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8 07:07:07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1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念

1.1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1.2绩效主义

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绩效主义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大部分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这样“挑战精神”就消失了。公司不仅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人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每个人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部门间的“墙”在加厚,员工内部也出现不良竞争,导致公司资源的内耗,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事实上不易做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缺乏人性化管理。

2 业务绩效考核方案

被奉为圣经的“绩效管理”,到企业里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有些人把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称为“洋垃圾”。这是绩效管理错了,还是企业错了,还是两者都错了。在这种存在争议的大环境下,应该说绩效考核还是必要的。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在于实施绩效考核的环境是否适合,绩效考核方案的本身是否合理可行。

当前美元汇率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给出口型公司带来了不少压力。某公司为出口型专业制造公司,面对这种出口形势,将营销中心设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把控资金,降低应收账款的资金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销量,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并将资金损失、订单异常费用和业务量同时列入了绩效考核的范围。

某公司业务部划分为多个业务组。每个业务组由多个业务员组成,含一个业务组组长,业务组长负责组内管理,承担组内责任。各业务组长归属于营销总监管理,营销总监归属于总经理管理,总经理和营销总监对整个公司的业绩负责。

公司拟定了针对业务组的季度绩效考核,针对业务组成员的月份内的绩效考核。此外公司还拟定了月份内的业务提成方案。在此考核模式下,公司只对业务组进行业务量的绩效考核。对于业务组内非组长的业务员,并不进行业务量的绩效考核,而是采用每月业务员自评结合组长评定的方式来考核。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自我展示能力的评价。此外对于组长的考核,还包括每个月应收账款的回笼情况的考核,并设定基本工资的20%为奖金。

在这将要讨论的是针对业务组的季度绩效考核。而对于业务员月份内的绩效,以及以“销售额×提成率×回款率”形式确定的月份内的业务提成方案不作讨论。

公司这种考核组织方式带来以下好处:

第一,将量化与非量化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选择优秀业务员来担任组长,以此,通过业务组长的个人工作影响能力及管理能力来不断提高业务队伍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业务部的量化业绩。

第二,将指标评价法和人性化的管理结合起来。指标评价只对业务组整体进行量化考核,而对组内业务员的考核则采用“自我展示”形式的管理考核。

第三,采用业务组间的绩效评比方式与采用业务员间的绩效评比方式相比,前者给公司带来的资源内耗要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公司资源的组内共享,缓解公司有限资源的竞争格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符合公司发展的积极氛围。

第四,采用业务组间的绩效评比方式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回笼,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组长对应收账款回笼情况进行周报(包括本周收款情况及下周到款预测),从而对回款情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2.1 营销中心业务组绩效考核方式

2.2 指标分析

2.2.1 “业务组考核期销售收入×回款率×分配系数”为绩效奖奖金总额

① 确定考核期限。考核期限的确定与行业性、行业是否存在淡旺季等因素有关。考核期限定得过短,有可能使业务压力过大,奖金金额过低,使业务失去信心。相反,如果定得过长,同样会降低业务的积极性。

③ “分配系数”的确定与销售利润率,公司规模,公司性质及行业性质等因素有关。假设,公司考核期销售为USD2,000万,管理层根据公司利润率,业务员数,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确定分配系数为4‰,测得回款率为87.5%。则有: 。

2.2.2 业务组考核期间的销售毛利率

订单退税后销售毛利润=订单销售收入-订单采购成本-与订单相关直接销售费用+退税收入

订单采购成本=订单产品数×(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业务组直接相关的销售费用,包括客户佣金,客户招待费等不能直接归入某个订单的其它费用。

2.2.3 考核系数A、考核系数B的确定

在上面的考核模式中,同时要注意利润与销售量两方面对公司利益的贡献。有“考核系数A+考核系数B=1”。对于成长中的公司,更应该注意“考核系数B”,即扩大销量,所以考核系数B相对要定得大些。对于市场比较成熟,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可以考虑提高“考核系数A”,即用影响毛利率的因素提高利润。

2.2.4 “业务组计划销售毛利率”的确定

根据以下两个条件,可以得出“业务组计划销售毛利率 =公司目标销售毛利率”:① 业务组销售的产品没差异;② 公司资源共享。这可以从以往的销售数据及产品成本的情况统计出“公司销售毛利率”,即公司的目标销售毛利率。

其中,n:订单数。

2.2.5 业务组计划考核期间的基本销售额

根据公司的成本情况,目标利润情况,采用本量利的分析方法确定公司的基本销售额。根据公司以往每个业务组的销售数据情况,确定业务组在考核期间的基本销售额。

2.2.6 考核期的实际销售额

2.3 考核方案执行情况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政府采购 制度化体系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政府采购法》其第二条开宗明义,阐述了政府采购的概念:本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各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从这一定义上看,政府购买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但从各地政府出台的采购目录来看,基本上只包括了租赁、物业、咨询中介服务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属于政府自身所需的服务,而服务采购中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即公共服务部分却很少在采购目录中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公民意识的增强,时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逐渐浮现,具体体现在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社区建设、司法援助、教育、卫生等领域。由于提供公共服务本就是政府的职能之一,所以这些服务原本大多是由行政机构下属的相关事业机关或社会组织来提供,由于制度的原因,这样的提供模式成本较大,效率不高,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公众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运行十年来,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运行模式日趋成熟,在这十年中,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起来,此时,将公共服务部分的政府采购纳入整个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中来,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因此,要科学设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体系架构,包括购买主体、购买模式、购买平台及绩效评价体系,保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权力顺畅运行、责任合理承担、风险有效防范和运作模式,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质量。

一、购买内容、范围及购买方式

今年年初,受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影响,各地陆续颁布了服务指导性目录,从的服务指导目录具体情况来说,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分类标准,但内容大多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技术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和技术性事务等五大类,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基本上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就业、养老助残等领域。这些服务内容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被服务人直接为民众,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评价。所以,无论是从政府的立政之基来说也好,还是从公共财政的建设要求来说也好,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成本、效率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因此,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提供模式和提供主体,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性效益,也能促进社会稳定,增加民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

与货物和工程相比,服务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描述较为困难,需求难以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较为模糊,评审因素有大量的主观性,合同监督及管理较为复杂以及监督成本较大等,尤其是公共服务方面,市场上成熟的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较少,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受相关政府部门影响较大,管理机制不科学,人员素质偏低,公信力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公共服务本身的特点,包括是否可描述,市场供应状况及竞争的程度、NPO等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监督的难易、公共服务的性质(是否纯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对合同管理的难易程度、服务质量的衡量的难易程度、衡量监督的成本等方面来对公共服务进行划分,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如直接委托、竞争性招标、谈判合作或发放消费券由使用者付费等。

二、运行模式及组织架构

(一)运行模式三角模型

将公共服务纳入政府采购制度中来,就是要将政府部门从公共服务的生产者转变为购买者,由政府部门通过法定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由社会组织生产公共服务并提供给社会公众去消费,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去支付服务费用。

(1)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在这个三角模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政府部门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两者之间是公平的市场契约关系,需要遵守合同约定。同时,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之前,在制定采购方案和采购预算时,可以向相关社会组织调研,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该服务领域相关的咨询服务和建议。

(2)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在这一三角模型中,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是服务的提供者与被服务者关系,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竞争获得某一公共服务的提供权后,就成为该行政区域内某一时段该项公共服务的法定提供者,依法可以享受公共服务的民众可以获得该项公共服务。同时,民众可以监督和反映该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状况,作为政府部门考核和支付的依据。

(3)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自有国家以来,依法纳税都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而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进行社会管理也是政府部门的应有职责。因此,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是履行公共职责和尽公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公共责任关系,但是如何能使政府履行的职责更好地满足公民需求、更好地将纳税人的钱科学合理的使用以及提高政府的执政支持度是需要考量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模型中,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政府由直接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购买者,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多元共治局面的形成。

(二)组织架构与流程

由于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操作平台已相对完善和规范,所以,依托于现有的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平台和操作体系,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操作,可以极大地降低公共服务采购制度化建设的成本。由于服务项目的特殊性,前期的需求调研对采购方案的形成十分重要,评审因素难以量化,个体偏好差异较大,专家很难通过书面的投标材料感知服务质量,后期的过程监督和评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相对于货物和工程采购而言,公共服务采购的采购流程更为复杂,往往前期需要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情况和目标相衔接,同时也需要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实行全过程跟踪评估和考核,以便保证服务质量。

(1)财政部门。财政部门需要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和目录,制定服务评估体系标准,根据监督情况进行资金给付,保证公平公正环境,培育非营利机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各地出台了指导目录和管理办法,但大多数都比较粗放,指导目录和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特点来明确采购方式,也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涵盖行业市场分析、评审因素和考核指标体系等在内的操作指南,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督机构、监督主体和监督方法,而作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财政部门,这些是应有之职。

(2)采购人。根据公共政策的制定情况、目标和本单位的工作要求,制定服务采购预算;与采购执行机构一起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相关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影响因素及偏好因子和相关社会组织情况,用于制定采购方案和评审方案。

(3)采购执行机构。采购执行机构应作为咨询机构,与采购一起进行前期调研,对初步的采购方案和评审方案提出相关意见,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和修改,明确采购方式和评审因素,提出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履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项目进行评估体系的个性化调整并组织采购过程。

(4)监督机构。针对公共服务项目,应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整个招标流程和合同履行过程,按照既定的评估体系向民众搜集反馈意见,听取媒体监督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和绩效考核,包括初期评估、期中评估和货款支付前评估。

(5)非营利机构。作为提供具体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在采购人进行前期调研时应提供关于本服务领域内的相关资讯和信息,在中标后按照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根据评估意见及时调整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三、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及监督机制

在开展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绩效考核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该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或者目标体系是什么,也就是相应的公共政策目标是什么。在明确目标以后,监督部门或绩效考核小组首先需根据公共服务项目确定绩效考核方案,安排绩效考核程序和步骤,绩效考核小组成员要将调查分析的情况与原有的政策目标、评审细则及评估体系进行对比,看实现的程度。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考核的标准,需要根据采购项目的共性与公共服务项目的特殊性来确定,由于公共服务项目比较特殊,直接体现公共性,且不同服务项目之间的差别较大。因此,财政部门应该通过市场调研、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编写适用于每一大类公共服务项目的评审细则及评估指标体系和指南,绩效考核小组应根据既有的评估指南,再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特别注意指标的易考察性,同时能够反映出项目履行的真实情况,公共服务购买项目对公共政策实现情况的贡献程度,实现的社会经济目标,政府公共服务采购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中标社会组织的履约情况,公众对服务的满意程度,项目执行是否合法规范、项目结果是否合理、资金节约程度大小等。综合来看,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合法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效果性指标。

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活动合法性绩效考核指的是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守信原则。合法性指标是首要的基础性指标,主要包括组织程序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

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的效率性指标主要指的是采购项目的运行时效、组织机构管理效率以及相关的行政成本大小,这也是应当考虑的指标之一,采用竞争性采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如果这一指标没有达到,那么就应该审视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能否有效运作,是否存在衔接不当、运行不畅等问题。成本越小越好,证明与采用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制度能够实现的各项功能作用相比,其代价是值得的;若成本较高,就应该调查分析原因,降低成本,使得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和开展。

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的效果性指标主要衡量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采购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作用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公众满意度的比较情况等,既需要考虑采购的经济效果,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采购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物有所需,也要考虑采购的社会效果,即考量公共政策目标实现情况,项目价值获得情况,主要指的是采购到的服务质量情况,公众产生的满意度状况,采购人获得的社会价值大小;此外,还要考量政府公共服务采购社会综合效益状况,主要指能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能否促进创新,能够支持民族产业,是否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中标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否对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适当照顾以及社会及民众的满意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价。

四、存在的风险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考虑到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发展的不成熟,公民社会尚未完全形成,政府对于自身的职能状况和履职理念尚不完全清晰,监督约束机制和控制工具不完善。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如当契约主要当事人声称为弱势群体购买或提供服务时,服务对象并不在场或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发出声音时,如何确保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被侵占和绑架;政府的合作惯性会影响到公平竞争,不利于社会组织的正常健康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社会组织地位的不平等而对公平公正的影响,供应商垄断等。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要真正发挥其优越性,必须要循序渐进,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采购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执行制度体系和三角运行模式,合理划分公共服务内容并安排适合的采购方式,通过公开公平的程序,尽可能清理NPO与政府关系,培育NPO健康发展,逐步实现竞争性的契约关系。同时,要有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和适用于服务类项目的评估体系,通过包含民众、媒体及专家在内的多元监督机制和全方位的评估考核进行绩效管理。

(作者单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后勤管理处。汪佳丽,浙江中医药大学后勤管理处助理经济师。本文系浙江省民政厅科研基金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的科学化设计与治理”成果,编号:ZMZC201430。)

参考文献

[1] 郭小聪,聂勇浩.服务购买中的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分析视角及研究方向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 王清,琚泽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创新研究[J].科学决策,2010(4).

[3] 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总第300期,2010(6).

[4] 王春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总第202期,2012(2).

[5] 苏明,贾西津,孙洁,韩俊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财政研究,2010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 项目财务管控模式 构建方案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作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在强调资本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股份制改革、鼓励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建立差异化薪酬体系是国企市场化的有力手段。国企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缺、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等各种成本要素的不利影响,抓住改革的契机,优化企业财务管控模式,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是国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

J公司是某国有中小型企业,主要经营电抗器、变压器、特种电机、高低压开关柜等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具有多样性、非标准化特征。近两年,公司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企业经济运行中库存材料出现积压、应收款项上升、流动资金紧张、成本费用上升、盈利水平下滑等问题尤为凸显。为提高产品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及经济运行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开展全流程降本增效工作。公司对整个工作的推进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在项目推行期间,通过项目总方案明确整体思路、评价原则、责任设置及目标考核;同时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制度,明确了组织管理、过程管控、文档管理、流程管控的细则,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项目按要求运行;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对立项与评审、执行、给题、考核与激励的细节出发,从过程上确保项目执行到位。

但全流程降本工作仍未达到最理想的成本管控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部分降本项点(如采购、设计)的降本仅与历史成本挂钩,未直接对应项目目标效益,也与公司预算管理脱节;②财务管理目标仅分解至职能部门考核主体,而未分解到独立的经营项目,财务管理与项目经营管理脱节;③项目经理未能享有对项目组成员的绩效考核和业绩分配权,使之不能有效地支配反馈资源水平,项目资源分配权与绩效考核权脱节;④各业务单元是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进行事后追踪不利于及时反馈问题,业务对项目的参与度与指导性不足。鉴于以上问题,结合公司产品特性和管理状态,公司经审慎研究,着手推行针对市场项目的财务管控模式,按项目对项目成本利润进行管控。项目控制的各责任主体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存在,具有自主的绩效分配权限。在其权责范围内,于生产经营发生之前和企业成本利润形成过程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采取主动及时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公司已具备了相应的项目管理经验;从成本管控的角度看,全流程降本工作夯实了财务成本管理基础,对项目全过程实行财务管控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的

公司在面对市场项目时,往往因为项目交期紧急、管理流程复杂等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关注与项目相关的市场、技术评审,而容易忽略财务可行性评审,造成无项目预算可执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关注项目技术、市场、质量指标是否达成,而忽视相关项目财务成本控制,造成项目支出失控;在项目执行完成后,有一套比较健全的技术指标体系,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而缺乏相关的财务指标评价,导致无法准确评估项目的经济贡献。

因此,笔者建议以项目财务管理理念为基础,引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项目财务管控模式和方法,对市场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准确提供项目经济贡献,激发企业项目管理活力,在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相关同类型企业提供参考。二、项目成本管控相关理论

项目成本主要包括确定性成本、风险性成本和不确定性成本。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实施的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从项目筹备到项目收尾结束,包括项目过程控制,人员控制以及要素控制。通过对项目事前的预防控制、事中的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实际变动成本控制,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从而达到项目财务预算的目标,以确保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符合财务预期,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对公司项目全过程财务管控情况看,财务管控是以项目团队为核心,将重点放在了项目成本控制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资源计划、成本估算、成本策划、成本控制、项目评价与考核(参见图1)。这五项内容是保证项目按照管理要求,实现预算目标必不可少的过程。资源计划决定了整个项目资源使用类型和数量的情况,同时也对项目执行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情况起到限制和约束的作用,这有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企业资源;成本估算是在市场项目报价过程中,在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对项目整个执行过程所需各项资源包括人工、材料及其他消耗的成本进行大致估算,结合企业项目的预期目标进一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成本策划是将成本进行具体化,详细划分到项目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成本单元中,这更有利于进行项目成本控制以及绩效考核;成本控制是指对项目成本策划进行偏差控制;项目评估与考核则是对项目整体执行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执行结果的评价考核,这有利于指导企业后期项目的实施与执行,使企业项目管理逐步走向成熟。

三、公司项目财务管控模式构建

(一)财务管控模式构建基础

J公司全力推行项目成本管控模式,从组织架构、项目绩效激励与资源配给方式三方面保障该成本管控模式的运行。

1.组织架构转变

原全流程降本管控工作组织架构是以职能部门为核心的管理项目组织架构,公司评价降本工作绩效考核主要是以部门为考核单元,部门再将评价结果和考核激励结果配给参与项目的员工个人,弊端是容易出现平均主义――部门内部吃大锅饭的现象,不利于激发员工创造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优胜劣汰。(见图2)

优化后项目成本管控架构,在市场项目管理模式下,各业务代表以项目经理为核心,通过各体系和职能部门充分授权,代表相关部门参与本次项目各项计划活动,并能代表做出相关承诺,调用相关资源完成计划,通过制度约定的分配机制实现多劳多得。(见图3)

2.项目绩效激励方式转变

原绩效分配方式主要以职能或业务部门为主体,整体绩效分配主要分为60%的月度绩效和40%的年度绩效两部分。月度绩效通过《月度绩效考核》评分结果进行分配;年度绩效通过《员工年度绩效协议卡》对年度重点工作、关键指标及日常工作打分进行考核激励,分配年终绩效奖励。

优化后公司,整体绩效分配分为三个部分:以月度绩效考核形式存在的职能绩效分配30%;职能和业务部门配给各市场项目40%的绩效额度,员工通过参与各市场项目对该部分激励额度进行分配,获取项目绩效奖励;以年度绩效考核形式存在的年终奖金分配30%。

3.资源配给方式的转变

原市场项目资源配给方式为职能部门单向配给,由职能部门单向给与至市场业务,项目对人员、战略资金、奖励资源无选择权。优化后资源分配方式将实现双向选择,职能部门能选择投入到合适的市场项目,市场项目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参与人,这样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双方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也可以促进对公司职员的优胜劣汰。

(二)项目成本管控方案

通过以上组织架构、绩效激励及资源配给方式三个方面的转变和配合,建立了适合公司现阶段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案,该方案对项目建立到项目完成之后的评价和经验总结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对公司项目财务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资源计划阶段

首先需成立项目组,项目经理与各业务体系和职能部门进行双向选择,从相关部门选取代表构成项目组成员,同时也从业务部门转移了与项目相匹配日的奖金绩效基数。

其次进行资源配置,争取内部优势资源:根据年度预算资源的约束,通过对项目战略需求和投入产出配比情况分析,争取必要的资源。例如,使人力资源、项目奖惩方案、奖惩额度、战略资金资源等达到项目目标的必要配置。

2.成本估算、成本策划阶段

根据所配给资源,进行项目目标成本估算用于市场项目初步报价,待项目中标后由事业部设计经过设计优化后进行详细的成本策划,对项目各使用资源进行详细策划,并通过表1分层考核模式制定目标成本管控指标。

3.成本控制阶段

公司通过ERP系统开发,从软件上保证项目财务管理模式的系统构建,推行了成本策划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成本、报价成本、策划成本、标准BOM采购成本、实际生产使用材料成本五大成本体系对标,同时通过报价管理系统实现项目报价材料相关费用、项目净利润与项目实际执行结果对标。这些财务系统信息的实现为项目财务管控模式的构建创造了财务信息化基础。

(a)材料成本管理体系

材料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报价材料成本、策划材料成本、标准BOM采购成本、实际材料成本,通过比较策划成本与报价成本可以实现对设计成本的控制;通过比较标准BOM采购成本与策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实现采购降本;通过比较标准BOM采购成本与实际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异,可以控制生产成本管控。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比较,明确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节点,将企业成本控制具体、清晰化,使其有章可循,更具有针对性。(见图4)

(b)项目可控利润管控体系

项目可控利润管控系统主要包括产品预算、合同报价、项目执行对标,通过比较合同报价与事业部产品预算可以控制报价利润;通过比较项目执行对标和合同报价可以控制整体执行偏差。(见图5)

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对执行结果与已分解的目标成本对标,并进行差异控制与预警考核,跟踪到项目执行的每一关键管控点,进行全流程的成本管控。

4.项目评价与考核阶段

益;②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分解至职能部门考核主体,同时也分解到独立的市场经营项目,财务管理与项目经营管理联系更为紧密;③项目经理部分享有对项目组成员的绩效考核和业绩分配权,能有效地支配资源,项目资源分配权与绩效考核权得以统一;④各业务单元是能及时跟踪项目执行,各支持部门对项目的参与度与指导性进一步加强。

以上方案虽然解决了目前财务管控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实现难度和不足之处:①覆盖面广、资源调动难度大,公司相应的营销政策和绩效激励政策都应随方案进行调整;②财务和其他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体系的构成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③跨年度市场项目评价效果滞后体现,相反售后等费用在市场项目完成结题评价和奖励分配后才体现,这些都对项目评价执行效果有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要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必须做好项目策划、跟踪以及项目财务评价工作。项目成本管控是结合项目管理周期各阶段特点所运用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准确反应项目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靖,邓韬.21世纪新项目管理――理念、体系、流程、方法、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骆殉.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陈群.高速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5]王静茹.论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J].经营管理,2013(6).

[6]庞中标.论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7]丁晓靖.电力基建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8]张丽娜.浅谈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作者单位:株洲南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执行整体利润偏差由项目经理和事业部责任人负责,事业部可通过对调增新的市场份额或对增加既有市场项目的盈利能力来补充原项目的利润缺失。

项目完成后,按目标成本和利润进行项目执行对比、成本总结并进行绩效评估与分析、提交评审、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并进行遗留事项交接与归档。

四、项目财务管理经验总结

J公司项目财务管理方案的重置解决了公司原财务成本管控模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市场项目成本对标不仅与历史成本挂钩体现降本成效,也与公司预算紧密联系,直接对应项目目标估算和成本策划,对标最终项目的可控效

图4 项目系统成本管控流程图

注:

策划成本――来源于产品BOM的策划成本,该策划成本是报价成本工艺改良或设计优化后的成本,可用于考核设计降本力度。

标准BOM采购成本――来源于产品标准BOM的采购成本,主要考核策划成本经采购谈判降本金额,主要是对采购价格降本的考核。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绩效考核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这些数字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它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本文只在分析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分析

1.考核目的不明确。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绩效考核目的,一些企业在管理中不能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业绩评定与认可作用,也无法实现它对员工的激励或是惩戒作用,因而绩效考核也就丧失了它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

2.考核原则不明确。有些企业在考核的时候只针对基层和中层员工,企业高管却不参加考核,就是参加也是流于形式,碍于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敷衍了事。还有些企业在考核时只是上级对下级打分,上级考核者对员工的印象记私人交情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

3.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许多企业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没有结合本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往往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考核方案,最后导致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目前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业绩考核方法和技术,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和适当的选择、组合运用这些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4.考核程序形式化。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考核知识管理当局的一种形式化的流程,他们就会将绩效考核与“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等评价联系在一起。另外,考核的形式化必然会带来拙劣的绩效考核结果,最终导致士气的降低和生产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5.考核结果无反馈。大部分企业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结果通常只是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秘密”文件。还有些企业只是盲目的效仿其他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企业内部没有较高专业水平人员具体实施,考核者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考核的意义,考核结果大多也无法反馈给被考核员工。

6.考核与企业其他流程脱节。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当中将绩效考核与其他流程相脱节,单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关键一环,导致绩效考核失去应有的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考虑考核体系的设计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系,这样会影响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可分为五类:(1)作为晋升、解雇和调整岗位的依据。(2)作为确定工资、奖励的依据。(3)作为潜能开发和教育培训的依据。(4)作为调整人事政策、激励措施的依据。(5)考核结果供生产、采购、营销、研发、财务等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时参考。明确了绩效考核的目的后,绩效考核工作才可能围绕这个目的有条不紊的展开。

2.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在考核原则中应该要求对企业的高、中、低层员工均要进行考核,但在侧重点上应有所区分。比如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考核重点应放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对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应注重履行职责和企业整体效益上。同时,考核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避免黑箱操作。

3.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考核方案要是客观的、公平的,考核人员要完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考核。考核标准、方法和体系应该根据实际岗位而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主要有:(1)常规方法。(2)行为评价法。(3)工作成果评价法。(4)360度评价法。

4.完善绩效考核程序。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程序是自下而上,由基层向上,层层逐级考核的。通常一个完备的考核程序应具备以下内容:确定考核目的;确定考核标准和范围;选择考核方法;选定考核时机或时间;组织考核;整理考核结果和进行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5.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反馈对绩效考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哪些做得还可以,哪些还需要改进。另一方面,从员工这里可以了解对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程序方面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企业及时对考核方案做出修正。

6.加强绩效考核与企业其他过程的联系。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目的必须与企业的远景战略规划一致,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必须与所考核岗位相联系,考核时间和地点必须渗透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去,考核的结果必须与企业员工的具体利益相联系,整个考核过程不可能独立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手段,也不能独立于企业的运营管理。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有效的绩效考核能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每个环节,将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更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 彦:公司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人力资源开发,2005,(03)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1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4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医院应建立完善经济运行监督考核机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分析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公开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第三方审计部门对医院经济管理运行情况及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评价,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21-02

一、民营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目标分析

就民营医疗机构而言,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让绩效管理能够成功的实施起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现在民营医疗机构中很多的医护人员在素质上都相对较低,其管理水平也有限。因此,想要扩大其市场份额,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员管理及素质上的问题,需要先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护人员队伍,同时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全面的人才,要能够树立好民营医疗机构的口碑才是最好的证明。

在资金资源上,所要注意的是两方面,引资和用资。其中引资问题非常的重要,因为民营医疗机构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在引资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会对其以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民营医疗机构通过扩大引资来降低成本,再从投资方向及其他管理的角度来达到成本控制,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实现市场战略目标最为有力的保障。

物资资源中包含了医疗设备和一些后勤物资,在民营医疗机构中,只有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才能在如今激烈的市场斗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其采购的成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这样能够延长设备在使用上的寿命,降低其发生故障的几率;后勤物资的采购同样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使其减少不正常的耗损及库存的成本。

信息资源作为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其能够有效的帮助民营医疗机构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宣传上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将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心中,让其能够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此机构,这就成功的将民营医疗机构的知名度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上,同时作为民营机构可以通过下乡义诊等利民措施加强民众对机构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声誉。而民营医疗机构的内部方面,也需要能够实现上情下达,卞情上报,让管理能够实现无障碍。而对于外部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也需要能够及时的掌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且要关注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动向,要能够争取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会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

民营企业想要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依靠上述中的几个方面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取得相应的成绩。

(一)绩效管理培训

因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大多都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手,少数是从公立医院跳槽出来的,所以,大多数的医护人员对于管理学知识可以说的完全不懂,更不用说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去进行管理了。他们所接触到的所了解到的都是已经被时展所淘汰下来的考核体系。因为这一体系是公立医院最为常用的,所以大家都会有所了解,但是这一体系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其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考核的作用,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医疗事故在考核中都会予以通过,因此,就算是从公立医院出来的人员也不能真正的了解到考核的意义。所以,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让其能够明确了解到考核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其人员的培训可以分为三步,先是对管理层的主要领导等进行培训,然后由领导对其管理层成员进行宣讲培训的方案,最后再对全体员工进行会议研讨。从这三个步骤来让民营医疗机构的全体员工能够了解到现代化绩效管理的概念,从思想上来对其进行认知,要先让管理人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绩效管理在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才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绩效辅导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辅导能够实地检验其管理理念的效能。因为医护人员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工作中,无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处理上相对会比较棘手,也有可能会对绩效考核产生影响而让员工产生质疑,这都是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帮助其排疑解惑的。这就需要管理层的领导干部能够在绩效考核期间要做到及时的了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状况,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找到不足之处进行补救。比如医疗机构的宣传做的很到位,其门诊部非常的忙碌,这就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加大,并且是超负荷工作,这时,管理部门就需要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一问题,尽快的解决由于人手不足导致的超负荷工作,避免劳累过度而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都是由于没有能够考虑齐全导致的,所以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的找管理人员进行说明,这样才能够确保其不会影响绩效。

三、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管理体系中很多企业都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对于考核的结果都置之不理,这就没法将其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在民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中,应该将其有效的利用起来,对于考核的结果可以用在对医护人员的职位变动上,也可以运用到薪酬管理上等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民营经济在其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营医疗机构为了能够适应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虽然绩效考核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随着实践一步步来,会让其更完善,推动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让其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拥有自身的优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想; 景琳.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发展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1)

[2]陈育庆.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现状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 2010(04)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绩效考核

一、引言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戴维・诺顿通过对12家著名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绩效考核项目研究后提出的绩效考核工具。平衡计分卡理念的基本框架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具有因果关系的四个维度确立。但平衡计分卡理念并不是通过上述四个维度的简单组合体现,而是通过将基于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一系列绩效考核指标整合表现出来。实际上,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模式,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考核相结合,滞后指标与领先指标相结合,将企业的业绩考核同企业的战略发展联系起来。

实际上,想要让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实现安全的“软着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创造出适合企业自身的绩效考核方法。

二、背景描述

G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化肥生产的企业。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化肥行业企业众多,分布广泛。

G公司基于“努力成为专注于磷复肥的重要生产商和提供商”的企业愿景,依托所在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努力实现把公司建成西北磷复肥生产基地的目标。但在现阶段,公司主要产品面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处于低迷的外部环境的情况。因此,公司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量”的工作思路,希望通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先进产能不足、落后产能过剩的产能结构,并最终实现从大规模生产传统单一养分产品到根据市场需求精细化生产多种产品的转型。在G公司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绩效考核已不再能适应企业的战略转型,公司希望构建新的绩效考核,以符合企业战略的需要。

G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党群人资部、经营部、设备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质量管理部、保运车间、磷铵厂、复肥厂、合成氨厂等部门。

三、结合平衡计分卡思想的绩效考核的实践与创新

G公司在设定新的绩效考核时,决定将引入平衡计分卡,但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情况,导致平衡计分卡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在企业落地。经过发现总结问题以及反馈,通过一系列实践中的调整和创新后,最终G公司的绩效考核形成了以传统绩效考核的“可控、可量化、可操作”原则为基础,在确保公司产品质量零缺陷、公司业务数据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等前提下,以平衡计分卡为指导,强调部门职能为导向、以现金流考核为内容、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来构建KPI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G公司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绩效考核的设计应首先保证“可控、可量化、可操作”的基本原则。基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分解的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应始终符合“可控、可量化、可操作”的原则,对于那些在向下级分解的过程无法一直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指标,应寻找其合适的替代考核指标或将其剔除。实际上,只有坚持考核中的可控原则,才保证员工能够通过努力得到更好的回报,保证了绩效考核的正向指导;只有坚持考核中的可量化原则,才保证绩效考核中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只有坚持考核中的可操作原则,才保证绩效考核中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二)G公司绩效考核的基本前提

公司产品质量零缺陷与公司数据业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是G公司绩效考核的两大基本前提。

(1)公司产品质量零缺陷。现代企业的精益化管理与质量的零缺陷密不可分,基于同G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相匹配,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应能够推进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因此产品质量零缺陷是G公司的绩效考核的基本前提之一。

“质量永远是干出来的,而非检查出来的。”要实现质量零缺陷,事后监督当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核心是事前的准备与事中的控制。G公司新的绩效考核中强调了实现全员参与的质量零缺陷。首先是由质量管理部牵头各个部门依据现实情况重新划分了对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主体责任部门,保证了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主要部门都在考核的范围内。其次,在原有质量考核的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保留、重新设计以及添加新的考核指标,确保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另外,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还对全体员工开辟了质量安全检举的激励通道,对质量考核采用了重奖重罚的考核手段,促使全体员工对质量零缺陷的重视。

(2)公司数据业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维系一个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就需要企业的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因此,公司数据业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也应是G公司的绩效考核的基本前提之一。

为了使企业获得及时、合规和准确的数据,为企业做出有效决策提供基础,G公司的绩效考核针对生产技术部、经营部、财务部等部门的考核指标设计中都加入了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的考核。在数据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的考核中,同时该绩效考核强调了财务部门对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职责,也设计相关考核指标督促财务部门积极履行对经营部、生产技术部等部门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的监督和指导职责。

(三)以平衡计分为指导的G公司绩效考核

在企业战略执行中,遵循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即: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从而持续改善内部业务流程,持续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持m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是符合商业发展规律,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以平衡计分为指导的绩效考核既不是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一些财务(或价值)指标与非财务(或价值)指标的简单拼凑。实际上,卡普兰和诺顿曾在书中写道:“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已被实际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应该把这四个层面看做是样板而不是枷锁。”G公司基于原有绩效考核的形式以及员工习惯和接受度的考量,在以平衡计分卡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并未刻意将绩效考核区分成四个考核维度的形式,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

(四)G公司绩效考核强调以部门职能为导向

G公司原有的绩效考核中对职能部门的考核中存在与磷铵厂、复肥厂、合成氨厂(以下简称三厂)的产量和成本挂钩的指标且占相当权重。尽管,服务于三厂的生产的确是各职能部门的核心部门职能之一。但由于考核指标过于粗放,导致了很多职能部门本身职责考核不明确,未能突出部门员工的本职工作的完成的情况。因此G公司通过对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的重新梳理,设计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可控可考核的指标。对于无法影响或控制产量和成本的部门(经营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环保部、财务部、党群人资部、公司办公司),本方案剔除产量和成本考核指标,重新设计和整合符合以上部门的职责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质量管理部,新的绩效考核剔除了原有考核指标中同三厂总产量挂钩的指标,而使用了评价质量提升服务的企业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替代,以更好的突出质量管理部的职能。

(五)G公司绩效考核强调付现成本决策的考核内容

现金流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传统的成本归集,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的产品,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售成本,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与本公司的精益管控的转型升级战略不符。另一方面,现有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的价格,并不受到生产部门控制。基于上述问题,本次激励方案使用付现成本指标取代原有的成本考核指标,即将考核的总目标成本指标设为:总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其中目标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为上期采购合同的的价格,价格是按月修正的。用付现成本无疑比现有的目标成本更能反应产品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指标的成本失真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同时大大加强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可控性。

(六)绩效考核实现了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

传统的考核指标主要以静态指标为主,通常根据期初计划进行具体的分解,导致某些指标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使得考核目标与实际生产情况脱离,导致考核指标不再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上述问题,G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将动态考核引入到产量、成本和有效产出三个重要指标中去,使企业的生产更能与市场接轨。本方案通过设计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使两种考核模式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四、关于平衡计分卡如何在我国企业中落地的建议

尽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工具有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不同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引入平衡计分卡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调整反馈期。对平衡计分卡如何在我国企业中落地提出以下建议:

要紧紧围绕着企业战略。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执行战略,平衡计分卡之所以将过去的工作结果与未来的绩效指标相结合,不仅为了反映和控制已有的成果,更是为了起到战略引导作用,使企业的战略通过层层分解与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不应盲目地照搬平衡计分卡的形式。平衡计分卡作为信息时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需要综合全面的企业管理系统作为依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以平衡计分卡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灵活地设计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注意保持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的平衡。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的平衡有助于企业的均衡发展,有利于避免诸如企业重于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等的情况发生。但是,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的平衡并不等于平均,实际上对于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的考核更适宜采取单项绩效激励与综合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与财务维度中财务指标的考核的形式以及综合绩效考核富赋予的权重应区别设计。

注重学习与反馈。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的应用的具体目标也会随着企业的内外部情况变化、战略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企业在平衡计分卡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摸索创新,才能真正地让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实现安全的“软著陆”。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

作者简介:赵文昭(1985-),女,山西阳泉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助理工程师。(北京10084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43-02

针对核电工程专业多、难度大、周期长、造价高的特点,[1]以及当前核电发展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核电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了“精干业主加工程公司总承包、专业分包”的新型管理模式,出现了全面承担核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总承包的专业化工程公司,针对不同的核电工程项目,实施标准化统一管理。[2]如何提高核电建设项目管理的质量,降低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的成本,加快核电工程建设的速度成为核电工程公司面临的紧迫课题。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控制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费用,保证工程建设高效、有序地进行,是核电工程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与必然趋势,是有效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而达到规范项目内部管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一、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原则

1.目标制定导向化

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跟踪和反馈项目的运作情况,全面梳理各项工作目标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下一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绩效考核要紧密依托项目目标与计划的制定,保证实施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3]

2.指标设置科学化

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实现指标设置科学化,以定量指标为主,提高评估的精度,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切实增强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3.结果运用合理化

横向比较各项目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成果,强化正面激励,充分发挥“以考核结果论英雄、以考核结果论成败、以考核结果定进退”的导向作用,实现结果运用合理化,激发各项目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指标。

二、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核电工程项目考核方案的设计既应注意科学性,又要兼顾其可操作性。项目与常规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通常是具有一定期望结果的一次性活动,任何项目都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达到合理的目标。[1]项目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追求目标的过程。因此,项目目标应该被清楚定义并可以得到实现。

工程公司在确定核电站开工和投产的总体目标后,将依据该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进行层层分解,再通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其尽可能与计划相符合,逐步实现项目总体目标。因此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也将主要针对时间范围内的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与过程控制情况两部分。

确定以上考核内容后,具体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可以量化的考核项目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两大类,分别以绝对值、完成率或平均数作为考核指标;对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在制定定性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设定相对应的分值,使绩效考核结果最终表现为量的形式;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区分指标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设定不同的考核权重,突出可操作性,引导各项目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确保各项工作既全面细致,又重点突出。[4]

1.重点工作目标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目标会分解成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其中一些重大节点的按时完成情况,如里程碑节点,可作为考核时间范围内的重点工作目标设置单独的指标进行考核,并给予较高的权重,体现其重要性。

2.过程控制指标

在工程建设领域,过程控制主要针对“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四个方面开展。[1,5]

(1)安全控制:施工业是工伤、工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且核电项目具有区别于其它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核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主要着重于施工现场的人员与设备安全,以及现场环境的保护,可按照核电工程建设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指标设置,包括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2)质量控制:核电工程项目既要关注核电厂的长期效益和客户的要求,更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重视工程质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核电项目建设的根本。质量控制着重于项目设计、施工、调试各阶段技术和管理的实施,可按照核电工程质量评定的有关规定要求项目按照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在实物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设计考核指标。

(3)进度控制:进度计划是核电工程项目所有运行的主线,是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统一纲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进度计划的有效执行,才能够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着重于将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建设节点是否按期完成与拖期时长可作为进度考核依据。

(4)费用控制:费用控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工程公司的利润水平,只有将成本控制在总包合同价以内,才可以实现盈利目标。但需要明确的是,费用指标并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实现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所要求的成本支出存在一定的最低额度,包括设备采购、施工、调试在内的产值费用额要尽可能达到目标值,但项目本身的管理成本(如后勤等)应尽量降低。

3.常规工作任务指标

除考核工程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过程控制情况之外,项目本身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也需要同时进行考核,但所占分数权重可适当降低。

(1)业务管理:包括业务责任制落实、制度建设、程序管理、人员资质管理等。

(2)技术管理:包括学习培训、技术讲评、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等。

(3)行政管理:包括文档管理、信息管理、后勤管理等。

具体考核方案中的指标定义与评价标准见表1。

三、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应按工程公司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考核方案为依据,按规定的考核形式开展考核,形成的绩效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完整,最终对各项目的考核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在考核的技术方法上,在考核程序上采取相应措施尽量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是绩效考核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评分制度采用百分制,各项指标按照重要程度设置相应权重分,最终将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到考核的综合评分。但是,一个工程公司可能同时承担多个核电项目,不同项目所处的建设阶段可能并不一致,节点数多的项目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随之增高,考核中扣分项也较多;另外由于后开工项目对之前项目建设经验的借鉴与总结,技术更为成熟,发生问题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小。为保证对各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一致性与公平性,项目的最终考核得分将根据项目在考核时间范围内计划完成的里程碑节点数与产值额度进行加权调整,公式如下:

Mi’= Mi×R= Mi×[0.8+0.2*(ai/Max{ai}*0.5+bi/Max{bi}*0.5)]

其中:

Mi’为工程项目i进行加权调整后的绩效考核分数;

Mi为工程项目i未进行加权调整前的绩效考核分数;

R为调节系数;

ai=工程项目i 2011年计划完成的里程碑节点数;

bi=工程项目i 2011年计划完成的产值额。

考核分数是工作好坏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工作质量的表示,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种方法可以从横向与纵向衡量某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但需要明确的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引导项目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从而促进绩效水平的最大化,因而要尽可能矫正分数至上的观念。

四、核电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核电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项目总体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项目目标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因此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

1.挖掘问题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核电项目管理环节,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信息整合,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包括项目资源配置、岗位人员设置、管理损耗成本、工作问题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公司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2.鞭策激励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强化正面激励,促进企业与项目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一是与项目综合奖励,以及项目成员的绩效工资分配挂钩,不断加大对绩效考核成绩优异项目的奖励力度。[6]二是与项目经理任免调整挂钩,注重把绩效考核成绩优异的项目经理列为重点对象,优先提拔重用。对绩效考核排名靠后的项目,取消年度评先表优资格,并限期整改,对项目经理进行诫勉谈话;若项目在较长时间内仍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连续多次排名靠后,项目领导班子要适时进行组织调整,避免项目遭受损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学院.核电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程平东,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李国强.电力企业部门绩效考核浅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7,(3).

[4]吴鸿章.论绩效考核体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8s).

[5]朱小林.如何确定施工项目考核内容并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J].建筑经济,2003,(4).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库存管理绩效考核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37-03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相关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要面临国外企业所带来的冲击。为了使企业能在复杂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就需要企业探寻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以及物流绩效的办法。改善企业现有的物流绩效以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简化运用结构的重要举措,这就使得物流绩效考核的地位日渐突出。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实行物流绩效考核而获得好处,它能够使企业决策层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建立适宜的发展环境,使团队之间合作更加容易,同时也为企业的每名员工提供绩效的期望标准。此外,物流绩效考核还能改善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构建相对完善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2企业物流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企业库存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库存管理工作效率,开始在库存管理环节实行绩效考核,不断的分析和研究在库存管理绩效考核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对企业现有的运营方式和效果定量、定性的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绩效进行评定。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有效与否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有着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得到应有的汇报和收益。但是多数企业在对库存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时,大多直接引用其他企业的绩效考核措施,引进过程中并未考虑该绩效考核方式是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认为其他企业适用的方式引进后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但实际应用情况表明,随意引用其他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方式是行不通的,经常使企业出现单据记载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使企业的库存绩效考核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2.2企业销售物流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销售物流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作用显著,它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包装、配送货等物流环节而实现的产品销售。作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法,销售物流绩效考核能够使企业明确多种销售活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找出影响企业产品销售的各种因素,明确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而制定真正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实施所指定的销售战略过程中,对销售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有助于检查和监督企业销售战略的执行情况,确定企业所采取的销售战略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对销售物流绩效考核犹未重视,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如:企业未能明确指出业务员所肩负的职责及分工,未能明确企业销售物流的绩效考核的指标,这使得企业在销售物流环节成本增加,所执行的程序过于繁琐,直接导致企业的物流绩效成绩不高。

2.3企业采购物流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优质的原材料有助于高质量产品的输出,而优质的材料来源于好的采购,因而可以说,采购物流绩效考核是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确立战略联盟,加强人力和经济投入共同研发新型材料,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库存,确保货品能够及时到库,进而使企业获得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采购成本过高是其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实行有效的采购物流绩效考核,以求达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大多都有专职的采购计划员,由其依据企业当前的实际生产、销售以及库存情况,制定相对合理的采购计划。但一些企业虽然由专业人员制定的采购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要领导进行审批,之后依据审批结果进行采购,这样就使得采购计划形同虚设,采购物流绩效考核也无法准确实施。即便企业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也会出现采购计划外的情况;有的企业采购员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为了省事而在市场中随意采购,而采购来的原材料因事前未进行审查,质量是否达标无法保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

2.4企业物流配送环节面临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相关企业的竞争,同时也要面临国外企业过带来的冲击,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越加激烈,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从企业整体上提高其绩效和效能,这样就使企业不得不面对物流配送绩效考核问题。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时间是衡量其工作效率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实现货物的配送,直接反应出企业配送中心的整体作业能力。企业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物品的配送,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实现配送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企业就需要缩短货品从订货到收货的时间差,以确保能够在最短的市价内外按成货品的配送。由于存在当前的物流信息技术过于陈旧、电子商务在物流活动中不健全、物流信息收集缓慢、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现有的物流配送时间长、绩效低,这就给企业的物流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困难。

3改善企业物流绩效考核的举措

3.1依靠软管理、硬环境,注重信息化管理

在企业的各项实际工作中,物流库存管理因帐实分离、形态各异、品种繁多等原因,使得其成为企业各项管理中最为复杂的一个,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当前企业普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物料库存管理,库存信息管理系统是较为常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该系统进行物流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数据通常包括物品的安全库存量、最低储备、最高储备、客户(信用)信息、供应商信息、货源清单、物流管理、物料主文件等。企业借助这套现代化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库存实际情况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信息。但因系统中的数据需要员工手动输入,手工操作的结果就是用以导致输入的信息出现错误,即便所有的信息数据都已经实现了准确无误的输入,仍然无法满足一些大型企业的对库存管理的要求。为了切实提升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水平,应当从软管理和硬环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企业的硬环境指的是企业存储货品仓库的通风状况、现有的各种厂房设施等,而企业的软管理主要指代的是企业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取库存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通过采用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通常能够完成物品的实效警告、超限额警告以及批次管理等,使得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也为企业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3.2 引进比较竞争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企业销售物流绩效考核水平,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引进比较竞争机制。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两种比较竞争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比较方式对针对不同业务员的,将其业务成绩进行横向比较,然后在按照比较结果进行排序,但是这种比较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它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误导,采用这种方式比较时应在公司促销工作、竞争、工作负荷、地区市场潜力相同的情况下,此时对企业业务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很像比较菜有意义。另外一种比较方式是针对同一名业务员的,将业务员以往的销售成绩与现在的销售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查找销售业绩提升或者退后的原因,促使该业务员能够结合分析结果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注意并改进,进而提升自己的销售业绩。引进比价竞争机制对企业销售物流进行管理,并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销售物流工作,促进企业销售物流绩效考核向着更好方向发展。

3.3注重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为了切实提升企业的采购物流绩效考核水平,就应当注重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此,企业应当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将先进的管理软件应用到采购物流绩效管理中,这是因为时段库存量、采购批量以及准确的物流管理是进行采购计划编制的关键。以往需要手工进行处理,因而很难很难获得相关数据,但管理软件中的采购系统在进行企业采购计划编制时,对于数据需求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来源,它们是相关采购需求、库存量不足的补库采购计划、生产的建议采购计划,借助联网的系统就可以从相关的部门得到这些需求,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以上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借助于管理软件的合并下达功能,管理系统就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企业的需求汇总,依据系统中预先对采购员和物料关系的定义,就可以为每一名采购员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采购计划编制的复杂性以采购计划的盲目性问题,进而确保企业的采购物流绩效考核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3.4完善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

针对企业物流配送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办法解决,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配送信息的商品化等,通过配送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物流配送绩效考核力度。此外,企业可以将EDP系统运用在物流配送上。在企业内部采用EDP系统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格式文件的电子传输。EDP传输与以往的传输方式不同,它所提供的非书面环境更加有效率,而且可以取代订单、发票等标准文件。EDP的控制主要包括标准应用控制,以及在修改及送出之前的确认检查。作为一种信息技术,EDP系统交以往的手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使传统的物流流程得到明显改善,将这种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物流绩效考核中,能够确保绩效考核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

3.5其它相关举措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解决企业物流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计划。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行物流绩效考核计划,进而使员工知晓企业对他们的期望,并使绩效考核计划得到员工们的认可。因物流绩效主要有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组成,在进行物流绩效考核计划制定时,应当使员工明确企业希望员工在工作中所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期望员工在工作中的技能和行为表现,也就是明确员工的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通过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得部门、个人的目标能够与组织或团队的目标有机的结合。(2)注重信息共享。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加强不同物流环节之间的沟通联系,这样才能使企业关于绩效考核的思想全面贯彻4结语

物流绩效考核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任何一位员工都要针对自己的工作而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物流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针对企业物流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应当依靠软管理、硬环境,注重信息化管理,引进比较竞争机制,注重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完善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向着更高、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内航空物流问题及应对措施[N].中国航空报,2008-08-15.

[2]路桥,张琳娜.物流服务:从粗放型到精益型转变[N].现代物流报,2007-03-01.

[3]郭翠玲,李健.国企绩效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76-77.

[4]郭栋梁.德百物流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中国商贸,2011,(34):114-115.

[5]许晓光.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0,(30):228-229.

采购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KPI指标;采购管理;绩效管理

为规范公司进货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对上下游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建立健全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善对进货员的有效激励约束的内外制衡机制,基于及时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并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的基本原则,基于对供应商的服务与对内部人员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基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双方互利的合作原则,特制定采购部绩效管理规范,从而提高我企业的竞争力。

一、采购部绩效管理基础文档

(一)部门职责说明

(1)依据销售任务、销售订单满足经营需要进行商品的采购及备货,制订年度购进协议、月度采购计划等;

(2)实施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发送产品订购单,追踪产品订购单实施情况,并及时处理使采购过程流畅,促成商品保质保量及时送达下游客户;

(3)跟物流中心联系,协调配送工作。每月完成与物流的对账工作,合理化库存,配合物流中心核算配送费用。

(4)建立供应商档案,重大质量问题与供应商协议处理方案;

(5)建立采购台帐,及时与供应商核对,和财会对接,按合同内容付款;

(6)负责客情维护,开拓品种和开发新供应商,按照领导要求,应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积极拓展业务;

(7)按公司要求做好储备药品工作;

(8)做好近效期、促销品的动态监测,按规定定期报损,避免造成公司损失,完善相关流程。

(9)管理和不断更新供应商和品种目录,管理品种流向信息。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部门行为标准

(1)第一行为模块:采购准备。

1、明确采购需求:

1)明确销售部下达的订单的商品品种、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价格、配送要求等信息;

2)明确采购计划的重要程度、时限。

2、明确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1)落实各品种的若干供应商和多种供货渠道;

2)落实品种的最新物价信息,明确调货要求,市场调货需进行比价采购,并了解各个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和供货时间;

(2)第二行为模块:谈判、签订合同。

1、谈判准备:

1)收集和分析各供应商的品种信息、销售能力和渠道,综合分析供应商的价格、货期、供货能力、资金实力和品种的销售规模、毛利率、竞争力及品种达到的客户的回款情况等因素,按贡献度分级选择供应商进行谈判;

2)拟定回款条件、配送条件、商品毛利率、返点协议、售后服务、经销范围等合作细则的条件;

3)综合供需要求和市场变化的预判,准备谈判相关资料。

2、谈判、签订合同:

1)在经理、分管经理授权范围内,组织供应商和公司有关人员,对药品价格、货期、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谈判;

2)在双方就价格、交货期、付款条件等达成一致以后,按照公司的标准合同样本签订要货计划、订货合同。

(3)第三行为模块:合同执行。

1、合同执行跟踪:

1)定期与供应商联系,了解和落实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及时获知采购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合同执行情况;

3)督促供应商准时交货。

4)根据实际情况和物价信息,动态调整进销价,考核毛利,体现真实的毛利率,反映经营成果。

2、合同执行反馈:

1)及时将合同执行情况反馈给各个对应的销售员;

2)及时将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合同执行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供应商,并督促供应商采取相应的行动。

(4)第四行为模块:送检入库。

1、入库:

1)跟质量管理相关人员联系,完善首营品种的相关手续。按照GSP要求,及时在质管人员处更新供应商、品种相关信息。

2)跟物流中心和供应商联系,跟踪品种入库的及时性和货源的充足度。

3)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品种入库不及时,则立即联系供应商、质管人员和相关销售员,针对具体情况,协调上下游客户给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保障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做好对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工作。

2、单据保存:

1)对入库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记录;

2)保存送检入库过程中的入库单。

3、申请付款:

1)将收到的发票连同入库单交财务部,做好发票的交接手续;

2)根据协议或合同,填写付款通知单向财务部申请付款。

(5)第五行为模块:退换货;

1、出现原车销退的情况,及时与物流中心、销售员联系,找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

2、处理滞销品种、破损品种的退换货,必须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益,跟上下游客户共同商议,共同解决问题。

上一篇:工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下一篇:课程考核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