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01:44:43

德育课教学总结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5-02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出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具有诱导、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必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向知识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沟通空间,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花费更多的精力,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更不是一个机械的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丰富生活阅历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增强德育课吸引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案例是现实社会或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凝聚了正能量,有的可以吸取反面的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能够吸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诱导、激励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德育课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包含的人生哲学,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明确自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案例教学法具有协调作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课案例进行教学,既能消除德育课教学给学生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又能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德育课本身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发挥了协调师生间关系的作用。

二、如何正确运用案例进行高职德育课教学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必须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上进行探讨。

(一)案例的收集。德育课教学案例的收集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德育课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是常用的、间接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案例收集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案例收集。尤其要注重收集在社会上、理论界、学术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思考的、有争议的案件,是德育课教学的最好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但能够说明一般的理论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盲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讨意识、兴趣。

2.网络收集。网络收集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网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收集资料、备课的最有效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多,内容更新快,教师可以通过网路收集到最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增强说服力。

3.实践收集。实践收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德育课教师也不例外。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德育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课教师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案例,通过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并把收集到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通过资料收集、网络收集、实践收集到的案例,并不一定都适合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课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德育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包含或者准确说明德育课中的某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同时,德育课中的许多基本原理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基本原理,作为德育课教师,不但要精心阐述、论证德育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分析进行说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地思考,分类选择。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具有说服力的、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

选择案例的原则。如前所述,德育课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有的还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德育课教师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德育课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德育课所讲授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记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纯粹的选择案例。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德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准确说明德育课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思想、聚集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思想认识的案例,杜绝选择具有非科学思想的案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针对德育课教学中某个章节、某个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案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案例选择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案例也不能说明教学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方法,所以,运用案例教学要跳出案例看案例,正确运用案例。

1.案例的运用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以运用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对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教学中运用。另外,运用的案例既要简单,又要说明问题,复杂的案例,最好不要运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案例的运用在精不在多。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但是,并不是运用的案例越多越好,过多地运用案例,不但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影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运用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即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突出一个“精”字。

3.案例的运用要适时更新。任何一个案例都有特殊的适应范围和时限,即使同一个案例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能运用,也不能反复运用,如果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反复运用某一个案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要适时更新,每一个案例最好运用一次,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最多使用两次。

参考文献:

[1]王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2]陈钧芩.浅谈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年19期

作者简介: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就现在的社会形势来看,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教育效果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但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这也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应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存在着思想误区。目前,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认为只有通过参加高考上大学才能有前途,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上中等职业学校这样以技术为重点教学内容的学校是没办法的选择,上这类学校也没有上大学那样广阔的前景。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一部分同学还错误地认为德育课教学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这对德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缺乏艺术性。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规律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同时还要具有将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的教师还是坚持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实行单向教学,这不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的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

(四)德育课教学模式落后。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改变。一些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将教材的内容以宣讲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而学生也更多是通过听讲理解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时间一长,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德育课教学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直接影响。为了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德育课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问题,为此,我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观念的不同,认识的误区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存在认识上偏差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一旦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认识,不能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价值,那么德育课教学的开展就会存在很大的阻碍,效果也会被削弱。因此,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价值观念,对德育课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及学校的价值,并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所以说,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认同中等职业学校的价值和德育课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适合学习和工作的氛围,进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调整德育课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小学、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加不明显,逐渐凸显了它的弊端,学生甚至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变德育课的教学模式,争取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教师先不对该问题进行解答,而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社会调查和参与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究获知答案。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采用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故事会、模拟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通过调整德育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用实例深化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所以,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要只是局限在德育课教材中,而是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在学生认识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扩展德育课的内容。教师要适当选用现实中的例子增加德育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德育课自身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向学生列举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真实案例,先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容,然后与学生一起结合案例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讨论,再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性,改善课堂气氛,还可以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充分认识到缺少法律意识的危险性和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能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避免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反之,如果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所教授的内容只是流于课程表面,对教材内容的通读,就不能充分发挥出课程内容对学生应有的教育效果,也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德育课教学内容对学生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实用性。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课;应用

当前互联网逐渐普及,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教育事业同样应用着网络技术。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对于中职德育课而言,微课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传统枯燥、单调的德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以及方法逐步多样化,优化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

一、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方法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教学无法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面对这种教学情况,就必须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改善德育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满足当前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与时展相适应。

首先,中职德育教学的相关指导纲要指出中职德育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立德树人,教学要满足时展需要,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使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高效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要实现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对德育课程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微课件,充分展现出德育教材中的艺术以及意境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最后,相比于专业性的课堂教学,中职德育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德育课程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并不高。微课可以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等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中职德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二、中职德育课中微课应用的策略

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德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以上的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1.预习教学中应用微课

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识,预习是第一环节,要学习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和整理,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播,让学生观看视频,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制作微课预习视频,简要介绍相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前,学生就能够对课程的构成以及重点知识进行了解,能够全面的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2.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也是不同的,依据当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教师教学时需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转变单一的讲解方法。但是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是无法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将微课应用德育课堂中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微课教学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知识,让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团结互助相关问题时,就可以利用春晚小品《扶不扶》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小品的娱乐性比较强,在微课播放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小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观看小品,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陌生的路人需要帮助,大家应该怎么做?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明确观点,最后学生们认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扶的,但是扶的过程中要有技巧,要保护好自己,并且积极寻求周围路人的帮助,营造出团结互助的氛围。这种教学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中应用微课

课后复习就是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加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复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学生自主进行。开始讲课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德育知识进行复习,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也可以通过总结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唤起学生的记忆,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知识,也能够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十的中国梦,新课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十的时间、重点内容以及中国梦的相关精神进行回忆总结,使其与知识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自主复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总结重点知识,让学生能够随时学习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巩固。微课教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环节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中职德育课其实是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的课堂,使用微课开展德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微课教学是一种信息化的手段,德育课堂中利用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任务,进一步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传统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好地促进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微课在中职德育课网络教学的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2:76-77+80.

[2]邹海滨.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与反思[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5:14-16.

[3]吴静.浅谈微课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03:190-191.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02-01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德育课的主要目标是有针对性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常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目前中职的德育课教学却面临许多困难。如何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案例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具体的案例为素材,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再由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总结提升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动性。案例教学旨在将怙燥乏味的理论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得到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的理解;二是参与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参与度高,老师通过展现案例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互动性。案例教学强调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互动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应用到中职的德育课教学中,有以下必要:

1.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都是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结果当然就是学生对德育课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而案例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形成“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化学习方法,对相关教学内容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事,结果当然是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压抑,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学从具体的案例入手,通过具体、典型的案例来串联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能让学生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记牢,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实践中,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只需要接受这些知识,考试时能记住并回答“标准答案”就可以,忽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案例教学重视的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重视通过分析、讨论案例来获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逐步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案例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有着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角色,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具体实践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必须明确的是,贯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应是老师,案例和学生。首先,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老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重要执行者,它们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的责任,老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2.控制案例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还要将案例的难度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案例教学开展。难度过高,学生无法认识、理解和解决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就能找出答案,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控制案例的难度也是案例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只有把握好难度,案例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3.老师精心组织并总结点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相互影响。这种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教师不仅要有效控制时间进度,还需要把握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在经过讨论后,教师还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教学实施的局限性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对策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德育课教学的社会环境复杂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同时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各种社会思潮投射到校园,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2、德育课教学的对象基础薄弱化

调查表明,许多中职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带着无奈的心情进入了职校,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致使他们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认为学不学无所谓。部分学生还存在网络上那种“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交往上无礼、伦理上无情”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对正面引导、理性教学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对德育课的认识学习,更是有一种抵触情绪。同时学校师生和家长对职校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往往是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学习,轻视德育学习。有些家长也认为职校就是学点技术,找个职业,对德育学习没有什么期待。有些中职学校也出现了德育课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现象。

3、德育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不太重视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在师资配备与建设上相比较而言较匮乏。认为每一位老师基本都能胜任德育课教学,所以有些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是“半路出家”,其学术功底、教学经验较欠缺。德育课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组织能力总体上仍显不足,难以驾驭德育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欠缺,这是中职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真正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其次加强研究德育课教学客体,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合理配备,选聘优秀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学。中职学校虽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比较多的是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文化课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没有一个真正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轻培养”,对德育课教师培养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教师培养和提高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在职德育课教师,尤其是中青年德育课教师因其强烈的成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流失,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为提升德育课教师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的环境。

坚持立足在职教育培养为主,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德育课教师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梯队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德育课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德育课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合理结构,优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要帮助德育课教师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设计,结合不同类型德育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学校为德育课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制定德育课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德育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德育课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竞赛等方式提高德育课教育教学能力,鼓励优秀德育课教师在工作中敢于“冒尖”、“挑大梁”。

2、加强德育课教学客体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1)重视研究教学对象。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几年来,各中职学校降低招生门槛,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专业设置增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所教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德育课教学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多开展一些与学科有关的适合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2)研究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教学。德育课教师制定计划,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参观及社会服务,适当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加时政新闻内容的教学。德育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的学习。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德育课教师要及时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整节课的序幕,如果教师能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开好头,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好整堂课的基调,那么就会引发学生“探究反射”,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精心组织课堂主体教学。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课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德育教师要重视知识更新,关注时政热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做到说理时能够博古论今,育人时能联系实际。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准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德育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要跟随时代步伐更新换代。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利用辅助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任重而道远,要适应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加强德育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探讨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扎实有效地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健.教育面临的挑战[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华国智,刘高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改革与创新,2012(03).

[3] 芮小兰,丁桂兰.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4] 甘慕仪,徐刚.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1).

[5]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意见[R].2008(12).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德育课教学 实效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Enhance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SI Changcheng

(Jil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Jilin 132012)

AbstractAlong with the thorough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economy develops fast, the society's overall environment have been changed largely, how the moral educational class has been abl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displays its effectiveness, which was a huge challeng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class . Therefore, according to aim at our country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unify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 the moral education class must enhance the mor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ith adopting the nimble divers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s.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method

德育课教学在职业学校极为重要,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的最后防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也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德育课如何能与时俱进,发挥其效用,对德育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德育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德育实效性是指提高德育的有效教学,强调德育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使他们客观地认识世界、人生,在职业生涯中能直面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在顺境中发展。结合德育课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提高。

1 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德育的作用在于价值认同、观念认同。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学生观念体系,使之内化。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此有所体验,引发学生的认同。

德育教师要多注重挖掘课本,明确教学目的,使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各种资源的调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德育课中的《正确认识就业》这一节中,如果教师单存去讲解,会很枯燥,学生没有体验,很难有所感受,想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更难。根据这一情况,教师能不能邀请学校就业办的老师做客课堂,进行一下现场采访,并引导学生现场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来提问。当今就业形势很严峻,要想就业,应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师再设疑,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必须注重德育课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德育教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的德育课的主体是谁?答案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学生。一堂好的德育课不是老师讲的好,而是学生学的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和学生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收获知识;在德育课堂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课堂主观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与焦点,根据学生认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诱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能动性。

3 丰富创新德育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的教育和普教的教育目的性明显不同,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注重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在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上,德育课更应该首当其冲,发挥其效用。所以,应丰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德育教师在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编成剧本,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分组讨论,通过短剧你有什么收获?要是你,你会怎么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哲学与人生》这门课中,有很多有哲理的故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故事,就会让课堂显得单调,教师可以适当的插播图片、音乐、视频,或是将书中的故事制成动画,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增加德育课的时效性。

4 重构合理的德育课评价体系

德育课应该是生动、充满欢乐的,所以还采用传统的德育课评价体系无疑是对德育课的一种摧残。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考核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也很难有发展的土壤。所以我们应转变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例如《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可以有学生制定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由学生来演讲,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能重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获得一种终身自学的能力。

其次,要重构合理的德育课评价体系。中职的德育课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评价比重,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其付出的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可以使课前准备占20%,如排演小品,收集资料,采访嘉宾等,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课堂占40%,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期末考核占40%,期末考核也可以创新,改革单一的试卷考核。

5 跟紧时代,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德育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德育课的目的也不一样,但是德育教材不可能随时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作为课堂的补充,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德育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业余时间,多多引导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去了解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总之,德育课教学应该是灵活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德育课,把学生吸引到德育课课堂上,增强德育课的时效性,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主编.有效教学.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中存在着与时政脱节或压缩、取消时政演讲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使得演讲者只能应付了事,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点评曲高和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时政演讲成为困扰德育课教师教学的难题。

2.德育课老师刻意疏远时政演讲

由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有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擅自让四人小组合作一份时政演讲,甚至取消时政演讲,致使学生的演讲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德育课的低效。中职德育课教师为了使课堂贴近学生,擅自取消时政演讲,请学生上台讲与该课时有关的小故事,长此以往,削弱了广大师生将时政用于德育课的兴趣和能力,造成德育课教师在时政教育中的曲高和寡。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意义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其对时政热点的敏锐度。中职生普遍对时政热点很感兴趣。加强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时政敏锐度。

2.有利于减少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

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和沟通,从而提升备课的质量。以前,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相当庞大,课程学生还不喜欢,而自从加强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后,学生主动通过准备时政演讲来参与备课的过程,将德育课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了更多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使得备课能提质增效。

3.有利于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德育课教材虽然经常修改,但与日新月异的时政相比普遍滞后。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输入新鲜血液,从而弥补了教材滞后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4.避免德育课的一言堂

长期的德育课普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德育课的低效,而学生的快乐主动参与最有利于高效的学习。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师生结合教学知识点对时政热点进行热烈、多维、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师生动态生成课程资源。鉴于以上意义分析,笔者呈现了以下对策。

三、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对策

1.学案导行,走进热点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设计适合中职生特色的学案来导行,从而做好上课准备。中职生不喜欢做太多的纸质练习,因此没必要设计纸质的习题练习学案,更没必要提前批学案。相比来讲,他们更喜欢收集播放时政热点视频、制作PPT、上台演讲、探讨热点。因此,笔者针对上课内容,结合他们普遍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设计开放的问题,请学生去准备时政演讲和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笔者每次在课间提前去教室,学生已经早早地将自己制作的时政演讲PPT和视频拷进班级的电脑里,想演讲的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回答问题和点评的摩拳擦掌,气氛很积极。

2.层层递进,探究热点

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减弱了而是更强了,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巧妙地引领着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继续结合中职生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进行实践,使得实践不断深入、步步拓展、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将课堂引向深入。

3.微课导航,演讲热点

上课铃一响,国内外时政演讲的两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紧扣上课主题和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生动有趣,并辅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图片、简约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还不时进行问题研讨;同学们讨论热烈、互评精彩,不断有新的生成。德育课教师坚持“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的原则,等学生评好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有互动生成。如笔者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时,都会将每堂课最前面10分钟让学生主动结合上课内容上台做时政演讲,特别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一课中,时政演讲特别精彩,大胆处理了教材,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是一堂生动的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导课作用。

4.源于学生,深究热点

如果从传统的复习旧知、新课讲授起,中职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中职生中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型的都占相当比例,长期的讲授式教学较适合听觉学习型,而听觉学习型的中职生普遍不喜欢听理论说教,更喜欢听热点故事,听视频歌曲去体验内化升华。因此,笔者在热点演讲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该热点进行深究。通过热点深究,一下子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深究。

5.认知明理,解析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案例深究后就急切地进行理论说教进入认知明理阶段。殊不知中职生对理论说教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因此,德育课教师应淡化理论,寓理论于热点解析中。对于刚才拓展的贴近学生的热点,教师应继续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深入地解析它。教师所设计的用于热点解析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而应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热点解析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理论,并能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笔者曾经在上职业道德课时请学生带着问题看了一段感动杭城的热点———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应像吴斌一样恪尽职守,还在清明节时主动给吴斌扫墓。

6.研讨立信,变形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认知明理后就进行了交流研讨。其实,从理论到交流或为了研讨而设计出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问题探讨,学生并不喜欢,但对于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热点进行变形所引发出来的热烈探讨,学生便会意犹未尽,从而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信念。因此,笔者针对导入的那个解析得意犹未尽的热点,趁热打铁地引入变形,设计出富有实践性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地研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推己及人,加强同伴教育,

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坚不可摧的正确信念。 7.小结升华,促行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的课堂小结阶段,只是单纯地请学生从理论方面总结一下本课的逻辑结构,然后教师说两句话总结提升一下,使得课堂平面化,片面强调理论逻辑,缺乏升华促行。而中职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总结、升华和促行能力。课堂小结阶段,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能将课堂进一步递进并推向高潮。因此,笔者在这个阶段,一改传统的从理论逻辑角度进行自我总结的方式,而是形成了升华促行的富有新意的小结环节。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结合环保热点制作收纳盒的内容,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该课教学内容能够得以实践。在此基础上,播放与本课有关的励志升华的学生收集的歌曲视频,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升华,请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宣誓,教师进行总结激励,将课堂推向高潮。

8.余音绕梁,践履热点

传统的德育课上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笔头作业了。可一堂好的德育课,应起到余音绕梁并不断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实践中运用的作用。因此,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相当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拒绝纯理论的抄抄写写,而应结合热点重在日常践履,应有充分的广度、深度和实践度。如,在“文化传播”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实践拓展,课后延伸”环节,即布置课后作业“实践拓展———请为迎接G20在杭州召开,制作一份形式活泼的介绍杭州概况的10分钟欢迎词,并制作成课件,下堂课择优上台展示。”该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热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加强杭州人文寻根、积极宣传杭州文化的习惯。

四、成效与反思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策略;教学误区;学生本位

[DOI]10.13939/ki.zgsc.2016.36.205

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变得精彩,让学生享受在课堂,成长在课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德育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怪现象:教师压力大,学生不像话。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因此,探讨德育课教学,提高其教学课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职德育课现状分析

①德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形式单一,强调学科渗透,往往难以落实,流于形式。②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教材、资料缺乏。③教学人员紧,任务重,不好安排德育工作,缺少德育激励机制。④德育老师缺少对口培训机会和管理。

2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误区

2.1 误区之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

德育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深层次、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这不利于教学大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正落实。著名教育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仅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德育课更是如此。事实上,德育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的情况,就自然地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2.2 误区之二: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

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德育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实践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德育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上存在轻视德育教育现象的认同;对应试而要求大量背诵的厌倦;对简单古板教学的不满;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解;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取得。

2.3 误区之三:教学情感上的“消极性”

众所周知,德育课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如果不能使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朝“积极性”上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精彩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的演练,不如说是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3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

按照德育课新大纲要求,课堂活动需重视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乐学、会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活动中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不束缚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2)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多问为什么,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同等的研究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同观察、同探索、同思考、同解决。

(4)教师应对学生的发现表示热情、关注,进行适当引导。

(5)活动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总结活动过程中的现象,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纲,掌握德育课的学科性质与任务,认清课程目标和要求;还要认真研究课本,将活动的设置与课程目标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对于那些与课程目标关系不大的活动完全可以舍弃。只有这样,课堂活动才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 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德育新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教师也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

4 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方式的一点思考

卡耐基说:“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给予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观察及良性沟通之后,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上课最初的五分钟。

德育的四门课程宗旨是: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化,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使学生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的素质,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通过《哲学与人生》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课的四门教材都注重生活德育,学生不论处于哪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学生缺乏理性总结,但是学生都对周围的同龄人观念有所认同。因此,由学生来讲解关于课程的相关故事或案例或时事新闻,说说自己的看法,无疑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好方法。同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才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所锻炼。这样,利用好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学习效率。

上课的前五分钟,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在学生讲解故事之后,教师顺理成章地导入课堂的话题,既自然又流畅。此外,还可以利用故事贯穿始终,举一反三。

一方面,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为了在课上利用好这五分钟表现自己,自然会在课后好好加以准备,搜集各项材料,充分利用资源,成为课堂资源整合的巧妙部分。

另一方面,教师将这五分钟的讲述,由各位评分,结合教师的评分,计入最终的学习考评,成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技术大军,其道德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素质的提升。中职学生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佳平台,德育课更是能贯穿各门学科的最好桥梁,只有不断探索、思考,才能真正让德育融入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德育,成为振兴国家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教学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46-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生源途径日趋多样化,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和教学难度随之加大。另一方面,学生到职校就读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谋求一个相对较好的职业,所以对能直接提高他们职业技能的专业课比较重视,而对不能直接提高他们就业技能的德育课一般兴趣不大,这就增加了德育课教学的难度。再有,部分德育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德育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现阶段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些分析和探讨。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德育课重视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学生、家长,甚至是学校领导、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德育课不重要,因为德育课不能直接提高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德育课是空谈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只是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不得不开设这门课。一些德育课教师还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说教为主,方法比较僵化,容易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应试实用观念未转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主动学习离不开观念的指导,离不开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由于社会及教学评价观的影响,学生将德育课当作一门不得不需要应付的课程来看待,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学习德育课没有兴趣,平时学习无所谓,考试只求及格过关,因而就出现“教师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考到哪就学到哪”的现象。

(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意识较弱,厌学心理严重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没能考上高中,才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一方面,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差,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因而容易对学习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不少中职生的家庭条件相对差些,这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勇气和信心,厌学心理较严重,有的干脆自暴自弃,放弃学业。

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让学生能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享受成功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师还应当赏识自己的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德育课的学习,能有效提高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所以在中职学校必须开设德育课。其次,领会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进行《依法生产经营》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选择“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先由教师或知道这一事件的同学简介“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三鹿毒奶粉事件”?它有什么危害?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哪些影响?这一事件有哪些警示作用?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讨论,组长记录发言情况,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巡视指导,对学生的问题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可参与其中的讨论;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意指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适当处理教材,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时事材料进入课堂,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时事材料等教学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世界里寻求学习的意义和动力。在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时,要掌握“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所选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数据要求准确无误,如使用新闻联播、法律讲堂、党报党刊上面的案例和数据材料等,就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忌不经核实引用一些道听途说或杜撰的材料。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德育课

Analysis on the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Li Zhenlin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aching idea, content, method, means and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such aspects as the specific point of view.

【Key words】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moral education

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德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其综合素质,也是其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强调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完善德育课教学体系,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

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学方案的实施,优秀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贯穿着其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上的教学行为,都是在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对推动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德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术人才。[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过硬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掌握技能而且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使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2 完善教学内容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完善程度,在调整以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创造事业。当然,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有些方面具有继承性,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教师在进行德育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把继承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3 优化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如何判断教学方法的优劣,那就要从教学效果上寻求答案。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情境为辅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活动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育课教学改革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2]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教学情境,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感悟。良好的教学环境再加上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的愿望也会增强。这样就把德育改革落在了实处,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4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引入其他的教学资料,包括一系列与德育有关的影像资料,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应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可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5 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必须要下功夫练好基本功,不仅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做出努力,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多积累,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厚积薄发。[3]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都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全部展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德育改革也可能取得成功。德育课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工作态度,注重保持良好的仪表和行为习惯,还要不断学习加强知识储备,不断去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课的教改落到实处,德育课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6 总结与体会

上一篇:德育干事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