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补偿机制中科研人员创新智力确认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26 12:20:28

人力资源补偿机制中科研人员创新智力确认方法初探

摘要 科研人员作为创新活动的实施主体,通过智力贡献,获得智力劳动补偿,再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完善科研人员智力补偿机制,提高创新智力收益,对于激发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智力补偿的阶梯式体系入手,对于智力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析,希望从结构体系安排上将智力补偿予以不同层面地厘清,以便科学、合理提高保障水平。

关键词科研 智力 补偿 机制

经济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类价值体系都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着重建、调整与确认。知识经济中最大的资源就是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智力资源在价值表现形式上,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作用的特性上都明显区别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以及以简单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力资源。不同的资源形式,需要建立不同的资源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限于笔者的研究范围,本文主要对科研人员智力创新活动的价值贡献补偿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科研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战略组织的核心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越升,离不开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科研人员的智力创新活动构成了社会智力资源的主体内容。科研人员智力创新活动大体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研究开发活动,也就是国际上的RD活动;第二类就是以市场为服务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第三类就是科研条件工作和科普工作。第二类以市场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更好地依据市场价值规律中的智力供求来寻求一种价格表现,第三类在工作形式和工作量上可以比照一般事业活动进行确定,第一类研发活动属于智力创新活动的典型类型,也是智力创新活动的主体内容。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消耗需要进行合理补偿,包括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补偿,其中对劳动者支付的报酬属于活劳动补偿。劳动分为一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劳动价值是以一般简单劳动来进行评定,复杂劳动的劳动价值需换算成一般简单劳动方可计算。创新活动属典型的复杂劳动,对智力劳动如何进行价值评定并进行补偿,建立什么样的评价补偿机制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相关研究。

创新活动具有强的外溢性和不确定性。外溢性强,存在较强的正外部性,成本难以通过收益获得直接补偿;不确定性,研发活动的不去确定性,既包括研发过程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也包括研究成果的不确定性,从经济学上看,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成本与收益之间的非相关性。基于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区别与那些可通过市场价值规律,按照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就来考量劳动价值的复杂劳动,单项研发活动在成本与收益的非线形相关。而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智力投资的收益最高,国家必须基于战略投资的思考来支持创新活动。因此,对创新者的智力贡献就不能用简单的套用市场价值规律来考量。无法科学度量智力价值劳动价值,对其劳动消耗就难以做到准确的补偿。

换一个角度,既然量化智力价值很难,也就意味着没有完全的必要性。按照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果与路径并不唯一,创新的绩效在于创新过程,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创新能力发展的补偿机制上需重点明确几个问题。一是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导向,激励与保障并重;二是智力创新的评价。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不可比性,也就造成在难以建立一个智力创新的评价体系。科研论文、研究成果是科研活动绩效的一部分,在狭义成果之外的创新活动也是具有绩效的,如何给予保障;三是保障的程度。低层次的保障是生存的问题,高层次的保障是发展能力的问题,创新能力的保障机制应区别于研发人员的生存保障。

因此我们认为:对智力创新活动的价值量化可能并不重要,关键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补偿体系与补偿机制。

一、阶梯式的价值补偿体系

阶梯式的价值补偿体系,思想源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依次是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那么我们提出的创新智力补偿体系包括四个层面,依次是保障层面、补偿层面、奖励层面和回报层面。

1.保障层面。保障层面作为第一层面,主要基于生存保障,是对创新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包括对于创新机构日常运行与创新团队人员的基本供养性质的保障,可以对应于马斯洛的生理需求,都是最基本层面的。

2.补偿层面。补偿层面作为第二层面,是带用针对性的价值补偿,应指在原有保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需要对其智力贡献进行补贴式补偿。第一层面与第二层面都属于保障性质的补偿,第一层面属起点式补偿,第二层面属过程式补偿。

3.奖励层面。奖励层面作为第三层面,主要是对研发活动取得显著成果,或预判将出现成果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或激励。

4.回报层面。回报属于最高层面,也就是价值回报层面。这个层面应以智力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给付物质报酬,也可以称为价值实现,给予回报,实现了智力自身的自我实现。

二、智力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

针对上述阶梯式的智力创新补偿体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效能的补偿机制,应该是创新型国家政府科技制度设计中的重点工作。笔者结合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提出智力创新活动的体系性补偿模式。

1.加大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行保障

在这里需明确几个问题,一是无论国立科研机构还是企业所属科研机构,都应提供长期稳定投入。只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才能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潜心钻研,不甘辛劳的工作环境。二是不以业绩考核来评价正常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一种培育性、创新性活动,区别于工业生产活动,不具有开工即生产的产出特点。即使在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导向不明确的情况下,也需要遵照科研规律,开展一些自主探索与研究,维持科研运行。科研成果的产生是需要一个温度、湿度和阳光相对适宜的环境,提供科研机构稳定的运行保障就是创造这样一个适宜的环境。

2.基本保障与激励补偿并重

在稳定保障基础之上,针对特定目标、特定任务而开展的研发活动要给予必要的补偿。从财务理论上,这是基于固定成本之上的变动成本补偿,包括专用研发设备的购置,科学考察等专项活动补贴,也包括研发人员智力活动的补偿。

通行做法是对科研项目开展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基本上也是基于对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活动的变动成本进行补偿,一般包括对设备购置,以及因开展专业性会议、科考等活动进行补贴,也包括科研人员智力活动补偿。这类智力活动补偿应在科研人员基本保障之外给予津贴式补偿。

3.充分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对科研任务开展取得显著成果,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目的是更多更好得激励创新、引导创新、培养良好学术氛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第十五条明确“对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4.成果价值回报

成果直接具有市场交易价值,成果拥有者可通过交换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行使收益权,获得市场相应的物质回报。包括成果技术入股,期权激励以及技术转让收益等。政府应更多的创造政策条件,包括技术成果认定、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以及引导市场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转化,量化科研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贡献,尽可能的体现智力价值。

作者简介邢超,内蒙古自治区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目前就读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设计,以及创新制度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上一篇:河西沙漠前沿玉米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下一篇:纳米陶瓷:开辟工程陶瓷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