发现服务器的访问流量突然间增大了许多,这就预示着你的系统有可能已经被入侵者控制,并被入侵者用来扫描和攻击其他的服务器。事实证明,许多入侵者都是利用中介主机对远程主机进行扫描并找出安全漏洞,然后再进行攻击的。而这些行为都会造成网络流量突然增大。

黑客入侵后如何处理

发现黑客入侵后,需要收集黑客入侵的证据,分析出侵入的方法,保护好入侵现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迅速评估系统遭受的损失,按照应急方案或者措施执行,终止黑客的入侵和挽回损失、恢复系统。

1. 报告上司、网警、公安部门

在计算机被入侵后,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种就是彻底格式化硬盘,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另外一种方法是安装一些木马查找软件,查杀木马和病毒后继续使用,最后一种就是利用原来系统中的Ghost备份进行恢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评估计算机中资料的价值,根据其计算机的重要情况,一旦发现计算机被入侵后,应立刻将网络断开,并报告公司安全部门或网警或国家安全局等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的部门,然后再做相应的处理。

清理遭受损害的计算机。清理受感染的机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机器已经成为僵尸网络的一部分,或者正在将数据发送到企业外部。最彻底的方法是重新安装所有的软件,或是系统地清除将机器变成僵尸的所有恶意软件。

2. 保留证据

在发生网络入侵后,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保留证据,面对入侵,最可能留下证据的就是硬盘。可供参考的保留证据步骤是:使用软驱启动并克隆整个硬盘;将被入侵硬盘存封,保留最直接证据。

3. 恢复使用

利用服务器的备份体系产生的系统备份,恢复系统生产场面,恢复正常服务。

(1)还原操作系统使被攻击服务器恢复正常。

(2)修改在本机上使用的相关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所有账号的登录密码。如果别的服务器使用者来索要新密码,告诉他发生了安全事故,应检查其工作环境的文件和目录是否潜伏着危害。

(3)设法查明安全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如知道入侵方法,则设法堵住这个安全漏洞。

黑客(hacker)定义

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

健康档案范文第6篇

本来,建立一份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档案,不仅可以为他们日后的疾病诊断提供详细的依据,还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分析他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并据此采取干预措施。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好事”,却面临进行不下去的尴尬,让人不得不叹一口气。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我觉得,是方法错了。

长达好几十页的问卷,只考虑到了问卷的科学性,而忽视了老百姓的接受度。其中很多问题涉及私人信息,收集上来的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实信息。可以想见,即便是朋友都未必肯透露,凭什么要我把家庭收入、感情状况等敏感问题向陌生人都全盘托出?谁又能保证这些资料不会外泄?于是,为了应付差事,就有了填写假信息的举动。

一个人的耐性是有限的,无论是谁,看到一份上百道题目的问卷,都会不自觉地打退堂鼓。所以,应该适当地将问卷精简再精简,不要急于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私人问题最好能避则避,至少开始不要问;避不开的不妨换个说法。比如,询问家庭收入是为了以后制订方案时能根据其经济状况选择最优的,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毕竟大多数人都将这视为隐私,那就不如拐个弯,问他上的是社保、医保还是商业保险,以便从另一个角度达到目的。

最重要的是,在做所有工作之前,都应该健康教育先行。现在大部分人对健康与否的认识是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误区。没病不等于健康,所以健康管理本就不该只是老年人、病人关心的,它对所有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不懈的教育、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健康需要科学的管理”这一点,做起建档工作,相信也会简单得多。

健康档案范文第7篇

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建立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引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的异化。例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家族聚居性,一支支具有血缘性、姻亲关系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村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部落聚居地。这种特殊的人群分布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纯种基因进化谱。从这样的人群采集的来自人体的血液、毛发等生物材料以及与人群相关的环境构成材料,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类基因图谱对比分析、食源结构差异对人群疾病发生和健康素质的影响、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都是难得的科研信息载体材料。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的发展,体检内容的进一步增加,基因检测、疾病预测将普遍应用,这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甚至事关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研究。如欧、美等国家采用优化食物结构,增强民族的身体素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为改善本民族的素质,已使战后第三代、第四代明显增高;还有研究报告称俄罗斯近10年来人均身高下降了2.5厘米,出生缺陷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1倍。一些西方杂居民族国家对我国独有的聚居种族的生物资源早已垂涎欲滴,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惜假借“扶贫”、“项目”、“传教”等各种手段,窃取血液、毛发、食物等生活样本。一旦这些研究被敌人利用,就有可能埋下祸害民族身体素质的隐患。外来鸦片使“东亚病夫”的历史称谓让中国人痛心疾首,至今记忆犹新。二战期间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建立犹太人死亡集中营的惨状触目惊心,成为历史的借镜。借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材料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抢占生物科研制高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可小觑。此外,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必然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复杂的,如残疾、基因缺陷,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隐私的泄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里自卑、心情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成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弄不好可能成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障碍。另外,有些个人隐私的泄漏还可能被坏人利用。如新疆发生的针剌事件,以假借传播艾滋病的卑劣手段恐吓群众,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国际寄发含炭疽杆菌邮件的恐怖袭击事件。要把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得泄漏个人病情等保密措施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正面宣传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大对破坏分子的打击力度,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消除人们对自已的健康档案失密的担心,才能顺利配合搞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1.2党和国家惠及民生的政策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发挥了支撑和促进作用,其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大幅提高。金融危机使我国党和政府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惠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为加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使这项长期的、惠及子孙后代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蓬勃兴起。

1.2.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迅速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只用两三年就初具规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和社区健康档案三大类。前者是以健康问题和预防问题为导向的记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通常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程流程表、化验检查项目及结果、转诊会诊记录等;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通常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病人教育、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3]。这些资料与个人关系密切,与医生的平时诊疗和预防工作结合率高,成为经常翻阅利用的内容。家庭健康档案诸如家系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环境,以及社区健康中反映的社区健康特征、环境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的信息等因其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是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备受各级政府重视。

1.2.2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和层层培训,为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为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格式,保证建档质量奠定了基础。

1.2.3各级政府以人民健康水平和疾病谱的变化作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包括平时利用和综合利用。平时利用就是对个体的疾病预防或治疗,以及定期或特殊的健康检查信息记入个人的健康档案。综合利用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中共性的指标,采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的指标,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如社区疾病防治的重点是什么,就要分析各种疾病的人群分布及其危害程度情况,把分布广泛、患病率高、危害健康程度较重的疾病作为防治重点。哪一个季节应该以哪种疾病防治为重点,这就要分析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的消涨情况。这就是疾病谱的分析方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准确反映疾病谱的真实性,自然很容易确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农村与城市的疾病谱有差异,这与不同社区不同环境因素有关。比如流脑流行受人口密度的影响,乙脑流行与蚊子密度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与鼠密度和生活劳作习惯有关等等。另外,通过长期防治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也会显示在疾病谱上。如七十年病率较高的丝虫病现在在很多区域已经消灭,疟疾发病以乡为单位每年病例数以百计、千计,如今已基本消灭。根据不同时代的疾病谱需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制定政策,指导药品研发、生产、贮备,经费、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向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提供的综合作用可见一斑。

2 档案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2.1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2.1.1档案部门要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法轨道。

2.1.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技术优势,研究制定区域内统一的建档模式,实现社区之间、区县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对接,并为计算机管理奠定基础。

2.1.3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安定。

2.1.4指导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编研,为广泛利用大开方便之门。利用综合的或单项的统计资料,为自身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对比,提供资料,为饮食结构研究、医药发展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2.2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2.1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 ,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2.2.2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按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贴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2.2.3装具的设置。一要分类,不同材质的载体要选不同的装具。防磁、防虫、防火、防尘、控制温湿度等档案保护措施要达到基本要求,以加强对居健康档案的保护。例如许多医疗化验检查报告单是电脑打印,字迹颜色浅且容易氧化模糊直到字迹消失,对这类材料要以喷墨材料及时复印保存。

2.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2.3.1满足基本利用功能。个人健康档案是开展“六位一体”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纪录了人们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是开展社区卫生防病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基础。这是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建档必须以满足这些利用功能为前提。

2.3.2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提供群体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根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辨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严重程度,年龄、职业、时间、地区的分布,对于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此,要求对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作为重点统计资料,长期系统归档保存。

2.3.3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科研与教育的重要作用。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 考 文 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健康档案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健康档案范文第9篇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 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 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 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 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 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 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1]。

4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 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4.3 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档案相比,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它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2)检索使用更方便。信息化基础上的个人健康档案具有特定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3)可以使患者得到异地专家的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详细信息,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4)存储更加简易。纸质档案的保存,必须有足够空间,同时还要解决纸张的磨损、老化以及“三防”等问题。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参考文献】

健康档案范文第10篇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系统对患者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各50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我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均为社区常住居民,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70.15±7.62)岁;病程3~8(5.72±2.2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9(69.87±7.85)岁;病程3~9(6.03±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阶段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未采取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以及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组阶段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例患者均需配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效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还应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服药方法、血压监测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运动锻炼方法、饮食控制方法、血压变化曲线图,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电子健康档案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每月需对患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档案查询的方法,如平时出现疑问,可随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互动,实现实时互动和共享;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水平后,可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营养等6个项目,共有5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4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血压控制效果判定[4]

良好: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内;尚可: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在10mmHg~20mmHg之间;差: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幅度不足10mmHg,或者未出现降低。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监控,以保障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容易出现停药、漏服情况,对血压控制较为不利,其健康行为是保障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条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故有必要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积极有效的社区管理方法。以往的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文本记录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信息进行纸质档案的记录,甚至部分患者未建档,导致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无法实时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滞后性,且管理效率较为低下[7]。电子健康档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为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人信息的建档,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可实时更新患者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对患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不仅为患者的疾病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还能有效督促患者积极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停服现象的发生[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后的观察组其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4%,较未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充分证实了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在高血压患者的建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社区居民不予以配合、资金缺乏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潘广辉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参考文献:

[1]凌利峰,董建成,耿兴云,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4):18-20.

[2]张惠芳.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0):388-388.

[3]周小洁.健康档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01-102.

[4]周爱惠.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31-132.

[6]方志群.健康档案建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846-846.

[7]成清贵,李玉山.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5):28-29.

上一篇:企业管理学范文 下一篇:公共管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