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配套设施范文

时间:2023-02-27 02:39:09

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区位理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Yizheng as an example by means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this opportunit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upporting standards for 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facility location theory, loc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facilities for collaborative public facilities of city layou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ocation decision-making factors method.

Keywords: public facilities supporting standards; location theory;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乡统筹是基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提出的,它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将城乡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对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的总体要求。但目前公共设施布局主要偏重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关注不够;主要偏重考虑原居民,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导入人口考虑不够等。

2、目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存在的问题

2.1配套标准单一化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由于仅仅根据人口规模来确定供给水平,没有抓住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不断变化的本质原因。因此不能解决保障性社区,老龄化社区等特殊属性社区的公共设施配置问题。虽然人口规模的确是需求量变化的必要因素但不构成充分条件,总体需求量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生活理念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社区个体需求量还需要根据其当地条件、区域政策、社区居民年龄、收入、性别、职业、教育构成特征进行调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需求出现分化:中高档社区的居民对居住区休闲,娱乐,文化,绿地等配套的需求较高;保障性社区居民更强调通过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来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配套标准指标仅仅通过人口规模来笼统决定供应量,通过“千人指标”来确定配套设施的配置规模不适应居住区空间分层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差异化需求。

2.2配套标准静态化

实践过程中现有静态的配套标准无法满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动态需求。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供给随着其影响因子在不断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另一方面,虽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在制定时对现状发展和未来预测有所考虑,但是其预测的时间跨度不可能太长,否则就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而且预测的准确度也随着时间下降,因此配套标准只能基本适应制定时点附近短期内的外界环境条件,加上配套标准的制定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频繁的修订,经常性的修改也不利于其实施和管理,会失去其作为规范的意义,于是一套标准一经制定一般会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有效,表现出长期性和刚性,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应从动态的视角进行制定,考虑现状发展的同时,对未来需要留有余地和空间,设置动态指导性指标,满足动态需求。

2.3配套标准刚性化

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扩大化供应。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逐渐弱化,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可达性,加上观念的变化,许多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医院及中小学,趋向于扩大服务半径,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平衡。(2)综合化供应。购物,饮食,娱乐,文化,健身,休憩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趋向于选择性组合后进行综合供给,一方面方便满足人们更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能提高设施效率,节约用地,利于管理。(3)市场化供应。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供给是项复杂,繁琐,耗资很大的工程,不可能依靠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的“包干”模式实现。

3、仪征市公共设施布局的技术目标

为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本研究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的目标为:在保证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相对均等化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市域村镇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最优化。

4、仪征市公共设施统筹目标

以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需求,逐步提高社会全体成员享受中等水平生活的能力为目标,同时积极加强建设城乡共建共享的投入大、服务范围广的设施,建立与城乡居民点体系相协调、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5、仪征市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公共设施配套等级划分为以下层级:

市级级:服务于整个仪征市,城乡共享。

重点镇(片区)级:服务于其所在的镇或整个片区。

一般镇级:服务于其他各乡镇。

农村I级社区级:服务于I级村庄并有条件可辐射周边3公里内II级村庄,服务总人口3000-5000人。

农村II级社区级:服务于II级村庄,服务人口500-1000人。

表1:公共设施配套内容

6、仪征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提出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同时将《仪征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与仪征市十二五计划作为参考,根据仪征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设施的合理标准。

表2:仪征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7、仪征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图 11 教育设施规划图图 图12文体设施规划图

图 13医疗设施规划图图图14养老福利设施规划图

参考文献

[1] 宋正娜,陈雯,袁丰,王丽,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述评,北京:地理科学进展,第29卷第12期2010年12月

[2] 武田艳 何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城市规划2011第9期

[3] 赵广君,吴光伟,上海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以上海新江湾城规划管理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4(5),59-64

[4] 宋志英,李淑敏,胡智英,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研究,城市2008(1)55-57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共配套设施 现状 公共政策

一、以十堰市为例介绍城市配套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的细节,而细节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味,路灯、垃圾箱、道路指示牌等等不但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在设计师的新意设计下,它们可以形成某种风格、感觉、氛围,它们给你的感觉同时也是这个城市给你的感觉。

概括而言,城市基础设施是这个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市的建设,最好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活区主要设施配套有:交通、通信、银行、超市、水、电、气、服务等。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十堰市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日趋完善。近年来,十堰城区新建成北京路、浙江路等多条街道,街道两旁绿化覆盖率超过70%。新建成的北京路体育馆等科教文卫体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主干道人民路的加宽,高峰期车流量过大的现况得到再一次缓解。襄渝铁路横贯东西,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穿市而过.年内即将动工的武当山机场,圆了十堰人民多年的机场梦。十堰市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十堰城区拥有两座水厂,三座大型自来水厂。

城市基础设施首先有市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又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配套,又会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二、以十堰市为例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均况及原因

就我国目前的综合发展状况而言,问题集中于表现在城市化进程问题上,城市化进程问题里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最为突出。中国对于如何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缺乏理性长远的目光,基础设施长期处于赊欠状态。单从交通设施方面来看,全国近700个城市,建成有轨道交通线路的仅有十多个城市,营运总里程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个城市的规模。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也仅北京、广州等屈指可数的一线城市建成。这个路口出现了问题就只考虑解决这一个路口,而缺乏整体设计。承载量大、效率高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落后,不断加剧我国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矛盾。这是交通方面,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有此类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群众对于公共配套设施呵护有加,但是,仍有少数人蓄意破坏公共设施。公交站亭玻璃支离破碎,垃圾箱随意倒在街头,……这些“满目疮痍”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不仅使国家财产受损,群众利益受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形象。下面将以社区、医疗、交通,图书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十堰市的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现状。

(1)社区篇

社区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文化建设又事社区建设中得重中之重。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城市社区文化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现以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多方面着重分析十堰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从十堰整体上来看,十堰是一个处于丘陵地带的中小型城市,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很小,寸土寸金。作为居民社区而言,其主要功能和首要功能是主人,要先解决了居民的居住人体才能去考虑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十堰可直接利用的土地非常少,许多新建社区都是通过先挖山誊地的形式出现,多以许多社区连基本的停车位都无法保障,更无法建设居民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了。

十堰是一个新型年轻的城市,城市人口主要来自上个世纪的技术援助人员和下放知青。所以十堰居民的素质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都非常高。长期以来,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持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的休闲文化场所如火车站附近的园源公园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近几年来兴起了大量的现代化小区,且都具有一定的文体场所,但鲜有居民光顾,这也反映了社区文体活动的单一和陈旧。

(2)医疗篇

十要求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作为推进重点,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但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未来5年,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将步入快速改善时期。按照十报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会进一步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具体来说,全民医保体系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的健全,将从制度上解决百姓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将保障群众用药质量安全、方便价廉。

十堰市现有三甲医院四所。各医院都拥有先进齐全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自荧光支气管镜、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植入术等。医护人员过万人次,医疗设施资源高达百亿元,拥有病床量过6000张,年平均门诊接待量过300万人次。 大规模的就医环境也带来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太大导致医生护士态度不尽如意、就医高峰期划价和取药窗口设的太少、就医难买药贵、医院内部水果食物摊点不正规不卫生等。

(3)交通篇

城市交通问题是全世界国家都很困扰的事情。进入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贸易往来和社会性活动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传统的交通运行和管理模式大大制约了城市的稳定与发展。当前我国交通问题早以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中小型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不仅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更同时考验着我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堰位于鄂西北部,与陕渝豫交接,号称“车城”。城市人口近100万。随着武当山国际机场的建设,十堰市的公共交通市场需求呈日益扩大的趋势。据资料显示,5年内十堰市出现4次公交罢工时间:2002年12月,部分司机得知公交公司将被“买断“后集体罢工,这是第一次罢运。此后,2003年6月、2008年1月和4月又先后出现3次罢运事件,规模越来越大,市民反映强烈。2008年4月的第四次罢运后,市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收回城市公交公司的特许经营权。

(4)市图书馆篇

十堰市图书馆是政府建设的公共综合性图书馆,是十堰市文献收藏利用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馆舍总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藏书超过60万册。图书馆全年开放。全馆除了向市民书刊的借阅,还面向社会为政府部门、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提供资料查询,文献编辑和情报管理追踪等服务。图书馆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外展服务等。书刊的信息化管理可链接百余个相关信息点,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居民服务。

现代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商业圈,新兴时尚居民区接连拔地而起,周边的基础设施也随之一应俱全,但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却严重滞后,跟不上节奏,而且往往品种单一,仅限于ATM、报亭等几个方面。另外,还存在着形式陈旧,缺乏城市特点等创新问题。当今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的另一大缺陷就是缺乏人性设计,市内街道、公共厕所等方向的指示牌功能不明确,在街道等公共场合缺乏人文关怀的设施,如盲道被随意占用、孕妇老年人休息区基本没有,免费儿童游乐院设施陈旧缺乏人员更新管理等等。总之,我国的公共配套设施的开发与设计目前才刚刚起步,在发展的深度于广度方面完全无法同发达国家相比,配套设施的科学技术与工艺也相差甚远。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①国家的公共配套设施作为文化精神的福利建设,投入大,零回报,直接导致相关部门的不重视,进而导致配套设施的从属地位;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了我国面临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对此块建设的关注和投资过少,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公共配套设施在设计发展,科技革新等相关方面的进步;③公民对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上得认识不清不新,也是导致了政府有心建设,但难以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应该成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

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当借鉴国际经验。

华盛顿地区乃至美国其他城市的市政公共配套建设立项过程十分严谨和公开。如在华盛顿加宽道路的工程,首先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解决资金的问题,最终都必须由当地议会通过决议案来解决。解决了费用问题后,议会还要通过两党议员的辩论,对项目的设计进行环保、费用、规模以及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监督,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在当地议会过不了关,项目都无法破土动工。当市政府就一个工程立项之后,除了在网站上登载立项情况之外,法规要求该办公室至少要在华盛顿地区的一家大报上登一次广告。申请华盛顿政府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司,都要经过华盛顿市专门的企业评估部门的评估。评估通常包括6个方面:企业的整体质量、成本控制能力、完工的及时性、施工安全记录、劳工权利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等。专业评估人员不但要逐项评估打分,最后还要写出书面评语,供相关部门参阅。

其次,应当将民间资本引入基础设施的投资过程,使项目融资成为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融资手段。为了改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管理体制上应逐步实现转型,快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②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③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④使城市基础设施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⑤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为邦.城市规划应成为重要公共政策[J].2005.

[2]诸葛敏.城市基础建设建设前期档案资料管理问题研究―以丽水市为例[J].2009.

[3]陈为邦.以科学发展观看城市规划和房地产[J]. 2005.

[4]2005年1月13日中国经济报.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区;建设管理;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

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概述

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国策之一。工业区的发展是其重要环节之一。而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之源。所谓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包括与工业区建设相配套的交通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及教育、商业、饮食等各种公共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其建设管理决定了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升级的过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公共配套设施的建成难度较高,收回投资的周期较长,使得一些工业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投资相对滞后一些。从而加大了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难度。所以,提高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是势在必行的。一般情况下,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管理的重点是设施建设完成后,通过策划和控制手段,达到建设的初衷。更加促进工业区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一些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现状

从实际角度来说,我国各级政府对工业区中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越来越重视。特别

是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工业产业发展的主题。因此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绝对落后的产业,只有暂时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产业。一些地方政府把工业区产业配套设施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领域来探讨。比如说上海市莘庄工业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做得很好。拥有国际网球俱乐部、国际高尔夫球场、室内滑雪场、国际保龄球中心、国际射击场等一批国际性娱乐设施。区内还有两所知名医院。环境也是相当优美,绿化覆盖率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为15.4平方米。1999年首先获得部级奖励。2002年在衣袋里夺得人居环境迪拜奖;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2006,2007年又连获殊荣。还有苏州工业园区,首先把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加大力气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取得了辉煌成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现状自建国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南方一些工业区厂区与居民区混杂,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混乱。环境,治安,生活均不便利,以至于高端人才流失地很严重。所以要脚踏实地地逐步解决问题,鼓励并扶植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三、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发展建议

(一)完善交通配套设施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是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区规模的扩建。道路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干道之间呈网格状分布,路面平整宽阔。出入方便快捷。对招商引资和本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但是有些工业区在目前在车流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道路安全情况却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人员伤亡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主要还是因为后期硬件设施和管理未能及时到位。尤其是道路标志、标线的缺失等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主要就是正确认真落实各项交通管理措施,对一些商贩占用正常道路进行经营、一些车辆非法占道停放的现象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还有就是进一步加强夜间照明设施,及时安装好相关设备,保证良好的夜间照明与正常秩序。以便于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开通工业区特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方便人们的出行,为工业区企业的员工们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

(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提高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列宁曾经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引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管理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且,关系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涉及到两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者,第二类人群是设施的使用者或者受益者。针对第一类人群,政府可以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其基本的业务素质培训。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而对于第二类人群来说,政府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动他们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爱护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并合理使用和维护好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

(三)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改革的脚步越迈越大,变化的大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由于现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飞快。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工业区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体制也要随之变化得快起来。刚才提出了要加强政府引导,在管理模式上。政府的职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政府重点抓一些宏观调控方面的工作,掌控全局。同时做好协调管理与推动服务工作。还有要对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属性进行合理与科学划分。根据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类建设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出一系列更加完善与健全的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以便于规范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并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可行的社会监督机制,使得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使得违反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程序的行为能够受到监督制约以及必要的处罚。

(四)构建合理的布局并进行科学规划

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布局问题关乎到工业区的未来发展以及经济效率的问题,是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依靠科学。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工业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还要注意讲究合法性,脚踏实地往前走,不要好高骛远。要在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出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

参考文献:

李彩云,珠三角地区工业园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规划背景

本溪市中央文化区位于本溪老城北部的沈本新城内,北部与沈阳接壤,南邻石桥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邻张其寨健康居住片区,是沈本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建设沈本新城,从而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 2011年决定将市委市政府及各大政府职能部门迁入新城,至此中央文化区的建设便拉开了战幕。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用地以张其寨河-北沙河为轴向两侧河谷地带逐渐展开,它东起张仲景大街,西至沈阳市界,南接沈丹铁路,北抵自然山体脚下,总规划用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

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体验、行政服务、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

1、商务功能

在三江汇合口北岸全力打造含318米超高层建筑在内的现代化CBD中心,它不仅是城市的视觉焦点,更是城市的活力中心和动力源泉。

2、行政服务功能

市民服务中心(市级政务中心)和居住区行政服务中心分别集中设置,提高城市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做到便民服务的人性化。

3、文化功能

利用三江汇合口的资源环境优势集中布置美术馆、图书光、科技馆(含创意馆)和档案馆,形成市级文化中心;同时在各大居住区内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活动设施,营造浓烈的城市文化氛围,形成沈本新城兼具多功能的文化特色片区。

4、商业功能

大型集中商业设施和小型居住商业配建并存,但比例适度,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5、居住功能

居住功能是本区域的主要功能,其所覆盖的区域是市民居住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规划拟构建一个安全、宜居、生态、给人以强烈归属感的“和谐社区”。

四、规划结构

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八片区”的空间格局。

一核:中央商务核

位于市民服务中心南侧,被李时珍大街和北沙河围合,集商务办公、酒店洽谈、金融贸易、广告传媒等多功能为一体,是本区域的日常工作区,也是沈溪新城的CBD中心;

两带:滨水绿带和山地林带

沿北沙河—张其寨河水系为布置若干滨水带状公园,为市民提供理想的亲水休闲平台和生态体验空间;以本区域北侧自然山体为载体的形成几大生态公园,成为本区域北侧的天然生态屏障,同时是城市的最佳观景点和生态休闲区;

三轴:城市中心轴、城市动力轴和城市宜居轴

以自然山体为背景,形成以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广场—市民公园—滨河广场一线为城市空间景观轴线的城市景观中心轴;横贯中央文化区核心区域的李时珍大街,西侧直达沈丹客运专线日月岛火车站和沈丹铁路日月岛火车站,东侧与抚顺直接相连,形成城市动力发展轴;以木兰路为依托,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并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城市宜居轴线。

八片区:两个行政办公片区,即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区和歪头山居住区行政办公区;三个商业区,即站前商业区、歪头山居住组团商业区和花岭商业区;一个公共文化区,即北沙河三江汇合口滨水公共文化区;一个低密度居住与健康休闲片区,即位于规划区北侧自然山体处的高档居住休闲区;一个居住片区,即位于北沙河与自然山体之间的广大河谷地带的中高档居住片区,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为歪头山居住区、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

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规划概况

规划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是与实际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相对应的。各地块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是必须提供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并应与土地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使用。本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考虑城市级(含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两级配套。

规划布局

1、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1)文化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设置文化活动中心三处,以满足各个居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每处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不小于6000平方米;充分利用沈本新城特有山水资源条件,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形态在三江交汇口的各个驳岸规划设置四大文化建筑,以满足城市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四大文化建筑分别为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含创意馆)和档案馆,占地依次为1.6公顷、1.46公顷、2.54公顷和2.19公顷。

(2)教育设施

综合考虑规划区及北部居住区人口容量、入学率、中小学建设标准以及规划区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在张仲景大街西侧自然山体脚下设置高级中学1所,设计班型66班,占地面积7.03公顷;考虑规划区中、西部人口稠密的特点,规划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设计班型分为45班和54班两种,将两个54班班型的学校布置于中、西部居住区内,将两个45班班型的学校布置于北部和东部居住区内。其中,45班班型的学校占地面积为2.0公顷,54班班型的学校占地面积为2.5公顷。

(3)体育设施

规划区西部人口密集,规划在其中心地段设置居民运动场、馆一处,占地1.5公顷,为居民提供日常健身、运动场所;规划区东部用地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分散居住用地为主,规划时不再考虑市级体育设施。

(4)卫生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分别设置于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中心地段,每处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为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歪头山居住区已经有中国医科大附属医院提供服务,不再另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广场

结合城市设计与用地功能布局,规划区设置广场三处,其中市级广场两处,居住区级广场一处。

市级广场包括位于核心区内的市民广场和滨河广场。其中,市民广场北邻市民服务中心,南侧为中央商务区所环抱,占地面积6.99公顷,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活动场所;滨河广场占地3.25公顷,位于滨水文化体验区内,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和文化体验的最佳平台。居住区广场位于歪头山居住区中心地带,占地1.29公顷,为该片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提供室外公共空间。

2、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区内设置托幼、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各10处,按居住区级规模设置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书店、中西药店和市场各4处,设置储蓄所和邮电所10处,设置社区公共用房21处,设置公共厕所22处,按居住区规模设置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各3处;物业管理用房在房产开发中应结合具体开发项目合理设置,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垃圾转运站、变电室、给水加压泵房、消防加压泵房及消防水池应结合专项规划及地块开发管理需要合理设置;此外,餐饮设施、便民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垃圾收集点、停车场、停车库以及居民存车处等应结合具体地块开发合理设置。

上述设施布局规模与建设标准可参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六、结语

一个城市重要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该地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作为新城的中心区其配套应充分对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补充,同时重点考虑规划范围内各大居住区的便民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王新哲 黄建中 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吴志强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纪大伟 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

关海玲 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公共设施;设计;规划

一、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对这一理论的伟大实践。这一构想和实践体现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的历程和趋势,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实践性的指导。这一建设和规划,从很大程度上讲,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加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与繁荣。

(二)基于历史遗存和现实习惯的一种设计规划的创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突出的意义在于它结合了传统和时代两个因素,实现了文化和建筑的相结合。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来说,它在肯定和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整合和改进,力求实现设计规划的创新,不仅能够客观上与传统的文化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积极地实现与时展相结合。这一特点是设计规划上的创新,是更加绿色、更加文明的建筑方式。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大大地丰厚了其文化底蕴。

二、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关键点

(一)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地安排住宅的空间设置。要做好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要保证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对当地居民的住宅空间设置有较为详尽的了解。明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进而设计出较为严格和科学的建筑方案。空间设置对于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空间设置不到位,就会使居民在以后的居住中产生种种不习惯的问题,这与当初设计和规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形成较为完整、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住宅的设计和规划说到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构想,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的有机的改革,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做到建筑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中,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原始的建筑的结构来进行设计,就会将创意完完全全地忽视,不能带给居民富有创意的住宅设计。所以说形成较为完整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切的设计和规划都是严格地按照这一理论体系来进行的。

(三)重点是维系各户人际关系的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在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等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有人文价值的提升。尤其是在强调科技和人文并进的时代,只有将更多的人文情感积极地融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和时展的主题。因此说,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要考虑到各户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的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格外地重视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便于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便于缩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居民之间的情感上、生活上的交流。

三、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一)在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过程,设计和规划的前提基础是要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对这些因素要作详尽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进行住宅的设计,以居民的生活需求为根本,方便居民的生活。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决定了建筑的类型和主要特点,符合居民生活需求的建筑才是最合理的。总之,在住宅的设计和规划之前,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认识和思考。

(二)公共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具体到设计的时候就是要处理好居民个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生活交流需要。对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言,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时要多进行居民的采访工作,依照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努力地做到求同存异,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在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上要做好共享交流空间的合理设计,使得居民之间的关系融洽,符合当展的主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对当地的人口结构进行研究,提高居民的认同度。在进行住宅的设计和规划时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结构,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住宅的结构设计,进行人口结构的调查可以对住宅的功能做相应的了解,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不同的职业居民对于住宅的生活需求。只有深入对于居民的人口结构的了解,才能够实现住宅的功能化,满足居民对于住宅的不同需求,提高大家对于住宅设计的认同度。因此说,在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时要综合当地的种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才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四、结语

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意义是重大深远的,它不仅仅全面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于历史遗存和现实习惯的设计规划的创新。在实际的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地以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与居民的行为习惯相适应,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建国初期对物质丰盈的渴望转变为对精神富足的追求。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弱势群体对物质、精神需求会更高。无障碍设计就是满足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平等参与”的基本保障。

一、无障碍设计的探索历程

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最早在建筑界出于人道主义的呼唤,无障碍设计应运而生。自美国在1961年制定《无障碍标准》开始,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法律文件。我国在1986年制定、1989年4月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住建部组织编修于2012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更是以制定强制性条文的形式,对行业内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要求。

与改革开放前近乎完全追求实用性不同,多元化的现代,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公共配套设施的功能性,娱乐性、公众参与性等体现精神文化层面的设计也不断融于其中。这其中,公众参与性就涉及到“平等参与”的社会问题,而弱势群体能否平等的参与到其中,就是体现社会人文环境水平高低的风向标。

无障碍设计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技术要求。大多数无障碍设计是在原有设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例如,台阶改为坡道,扶手上标识盲文。这些无障碍设计基本不增加建设成本,对工程工期也不造成影响,只需要设计与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前,注意细节、提高无障碍意识而已。

二、无障碍设施的主要内容

无障碍设施主要包含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两大类。物质环境无障碍是指建筑、交通、市政等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全寿命期间,便于弱势群体的使用及参与。信息交流无障碍是指传播媒体应立体化覆盖,使弱势群体也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及时获得或收发、传递各种信息进行交流。例如,影视作品的手语或解说。

三、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一)无障碍性

这里的“障碍”一词,不仅仅是指实体的、阻碍通行的障碍,也指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弱、病、残、孕”这类人群,他们特殊的需求与常规设施的配置产生差距,从而产生使用、通过或是参与上的困难,这里也称障碍。无障碍设计中的无障碍性原则,更多的是解决后者所称的障碍。

(二)易识别性

易识别性是公共配套设施乃至公共内、外空间设计中针对任何群体都需要具备的原则,甚至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贯穿于整个社会环境。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表达形式,将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受众,已达到提示、警告的效果。

(三)易达性

这一原则可以看做是无障碍性与易识别性相结合进而衍生的一项原则。根据易识别性原则设计的标识引导系统,指引出可出入空间的最短距离。设施的使用通过易懂的说明和无障碍操作,达到节省体力、精力或是获得更充盈的精神满足的需要,这也是易达性原则的作用之一。

(四)可交往性

狭义上理解,“互动”即是可交往性的具象表现。可交往性原则,可以为提供参与人群提供交往的场地,也可以是环境与参与人的交往与互动,例如游乐场。广义上讲,“平等参与”便是可交往性的抽象表现。各类人群都能够并且乐于参与到的公共配套设施,本身就是可参与性强的设计成果。

四、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常见注意事项

无障碍设计大部分是针对细节进行的特殊处理。以下以建筑空间和园林景观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为例。

(一)建筑无障碍空间的具体要求

1、出入口

最方便、简单且实用的出入口,就是没有门槛、楼梯等高差出现,能够直接通过的出入口,但这种形式并不是很常用。出入口的位置要便于发现和到达、尺寸应满足弱势群体的通过。(按建筑物和出入口的功能定位不同,尺寸要求各异。)形式要便于使用、开启方式要保证安全性和便于操作性。

2、地面

盲道的设计在公共建筑内部已经很常见,它的存在与使用已经广为视觉障碍人群所接受。地面无障碍设计的细节不仅仅体现在盲道上,尺寸需求、防滑也是无障碍设计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垂直交通系统

无障碍性、易识别性以及易达性三者的经典结合之一,就是垂直交通系统。常用于公共配套设施的就是组合使用的垂直升降设备,笼统点讲就是用多个厢式电梯链接不同高程的空间。没有高差、一学就会、快速直达的特点,使其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空间环境。

4、避难所

任何时候都有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一条快速疏散人员的救生通道,关键时刻可以拯救多条生命,设计中大多采用消防通道的形式设置。然而弱势群体相较于普通人,反应力与行动力相对迟缓,很多时候难以在短时间内逃离,尤其在火灾等导致电力系统瘫痪的情况下。设置专用的避难所,存放满足一定时间使用量的避难或救生工具以待救援,这种设施在平时作用不大,但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更具有实用价值。

5、卫生间

卫生间在公共配套设施中出现较早,任何人对此都有需求。在此提出卫生间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孕”这类人群所使用的残厕。尺寸上满足轮椅的进入、设施上便于操作使用,此外保证安全是重中之重。

(二)园林无障碍空间的具体要求

1、出入口

园林景观空间的出入口不仅仅是具象的“门”,往往是视觉或者感官对空间的区别。出入口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1)封闭式

这里的封闭不是对空间的整体围合,而是理解为具象的分隔,就是有各种形式的门。设有门的园林景观空间,大部分都是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例如通过闸机刷票进入的公园,他的出入口可以进行分流设计,设置专门的无障碍通道。另外,人员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设计上的疏忽,能够更好地做好无障碍化。

(2)开放式

开放式园林景观空间按照其功能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上开放,但位置上为不可进入的孤岛绿化,例如立交桥下的环岛绿化。另一种是以提供游览、休闲、娱乐环境为功能主体的景观绿地,互动参与性强是它的最大特点。此类园林景观空间的的入口就一定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可以以拓宽通道、台阶改坡道的形式使弱势群体方便通过。

2、园路

园林景观空间的主园路不同于次要园路的休闲、娱乐和美观性,首要关注的是功能性。它要有快速通过的流畅性;要有所有人都能通过的无障碍性。因此,主园路在设计上要防滑、缓坡要在4度以下、宽度应满足轮椅使用者与普通人会面时可同时通过需求。另外,园路尽量避免断头路,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进行说明。

3、坡道与台阶

台阶是连接不同高程空间的常用形式,又兼具美观的效果。为方便老人、小孩的使用,台阶踏面尺寸应在30cm以上,级高不应大于15cm。但对于轮椅使用者,坡道才是更好的选择。即便选择坡道,坡度也不宜过大,尽量控制在6度以下。园林景观的台阶或坡道一般选用石材或防腐木制作,石材尽量避免采用光面处理,荔枝面等便面肌理粗糙的面层处理方式,摩擦力较大防滑效果好,比较适合使用。如果路程太长,应每隔10m设置一段休息平台,以供休息或停留。有条件的话应在踏步和坡道上设置扶手。

4、卫生间、垃圾箱、桌椅等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作为必要城市配套,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卫生间,垃圾桶都是必备设施之一,这里不再赘述。桌椅板凳除了点缀景观亮点以外,功能性也不容忽视。老人和儿童,体力有限,每隔一段路程一定要休息以便体力的恢复。

五、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7篇

不管是北京、广州、天津还是杭州,政府限牌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治堵。而近日,杭州市交警部门称,从本周双休开始,西湖景区春季旅游旺季的管制将被取消。也就是说,单双号限制,景区北线、南线的单行措施都结束了。不过如果出现拥堵等紧急情况,仍会采取临时性管制。

这么说来,限行一段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

双限后公交地铁承担了一部分交通流量

但这还不够

6月4日早晨8点,一辆停靠在江干区“新丰路机场路口”公交站的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往里走,往里走。”司机不断地对车内乘客说,又对还没上车的乘客说:“挤不下了,等下趟车吧,马上就来啦。”

这也是每天早上杭州无数上班族要经历的情况。

“双限后,车流量下降了17%左右,车速提高了近6%,乘坐地铁的人每天增1万,公交增3万。现在看,路上车子少了不少,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浙江省相关部门责任人介绍,杭州双限后,大量的市民放下车钥匙,转而选择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

既然双限能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那么公共交通配套设施能否满足杭州人口数量大这一实际情况呢?

杭州地铁对交通的分担率就很能说明问题。有数据显示,东站的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了85%,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有85个人是通过地铁、公交去车站的。

杭州公交集团的数据显示,目前杭州共有570多条公交线路,年客运量超过13亿人次。尽管如此,杭州的公交仍然常常遭人诟病,比如,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公交线路不成网等等。

杭州市地铁集团责任公司规定,每天从湘湖到文泽路的最早一班地铁为6:04分,最末一班地铁为22:32分。每天16个半小时的运行时间不算短,不过有时候遇上特殊情况,地铁运营也得“加班”。例如今年端午,为了应对外来客流量,地铁末班车就延迟运营到23点。有市民抱怨:“周末在龙翔桥、凤起路这样的大站经常会遇到管制导致坐不上地铁的情况。一直说要建的地铁2号线建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建起来?”

杭州公共交通存在弊病

2002年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是11.5万辆,到2013年10月份,突破110万辆,与10年前相比,翻了近10倍。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另外,主城区超负荷运转。杭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主城区185万规划人口,目前已突破300万,且等城市中心的西湖,日益吸附越来越多的人群。

但车辆和人口激增并非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在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看来,路网架构、公共交通体系不完整,道路交通和管理水平不高才是根本。

“杭州的交通这么堵,一方面是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失衡,也就是‘车多路少’。二是城市规划、路网结构与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没有进行良好匹配。三是快速路网密度偏低且不成网,导致交通流过度集中在主干道,这就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堵才怪。”吴伟强认为。

而杭州公交吸引力不够,既不快速,也不舒适,也是很多人转向私家车的原因。“有一次坐公交,天气很热车上也不开空调,问司机,司机说空调坏了。”杭州某大学的大四学生小肖深有感触。

杭州地铁日均客运量增加1万人次,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增加3万人次。

庞大的数字。

据了解,在2012年得到批复的杭州地铁二号线项目工程于2011年动工,线路全长30.488km,经萧山、江干、下城、拱墅、西湖五个行政区,共设24座车站,计划于2017年建成。

杭州和宁波正在打造公交都市

将试行“守时公交”

最近,杭州、宁波两地的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的专家评审。“我们在浙江打造公交都市,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城市拥堵。”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公交都市”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

根据此份创建方案,杭州市将争取到2018年,6成市民出行靠公共交通。

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

要达到这个目标,道路管理必须从公共交通、道路网络、停车设施、慢行交通、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比如,今年杭州要对20条热点拥挤路线进行专项整治;新增3000辆公共自行车……

此外,为了提升公交线路的营运效率和服务水平,今年有可能会在全省试点守时公交。

什么是守时公交?简单说,就是发车时间、到达每站的时间都得按照时间来。

继去年推出10条守时公交线路后,杭州今年将再推10条守时线路,并承诺始发站首末班发车做到首班不延迟,末班不提前;始发站发车间隔时间不大于计划的20%,单程行驶时间不大于计划的15%。

截至去年底,杭州的公交分担率达35.7%,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杭州市治堵办今年的目标是公交分担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出租车运力投放也是交通分担的一方面。6月底前,杭州市将新增600辆油气混合双燃料出租车,年底前再投放500辆纯电动出租车。此外,下沙区域出租车将一次性新增100辆投放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分3年投放市场运营,首批车辆预计今年年底前投放。

还好,这是一个不错的新探索方向。

许睿清 整理

汽车也犯“季节病”

细节保养也很重要

自从杭城立夏以来,气温的攀升人人都感觉得到。虽然不像某些城市那样,细节维护很重要跃上40度,但无论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空调都早已经开起来了。

近日,不少朋友反映,自己的车载空调刚开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霉味,必须开窗通风起码半小时,霉味才能散去。

这就是汽车的“季节病”之一――空调病。面对季节的更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保养方式?一些资深汽修技师有话要说。

气温升高,油工作环境发生变化,这对粘度系数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汽修技师鲍国荣建议广大车主换掉冬季使用的低粘度油,添加粘度系数较高的油。“这也是汽车换季保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查、添加更换各种油液。”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汽车自动变速箱的油液检查,容易被很多车主忽视。甚至有人认为,变速箱终生不用换油。对此,老鲍给出了专业解答:“一般情况下每行驶8~10万公里需要更换一次自动变速箱油,如果行驶环境恶劣,则每行驶4~6万公里就必须更换。否则,可能出现不升挡、难降挡或是频繁跳挡等故障。”

除了变速箱,刹车油和防冻液的检查和更换,也是汽车换季保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低温运转之后,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中的防冻液可能出现蒸发、变质或混入杂质等情况。因此,换季保养时,最好更换新的防冻液,以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正常运转。”老鲍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油液进行添加或更换。

而对于空调发出霉味,浙江申浙汽车的技术经理陈巍提醒车主们:换季期第一次开空调之前,车主应当对车载空调做一次彻底清洗:“空调进风口吸入的大量灰尘、脏物以及滋生的细菌等,都容易影响人的健康。”

需要注意重点清洗空调的部位包括:汽车冷凝器,这部分将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空调滤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容易变黑,应当将空调滤芯上的杂物和表面灰尘清洗干净,便可接着使用。

此外,气温升高,爆胎事故也容易发生。陈巍说,为了减少事故,应该及时降低轮胎充气压力,一般控制在2~2.5个标准大气压为宜,否则会影响轮胎抓地力和行车舒适性。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南京生态科技岛;公共配套设施;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南京生态科技岛选址于南京市的江心洲,其四面环江,隔江与南京主城相邻。生态与科技的定位彰显了政府对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重的开发理念。目前正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以下,我就结合生态科技岛上具体的工程实例,来分析无障碍设计在公共配套设施中的应用。

一、无障碍设计简析

无障碍设计强调,关于人类活动的公共空间以及建筑或配套设施,都要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营造安全、关爱、便捷、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

(一)无障碍设施分类

无障碍设施分为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两方面。建筑物的出入口、楼地面、上下行通道、卫生间等设置和设施,应便于弱势群体的正常使用;交通设施应满足弱势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通过;公共休闲设施应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这些属于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是确保弱势群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获得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畅通。

(二)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原则主要有无障碍性、易识别性、易达性、可交往性。无障碍性,既是缩短需求与配置的差距,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通过以及参与的需要。易识别性通俗的讲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表达形式的标识,使每一位受众接收信息。例如,消防通道的疏散指示牌或危险物品的警告提示牌、地铁站内的广播和提示音、盲道拐角的地砖花纹等等。易达性是具备一条快速通过或是完成参与的途径,可以是空间上的主道路,也可以指简单的操作形式。可交往性是要满足人与人交往所需的场地,和使用设施进行活动的要求。例如,景观中含有大量亲水平台,池塘内投放鱼苗,可供钓鱼爱好者垂钓。

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具体要求与应用实例

无障碍设计大部分是针对细节进行的特殊处理。文章结合南京生态科技岛上的地铁站点及周边园林的具体设计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谬误之处,敬请见谅。

(一)建筑无障碍空间的具体要求与应用实例

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最早就是产生于建筑设计,因此,建筑空间对于无障碍的应用相对成熟。建筑无障碍空间的探讨对象,选用的是江心洲地铁站点及其周边功能配套的附属空间。

1、出入口

站点外部标识明显,周边几条道路均有对地铁站站点方向的指示。出入口处的台阶扶手和厢式电梯都设有盲文进行说明,从进口处就设有直接引向站台的盲道。大门采用卷帘门,营运时间内全部开启,近8m宽的尺寸可以满足大量人流的通过。

2、地面

光洁靓丽的地面看似宽敞、平坦很是安全,但特殊情况下往往会变成伤人的帮凶。例如雨雪天气时,行人裤、鞋尤其是雨具上都带有水渍,落在地面上形不成流水,无法排掉,却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虽然很薄,但配合原本光洁靓丽的石材地面,摔倒,就变成了高发事件。上述问题,江心洲站点就存在。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解决,设置5m以上防滑的地面进行过渡,就可以达到防滑的效果。防滑带可以选择例如荔枝面、火烧面等机理面层的石材,或是采用光面石材但在表面开0.5cm*0.5cm的细槽。这些方式既不影响美观,也不增加造价,但却可以达到无障碍的效果。

3、垂直交通系统

江心洲站点的垂直交通系统比较完备,从站前广场到站内、从站内到地下站台均有厢式电梯直接到达。站点三个出入口可以很好地分流,台阶、上下扶梯可以同时满足人群的通过。

4、避难所

任何时候都有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设置避难所这一项要求在地铁建设上还未得到重视,地下构筑物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逃生。江心洲站点在消防通道的设置上只能满足正常人员的快速逃生,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则很难。并且在地下难以找到合适的掩体进行短暂避难。

5、卫生间

江心洲站点设计合理,残厕设备齐全,使用管理上也很到位,卫生环境良好。

(二)园林无障碍空间的具体要求与应用实例

与建筑空间相比,园林景观空间在无障碍设计的关注上就显得少了许多。园林无障碍空间的探讨对象,选用江心洲地铁站点周边的园林景观项目。

1、出入口

为了提升全民的参与性,城市公共绿地这种开放式园林景观空间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些高档开发区的必要配套。生态科技岛上的跨线桥与长江隧道入口处的快速路形成了“十”字形立体交通,位于“十”字形四角的园林景观绿地,就是开放式空间。其中,位于东北角的绿地共有三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在无障碍设计方面都显得不妥。

东出入口与园路的衔接虽有坡道,但中间却间隔一条15cm高的路牙石;南出入口草坪上采用汀步铺设,连接主路,汀步间距5cm,草坪在踩下后的高度与汀步石相差3cm;西出入口园路直接与夹江大桥下桥快速路出口的辅道相接。三个出入口都存在较大隐患,东出入口不便于乘坐轮椅的人群出入;南出入口老人、儿童易摔跤;西出入口更是存在交通事故的隐患。

其实,这三个出入口的处理都可以做得更好。东出入口可将路牙石拆掉,直接将园路延伸直接与主路相连;南出入口汀步石的间距可以缩小到3cm以下,并将汀步石铺装的高程降低2cm;西出入口的园路出口向北推移20m即可避开辅道路段。无障碍设计要从细节入手,往往就是细节的处理体现着人文的关怀。

2、园路

生态科技岛的景观工程在园路的设计上比较合理,采用2m宽的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混凝土面层不易积水,施工上属于整体浇筑压实面层,表面平坦没有凹凸感,同时粗糙的表面机理使表面具有很强摩擦力。这些特点使其即使在雨天,也拥有很好的防滑效果。但该岛目前属于开发阶段,很多工程并未完工甚至尚未启动,因此,部分园路因范围外的标段未启动,上存在不少的断头路。客观原因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主观上应做好警示说明,避免体力上的损耗和路线上的折返。这也是无障碍设计易达性原则的要求。

3、坡道与台阶

江心洲地铁站点的西出入口为方便弱势群体的进入设置了厢式电梯。电梯出口设置在地铁上方的绿化带中。电梯口处虽然设置了坡道,但却没有延伸到绿化带之外与主路相接,连接主路与坡道的是一段长约10m、宽1.2m的汀步。汀步不作主园路,作为游园的小道具有美观、休闲的效果,但作为轮椅的同行就显得颠簸不便,并且宽度不能满足轮椅和常人会面同时通过的距离。其实只要将坡道再延伸10m上述问题就可以解决。无障碍设计必要的时候,美观应该让步于安全和使用功能。

4、卫生间、垃圾箱、桌椅等公共设施

生态科技岛作为南京的重点旅游项目,游客接待量大。桌椅和垃圾桶的配置都比较合理,但固定的公共卫生间却基本没有,并且没有标识牌。岛上的滨江风光带、景观绿地包括地铁周边的绿地均没有配置公共卫生间。只有在地铁站设有卫生间并且要买票进站才能进入。以人文本,需要从生理和精神两方面考虑到人的舒适性。

三、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南京生态科技岛是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相互融合的人文社区,“平等参与”是否做的好,也标志着一个城市和谐发展受平的高低,无障碍设计也正是这一标志的基础设施保障。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16公里处,辖柳城、公平、涌泉、天府等4个街办以及永宁、万春、金马、永盛、和盛、寿安等6个镇,现状总人口为45.7万人,辖区面积277.6平方公里。

成都将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2010年编制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开创性地提出“九化”理念,作为指导成都规划建设的总要求,“九化”导则提出的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配套标准化等要求对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温江区为成都市4大新型卫星城之一,生态条件优越,作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应将高端现代服务业与宜居功能有机融合,而公共服务设施是宜居的基础,对于温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未来成都大都市发展中,温江作为新型卫星城,肩负着城市人口、产业和职能的转移,以及自身功能完善的重大战略使命。因此,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能仅仅拘泥于现状城市和社会发展水平,而应以未来新城职能的完善为导向,重新考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和规划布局。

二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确定

(一)概念界定

1.卫星城

卫星城的一般性定义为:现代卫星城市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城市。

2.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以政府为主体或其他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公众共同享用的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邮电设施等。

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关系到公众享有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居民的切身生活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性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相关标准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以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及其各项指标作为依据,目前指导公共设施规划的规范主要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CBJ137一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一93)、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一93)。另外,2010年成都市颁布了《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按照“功能齐备、标准完善、集约复合、品质提升、建设同步”目标分类明确了以5万人、1―1.5万人为服务对象的居住区、基层社区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布局、项目设置及功能要求、建筑规模。这些都为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提供了依据参考。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项目和建设指标可根据用地的组织结构类型和周边的设施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叠建,但不能低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建项目和千人总指标,当规划用地内的人口规模介于两级之间时,在配建下一级配套设施项目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增加的人口规模及周边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设施内容并增加相关指标。

2.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指引

(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大区级: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本地区约20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中心宜设置购物中心、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广场等设施。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居住区约5万人为服务对象,宜集中设置(除少数设施外),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形成中心,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社区约1-1.5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宜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集中设置。

(2)地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

地区级公共设施保证实现居民在步行30分钟、自行车10分钟、机动车5分钟内可达,用地规模控制在21~25公顷,与地区公共绿地广场共同形成综合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三)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设定

1.标准设定原则

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及标准,按照此标准对各组团现有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调整

均衡性原则:按照均衡性原则,结合温江区规划人口分布,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集成集约原则: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2.标准的设定

根据温江的现状规划水平,在以上原则下,结合国家标准、成都市规划标准以及温江区已有的专项规划,提出了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1)同一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同一级别公共设施应通过规划预留中心用地的方式进行布局,形成各级集中的中心。鼓励同一级别、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设施集中组合设置。如行政管理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可集中采用叠建的方式。

功能相对独立或有特殊布局要求的设施可相邻设置或独立设置。如教育设施、运动场、派出所、公交战场等需要独立设置。

(2)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设定了温江特有的“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配套设施标准。区级公共设施是指以温江区整个城区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设施,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服务半径一般为1500――2000米,人口规模约为20万人。居住区级是以居住片区的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一般为800――1000米,人口规模约为5――8万人。基层社区级主要以一个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服务半径一般为350――500米,人口规模约为1――1.5万人。各级设施对应设置项目见下表:

三、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同一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温江区分区规划确定城市形成“两心一轴”格局,“两心”是指旧城中心和新城中心;“一轴”是指光华大道――柳城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线。根据温江作为大城市的同一级别公共设施标准,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两心”设置了旧城中心和新城市中心两个集中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温江区由单中心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向多中心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中心的转变。

旧城中心是以商业和文教为主要功能和服务方式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着重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问题;而新城中心是以行政、文化和体育为主要功能,以叠建的方式进行集中组合设置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新城中心与原来旧城中心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互补,扩大了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和服务种类,也提升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

(二)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体系配置与布局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结合温江区各个居住片区的人口容量和服务半径等,配置模式采取了分层分异、综合开发的模式,设置了三个配套等级:区级、居住区级与基层社区级。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主要有两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旧城文教商业文教中心和新城行政文体中心,主要服务于温江整个城区;居住区级中心除老城区组团之外,规划共形成新居住区级中心28处,平均5.5―― 5.6万人一处。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别布局在各个居住片区,其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350――500米。

四、结论

在往新型卫星城转变的过程中,温江选取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分级配建,并优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从数量、种类、设规模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体系,为把温江建成“宜人成都”中最具魅力的都市品质新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思路――《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介绍.城市规划,2006(4)

[3] 成都市规划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2010

[4] 成都市规划局,《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试行),2010

[5] 陈力松.从几个转变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与规划.福建建筑,2004/5

[6] 刘佳燕,陈振华等.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城市规划,2006/4

[7] 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与建设进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8(2)

公共配套设施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及零星住宅(以下统称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依法维护业主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是指居住小区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五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属性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

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建设成本宜列入居住小区开发建设成本或由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设施。

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以营利或提供公益性专业化服务为目的,宜进行市场化运作或专业化运营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六条发展改革、财政、教育、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卫生、贸易、住房保障房产管理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省地的原则,使用性质相近或功能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综合设置。

第八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计,同步配套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性质、建筑规模、用地面积、用地位置等应按照土地出让经济技术指标,由开发建设单位做出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一条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用房,由开发建设单位统一代建。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招拍挂公告时,应明确告知竞买人在竞得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时必须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建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并在成交确认书中予以确认。

第十二条分期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以及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对每期工程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名称、功能、位置、指标等进行核定。

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安排在首期建设。

第十三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工程达到下列要求后,开发建设单位方可申请居住小区建设工程竣工综合验收:

(一)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且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二)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已经明确产权、管理权,并且以书面形式明确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开发建设单位应将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在销售场所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建设地点、建设时序、交付时间、产权归属,并书面告知购房人。开发建设单位在进行居住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时,应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计划作为招投标书的内容告知投标人。

第十五条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在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其规划设计用途。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由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第三章权属界定

第十六条下列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由开发建设单位按城建管理范围,移交给规定的接收单位,产权归接收单位所有:

(一)幼儿园;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社区居委会用房;

(四)社区服务中心;

(五)警务室;

(六)垃圾分类投放站;

(七)法律、法规规定归政府所有的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七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由相关公共服务机构使用和维护,产权单位应与使用单位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明确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下列设施应列入开发建设成本,建成移交后产权归全体业主共有:

(一)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或者其他地面建设的汽车停车位;

(二)居住小区内的道路,但属于城市市政道路的除外;

(三)居住小区内的绿地,但属于城市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四)物业服务用房;

(五)公共厕所(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归政府所有);

(六)根据规划配建的,仅供居住小区内业主使用的户外健身运动场所;

(七)物业管理区域内封闭运行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中水处理、直饮水、地源热泵等成本由全体业主分摊的设施设备,但由其他投资人投资建设的除外。

鼓励开发建设单位统一配建小区标识牌、路标指示牌等便民服务设施。

第十九条农贸市场、超市、商店等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统一建设,其产权归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买受人所有,但交付使用后应当纳入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按照规划要求在住宅小区内配套建设的会所的归属,应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约定属于建设单位所有的,建设单位应当提权归其所有的证明文件,并优先为业主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包括专用车库和共用车库内的车位)的归属,由开发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属于开发建设单位所有或者相关业主共有。约定属于开发建设单位所有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提权归其所有的证明文件,并可以附赠、出售或者出租给业主。

第四章交付

第二十一条开发建设单位应在居住小区工程综合验收备案之日起90日内,书面通知接收单位接收非营利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接收单位应在接到书面移交通知之日起30日内书面反馈移交意见,明确移交时间、方式等。

第二十二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达到基本使用要求后移交。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额外的接收条件。

开发建设单位应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资料、工程报建、建筑施工图纸验收等有关文件移交接收单位,并将移交资料清单作为移交协议附件。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向房屋登记机构提出登记申请后,房屋登记机构直接将上述房屋登记在接收单位名下。

房屋交付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接收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产权归属接收单位所有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土地可单独划宗的,单宗确权;不能单独划宗的,按照公用宗确权。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产权归属接收单位所有的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功能,不得擅自转让或变相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

第二十六条未按本规定完成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各职能部门不予进行小区竣工验收;擅自变更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性质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七条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不按本规定履行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纠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保障性住宅用地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权和移交参照本规定执行。

上一篇:生活设施范文 下一篇:建筑消防设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