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1:21:24

探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关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教育的关键点,本文将会对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与教学品质的思考进行简单的分析,使我们不断在探索中领悟与发展。

关键词:探究 小学数学 发展

1提高教学目标,增强小学数学的高效性

1.1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师生势必会摸不着头脑,没有方向,这样会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把目标分为短期,中期与长期,一步步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发展出一种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学习。

1.2改进教学手段

要想发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教,这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正常发展,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结合着,图像,声音,漫画等,使学生能够亲临其境,多动手自己操作,这样才会加深影响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把学习当成一种自己独创性的手段,发挥创造力,因此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小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改进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创设学习意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习情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强化学习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设定一种教学情境,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运用创设的学习情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2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举办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调动他们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课本结合故事跟学生进行讲述,创造悬念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所以当代的小学教师要结合着时展特征,高瞻远瞩,从多种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分享到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因此兴趣的培养和教师的引导是学生成功学习的重要基础。

3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3.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着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做出学习调整,尽量把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不断地在生活中探索,教师也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教学活动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慢慢积累并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注重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的学习尤其注重合作的精神,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共同完成任务,并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合作放在了及其关键的位置上,合作方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因此注重合作精神是我们发展小学数学的"高效性"的重要目标,其次,注重能力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够歧视学习差成绩低的学生,他们应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建立能力合作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积极听取对方的意见,不断思考总结,逐步赶上并超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引导教师多培养学生的能力合作。

4师生相互和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表现铭记于心,课后不断进行分析,知道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良的,并指导其改变,这是我们新课改下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也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行为示范作用,无论在课内外都要保持一个好的形象,课堂上面要注重言语,不能随便说脏话,要用温和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学质量才会大幅度上升,教师除了要深入研究课本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与前进,这样才会使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落到实处。

结语:数学教育的发展是在不断创新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保证小学数学的高效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无穷乐趣,不断推动人类数学向前发展,当然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国家也应该加大教育力度去完成课改后数学新方法的普及与应用,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推到高峰。

参考文献:

[1]严天筱,数学活动中的语言教育[J]《辅导员(教学版)》,2011.10

[2]杨朔,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3]彭望苏,小学数学教育的语言渗透[J]高等教育学报,2010.10

上一篇:Unit3Howdoyougettoschool?教学设计 下一篇:研究生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和对策研究