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20 05:53:53

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汽车的生产、使用与维修当中,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基于此简单对我国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汽修工程教学策略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转变及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汽车的生产、使用与维修当中,传统的单纯以纸介质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受众层次差异大、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内容更新快的新需求。

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师状况

中等学校中汽车工程专业教师有相当部分自身没有接受过汽车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部分教师多从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相近学科或专业转行而来;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工程专业教师是从各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担任教师的,缺乏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少部分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又大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师资培训。

中职学校多数汽车工程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设备条件、生源状况的限制,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实施方式以照本宣科为主,即以某种教材为主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对教学方案或课程大纲的深层次解读,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没见过现行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完全依据某种教材实施教学。然而,即便是经过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也仅是参与编写的教师依据自己对教学文件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的经历,以某种教学设计对相关教学文件给予的一种实施案例,不可能完全适应生源、师资、设备、企业用工需求有差异的各类学校,需要一线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灵活运用不同教学资料进行二次创造。这种状况也影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

1.2.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形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去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之外有一定量的认识实习和实训,现在逐渐转变为理实一体的教学,即一边讲一边练,练习讲解相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并且就整个专业建设来说,其实训练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达到该专业办学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380-2006),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达标,其他学校要么品种数不够,要么台套数不够。因此,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配备情况基本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强度要求,黑板上开汽车、修汽车的状况比比皆是。

2.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对策

2.1.中职汽车工程专业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根据当前对中职学校的调研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中技、职业高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制,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五年制的中高职贯通模式。三年中,第一年为文化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为主)。第二年则为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以操作技能为主),包括取得市劳动局颁发的初级岗位证书。第三年普通汽修专业学生一般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下企业实习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是随着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如果将技能实训教学设计理念停留在机械的执行教学管理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之上,或者仅仅满足于模仿兄弟学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了。

2.2.提高教学效益

在课堂教学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学历教育形式,不同于成人继续教育或培训类教育,应系统地讲授相关知识,训练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学习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以Flas演示、视频播放,再辅以配音讲解、字幕提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多种信息刺激,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接受、理解所学内容,从而节省授课时间,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有更大的信息获取量,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其能力培养目标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实现的,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无疑是合理的。作为技能型人才,实际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设备配备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个别的设备较好的学校,其耗材的消耗能力也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实训强度,而依据汽车行业的产品特点,同一功能部件的具体产品结构形式多样,中国在用车辆的品牌类型又极其丰富,学校对这些零部件实物的收集极为不易,所以现阶段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2.3.适应教学变革的需求

最基本的课程类型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发现,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动态的锻炼和提高。职业教育强调课程要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基础上,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而职业技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习得是典型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因此,活动课程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业已发展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目前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相当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适应多个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能够在不断提升现有师资、设备、场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万明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找回遗失的微笑 下一篇:早期北斗信仰及其道教化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