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9:33:04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新闻办全球传播班主讲、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班主讲、国务院台办媒体专家组成员、中国记协特邀理事。

学科及研究方向:新闻学、国际传播学、媒体与公共政策、政治传播学。曾任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华盛顿邮报》访问记者。

近著:《畸变的媒体》、《新闻学核心》、《媒体的力量》等。

获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3)、北京市精品课奖(2003)、清华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01)、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1997)、中国新闻奖学术二等奖(1996)、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995)。

张立伟重庆人,1955年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2年在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西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任教。

近年来重点研究媒体竞争、媒体经营管理、四川媒体,曾研究公共关系、中国文化,有独立专著《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折冲樽俎――三国外交与现代公关》、《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文获中国新闻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多种奖励。

刘宏生于北京,60年代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做教授。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在英国威尔士卡镝夫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曾在《人民日报》工作多年,曾获英国政府奖学金。公派留学期间,在英国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一篇英文论文。中文论文两次获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

个人爱好: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生、新华传媒工场顾问和专刊编委。

研究兴趣:媒介经营管理、深度报道等。主要著作:《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出没于网》等。在《中国记者》、《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核心期刊数十篇,作品曾获国家产业经济好新闻奖和广东省好新闻奖。此外,还曾获上海首届广播网络主持人大赛冠军、“互联网第一主持人”全国总决赛最具亲和力奖,曾任知名电子商务公司易趣网公关经理。

肖余恨原是网名,曾在网上信马由缰地写出数百万字的媒介批评“文章”,博得一点“知名度”。渐渐地,网名演化为笔名了。真名王传宝,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1968年出生。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关系学》的开设,要让学生具备形象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1.1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

《公共关系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使之符合公司要求的形象,同时公共关系讲究做得实在并说得精彩,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获得应有的评价,从自己做好到被他人认可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要懂得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下功夫,还要在如何让自己被他人认可和理解上用心思,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择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1.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关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些创新思维方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创新的有心人。

1.3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公共关系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并正确处理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遇到的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应该正视危机,争取主动解决危机,明白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必须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把危险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沿用“原理+案例”的模式,虽然引用国内外先进案例来诠释相关原理,但是深层的分析显得不够充分,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积极思考较少,案例没有发挥真正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教学手段单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2学时/周,16个教学周,总课时32学时,受课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较少或没有,尽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只是把授课内容转变成文字在课件中显示,以课件讲授为主,很少使用其他教学手段,例如电影和视频。

2.3欠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提高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教学同实际的组织经营运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企业、医院等各种组织进行实践,亲身体验组织的公关形象如何塑造、组织如何进行公关策划,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根本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已建立的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到各种组织进行公关实践,不能保障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质量。

2.4课程考核体系存在弊端

当前《公共关系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来考核,考核体系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闭卷考试重记忆轻能力,会让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前复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对于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反映是通过资料查找复制而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对策

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每次课围绕一个主题,把讲述的内容分解成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讲故事,借助公关案例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步为讲授知识,将案例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出相应的公关知识;第三步总结想法、思想,通过前两步的内容总结出一些普通的公关思想与理念;第四步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公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在讲授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时,可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先讲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乌鸦和喜鹊比试谁更受人类喜欢,乌鸦飞到树上,对着盖房子的人高声叫道:“高楼大厦”,盖房人看到乌鸦意为晦气,不禁大怒,捡起石头朝乌鸦砸去,乌鸦落荒而逃。喜鹊飞到枝头,高声叫道“:快要塌了”,人们看到喜鹊在枝头高叫,意为吉祥,非常高兴,就赶忙扔些吃食给它,喜鹊衔着一块食物飞走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企业形象的意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提出问题: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全部焚于大火,第二天便会有银行继续向他提供贷款,何理之有?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大火只能焚毁厂房,却不会烧掉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就是企业形象意义的最好诠释。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相关的公关基础知识,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借助资讯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资讯视频具有实时性、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将资讯视频教学应用在公共关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助于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比如在介绍公共关系赞助活动部分,首先播放了事先选取的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决赛“华少现场40秒飙广告”的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视线。广告词的第一句为:“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加多宝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赞助商,通过竞标,加多宝以2012年的6000万元、2013年的2亿元、2014年的2.5亿元的巨额赞助连续3年获得中国好声音的独家冠名权。然后结合赞助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分析加多宝的赞助活动,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加多宝巨额赞助中国好声音的公关效果。

3.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公众,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外界的关系、教师的社会关系,联系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地方文化节或公益活动等的策划及全程活动。学校应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组成管理咨询或培训团队,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公关知识传播、解决这些组织面临的公关危机、提供相关公关知识培训等服务。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自愿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改革考试制度,考试项目多样化

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与考核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应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将考试项目多样化,比如运用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学期论文、论文答辩、实践报告、制作企业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能力、 自控和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应结合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出勤率、小测验、提问等,最好采用ABCDE等级制考核方式,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种等级,而不是以单纯的分数多少来衡量学习效果。

4结语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具有很好的公关意识和公关策划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关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改革;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46-04

一、“微课”建设与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时代性和应用性强、专业知识与应用培训相结合、重视中外行业资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都是我国目前公共关系教育的特点和重点。胡淑芳(2001)认为公共关系的学科教育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尤其是实践这一环节应该被突出,而具体到《公共关系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里,兼职了企业工作的教师、公关业界人员等都可以作为授课者,从而体现公关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自专业成立以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公共关系学学生的课程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加上部分课程包含的实训和实验项目,但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在基础理论和课本知识的教授方面卓有成效,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加上学生新媒介素养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对公共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随着公共关系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共关系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对公共关系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授课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关注,包括新媒体发展、在线营销、品牌管理等内容,都将是未来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问题。而事实上,限于教学资源、老师知识结构、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现实条件因素,完全地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当前公共关系行业对公共关系学生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只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获取的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公共关系专业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公共关系学生才能通过学校教育获取未来进入公共关系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调整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将大部分的学习权从教室向学生转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和个性化安排学习内容的机会,课堂时间不再只关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教师授课,更多的是基于学生主动的、聚焦的、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和项目学习,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同研究公共关系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的角色在这一教学模式里将发生重要变化,我们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或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能得以增强。“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高校尤其是面向媒体管理、传播、新闻、公共管理等专业的高校会引入“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基于上述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概念,笔者主持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主题是“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教学微课建设”,这一教改项目主要面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尤其是公共关系学生的课程规划,具体来看,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新媒体前沿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罕见,但随着过去几年多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将新的互联网传播特点、大学生的网络应用习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结合,是我们还在探索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次项目的改革主要会设计一些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通过“微课”进行授课的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对包括教案和学案在内的内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方面的设计,包括课堂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都将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并且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新的网络传播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2.多样化的课程种类,全方位融入“微课”理念。“微课”具有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系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课程改革计划设计适合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课程作为试点项目,并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的“微课”:

①自主学习类:主要针对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程,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如《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市场营销》这一类的课程,就可以结合“微课”,鼓励学生多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惑点。②合作学习类: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如小组讨论、小组调研、小组模拟演练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塑造适合自己的团队角色,对他们进入工作以后的团队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如《传播学》、《社会研究方法》这类型的课,就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提高合作程度,强化小组的作用。③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N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适用于如《电视新闻》、《政府公关》等课程建设“微课”体系。

3.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重点打造“职业教育”型“微课”。作为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公共关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公共关系、公共管理、传播、新闻、市场营销、管理等多种行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这次的课程改革项目中,我们会立足于新华学院对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两方面培养目标,并重点打造以下几方面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特点的“微课”项目:①以我系教师为主的公共关系课程:首先,本项目将主要通过以《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广告学院里》、《演讲与口才》、《政府公关》等为主的课程作为公共关系学“微课”建设的试水点,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学生课程设计里应用面较广的、实践内容较多的、案例研究涉及面比较广的,选择这些课程作为“微课”的建设试点,主要为了打造真正能提升公共关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微课”。②以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机构等管理人员为主导的课程:除了由本系老师主导的课程,我们还将邀请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如电视台和报社等的管理人员作为我们拍摄“微课”材料,通过他们对公关业界新点、热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为公共关系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公共行业就业的职业素养准备。③以政府宣传部门人员为主导的课程:公共关系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政府部门里的公关、传播和宣传工作,如政府公关、危机管理、新闻会等都是公共关系学生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和培养,我们也会在第二阶段邀请一些政府宣传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微课”拍摄,丰富本次项目的内容和提升职业训练方面的含金量。

本次课程改革立足公共关系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未来公共关系学界和业界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目标和意义:①通过整合公共关系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以“翻转课堂”为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在线学习及习题解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③通过研究制定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课程MOOT(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资源,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

二、公共关系专业“微课”建设项目过程与重点工作

结合上述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以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关于公共关系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笔者计划并主持的本次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步骤包括:

1.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确定公共关系专业里首先试水进行“微课”建设的课程。根据公共关系专业课程大纲,笔者与团队成员选择了《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四门课程作为“微课”建设的重点课程,选择的标准主要是:首先,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公共关系专业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专业能力和知识视野的主要课程;其次,这四门课程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要求要高于理论的介绍和认识,而且新媒体的部分本身就是这些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选择这些课程进行“微课”开发,可以减轻项目实施的难度和阻力。

2.结合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本项目中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所选课程,笔者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全方面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规划,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授课计划的编制、授课人员安排等,而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这些“微课”的内容不仅由本系公共关系专业老师提供,更邀请了公共关系业界、媒体以及政府等工作人员参与,从不同的视角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知识和实践工作,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结合“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课件制作。前文已经提到,《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是本次公共关系“微课”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的首批开发课程,因此在实践过程的第三步,笔者和工作团队共同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发,并着手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网络视频直播模式的兴起和流行为本次课题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尽管由于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次教改并没有将网络视频直播作为“微课”的一种重点形式,但是在一些课堂活动和体验项目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每个课程中都至少有一次观看视频直播的练习,在视频直播中,教师作为“主播”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这里的教师主要指的是笔者和团队邀请回来为学生进行培训和讲课的专家,他们来自包括网易游戏、爱德曼公关公司、《南方都市报》和关键点公关顾问公司等,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体验到如“专题讲座”一般的行业知识介绍,同时可以通过即时互动的模式来提问主讲者,大大提高“教―学”互动的效率。

4.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本次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项目、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项目。以《电视新闻》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和工作包括:(1)根据“微课”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2)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个新闻节目视频,形式可以是专题类新闻、访谈类新闻、消息类新闻、直播类新闻等等;(3)至少参加一次课程组织的网络视频直播活动,并归纳主讲的主要观点;(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程中提到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案例分析。

5.项目完成后,在相关的APP、公众号、系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尽管本次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但笔者相信这将是公共关系高校教学的一种大方向和大趋势,而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本身就是公共关系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项目准备、开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里,笔者和团队都非常重视项目宣传工作的开展,通过学校公共关系协会公众号、公共管理系网站、教师个人微博主页等渠道对项目进行大范围的介绍和宣传,以提高目的知名度和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度,扩大这一教学改革项目在全校中的受惠人群。

三、公共关系专业“微课”项目创新点分析

1.教学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当前的公共关系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方式进行,尽管在知识普及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且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魍车难生学习,以在教学课堂听教师讲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大,互动性不够强,更使得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不够强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利用“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公共关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灵活考核:以项目答辩代替传统笔试。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因此,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也将不再是简单的考试或者写论文形式。目前公共关系专业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平时作业评测为辅的方式进行。公共关系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方案,仅仅以理论考试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真正的能力,达不到考核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本项目拟在课程中使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综合平时的案例分析、问题思考、批判思维、作品呈现等方式,有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学生专注进行公共关系理论应用的同时,还能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予以创新、加以总结,以答辩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突破与进步。

3.翻转课堂:资源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本次项目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思维的教学“微课”资源素材库建设,在这一模式之下,教师不再占用大量的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理论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等。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丰富、适用、易用,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到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以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展示课程的进化,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的教学过程。

4.校企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设计。在本次项目规划里,“微课”的内容主要由我系教师及项目团队成员进行规划,但具体的“微课”拍摄内容不会局限于理论知识和老师的案例介绍,还会有我们邀请的来自公共关系行业各类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最前沿的话题讨论,目标是通过建设公共关系课程的“微课”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培养的新尝试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胡淑芳.实现《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性特点的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2]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3]杨斌,王以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5]陈丽清.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习能力;实训

为进一步探索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公共关系》这门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笔者以学习能力培养为分析目标,开展高职《公共关系》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计研究。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习能力既不是知识、技能和策略本身,也不是知识、技能、策略之外的特殊之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结构系统。学习能力是一种较复杂的综合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构成,就能对学习能力的本质有较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也就会形成明确的教学观念,进而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概括地说,学习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

(1)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期望得到的结果,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对于学习的全过程而言,目标无疑是重要的。有了适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目标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并同时调节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可以使学习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使其学习更加努力。尽管如此,因为学习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互相联系、面对未知世界的目标群,对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难题:这也就是“确定目标”之所以是一种能力的原因。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善于依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合适的目标,并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在学习目标引导激励下使学习活动逐步深入地展开。

(2)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恰当灵活地选择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善于根据任务选择使用学习策略方法的学习者,可以更少地依赖他人帮助而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分析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并据此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自觉控制学习过程。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把有关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思考,检查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之间的适应程度,借以估计学习方法能够达到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通过反馈和调控,做到策略方法适合目标要求时就维持并强化原来的学习方法,当学习策略方法不适合学习目标要求时,就修改补充,或重新选择学习方法,以实现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学习效果。

(3)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

学习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取决于学习者对有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水平。因此,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是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对知识的综合概括及结构性掌握,另一方面对于知识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己掌握的知识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1]

(二)高职学生《公共关系》课程学习中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1、公共关系学科的专业化特征与高职《公共关系》的通识课程地位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高职学生不明确学习目标。公共关系学作为一个学科, 本身具有特定的专业性、系统性与整体性,理论对象是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专门人才和机构。这种专业化的教学需要有必要的先修知识,充足的学时和教学实训作为前提。而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关系》课程更多的是通识性课程, 课程目标是要培养掌握必要公关知识的非公关专业人才,授课的对象不仅缺乏必要的先修知识,甚至许多高职学生之前对于公共关系完全都是陌生的,并且学时和必须的教学实训也不多,这使得高职学生不少学生认为所谓公共关系就是那些枯燥的基本概念、原则及知识,死背几个条条框框,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甚至有人认为学习一点礼仪知识就是学好公关。

2、高职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学情特点影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不足。由于入学成绩不高,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充沛的学习动力。从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来说,高职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的能力,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缺乏足够的努力和不会学业求助。具体表现为许多学生一方面在对新知识的接受上“慢热”,另一方面又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主动缩短这个过程。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学生知识迁移、转化能力欠佳,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举一反三能力。并且由于高职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以及长期中小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学生实践型人格的特征不明显。[2]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不能将《公共关系》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案例分析和实训课的实践中,设计性、创造性实训项目的能力不强。加之实训课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所占比例偏小,这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关系》课程实训模块设计

(一)培养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培养实训

公共关系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极大的知识量与信息量。培养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需要正确处理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与老师指导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领会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但是离开教师指导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显得盲目,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原有的知识量、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并结合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共同探讨,要求学生以学习的教材为基准,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确定适合其成长与发展的学习目标。

例如: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分析法。举出一个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案例,教师目标要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产生的待回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如何解决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等。解决案例问题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加以指点,学生为解决问题阅读的书籍和材料是否相关,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二)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实训

培养高职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主要是从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着手。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必须运用好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时间管理策略,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等;(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如选择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学习、到富有读书气氛的图书馆读书等;(3)努力管理策略,包括对努力起维持作用的意志控制策略和对努力起维持作用的自我强化策略,前者如注意控制、情结控制、动机控制等,后者如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4)学业求助策略,如寻求教师帮助、寻求伙伴帮助、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个别辅导等。[3]

在公共关系实训模块设计中,需将各类资源策略融入其中,如模拟公关项目,可设计为由学生自行分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公关调查、访问,并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展示成果并交流所得,最后老师和其他组学生共同点评。

(三)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培养实训

通过《公共关系》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理解实训的真正意义不是提供某种行为规范(公共关系重在开拓、求新),而是把其引入实际发生的场景之中,启发他们思考、评论、参与决策,从而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例如:针对某个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新闻会、公关危机处理等),该案例无标准的操作模式和答案,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成果展示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评价。

在实际的培养实训中还可以采取项目引导法,通过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头脑风暴、文案写作、公关调查、企业访问、模拟公关专题活动等具体活动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一9页

[2]钱国军 高职生的人格缺失及其成因探析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第 471 期: 48, 50.

[3]林国耀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量表编制与现状测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6月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XJK011CZJ073)”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一、明确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因其具有很强应用性和普遍性,社会各行各业对公关人才都有着较大的需求,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对于其将来就业有较大的帮助。

二、拓宽培养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了解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各类公关文书及方案的编制方法,赏析经典公共关系案例,而对于学生实际能力提升的要求相对较少,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更是鲜有提及。根据我们对部分企业的实际走访调研,根据他们对于公关人才需求的特点、对于学校培养公关人才的建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设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公共关系观念的形成;(2)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3)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与实施原则;(4)通过学习对公关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掌握公共关系处理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能够独立进行相关组织公共关系事务处理;(2)能够开展组织内、外部公共关系工作;(3)能够灵活运用公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危机公关;(4)熟练根据相关规范或惯例设计运用个人和企业礼仪等。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礼仪规范;(2)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3)塑造团队协作意识;(4)塑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5)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6)养成劳动意识。

三、重置教学内容

对于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的设定,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陈述式即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公关关系的相关理论,相对来说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和主导,这种教法学生仅仅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往往表现为上课气氛沉闷兴趣不高。如果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的思考来引出相关理论,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身份则变为组织者、答疑者,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必然会提高,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1.理论知识部分

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带着思考学习。大致包括:(1)由“什么是公共关系?”引出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2)由“公共关系是怎么来的?”引出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3)由“谁在搞公关?搞什么?”引出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4)由“公关是与谁开展公关活动?”引出公关客体公众对象分析说明;(5)由“公共关系要怎样做?”引出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6)由“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引出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7)由“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引出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2.实训(实践)部分

可以结合理论讲解进度,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相应项目任务,旨在提高学生不同的公关技能。

任务一:学生个人社交礼仪的学习和展示。要求学生现场示范或展示常用的坐姿、走姿、站姿、握手、鞠躬、服饰搭配、仪容仪表规范等;

任务二:分小组分角色模拟企业商务活动。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个小组,模拟企业商务人员,通过设计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应聘面试等场景,实战性的训练学生实际公关能力;

任务三:公共关系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分小组选定不同的社会组织作为小组研究对象,可以是企业、政府、学校、社团等,根据其实际状况帮其设计相应的公关关系方案,最后以PPT汇报的形式展示;

任务四:危机公关应对方案设计。每年的“3-15”晚会都备受大家关注,在晚会上曝光的企业如何来应对这样的危机更是学习公共关系最好的案例,因此让学生小组模拟“3-15”晚会曝光企业的公关团队有针对性的设计危机公关方案有很好的实战性,学生兴趣也更为浓厚;

任务五:公共关系文案设计及媒体选择。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公关活动和目标,设计公关文案、广告文案等,综合分析不同媒体特点,设计媒体选择及方案,最后采用小组答辩形式汇报。

四、变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判方法,以往我们经常会选择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做对于理论检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通过该课程所提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不到评判作用。所以,考核结果应该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理论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本课程知识考核项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配比为40%,即该项满分40分。

(2)考核内容及分值:

①公共关系概述(10分):公共关系的含义、功能、发展进程。

②公关关系四要素(20分):公关关系主体判定、客体-公众分析、公关关系相关手段使用、微宏观环境分析。

③公关关系调查及策划(20分):公关关系机构及工作人员、公关关系调查的内容、方法、公关关系策划的步骤及实施。

④公关关系计划实施与CIS设计(20分):公关关系实施的原则、过程、主要内容及障碍分析、组织形象CIS设计及其运用、公关关系效果评价。

⑤公关关系礼仪(10分):个人商务礼仪知识及运用、社会组织商务礼仪常识。

⑥危机公关(20分):危机公关的辨识、危机公关的功能、危机公关处理的技巧及案例分析。

(3)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于学期末提交对公共关系相关知识认识的专业论文一篇,分数占理论比50%;平时课堂提问每知识点酌情赋分,占理论比50%。最终两个成绩相加按照总体40%比例折算出知识考核项成绩。

2.实践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本课程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即该项满分40分。

(2)考核内容:

①专业技能。根据对相关实践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公共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公关事件中去。个人任务由每个人具体操作,小组任务由教师给予小组整体赋分,组长给组员赋分和组员之间相互评分相结合。

②职业能力。除专业技能外,学生还应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为此本课程设计了学生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即课堂上由老师不断给学生引导讲授相关职业素养知识,由学生模拟职业场景锻炼职业能力,课下要求学生关注专业公关网站,关注新闻热议企业公关实施案例,运用公关知识提升自己岗位执业技能。

(3)考核方法:考核项目任务5个,由企业一线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赋分,每个任务占分20分,总计100分,最终总体40%比例折算出能力考核项成绩。

3.综合素质考核 (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即该项满分20分。

(2)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①考勤,此项占过程考核1/2比重(满分10分)。

考勤采用任课教师课堂点名记录制,可根据班级人数情况酌情选取其中一个班全点或者抽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每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分,迟到或早退超过5分钟者,视为旷课;严格控制请假次数,不论病事假,每请假一次扣0.5分。

②平时学习成效评测,此项占过程考核1/2比重(满分10分)。

此项主要针对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各种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度进行评价给分。本学期拟布置课堂研讨、小论文等作业5次,根据作业质量分为A、B、C三等,A=2分,B=1.5分,C=1分,不按时上交者记0分。

五、结论

通过对公共关系学深入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助者,反而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变成了主导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创新,面对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对于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即将要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决定求职的成功与否。所以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实际学习中大胆创新,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相信在一番努力奋斗后必然会取得学习或者事业上的成功。参考文献:

[1]林晓,周克扬,赵荣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探索高职《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1).

[2]任淑艳.《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

项目化教学是指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某个指定项目的组织、策划、执行和总结等工作,使学生自己动手,在团队合作中获取各种经验和教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项目化教学提倡以项目为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团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的学习,进而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公关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化教学可以把公关理论与公关实践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枢纽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运用公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1]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法学、管理学、广告学等专业的大类基础课程,于大一第一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公关的理论、方法及技巧,从而提升公关能力、沟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使学生今后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具备基本公共关系素质。公共关系学课程在社会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架构,同时还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高校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过度看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笔者认为,在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做好教学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应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做好引导和启迪工作,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二)轻视能力训练,重视知识传输

在传统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关注理论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不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那学生将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无法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差距很大。

(三)轻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重视其规范性

在公共关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很少被提倡,相反规范性却占据主要地位,单纯的课堂讲授、抑或是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只会在技术和形式层面提升对学生知识的灌输量,而无法真正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技能、综合素质。

(四)重课堂实践,轻社会实践

公共关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在实践教学这块有一定发展,但就现状来看,这门课的实践教学还是以课堂实践为主。虽然课堂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公关理念,然而一旦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公关实践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用公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提供学生到企业或媒体参与公关活动的机会,从而学会更好地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步骤

鉴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公共关系学课程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确立以实践项目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社会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水涨船高,因而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设定若干个公关实践活动,把项目作为活动的载体,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计划、执行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公关应变能力等。项目化教学不仅关注项目完成的结果,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有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2]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选定项目、创建项目小组、撰写项目方案、项目执行、成果汇报、项目小结。具体教学流程参见图1。

(一)选定项目

项目化教学首要的工作是选择并确定好合适的项目。教师在选择时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兴趣选好适宜的项目。若项目难度太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钻研兴趣;若项目难度过低,则会起不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因而选定项目十分关键。本课程主要选取以下七个项目,每个项目考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所区别,本课程项目分析表如下:

(二)创建项目小组

当教师项目确定以后,需要指导学生创建项目小组。每组的学生人数以4到7人为宜,建议学生在选择组员时以互补为主要原则,应在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男女比例等各方面予以均衡,以便更好地推行项目。每个项目小组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整个项目的开展,做好协调、沟通和落实分工等工作。组长工作做得好,整个项目小组的活动将会有条不紊地开展,整个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就更大。接着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各项目小组开展调查研究,组长负责把任务结细化并列出项目步骤,然后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撰写项目方案

项目小组创建好后,接下来开始撰制项目方案。整个小组应在小组组长的组织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设计适宜的项目方案,力求可行、客观、科学。在学生撰写项目方案之前,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时间段,让学生在给定时间内设计好项目方案。项目方案是整个项目的行动指南,因而在撰写过程中务求周密细致,具体来说应包括每个项目步骤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个项目步骤的具体负责人等,通过设计完整的项目方案,有助于学生掌握项目方案的撰写方法和格式要求,为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小组内部应采用面对面或QQ、微信等方式,进行充足的讨论;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关键要推动学生尽量凭借自身努力解决在撰写方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对整个项目能否成功起到关键作用。项目方案一经制定,小组组长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让每位小组成员知晓自身的工作任务及如何合作,并监督每项任务按计划执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位成员在保持与组内其他成员的良好交流和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把项目执行好。这一环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各小组成员按计划执行方案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的是启发和引导的工作。教师应经常关心项目执行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会,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教学计划,保障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五)成果汇报

在项目执行环节完成后,由教师安排好计划,全班统一时间开展成果展示。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活动中。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小组PPT汇报、校园展板和海报宣传、把项目成果形成等等。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的对比,总结本组的优点和缺点,在对比和鉴别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成果展示后,教师应及时给出点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六)项目小结

项目小结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否做到位,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在项目教学中学到经验教训。通过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在项目教学中自身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能力提高了,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以后如何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后,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打分。可选择的评价方式有自我评分、组内互评、教师评分等,也可以多种相结合。在打分前应把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发放给每位同学,评价标准宜详细具体,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此外,为增加评价的公平性,教师也可以成立一个专家评分小组,为学生打分和点评。项目评价打分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充分了解学生反馈基础上,对该项目教学进行效果评估,形成文字后要及时归档,以便为下次项目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不断完善项目化教学。

三、项目化教学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实施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危机公关、网络公关、公关礼仪、公关专项活动等专题,都涉及实践操作的内容。所开展的项目化教学均匀分布在以上各个专题中。每个专题采用的方式是,先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项目任务开展具体的项目。下面以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为例,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如表2。项目化教学运用到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而且更是公共关系学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项目化教学在实施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学生会因作业数量多而有抵触情绪,教师会因工作量的增加而产生畏难情绪等,但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一定能在教学探索中克服这些困难。总之,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公关能力和实践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慧夷.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2):76.

[2]J.D.弗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1:62.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什么是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所谓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经过筛选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有《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公共关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酒店英语》、《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核心课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在这15门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及考核内容应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考核内容要符合职业素质要求;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酒店行业员工职业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要符合职业技能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进校就要求“双证”(既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毕业,所以在考核标准建立时尽可能地参考国家酒店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考核形式要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组根据姜本源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于2010年开始尝试将酒店各部门工作岗位内容引入校内各科专业教学,考核内容基本实现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

根据酒店各部门实际工作流程确定教学模块;我国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在近三年将酒店管理专业组全体专职教师共计12名,根据所授课程分派到各国际品牌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工作。这些经过酒店挂职工作的教师回校后将酒店工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立基本职业技能做为教学主线,再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将各专业知识进行重组、衔接;确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

根据教学模块确定考核内容;确定了课程教学模块后就各模块教学内容确定考核内容。就酒店管理专业两门课程为例:《餐饮服务与管理》根据酒店餐厅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情况,同时结合国家“餐厅服务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将该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为十个模块:分别是酒店餐饮部组织机构和基本职能;餐饮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餐饮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托盘、餐巾折花、中餐摆台、西餐摆台、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考核内容就根据这十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求掌握的标准进行确定。《酒店人力资源与管理》教学内容根据酒店人力资源部工作内容,结合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技能要求确定六个教学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同时我们的专业教师根据学校对这门课程缺乏实训设置的特点,将实训内容分解交给合作酒店的同行们,他们选择工作这余到校为学生做讲座,让学生在讲座过后写论文的方式完成部分考核。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 会计专业 教学质量评价

一、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培养目标

会计学本科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会计学作为应用学科,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外向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国际经贸规则及会计准则,具有国际眼光、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文化基础,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初步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或社会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能力要求

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

1.专业能力。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并具有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及时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和规避风险的合理建议。

2.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

(三)素质要求

1.人文和科学素质。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注重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2.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3.身心素质。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

4.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主要体现为:(1)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2)熟悉法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依法核算,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4)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堂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理论课堂教学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等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应包括实验和实训课、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写作。

会计学专业各门类方向的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40至160学分为宜,其中课堂教学课程的学分比重应不高于80%。

(二)课程设置

1.理论教学课程。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至少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公司财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模块。会计学专业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参照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与学分。同时,需要根据专业必修课程体系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与学分修读要求。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与延伸关系,并形成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同时,会计学专业应当着眼于学生均衡知识结构的形成,按照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科技、语言与文学、健康与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经济与管理等类别设置通选课。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重应大于25%。

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方式外,还应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其他教学方式,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夯实基本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的结合,根据就业为导向把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五大课程模块,构建科学完整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模块,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21%。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经济应用数学、英语、体育、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

第二模块,职业基本理论素质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14.1%。具体包括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基础、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财经应用文(增设)。

第三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40.8%,具体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第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20.4%。具体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资产评估、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证券投资分析、ERP沙盘模拟实训和会计专题,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毕业教育与论文。

第五模块,综合素质拓展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3.7%。具体包括军训、入学教育、心理与伦理学讲座、领导艺术与行为科学、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校本课程等。

改革的重点放在第二、三、四模块,要使第二、第三模块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时间安排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时间相匹配;第四模块要注重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以往的流于形式的毕业实习改为先行观摩实践、同步渐进模拟实践、综合应用模拟实践和社会岗位实践。会计学专业应当充分使用案例分析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素材并指导学生提前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充分讨论,形成互动与交流。案例讲解需要将案例资料与经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理解经济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培养其经济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课程。为了弥补学生在应聘时所面临的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将整个会计实践教学分为先行观摩实践、同步渐进模拟实践、综合应用模拟实践、社会岗位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五部分。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至少可以得到相当于在企业工作两年的经验。

(1)先行观摩实践。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带领学生到校内模拟实训室及校外企事业单位等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情况及其主要内容,初步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

(2)同步渐进模拟实践。是在各个学期进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针对每个学习完毕的知识点开展同步渐进模拟实践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通。同步渐进模拟实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技能实践。①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训内容为凭证、账簿、报表编制原理。②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内容为Word、Excel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实践。①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纳税会计、物流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核算、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经营决策、业绩考核、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②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数据库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Excel与财务管理、SQLServer2000数据库、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电算化统计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系统程序设计、电算化基本操作等。第三阶段:职业综合技能模拟实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会计模拟实验综合实训课和校内外实践训练,实训内容主要是进行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模拟会计工作岗位训练。另一部分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财务软件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的综合实训课,实训内容为熟练使用金蝶、用友、会和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3)综合应用模拟实践。是指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实训教学,主要是将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电算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知识融通起来,进行系统的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连贯起来,形成较为综合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今后进行具体会计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会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4)社会岗位实践。社会岗位实践分为暑期校外岗位实习和毕业校外岗位实习,改变以往到大学四年级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做法,鼓励学生每一个学期放假都到企业进行实习,并规定相应的学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时间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掌握实际会计技能。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更为用人单位所青睐。

(5)毕业论文(设计)。会计学专业应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导向,体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毕业论文,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或实践运用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三、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一)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1.理论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1)专业能力关键指标:通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考核成绩来体现。(2)综合能力关键指标:通过手工做账能力、电算化做账能力、成本核算能力、报税能力、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力、报表分析能力等考核指标来体现。(3)综合素质关键指标:通过军训、入学教育、心理与伦理学讲座、领导艺术与行为科学、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课程考核成绩来体现。

2.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体现如下几点: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会计专业的特色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即确定战略目标,同时将战略目标细分为四个重要的相关方面,首先是财务指标,即会计专业为学院贡献了多少利润。其次是客户,主要是提高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对会计教育的满意度。其三是业务流程教学过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改革应该是重中之重,包括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其四是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可以通过学生考研通过率、从业资格通过率、助理会计师通过率等指标来考核。同时会计专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软硬件设备、优质的后勤服务等。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会计实践活动和岗位要求分析入手,根据企业会计岗位用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优先,以素质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围绕企业会计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职业能力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同时也要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

1.专业能力目标(25分)(见下页表1)。

2.综合能力关键指标(25分)(见下页表2)。

3.综合素质关键指标(25分)(见下页表3)。

4.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指标(25分)(见下页表4)。

由于独立学院长期以来习惯于过去的考核模式,因此要保证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对学院和会计系内部的组织文化进行变革,以减少实施的阻碍因素,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削弱等级观念,在执行评价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协调、沟通;不同的职工之间要持有积极、客观的态度全员参与,从而使我们的办学能力与水平、教学质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政府满意、学校满意。X

参考文献:

1.曾海霞.对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5,(29).

2.高云.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6,(08).

3.田松.高职学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06,(12).

4.代玺玲.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5.刘平.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6.徐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与教学内容相容关系、延伸关系,又加强了各环节之 间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第一类实践环节包括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等,这些 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从业能力的必修课,它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第二类实践环节是课程设计类,有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共关系 实务、企业形象策划、影视广告摄制,在开课时间上体现出前后关系。第三类实践环节是创 作类,设在第7学期末,这时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本形成,创作出较成熟的作品是水到 渠成的事。第四类实践环节是研究类,其中的两次科研训练呈递进关系。第五类实践环节是 综合类,含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是对一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知 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是对四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由 浅入深、学以致用的规律和目的。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课程中展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活动,包括诸多环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合理的项目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keyskills)是德国梅腾斯(Mertens)教授于1972年提出,在西方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能力包括沟通、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创新创业等等,也被称为“软实力”,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些技能是一个人适应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尝试着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这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一。1.课程设计思路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设计应当符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知名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经验,以及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项目、授课方法、考核手段等。通过对跨国经营企业,尤其是浙江宁波本地企业的调研,将真实的国际营销案例与工作融入到课程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增加课堂趣味性、真实性、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任务驱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双语课程体系。2.课程目标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结合企业“走出去”实情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最后,有意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以上三层目标均以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项目设计也以此为基础。3.课程内容设计按照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内容设计始终围绕“以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共八个项目,采用自编教材,结构与内容更符合本课程改革目标,使用双语形式。课堂活动同时设计了头脑风暴、案例讨论、“戏剧化”等环节,理论要点通过迷你秀的模拟表演强化。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及其他课堂活动,训练职业能力、掌握课程知识、掌握应用技能。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

基于本课程项目活动开展需要一定课时的理论准备,因此课程设计分为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为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第二个模块为国际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理论部分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比如营销观念、4ps、4cs、国际营销环境、市场调研、进入国际市场模式、stp战略等等,模块一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知识要点的巩固。在传统讲授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英语短剧表演,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并增加课堂趣味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比如营销理念环节可以安排营销小故事演绎,市场调研环节可以安排各类调研形式的表演等等。1.项目设计项目设计主要体现在模块二中,主要有八个子项目,分别为建立公司、国际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市场选择、stp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司蓝图。(1)建立公司要求各小组确定公司名称、宣传口号、主营产品、商标、主题歌等基本要素,并通过自主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手册可以提供相应的产品信息、组队要素等供学生参考。(2)国际市场调研分析项目手册需要提供主要市场范围,比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提供越南、美国、南非、巴西、日本、西欧等市场选择方向,并列出调研主要内容,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3)目标市场选择要求学生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公司主营产品等情况,选择目标市场,并做出说明。(4)Stp战略要求学生为目标市场产品进行制定stp战略,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5)国际市场进入要求学生为主营产品设计进入目标市场方式。(6)公共关系要求学生为产品设计广告代言等活动。(7)危机管理设计几个危机情况,要求学生就某一情况给出应对策略。(8)公司蓝图主要以小论文形式对公司国际营销某一方面给出自己的看法。以上各项目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安排子项目的汇报,或者在期末以产品的形式安排汇报。2.编制分组团队协作主要在模块二开展,也就是项目化阶段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相应理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一般5-6人一组,每个组即为一家虚拟公司。要求各小组经过内部协商,确定公司名称、主营产品、公司口号、产品商标等要素,并选定组长,负责项目的工作分配,组织小组成员顺利完成各个项目。在教室等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以团队方式入座,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也可以以该团队为单位,通过加分的方式增进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3.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迷你秀活动表现、团队项目成果、论文写作。迷你秀活动主要考查学生个人素质,包括创新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公开演讲等方面的素质;团队项目主要考查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营销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创新能力等;论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模块一相关练习也可以作为考查的方式与内容。课程考核秉承阶段性展开、技能与素质考核为主的方针,改变以往传统的卷面理论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实施效果与经验

本次课程改革已经在国际商务专业两个班级展开,学生人数为110人,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自编教材与项目手册等符合课程设想,效果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国际营销知识点掌握扎实,英语表达、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思考。比如教学硬件、与本地企业合作、师资力量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上一篇:心理健康自我分析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