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生活

时间:2022-08-29 05:21:32

数学教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予生活,以往的教材与数学遵从这一则,而现在《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更为明显。在一、二年级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更是生活情景的再现,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帮助它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用活动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数学问题的生活情景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人数学的学习。现行的新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二幅幅画面,就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教师启发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运动着的物体个数。教师先利用媒体展示生活场景:一个热闹的交通路口,小汽车、摩托车、卡车、公共汽车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并提出问题:交警叔叔想知道车流量的情况,你能告诉他吗?、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学生很陕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忙碌地观察、记录,虽然第一次有点杂乱无章。第二次也没有来得及记清,但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的刺激下,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学习策略由模糊到清晰,思维由浅人深,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最好的统计方法,在亲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体会到统计思想方法的价值。

另外,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化静为动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相遇问题中“相向、相对、相背而行”一些概念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又如“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在多数同学已认识人民币,静态的“认一认”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我尝试设计了动态的购“购物活动”,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在活动中体验“元、角、分”的关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搜集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材料。购物发、票、电话缴费单、牙膏盒、易拉罐、电话号码,这些在生活中可以随时用到、看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宝贵资料。譬如,利用购物发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电话号码可以复习质数、合数、偶数和奇数等概念。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利用。“电话缴费单”让学生研究了这样的问题:1.盐城的张文家,四、五月份在市内电话费共计74元,按规定,月租费21.2元,超打一次0,11元;2.上海的张文家,四、五月份的市内电话费共计79.86元,按规定,月租费24元,超打一次0.12元。请问:1.从单据上你看懂了什么?你知道电信局是怎样得出应付费用的吗?2.估算一下,哪家每月电话使用率更高?3.两个张文家这两个月超打电话多少次?在这样的实际问题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亲近数学。

三、获取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甚至数学思想联系起来。如计算1/4-2/7+3/4-5/7,这是同一级运算,调换数的位置,数与数前的符号要一起移动才可以使计算简便。但有些学生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干扰,对运算符号要怎样变化始终搞不清,单纯地依靠讲解难以奏效。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它与学生调换座位时人和书包要一起移走联系起来,使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一下子就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再如,在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往往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特点呢?-某位教师执教“分数乘整数”时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为突破口,先画四条平行线(代表四条马路)来说明:因为不相交所以彼此不通,接着又在四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垂直线使之相交,因为相交也就相通了。这个细节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很适合学习数学知识,把所有知识都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在课上不仅找到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且无形之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经常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的感知过程沟通,我们的数学就能成为一门人人都能学的生活数学。

四、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话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数学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如要计算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可以把它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算出水的上升体积。要回答“10月份,明明的爸爸每隔四天休息一天,妈妈每隔两天休息一天,明明每周六、周日休息,三人要一起去看奶奶,问选哪些日子比较适合”这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问题,只要采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就可解决了,多么简捷!教师的作用就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问题解决的内容,使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汁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放暑假了,小红跟同学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请问小红会有危险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红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水深可超过1.2米,甚至超过1.4米,这时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红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而非某一具体数据的特定情况,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和掣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不能把数学完全降底到经验型的范畴,譬如说计算教学,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绝不是说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因为计算还有自身的规律需要让学生掌握。另外。在创设生活情景的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在生活情景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景中“流连忘返”:另一力面又要充分发挥情景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景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县第二小学)

上一篇:教学中形成素描生命力感染力之我见 下一篇:给学生建立三维情感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