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6:37:05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报告;内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风险评估工作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识别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应对的过程。

总体而言,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构至少应包括四部分内容:其一,企业情况概述,本部分就企业风险评估项目背景、定位与目标、理念与方案三大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本次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目标与方法;其二,风险评估实施过程,本部分是整个风险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起点,旨在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又有扩展性的通用风险管理标准,从风险管理知识宣传、风险分类与定义、风险评估标准三大方面初步构建企业风险管理基础平台;其三,识别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根据风险调查问卷和风险调研访谈,识别出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以供企业管理层参考;其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职能设置、工作流程及工作防范建议。

以上四部分在风险评估报告中层层推进,构成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以下作详细说明。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一)风险评估项目背景

本部分重点介绍企业的成立、发展沿革,行业背景,分子公司情况以及业务架构、组织结构等。编制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管理层希望借助风险评估项目,有效识别和评估影响本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内外部风险源,并通过健全重大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机制,有效地平衡好风险与收益,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从而防范和降低各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冲击,为企业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二)关于风险评估项目定位与目标

风险评估项目旨在达成三大目标:其一,建立风险管理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又有扩展性的通用风险管理标准,统一企业的风险管理语言和标准;其二,明确重大风险领域,采用全面梳理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和分析企业战略、经营、财务与合规领域中的重大风险,协助管理层统一对风险的认识;其三,团队能力建设与知识培养,加强和提高企业总部和各业务群管理团队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和认知,最大程度实现知识转移。

二、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一)关于判断风险分类与定义

应从企业战略出发,参考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行业风险数据库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并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风险数据模型(即风险地图),从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及财务风险四大方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定义,从而为统一公司的风险管理语言奠定基础。

(二)关于设立风险评估标准

为了对上述四大类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评定并据此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方向,应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标准,以反映风险发生可能性由极低至极高,和风险影响程度由极轻微至灾难性的不同等级。

(三)关于实施风险评估过程

为了协助管理层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风险,应以风险数据库和评估标准为基础,通过风险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与统计,风险调研与风险访谈等多种形式,在企业总部和业务群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通过上述工作,不仅协助企业管理层评估重大风险领域所在,而且还能分析其可能影响的战略及经营目标,从而为企业明确风险责任,改进相关重点业务领域中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方向。

三、针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调研结果

结合风险调查问卷与风险调研访谈的结果,企业管理层对影响本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众多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并由此明确前几大风险的优先次序。这些风险可能是:产业(产品)战略和多元化、战略规划、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公司高层的基调、品牌及声誉管理、销售模式、客户结构风险、人力资源规划及政策、组织结构等等。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在实际经营环境中,各类风险往往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共同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产生影响。为此,还应对上述重大风险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相应的逻辑分析,以协助管理层梳理各项重大风险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搭建

一套成熟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战略(目标)、风险以及流程与控制。企业战略处于企业管理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最高层,是企业风险管理以及流程内控建设的出发点,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风险则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战略目标达成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需要将外部环境、内部经营与战略目标进行对比,以识别出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风险。企业流程与管控体系则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落脚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企业的流程、制度等管控体系中识别出影响,并从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度及流程建立风险应对措施。

(一)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常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三道防线”共同构成。通常,企业均能初步搭建起风险管控体系的三道防线,如:1.各业务部门负责关注各业务领域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2.企业管理部负责公司运营风险管理,对运营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行性、合法性分析和法律风险分析;3.审计监察部主要负责集团的财务审计、经营活动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

(二)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没有完善配套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就如同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缺少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会由于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而效率低下、浪费资源。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或是COSO ERM模型,都将企业的目标分为四大类别,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和合规目标。风险是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而内部控制则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因此,企业有目标就会有风险,而针对每个风险就会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以管理风险,从而合理保证目标的实现。

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协助企业初步搭建结合先进理论基础、契合企业实际情况、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将风险匹配到内控体系框架,并完成对该体系框架的评估、梳理和建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依据风险分层管理、分类管理和集中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另外,在充分考虑企业规模以及业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针对近期及未来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参考及建议。如: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中各管理层级的岗位职责。完善三道防线,其一,各风险责任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责任人、风险联络员等;其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建议由总裁、执行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整体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协调;其三,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察部应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即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意见;审查和评价重大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是否适当,将评价结果向审计委员会汇报。

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反映企业的风险及其分布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形成风险评估初步结果后,就风险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调整、修正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编写出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进行审议。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镇位于县,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0人,辖8个行政村,85个村(居)民小组,全镇农民承包地享受直接补贴(包括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面积为15620.35亩,良种补贴31294亩,其中水稻补贴面积为9707亩,玉米补贴面积为5321亩,小麦补贴面积为2591亩,油菜补贴面积为13675亩。

二、问卷调查情况

我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村组干部、利益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形成了调查分析报告:

1、干部调查情况(40人):种粮农户补贴改革试点基层干部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试点实施意见》不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利益,且补贴面积也不能够准确核实,会引发强烈连锁反应,对较大范围内利益群体造成影响,可能引发大规模矛盾冲突,不同意实施《试点实施意见》。

2、农户调查情况(80人,含土地转出22人,土地转入14人):通过对各类人群的调查,90%以上的群众认为此次改革试点不符合自身利益,改革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不同意本次改革试点。

三、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项目合法性评估:试点方案的实施是否通过本届人大或政府的审议和批准。

(二)项目合理性评估:实施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阶段还缺乏操作条件。

(三)项目可行性评估:现阶段实施试点方案还不可行。

(四)项目可控性评估:部分村组利益受损的群众面较大,如果实施可能导致群访事件发生,风险不可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村均存在人口增长和土地面积调整不同步的问题。国家农村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规定土地经营权是30年不变,而村民自治制度中提及的每五年或十年根据家庭人口的增减调整土地面积的做法并没有严格实施,核实种粮面积必定会导致农户先提出对承包面积调整的要求。

(二)第一轮承包时,田地的好坏、远近等原因导致每个农户承包面积计量不相同,虽然现在经过3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或者是土地调整等项目实施,影响土地等次的因素已不明显,但如果进行重新调整,会导致部分农户对土地面积确定产生异议,认为自身利益受损。

(三)为加快灾后重建项目进度,提升景区形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对建设景区所投入的相关项目所需土地均实行流转,我镇及景区开发而流转土地面积达3000余亩,而且绝大部分土地纳入粮食补贴范畴,已流转土地主要用于景区内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安置点、108沿线绿化、景区内道路沿线绿化、旅游景点环境打造等项目建设,这些流转土地如按照该政策实施,上述项目涉及农户将无法继续享受粮食补贴,给本来就已很脆弱的景区开发环境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严重挫伤群众支持参与景区开发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紧张,极有可能为景区下一步项目实施和开发推进造成严重阻力,使已持续了近六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功亏一篑,使举全县之力兴起的第三轮开发建设陷入瓶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四)景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入驻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在和村民协商土地流转事宜时,签订协议以前就把粮食直补由原承包户享受作为重点条件之一,企业也才能顺利按照议定价格签订协议,如果按照拟实施政策,村民将不会同意土地按照现在价格进行流转,极大打击开发企业积极性,村民收回土地进行复耕也有难度,这将成为景区开发一大不可调和矛盾。

(五)我镇其他村组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二酉精品村用于发展优质梨基地建设690亩,万佛村用于发展贵妃枣基地1487亩等,按照粮食直补试点方案规定就不能享受国家直补,粗略计算涉及强农惠农资金为28.3万元,如果实施试点方案,将对产业规模扩大是限制,也将挫伤村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甚至对村组干部、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稳定因素。

(六)招商引资工作流转村组大面积土地,按照惯例,各村组、农户与业主签订合同的时候都默认粮食直补费用还是由原承包地农户享受,因此有些土地流转费用比较低廉,老百姓也容易接受,项目引进比较容易成功。如果实施试点政策,大部分流转土地用于苗木栽植、药材种植等,已不能享受粮食补贴,但是应该缴纳的水利费依然由老百姓自己承担,对于老百姓来说就间接减少了土地流转费用,而承包商也不可能提高土地流转费用,涉及利益受损农户人数有些村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是一个较大的利益矛盾和潜在火药桶,有可能导致村民和承包业主的矛盾冲突,影响招商项目发展。

五、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在对村组干部、群众进行民意调查时注意掌握尺度,重点强调这次调查仅为试点前的摸底。

(二)下村走访,座谈,广泛了解群众意见。

六、总体评估结论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中国金融体系如果爆发整体性或局部性危机,那么诱因一定在内部,而非外部。

国有银行系统:风险严重,暂时可控

国有银行系统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根据1999~2001年度四大银行的损益平衡表,我们概括出,国有银行体系的收入来源依次是:利息收入(69%),金融机构往来收入(17%),国债收益(10%),手续费收入(2%),汇兑和其他营业收入(2%)。而支出则依次是:利息支出(57%),营业费用(22%),各项准备计提(10%),金融机构往来支出(6%),固定资产折旧(3%),其他营业支出(2%)。可见,中国国有银行体系高度依赖于存贷款的利率差,而金融机构往来的收入和支出实际上可以视做国有银行利润虚夸部分。鉴于国债收益不断下降,中间业务界定不清,国有银行体系盈利能力持续弱化。根据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的披露,在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资产利润率仅0.13%,中国农业银行为0.01%,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0.14%。而同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达到1.50%和1.77%。

国有银行系统的资本金已经接近枯竭

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佳,他们基本上丧失了依赖自身积累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以工商银行为例,在2001年全年工行提取呆账准备金174.6亿元,核销历年各种财务损失106亿元,实现账面利润58.88亿元。假定其不良资产状况今后不再恶化,再假定新增的银行资产不带来新的资本金要求,那么为静态地补充资本金,工商银行至少需要200亿美元,靠工商银行自身的利润积累约需要20年。因此,中国国有银行系统补充资本金只能依赖外部注资。

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仍然偏高

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估算有多种结果。从1994~2001年的多项研究来看,这个比率从24%到50%不等,其中,穆迪氏在1999年和摩根大通在2002年的研究均显示,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重组成本可能高达GDP的18%,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国有银行的“四大”不仅与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未提供数据的银行)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去甚远,而且也远远高于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各国银行的水平(不超过6%)。

在2002年第一季度,戴相龙多次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为25.37%。在2002年7月,戴进一步指出,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又下降了2.25个百分点,总结来说,官方披露目前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为23%左右,但未对促降不良资产的途径作披露。应该注意的是,23%这个数据具有不可比性。一是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没有包括已经转移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5688亿不良资产,如果加上这一块,估计不良贷款率就需修正为35%;二是中国国有银行对贷款仍沿用“一逾二呆”的办法,而非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办法,这也使得名义上的不良资产比率较低。

总地看,目前国有银行系统缺乏较好的盈利模式,资本金严重匮乏,深受不良资产困扰。因此,银行体系的风险相当大,如果以中央银行的广义负债指标M2/GDP来观察的话,则中国央行名列全球首位。

化解这些问题,只有以下渠道:一是撤并营业网点和裁员,这目前已在进行;二是通过政府财政来注资,鉴于中央财政隐性债务压力巨大,财政注资几乎不可能;三是通过银行上市来补充资本金,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决定了国有银行可能需要分拆而不是整体上市;四是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注资,这需要等待《大中型国有企业吸收外国资金并购管理条例》的出台;五是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放松,引入私人部门的注资;六是以直接的通货膨胀税强行稀释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假定在未来10年内国内产出总值的真实增长率保持8%,通货膨胀率也保持在8%;再假定在基年GDP为10万亿元,银行不良贷款2.5万亿,占GDP的25%。在维持“双八”目标的情况下,不良贷款占GDP的比率在5年后从25%下降为13%,10年后下降为6%。国有银行业的现状决定了,从长期看,中国金融业承受的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何阻止高通货膨胀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是未来的重要命题。

证券业:风险严重,随时可能失控

证券机构存在突发性破产的严重风险

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李小雪称,截至2002年5月底,118家证券公司净资产额为917亿元,不良资产却高达460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50%。仅就数据而言,中国证券业的状况较之国有银行尚且不如。在2001年度对87家证券公司的审计中,审计意见不干净的占55.17%,其中带解释性说明的占14.94%、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占12.64%,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家。

造成证券公司不良资产十分严重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一是早期债务继承。早期的证券公司脱胎于银行和信托公司,当时银行和信托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损失严重,在证券公司成立时,被直接划转到证券公司账上。二是资本市场近年来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2001年,中国证券公司的投资和经营损失十分严重。三是以固定回报承诺的方式进行代客理财导致严重损失。在2001年7月之前,大多数代客理财和委托投资的承诺保底收益率均锁定在10%左右。鉴于2000年中国国债市场的总体收益率从3.5%一路下滑,因此大部分委托投资资金都进入了股票市场,并遭受严重亏损。四是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证券公司获得外部注资的可能性也不大。第一,目前中国各证券公司已经陆续进行了增资扩股工作,不太可能进一步募集股本。第二,外国投资银行对中国券商合资兴趣不大。虽然中国已经加入WTO并允许设立中外合作基金公司,但迄今为止,外国投资银行既不清楚中国券商真实的财务状况,也不清楚合资后的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有何业务可做。因此,中国券商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不多。

中国券商得以继续维持下去,在于通过两个渠道补充流动性:一是隐蔽的银行信贷资金和来自上市公司的委托资金;二是挪用客户保证金。据李小雪称,到2002年5月止,仍有18家证券公司在挪用客户保证金。114家证券公司中,有10家超过了10亿元,达到其资产总额的42%。目前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速度已经明显下降,上市公司仍然基本上没有希望赢得投资者的尊重,所以券商破产的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例如,2002年6月7日,中经开已破产,其不良资产据称达到300亿(此数字没有得到中经开清算组的证实)。8月9日,证监会宣布撤消鞍山证券公司。南方证券等公司财务状况也不佳,已经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

不能否认个别证券公司遭受挤兑而立即破产,以及通过证券公司之间的兼并来延缓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由于90%以上的券商均为国有,这将迫使地方政府为挽救券商,而使自身财政赤字急剧增加。

保险机构:目前风险极重,但未来有望缓解

中国保险机构在今后5~10年内,处于最为艰难的求生阶段。目前保险机构的基本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这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中国保险机构盈利能力非常低,靠自身的积累化解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不大。过去的3年间,中国保险企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只有1.19%,而根据Loma《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Companies》披露,国际行业平均水准则为2.1%。中国保险企业的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只有9.99%,而国际同行业平均水准为15%,盈利能力不足和资本不足问题已经凸现。

第二,中国保险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难以估计。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在2001年10月份表示,中国各保险企业的不良资产总计为114亿人民币,2000年减少6亿。如此看来,中国保险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仅为4%左右,而事实则可能大相径庭。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市场的寿险产品多为固定利率的传统型产品,缺乏抵御利率变动风险的能力。不幸的是,自从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调降利率,原有已售出的固定利率保险产品的预定回报利率曾一度高达8%复利,但自1996年以来连续7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由9.18%下调到2.25%(不计算利息税),低于目前保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而过去已经售出的高预定利率保单将仍须按照原有的高利率给付,导致利差倒挂严重,偿付能力恶化。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企业在2000年以前所获得几乎全部寿险保单,基本上出现了巨额利差损失。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中国保险机构的真实不良资产比率和披露值无关。

第三,中国保险公司也很难具有资金运用能力。由于政府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限制非常严格,导致中国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非常低下。目前中国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1998年10月,国家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但只可从事债券现券交易;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8月12日,国家将保险投资范围放宽到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债券回购业务;1999年10月底,国家允许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但2001年,中国保险机构推出的投资连接产品和万能寿险等变相分红产品,因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基本上陷入亏损状态。

如何判断中国保险业的风险状况?这取决于如下一些因素,未来5~10年是中国保险机构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以及艰难克服现存危机的关键时段。

第一,保险展业是否顺利?这决定了中国保险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和快速成长的市场,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用健康的增量来化解存量的问题。估计中国保险市场未来5年发展速度将会平均在20%左右,与此业务规模相应的资本金需求累计将达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再加上过去7年利差损失导致的500亿资本需求,总资本需求将达1000亿。目前保险业的资本总和只有250亿元人民币,可以测算出中国保险业未来5年的资本缺口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左右。假定未来5~10年以保费收入2000亿为基点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并且增量是健康的,那么到2010年前后,中国保险业的风险状况可以逐步纾缓。

第二,政府管制是否有可能放松?这体现在以下方面:允许通过组建保险基金的形式进入股市;允许保险公司参与一级市场认购新股,并适当直接参与证券二级市场交易;中央财政为保险公司发行20~30年的长期国债;鼓励保险资金投向有长期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放松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进入保险业的准入限制;上市。保险公司上市的冲动已非常强烈,这也是补充资金最快的渠道。上述方式可以促使保险机构补充资本金和增强盈利能力。

地下金融体系:风险值得关注少数应予警惕

地下金融规模约为地上金融的1/3

中国地下金融规模在1997年之前相对较小,而在近5年有了较长足的发展。其直接原因在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直接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中国国民经济构成迅速改变,以产业分类,农业基本上仍处于以农户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初级状态。在大规模撤并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之后,对农业的金融支持迅速萎缩,而从农村流出的年资金规模约在2000亿左右,导致中国农村高利贷活动的抬头。工业构成中,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大约各为1/3,但民营企业从股市上直接融资极其有限(民营公司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从国有银行间接融资也十分困难。以服务业而言,民营企业较之国有企业更处于绝对优势。可以说国有金融体系服务于国有经济,而和国民经济构成的变迁相割裂,迫使地下金融超常发育。

迄今为止,地下金融的间接规模仍难以估计。

据农行温州市支行调查,约有83.3%的农户都曾经有过民间借贷活动,温州市民间借贷的“盘子”占到整个农村资金市场总量的1/3,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占一半左右。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3月,温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50.4亿,企业存款381.76亿(温州工业企业96%以上为民营性质),外汇存款余额16.1亿美元,即处于国有银行体系的民间资金约为1000亿人民币。另据人行温州支行在2002年1月的调查,2001年温州中小企业的总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的比例约为6∶2.4∶1.6。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同时,在企业创业资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占总资产的7.5%,即125亿元。此外还有个人之间的消费性,互借贷等,合计民间信用规模约300至350亿元。这显示出,温州民间资金中约1/3是通过地下金融进行拆借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曾经消息说,目前中国地下钱庄每年的洗钱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北京安邦信息集团的分析是,其中走私收入洗钱约为700亿,腐败收入洗钱约为300亿人民币(而根据胡鞍钢的估计,官员权力腐败的情况较这个数据远为严重)。外资企业进行非法的利润转移1000亿。

我们初步的直观判断是:在广东、福建和浙江这些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于国有银行系统融资规模的1/3左右。总体估计,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地下金融为地上金融规模的1/3稍弱。

中国地下金融的直接融资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目前,中国私募基金业作为庞大的灰色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保守估计其资金量在2000亿元左右,乐观估计则可能高达50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在200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是6500亿,这个估计可能偏高。据说,一个靠做贸易起家转型的私募基金有150亿元的规模,其可动用头寸高达700多亿元,在全国有20多个分支机构。另一家上海的著名私募基金的规模也已突破百亿。因此,中国地下金融在直接融资中的活跃程度,较之间接融资更高。

地下金融活动兼具创新性和毁灭性

地下金融活动的活跃是否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脱媒”的风险日益增长?这需要从两方面来观察。

一方面,部分地下金融活动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并且和社会黑恶势力结合密切。根据《人民日报》2002年1月18日的披露,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资金相当充裕,其流动量也相当惊人,各种形式的地下钱庄、“标会”等不仅屡禁不止,且日益活跃。例如洗钱活动。广东潮阳市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地下钱庄,将骗来的税款通过地下钱庄汇到新疆伊犁,再到乌鲁木齐市场换成外汇,用飞机运抵广州,辗转深圳、汕头、香港等地,形成一条完整的洗黑钱链条。仅去年一年,从潮阳汇到新疆的钱就超过上百亿元人民币。“标会”形式的高利贷在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从来没有停止。在台州市境内,20世纪80年代主要活跃在玉环、黄岩一带,90年代则活跃在椒江区、温岭市。福建的“标会”也十分活跃。目前仅福建沙县民间标会“体外”循环的资金就达5.2~5.8亿元。部分“标会”带有诈骗性质,福建省长乐市曾经出现专门以妇女为诈骗对象的“标会”,聚敛近亿元资金后宣布“倒会”。这些地下金融,和融资已几乎没有关系,也不是目前中国地下金融的主体。其给中国带来的并非金融冲击,而是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另一方面,以突破金融管制、满足私营企业融资为特征的地下金融则相对健康。在浙江,私营企业主通过地下金融拆借资金已相对规范,自然人往往被作为借款担保人(此一做法已经为国有银行所借鉴)。在证券市场,私募基金大体形成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人的激励兼容机制;基金持有人和管理人的风险分摊机制;私募基金管理层整体素质也较高。值得关注的是,与全球金融市场上私募基金向公募基金演变的基金市场一般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基金业由政府推动的公募基金向市场自发推动的私募基金演进,私募基金平稳发展并且令人惊讶地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因此,中国地下金融也呈现出现典型的“二元性”,一些用于突发性消费(疾病、灾难和教育)、等地下金融活动,其表现形态越来越粗糙和原始,活动区域越贫困化,受地方黑恶势力影响日深,已经危害社会稳定。另一些用于生产性投资和逃避政府管制的地下金融活动,其表现形态越来越接近自发状态下的金融创新,其存在已成为地方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持,这块游离于国有金融之外的地下金融,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并未爆发过大规模的挤兑或者破产事件。

总之,中国金融已经出现地上和地下双轨运行的现状,这是金融改革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派生效应。中国地下金融兼具创新性和毁灭性,其存在说明中国金融“脱媒”已较为严重。鉴于国有银行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外资银行和地下金融的涌现,反而说明中国金融已出现外资、国有和地下三大块支撑点。国有金融体系一旦发生振荡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较之不考虑外资和地下金融时可能产生的振荡反而要小。

资本账户自由化:风险值得关注

迄今中国是资金净输入还是输出国尚存在争议

迄今尚不清楚中国到底是处于资本净输入还是净输出的地位,这显示资本管制其实基本失效。关于资本逃避方面较为典型的研究结果有以下一些:第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就资本外逃做了一项专题,他们估计1997~1999年累计资本外逃530亿美元,平均每年177亿美元,平均每年占GDP比重2%。1998年逃骗汇100多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第二,财政部办公厅“积极财政政策”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资料表明,1997和1998年资本外逃分别为365亿和388亿美元。1999年之后资本外逃有所遏制,但仍然达到了238亿美元。第三,我们曾经进行过较为仔细的测算,使用了国际收支表的余额法、世界银行法、卡廷顿法、摩根公司法等多种测算方式,如果取不同测算口径的中位数,则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资本外逃每年在200~300亿美元之间。因此,资本管制对于未来中国而言,仅仅是影响资本逃避或内流的成本高昂或者便捷问题,而非能与不能的问题。

中国目前对外资企业的利润转移几乎难以监管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转移是比较明显且难以控制的资本外逃渠道。从国际收支表看,目前利用外国资本的企业存在每年170亿美元左右的收益转移,此部分大体为FDI的投资收益汇出。但是从利用外国资本的企业的投资效益看,似乎不应有如此巨额的利润汇出。以1998年为例,处于亏损状态的“三资企业”达52250家,亏损面为61.11%,企业亏损总额达到1055亿人民币,“三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1.35%,总资产报酬率仅为2.08%,资本收益率仅为0.64%,“三资企业”上缴国家财政1171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2%。可见从财务报表上看,“三资企业”的亏损状况竟比国有企业更为严重!可见外资企业收益转移和总体亏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三资企业”作为总体处于亏损状态,那就不应该有规模达170亿美元/年左右的投资收益汇出,这和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相矛盾。

如果考虑到中国每年FDI的流入规模,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收益转移也相当于中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时至少支付了年利率30%左右的用资成本,这尚且不包括对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和对中国市场的分食等其他影响。对上述矛盾现象的可能解释有三种:第一种解释是税务、财政和外汇管理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不够完善,导致了外资企业在整体账面亏损的同时,却又存在大量投资收益转移的现象;第二种解释是目前国际收支表中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使收益转移逆差过于高估;第三种解释是中国统计体系对服务业的规模存在系统性低估,结果导致在服务贸易项下的收益转移被相对高估。但无论哪种解释,都仅仅能影响对外资企业利润转移相对规模而非绝对规模的估算。

中国资本流动的其他渠道也没有明显障碍

中国还存在其他一系列资本流动的渠道。一是中国居民持有现汇款和电子货币监管真空问题。中国居民很早就允许持有外币现钞和储蓄,加之对电子货币(例如信用卡)不监管,因此携带现钞出入境;或者携带外国信用卡入境,在利用国际信用卡上汇入现汇出境基本没有障碍,这也是中国留学人员最常用的携汇出境手段。

二是地下汇兑渠道比较隐蔽多样,例如近年来两岸经济往来急速升温,台湾与内地间资金流动也迅疾放大。根据台湾《投资中国》杂志的估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台商投资内地超过4万家,投资金额逾600亿美元。两地私人汇兑每年达数十亿美元。

三是中国边贸中,人民币的输出和外币的流入也几乎不受管制,例如定位模糊的“中英街”,每年流出的外汇大约在40亿港币左右。

四是禁止中国境内企业在境外收付汇的管制基本已虚置,大量企业集团直接进行境外收付汇。

五是香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目前外汇管理办法允许居民携带6000元出入境,因此理论上人民币被允许向境外输出。这些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的250多家汇兑店和20多家银行进行汇兑,还可以通过无本金人民币远期交易、货币互换等方式兑换为其他硬通货。据统计,在1996~2001年之间,香港共接待了中国内地1890万游客,如果这些游客仅仅将6000元中的一半花在香港,则目前香港市场上就应当至少有570亿元人民币。瑞银华宝公司的测算表明,假定2002年内地游客增长50%,随后假定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中的3000元花在香港,香港市场上在2005年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加之周边经济体的人民币也向香港聚流,因此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事实已难以扭转。

六是混入经常项目的资本账逐渐增多且难以控制,其中包括企业以合资为名借入外币,以合资为名将外汇转移入境并投资于证券市场等。

七是中国房地产等行业事实上已通过所谓“外销房”方式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因此,中国资本管制的效能整体上已非常弱化,人民币也已经通过港币和边贸等渠道成为事实上的准硬通货。中国资本账户事实上已经相当开放。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1 背景

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9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048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26.67/10万,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57.78%(2011年发病率为80.28/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去年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

报告发病幼托儿童259例,占23.61%,学生36例,占3.28%,散居儿童802例,占73.11%。

2012年全县共设有幼托机构97所,其中45所有手足口病报告,报告发病比率高达46.39%。全年幼托机构共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3起,波及患者6例,疫情均得到及时处理控制。

2 评估内容与方法

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县疾控中心经初步核实,确认需要开展专题评估。评估议题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主要评估传染病防控组织制度、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预防控制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情况。

采用现场督导,填写《幼儿园、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督查表》的形式进行。

3 检查结果

共完成有效《幼儿园、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督查表》84份。

3.1 传染病防控组织制度 84家幼托机构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80家,其中仅16.7%的机构设有校医且校医为疫情报告人,其余均为园长或主要负责人。84家幼托机构均成立了单位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拥有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随机问询疫情报告人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内容,均未能答出。

3.2 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及统计开展情况 84家幼托机构全部有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追踪及统计记录,有12家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记录内容不完整。有4家记录内容反映有异常情况,但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3 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绝大部分幼托机构教室和午休室通风良好,幼儿玩具、个人用品、课桌椅、门把手、地面、厕所等消毒记录齐全完整;有11家无紫外线消毒灯或安装不合要求。

84家幼托机构均拥有食堂,但16家无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中31人无有效健康证明。

3.4 健康教育 63家幼托机构可见手足口病宣传知识黑板报或折页等,10家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科,并留有详细记录。

共计抽查84名幼托儿童,能够熟背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方针的仅21人。

4 识别出的风险

4.1 部分幼托机构无专职校医,晨午检流于形式,识别手足口病能力不足。

4.2 疫情报告意识不够,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名存实亡。

4.3 紫外线灯设置不合理、消毒不规范。

4.4 食品安全保障不够,部分食堂属于无证经营,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4.5 健康教育不够系统,未能达到良好效果。

5 风险管理建议

5.1 幼托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手足口病晨午检工作,注意学生有无下列情况①发热;②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③因病缺勤情况。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若发现幼儿有发热、皮疹或疱疹等可疑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并建议家长带至县级医疗机构就诊或作进一步检查,并将诊断结果及时反馈老师。同时,对未到园的幼儿进行原因追踪,并做好记录。

5.2 幼托机构应配有具备临床资质的校医,指定疫情报告人,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落实传染病疫情等相关报告制度。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

5.3 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儿童餐具、玩具、课桌椅、环境等的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

5.4 根据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特点,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家长、学生(托幼)和校医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传染病发生。学校与托幼机构可采取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学校可采取黑板报、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学校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托幼机构采取游戏等方式对托幼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可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教会托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品林;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2002

1项目概况

根据《绵阳市林业局转发〈四川省林业厅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的通知》,盐亭县“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70588m3,全为人工集体商品林。全县36个乡镇的472个村中每年实施90个村,5年一个轮回。并将委托盐亭县山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伐区调查和作业设计工作。

2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评价

2.1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内容

在人工商品林采伐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2)项目实施中经营户与农户发生利益冲突的风险:树木的价格问题;采伐过程中损毁农户的庄稼赔偿损失问题;欠薪问题的风险。

(3)项目实施中安全责任的风险:采伐安全;运输安全;生态安全;森林防火。

(4)项目实施中经营户与村民委员会冲突的风险:超载超长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林区作业对电力,通讯设施的破坏。

综上所述,人们不得不考虑到人工商品林可能产生的风险。其中主要产生的风险分为了四类,第一类为受人质疑方面的;第二类为生态环境方面的;第三类为人民群众方面的;第四类为生活环境方面的。这四个方面,分别会让人工商品林对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影响。对此,我们就分别对着四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价。

2.2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2.2.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风险

(1)合法性。项目实施的法律依据及所采用的技术规程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年);《四川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四川省林业厅2004年);《四川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办法》;《立木材积表》(LY208―77);《四川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试行)》(四川省林业厅2008年)。

(2)合理性。开展人工林商品林采伐,是能蚴沟昧忠挡品在社会发展之中变得更加有需求的渠道。开展这一采伐活动可以使得林业经营者们得到一定的利益反馈,从而让林业经营者们获得发展林业产品的动力,以此能够将林业产品所产出的产品达到更好的结果,林业经营者们也能够获得相对应的林业产品的享受。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产业循环形成的产业链,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林业经营者,需要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经营,灵活运用经营者的管理方式,从而做到将自己的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3)采伐必要性,可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①经营者从造林到采伐这一培育森林期间,需要不断进行人力、物力投入,盐亭县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就业门路和经济来源的渠道十分单一,采伐木材销售,是广大林农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因此,只有允许其通过合理采伐,才能有效调动广大经营者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②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采伐提供一定数量木材,以满足人们生产建设和生活消费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缓解木材市场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林业产业的本质意义还是需要给林业经营者们带来实际的利益收入,如果林业产业仅仅只是单纯的一门产业,没有能够吸引人群以及社会的资本,那么就不会获得支持。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政策和经营机制,从森林经营环节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产业化发展速度,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建设。③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生长。盐亭县大部分人工林在造林之初,为保证造林的成活率,普遍采用了高密度的造林方式。如柏木达到1000株/亩以上,林分生长缓慢,林内出现大量枯枝落叶,卫生条件恶劣,自然枯死严重,林分质量严重下降,这给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都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间伐,改善林内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林木生长。

风险评价:此项目合法、合理、必要。风险极小。

2.2.2项目可能造成经营户与农户发生利益冲突的

风险

风险内容:经营户与农户发生利益冲突。

采伐林木款兑现无异议后方可准予采伐。实行双方买卖自愿的原则,采伐期间主管部门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措施得力,文明施工,减少损坏庄稼。采伐过程中所产生的树枝,采取相对应措施及时处理,不随意堆放。

风险评价:严格按《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采伐,同时加强监督管理,风险极小。

2.2.3安全责任的风险

风险内容:防火,工人伤残,道路、通讯安全。

(1)采伐前,对采伐作业人员、工具进行准备。对采伐工具进行检查,对采伐工人做好上岗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采伐时要根据坡形、坡向、采伐木生长状况等,事先确定树木的倒向;采伐木的伐桩高度小于5cm。打枝时,将伐倒木的全部枝丫从根部开始向梢头紧贴树干表面依次砍(锯)掉枝丫,不得留楂和深陷、劈裂。在造材时,小头直径大于30cm的材料对于长短也是有一定要求;林业工人们要非常熟悉这些材料的规格标准,并且按照这些规格标准进行标志截锯,同时对于材料的截锯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要保持截锯口的垂直,并且需要保证不能够损伤其他的木材。

(2)集材采用人力集材。人力集材,在将材料进行不同地方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各种搬运用具来进行帮助,但是,在使用搬运工具的时候,是需要有个人来进行所有人的指挥,这样才能保证搬运工具的合理使用。

(3)归楞采用人力归楞和机械归楞两种。对中小径材、材质较轻的木材以及其他另外的材料来说,一般都是使用人力归楞。对于楞高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是出于对工作人员安全的考虑。比如说,对于需要使用材料数量大的楞高,与装车联合作业,楞高不能超过5 m。

(4)杜绝火灾隐患。伐区恢复措施,采伐剩余物的清理,为保障林内卫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梢头、枝丫等采伐剩余物,应及时运出伐区进行利用或归堆。

(5)安全检查。主要是对林业区以及林业工人们的安全进行检查确认。譬如说在伐木的时候,相邻的林木工人们伐木的时候,不能够在十分相邻的进行伐木,而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伐木。在进行伐木的过程之中时,也要时刻保持着警戒,同时标注安全区域,防止有人误入。对于林业工人们,在进行伐木的时候,只能在一个坡度上进行伐木。

(6)恶劣天气。天气并不是在人力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如果遇到了恶劣的天气,比如说大雪,大风和大雨以及等等其他的不可预知的其他天气情况,那么林业工人们就应该直接停止伐木的工作。同时在林木工人进行伐木之前,也需要做好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在伐木区域之中的一些枯木,病树和腐树以及等等其他的阻碍林木工人们进行伐木的事物,必须事先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清理。

(7)所有工作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进入采伐作业区。

风险评价:按人工商品林采伐的技术规程采伐,配备相关保险,隐患会极少,风险很小。

2.2.4项目实施中经营户与村民委员会冲突的风险

风险内容:经营户与村民委员会冲突

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必要保证村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交通运输安全。要对经营户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对其运输准载的测定,对路面的损失进行评估,桥梁承载力的测评,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风险评价:按规定进行,按要求操作。风险极小。

3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1)在林木工人们进行采伐的时候,需要告知人工商品林采伐的目的、意义。同时对于民众们提出的问题,需要做到有问必答,讲真实情况告知于所有的民众。

(2)需要先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民生们所需求的事物,知道民生们所存在的问题。由此而对于民生们的问题一一寻找到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解决。

(3)对道路、桥梁进行现场核实,核定商品材车的载重量,不允许超长,超高,超重。

(4)合理利用的所有劳动力,将所有劳动力合理的安排进去林木的施工之中,这一措施,不仅仅可以改善林业施工,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村民们。为参加采伐的作业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5)采伐林木款兑现无异议后方可准予采伐。对凡有拖欠农户树款或工人工资的立即取消保证金,且来年《木材经营许可证》年审不合格。采伐过程中所产生的树枝,采取相对应措施及时处理,不随意堆放。

(6)需要和其他的相关机构合理的进行沟通配合,由此而做到严密的保护措施。

4结论

盐亭县人工商品林采伐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结论如下:盐亭县人工商品林采伐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很小,目前已采取的和下一步将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降低甚至消除社会风险的效果。建议可以实施该项目。

参考文献:

[1]然.安徽省省级林业项目预算执行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31).

[2]张向阳.中德合作林业项目造林监测的特点和启示[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3).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1.1对象

下城区疾控中心的32个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

1.2方法

1.2.1评估内容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指南,对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特性、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实验室设施和设备,人员、实验方法、危险材料、实验器材、废弃物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控制等要素进行风险评估。

1.2.2评估过程

微生物检测人员收集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和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对风险评估报进行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

1.2.3风险评估方法

从采样到分离、检测、鉴定等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活动中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一一识别,针对存在的风险,逐项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必须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经过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采样检测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满足生物安全培训要求,生物安全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检定、校准及维护,菌(毒)株使用、保存、销毁及运输的规范,不同废弃物具体分类处理要求等。

1.2.险评估报告模式

以病原微生物概述、病原微生物检测相关实验活动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人员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其他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评估结论为主线,编写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结论主要明确所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需要的实验室防护等级以及个体防护等级等,并对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如人员、设施设备、实验方法、防护措施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是否能确保实验活动正常安全地完成进行简要总结。

1.2.5专家评审

组织浙江省熟悉相关病原微生物特征、实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不同领域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并不断修订完善。

2结果

2.1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收集的病原微生物相关资料和实际评估内容,编制了风疹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霉菌和酵母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军团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空肠弯曲菌、铜绿假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共32个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10个病毒、19个细菌、2个螺旋体和1个真菌。

2.2专家评审结果

2013年12月邀请省、市级疾控中心病毒、微生物、毒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质量管理领域的7名资深专家对32个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审。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组风险评估方法的先进性、评估内容的完整性、风险评估报告的规范性和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并提出4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活动复杂程度取决于实验活动实际的危险特性,并不一定都需要复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根据各种危险源特征和强度适宜地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活动;

(2)风险评估既要识别各种风险源,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也应避免过度、盲目的防护;

(3)应注意到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实验活动时潜在的危险性不同;

(4)危害程度分类相同的不同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可能产生的危害不同。课题组按照专家意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报告进行修订并邀请专家再次审核修订的评估报告,认为这32个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对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疾控系统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3讨论

生物安全研究的核心就是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最新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增加了危险度评估、重组DNA技术的安全利用、感染性物质运输及生物安全保障等新内容。美国疾控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微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指出,生物风险评估还应包括对实验工作人员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瑞典传染病控制所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安全合作中心,2007年前就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体系。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标准。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于2004年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后才真正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各实验室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开始逐步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明确提出对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的要求。风险评估作为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城区疾控中心实际检测的32个病原微生物,对实际操作的所有实验活动及实验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尽量减少工作人员暴露危险,并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经专家评审后修订的风险评估报告更加完善、规范,评估结论明确。风险管理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切实可行。编制的32个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是疾控系统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经常检测的病原微生物,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能积极推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一、评估范围及责任主体

全县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在建设用地报批前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未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建设用地审批。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负责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镇政府(管委会)的,由所涉及的镇政府(管委会)分别进行本辖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县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全程跟踪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实施过程并进行指导。各镇政府(管委会)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由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备案意见,对评估决定实施的项目及时开展建设用地报批。

二、评估内容

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转用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一)拟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二)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是否到位,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和安置情况能否落实等。

(三)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是否会引起被征地农民、周边居民及相关权利人的严重不满。

(四)是否因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转用,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事件。

(五)实施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和预案措施。

三、评估程序

建设项目所在镇政府(管委会)在申报土地征收或农用地转用前,应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科学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启动风险评估程序,在广泛征求社情民意、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形成专项评估报告,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县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查。对评估结论作出实施决定的项目,申报用地单位应将专项评估报告、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审查意见作为申报土地征收、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必备材料,一并提交国土资源部门。

对已经评估并付诸实施的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或新生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四、评估报告

土地征收或者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项报告的评估结论应明确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决定。对评估中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及可能的,评估结论应明确暂不办理或暂缓办理:1、绝大多数群众不赞成、不支持;2、已经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并且没有息访;3、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矛盾没有解决;4、可能引发恶性事件;5、可能引发群访、集访、大规模或者恶性事件的其他情况。

五、相关要求

(一)各镇(区)应全面建立和落实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每年年终应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办法》执行。

(二)各镇(区)在开展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提前介入、并联运行、提高效率,不能因为风险评估影响征地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各类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及时、顺利建设。为简化手续,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在项目立项前,与拆迁等其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开展。

(三)各地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要同步做好排查化解工作,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成为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同时,各镇(区)对已实施项目要加强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对特别重大的社会风险和稳控情况要及时报上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加强对商业房地产项目销售的社会稳定风险控制,落实商业房地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现就我市商业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评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成立市商业房地产项目风险评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我市商业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评估审定工作。组长为市政府城建分管领导,小组成员为市维稳办、发改委、公安局、监察局、国土局、建设局、商务局、审计局、规划局、法制办、住保房管局、金融办、工商局、法院、项目所在地镇(街道)等单位以及相关行业的专家,风险评估的审核牵头单位为市维稳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维稳办。

二、商业房地产项目上市销售必须经过项目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由开发企业提供,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销售的可售与自持比例,风险防范资金和自持比例的平衡方案,预售部分的销售方法、自留部分的经营开发、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风险及应急预案等。

三、风险评估报告的审定程序:

1.商业房地产项目销售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由项目所在镇(街道)审定后,报市维稳办备案,市住保房管局根据市维稳办备案证明办理相关手续。

2.商业房地产项目销售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的,经项目所在地镇(街道)认定后报领导小组审定,并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市住保房管局办理相关手续。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项目所在地镇(街道)认定的商业房地产项目风险评估报告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所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和专家组意见,做出风险评估的书面审查意见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市住保房管局根据审查意见办理相关手续。

五、已取得预(销)售许可或已办理商品房初始登记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在销售过程中被发现有违规销售行为的,市住保房管局应暂停办理该项目相关手续,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处罚。由开发企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经项目所在地镇(街道)认定后报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出具审查意见,并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市住保房管局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六、土地已出让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在办理自持部分产权证登记前被发现有违规销售行为的,相关部门应暂停办理该项目相关手续,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处罚,锁定相关自持比例并上交风险抵押金(由市政府设立风险抵押金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由开发企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经项目所在地镇(街道)认定后报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出具审查意见,并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市国土、住保房管部门根据审查意见方可办理自留房地产的产权登记,自持部分不得分割办理产权证。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9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第十条对不认真履行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的责任。

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维稳 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阶层、各部门的利益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发展成上访、闹事、堵门、堵路、围堵党政机关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在重要项目酝酿及实施前,应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为此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发出《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闽环保监[2010]144号),要求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增加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又称为“维稳”,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环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对环评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探讨。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分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业主为主体编写的报告。其审查单位牵头部门是发展和改革部门,主要负责做好重大改革决策方面的总体评估;国资部门负责企业改革政策方面的评估;国土、住房保障、建设部门负责征地拆迁政策方面的评估;环保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患纠纷、重大疾病预防方面的评估。因此,环评中应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提供发展和改革部门汇总审查。

2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范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包括: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民生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行政区划调整、市政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事业单位重大改革、改制事项;政策性收费、定价和行业管理政策调整;各级党委政府认为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在环评中主要是对拟列入省、市、县(区)重点建设的交通、能源、市政、房地产、农业、水利、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中是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进行审核。

3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审核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的主要内容:一是合法性,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等;二是合理性,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等;三是可行性,实施时机是否合适,条件是否成熟等;四是可控性,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等。

环保部门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重大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进行环境资源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制约因素,环保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后是否存在环境风险等不稳定因素;群众对项目有无强烈的反应和要求,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无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预案等进行审核。

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程序

4.1 评估程序

一般要走六道程序:(1)广泛征求意见;(2)自行评估认定;(3)主管部门审查;(4)编制评估报告;(5)制定处置预案;(6)维稳部门备案。

4.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是项目自行评估的环保篇章,主要是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因此,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为基础,设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对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特别要对项目在规划、开发期间及开发后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分析确认,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事件,从环保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降低和消除措施。

4.3 报告书的技术评估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中,应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以及环评文件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技术评估。其中,对在江河湖库沿岸,特别是临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耍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区域;人口集中居住区域附近;国家及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新布设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把社会稳定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技术评估。

4.4 报告的审批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审批手续时,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在出具的相关批准文件中同时明确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核意见,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对没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或评估内容不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审批;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不完善或者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的项目,不予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进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

5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提高

由于刚开始进行社会稳定性评价,也没有相关的规范可以参考。笔者认为社会稳定性评价章节应该放在环境预测和公众参与章节之后,由于是报告书的一部分,所以工程概况就不用介绍,主要内容为从规划、政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拆迁安置等影响社会不稳定风险因子,分析其可利用出现的几率和强度;提出降低和消除不稳定风险因素的措施。

我们在《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罗源―福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参考“靖江市下六圩港枢纽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评价方法对其方法进行了探索。把本工程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六大类风险可能性大小进行了单项评价,为便于度量该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对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化,然后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大小。

5.1 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确定

首先根据项目特点、专家经验和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确定风险评价标准。

本项目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W,取值范围为[0,1],W取值越大,表示某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越大。其次确定风险可能性大小的等级值C,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值C按风险可能性由小至大分别取值,如表1所示。

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类风险因素的得分(即W×C),把各类风险的得分加总求和,即得到综合风险的分值,即∑W×C。综合风险的分值越高,说明项目的风险越大。

5.2 评价标准(见表2)

5.3 估算本项目综合风险值(见表3)

从表3可看出,该项目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为0.29,风险程度低,其中最有可能的风险是项目发生事故时会引起周边群众的不满。但总体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从社会稳定性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2010

[2]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罗源―福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R].

上一篇:工程竣工报告范文 下一篇:资产评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