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1:49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1、将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零距离”对接是中职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我们从此教学大纲的表述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相比,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就使得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保持语文学科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础。所以,我认为将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零距离”对接,是一种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有效实现语文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可用之法。

2、将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零距离”对接是语文教学和生活关系的合理诠释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而将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零距离”对接就是提倡中职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和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双赢。语文知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被广泛而又频繁地运用着,因此我们说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摘要:“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教学活动离不开人类社会,而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决定了我们应当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因为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已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顾黄初先生曾说摘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它的改革,关键也在贴近生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根”。将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对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情操状况、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实用性、活动性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把握语文基本技能,让学生具有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从而学会共处,学会做事,适应职业的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和生活“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策略

(1)设置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单

一、压抑,学生被束缚在秧田式的课桌、椅子之间,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黑板、严厉的老师和拘谨的同学。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注重设置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无拘束、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不再远离生活。这样的教学环境更符合中职课堂教学要求。

比如,当老师抛出需要讨论的新问题时,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个小组,大家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向聊天交谈一样地积极思索,探索新问题,寻求答案。讨论时间完毕后,每个团队派一个代表来陈述本团队的观点,大家相互交流。我们还可以以课文为蓝本,创设和课文内容类似的生活情境。在创设这一情境时,我们要根据学生所属专业和学生的特质来选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模特表演精品班的学生,他们的表演欲望极强,所以在上《雷雨》一课时,我们就不必采用课件式讲解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该课文,几个同学一组,先选择角色、制作道具、揣摩人物,然后上课时分角色扮演雷雨中的人物,将话剧《雷雨》中最出色、有较多对话的片段如周朴园和梅侍萍三十年后周家重逢等内容在课堂上重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更易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心得剧中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同时也让参加表演的同学有了一次展示自己创造性、表演性才能,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这样既保持了语文本身的特征,同时又实现了中职语文为专业服务。

(2)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

我们说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太少,对于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突出实用内容、关注学生未来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使教学内容和生活融为和谐之境。比如,我在上《胡同文化》一课时,考虑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没有见过胡同,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有关北京各种胡同的图片,下载了京味十足的胡同歌,将两者做成课件播放,作为新课导入,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到冲击,学生的注重力更集中,比较快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初步实现了中职文化课“抬头教学”的目的。因为胡同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该课的教学中我还展现了巴渝名俗文化——吊脚楼的许多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文化概念有了形象、具体的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征,谈一谈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现象。比如,市场策划专业的学生可以谈营销文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谈餐饮文化;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可以谈礼仪文化……。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语文课虽然不是专业课,但同样有话可说,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喜好,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拓展。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职场上,能更好地工作、生活。在传统程式化的教学练习方法下,学生上完语文课,很难将语文用到生活中。学生背了那么多成语,做了那么多的阅读,写了那么多作文,最后毕业了居然连会议通知、申请书等应用文都不会写,说话语言也缺乏“艺术”。在毕业应聘时,见到面试官,做个自我介绍都显得语无伦次。试想,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进入职场,为工作打拼,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讲究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把语文用于生活,用于职场工作中,让学生体验语文作为工具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等发挥的重要功能,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语文。比如,我们应该将比较多的课时用在每单元的情境口语练习中,如自我介绍、恰当汇报、如何打破僵局、如何赞美、巧妙提问、如何回答等,激发学生重视口语交际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奠基。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的练习,用电脑播放器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用书面答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所听材料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知晓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学会“听话”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又比如,我们上《敬业和乐业》一课,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作为一名员工该如何敬业、乐业。

(3)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条即“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新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学校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教育是培养社会的人,非凡是我们的中职教育更应如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能闭门造车。

我国闻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有两大主张就是“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陶先生指出摘要:“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轻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和社会生活隔开了。相反“社会即学校”则是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他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反对死读书。而“教学做合一”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他说摘要:“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非凡强调要亲安闲“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由此,我们要变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为边学习边实践,开展一些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活跃校园气氛,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家学习语文的合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关注天天的新闻及社会焦点新问题,然后在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也可以创办手抄报,布置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充当校园讲解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举办征文、朗诵比赛,或举办文学社团、文学沙龙,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推荐一篇美文、一部影视剧、一篇习作等,都是一举多得的活动。这样,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生活,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1.1基础语文能力

所谓的基础语文能力,就是一般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语文基础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听说能力,让中职学生学会倾听,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利于中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与人交流及自我推销。而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欣赏能力,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基本的写作能力,从而为中职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职业语文能力

职业语文能力,就是在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语文能力之后,根据职业活动需求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中,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性质对其进行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中职学生开展专业化、职业性的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满足就业需求的相关职业语文能力,以便提高中职学生进入职场的适应性。

2、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中职学生尽快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

2.1设置人文性、实用性兼容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设置上,需要注重人文性、实用性的兼容,通过语文教学令中职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语文教学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其能正确引导中职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2.2制定实际性、阶段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中职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来制定实际性、阶段性的语文教学目标。如此,中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激励中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最终让中职学生取得实际收获。

2.3采取公平性、鼓励性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方法发挥功能性,以促进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其具有参与学习的基本权利,因而教师应采取公平性、鼓励性的教学手段,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中职学生的学习进步。

2.4组织多样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式

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开拓新思路,组织多样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势,以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局限性,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具趣味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式能够为中职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让中职学生充分投入到语文教学中。

2.5保持系统性、长期性的教学效果

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长期保持中职语文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学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也需要长期坚持,以保持系统性、长期性的语文教学效果。

3、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往往通过单纯的考试分数来体现,这种评价方法缺乏全面性,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于是乎,中职语文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课程评价方法的革新,具体可以划分四种评价方法,包括:单项评价、加分评价、阶段与综合评价、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单项评价对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中职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加分评价中,教师对中职学生好的方面进行肯定评价;阶段与综合评价,是教师分阶段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学期末尾便于教师对中职学生进行综合点评;而自我评价,是教师指导中职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帮助中职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引导中职学生自我反思,以促进中职学生的不断进步。

4、结语

伴随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学校要想提高输出学生的就业优势,就需要继续保持其注重技能与素质双重培养的教学特色。中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还需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文化素质要求,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语文教育。改革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的狭隘教学理念,让中职学校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中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中职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一、 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

在中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探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面对这些困惑和疑问,要深刻地思考,认真地研究,仔细地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教师教学要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 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需求,将语文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中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性。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学习,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之而来。

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这也是职业学校与普通中高中最显著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要体现灵活性、多元化。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树立信心。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劳动者。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状况,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语文的“适应性”。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中职学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和相互关联,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了德育渗透之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当实时互动,融为一体,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作为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和教学同等重要的。有一句这样的话: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作为教师,自我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重点难点应耐心细心讲解,可以一语带过之处就应当言简意赅。中职学生中多数人一味地放纵自己的缺陷,却看不清自己的优点。而教师却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让他们自己看到和切身感受到。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清形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改革教材,突出实用性,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语文包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能够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教师的知识和阅历能够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的水终究会汇集成小溪,汇聚成江河。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语文也要尽量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语文教学找到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8期

2.李海花;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2期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紧贴生活 注重实用

我国几千年的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语文训练基本脱离生活。改革开放后,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成了一种必然,同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出现了一片新景象。教材的编写能逐步结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内容浅显,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语文活动和口语交际也紧贴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工作。因此,中职语文教育的实际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紧贴生活,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

一、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让语文教学紧贴生活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据此,我们首先应转变观念,不要像对普高学生那样要求他们,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有朝一日也能发芽、开花、结果。这就要求中职语文老师要有耐心、不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上语文课时要从中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寻求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比如,我在上《景德镇的陶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提高学生向他人介绍事物能力,我特意带了一件陶瓷到课堂上,请学生用所学知识介绍手中的陶瓷,并挂出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介绍说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可见,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紧贴学生的实际和未来的职业,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

绝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口头交际能力是左右其工作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中职生希望学到一技之长,极易产生重专业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为感兴趣。因此,我们应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比如,在传授口语与表达知识时,我根据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管理酒店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酒店经理,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变得非常活跃。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以人物语言与性格间的关系为赏析小说人物语言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沟通技能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通过对比分析人物语言来欣赏小说,体味人物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口语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拓展练习和情景模拟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进行沟通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在所有的文体中,它和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使用频率最高,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写请假条到写通知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能力,学生很自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

三、中职语文教学在紧贴生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上要求降低难度,突出实用性,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据此,我们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作用,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语文。可以把语文学习和酒店管理与服务、数控、电子营销等联系起来,比如,在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师生们展示自己的查找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又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联系酒店管理与服务、电子电器销售等学科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还能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使他们学得有趣、有劲,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觉学科之间的关系,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学须走出语文教学的旧框架,以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为前提,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使语文教学更切近生活,增强实用性。

参考资料: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45-01

1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表达观点靠语言,写出思想靠文章”。这其中就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学不好语文,那么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就会存在困难,他想写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会存在种种障碍。语文在中职院校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1 语文是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下去的基本途径就是语文。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思想观点;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繁荣与衰落;通过语文,学生可以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遣词造句方式。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教会学生怎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可以交给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给对方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语文,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应该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坚实的文化功底。

1.2 中职院校语文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中职院校的语文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而开设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日常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比如,会计专业开设的语文课程改名为“财经应用文写作”,通过语文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会写自我介绍、工作总结、收据和借据、合同等。中职院校通过开设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方面

中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比较重视专业课的设计、投入。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校认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校索性减少语文教学课时,有的学校甚至停止开设语文课程。他们认为,减少语文课时或停止开设语文课程可以不用聘请语文老师,减少一大笔薪酬福利。另外,也不用投入资金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中职院校只开设与专业技能有关的课程,其他边缘学科基本上都被大刀阔斧地砍掉,语文虽然是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也被毫不吝惜的丢弃掉了。

2.2 教师方面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教学能力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包括学历低、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差等。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比如讲解阅读理解,通常是采用老套的讲课方法,即先让学生划分段落,然后讲一下文章采用什么叙述方法、什么修辞手法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误人子弟,而且不能将真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3 学生方面

首先,中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来到学校就是学习一技之长,从思想上坚决抵抗学校开设语文课程,认为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而且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可以看到学生从思想上就比较轻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其次,因为对语文存在片面之见,所以许多学生不愿意去上语文课,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即使有的学生去上课,听课不到几分钟便昏昏欲睡。所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缺乏兴趣是当前存在的很大问题;再次,老师布置的写作、阅读等作业,学生不按时完成,总是拖拖拉拉。有的学生甚至不参加最后的语文考试,非让班主任死拉硬拽的才能把他拉进考场,勉强参加考试。这种现象不是偶尔才会出现,而是小概率以上事件,几乎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3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是指,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另外,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还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保证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还可以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主要包括:(1)明确课程目标。中职院校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课程,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应以培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较高的人才为目标,所以语文课程应紧密配合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针对具体专业开设语文课程;(2)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应该增加实用性。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外,更多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写作、如何交流等。另外,课程内容还应符合企业的要求,只有满足企业需要,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3.2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方法是指,将整个语文的教学分成几个模块,根据模块严格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基础阅读模块,是指教师通过选择各类精美的散文、诗歌、古文、故事等来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或朗诵,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普通话标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各种应用文,尤其是专业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写作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是指导学生学习日常礼貌用语、恰当表达观点的方式方法、张扬个性的方法等,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以后找工作、自我推荐、阐述观点、人际交往等提供保障。

3.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离开了教师一切改革都是空谈。要想推动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多进行些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历,学历是最宝贵的资本,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溢.让中职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学论坛,2012(20):116-117.

[2]宋正梅.能力本位模块化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新探[J].教学研究,2012(17):339,346.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观念;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11-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1]。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立足职业教育,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笔者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中职语文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融入职教特点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距甚远。要适应时代进步,适应课程改革,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新的中职教育质量观,要求文化基础课必须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质服务,不能简单以普通高中对文化课的要求来衡量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质量。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高低、顺利实现就业与否的结果之中。如果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为中职教育质量体系的形成给予充实与支撑,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之中。

二、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

由于许多中职学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听说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是:(1)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的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不能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3)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

面对这种状况,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张志公认为“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灵敏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2]。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开设普通话课程,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知识短文《说话要文明礼貌》时,我联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经营汽车维修保养”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我在教学《荷花淀》时,以人物语言与性格间的关系为赏析小说人物语言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沟通技能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人物语言来欣赏小说,体味人物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口语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拓展练习和情景模拟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进行沟通的技巧,为学生进行高效语言沟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三、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写的字不仅不规范、美观,还七扭八斜,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也很慢,错字别字多。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既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让学生练好字常练字,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字帖,每天临摹一百字。语文课代表每天收缴并登记书法作业,我认真批改,及时点评,张榜表扬好作品。

四、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改革 实用性 观念突破 灵活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相对较差,他们进入中职学校读书,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顺利就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尤其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在语文等基础课上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基础薄弱。中职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大多学生表示读中学时即存在语文偏科现象,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二、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语文可有可无,从而忽视学习语文。三、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厌学语文,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学习导向。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改变,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水平融入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现把这些变化总结如下。

一、提升语文知识的思想价值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作家和作品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讲授屈原《离骚》作品时,重点向学生讲述了屈原惨遭流放,但仍然忠心爱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在学习之后,引发了无数感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爱国的热忱。再比如我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时,通过文章的细腻描写,母亲的对孩子们关爱的细节描写,彰显了伟大的母爱,这让学生们理解了母亲们的不易和自己要尽心孝敬母亲。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礼仪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礼仪教学中人文性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把礼仪教学穿插于语文教学中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感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更有活力,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当然,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融人语文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从教师“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文化的伟大、知识的浩瀚,从而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读中职之前从未离开父母,独立参与社会交往,所以普遍存在社交能力差,内心封闭,词不达意等问题。但对于既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据本人了解,很多中职学生意识到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但其实内心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色设置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对于个别学校的特定专业学生并非完全适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专业,然后根据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一定的阅读能力是所有中职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在教学时,一定要把这一项学习任务放在首要位置。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小学、初中的阅读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在阅读全国通用教材时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由易到难地挑选课文供学生学习,还可以列一些书目供学生参考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 虽然语文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但学生因此也就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要求一学就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与专业结合,提高语文教学中实用性的比例。

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淮海职业教育,2007年第二期,(19-20)

[2]窦良云.《对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职教探讨,2008年第一期,(47-48)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语文教师,笔者深感现阶段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教学走出“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已成为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拙见以供讨论。

一、改变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法革新

职校学生多处在15~18周岁年龄段,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重视和理解,一方面又个性鲜明,不善于接纳他人,往往是我行我素;他们接受模仿能力强,却又学习劲头不足,知识面窄,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学中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转变观念,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法革新。

1.树立教学民主思想,努力搭建沟通的平台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正如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所说:“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就可以获得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

2.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当前学生所表现出的底子薄、理解能力差,却擅长模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仅有的课桌书本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必要时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街道、商场等,让学生在实地参与中得到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已逐渐成为当前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应用文教学中,过去我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方法和要求的理论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除常见的写作问题外,更多的是文体格式的不规范,这说明还是练习不够。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勿需对学生灌输太多高深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写,尽可能的避免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的现象。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中职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中职语文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

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面对中职学生免试入学的新形势,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看待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正确分析,冷静对待,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寻找到一条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发展之路,形成中职语文教学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学校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在中职教育中显示出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春芬.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4).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过于重视专业课,忽视了对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背景改革下,中职语文教学已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多集中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讲授,将作品的结构、思想及文学特色作为语文课堂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不到训练,导致在语文学习、日常交流以及日常写作方面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造成中职学生无法适应现展需求。从当前就业方面看,很多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择业或就业过程中,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往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失去了竞争优势。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对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1.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方面,仅依靠语文课程是不够的。中职学校应设立如社交口语或应用写作等课程,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建立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素养课程的同时,应完善汉语言能力的实践课程,语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更多的职场场景,加强对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中职学校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内容。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职业与拓展三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指中职学校的学生必修的教学内容以及基本要求,学生应从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模块是指学生科根据自身专业需要与限定的选修课程,以模拟职业场景方式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展模块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或模拟场景提高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技能应用的能力。(2)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以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营造交际环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课堂交际训练中,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其次,课外活动的延伸。应组织和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汉语言表达方式,塑造个人表达形象,也提高应变及心理承受的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汉语言能力的评价,传统方法多集中于学科成绩,忽视实践创新等素质。在考核方面又以书面考试为主,很少从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因此,中职学校应转变考核评价方法,将考核评价内容集中在学生参与过程、参与体验以及学生收获各方面,以客观的态度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进步程度反映出来。另外,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汉语言能力的目标。

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教学意识,根据语文教学本身的现状与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教学活动中做到内外课程相结合。同时,中职学校也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策略与评价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新教材 人文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微观层次看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在于教师的理念与教学实践。我结合自己对《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及新教材的实际,以教师的视角,谈谈在新课改中如何有效实施中职语文教学。

一、深入大纲,转变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面对新课程,惟有更新观念,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能有效实施新课程。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

(一)“语文学科本位观”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学科本位观”,即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或学科本身的发展为本,没有或较少顾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科本位着力关注的是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完备性和独立性,没有或较少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形成。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即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手段方式均是从人出发,最终指向也是人。现阶段我们应该切实推动“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并以此认识语文课程,建构课堂,组织语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教学的关系

中职语文的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应用性”,而普高语文教学目的则侧重于“学术性”,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前者所达成语文素养相对较低,仅是侧重于实用、应用而已,而普高语文教学则偏重于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提高”,对知识积累、能力层级的要求都相对较高。

我们要合理地扬弃普高的一些教学模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正视差异,切实探索职教语文教学的特色,切忌照搬,否则就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

(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与“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系

新大纲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于是,有人为了迎合所谓的“职教特色”,提出了“专业化的语文”和“语文专业化”的一些想法,说“学电子的就是电子语文,学导游的就是导游语文”,“机械专业不必读《荷塘月色》、《阿Q正传》”等,笑话百出。言者没有真正明白“语文职教特色”的内涵,连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熏陶性”都被他们数典忘祖了。语文不但缺少职业教育特色,连自身具有的特色也化为乌有,异化了语文,模糊了语文“公共”、“基础”的定位。

换言之,中职语文教学说到底,还是姓“语”,必须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这一点在新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因此我们不必迎合所谓的“专业化”,而“异化”语文教学,中职语文要具有职教特色,主要还是从语文这个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其职教元素无非是说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上定位在什么层级,“人文性”上定位在哪些类型上而已。

二、把握新教材体系,用活新教材

从纵向看,新教材以“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编排,满足了各个层级的学生需求;从横向来看,新教材则以“阅读与欣赏”、“交际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编排,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依据学生已经达成的应用能力,恰当选取,灵活取舍,并增添合理的教学资源。譬如我在上《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提前布置学生利用班级的网络媒体观看了《赤壁》,并附加了要求:“在看时,要注意电影里的人物语言与我们书上语言有哪些异同?”这样自然整合课内课外资源,让学生有目的地看,在上这篇古典小说时感到饶有兴趣,不但关注了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顺利理解了人物形象,效果非常好。总之,教师应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根据职教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注重人文教育

我们应该明确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即“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呢?

(一)口语交际课

着眼于现代社会高信息化、高交际化、高效率化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的情境,组织教学,强化口语训练。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诱导,及时鼓励,解除心理障碍,使学生丢下包袱,自由表达,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说明书、质量分析报告、广告宣传还是职务聘用、调职申请等都离不开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则连最基本的请假条、寻物启事等都写不完整,又如何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呢?依照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广泛交流、共同协商,慎重而又大胆地选择了最适合的内容,补充了典型的例文,供学生借鉴、模仿与批评,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三)文学欣赏课

新教材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以及能够启发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代表性的文章,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体例编排,形成有序的欣赏系列。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深入文本,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不断探异求新中,拓展新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上一篇:中医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