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9 19:43:56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而会计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校内实训基地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

教育部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几乎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纷纷建立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而且,大多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没有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考虑欠妥,最终导致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或不能有效利用。

2.实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实训效果。

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对于企业会计流程并不熟悉,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或者事务所参加培训和实践,直接制约校内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实训作用。

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与连续性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由于实训需要的会计资料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很难将财务工作交给实习学生完成。二是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有限,实训企业很难接纳大规模学生集中实训。因此,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有些校外实训基地只起到参观作用,甚至一些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只是挂名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实习实训的作用。

二、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措施

1.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主,构建高效的校内仿真实训体系。

目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两大途径,对会计专业来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进行周密安排,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并合理构建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体系,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并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模拟实习。校内实训要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满足学生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的需要,要实现三个结合:全岗实训和分岗实训相结合;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过程实训和内容实训相结合。

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单位接受会计学生实习数量的限制,应开辟新的途径,建设校企共赢的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开拓性试验。如与校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和电算化软件,企业将记账业务放到学校,成立记账部,分批安排学生实训。

我院鼓励“工学结合”,出台资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政策,2009年与诸城惠发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立惠发商学院,2013年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记账部。作为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记账部目前规模偏小,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双方将协商通过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突破单一管理体制,还要进一步大胆探索“筑巢引凤”式、“移花接木”式、“校办工厂”式、“购买”等多种方式,扩大业务规模,使记账部成为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

3.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实施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轮换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并探索“项目负责制”、“课程承包制”、“交流沟通制”等方式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

4.加强考核与管理,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处理好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益,提高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学院及相关系应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并列入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并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同时,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践考核办法等,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实训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及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8).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主体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采用五个学期校内理论学习加一个学期顶岗锻炼的模式,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脱离。尽管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强调课堂教学理实一体,但是课堂上的理实一体、仿真模拟还没有切实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学生在校期间前几个学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因为会计工作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单纯以校外实训基地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习,往往使会计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校期间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本上从事的是一些表面性的见习工作,无法以会计人员的身份真正接触企业的真实账目。到最后一个学期才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际上是最后将理论落实到了实践,但是大多数学生面临毕业,不会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老师,没有从实践再提升到理论的过程,所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在专业课程理论学习进程中,安排大批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每门课程学校课堂学习课时与企业顶岗实践课时各占一半,将理论知识及时用于实践,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理论,将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在校内和企业双主体指导下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与企业的责任划分问题较难界定,尽管是双主体,但是学校仍然是主要的主体,在责任分配上,学校要承担大部分的人才培养的任务,而企业毕竟不是以培养学生作为主要工作,因此,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实习质量保障的问题都需要明确双方责任,并且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其次,如何建立企业与学校双重管理机制的问题。学校的管理是常态化的管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是临时性的,企业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不会花很大精力专门管理实习学生,因此,如何加大企业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建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所采取的措施

(一)广泛调动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建立企业与高职院校利益融合的互惠共赢机制,与有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建立合作的前提,由于会计岗位的需求有限,需要进行广泛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多家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多个培养方向,签署合作协议,面向不同行业企业岗位工作进行培养,制定双方工作计划,落实培养责任和考核制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实训计划、实践实训指导方案、考核办法等,严格落实责任,发挥好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建立企业与高职院校双重管理机制

让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既要引进企业的企业文化、实际业务,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合理管理。由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考核制度等。加强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企业专业技能人才要定期到学校参与校内人才培养活动,在学校协助校内专业教师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专业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会计岗位工作、审计项目、记账等实际业务工作,切实掌握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及岗位技能,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和新颖性,以此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需要建立好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确保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三)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以校企合作为桥梁拓展多家企业会计岗位人才需求

与多家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安排大批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在不同的专业学习阶段参与不同类型的会计岗位实践。在会计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参与企业基层会计岗位工作,从事会计分岗核算等基础工作,对基础核算有个全面的认识;在计理论学习的综合阶段,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岗位的实践锻炼,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高学历人才、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专业素质高的专家,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接触实际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未来向企业输送会计岗位人才打下基础。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非常重要,需要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和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对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晓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财会通讯,2011(06).

[2]陈绍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事务所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北方经贸,2011(05).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引言

截至201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4500万,各所大学专业设置也朝着综合类方向发展,会计学专业成为大多数大学关注和设置的热点。近年来,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麦可思咨询公司对近年来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92%的学生在工作一年之后,认为在校的实和实践环节不够,导致学生工作后几乎不了解就业岗位所需要技能。学生实习时间较短,80%学生是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68.7%学生实习过程是在没有或很少监督下完成的,学生认为实习与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目前,国外高校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通过见习、合作教学,增加选修课,让学生充分自学、思考和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验活动来实现。国内关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和专业实习等方式。大学如何培养出既不缺乏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立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践目标

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会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必须紧密联系和贴近会计实践,只有通过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彻底地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强化,既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需要,又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更是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2.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会计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会计学教育目的是培养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和精英会计人才,需要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精神。对学校而言,必须改革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通过大学生会计创新项目、实践项目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入“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对接,开设《科学工作原理》专业选修课,建立科学工作体验系统、科学工作训练系统、科学工作评价系统,构建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研究;二是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与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对接;三是共同培养学生导师对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和实践进行指导;四是参加学生实践能力比赛。学生通过圆通制工作能力训练和评价后,迅速掌握专业课堂与知识的学习,使知识尽快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使自身专业素质、实践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

(一)进行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研究

圆通制是在解剖经验、研究经验和大量统计调查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工作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合作研究方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系,圆通制内容包括: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软件、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训练平台、圆通会计工作标准教材、学生个人实习计划、训练中心工作内容、训练方案、管理标准体系、成功案例等。圆通制涉及财经类专业岗位7大类26个岗位,行政管理类11大类32个工作岗位,法律专业8大类30多个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6大类15个岗位,教育类9大类20多个岗位。

1.科学工作行为训练。掌握工作主观率―工作过程中脑力劳动的科学循环系统,即接受工作、解释工作、准备工作、安排工作、请示工作、跟踪工作、汇报工作和评价工作。

2.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分工训练。工作标准体系就以工资标准为基础,明确岗位工作目录,指导岗位设置,科学成立机构进而建立科学量化考评机制。

3.工作标准训练。工作标准的训练采用工作标准训练平台摆放,工作标准软件操作和传统课堂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圆通工作标准训练软件,建立学生工作的思路、工作方案、工作计划。

4.对口单位参观验证。校外工作标准参观验证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验证工作标准,使学生将训练过的工作标准内容与实际结合,真实感受实际工作的氛围。

(二)与学校实验教学体系对接

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对接,开设《科学工作原理》专业选修课,建立科学工作体验系统、科学工作训练系统、科学工作评价系统,举办岗位兴趣班和精品班,搭建“一对一”实习实训平台,形成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相互转化、互为依托、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验室。建立了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验室3个,分别是科学工作能力体验室,面积约50平方米;科学工作能力训练室,面积约100平方米;科学工作能力评价室,面积约50平方米。训练岗位涵盖了工商管理类7个专业。

(1)科学工作能力体验室。科学工作能力体验室主要借助科学工作体验系统,通过实际体验和老师对岗位进行讲解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工作岗位认知。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会计专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42

1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关问题

111投资少且投资主体单一

在高职教育中,投入偏理工科而文科性质的高职会计专业被普遍认为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万金油”专业,加之近几年高职会计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张,使得本身经费就很有限的会计专业教育经费更加紧张,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的经费受到严重影响,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当前政府财政拨款仍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

112构建定位不合理

许多学校立项论证过程不充分,如立项前没有做好各种调查研究工作,对本校及他校同类实训基地的利用情况及设备的性能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企业现时的财务运行模式没有充分理解,立项论证过程没有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对本校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训室资源的共享性及使用的长远性考虑不足,最终导致校内实训基地无为而建,资源浪费。

113专职教师素质结构缺陷

近年来,高职会计教育蓬勃发展,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都迅猛增长,从事高职会计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虽然也在增长,但是师资队伍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与高职会计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关问题

121校企合作对象选择不合理

受会计工作特殊性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当被迫合作时,企业通常反应冷淡,表现得很不积极,呈现为校热企冷的状况。另外,会计岗位接纳实习人员的有限性。

122校企合作缺乏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

缺乏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加上学校在文科性质的会计专业经费方面的紧张,致使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只关注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只关注合作数量,而不关心这些单位是否真正发挥实际会计实训基地的作用。

123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管理制度

许多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学生的实训就是为学生找实训单位,一旦学生进入实训单位,那就是企业的事了,学校就没有必要对学生负责了。而企业单位则认为由于学生尚未毕业,在企业实习期间其管理仍应由学校负责。双方未能协调一致,导致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对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的校外实习疏于管理。长此以往,企业感到学生不好管,学生的培养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成了企业的一种负担,企业越发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训。

2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改进措施

21从学校视角出发,提出的改进措施

211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团队

(1)增强高职会计专业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2)聘请兼职会计教师入伍。

212做好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首先,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纳入本系部发展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研讨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各种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2)校外实训基地管理。首先,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其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13采用多种类型的合作形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采用“订单式”合作形式,“共享型”合作形式等多种类型的合作形式。

22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建议

221出台法规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国家应从立法角度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明确规定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赋予企业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新的社会责任。其次,国家应制定统一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规范实训基地建设过程和运作过程,避免重复投资,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22利用经济手段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政府在利用常规的财政拨款来支持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时,应注意在理工科和文科之间均衡分配。另外还可以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进行资金支持。对一些与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单位,政府可以在税赋方面给其一定的减免或优惠,在金融机构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也给予相应较多的优惠,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23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经营策略建议

231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

企业虽然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在高职教育中,企业要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另外企业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在高职教育中要有社会责任感。其次,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

232积极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应鼓励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职,一方面,优化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队伍,提高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企业也是大有好处的。当前我国的会计正在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参加后续教育才能跟上会计的发展,而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在高职院校的任职,可以与专职教师及时沟通,较及时地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企业不需要再额外地花费培训成本就可以提{自身员工的会计素质。总之,在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政府与企业都需要尽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学校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发挥依托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及合作发展的目标。

3结论

31建设企业化模式的全真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现有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因实践教学体设置不尽合理、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等原因而使其仿而不真。通过引入企业人士建立企业化模式的实训基地,学生以不同的岗位角色,在几近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大大增强。

32建设以记账公司为主的高职会计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及一般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数量的有限性,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十分必要,因记账公司有着受托单位类型多、与高校易合作、业务综合性强等优势,而受到高职院校的青睐。

33学校、政府及企业三方全力配合,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保障措施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务会计;项目教学;实践性教学;教学设计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继《基础会计》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业务的能力,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这又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通感觉难学。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会计专业角色,真正成为一线专门人才,会计教育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改革,项目教学理念就是其中一项有效的尝试。实践证明,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是积极和有效的。

二、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之上,经过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现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包括培养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强调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以财务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以财务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财务会计典型工作任务细分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实践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梳理学生前导课程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成为真正的项目主体。

三、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设计

1、构建项目、分项实训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分项实训项目。分项实训是以项目为实训单元,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分项实训。对于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部分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但对于各教学模块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则结合实际操作边学边做,进行分项模拟实训。通过教学中的实务举例,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各项会计基本技能。确立项目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根据其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来确立该内容的单元项目,确定项目时还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中体现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更要强调的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通用能力(方法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的培养。

2、集中项目、综合实训

在课程终期应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套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时要求指导教师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景,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要求。并且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本项目的有关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将学生按6~8人为一组,选定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工作。各组学生对项目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工单进行详细的研究。每个小组制订一份工作计划书,工作计划书根据工作内容,由小组学生讨论制订,并经指导老师审阅批准后实施。要求学生根据工作计划书,对资料进行深加工,完成任务,形成“产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3、顶岗实习、实地实训

项目教学课程的实施要求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教和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置于具体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之中。因此,必须建立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环境的整体化教学基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顶岗实习。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的会计部门实习,或者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实际业务。通过这些校外实习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在本专业领域第一线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来校讲学讲座,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4、讨论评价、进行项目考核

(1)演示汇报。由各组组长汇报本组虚拟的业务以及组员的模拟岗位;各组上台进行业务流程演示,部分内容用PPT汇报交流,限时不超过10分钟。

(2)划定小组等级。各组之间相互点评,指出其他小组在演示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本组的表现进行自评可以根据各组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划定等级,各小组等级由指导老师和其他小组长评定产生。

(3)评定个人分值。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小组长打分(组长的成绩由指导老师打分)与小组内其他成员打分构成。

(4)对以上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总成绩。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解决财务会计学习难的问题。当然,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不完善、不规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解媚霞. 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运用[J].财务月刊(综合版),2010(03).

[2] 邵燕平. 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 .项目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05).

[4] 寇晓艳.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学教学实践探索[J].财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 ,2011(03).

【作者简介】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会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与表现。

北京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不断发挥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保证了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降到1%以下。这一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大量经济管理类、尤其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第一线的会计人才的支撑。

在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和区域经济不断变化的时期,为落实《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年”工作计划,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基于这一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调查欲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未来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完善。

一、调研活动概况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题组开展的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用人单位、学生及发展政策三个方面。多方面的调研结果有利于资源互补、相互印证,保证调研结果更为客观有效。其中:用人单位以2012届和201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为主;学生以2012届和201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会计专业在校生为主;发展政策包括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北京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学生,实地考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适应性,通过电话和网络扩展调研对象,并探究专业教育的满意度情况等。同时,为获得大量客观的统计数据,我们针对需求分别设计了企业需求情况调查表及毕业生(实习生)情况反馈表等调查问卷,并有效回收问卷;信息搜集内容主要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北京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这些资料将作为调研分析的重要参考。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要特点

1.高职人才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从北京人才网的统计信息来看,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销售人才的需求。繁荣的区域经济是由大量的企业经济活动推动的,新注册企业每年同比增长10%-20%,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从北京人才网的信息统计来看,近两年企业对财务人员招聘的数量保持上升趋势,表现为供需两旺的态势。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根据调查问卷与教师实地访谈的结果也显示,多数用人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向上的态势,纷纷表达出了扩大经营业务规模、扩大种类人才需求量的要求。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类型的岗位,其人才需求量是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形式欣欣向荣的北京,首都经济必将带来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一个新高峰。

针对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学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成为了企业人才需求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来看, 多数企业表示会计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以上即可,甚至有少数企业表示没有学历要求。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用人更重视实践技能,高职人才已经逐渐为企业所认可。另一方面,各院校借助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政策的东风,不断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探索,各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大大地提升,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高职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应具有夯实的财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和不断提高,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会计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根据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同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掌握外语知识,这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针对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这一结果反映出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改革方案中要注重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部分企业表示学生“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说明我们教育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职业技能以外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职业人来讲,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调研结果中,我们还发现企业倾向于诚实的学生。基于财会类岗位的工作特殊性,企业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给予相当重要的高度。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课程和活动实施。这一素养对于学生职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1.探索“分向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以“多元化”和“职业发展导向”理论为依据,进行工学结合视角下的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具体包括:研究面向社会需求、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的专业方向设置方法;研究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就业意向的学生实习安排机制和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在基于能力层次的专业划分基础上,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路径。

2.制订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标准

制定适应企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分向标准。采用“2+1”模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完成第一和第二学年学习完成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第三学年即按照不同细分方向的专业需要,开始职业能力分向培养及对应进行顶岗实习。

3.制订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的职业分向能力培养模式的关键。课程的设置以及实习实训的安排,以任务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采用分向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尝试把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师能力提升新模式

与企业合作,切实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是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不同方向职能的工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有目的地让青年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任务,承担企业的实际工作。同时,聘请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实训教学基地

坚持把实训教学基地作为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平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完善校内、外会计实训基地。专业实习依托经贸类企业,成立校内“虚拟经贸公司”,对外承接业务,使其作为学生校内实践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效用。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构建宏观――金融模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性进行研究”(YETP191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BG125YB080);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学结合视角下的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会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科技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Y15102RN00)。

参考文献:

[1]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2]黄文艳.高职会计专业需求+能力课程体系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1)

作者简介:

宋平平(1981-),女,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1.同步教学实训

同步教学实训指以理论内容为主或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如会计基础实务、会计核算岗位实务等。同步教学实训在完成日常教学时设置相关实训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入手,基于企业职业岗位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确定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过程管理、考核上科学设计。

2.短期独立实训

短期独立实训指独立安排以实训为主、内容主要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一岗位,时间相对集中、但通常较短的实践教学,如出纳岗位实训、财务分析实训。短期独立实训一般指4周以内的实训,一般安排在校内完成。少部分专业也可能统一安排到校外模拟实训,主要适用于行业背景较突出的部分专业和学校。校外模拟实训由学校与有关单位统一联系,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统一安排到实习单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校对实训内容可以借助企业真实的环境组织实施,但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实习组织难度大,实习费用高。

3.综合实训

毕业综合实训一般指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的时间较长、以校内模拟项目为主、内容综合、接近顶岗实习的综合实践环节,如代记账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从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看,经管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物,更要对人;从教学组织看,这些工作又难以完全安排到企业真实环境中去完成,因而以校内为主的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指学生在毕业前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员工,独立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和学校实习相关任务的实践教学,如工商企业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真正实现“零适应期”的紧要训练时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形成职业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关键步骤。顶岗实习任务和要求具有双重性:学生既是员工又是学生;既要完成单位的实习任务,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的各项实习任务;既受单位管理,又要接受学校的管理。顶岗实习的经历将影响学生的一生,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到位、实施到位、总结到位,教师对学生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就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探讨

1.关于仿真项目的开设

模拟项目指为了满足特定课程内容学习的需要,模拟实际项目所设计的学习项目。真实项目指直接来源于消费对象的实际加工或服务项目。会计实践教学究竟是采用模拟项目还是真实项目更好呢?模拟项目虽然缺乏真实感,但它来源于真实项目却又高于真实限度,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因而在项目课程设计中是非常必需的。

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至少体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会计实践教学的部分工作,如通过各类实训软件完成各种课程、单项及综合实训;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会计数据的处理及信息传递,如运用电算化软件进行核算,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通过税务软件进行税款申报处理。因此,在会计实训中,既要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整班实训还是分组实训

会计专业教学中,营造适当的职场氛围,将教学环境模拟“工作氛围”,将课程在会计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若干个单位财务科,同时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职场氛围不仅是硬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营造,指导教师(或者师傅)自然是软环境的关键因素。从教学效果看,真实职场项目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分组为宜,基本能力训练以整班制为宜,学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均衡办学成本与效益,做到整班实训和分组实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会计的实践教学。

总之,掌握会计职业必需的理论与知识,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会计实践教学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并不是完全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实践,职业会计实践教学中需要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来安排实训教学和理论知识学习。在加强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并自我发展的能力。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71-02

职业能力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影响很大,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求职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着重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会计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不同会计岗位上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和完成职业活动的条件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是完成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从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来看,会计职业能力是由多种元素复合而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会计技能、会计职业经验、会计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等诸多因素。

二、依据会计职业岗位群明确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等岗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会计职业岗位群一般包括: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

在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首先搞清楚职业能力具体包括的内容。职业能力中的所谓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构成会计职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会计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即“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虽与会计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职业领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体系的核心(如表1)。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在基于职业岗位的会计职业能力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能力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反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这一基本规律。因此,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问题,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时必须考虑相关的职业能力有哪些课程或课程模块与之对应。为此,在基于会计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并融入“多证书”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时既分模块又结合专业资格证书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会计课程分成五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会计专业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本领,会计专业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会计专业能力包括: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整个会计过程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专业基础模块来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从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基础性、整合性、实践性和必须性的特点。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

(二)会计方法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方法能力包括制订会计工作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会计信息的运用、评价、传递和披露能力,会计全局与系统的思维,会计整体与创新思维,会计决策与迁移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实际操作课程和选修课程来强化方法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会计学习方法”课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可包括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选修模块课程。

1.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专业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就是将在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才能接触到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前移到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通过专业技能模块课程进行演练,缩小学习与工作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采购销售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ERP原理与应用、报税实务、纳税筹划、基础统计、专题讲座、综合实践活动、会计学习方法等课程。

2.选修模块课程。适当广泛地开设与会计职业岗位相关的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以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对于选修课采取分模块进行的模式,主要设置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扩展学生各方面素养及能力的课程,为其继续学习、胜任工作及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础。此类课程可相对广泛开设,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的不同任意选修其中的某个模块,发展长处或弥补不足,在就业时更有针对性。如可开设会计制度设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经济基础、财经英语、预算会计、税收相关法、税务实务、财政金融、会计文书写作等课程。

(三)会计社会能力与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营销能力、谈判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竞争能力、敬业精神和公民责任等。主要通过方法、思维课程进行培养和锻炼,如依靠设置社交礼仪、演讲等人文选修课模块和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通过开设思想品德、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在竞争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与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推行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等。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和人文选修课程模块来强化社会能力的培养。进行会计社会能力培养的公共必修课可包括办公自动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演讲、诉讼法律知识、社会调查与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的要求,又要考虑个人的后续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时要考虑和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考取,有的课程作为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科目开设,也可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结业成绩,从而将知识的学习、课程的评价与职业证书的考取统一起来。

四、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说明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的设置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某门课程被安排在某项能力的培养中讲授,并不意味着其他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这门课程的知识,只能说该门课程的知识点是该项能力培养最必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明显的课程与之对应。有些能力的培养,如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或完成某项技能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邓亚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李永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9).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 校外实训基地 核心技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紧紧依托专业优势,围绕行业与人才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完整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组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高水平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提出

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他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这种就业情况体现了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多行业、企业分布广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满足多行业对技能的需求,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可因校外单位而异。

(一)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但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用于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这样就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是行业、企业等提出的培养目标中的能力项目和能力标准。强调实训基地建设(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是为培养目标中能力培养项目和标准服务的,整个基地建设要有系统性观念。

2.实用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规律相适应;适应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体现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和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做到真题真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仿真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面向学生,面向行业、企业,面向社会。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全面开放,构建与行业、企业、社会的良好沟通渠道,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技术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就业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也使得企业和学校的联系更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前瞻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教学场地的构建、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构建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训设备要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能体现近几年内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6.多功能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多元的,包含实践教学功能、研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它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

三、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要立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会计实训基地水平,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辐射化。要完善实训体系,不仅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改建、新建一批理念先进、功能多样、设备一流的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群,形成一个仿真环境,集企业注册登记、银行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全流程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要建设一批能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重点建设一批与高职院校深层合作的企业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层合作关系。合作的重点企业应当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有社会责任感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结合双方需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发各种合作项目或合作领域,加强相互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举行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校企协作实训实习基地要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向学生提供在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车间、营销部门、物流部门、研发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培训部门、评估部门和财务软件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等的顶岗实习。

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岗位实训中学习掌握工作技能要领的一套方法。要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构建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流程,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为校外实训阶段的考核提供了评价方法,而且为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架设起桥梁。美国学者RM加涅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模型――DDIE模型进行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以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

DDIE模型的五个基本阶段的具体内容是:(1)分析,分析阶段要求确定通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即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设计阶段要确定课程计划,它的载体是学习领域(按照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所划分的学习范畴);(3)开发,开发阶段即确定用于学习环境的资料;(4)实施,即建立一个充分满足情境要求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系统包括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确定学习目标(企业确定),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评价(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5)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课程计划应建立一套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确定学习评定表,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动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之一是校外单位能弥补大学生校内实训空间、环境单纯的不足,其场地、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先进性,能为学校实训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经过建设能成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条件之二是高职的人才、科研技术等优势,能为企业服务。两个条件为学校与校外企业之间搭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在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按照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紧密型合作,是学校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指导甚至部分生产经营过程,企业参加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论证、重要教学文件制订、财会人员兼任实践课教师及企业内实训教学过程,为学校提供部分办学经费或在学校内建立企业实习工厂(场),为企业冠名班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实训岗位和就业岗位,并提供部分助学资金支持。松散型合作,是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为主,学校基本不用投入硬件建设经费,学校在实习前联系好基地单位就能使用。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地单位与学校会计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比较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教师与基地单位的科研课题工作密切联系,带动了学生实训,基地单位愿意长期为会计专业提供稳定的教学实习条件;二是基地单位希望通过学生使用企业的产品为其做广告宣传。

(三)以实现教师的实践创新为核心

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条件。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应制订一系列教师参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中锻炼和从事实训教学、科研活动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中得到提高。首先,学校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给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技能锻炼的平台,并以制度来规范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青年教师通过实训基地锻炼,基本达到职业技能培养所要求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训教学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其次,通过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再次,鼓励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从事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最后,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实践课程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工作工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会计工作过程,也是会计人员、工具和工作行动等几个要素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组合,使其得到要求的工作成果。实训学生所在企业、所在岗位的典型工作的确定,为学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基础,而实训学生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运作实际,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一届又一届实训学生完成的岗位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积累,为学校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

(四)以规范学校的科学管理为保证

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要成立以校领导牵头、校企双方参与的实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相关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实训基地管理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参加,研究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重大事项,协调使用各种实训资源,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考核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效果,检查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制订有关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人财物管理、经费使用、生产经营等管理文件,使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安排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只有教学投入没有产出的旧观念,实训基地运行与市场接轨,按现代企业模式管理和运作,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实现教学、实习、科研、经营服务的一体化,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学生的实训,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等才能。在实训考核中,同时将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管理才能等纳入考核范围,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要设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各二级学院安排技能实训、企业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等进行立项备案、过程督导等。同时要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企业捐赠教学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在实训教学与管理上,学校要始终坚持产学结合。制定出详细且适合实训企业的实训教学计划,并与实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使双方都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以利于实现实训培养目标。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常驻企业或定期指导。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问题,校企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实习管理条例,对实习学生有分工地进行常规管理和技术指导。

要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在工作中它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个是班导师与校外实训活动的职业导师相结合;另一个是实训工作的带队导师与实训单位的导师相结合。双导师制首先来源于毕业实训,按照实训方案,学校和校外实训单位在每个实训点上都要各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工作是由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在具体实训业务上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训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以推动社会的全面服务为己任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职责。学校要依托人才技术优势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首先,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技术优势为依托,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与咨询活动,使企业获得经营管理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和服务。也就是说,学校和学生要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向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且企业通过实训基地的长期建设持续获得这种收益。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拓宽学生实习就业的渠道,促进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关系,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拓展职业培训业务。因此,会计专业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形式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应当互相支持、共同建设,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的内涵与层次,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贡献力量。J

参考文献:

1.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2.丁佟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

3.张明瑜,张慧德,金静红,黄海瑛.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4.丁建洪,徐洁,兰杏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校企合作是现今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紧密合作。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明显,总结起来:一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校企合作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甚至还有纸质化档案的存在,信息利用率及其低下。二是虽然部分高等院校认识到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开发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往往是针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某方面,如实习实训、就业管理、横向项目等,功能过于单一。三是由于高等院校涉及校企合作工作部门众多,如教务处、科研处、校企办、就业办以及各系(分院),校企合作工作各自为战的现象极为突出,缺乏信息互通机制,校企合作工作很难深入。而平台中的信息流通的公开化对校企合作深层次的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四是部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只是简单的数据管理,缺乏统计汇总功能,无法为学校领导及校企合作工作管理部门制定宏观校企合作工作计划、或查找校企合作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提供数据支撑。

终上所述,根据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需要,搭建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创新平台,可以促进各类信息在校企合作涉及到的各方之间的顺畅流动,以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使各方受益。开发出一款适应高等院校需求,打通信息壁垒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可以为整合高等院校内部资源、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会计职业能力

从会计理论界给出的会计的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并开展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来提供会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有四大职业方向:首先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披露;其次是“查会计的”,即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及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再次是“管会计的”,即顶层或中层会计岗位的管理者;最后是“研究会计的”,主要是指在学术界对会计这一领域有兴趣的学者。会计职业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会计执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可驾驭会计这一职业活动。

校企合作在会计专业方向的初步研究建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总指挥,如果高职教育的改革没有突出教育理念的位置,那必将改革失败。要进行高职会计教育理念的正确定位,首先要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第二, 开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要开设的课程,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基本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语言沟通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进行重组,既重视职业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使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作为建设的条件。第四,改善实践实训环境。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校内外实训。各高职院校在物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应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可以在职业场景下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训室的建设,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硬件保证。所以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第五,优化学生职业能力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高烨.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李晓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上一篇:软件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幼教顶岗实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