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舞蹈创作者隐形心理特点促进人才成长

时间:2022-09-08 07:56:16

探究舞蹈创作者隐形心理特点促进人才成长

摘 要:舞蹈创作,一方面遵循着舞蹈创作的共性规则,另一方面凝结着舞蹈创作者的隐形心理性格特质,这种隐性心理特性表现在舞蹈思维、舞蹈题材、舞蹈结构、舞蹈动作等各个方面。探究舞蹈创作者隐形心理特点,对更好地了解舞蹈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舞蹈创作;隐形心理;成才;人才成长

一、舞蹈创作的概况及其创作过程心理

舞蹈是一种艺术,其表达的方式是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或身体形态进行表演,是一种表现灵魂存在的艺术。舞蹈的表演有诸多的要求,其要求舞蹈者能把灵与肉、情与思、技与艺、意与形交融起来,形成和谐的形态艺术。不同的舞蹈者表现同一种舞蹈,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与舞蹈者的水平息息相关的,这就是关于舞蹈的表达方面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隐形心理都融入了其中,探讨舞蹈创作者隐形心理特点,对认识舞蹈的创作有积极意义。舞蹈的创造不仅仅是表面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影响舞蹈创造风格的是舞蹈创作者的具体的个性心理,也就是隐形心理特点,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倾向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二、舞蹈的思维

就像人一样,舞蹈也是有思维的。只是人的思维特点,在一定情况下能反映其心理特点,而舞蹈的思维表现在舞蹈家的创作构思上面,表现在最终的舞蹈作品上面。动作是思维表达的语言,动作是构成舞蹈的主要元素,动作与思维是矛盾结合的关系。动作是引发舞蹈家思维的基础,同时也是表现舞蹈思想的方式,从这里可以发现,舞蹈创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舞蹈的创作,把舞蹈家抽象的思维,用动作的形式给表现了出来,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舞蹈的思维是通过动作的表达,通过视觉传输给观赏者,使得观赏者明白其中的意思。利用好动作这种形式,可以使得舞蹈艺术的表达达到极致。舞蹈的思维来源于生活,与人的生活很贴近,它不同于电视等节目,可以直接通过听觉来判断,而舞蹈往往只是有伴奏,主要的部分是动作。通过动作的传达,给人以可以真实感觉到的思维,是一种思维传达的艺术表演。其中的思维就是舞蹈的灵魂,缺乏灵魂,舞蹈将没有实际的欣赏价值。好的舞蹈思维是直接由创作者的灵感来决定的,艺术灵感作为一种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实际存在,而且是文艺创作中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现象。

三、舞蹈题材

在舞蹈创作者对舞蹈的题材进行分析确定的时候,复杂的心理过程随之而来。由于创作者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使得选择的题材符合创作者的心理。舞蹈的题材对舞蹈的创作有指导意义,题材是舞蹈的中心,舞蹈创作的后续工作都是围绕题材进行的。一般阐述舞蹈的题材都是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即“心灵撞击”“选择题材”“思维转化”。心理学认为人的选择是含着人的心理特征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造成最后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创作者完成心理撞击以后,确定了要入手进行舞蹈的创作,下一步就是选择题材过程,选择题材是舞蹈创作的核心。舞蹈编辑在进行题材的选择的时候,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一,从可表现性、可舞性、可观赏性等包括实物的形态的描述方面考虑,使得舞蹈的最终效果较好。其二,从观众的角度从发,选择合适的题材,使得舞蹈在表现的时候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够被观众所理解接受,达到表达自己意思的目的,主要的重点就是把握住精神层面的撞击。题材的选择、动作的选择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舞蹈创作者进行这些行为,都凭借自己的感官上的了解或者其他心理上的准备。

思维转化是决定最后舞蹈美学高度的过程。转化是舞蹈选材中的高级心理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舞蹈编辑在对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分析、筛选以后,选择出合适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真实事物向艺术舞蹈的转化,这最终决定着舞蹈的美感,这个过程伴随着编辑复杂的心灵特征而产生。

四、舞蹈结构

舞蹈的结构就是对现实时空的感知进行改造,最后表现成舞蹈作品,是舞蹈家的主观行为。舞蹈的结构具有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表现、审美。其中基础功能是最基本的,就是满足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使得舞蹈具有完整性。表现和审美功能最终的目的是使得舞蹈具有美感,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对舞蹈的结构的处理,使得舞蹈的动作更加连贯,更加美观,使得更好地进行思想的传达,保证了舞蹈与观众的交流。舞蹈结构的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结构的处理是一种艺术思维的改造。在舞台这个三维的平台上,通过客观的情节艺术,来表现作品的思想,这个行为需要舞蹈家结合自身的多种心理活动才能进行。舞蹈家通过自己多种的心理活动,将舞蹈结构中的舞段设计、音乐情调、情绪起伏、舞蹈形象以及道具服饰的特色等融入到舞蹈结构的设计之中去。舞蹈作品就像小说一样,具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顺序阶段,舞蹈的构思也要利用这个顺序,一是方便自己构思出好的作品,二是作品能较好地被观众接受。这种思维叫做线性思维,在叙述性较强的题材作品中利用得最为明显。并不是所有的题材的构思都是要按照上面的顺序,有些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考虑到其他的方式更能表现自己的思想,因此有些舞蹈家采用的就是块状思维模式。但是,不管利用线性思维模式还是块状思维模式,二者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探究舞蹈创作人才隐形心理特点,对理解舞蹈的创作过程有积极意义。舞蹈的创造过程中,舞蹈的思维,舞蹈题材的选择,舞蹈动作等都需要舞蹈创作人才进行复杂的心理考虑,经过各种不同的心理加工,最后的舞蹈作品才算完成。舞蹈家不同的隐形心理,对舞蹈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艺洁,方迪星.浅析舞蹈创作者的隐形心理特性[J].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13(2).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上一篇:重视《家电维修》实训课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下一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为成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