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方法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01 02:15:43

探究新方法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教师注重时事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时,针对影响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恐怖活动,向学生介绍在我国境内活动的“东突”恐怖组织的有关知识,学生兴趣盎然。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能结合时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五分钟时事”栏目,两人一组,把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搜集,由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简单点评。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与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刘某”“教师”“受害者――黄某”“法官”以及旁白。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刘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中学生什么启示?”学生或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通过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标。

正确对待学生的“怪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茶馆式教学”过程中极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不能斥之为奇谈怪论,要妥善对待。

首先,教师对不便当堂回答的问题暂时不答,而把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此类问题,教师如果解答,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得,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或者是教师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才能解答,可采用存疑待答法。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地解答赢得了时间。其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教材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附加问题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利用“学习中的附加问题”帮助学习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讲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内容时,运用书中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为什么会比以前更快”,使学生通过思考,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利用“学习后附加问题”巩固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后的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化,并且大多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寻求新方法,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二十八中)

上一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