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课程范文

时间:2023-06-05 11:16:47

风险评估课程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教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于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美国政府2002年颁布《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欧盟国家也把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2003年7月23日,国家信息中心组建成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提出了我国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对策和办法。2004年,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制订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两个风险评估的标准;2006年又起草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1]。这些工作都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评估并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课程发展十分迅速,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广,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不能使该课程的特点很好地展示出来,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新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它涉及信息系统的社会行为、管理行为、物理行为、逻辑行为等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检测。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南,用来确定合适的管理方针和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产,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2]。自2001年信息安全专业建立以来,高校在制订本科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侧重于具体安全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和讲授,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等安全理论与技术的传授。从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看,多数侧重于对“信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基本内容的介绍上,而且教学课时数也较少,只有十个学时。当前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该课程在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的建设与研究迫切需要深化。

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本科教学大都以理论内容为主体,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安排较少。一般高校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主要以理论内容的讲授为主,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较少,实验内容也大多属于验证性质,缺少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践内容和课程设计;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激励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前开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高校还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经验也比较缺乏,仍以主要由教师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课时较少,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和研究,基本没有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特点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3.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师资。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起步晚,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而且受到资金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此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涉及管理科学、安全技术、通信和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对于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学习好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加强实践训练。

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不是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或战略人才,而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确实能解决某些具体安全问题的实用型人才。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重新确立课程培养目标。①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目前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多种多样。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也需要培养他们科学地提出解决安全隐患的方案及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对信息系统的资产进行分类,对其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对象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包括使用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具,可在模拟实验里,通过不断地训练实现。③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急剧增加,为此各国政府都不断提出和完善了各类信息安全测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理解和解释最新的国际、国内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另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也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实验验证和考试、考查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力分析信息系统安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最终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具体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2.增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和相关标准的教学。信息安全测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和保障。2006年由原国信办《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国信办2006年5号文);同时,随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推行,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颁发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等多个国家标准[3]。为了保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Z24364-2009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GB/T

22080-200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2081-

2008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GB/T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5063-2010?摇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测评要求》、《GB/T 20010-2005信息安全技术包过滤防火墙评估准则》、《GB/T20011-2005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评估准则》、《GA/T 672-2006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评估准则》、《GA/T 712-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等相关评估标准和指南的学习,并编制相关的调查、检查、测试表,重点强调对脆弱性检测的理论依据的描述,检测方法及其步骤的详细记录。

3.利用各种测评工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资产赋值、威胁量化分析、安全模型的建立等环节的教学和实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课程要求。我们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实践中通过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并对具体的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分析,加深了学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增加了主动型风险评估工具Tenable扫描门户网站系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通过评估,该系统的服务器存在感染病毒的症状,其原因是服务器存在特定漏洞。为此我们使用漏洞扫描器对该服务器进行扫描,发现了“远程代码被执行”漏洞,而且该漏洞能被蠕虫病毒利用,形成针对系统的攻击。通过案例特征提供了的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测评工具对具体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其认识到主动型评估工具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快速了解目标系统安全状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论述了当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根据信息系统在新环境下面临的各种威胁,制定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案,并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下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付沙.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26(8):6-8.

[2]杨春晖,张昊,王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辅助工具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12):75-77.

[3]潘平,杨平,罗东梅,何朝霞.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检查评估实践教学探讨[C]// 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2011,(8).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七期重点教改课题(N1885010039)的资助。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2篇

食品风险评估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严重性进行预先的安全分析与评估,为制订基本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在预测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基础上,掌握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做出定性、定量的评价,以便提出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并控制事故的发生。

一、风险评估

(一)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对于化学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污染物和天然毒素)而言,危害识别主要是指要确定某种物质的毒性(即产生的不良效果),在可能时对这种物质导致不良效果的固有性质进行鉴定。实际工作中,危害识别一般采用动物和体外试验的资料作为依据。动物试验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它们必须遵循广泛接受的标准化试验程序,同时必须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GIJP)和标准化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程序。

(二)危害描述

危害描述一般是由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对于营养素,为制定每日推荐摄入量(RDI值)。

(三)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主要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人体对于该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有关食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浓度两方面的资料,因此,进行膳食调查和国家食品污染监测计算是准确进行暴露评估的基础。

(四)风险描述

风险描述是指就暴露量对人群产生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暴露量小于ADI值时,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同时,风险描述需要说明风险评估过程中每一步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进行额外的试验(特别是人体试验)加以克服。这些试验可以在产品上市前或上市后进行。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最显著的危害是致病性微生物。CAC认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迄今为止控制食源性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HACCP体系确定具体的危害,并制定控制这些危害的预防措施。在制定具体的HACCP计划时,必须确定所有潜在的危害,而这些危害的消除或者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关键。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教育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所有成员国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教学课程中,开展针对食品操作人员,消费者、农场主及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的符合文化特点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教育规划。我国是WHO成员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安全C合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更应该构建安全风险教育体系。应在现有开设的食品科学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食品道德与伦理学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课程。应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其规范的伦理道德,增强其法律意识。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力度。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问题,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尽快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防范进口食品给我们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不合格的食品流出国门,政府应积极建立在科学分析和风险分析基础上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全部强制采用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跨越技术壁垒,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食品的风险评估就是评价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这三个环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办法,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危险性分析的框架,或者是叫风险分析的框架。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法律规定的、有权威性的风险评估机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都认为:第一、应该把风险评估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形式来保证风险评估的实施;第二、培养专门从事食品安全评估的人才;第三、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第四、要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及时了解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建立具有完全法律地位的风险评估机构,赋予其法人资格,使他们能独地做出行为,拥有准公共权力,保障它们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同时也对其成立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它的专业技术性;其次,建立对风险评估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包括自律机制、互律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风险评估机构的运作机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a.风险评估机构负责对食品安全进行基于准确、客观、科学、全面的数据的评估,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中可能存在及已被评估的风险信息,并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降低风险的行动措施,以及编制风险评估报告;b.为降低评估成本,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风险评估机构可委托经过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已获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能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等技术服务的法定技术机构或组织为其提供风险评估的数据依据;c.风险管理机构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四、结论

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风险则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政府要构建有效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就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食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即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包括食品的科学技术。食品的法律法规,更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和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教育和认识水平,以及政府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完整、协调、统一的监管。通过这种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最终建立起职责分明、法律法规健全、国际化的食品安全风险化解机制,预防食品发生风险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化解食品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3篇

1进行岗位分解,分析工作任务

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通过对审计岗位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来掌握该岗位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列出该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规范,从而确定《审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助理审计岗位为例,该岗位的工作任务是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开设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负责收集、检查和复核审计证据;能完成项目主审交办的其他工作。

2工作过程导向在《审计》课程的实施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0财务管理1班的《审计》课程进行改革,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我们以组织学生审计某个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为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将审计教学分为五个工作任务:审计业务承接阶段、审计计划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实质性程序阶段、审计完成阶段。以工作任务三风险评估阶段为例介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的具体运用。江苏天成公司风险评估阶段审计:(1)能力目标设计:①具备进行重要性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②具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审的能力;③具备熟练运用审计抽样技术的能力;④能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2)知识目标设计:①审计重要性含义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审计风险模型;②内部控制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描述,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测试;③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及方法,固定样本量的抽样技术与均值估计变量抽样技术的运用。(3)工作任务设计:①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②评价内部控制;③确定重要性水平;④进行审计抽样,确定审计风险。(4)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描述风险评估阶段审计是审计计划阶段的前奏。民间审计组织在制定审计计划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作初步的了解,然后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否则,极易造成审计任务失败。第二阶段:知识学习以江苏天成公司相关资料作为实训平台,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去评价内部控制,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什么是审计风险,怎样进行审计抽样来确定审计风险。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控制测试,接着确定重要性水平,把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个账户中,然后使审计风险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之前所确定指标和相关要求,进行有关数据的计算,最后根据审阅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性账户,完成分析性测试备忘录。第四阶段:学生活动与问题讨论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过程中,分组讨论审计风险水平确定的合理性、可行性。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每小组成员派一名代表讲解风险水平评估确定过程及合理性,并组织其他各组学生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风险评估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在整个学期《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任务,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加上实物的展示,对学习成果的演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审计职业岗位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审计理论及审计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万盛 童莉莉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4篇

摘 要: 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中引入社会参与,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但在我国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的社会参与中,特

>> 构建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 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研究 农民土地政策参与的困境与破解思路 我国地方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的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 破解旅游产业困境的政策机制及其作用 专家的政策参与和政府回应 国际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宪法对社会道德困境的回应 社会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角色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 中国进入风险社会:现实困境与策略回应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回应 试论科学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及其破解 重大民生工程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时间窗口调研 论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关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的综述 关于完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初步探索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河南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年9月12日。

④林敏娟:《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局限与突破》,《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2期。

⑤秦鹏、唐道鸿、田亦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主体困境与制度回应》,《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⑥董幼鸿:《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制度建设――以政策网络理论为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学以致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965-0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是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已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一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1]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社会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通过对多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教学发现,学生普遍对课程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如何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和理解课程的地位、内容、作用和应用,以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能力培养等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并进行实践和实施,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与了解,从几个方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实践、前导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而教学设计采用的手段基本是满堂讲述,围绕理论讲授的内容占到总课时的99%,学生理解困难,缺乏基本的实验实训环节等问题。

1.1 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学习课程没有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高考后选择填报专业时,对所选择的专业真正了解的只有约占7%左右。也就是说,学生选择学习信息安全专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问及为什么选择信息安全专业学习时,回答如下:觉着能够有好的就业的占59%,个人志向和兴趣占7%,父母亲让选择的占28%,讲不出原因或出于好奇的占6%。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学生在真正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无所适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少数学生学习处于茫然和困惑的状态,学习处于应付课堂考勤和考试也就不言而喻了。如图1所示。

1.2 课程实践环节非常少

从目前情况看,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理论讲授内容占到了课程讲授的主体。课程实验和实训内容非常少,有些甚至因为各种原因没而有进行实验和实训的训练,实验和实训的训练只是停留在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和实训大纲阶段。从实验和实训的训练对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的调查显示,学生对开设实验实训课程的期望值几乎是百分之百。其中认为,实验和实训的训练,对课程的理解和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占到91%,实验实训可有可无占2%,实验实训的练习只是走过场而已占4%,实验和实训的练习对课程的帮助不大的占的3%。见图2。

1.3 前导课程学习不够和自学能力较差

对于高职高专的大学生来说,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前导课程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物元分析方法等,及有关信息安全专业数学基础方面的课程。主要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列入或非常少的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学习。同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跟不上,稍微难一点的知识就无法理解和学习,再加上没有实验和实训环节帮助理解知识点,学生几乎只是应付到课率考勤和课程考试,学习效果差,一个学期下来收获不大。

2 教学设计改革与对策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发展十分迅速,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使该课程的特点很好地展示出来,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要求,教学改革实在必行。[2]通过调查上述学生在专业选择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教学设计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并有效地加以实施。

2.1 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专业教育不止是大学新生入学后必须进行的项目,它可以向前延伸到高中第三年级阶段,让有志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较早阶段,对学习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和专业方向,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进入大学后,专业教育不能只是在新生入学时,例行公事似的进行一次就告结束。因为就算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些了解,但由于专业学习才刚刚开始,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地位、作用和应用、各个知识点掌握难易程度、个人能力培养等每一个项目,常处在一个想要迫切了解、模糊与好奇和期待解决、不断询问希望得到答复的阶段。因此,专业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至少,在学生学习的初期和中期是不能缺少的。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每一个阶段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学习的概念,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如何有效的学习专业。专业教育应结合各个阶段课程学习的内容,结合未来在工作中的应用和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要求进行。除了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校教师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进行专业教育,或不定期地进行专业教育讲座。

当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后,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解硬件设施安全风险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由设计缺陷引起的安全风险,软件设施安全风险涉及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软件通用应用平台等方面产生的诸多风险因素,如缺陷、后门、口令获取、病毒、地址欺骗、路由攻击、逻辑炸弹、恶意代码等等出现的状况,如何运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手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学会运用技术手段解决信息安全风险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用案例演示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专业学习,激发出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2.2 把课程实践环节放在必须的地位

实验和实训的技能训练,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学好专业课程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理解枯燥的概念、定义及数字的出现和产生等内容帮助很大,同时对未来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在感性认识和能力培养上也非常必要。“首先,学校应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开发。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联系,双方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突破实战项目匮乏,实训基地短缺的瓶颈。”[3]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认真准备课程的实验和实训大纲、实验和实训和指导书及教学辅助资料。并将实验和实训大纲、实验和实训和指导书等教学相关资料提早一些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较早地对实验和实训内容有所了解,撰写的实验和实训指导书内容,尽量做到与当前企业生产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心中有数”,即带着想法,带着问题,带着拟解决的方案来课堂。对每堂课的训练任务,完成项目和当堂检查考核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做到检查执行。根据实验和实训内容的不同,完成实验和实训的项目时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或实训内容,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对学生的提问,应给予认真解答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敦促其重复地进行实验或实训的项目训练,教师给予耐心指点和辅导。或者,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进行团队间的考评和评比,团队和老师给予点评,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和实训内容。

教师利用各个假期参加企业顶岗培训后,可以作为辅助人员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企业项目建设,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指导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实际工作中整个生产环节,技术实现要求。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企业开办专业工作室,把企业项目部分引到学校中来,把专家和技术人员聘请到学校来进行专业指导和教学,师生共同完成参与的企业项目内容。同时,让师生也了解到企业和社会最需要什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不断调整,对课程和实验实训内容不断更新,尽量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不断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和部级技能竞赛,在参赛时间上和技术指导质量上有所保障,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这也是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激发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此外,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未来学生毕业后求职也有很多的帮助。

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和实训的设备定期维护与保养,对软件的升级与更新,学生在使用实验和实训设备时应有的责任心,也都是正常开展实验和实训的项目练习不可缺少的。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

为了弥补高职类院校课时数量的不足,而导致有些专业前导课程不能完全开出的情况,对于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在选择学习专业选修课后加以补上。学校还可以专分业,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专业方面的学术讲座。当然,这需要在开学时就已经做好计划,并且能够完全实施,同时也和其它教学资料一起开课时发给学生。

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样重要,同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整个学习的学习过程中。

虽然学生进入了大学学习,但是在小学和中学长达十二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什么问题,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做什么作业,学生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接受学习,基本上习惯了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甚至于有些创新想法的学生几乎是凤毛麟角。

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惯性思维和被动学习,从等待到主动发起自主学习,根本上是要学生弄清楚被动与主动的表象,产生的根源,如何解决。如何培养自己要求学习的意识。我们除了上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外,老师在课堂及实验和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在学习意识上的不同和思考,学习方法上的不同和比较,学习手段的不同和采用,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教会学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时,我们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打消提出问题时,他人或老师觉着幼稚或是不着边际等各种担心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学能力在这里主要是指专业学习能力。有了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将是愿意接受学习的过程。我们指导学生从了解专业课程内容的每一个阶段,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目标开始,检查每一个学习阶段,自己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要求和需要继续努力去做的。学会观察与交流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所谓观察就是学生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和一切可以对自己专业学习有所帮助的人行为能力的观察。所谓交流就是学生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和一切可以对自己专业学习有所帮助的人的交流。从观察与交流中,比较差异,不断思考,开启思想,获得帮助。同时,我们经常提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 教学效果比较

通过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我们对三个班级126位学生调查比较,看到学生在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时,在积极性和兴趣、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实验和实训动手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有了明显地提高,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经验。见图3。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不仅让学生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收获较大,也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借鉴。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涉及的领域已经相当广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计算机、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安全防范至关重要。学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业课程,已经不是单纯的解决技术问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集合了综合性学科的知识。因此,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实验和实训的能力练习与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未来职业工作中能够很快地与社会接轨,我们要求学生不断关注信息安全领域发生的新闻事件,不断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不断创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提出法律手段来保护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小平,付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教程[M].3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 任勇军,郑关胜,李含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5):46-48.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他将客户置于一个经济环境中,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的等构成控制因素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现代风险导审计模式又可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简称为RBSSAA (Risk-Based Strategic-Systems Audit Approach),是一种广元化的风险观念,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一种狭义的“会计视角”(Accounting Lens)。它要求注册会计师仅仅关注与会计报表有关的重大错报行为,即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很少关注被审计客户的战略风险和经营环节问题,因而其实际效果较差。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思路在于:注册会计师要想控制审计风险,必须站得高、看的远。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从更高视角去审视被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从源头上找寻滋生会计舞弊的种种迹象,以最大限度地识别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问题。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审计重心前移

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强调风险评估,审计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这一点在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IAS315及我国刚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两个准则均用大量的篇幅规定了了解客户并进行风险评估的有关事宜。这也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即:深入了解客户、严格风险评估及强化风险评估对审计程序的指导作用。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在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人为将风险评估分为固有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评估,对固有风险评估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固有风险评估不到位,从而使风险评估以控制风险评估为中心;在审计实务中将审计程序分为三大类:了解内控、测试内控和实质性测试,前两种程序都是用于评估控制风险的,也造成风险评估以控制风险评估为中心。而现代管理层舞弊则是绕过或逾越内控,往往导致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审计风险很高,所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新认识到固有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但因前述原因所以评估联合风险,并以联合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审计测试(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风险评估更加重视对客户经营风险的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评估,现代风险评估仍落脚在审计风险评估上,但更重视间接评估,充分借鉴和吸收了战略分析的成果,从了解客户经营环境、评估经营风险入手。因为:一是出于持续经营的考虑,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失败;二是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经营风险超高,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三是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可能失真;四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合理性评估也要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五是从经营风险入手容易将审计拓展为咨询。

3.重视审计策略,强调具体审计测试个性化

传统审计程序存在标准化的倾向,其结果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客户的预期,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是审计人员出身,或系统学习过审计,或长期与审计师打交道,这使审计人员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为此,国际新审计风险准则已要求对重大错报风险考虑选用“出其不意”的审计程序。例如考虑询问除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外的员工或外部人员(如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估价专家等)。具体审计测试个性化就是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使审计工作不再是机械性工作,而是充分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创造性,审计工作本身更具吸引力,审计效果也更好。

4.审计证据内涵扩大

由于强调风险评估,而将客户置于广泛联系的经济网络之中,审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进而评估审计风险,所以审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三、推动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措施

1.重构注册会计师知识能力框架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改变审计思路,从企业环境、经营战略入手,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这要求注册会计师有很强的企业分析能力,从而特别强调专业判断;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实质上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它提升了审计的技术含量,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抽样需要根据审计对象的总体及特征,选择抽样方法,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对直接或间接取得的证据,注册会计师要判断证据来源的可靠性、适当性和充分性,并以此决定是否扩大或追加审计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异常事项、重大事项要运用专业判断决定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等,只有很好的运用专业判断才能提高审计的质量,避免形式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注意依靠执业经验和行业知识的积累、同业交流等对自身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重新构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要求更高更全面,因此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在审计课程中要全面引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以适应风险导向审计带来的变化;其次,应开设企业分析与估价方面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加强分析能力,以全面了解企业内外环境以及准确评估经营和审计风险;另外,由于现代IT技术在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中作用显著,而我国教学和考试中对其在会计和审计中的运用涉及很少,因此应该在会计和审计课程中增加工运用的部分。

(3)加强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相关知识能力培训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训练,并且可以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审计从业人员报考ECPA方向的MPACC,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定位其知识能力框架,指导其在实务中的应用,避免理论与实务脱节的现象。

2.完善法制环境

健全的法律环境虽然不是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必要前提,但风险导向审计作用的发挥确实离不开一定的制度安排,研究表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对于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言,其长期性政策效应优于加重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的处罚,因此完善法制环境有利于审计人员做出正确选择,是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并行措施。

(1)完善相关法规中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分散在《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由于立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同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因此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必须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保持执法的一致性;其次,提高责任认定的可操作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仅就自身的重大过失和欺诈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缺乏区分普通过失、重大过失与欺诈的标准,所以应根据归责原则与作为性质对其进行界定,同时明确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依据,以进一步明确何种行为追究何种责任。

(2)完善民事责任制度

我国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与刑事责任规定太笼统,特别是对民事责任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客观上助长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投机行为,因此迫切需要落实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应考虑:明确民事责任对象,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确定审计受益第三者的范围,落实会计师承担责任的具体对象范围;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降低业外人士特别是会计报表的利害关系人如广大股民的诉讼难度;健全诉讼机制,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另外,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业务检查制度,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监督力度。

(3)扩大宣传,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建立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扩大这些准则的影响,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建立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站在风险的高度上制定审计程序,使审计人员由被动地承受审计风险到主动地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理论与过程紧密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执业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制度基础审计的完善和发展,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现阶段,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业过程中,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相信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将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得到普遍的认可,尤其是新的审计准则在明年的运用,也必将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形象。

参考文献:

[1]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沦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第4期

[4]文颖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7篇

民航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适应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民航的人才需要。《公司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把服务民航、服务地方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结合航空公司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课程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民航运输专业技能,还系统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行业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一)基于竞争力导向的财务战略选择与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企业理财环境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化和不确定化,企业加强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界的趋势和潮流,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战略调整和战略发展的阶段,因此对航空运输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诸多职能战略之一,它不仅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而且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同时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竞争力中,财务战略及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有了健全的财务体系和有利的融资、投资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地实现。通过对航空公司、机场财务战略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民航的经营管理中,为民用航空企业科学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核心竞争力关注于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在环境中的定位、企业价值链中最具有增值部分的作业、建立战略联盟。核心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支撑点,是“内力”,核心竞争力是“外力”,两种力量结合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综合能力。

基于分析,财务战略模块可以重点讨论财务战略目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尤其是民航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财务战略决策、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计量与评价。公司投资战略、公司融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一带而过,主要航空公司(如三大航)和主要机场的财务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和评价可以以案例的形式穿插。主要教学内容安排见图1、图2。(图1、图2)

(二)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构建与评价——以民航运输业为例。民航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与高风险等“三高”特点。从航空公司经营过程来看,航空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从全民航角度看,都需要一套科学与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规避体系,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航总局的行业监督与指导等宏观调控作用,同时使得航空公司能够预知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与对抗各种风险。通过对民航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体系的研究,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探寻规避风险的机制、途径与方法,使得航空公司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规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课程从我国航空公司的自身需要出发,结合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特点,研究航空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成因与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一套适应我国航空公司实际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指标、风险处理及规避机制与规程,运用与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评价模型,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把握航空公司经营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各种风险现状,分析与研究航空公司风险形成机理,研究航空公司的各种风险构成(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研究);对航空公司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风险的定性分析研究:运用流程图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分析;各种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航空公司所承担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研究);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与规避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分析评估机制、风险处理与对抗机制等方面)和航空公司风险分析评估指标与指标体系(包括分析评估原则与标准、分析与评估程序、风险衡量指标及指标体系、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的修正与评价等研究)进行研究;建立与开发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并选择试点单位运行检验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以验证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准确性,并进行修正与完善。

从内部控制与价值管理和价值链的内在关系,不难发现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而设计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对各种价值活动的约束和激励以保障各项价值活动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公司价值链的整体增值。我们的课程要梳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结合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阐述内部控制的内涵,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构建民航运输企业的价值导向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战略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因子的成因、分类及其规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预防和矫正错误和舞弊的萌生与发展,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提升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寻求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补偿系统及其各系统的有机组合,拟定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紧密配合的整体方案。

课程要讨论价值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内部控制突破了企业的物理边界,界定评价主体为控制主体,延伸了评价客体,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避免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盲自乐观和短板效应。根据行业特性,我们搜集近两年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资料,计划实证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内部控制现状,回归分析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控制要素,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与企业价值的博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结合航空公司、机场工作特点,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展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协同式教学等,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团队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为形式,打造一批基于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孵化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贴近现实的科研场景,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最佳途径。开展开放性科研项目运营探索,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民航经济与管理数据库为依托,实现了利用科研项目成果和教师科研能力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转化,而且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方式为一批研科研项目提供了支撑和帮助,真正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民航专业知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采取各种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

四、课程特色

课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不断地充实民航案例,千方百计地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可视的研究项目,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思维,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注重教书育人。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市场调查、预测分析、定价、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以及企业效益财务分析等,综合训练学生利用综合经济、管理、法律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服务民航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关键驱动力和熟悉民航业务流程、业务特点的重要平台。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8篇

Abstract: Now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 teaching mode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eaching mode integrated the content and ability needed in work into teaching, and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makes reform on the Audit cours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signs five tasks, and has carried on the practice.

关键词: 工作过程为导向;审计;高职院校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aud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65-02

0 引言

《审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拓展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事务所、记账公司的基础工作。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审计的基本理论,结合相关的会计知识,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执行审计程序,去分析和解决碰到的审计问题,掌握会计稽核及审计基础工作的业务技能。这就决定了审计教学应该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业务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不了审计业务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审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现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今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把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工作情境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按照工作过程业务环节的顺序,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构建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 工作过程导向在《审计》课程的构建步骤

2.1 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就业岗位 在构建《审计》课程之前,应该先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在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后,我们可以了解到毕业生除了大部分在江苏中小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岗位,也有不少同学在内部审计岗位和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岗位工作。这两个岗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审计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税务处理、查账纠错、职业判断等能力。

2.2 进行岗位分解,分析工作任务 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通过对审计岗位的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来掌握该岗位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列出该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规范,从而确定《审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助理审计岗位为例,该岗位的工作任务是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开设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负责收集、检查和复核审计证据;能完成项目主审交办的其他工作。

3 工作过程导向在《审计》课程的实施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0财务管理1班的《审计》课程进行改革,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我们以组织学生审计某个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为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将审计教学分为五个工作任务:审计业务承接阶段、审计计划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实质性程序阶段、审计完成阶段。以工作任务三风险评估阶段为例介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的具体运用。

江苏天成公司风险评估阶段审计:

(1)能力目标设计:①具备进行重要性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②具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审的能力;③具备熟练运用审计抽样技术的能力;④能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知识目标设计:①审计重要性含义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审计风险模型;②内部控制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描述,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测试;③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及方法,固定样本量的抽样技术与均值估计变量抽样技术的运用。

(3)工作任务设计:①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②评价内部控制;③确定重要性水平;④进行审计抽样,确定审计风险。

(4)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任务描述

风险评估阶段审计是审计计划阶段的前奏。民间审计组织在制定审计计划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作初步的了解,然后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否则,极易造成审计任务失败。

第二阶段:知识学习

以江苏天成公司相关资料作为实训平台,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去评价内部控制,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什么是审计风险,怎样进行审计抽样来确定审计风险。

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

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控制测试,接着确定重要性水平,把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个账户中,然后使审计风险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之前所确定指标和相关要求,进行有关数据的计算,最后根据审阅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性账户,完成分析性测试备忘录。

第四阶段:学生活动与问题讨论

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过程中,分组讨论审计风险水平确定的合理性、可行性。

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

每小组成员派一名代表讲解风险水平评估确定过程及合理性,并组织其他各组学生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

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

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风险评估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在整个学期《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任务,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加上实物的展示,对学习成果的演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审计职业岗位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审计理论及审计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及其评价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胡成智.高职审计课程教学创新初探[J].广西教育,2012(39).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职业能力 审计风险 风险评估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及经营活动日益复杂,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为有效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新审计风险准则,新准则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作为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审计人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高专的审计学教学工作也面临新的难题,如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一、新审计风险准则下的审计风险模型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新审计风险准则修定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ROSM)×检查风险(DR),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考虑了被审单位可能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审计重心为风险评估,运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新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彻于审计全过程,审计人员应正确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制度,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充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出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拟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汇总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设计适合的审计方案。对风险的合理评估是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如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合理评估风险是审计教学的难点之一。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能力的拓宽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合理、有效地评估客户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决定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被审计单位作为被审计对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是处于经济蛛网的一个点,只有将其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分析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此外,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着眼点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财务报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的副产品,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企业所依存的环境,基于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经营风险等,从而考虑对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影响,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审计人员除了需要会计、审计和企业营运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分析经济、法律等外部环境导致错报风险的能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实施由外至内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被审计对象所在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客户的经营战略分析着手,其中审计人员特别要关注行业的专属问题,例如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赔偿和法律监管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基于经营风险推导审计风险。不同的审计风险源于不同的经营风险,而不同的经营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对象不同的行业、监管、市场、战略等众多因素。审计师只有恰当地分析并掌握了这些环境因素,才可能合理关注每个被审计对象不同的风险状况。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风险识别能力

现代普遍认可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存在不利于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自主创新等因素中,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可能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能局限在会计的范畴,应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基于价值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

(三)有效沟通能力

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其中最重要程序之一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审计人员作为信息不对称的第三者要通过有效良好的沟通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审计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对风险导向审计起着关键作用。

(四)行业分析能力

了解被审单位主要产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状况,将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业绩指标(销售毛利率、市场占有率等)与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企业进行比较,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能源供应与成本,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等。通过对其业务风险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三、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的教学措施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能够跳出会计数据而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行业分析、企业战略风险等审计职业能力。传统审计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风险评估能力,如何改进审计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强化审计风险教学理念

审计学教师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树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审计过程中形成审计风险理念,认识风险评估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提高审计职业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审计风险模型,意识到风险评估在现代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审计工作中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理性面对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实施总体应对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主线,以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p#分页标题#e#

(二)增加审计学的前导课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从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市场等外部因素和被审单位的经营战略、经营风险分析等内部因素推导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具备产业组织、管理战略等知识才能在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层面分析审计客户。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舞弊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对人和行为的理解有助于舞弊风险评估。因此,高职高专在审计学的前导课程有必要增加产业组织、管理战略、组织行为和心理学等课程。

(三)审计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审计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相关知识更新快,教师应及时更新业务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教师还应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丰富实战经验。授课过程列举实例和自身体验,增加课程生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课后能查阅企业管理、经济形势等方面的资料,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为特聘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改进审计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如何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产生职业怀疑。枯燥的讲解学生没有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要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具体生动的案例能让学生有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理论、能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风险导向职业能力。目前审计计案例主要涉及会计处理、错帐等,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舞弊方面的案例较少。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因此,要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需要改进审计案例。

此外,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类型的案例。首先给出引导式案例,引导式案例设计通俗易懂,使学生有初步的风险意识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对审计工作所起的关键作用。在具体分析各事项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中,主要使用分析、讨论式案例。例如,在学习了解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评估风险时,列出某公司在200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10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公司所处行业2010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可能存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治理层确定的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8%的销售增长率,且管理层的薪酬与销售增长目标挂钩,所以有可能会虚增收入。最后运用综合性案例,对行业背景、企业管理分析,网上资料查询问卷调查评估可能产生的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审计风险。

(五)适应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情景模拟实训和实践教学

加强审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中突出现代审计风险导向的作用,培养学生作为审计人员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实训中,对学生分组,模拟审计人员实践过程。小组成员运用询问、分析程序和观察等方法。通过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项目组内讨论,给出审计意见。模拟实训中的向客户的询问、访谈还可锻炼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

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审计实习,将学生置于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其灵魂,且能灵活运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经济管理等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分析和发现问题,使审计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实践期间教师要全程关注、适时给予指导。

(六)考核方式多样化、嵌入研究性教学等

为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审计职业能力,审计课程考核方式相应要多样化。例如,开卷、课程论文、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形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其中考试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演绎、推理等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对审计知识的记忆。

结合最新的科研和实务发展动态,将审计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授出来,例如,在最后一次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嵌入一个研究性的主题。这样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深入了解审计风险,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探寻更佳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体手段。

参考文献:

1. 吕春峰. 创新审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4):26-28.

2. 何秀英. 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7,(5):32-36.

3. 孙永亮. 高职审计教材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8):6-9.

4. 马利锋. 关于审计案例教学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4):11-13.

5. 辛旭. 实施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设想[J].财会月刊,2007,(6):40-41.

风险评估课程范文第10篇

一、传统审计实验教学的缺陷

(一)审计技术理念层次不够深入 审计实验只是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账项基础审计阶段,无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富有严密逻辑推理的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审计理念的技术优势,树立现代审计的风险导向思维。

(二)审计案例设计内容不全面 对被审计单位内外环境相关信息介绍过于简单,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描述,经济业务时间跨度较短,没有提供除检查书面证据、分析程序、计算之外的审计证据来源,如管理层对重要问题的口头答复或书面答复资料、实物盘点记录等,因资料提供不充分无法开展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无法运用询问、监督盘点、穿行测试等多种重要手段收集证据,不利于收集、综合解释审计证据的训练。

(三)审计工作底稿设计过于简单 仍沿用旧的体系,缺乏风险评估记录底稿,满足不了对重要会计错漏报领域的专业判断;依靠学生自己设计或完善,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能力,底稿变成了数据简单罗列的表格;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底稿中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对审计程序选用毫无目的,按步就班机械审计,不利于培养审计职业判断。

目前,市场上缺乏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案例资料可供教学利用,规划一套能运用于理论教学又能运用于实验教学的案例资料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二、风险导向案例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一)设计目标 设计一套仿真的案例资料,运用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教学和审计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审计实验)。案例资料是为审计学、财务审计两门专业主干课程的配套实验课而开发的,追求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让教师感到教学上得心应手,让学生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树立对未来审计工作的信心。教师根据案例资料讲解,利用实验中的相关审计工作底稿,清楚地讲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巧,进行教学示范或教学演示,把审计的过程、各种审计取证方法的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利用案例资料实习,自己动手,把对审计理论的理性认识融入到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中,学会采用恰当的审计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如果采用手工审计,可以感受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和方法;通过计算机审计,还可以掌握现代先进的审计查账技术,体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为适应审计现代化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行业信息、被审计单位内外经济环境、内部控制制度、13个月(当年及次年1月)的经济活动信息、会计资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及附注)及相关信息;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导向审计空白底稿、审计内部控制缺陷及实质性错弊参考答案。具体包括:(1)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调研,描述宏观形势、行业发展状况。(2)设计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并设置整体层面的重大风险事项。包括公司历史沿革、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投资方简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员工名册、当年经营情况分析等,在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的需要有目的设置整体层面重大风险事项。(3)确定被审计单位生产的产品品种及主要业务流程、生产技术指标。(4)筛选常见业务,确定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缺陷及实质性错弊常见的类型。(5)按月设计具体经济事项,有目的设计业务层面重大错报风险业务、实质性错弊,为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做好铺垫。使风险导向技术的运用有所收获,增强“实战”的效果。(6)描述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要素,并与重大风险、实质性错弊挂钩有目的设计内部控制不合理、实行无效的缺陷。(7)确定每笔业务所需的原始凭证并编制会计分录。(8)设置原始凭证模版并根据设计内容填写;将会计分录输入财务软件,形成记账凭证、账簿、报表。(9)选择风险导向审计底稿模版。(10)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和内部控制缺陷、实质性错弊认定的需要提供初步审计证据。(11)编制主要审计工作底稿参考答案。(12)整合设计的案例资料。(13)利用案例资料编制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指导书。(14)与审计软件公司联合开发教学版软件,为理论教学提供案例演示。同时考虑实现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挖掘案例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风险导向案例设计的要求

(一)资料新 实验案例资料应包括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两大部分。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按照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来组织,审计工作底稿按照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编制,与对应课程保持高度一致,保持资料的时效性。

(二)系统性强 每一笔会计业务和其他信息设计的目的性要强,内部控制的缺陷与会计错报挂钩,错报又能被恰当审计程序查找出来,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环环紧扣,保证了横跨会计、内部控制、审计三门学科实验资料的系统性。确保了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为审计程序的连续性、系统性提供证据支持。

(三)信息全 完整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会计信息,至少再现13个月的经济业务,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会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此外,还应提供详细的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等非财务资料,为全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信息。

(四)针对性强 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课程时间安排,精选行业,精心设计每笔有代表性的业务,精简实验资料。在设计被审计单位信息时,根据审计教学的需要,针对常见的会计错弊,精心组织业务,事先设计好内部控制缺陷和实质性错弊陷阱,目的是在传授审计查账方法的同时收获审计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兴趣和信心。

(五)技术先进 审计实验课程的最高实验境界是利用审计软件对电子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在较短时间内,能利用审计软件分析性复核、查询等功能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六)经得起检验 每一笔业务应该经过精心挑选,推敲讨论、反复核对,确保差错率低;并且由项目设计老师根据审计流程,采用审计软件辅助编制出对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参考答案,检验与当初设计的实质性陷阱是否相匹配。正反方向都经过梳理,使实验资料经得起检验。

四、风险导向案例设计原则

(一)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克服了传统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失败的缺点,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企业视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网络中的一个细胞,从企业的宏观层面着手,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它强调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重心前移,重视审计计划,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重视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实施程序,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审计教学应切合最新的理论成果,倡导现代风险导向的理念。

(二)与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保持一致,贴近实务操作 在设计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时,应以被审计单位采用新会计准则体系为基础,注重与新会计准则体系保持一致,使实验项目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相同,增强时效性。同时,应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工作底稿作为审计载体。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要求在审计时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审计工作的主线,并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在设计底稿的结构和内容时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突出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性,为审计人员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进行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提供详细的指导。底稿模板应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指南为基础,与实际操作中填写的工作底稿接近,以增强实验的仿真性。

五、风险导向案例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做好被审计单位风险因素的设计 为了使学生在风险评估中识别出风险,可以用问卷调查、管理层答复、会议纪要、内部控制描述等多种形式在被审计单位设计出一些风险信息: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通过让学生采用询问、分析、观察和检查等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并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为风险评估提供充分审计证据。

(二)工作底稿整体结构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相对应 工作底稿包括当期档案和永久性档案两大部分。当期档案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是底稿的主体部分,应贯穿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审计工作主线,主要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工作底稿、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其他项目工作底稿和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部分。永久性档案包括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档案,其内容相对稳定,有关内容需要在实验项目材料中提供。

(三)工作底稿体现“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审计人员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在认定的各项内容中,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在设计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底稿时应明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认定”的对应关系,帮助审计人员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采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具体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并据以对相关认定是否适当确定审计结论以及最终发表审计意见。

(四)工作底稿前后贯通、联系和对应 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要求风险应对程序与风险评估结果有清晰的联系或对应关系。通过运用“认定”的概念和交叉索引,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予以贯通,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相联结,将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予以贯通。如,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对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对应关系进行提示,并提供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库;第二部分是实质性程序具体实施记录。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需要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运用职业判断,从第一部分审计程序库中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并确定实施时间和范围。

(五)全面展现审计证据类型 收集证据是审计的主要工作。审计证据的类型主要有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要通过沟通、询问获取的口头证据、观察获取的环境证据、函证获取的书面证据,在实验中予以体现。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是通过提供会议记录,相关人员口头答复给予相关信息来提供口头证据,通过提供初步审计结果提供实物证据、环境证据,通过提供询证回函提供函证书面证据。

(六)实验答案并不唯一 在审计实验中要求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来帮助发表恰当的意见类型。重要性水平是否合理,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很难定性衡量。由于学生专业判断的能力不一,意见就可能不一样。很多老师都受困于如何根据审计结果评判学生的成绩。对此,指导老师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重要性,其次,强调实验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审计的流程、方法技术的运用、证据的分析。错报是实实在在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查出来,就实现了主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溶冰:《审计课程的隐性知识属性与案例教学》,《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上一篇:金融市场利率范文 下一篇:企业工作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