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北农家经济与农具配置*

时间:2022-10-07 02:06:53

近代华北农家经济与农具配置*

[摘要] 在近代的华北农村,农具资本在农业资本中的比例很低,而且分布不均。经营规模较大之富裕农户对农具投资较多,因此拥有较多的农具及役畜;经营规模较小的贫困农户则缺乏大农具及役畜,常几户合资购买、共同使用。贫困农户常向富裕农户借用农具及役畜,从而对富裕农户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关键词] 近代华北;农户;经营规模;农具配置

学术界以往对近代农业生产工具所作的研究,但是多数集中于农具的构造、形制、构成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等自然科学属性以及考古发现等方面,而较少从社会经济学层面上加以关注,从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加以探讨的就更少。这是因为“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耕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使用者的社会生活。”[2] 正是由于不同学科对于同一个社会事物的学术兴趣点不同,他们所观察的层面和角度也不同,常常会忽视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所必备的物质设施的经济学研究,因此就会出现某些学术空白,出现某些长期被学术“遗弃”的未垦地。

农业工具设施,是“镶嵌”于农民日常生活之中,与具体的农村社区之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经济状况等紧密联系。本文以近代的华北农村为研究重点,以实证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就农户的农具投入及其在农户经济收支中的比重、不同经济状况农户的农具拥有差异以及农户配置自农具的社会经济要素等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农具投资在农户收支中的比重

近代的华北,农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据1934年初全国土地委员会对华北四省55县60万户的调查,收支有余者占28%,相抵者占34%,不敷者占38%,“农家经济困难,收不敷支,或虽平时收支勉可相抵,设遇意外势必出于借贷。”[3] 山东潍县,一个占地14亩之家,收入158.3元,支出191.05元,亏欠32.75元。[4]

农家的经济支出,多用于生活尤其是用于饮食。据李景汉1928——1929年对河北定县34个农家的调查,平均每家全年支出242.6元,食物费用为167.9元,占总支出的69.2%,燃料费19.6元,占8.1%,房租费18.5元,占7.6%,其余各项杂费21.7元,占8.9%。 又据1937年日本满铁调查班对河北昌黎县前梁各庄、平谷县大北关村农家的调查,生活费用分别占家庭支出的72.2%、62.6%。[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农家的大部分经济支出都用在了生活费用上,除了生活费之外,还有礼仪、娱乐、家具、医药、卫生、教育费用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北,农民的借贷也有70%——80%以上是为了生活消费。[7] 可见,农家投资于农业生产的资金是非常少的。

我们可设想,精明且能干的农民每年总要尽量的在仅剩下不多的资金里存起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但在少得可怜的农业资本中,农具的比重有多少呢?

据田中忠夫的研究,农具资本只占农业资本的1.0%——3.7%,各地的农家经济富裕程度不同,其比例略有差别,其中河北盐山的为2.2%[8] 。

我们再看一个卜凯在河北盐山的调查数据:[9]

每一自耕农场主所投资本之数量及其分配表(1921——1925,单位:元)

调查之县|购进土地|当进土地|房屋|牲畜|树木|杂项|农具|总计

平乡|674.26|33.75|200.05|21.91|32.96|3.94|11.03|977.90

盐山(1922)|402.29|40.30|184.87|34.88|32.51|49.90|17.63|762.38

盐山(1923)|1225.38|33.81|171.83|51.03|15.71|42.62|41.27|1581.65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农家的农业资本多数投在了购买土地上,平乡、盐山(1922)、盐山(1923)购买土地的资本分别占农业总资本的68%、52%、77%。若是把当进土地与购进土地一起计算,则分别是72%,58%,79%,而农具却仅占1.0%,2.0%,2.0%。土地是农家投资的重点,对于农具的投资非常少。

二、农具资本与土地经营规模

若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大,农户就需要比较齐全的工具,如清代山东的经营地主太和堂拥有耕牛九头,驴、骡各四头,四牛犋家什两套,木制双轮大车一辆,单轮大土车两辆,单轮小土车八辆,耕、耩、锄、割等农具齐全, 71拥有铁犁,耧车,扇车先进农具。而贫佃农户由于经济的穷困,根本不能购置和使用这些大型农具。在即墨县浮山后村、胶州湾口薛家岛之大洼村一带的中、贫、佃农就是用构造简单的三角“铁铲”耕地或播种。直到一九五七年十月为止,在青岛郊区浮山所及浮山后村一带,还在使用这种铲头。据当地老农民说,他们那里“自古以来就用这种铲头”,解放前浮山后村三百五十户人家只有三、四架耧,而且统统归地主富农所有,一般中、贫农户“土地少(只有三至五,七至八亩),不值得买,也买不起”。[10]

近代的华北,大部分农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以河北定县为例,10290农家内,种地不满10亩之农家计3625家,占35%;10—29.9亩者计3530家,占34%;百亩以上者仅220家,占2%。每家所经营的土地,又分为数块,甚至十余块,散布于村之各方。地块距家之远近多在二里以内,亦有距三四里者。某村竟有农户的地块多达20块,不仅地块分散且每块地的面积也不大,某村200家农户共有田地1552块,不满5亩一块者有1070块,且其中不满1亩一块者有49块,1—1.9亩者有233块,2—2.9亩者有329块,3—3.9亩者有250块,4—4.9亩者209块,5—5.9亩者有370块,超过10亩一块者仅有112块。[11] 土地如此细碎、距住宅的平均距离如此之大,这也限制了大农具和役畜的使用。让我们看看经营耕地规模不同的农户,其拥有农具的差异。

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拥有农具情况表[12] (单位:件)

——|大农具|整地用具|播种用具|中耕用具|收获用具|脱谷用具|调制用具|运搬用具|养畜用具|其他

50亩以上|4.2个|8.2|6.4|8.8|6.2|6.9|14.2|4.1|1.7|3.9

50——40亩|3.5|6.5|6.7|6.2|3.2|5.0|9.7|3.2|2.2|3.0

40——30亩|2.5|5.9|5.6|4.8|3.0|2.9|8.5|2.7|1.3|3.9

30——20亩|2.0|6.6|5.1|5.6|3.1|3.3|7.3|2.6|1.2|3.1

20——10亩|0.8|4.5|4.7|4.3|2.2|1.7|5.0|1.9|0.9|2.0

10亩以下|0.4|1.6|3.1|3.7|2.2|2.5|3.8|1.6|0.5|1.6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营规模的缩小,农户拥有的各类农具也在减少。经营耕地在20亩以下的所有农户所拥有的各类农具与经营耕地在20亩以上的所有农户所拥有的各类农具相比,其比例分别为9%,22%,32%,31%,28%,23%,21%,27%,21%,25%,由此可见,经营耕地在20亩以上的农户拥有着绝大部分的农具,他们拥有农具的种类也比较齐全。小农户所拥有的各类农具中,以大农具为最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农具价格高,小农负担不起,再则小农的耕地规模小,作物收获量也少,没必要使用某些大农具,使用一些简单农具便可完成各种农事操作。如犁,有些小农户从不用犁耕地,一直用镢头刨地,再则在打场净粒时,也可用一把木锨来扬场,而不用扇车,再则如需用到大农具,也可向富户借用,并且有些农具就是村里的公共用具,如碾,所以用农民自己的话说:“不值得买,也买不起。”[13] 并且,用一笔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开支去买一个大农具,如犁,来耕种那仅有的几亩地,是极不划算的。

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农户拥有的农具也增多,其对农具的投资也增加。因为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很强,错过了节气,则作物会减产甚至绝收。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农场,需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农事操作,这就要求其必须拥有全套工具。大农场主不仅拥有数量多的工具,且其拥有的农具都是质量比较好的。让我们看一看随着农场面积的扩大,农家对于农具的投资有何不同。

按农场面积大小分组以示农具资本百分率之支配[14]

项目|家畜|农具

|10亩以内|1.0|1.2

|11至20亩|4.0|1.8

|21至30亩|4.3|2.2

|31亩以上|5.7|2.8

150家总计|4.6|2.3

农场面积增大时,农场投资于农具和役畜的比例亦增高,这是因为农场面积大后,所需的农具及役畜增多,小农场投资于农具及役畜的比例小,这主要是因为小农场所需的农具及役畜少,并且小农场常向大农场借用役畜及农具。

根据农场面积大小分组平均每亩农具资本之价值[15]

使用之项目|家畜|农具

|10亩以下|0.40|0.47

|11至20亩|1.31|0.59

|21至30亩|1.42|0.71

|31亩以上|1.61|0.81

150农家平均农场面积每亩之价值|1.43|.072

大农场由于其规模效应,其平均每亩于农具及家畜之投资,应低于小农场平均每亩投资于农具及役畜之价值,但此处反比小农场高,这是因为小农场常向大农场借用农具,再则小农场的农具不多,不全,而大农场的农具多且全且质量高。

以上我们了解了农场规模的不同,其对于农具的投资的差异。但各类农场到底拥有哪些农具,不同规模的农场拥有的农具种类有何差异?让我们来看看农具在农家的分布状况。

三、农具在农家中的分布

一般较富裕农户,会拥有一套必要的农具和役畜,但对一般小农而言,由于大型农具和役畜的价格较高,这对一般小农而言无力负担,且有些大型农具在一年之中使用的时间甚短,只是在某些时节的相关农业生产环节上才用,而其它大部分时间闲置不用,而役畜还需平日的饲养,这对小农来说是极不划算的。

由于农民对于各种农具的依赖程度不同及各种农具的价格不同,农民对不同农具的拥有率是不同的,根据20世纪30年代初对河北省深泽县农村的一份调查材料,106家农户对各种农具拥有情况如下表[16] :

河北省106家农户农具拥有情况表

农具名称|用途||||有此农具的农家实数|占农户的百分数|||有此农具的农家平均每家所有之件数|106家平均所有之件数

铁锨|整地|103|97.2|1.73|1.68

铁钯|整地|81|76.4|1.11|0.85

大镐|整地|80|75.5|1.07|0.81

壑子|整地|63|59.4|0.95|0.57

——|整地|44|41.5|0.92|0.38

耙|整地|21|19.8|0.88|0.18

犁杖|整地|4|3.8|1.00|0.04

大锄|中耕|105|99.1|1.91|1.90

罩镰|收获|98|92.5|2.49|2.30

割谷镰|收获|96|90.5|1.86|1.69

小镐|收获|93|87.7|1.43|1.25

小锄|收获|83|78.3|1.87|1.460

蒿镰|收获|79|74.5|1.39|1.04

种什|收获|21|19.8|0.78|0.16

单辘轳|灌溉|74|69.8|1.05|0.73

双辘轳|灌溉|16|15.1|1.16|0.17

水车|灌溉|23|21.7|0.67|0.15

大车|运输|49|46.2|0.97|0.45

小车|运输|29|27.4|1.15|0.31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耙、犁杖、种什、双辘轳、水车等农具的拥有率最低,例如犁杖,平均每家仅有0.04部,也就是说平均每25户才拥有一部。而铁锨、割谷镰、大锄、罩镰、小锄、小镐等常用的小型农具则平均每家拥有1件半至2件。

对于各种农具的价格,我们可依据满铁在河北省遵化县卢家寨的调查列表如下。

河北省遵化县卢家寨各种农具价格及使用年限表[17]

农具名|价格|使用年限|用途

大车|70元|15年|收获物、肥料搬运

碾子|30|30|制粉、精谷

磨|8|10|豆腐制造、制粉

犁丈|2|2|播种、中耕

坌子|1.5|2|中耕、播种

石滚|1.5|30|脱谷

耙|3.0|10|土块破碎、均地

趟子|1.5|10|覆土

镐|0.4|2|中耕及开垦

铁锨|0.3|3|土粪操作

扬锨|0.3|5|脱谷(风选)

木锨|0.3|2|土粪操作

木叉|0.3|2|脱谷用

爬犁|1|7|犁、耙搬运

镰|0.4|2|刈取

铡刀|2|4|饲料调理

铁耙子|0.2|3|均地、搔草

扇车|10|20|谷物调制

竹耙子|0.20|1|搔草

点葫芦|0.20|5|播种用

篓子|0.15|2|盛草

簸箕|0.80|10|风选

为了让我们清楚这些农具的价格对于当时农户意味着什么,我们特作如下比较。

河北省遵化县卢家寨主要作物每亩产量表[18]

作物名|每亩谷实收量|每亩谷实单价|价格|每亩茎杆收量|每亩茎杆单价|价格|价格计

高粱|4斗|1.00元|4.00元|65束|100束1.00元|0.65元|4.65元

粟|4|0.75|3.00|200斤|100斤0.50元|1.00|4.00

包米|5|1.00|5.00|60束|100束0.70元|0.42|5.42

麦|2|1.70|3.40|100斤|100斤0.50元|0.50|3.90

豆|3|1.40|4.20|50斤|100斤0.30元|0.15|4.35

甘薯|1000斤|100斤0.40|4.00|200斤|100斤1.50元|1.00|5.00

棉|70|100斤13.00|9.10|——|——|0.30|9.40

野菜|3000|100斤0.40|12.00|——|——|——|12.00

我们可以高粱与大车进行比较。一辆大车的价格是70元,其价值相当于280斗的高粱。按高粱亩产4斗,一辆大车的价值相当于70亩地高粱产量的价值。

河北省遵化县卢家寨村全部作物产量价额表[19]

作物名|面积|每亩收入|价额

高粱|862|4.65元|4008.30元

粟|669|4.00|2676.00

包米|285|5.42|1544.70

麦|232|3.90|804.80

豆|158|4.35|687.30

甘薯|161|5.00|805.00

棉|26|9.40|244.40

野菜|29|12.00|348.00

总计|||11118.50

前述作物价额,村落户数202户分配的话,每户55.04元。

该村农具价格表中的农具的价格总和为134.05元,即若把这些农具都配齐,其花费相当于该村人均全年作物价额的2.43倍。

我们可以看到,农具的价格是决定农户对农具的拥有率的一个因素,大车、碾、磨、犁丈、耙、扇车等价格高的农具农户的拥有率较低。另一个影响农户对农具的拥有率的因素是农民对农具的依赖程度,有些农具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如铁锨、割谷镰、大锄、罩镰、小锄、小镐等,农户对这些农具的拥有率自然是很高。而有些农具价格较高,且用途也比较单一,如大车、犁丈、扇车等,这些工具用途单一且有替代品,如净粒时可借助风力扬场而不用扇车。另外由于大车、犁是由役畜牵引,拥有这类农具必然得拥有役畜,并且必须是大家畜,所以对于这类农具,农户的拥有率自然是很低的。卢家寨现存20台大车,但多为破旧不堪,已不能再用的,现在还能使用的仅有5台。[20]

碾、磨是农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但这类工具的使用没有排他性,从《惯调》中我们可以看到村中有公用碾和磨,并且即使是私人的碾、磨,大家亦可无偿使用。所以这类工具,农户的拥有率自然也是很低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不同农户对不同农具的拥有情况。简而言之,就是大农户拥有品种齐全的农具,而小农户仅拥有价格低且常用之工具。

四、役畜在农家的分布

华北的役畜主要是牛、马、骡、驴,其中牛、驴 是主要的,骡、马相对少一些。农家对各种役畜的拥用情况是:驴最多,其次是牛,有骡、马的比较少。满铁调查人员曾对河北省遵化县卢家寨中西片71户的家畜进行过详细调查,其中共有牛2头,马1头,骡2头,驴35.75头。其中,驴有很多是几户合养的。[21]

北方农村一般称骡为“大牲口”,驴被称为“小牲口”,[22] 牛的体力强壮,性驯良,主要用于耕地。马不仅可用于耕作,而且可以用于运输,但它费饲料,易染瘟病。骡兼有马和驴的长处,力大易养,所以价格最高。驴则一直是北方农村用于耕作、碾磨、运输的主要畜力,它比较容易饲养,价格与其它役畜相比也较低。

30年代清苑县大牲畜价格(平均单价)[23]

年分|牛|马|骡|驴

1930年|51|61|98|38

1932——1934年|60|80|90|30

1938年|60|100|120|40

华北农业生产中,耕地、播种、收获、脱粒加工、搬运等需要用到役畜。有些地方在中耕、培土、灌溉等也要用到役畜。总之,农业离不开役畜。但役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时间不长,除了最繁忙季节用到之外,其他时间,一般来说,皆处于闲置状态。役畜的利用率低意味着对于小农场来说畜力是昂贵的。

对于农家饲养役畜,需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呢?《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记载:沙井村民普遍认为一个纯自耕农家庭若要饲养一匹驴必须拥有15亩以上的土地[24] 。对于经营土地的面积与役畜饲育条件之间的具体关系,张思曾做过调查,后夏寨村和沙井村的老人有相似的回答:农家的经营土地面积与以草料为中心的役畜饲料成正比例关系。10亩的经营土地是保有一头驴的最低条件,如果经营土地在10亩以下,将无法保证役畜的饲料特别是越冬饲料,此外,即使一个农家有10亩以上的经营土地,他的役畜也并非总是能派上用场,在农忙季节以外,有很长的时间放置不用,这一点对于普通农家来说是极不经济的,役畜在全年当中长时期的闲置不用以及由于饲料不足所造成的饲育费用的负担导致近代华北的大部分农民不可能饲养2头或更多的役畜[25] 。

由于小农的经济贫困,缺乏资金,购买不起役畜,拥有的役畜非常少,尤其是对大型的强畜拥有很少。

根据经营耕地规模不同平均每农家役畜所有状况[26]

经营耕地规模|50亩以上|50—40亩|40—30亩|30—20亩|20—10亩|10亩以下

马换算头数|0.8头|0.65头|0.53头|0.66头|0.31头|0.038头

由上表可见,随着农场面积的扩大,经营耕地规模在10亩以下的小农户拥有的役畜换算成马仅有0.038,也就是说每百户里边仅有3.8头马,而经营耕地在50亩以上的大农户却平均每家拥有马0.8头,即每百户农家中有80户拥有马,经营耕地在20亩以上的农户拥有全部役畜的87%,经营耕地在20亩以下的所有农户只拥有役畜的13%,而经营耕地在10亩以下的农户仅拥有全部役畜的1%,这当然是由于贫穷且耕地少且分散的缘故。而经营耕地在10以内的农户还不少,以河北定县为例,10290农家内,种地不满10亩之农家计3625家,占35%[27] 。

经营规模不同,农家饲养的役畜种类也不同。以河北香河县为例,15亩以下的农家不养役畜,村民过半没有役畜。15——30亩的农家养一头驴,30——50亩的农家养牛一头、驴一头,50亩以上的农家养牛两头或者牛一头、骡一头。[18] 在有能力饲养大牲畜的农户中,牛、马、骡多为富裕农家养役,而越是收入低的农户,饲养驴的比重越高。以河北保定1930、1936、1946年的调查数据为例,从地主到贫农,驴在役畜中的比重由10%——20%上升到60%以上。[29]

小农无力饲养役畜,即使养役畜,也只能养价格比较低的驴,驴的力气小,很多农活无法完成。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极具时间性的,播种和收获都不能错过节气。但各小农户由于经济上太贫穷,缺乏必要的一套役畜及农具,自己单干总是无法按时令完成播种、收获,或根本不能进行。

华北的旱作农法,对劳动力和役畜的要求亦颇高。沙井村老人讲述当年的播种作业的基本流程:“播种的时候,用2头牲口牵着耠子(又作劐子,比犁轻,用于中耕锄草及播种作条),1个人在前面一边赶牲口,一边扶着耠子翻土作条,当地人把这叫作耠沟。其后1人向沟内撒种,接着后面有1个或2个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粪肥撒在沟内,再往后有一个人牵着牲口拖着砘子,(装有刮木板和石轮,用于播种后填土和初步镇压)将条沟填平,并把种子、粪肥与土压实,这项工作叫砘地,也叫收坑儿或弥沟。此时如果人手充足的话,砘地完成之后,接着有一个或两个人赶着一头牲口拉着盖(用树条等结扎而成的农具)将耕种后的土地进一步耱平,这项工作叫盖,在盖之后便是最后一道工序——压,也即用一个牲口拉着碌碡(石制农具,多称作磙子)将土进一步压平、压实,这项工作也要占用一人。以上是播种工作的全部流程。盖和压的工作错后一、二天进行也无妨,若是土地中的水分较多的话,倒是暂时放一段时间更好。而盖和压之前的工作,即从耠沟到收坑儿必须要一气完成。如果全部工作都一起干的话,前后需要6、7个人,4、5头牲口,我们(搭套时)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手,牲口也只有2、3头,不可能一起完成上述作业,只有分别进行。”从上可看出,要完整的完成上述劳作过程,需4、5头牲口,6、7个人,即使由于人数及役畜不足,将上述作业分别进行,也得需2、3头役畜,最低也要2头役畜,其中至少有1头是大型的强畜,如马或骡,不然则需要3头驴,而在一般农户是不具备这么多的役畜的。沙井村满足这一要求的仅4家[30] 。

又据满铁在河北遵化县卢家寨的调查:满铁调查的卢家寨71户中:有牛一头、马一头的有2户;有马一头、驴一头的有一户;有一骡一驴的2户;有驴一头21户;有驴半头13户;有驴四分之一头的有7户;有驴1头半的有1户。由上可看出,家中能够饲养一头强畜(马、骡或牛)和一头驴的仅有5户,也就是说仅有5户能够满足播种工作对役畜的需要。其他的农户则只有与其他农户合作,否则很难高质量的完成播种工作。在卢家寨 ,有驴半头的有13户,甚至仅有驴四分之一头的也有7户。[31]

五、农户对农具及役畜配置之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对于农家对于农具及役畜的投资及拥有情况作了分析。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农户为什么这样来配置其农具、役畜?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明,大农户与小农户在农具及役畜上投资的差异可归因于农户的富裕程度及其经营规模的差异,经营规模大且有投资能力的农户与经营规模小且无投资能力的农户的经济决策自然不同,他们都是理性的,精打细算的,都是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制约下,进行合理的决策,以求其收益最大化。由于农业生产极具时间性,各项农事操作,尤其是播种和收获,需在特定的节气内完成,其作业效率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其经营耕地的规模。举例来说,如果收麦工作需在10天内完成,否则麦粒会因熟透了而在田间落粒,那么其经营规模只能限制在利用其工具、劳力在10天内能收割完其小麦的规模内,再考虑到在收获季节如果遇到大风或大雨天气,其收获的各项工作需提前尽快完成。所以对于大农户来说,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大,根据其经济情况,配置一整套高效率的农具是必需的。而小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在不多的土地上种植几种作物,所以每次农忙时所要应对的农活实不多,用人力和一些简单农具也可应付,且其家境贫困,所以也就没必要花上几年的积蓄买上一套好的农具,再加上农田分散,每块的面积不大,这也限制了小农对于先进农具的需求。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土地少,不值得买,也买不起”。[32] 这也反映了小农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

小农由于缺乏大农具及役畜,很多农活就用人力及一些简单农具进行,但这毕竟是有限度的,有些农活或有时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还必须使用大农具或役畜。为了解决小农的大农具及役畜不足问题,近代华北的村落中流行着一系列调剂农具及役畜的方法,主要是几户共同购买共同使用,换工(人力换畜力、人工换农具)或借用,或租用。 这部分内容非常多,存在很多规则和方法及一系列习惯作法,反映了农村社区的一系列特点,需专文讨论。这种农户间对农具及役畜使用的调剂是在农村人际关系网中进行的,它所遵守的一系列规则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33] ,维系着农村中的互惠型的人际关系。它是发生在村民间的关系网上的,其规矩是溶于当地的文化网内的,这也说明农民生产活动的社会性。杜威(J.Dewey)曾经指出:“人类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并不仅仅决定于人体的有机机构和遗传因素,还要受到传统、制度、习惯以及渗透到这些因素所传达或暗示的目的和信念中的文化遗产的影响。”[34]

流行于村落内的农具及役畜使用的一系列调剂方法,无疑对于缓解贫农户的农具、役畜不足很有作用,使缺乏农具、役畜的农户可以进行安定的农业生产,不至于缺乏农具、役畜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这一系列的农具、役畜使用的调剂,反映了村民间的互助,同时它也反映了贫困小农在日常生活中对富裕农民的依赖,而这种依赖,使富裕农民在村落中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让我看看地主和富农以及贫农、雇农各拥有哪些农具。

每户平均所有之农具(按全户数之平均)[35] (单位:件)

农具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总计

||||||

大镐|0.71|1.33|0.87|0.60|0.47|0.72

小镐|1.12|1.44|0.96|0.80|0.68|0.89

大铁锨|0.94|1.62|0.99|0.74|0.52|0.85

小铁锨|——|——|0.01|0.01|0.02|0.01

钉钯|0.59|1.00|0.66|0.45|0.17|0.52

铁钯|——|0.03|0.01|——|——|0.01

辘轳|0.71|1.32|0.73|0.45|0.28|0.58

柳罐|0.71|1.54|1.90|0.64|0.33|0.74

大锄|1.41|2.18|1.51|1.20|1.08|1.35

小锄|0.82|1.31|0.84|0.61|0.42|0.71

镰刀|1.65|2.26|1.60|2.36|1.23|1.49

木锨|0.88|1.08|0.81|0.33|0.12|0.51

木杈|4.94|4.31|2.64|1.13|0.39|1.82

犁|0.53|0.47|0.05|0.01|——|0.07

壑子|0.41|0.63|0.56|0.17|0.02|0.30

种什|0.71|0.83|0.39|0.08|——|0.23

礅|0.59|0.76|0.36|0.08|0.03|0.22

铡刀|0.53|0.73|0.38|0.11|0.03|0.23

耙|0.59|0.53|0.32|0.03|——|0.16

辘轴|0.65|0.83|0.52|0.25|0.04|0.35

大车|0.59|0.84|0.46|0.07|——|0.24

小车|0.06|0.03|0.03|0.02|0.02|0.02

风车|0.29|0.08|0.01|——|——|0.02

水车|0.18|0.05|0.01|——|——|0.01

筛子|1.41|1.74|1.09|0.37|0.23|0.69

磨|0.06|0.26|0.06|0.40|0.02|0.05

碾|——|0.03|0.02|——|0.02|0.01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各类农具,地主和富农拥有的比较多,尤其是对于象犁、种什、礅、铡刀、耙、辘轴、大车、筛子、风车等,地主、富农、中农等拥有较多,而贫农、雇农几乎没有,如果贫雇农要用这些工具,只有向较富裕的农户借用。这就使村中较贫穷之家对较富裕之家形成了一种依赖。这也就从一个方面塑造了富裕阶层在村落中的地位。

对于役畜在不同阶层农家中的分布,根据前文的叙述,我们可做以下概括:骡、马主要是由比较富裕的地主及富农饲养,牛主要由中农饲养,驴由小农的大部分及部人中农饲养。小农不可能完全用人力代替畜力,小农越是缺乏役畜,他们对于地主、富农的依赖度就越高。

在碾、磨、水井等的使用上,也表现出贫困小农对富裕农户的依赖。村落中的碾、磨、水井等,是村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设施。这些设施,有一部分为村内共有,但也有一部分为村内富裕农户私人所有。但尽管是私有,大家皆可无偿使用,正如山西潞城县农谚所说:“碾磨千家用,打水不用问” 。村落中的公用水井,其清洁、维修也主要由该井附近之富户进行。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代华北小农拥有的农具较少,富裕的地主、富农拥有比较全的农具。为了解决农具的不足问题,存在着农户之间共有农具,共同饲养役畜的习惯,也存在着农具与人力的交换,人力与畜力的交换以及农具的借用租用等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户之间的相互扶助以及贫困小农对于富裕农户的依赖。至此,我们对近代华北的农具经济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考察,可以得出一个综合的结论:近代华北农户对于农具的配置,是农户在综合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注释

*本文所指的农具是广义的农具,除了一般生产工具外,也包含役畜及灌溉、生活用井等。

[2] (英)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程德祺等译,中译本序第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6——37页。

[4] 瓦格勒:《中国农书》,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32页。

[5]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年版,第305——306页。

[6]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冀东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平谷县统计篇、昌黎县统计篇,昭和12、13年发行。

[7] 李金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第380页。

[8] (日)田中忠夫:《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汪馥泉译,大东书局,1934年,第298页。

[9] (美)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1页。

[10] 罗仑,景苏:《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

[11]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1933年。第622、623页。

[12] 《第二次冀东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统计篇、平谷县》(满铁天津事务所、昭和十二年五月)43及44页。大农具是指:犁丈、石头磙子、扇车、碾子、磨、大车等。

[13] 罗仑,景苏:《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第186页。

[14] 卜凯:《河北盐山县一百五十农家之经济及社会调查》,金陵大学,1929年,第28页。

[15] 卜凯:《河北盐山县一百五十农家之经济及社会调查》,金陵大学,1929年,第29、30页。

[16] 韩德章:《河北省深泽县农场经营调查》,载冯和法编《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上海黎明书局1935年版,第607——608页。

[17] 满铁:《遵化县卢家寨农村实态调查报告》,第112—114页,天津版,1936。

[18] 同上,第101页。

[19] 同上书,第101、102、103页。

[20] 满铁:《遵化县卢家寨农村实态调查报告》,第115页,天津版,1936。

[21] 同上书,第116——120页。

[22] 张培刚:《清苑的农家经济》,载《社会科学》,1936年第7卷第1期,第45页。

[23] 转引自《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606页。

[24]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会编:《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全6卷,岩波书店,1952—1957年,1981年复刊,以下简称《惯调》),第2卷65页。

[25] 张思:《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中国家庭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天津。

[26] 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北支农村概况调查报告(一)——惠民县第一区和平乡孙家庙》,昭和十四年十二月。

[27]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1933年。第622页。

[28] 《北支那的农业与经济》(上卷),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日本评论社,昭和十七年。第238页。

[29]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1990——1998》,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606、607页。

[30] 张思前引文。

[31] 满铁:《遵化县卢家寨农村实态调查报告》,第 页,天津版,1936。

[32] 罗仑、景苏:《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第186页。

[33] 克利福德 · 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载《法律的文化解释》,梁治平编,三联书店,1998年,第73页。

[34] 转引自《农学原论》,第219、220页,(日)祖田修著,张玉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5] 卞乾孙:《河北省清苑县事情》,第182页。

[36] 《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152页。

Farm Economy and Stock in Modern North China

Abstract: In rural area of modern North China, the stock capital shared a very small part in the whole agricultural capital, and had a different distribution among farmers and peasants. The rich farmers with large farms invest more and owed more stocks. The poor peasants with small farms were often short of massive dead stocks and livestock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money, and they usually had to buy and use stocks in joint venture. Some poor peasants were tied to rich farmers from whom they had to borrow stocks.

Keywords: Modern North China; Farmers; Management Scale; Stock Distribution

上一篇:近代江南的农家生计与家庭再生产 下一篇:农家负债与地权异动——以20世纪30年代前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